《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184.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现状与发展一、现状1. 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多元化,纪实摄影在中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它不仅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迁,也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同时,纪实摄影的主题和风格也越来越多元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2. 技术进步: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师们能够拍摄出更加清晰、细腻的照片,使得纪实摄影的作品更加真实、生动。
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纪实摄影的后期处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 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通过纪实摄影的方式呈现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这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摄影方式,也成为了纪实摄影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发展1. 拓宽主题和领域:未来,纪实摄影的主题和领域将会更加宽广,不仅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还会涉及到自然、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将使得纪实摄影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提高技术水平: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纪实摄影的技术水平也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摄影师们将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各种拍摄技巧和后期处理技术,拍摄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3. 强化社会责任感:未来,纪实摄影将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通过作品呈现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同时,摄影师们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4. 推动文化交流:纪实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未来也将会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通过纪实摄影的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总之,中国当代纪实摄影在现状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不仅记录了社会的历史和发展,也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的不断变化,纪实摄影也将会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为人们带来更加优秀的作品和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中国有许多知名的摄影师,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评价。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摄影师及其作品的简要介绍:
1. 郎静山:被誉为“摄影大师”,以集锦摄影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将中国画的的意境与摄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代表作有《静山集锦》、《山水册》等。
2. 刘半农:中国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摄影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
代表作有《半农谈影》、《摄影基础知识》等。
3. 吴印咸:中国著名摄影家,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得大奖。
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西藏风光》等。
4. 吕厚民:中国著名摄影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捕捉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
代表作有《毛泽东肖像》、《周恩来肖像》等。
5. 陈复礼:中国著名摄影师,以其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风格著称。
代表作有《黄山册》、《江南水乡》等。
6. 李振盛:中国知名摄影师,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
代表作有《大漠孤烟》、《黄河谣》等。
7. 张大力: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师,以其创新的作品风格和独特的视角受到关注。
代表作有《瞬间》、《黑白》等。
8. 摄影师杨振宇:曾拍摄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十月围城》等。
这些摄影师的作品涵盖了风景、人像、纪实等多个领域,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捕捉到了世间万物的美好瞬间,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代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成为一门融艺术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在中国,自从19世纪中期引入摄影以来,摄影艺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当代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二、摄影艺术和技术的融合近年来,摄影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摄影艺术的繁荣发展。
数字摄影技术的普及,让摄影师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后期修整,提高照片的艺术效果。
同时,新兴摄影软件的出现,也为当代摄影艺术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表现方式。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摄影艺术也将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三、拍摄内容多元化当代摄影艺术的拍摄内容多元化是其显著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拍摄内容方面,人文摄影成为热门拍摄领域之一。
人文摄影以表达情感为主,通过描绘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等多种关系之间的互动,以此唤醒人们心中深沉的思考。
同时,简单朴实的生活题材也成为了当代摄影师热衷于拍摄的领域。
这种内容的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四、影像风格趋于多样化摄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影像风格的发展,现代摄影艺术的影像风格趋势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不同风格的影像风格,通过不同的的表现形式和拍摄手法,呈现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目前,中国摄影艺术的影像风格已经呈现出了十分丰富的多样性。
如古典风格、文艺风格、现代风格等,都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
五、商业摄影的多元化不可否认,商业摄影的盛行为当代摄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商业摄影已经从传统的宣传和产品拍摄的范畴中走出,逐渐转变成一个多元化的领域。
跨界合作、艺术交流等活动越来越频繁,商业摄影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摄影艺术家通过商业拍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创意。
六、结语总的来看,当代中国摄影艺术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同时也在不断与技术进行融合,向着更加智能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摄影艺术家来说,掌握先进技术,丰富拍摄内容,发掘多样化的影像风格,将越来越成为摄影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及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风光的国家,拥有许多著名的风光摄影师。
他们通过镜头捕捉到中国的美丽景色,并将其展现给世界。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及他们的作品。
1. 陈逸飞陈逸飞是一位著名的风光摄影师,他擅长捕捉中国的自然景观。
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展现出中国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例如,他的作品《黄山云海》展示了黄山的美丽和奇特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他通过运用光线和构图等技巧,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2. 王维东王维东也是一位备受瞩目的风光摄影师。
他的作品描绘了中国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
他的作品《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色彩和构图而闻名,展现了桂林壮丽的山水风光。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受到中国的独特之处,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美的敬畏和热爱。
3. 杨舒平杨舒平是一位以拍摄中国世界遗产为主题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敦煌莫高窟》以其精湛的技术和细腻的表现力而著名。
他通过捕捉莫高窟独特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的作品带给观众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让人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4. 李昌平李昌平是一位专注于拍摄中国城市风景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上海夜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美的细节而著名。
他通过运用长曝光和灯光效果,将上海的夜景展现得如诗如画。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还传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5. 赵博赵博是一位专注于拍摄中国民俗风情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西藏朝圣者》展现了西藏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朝圣文化。
他通过捕捉朝圣者虔诚的面容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西藏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他的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以上是一些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及他们的作品。
他们通过镜头记录下中国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风景和文化。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对中国自然和人文之美的真实记录。
无论是山水风光还是城市风景,他们的作品都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
⽂献检索课复习知识点第六章⼀、定义信息p147、知识p1449、⽂献(记录有知识的⼀切载体)p150⼆、知识点1、⽂献的类型按载体形式: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电⼦型出版或加⼯形式:专著、报纸、期刊、专利⽂献、会议⽂献、产品样本、档案资料、“灰⾊”⽂献和各种⼯具书加⼯深度不同(重点!掌握含义、能区分、能举例):零次⽂献、⼀次⽂献、⼆次⽂献及三次⽂献2、现代⽂献的特征外表特征(题名、作者、出版社等);内容特征(⽂献论述主题、观点、见解等)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国内统⼀刊号CN号3、信息、知识、⽂献相互间的关系(会分析)4、信息源的四个层次:⼀次信息源(本体论信息源)、⼆次信息源(感知信息源)、三次信息源(再⽣信息源)、四次信息源(集约信息源)(能区分、能举例)5、电⼦信息源(数据库、⽹络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头信息源6、信息服务业(政府信息系统、⽂献服务系统)第七章⼀、定义信息检索p165、信息检索语⾔p167、⽂献检索⼯具p169、检索系统p176⼆、知识点1、信息检索的类型(按内容、组织⽅式、检索设备)2、信息检索主要⽅法:1)直接法:⼜称常⽤法,是指直接利⽤检索系统(⼯具)检索⽂献信息的⽅法。
它⼜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顺查法(时间上,远→近)、逆查法(时间上,近→远)、抽查法(抽查⼀定时期的资料)2)追溯法:追溯法是指不利⽤⼀般的检索⼯具,⽽是利⽤已经掌握的⽂献末尾所列的参考⽂献,进⾏逐⼀地追溯查找“引⽂”的⼀种最简便的扩⼤情报来源的⽅法。
(时间上,查找原⽂以前的⽂章)3)循环法:⼜称分段法或综合法。
它是分期分交替使⽤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3、检索语⾔:按基本属性分为a分类检索语⾔(p167注意什么是类、种、属。
在我国,分类检索语⾔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代表)b主题检索语⾔《中图法》知识:※将所有知识分为五个基本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部类;哲学、宗教部类;社会科学部类;⾃然科学部类;综合性图书部类。
爱国主题摄影作品欣赏用摄影记录爱国精神的瞬间与感动爱国主题摄影作品欣赏:用摄影记录爱国精神的瞬间与感动摄影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表达方式的艺术形式,通过镜头捕捉瞬间的美丽与感动。
在当今社会,爱国主题摄影作品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爱国精神的力量和深远意义。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些优秀的爱国主题摄影作品,让我们一同欣赏这些作品中所记录的瞬间与感动。
作品一:《家国情怀》这张作品通过摄影师巧妙的构图和光影的运用,展现了一位老人面对国旗时的肃立姿态。
老人佝偻的身躯透露着岁月的沉淀,然而他挺直的背影和崇敬的眼神却充分展现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作品中充满的家国情怀让人感动不已,也让人们思考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
作品二:《壮丽河山》这张作品以大自然的壮丽河山为背景,通过拍摄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在绿树成荫的群山中,人们漫步于宏伟壮丽的大自然中,欣赏着大自然的华丽表演。
作品中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珍惜,让人们深感自己应该以爱国为动力,为环保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品三:《军人的坚守》这张作品记录了一名军人在边境线上坚守岗位的一刻。
他高举国旗,在荒凉的边境线上迎风而立。
他的目光骄傲而坚定,他的身影伟岸而有力。
这张作品深刻地展现了军人为了守护祖国而义无反顾的精神,让人们倍感自己的无知与渺小。
军人的坚守不仅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更是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力量。
作品四:《青年的梦想》这张作品以一位担任志愿者的青年为主题,在他青春洋溢的面庞上,可以看到他对祖国的热爱。
他穿着制服,仪态优雅,身上流露出的自信和骄傲使人唤起了对自身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思考。
这个青年志愿者无私献出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行动证明了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让人们对青年一代更加有信心和期待。
作品五:《大地的恩赐》这张作品展示了农民在艰苦的农田劳作中的一瞬间。
中国当代风景摄影面面观作者:何伊宁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2016年第4期当代风景摄影的复兴中国风景摄影的历史可追溯至19 世纪中后期。
1869 年,阿芳照相馆的创始人、祖籍广东高明的黎芳在其商业摄影的实践之外,还拍摄了大量的福州及闽江一代的风景照。
中国照相馆原先以拍摄人像为主,较少涉足风景照,但阿芳具有西方浪漫主义风格的风景照使得当时在中国的外籍摄影师,包括曾耗时10 年,用影像记录了远东的人、风景和东方文化的苏格兰摄影师约翰· 汤姆森都备感压力。
10 年之后,年轻的香港摄影师同兴(Tung Hing)在武夷山拍摄了山水、廊桥、树木和寺庙,之后制作成一本包含了30张福州地区风景照片的画册,并在画册的说明中叙述了他从中国文人传统山水画中获取灵感,并使他在拍摄自然界的高山和流水中获得了更多的视角。
正如美国艺术史学者克莱尔· 罗伯茨( Claire Roberts )所总结的,“虽然摄影师到外地拍摄的最终目的还是吸引观众,但作品的拍摄地与标题都表明,摄影师从中国文化的角度鉴赏了风景。
”2中国早期的摄影师摄影的媒介和来源于中国文学和绘画的审美创作了真正的摄影作品,在上世纪20—30 年代达到高潮。
在战争时期,风景摄影经历多年的向现代社会的过渡,特别在革命时期是被唾弃的摄影风格,摄影作为武器的背景下,很多摄影师不得不放弃风景的创作。
直到最近,风景才作为一个类别重新在中国当代摄影中出现,风景作为摄影师观看和阐释的对象,既融合了西方观念艺术以及当代风景摄影的实践方式,同时也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然而,由于英语中的landscape 的意涵非常之光,而中文中风景一词很容易让人直接想到风光、地景、景观等不同的含义,本文统一作风景来阐释。
从《开放的取景器:来自中国的新风景摄影》画廊展到以“面向社会的景观”为主题的2011 年连州国际摄影节,再到名为《中国景:中国当代景观摄影联展》的三次大型摄影联展,风景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被解构,并在不同的维度上引申出新的意涵。
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推介(5)
1970-1987。
资料来源:图书《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
《架设输油管线》刘恩泰1975摄。
《索上检修》劳启勋摄。
《夕照西沙》车夫1978摄。
《委屈》黄贵权1970摄。
《画家石鲁》李江树1973摄。
《在孔子故乡》侯贺良摄。
《只疑鸥鹭天外来》彭璋庆1982摄。
《青春》李兰英摄。
《龙马精神》陈宝生1987摄。
《夜归》徐殿奎1983摄。
《犇》尚共社1986摄。
《世界杯》鲍昆1981摄。
《小平您好》王东1984摄。
《世纪伟人邓小平》吕相友1984摄。
《晚境》连登良1983摄。
《画家叶浅予》沈今声1981摄。
《巍峨的长白山》朗琦1985摄。
《水巷》吴寅伯1982摄。
《花枝俏》吴渝生1985摄。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全民阅读68《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丛书旨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
本丛书由当代摄影艺术家刘铮主编,最新的第七辑10种已出版,丛书累计出版70种。
丛书每分册以呈现摄影家的代表作品为主,辅以图说、评述、作者自述等文字解读。
作品遴选由策划团队和摄影家亲自审定,评述文章则由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摄影批评家和学者撰写,对于希望了解这些摄影家的作品与创作理念的读者来说,这是不可错过的读本。
作为国内首套梳理呈现中国当代摄影创作面貌的大型摄影文献丛书,《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丛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摄影和艺术出版的一大空白。
这是中国摄影界中坚力量的一次集体发声,其中不仅有优秀的摄影家和作品,也有严肃的摄影学者和他们敏锐的观察和批评。
无论是从作品的多样性还是从思考的深入性上来说,本丛书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本丛书以独特的评价标准、国际化的样式和对图书品质的极致追求为特色,同时,从学术角度出发的严谨的作品遴选标准和艺术性十足的设计,使得丛书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一种作品。
图书是摄影作品呈现和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国当代摄影家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丛书使这些优秀的摄影家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从而丰富和活跃中国摄影,为中国当代摄影留下一份重要文献,堪称“中国摄影白皮书”。
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is a series of monographs of Chinese photographers. The series aims to present numerous explorations of individual photographers and provide an overview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ic creation. Compiled by Liu Zheng, an important contemporary photographic artist in China, the series can be called the “White Book of Chinese Photography” due to its key value of presenting 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The 7th seri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comes in ten volumes and features ten photographers. Up to now, the series comprises 70 titles in total.《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第七辑The 7th Seri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文|程禾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摄影杂志历届投稿情况中国摄影杂志是一个致力于推广和展示摄影艺术的专业杂志。
不同期刊刊登的作品是由摄影师们投稿参与评选的,而这些投稿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也直接反映了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和水平。
在该杂志的历届投稿情况中,可以看到各个时期摄影师们的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的变化。
第一期:《中国摄影艺术》创刊号这期杂志是摄影师们对这个新兴杂志的热情回应,总共收到了300多份投稿作品。
其中大部分作品是以生活为背景的纪实摄影,以记录当时社会生活为主题,反映了人们生活的真实状态。
这种摄影作品表达了摄影师对社会变迁的关注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第二期:《中国摄影艺术》特辑–风景与自然这次特辑号主题为风景和自然摄影,杂志收到了超过500份投稿作品。
摄影师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探索,展现了中国壮丽的风景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无论是山水画般的风光,还是动植物的细腻描绘,都表达了摄影师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第三期:《中国摄影艺术》特辑–人物与肖像这期特辑是关于人物与肖像摄影的主题,共有近800份投稿作品。
摄影师通过不同的拍摄技巧和构图呈现出了人物多样的个性与情感。
有的作品展现了人们的真实生活,有的作品则通过光影的运用和角度的选择,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琢磨。
第四期:《中国摄影艺术》年度大赛为了鼓励更多的摄影师参与,举办了年度大赛。
该期杂志共收到超过1000份参赛作品,包括前面几期的主题及其他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涵盖了人物、风景、纪实等各个方面,展示了摄影师们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其中的优秀作品还被选入年度大赛的最佳摄影作品展。
第五期:摄影师专辑–纪实摄影的表达这一期为摄影师专辑,展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纪实摄影师的作品。
这些摄影师通过对社会问题、人类命运及个人经历的记录,通过摄影展示了真实世界中的动人瞬间。
这些作品揭示了当代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并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第六期:摄影师专辑–抽象与实验摄影这次专辑突破了传统摄影思维,展示了一些抽象和实验摄影作品。
Old photos/老照片Q2:关于陕北老家题材的拍摄长达40年,是什么力量支撑您拍了这么久?A:拍摄陕北老家题材的40年时间里,应该说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在故乡,但对于故土的情感从来没有改变过。
我自幼深受祖母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教养。
我童年生活的白于山区,应该是中国农耕人文生活气质的典型代表地。
从1981年起,我对那里的人物、劳作、生活都有过细致的拍摄。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也从米勒和怀斯的绘画作品中印证了我对故乡的情感表达。
故乡是我内心的一片净土,尤其是我们的生活被大量的快速消费所包围,精神上更需要一种自我观照,并与大众文化与常规主流摄影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许多时候,我会将自己在精神上投向陕北故乡。
尤金·阿杰特用一生拍摄他生活的巴黎,我也会用余生继续拍摄陕北。
纪实摄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积累,对我而言,只有通过数十年对故乡的关注和拍摄,才能使自己完成这一夙愿。
我想做到的是给故乡留下一部乡村影像志,尤其是农耕文明的肖像志。
那些故乡的风景总是那么有说服力,它无疑一直是我阐明世界的地方。
乡愁不仅仅是远离故乡的那份忧伤心情,亦不是什么时尚说辞。
乡愁是我们远离故土,居安思危乃至对人本和人性的重拾。
只有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才好面对世界。
这些感悟或许就是支撑我拍摄故乡的力量所在。
Q3:您要不要开始寻找新的题材呢?A:我前面讲过,除了故乡陕北的拍摄,我同时也拍西部的少数民族。
从影像本身的意义上讲,那些远方的肖像和人物,是我影像历程中的片段印记,远方的拍摄只是随心随意。
在远方,我只是一个过客,在索取了那些藏族人、维吾尔族人、蒙古族人、回族人的影像后,我没有留给人家物质和精神的东西,我聊以自慰的是,我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把他们看作是神圣的,在他们的宗教生活氛围中,我是虔诚的。
在那些时刻,我的精神仿佛进入了一种洗礼,生理上有一种头发竖直的感觉。
2010年后,我拍故乡的同时,也拍摄并整理完成了“无须全景的证人”和“平凡与荒诞”等系列作品。
摄而
中新 李 楠 Li Nan
《兔》 俞桉桉
Where Are the New Cutting-edge Photographers?
Observing the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影的核心价值,正是它的当代性,这一价值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得到最大化;
对于个人而言,它只有在独特的生命体验中才能得到最大化。
同时,这两条脉络的融会贯通指向了摄影本体:影像语言。
语言本身是独立的,但是与摄影师的意图一致的语言才是有效的;同时,语言也成为这种意图的一部分。
——
国当代摄影新生代观察
锐在哪
《天堂》 蒋昀格
《人民代表》 缪晓春
《心灵对话》 李海燕
《梦》 张笑秋马良作品。
看懂当代摄影
什么是当代摄影?
当代、传统摄影有什么分别?
如何看懂当代摄影作品?
风景是一个可以调剂人们情绪的场景
这个场景可以是真实的现场,也可以是一个媒介
本期嘉宾
姚璐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曾任《中国国土资源报》编辑
代表作《APPLE》系列、《海国图志》系列主讲内容
摄影可以理解为非常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记录很多以前的历史
让人们回到了以前的某一个时代
摄影也是非常当代的
它可以清晰地把见到的东西重新组合再编辑整理让人们在作品前产生时间和空间的错觉
可以看到既真实又不真实的影像
一幅好的作品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
它能体现出艺术家的修为和能力,是充满智慧的姚璐的作品大多是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
来表现当代中国的面貌
在作品的风格上,他主张维护画面的美感
这其中包括画面的构图、线条、疏密等绘画规律
正如《中国景观》系列中的一幅作品
它并不是真正的风景照片
而是将许多照片素材拼贴成一幅自创的风景风景的外貌貌似是中国的传统山水
而细部却是当下到处拆房形成的
土堆,垃圾堆,一幅破败的景象
姚璐在作品中传递的是一个虚幻的风景
这种“挪用”,激活了传统
也激活了对于现实的认识与想象
姚璐的实践给我们的新启示
“挪用”不是一种表象与表面的影像游戏而是一种深入到表象背后
争取自我表达更大自由度的过程。
摄影换个角度欣赏本真的美
2021年拍摄于西藏林芝
无人机俯拍
湖中吃草的马
面对所有人都拍摄的角度我们如果换个角度
你会得到
一幅全新的画面
换个角度
一个好的摄影师
能给他的观众
提供一个不一样
观察世界的角度
无论是风光
还是人文
2021年拍摄于西藏来古冰川无人机俯拍
雪山融水形成的河流
《大地画卷》
2021年拍摄于内蒙古乌兰布统无人机俯拍
秋天的白桦林
构图
上摄影课
一直在教孩子们构图
实际上摄影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构图了
有时候是在寻找规律
亦或是发现线条
再或者是摄影师
在寻找自己内心的感觉实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
2021年拍摄于北京延庆园博园大广角仰拍
一个类似于鸟巢灵感的建筑
2021年拍摄于潭柘寺平拍截取部分光影
这张图如果拍全
就不好看了
我选择截取
朱红大门上
带有光影的门环把手
2021年拍摄于北京宋庄
宋庄是北京现在另一个新兴的艺术区这里有大量展馆
藏品
以及野生艺术家
以上三张图找了金属感的线条
这也是拍摄现代建筑经常用到的手法
2021年拍摄于首钢园
平拍截取部分钢结构
这在构图上说是简单重复
2021年拍摄于首钢园
平拍截取部分烟囱
这样构图更能凸显烟囱的雄壮
在生命这场大戏里
人人都是自己的主角
人人都是别人的配角
人人也都是群众演员
大仙就是剧组里面那个拍剧照的人
把你的点滴滴,都收录进照片,编辑成记忆,以最真实的方式和角度,记录你成长的路。
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推介(2)
资料来源:画册《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
胡经国翻拍推介。
《从碉堡中搬出战利品》刘峰艺1944摄。
《陕甘宁边区的哨兵》徐肖冰1943摄。
《黎明钟声》江波1942摄。
《埋地雷》石少华摄。
《新四军侦察员》张爱萍1943摄。
《北京市民欢迎解放军入城》高粱1949摄。
《开国大典》陈正青1949摄。
《老北京印象——牌楼》罗哲文1953摄。
《雁荡鸣春》郎静山摄。
《画家齐白石》郑景康1956摄。
《数学家华罗庚》牛畏予1956摄。
《在结婚登记处》李仲魁1957摄。
《洛神》李维明1955摄。
《藏族民兵》高帆摄。
《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杨振亚1950摄。
《和平解放西藏》袁克忠1951摄。
《扬眉吐气》陈宗烈1959摄。
《斗地主》齐观山摄。
《挂上公私合营的招牌》陈娟美1956摄。
《溥仪的新生》藏德宽1959摄。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部分)
作者:
来源:《中国摄影》2017年第04期
编者:刘铮
策划、编辑:蝴蝶效应
印制时间:2016年
【评委评语】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是艺术家刘铮在2016年启动的一个以较为完整地呈现当代摄影家代表作品样貌的方式,梳理近30年来中国当代摄影的大型摄影图录。
2016年编辑印制十余册。
这套图录以它区别于主流评价标准、国际化样式以及对图书品质的极端追求成为2016年中国摄影重要事件之一。
长期以来,对本土摄影家尤其是不在主流视野的年轻摄影家作品的出版非常匮乏,刘铮则以个人之力给予帮助与支持。
相信此举对于摄影生态的现实推动一定会真正形成蝴蝶效应。
该图录不仅是对优秀摄影家作品的整理,同时也是对新人的发现。
刘铮以其敏锐独特的个人眼光使这套图录呈现鲜明的特点。
这种特点对于丰富、活跃中国的摄影不可或缺。
如果刘铮的计划能够如愿实现,可以预见这套图录将成为中国当代摄影的重要文献而产生影响。
—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