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动物检索-脊索动物门动物名录
- 格式:xls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4
脊(索)椎动物门特征:一、有脊索(低等终生存在,高等成体为脊柱取代);二、背神经管;三、鳃裂(水生终生留,陆生只在胚胎期)现分为三亚门:(半索动物亚门作为无脊动物,如柱头虫)尾索、头索(又原索,因无明显头部又称无头类)、脊椎。
尾索亚门(生活在海中):如海鞘(仅有简单肌肉囊能作蠕动收缩心脏,无瓣膜,无动静脉之分;无固定排泄器官,肠部有分散小肾囊)。
现有三纲:尾海鞘、海鞘(单、双、光海鞘目)、樽海鞘纲。
头索亚门(脊索伸到前端,最接近脊椎):如文昌鱼(分肾管数十对,分动静脉无心脏,有脑、脊髓、脑及脊神经构成神经系统;有肝)。
现只一科即鳃口或文昌鱼科(分鳃口或文昌鱼属、非对称或偏文昌鱼属。
前者生殖腺和腹褶左右对称。
)脊椎动物特征:还有一、内骨骼出现(是身体内活组织,可随身体而长大故身体长大不受限制,具脊柱、头骨、上下颌出现,口器更加发达);二、运动器官出现(对鳍或附肢);三、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以联系体内外,适应力增强,同时它需要完善骨骼保护);四、心脏(血液循环加速);五、肾脏(能够有效排除代谢产物)。
现有六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圆口纲:(无颌类)有两目:七鳃鳗目与盲鳗目,共几十种(前有一科数十种,后者二科约十几种)。
如七鳃鳗:寄生性,无鳞皮滑,分头、躯干与尾,骨骼由软骨和结缔组织、脊索、髓弧、颅骨和背鳍与鳍,肌肉除头部较复杂外皆由规则排列肌节组成(原始),消化系统已经形成独立系统(有不显著的胃),心脏分一心耳一心室(有瓣),脑成直线状,小脑不发达,大脑较嗅叶要小,有嗅觉鼻孔一个、听觉内耳,也有中肾。
盲鳗:多个结构退化,活在海中,钻入鱼体内仅留皮骨。
鱼纲:用鳃呼吸,典型水栖,有上下颌,一般有成对偶鳍、发达的尾部,能积极寻捕食物。
1、体型有: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
2、鳍的尾型:圆尾、多尾、正尾;3、皮肤分表皮、真皮前者薄且滑真表或真皮内有鳞:盾鳞、硬鳞、圆鳞;4、多有鳔5、有胃肠的分化,明显的胰腺6、血液单循环7、脊椎代替脊索、有肋骨;8、有中肾或已有肾脏一对简单分为软骨类和硬骨类,前者有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后者有总鳍亚纲、肺鱼亚纲和辐鳍亚纲:软骨类(鳃隔都很发达,为盾鳞):(1)板鳃亚纲仅鲨目。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学习要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结构最复杂、功能完善、分布环境多样。
本章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肛后尾、内骨骼等。
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
(二)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尾索动物亚门1. 外形及生活方式:身体呈袋装或桶状,包括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终生生活在海水中,多数营固着生活,少数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2. 内部构造体壁:为包裹内部器官的外套膜,能分泌被囊素形成形成被囊。
消化和呼吸:咽部扩大,约占身体的3/4,在咽部的背、腹侧中央有内柱和背板的结构,二者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咽部扩大、内柱、背板等均与尾索动物的被动取食有关。
当水流由咽经过鳃裂进入围鳃腔,与鳃裂间隔里分布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水经出水孔排出。
循环和排泄:心脏位于近胃部的围心腔中,两端与鳃血管和肠血管相连,无动脉、静脉之分,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在肠附近有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小肾囊。
神经、感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为位于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外套膜壁内的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部。
无专门的感觉器官,在入水孔、出水孔、外套膜上有少量的感觉细胞。
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3. 幼体及变态: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均有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及消化道前端的咽部有少量成对的鳃裂。
变态为逆行变态。
4. 分类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无被囊,终生保持幼体状态,代表动物为住囊虫(Oikopleura)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营固着生活,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种类繁多。
十四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具脊索(支撑身体),具背神经管,具咽鳃裂与高等无脊索动物相同的特征:两侧对称,分节现象,三胚层,后口动物,次生体腔脊索动物门: 1.尾索动物亚门(无头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有被囊,代表动物:柄海鞘(独特的可逆式血液循环方式)为原索动物2.头索动物亚门(无头类):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
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为原索动物3.脊椎动物亚门(颌口类):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脊索的出现使动物的运动、保护支持功能获得质的飞跃。
脊索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至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
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敏捷,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和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全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腮裂的动物。
头索动物:文昌鱼终身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咽腮裂三个主要特征,几所纵贯身体全长达到身体最前端。
所以叫……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附肢,几所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有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变温动物:因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成外温动物。
恒温动物:因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成内温动物。
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圆口纲主要特征:体呈鳗形,分头、躯体和尾三部分。
脊索动物简介•相关推荐脊索动物简介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动物吧,不知道大家对动物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脊索动物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
动物背侧有一条脊索,分为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
它们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体表常有被囊(tunic),故又称被囊动物。
常见种类有各种海鞘和住囊虫,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
有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本亚门主要的纲有:1、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2、海鞘纲(Ascidiacea)3、樽海鞘纲(Thaliacea)二、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本亚门仅头索纲(Cephalo-chorda)一个类群,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显,故称无头类(Acrania)。
代表动物:文昌鱼。
三、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Craniata)。
本亚门分以下几个纲:1、圆口纲(Cyclostomata)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verte-brae)并存。
又名无颌类(Agnatha)。
2、鱼纲(Pisces)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
本纲与更高等的四足类(Tetrapoda)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Gnathostomata)。
3、两栖纲(Amphibia)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 limb)运动。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lc等级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LC等级)是对中国境内的脊椎动物物种进行评估和分类的标准。
LC等级是指低关注度物种,即在目前情况下,该物种的数量稳定,生存状况良好,没有受到明显的威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的LC等级物种。
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物种之一。
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目前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由于大熊猫的数量稳定,并且得到了国内外的保护措施,其LC等级被评为低关注度。
2. 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绿头鸭是一种常见的水禽,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的湖泊、河流和水塘中。
它们的数量较多,栖息地也相对稳定,因此被评为LC等级。
3.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黑麂是一种中型鹿类动物,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尽管黑麂的数量有所减少,但还未达到濒危的程度,因此被评为LC等级。
4. 花豹(Panthera pardus)花豹是中国的珍稀物种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山区。
由于花豹的数量较少,栖息地受到威胁,但目前还没有达到濒危的程度,因此被评为LC等级。
5. 鲟鱼(Acipenser spp.)鲟鱼是一类古老的淡水鱼类,分布在长江和黑龙江等中国的河流中。
鲟鱼的数量逐渐减少,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种群存活,因此被评为LC等级。
6. 中华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中华斑鸠是中国最常见的鸠类之一,广泛分布在城市、乡村和农田中。
它们的数量较多,栖息地也相对稳定,因此被评为LC等级。
7. 小夜鹰(Caprimulgus affinis)小夜鹰是一种夜行性鸟类,分布在中国东部和南部的森林和草地中。
虽然小夜鹰的数量较少,但目前还未受到明显的威胁,因此被评为LC等级。
8. 长臂猿(Hylobates spp.)长臂猿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在云南和广西等地的热带雨林中。
动物园脊椎动物名录鸟纲Aves平胸总目Ratitae鹤鸵目Casuariifomres鸸鹋科Dromaus鸸鹋属Dromaus澳洲鸸鹋Dromaus novachollandeae 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鸵鸟科Struthio鸵鸟属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非洲鸵鸟鸵鸟中文又名:鸵鸟英文名称:Ostrich拉丁学名:Struthio camelus所属科属:平胸总目鸵形目[编辑本段]外形特征非洲鸵鸟也叫鸵鸟,是世界上现生鸟类中体形最大的,体长约为183—300厘米,身高240—280厘米,体重130—150千克,雌鸟稍小。
它的长相很奇特,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上嘴沾黄色,下嘴略呈粉红色,还有两只如同青蛙眼一样的褐色大眼睛,炯炯有神。
躯干粗短,胸骨扁平,没有龙骨突起,上面生有一对显得与身体很不相称的短翅膀,已经退化,没有飞羽,不能飞翔,但也并非完全无用,在繁殖期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就必须炫耀双翅的羽毛,在孵化期和育雏期成鸟要展开双翅使卵或雏鸟不致于受到非洲鸵鸟炽热的阳光的曝晒,还能张开来壮大自己的声势,吓唬敢于进犯之敌,此外在迅速奔跑时也要展开双翅,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若是顺风还能起到船帆的作用。
尾羽蓬松而下垂,每个尾椎骨都呈分离状。
腿很长,十分粗壮,有一部分裸露无羽,呈粉红色,脚也极为强大,趾的下面有角质的肉垫,富有弹性并能隔热,适于在沙地中行走或奔跑。
趾仅存2枚,即第三趾和第四趾,是鸟类中趾数最少的,第三趾强大而且具爪,第四趾小而无爪。
在羽小枝上没有小钩,所以全身的体羽柔软而蓬松。
雄鸟和雌鸟的羽色有所不同,雄鸟的体羽主要为黑色,双翅及尾部的尖端有白色的漂亮长羽,颈部呈肉红色或鲜蓝色,上面覆有棕色绒羽,雌鸟的体羽均呈灰褐色。
突胸总目Carinatae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苍鹭Ardea cinerea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池鹭Ardeolaa bacchus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uber roseus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鸭属Anas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绿头鸭绿头鸭(学名:Anas platyrhynchos)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