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6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4课时)第一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加法、减法、比大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安排1.复习加法–让学生做一些加法练习题,巩固基本的加法运算方法2.复习减法–让学生做一些减法练习题,复习减法的运算方法3.练习比大小–给学生一些比大小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第二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单位换算、长度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活动安排1.复习单位换算–让学生做一些单位换算的练习题2.比较长度–给学生一些长度的比较题目,让他们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3.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三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形状识别、图形组合•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活动安排1.形状识别–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2.图形组合–给学生一些图形,要求他们用这些图形组合出特定的图案3.观察与分析–提供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并给出答案第四课时目标•综合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活动安排1.知识点复习–进行全面的知识点复习,包括加减法、单位换算、形状识别等2.小测验–设计一份小测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用于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3.总结–对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展示优秀学生的答题情况以上是《总复习》共4课时的全部教案。
希望通过这些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数学知识。
教案: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米和厘米+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厘米和米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2.了解角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
3.能够简单描述不同角度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1.米和厘米的单位换算。
2.角的基本概念介绍。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九单元内容。
2.教具:尺子、米尺、角度量角器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引导学生认识米和厘米单位,并进行简单比较。
•介绍本节课主要内容:米和厘米的测量、米和厘米单位换算。
2. 学习•让学生观察不同长度物体,并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巩固米和厘米的概念。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进行米和厘米的换算练习。
3. 总结•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米和厘米长度,让学生总结米和厘米的换算规则。
第二课时1. 引入•过渡到角的概念,通过展示不同角度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认识角的概念。
•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度量方法,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2. 学习•让学生使用角度量角器测量不同角度的大小。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练习度量和比较角度大小。
3. 总结•结合实际角度的例子,让学生总结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米和厘米单位的认识,并初步了解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长度的单位和角度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米和厘米、角度有关的题目。
2.积极参与家庭活动中长度和角度的测量,加深对单位和度量的理解。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米和厘米单位的使用方法,以及初步了解角的概念。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成绩!。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_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课题长颈鹿和小鸟(用乘法口诀试商) 第1课时总课时53目标1.创设长颈鹿安排住宿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大森林里的动物吗?大森林里的动物可友好了,瞧!长颈鹿正在为小鸟准备房子呢?(电脑出示长颈鹿和小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二、问题探究师:同学们观察员得可真仔细,是呀!我们替长颈鹿想一想办法,应该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呢?谁能列式呢?426=?应该怎样算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体验感悟师:哪些同学说一说怎么样想?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来的小鸟是24只,36只,48只,54只,那么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
引导学生反馈。
师:刚才我们应用乘法口诀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看一组练习。
(课后练一练第二题)四、实践应用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板书设计长颈鹿和小鸟426=7(间) 六七四十二637=9(间) 七九六十三教学反思课题长颈鹿和小鸟(用乘法口诀试商) 第2课时总课时54教学目标1.体验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2.通过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理解、思考,进而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认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举趣。
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用除法解决问题,熟练进行准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小松鼠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家里去看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包括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能够正确使用柱状图和折线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能够正确读懂柱状图和折线图。
•能够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2. 难点•理解统计图表的含义。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图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图表范例。
2.教材: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单元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统计?2.讲解统计图表•通过例题讲解柱状图和折线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理解统计图表的作用和意义。
3.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自行制作柱状图和折线图,并分析数据。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统计图表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给定的统计图表,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统计图表的理解。
3.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制作统计图表,并交换分析结果。
4.拓展延伸•展示更复杂的统计图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2.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统计图表的掌握情况。
3.出题方式:设置一定难度的综合题目,考察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分析教学效果:总结本次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2.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观察学生反馈:观察学生对本次教学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需求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复习乘法意义及乘法口诀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牢记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运用1~9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乘法口算,会应用乘法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三、教学难点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磁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复习课。
2.说到“乘法”,你都能想到些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整理知识网络图并板书:意义、各部分名称乘法1-9乘法口诀实际问题(二)复习乘法意义及应用:1.摆磁片,复习乘法意义。
(1)出示:○○○○○○求一共有多少个○?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什么意思?表示什么?(2个3的和)列出乘法算式:3×2=6或2×3=6复习乘法算式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3乘2等于6 或2乘3等于6 乘数、乘数积)(2)增加磁片变成○○○○○○○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列式?3+4=7说出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与乘法算式名称对比区分。
这幅图还能用乘法计算吗?不能,为什么?区分加法和乘法的意义,明确: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能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出课件:○○○○○○,如果再添○○○○○○,这时一共有多少个○?怎样列式?4×3=12或3×4=12问:结合图说说算式表示什么?(4个3的和)(4)练习:①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8+8+8+8+8+8= 9+9+8+10=②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4×3=( )=( )7×5=( )=( )③(5)复习乘加乘减。
①问: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能列式计算吗?(6×3+4=22)还有不同方法吗?(6×4-2=22)说说解决这样的问题,应注意什么?(数清每堆个数、多加了要减;少加了再加)②看图,直接说出两个算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这个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他们能够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以一位数。
但是,对于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计算顺序的掌握和进位的处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引导学生,逐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进位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练习题和答案。
3.教学道具和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和教具,呈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计算规律,讲解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九单元总复习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锐角、钝角,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总复习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目的。
))第1课时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第101、103页的相关内容。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通过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
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口算卡片、课件。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板书课题。
)1.复习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1题。
)(指名读题。
)笔算加、减法应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课件出示:30+24+28=75-26-35=45+27-59=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1.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数学中的“十位数”、“个位数”概念。
2.掌握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3.能灵活运用两位数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记忆并掌握十位数、个位数的概念。
2.学会利用两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加法和减法计算的灵活运用。
2.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在数字中的位置意义。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提出问题:“什么是十位数?什么是个位数?举例说明。
”
第二部分:授课
1.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2.示范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让学生理解计算规则。
第三部分:练习
1.让学生在黑板上做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练习。
2.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部分:作业布置
1.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十位数和个位数的题目。
2.强调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巩固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题本身并不难,但学生需要花时间来掌握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多举例,多练习,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九单元:认识重量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孩子们将了解到重量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物品的重量以及使用天平进行比较。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吧!一、认识重量在这个单元,老师需要向孩子们介绍重量的基本概念。
我们需要知道重量是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的大小。
而这个重量可以用克或者千克来表示。
在这里,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们一般用克来称小的物品,用千克来称大的物品。
二、认识不同物品的重量在的学习中,孩子们需要认识不同物品的重量。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质量的物品,比如苹果、香蕉、木块等等,让孩子们用手感受一下它们的重量。
这样能够让孩子对不同物品的重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打好基础。
三、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当孩子们已经对不同物品的重量有一定的认识后,我们需要引导他们使用天平进行比较。
让孩子们摆放不同物品到天平上进行比较,这样他们就能够知道哪个物品更重,哪个物品更轻。
在使用天平进行比较时,老师需要教授孩子们几个重要的概念:相等重量、轻、重。
相等重量指的是两个物品的重量相等,轻指的是物品的重量小于另一个物品,重指的是物品的重量大于另一个物品。
这些概念的理解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实践非常重要。
四、交流分享在学习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交流分享自己学到了什么,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在总结这个单元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认识重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购买商品或者运动员进行训练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希望大家在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重量的认识,为日后的生活做准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九单元:认识重量的内容介绍。
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既实用又有趣,相信孩子们在学习中一定能够收获不少。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空间与图形、统计四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认识空间图形,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人民币、空间图形和统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进行人民币的计算。
3.认识空间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4.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计算。
3.空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4.统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案、学案。
2.练习题、游戏道具、图形模型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谁的钱多,需要用到加减法、人民币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讲解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呈现人民币的图片,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币的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和人民币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如“商店购物”游戏,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和交易。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人民币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人物资料表的制作等。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2.人物资料表的制作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解决较复杂的加减法混合运算题。
2.制作人物资料表时的细节处理。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加减法运算题和人物资料表的示例。
2.黑板、彩笔。
3.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1.讲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给学生出几道练习题进行练习。
第二节:制作人物资料表
1.展示人物资料表的模板和示例。
2.引导学生根据示例制作自己的人物资料表。
3.让学生通过制作人物资料表解答问题。
五、教学延伸
1.让学生互相交换人物资料表并提出问题,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2.给学生出一些拓展题,让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2.制作一个自己的人物资料表,并写出相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点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加强练习,使知识的运用更加娴熟。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6、综合练习(一))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上的第九单元总复习,重点是复习和巩固前几次课程中所学的内容。
通过这个综合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加法、减法、比较大小等。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 在综合练习中运用多种知识点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忆起所学的内容。
2. 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一起完成综合练习题目,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 总结归纳•结合学生的表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需要加强的部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第九单元知识点的综合复习,通过深入浅出、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
六、课后作业完成本节课上未完成的内容,并做好拓展题目的练习,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稿,谢谢!。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9.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提法和解决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归纳总结问题的解决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问题的提法,分析问题的关键点。
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对于抽象问题的理解和转化。
2.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扩展和逻辑推理。
三、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了解问题的提法,梳理问题的关键信息。
•分析问题的要求,确定解题思路。
2. 实际问题解决1.例题1:小红有5枚硬币,小明有3枚硬币,问两人手中硬币总共有多少枚?2.例题2:班级有35个同学,如果每个同学都捐出1元钱,那么一共可以筹集多少钱?3. 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设法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介绍问题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2. 实际问题解决训练1.学生分组,依次讨论例题1和例题2,共同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
2.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解释问题解决过程。
3. 问题解决策略的拓展1.老师展示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行分析和解决。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4. 总结与归纳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有关问题解决的题目。
2.自制一个实际问题,写下问题并设想解决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逻辑,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
同时,要继续引导学生勇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9.解决问题》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复习——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耐心、细心、动脑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提前准备好与加减法相关的图片或思维导图。
2.板书:板书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示例题目。
3.教具:提前准备好计算工具,如算珠、计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导入•老师简要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步:新知讲解1.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示范。
2.老师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示范演练1.老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解答。
2.学生分组合作,结合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思路。
第四步:拓展应用1.老师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思路,并尝试解决问题。
第五步: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计算方法:6 + 4 = 109 - 2 = 7高效学习!。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第二课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2. 教学重点•理解问题,并能准确提取问题的关键信息。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确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准备板书工具、教学用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利用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课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并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学习新知•讲解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示范如何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找到问题的解决路径。
•练习相关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3. 巩固提高•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解决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概括总结。
•强调学习要点,提醒学生复习。
四、板书设计•简单问题解决步骤1.理解问题2.提取关键信息3.寻找解决路径4.解答问题五、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回顾学生表现情况和学习效果。
•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计划下节课教学改进的方向。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运用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青岛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九单元。
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我们将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的定义。
2. 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角。
3. 能够用语言描述各种角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钝角和锐角的识别和区分。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命名各种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各种角。
2. 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角的图片,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的的概念。
3. 例题讲解:用直尺和量角器演示如何测量和命名各种角。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各种角,并标明名称。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角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特点大于0°小于90° 等于90° 大于90°小于180° 等于180°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画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和一个周角,并标明名称。
答案: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各种角的特点。
答案:锐角是大于0°小于90°的角,直角是等于90°的角,钝角是大于90°小于180°的角,周角是等于180°的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角的分类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于钝角和锐角的识别和区分还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对各种角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2.提高学生对计算的灵活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数的认识和写法;2.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3.连减法;4.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考察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应用;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 教学课件;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板、小白板、彩色笔;3.准备相关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4.确保教室的黑板/白板干净整洁。
四、教学过程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复习大数认识和写法;•第二课时:继续复习大数的计算;•第三课时: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第四课时:继续学习作多少用多少;•第五课时:综合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课时复习大数认识和写法1.复习大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区分“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概念;2.通过数字卡片和计算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巩固对大数的写法。
第二课时继续复习大数的计算1.讲解大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2.带领学生进行大数加减法的练习,加深对计算规律的理解。
第三课时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1.引导学生认识“作多少用多少”解题方法的应用场景;2.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步骤。
第四课时继续学习作多少用多少1.讲解更复杂的作多少用多少题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2.练习巩固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技巧。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巩固所学内容1.给学生布置综合练习题,包括大数计算、作多少用多少等各类题目;2.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巩固对第九单元内容的掌握。
五、课堂小结1.通过本次五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九单元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方法有所提高;3.下次课将继续引导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做好单元测试的准备工作。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第五课时】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的复习课》教案一、课时背景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的第五课时,主要内容是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复习。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并正确描述其特征。
2.能够根据提示,认识并写出不同的时间。
3.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观察物体,描述其特征。
2.认识时间,根据提示写出不同的时间。
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综合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2.学生课本3.课堂练习题4.讲台、黑板、粉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所预期。
2. 学习内容•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练习时间的认识,根据提示写出不同的时间。
3. 练习与讨论•针对不同形状的物体和不同时间的情况,组织学生做练习,并进行讨论。
4. 拓展活动•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5. 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描述特征•认识时间:写出时间•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侧重于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复习,通过丰富的练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提高对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有条理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九、亲近大海——统计与可能性
信息窗1 亲近大海
主备人:崔维红备课日期:11.18 上课日期: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分类统计,书第101-103页
教学目标: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会填统计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信息窗2 沙滩游玩
主备人:李秀梅备课日期:11.18 上课日期: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认识可能性,教材第104—106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步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简单第说明理由。
3、在判断可能性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巩固对可能性的认识,能够多角度的思考生活现象,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