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情缘——忆史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狄兆龙先生
- 格式:pdf
- 大小:352.07 KB
- 文档页数:3
武术名家张全亮谈八卦掌吴式太极(2)八卦掌的历史事件还有:1、在八卦掌传世以后,程庭华、梁振普、刘德宽、刘凤春曾与形意拳名家李存义、张兆东结为八拜之交。
这使形意拳界掀起了学习八卦掌的热潮,李存义、张兆东等后来也成了八卦掌名家,他们的弟子黄柏年、姜容樵、韩慕侠等都成为八卦掌名家并著书立说,促进了八卦掌、形意拳两大拳种的大团结,形成了八卦、形意不分家的佳话。
2、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程廷华先生掌击十多个德国兵,不幸饮弹牺牲,既显示了八卦掌神功的威力,又体现了武术家爱国爱民、不畏强敌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3、1900年梁振普大闹马家堡、鞭毙恶棍金镖赵六,既扬善除恶,又体现了梁式八卦掌的盖世神功。
4、迁坟事件。
李子鸣老师牵头倡议国内外八卦掌弟子、同仁给董海川先师迁坟,以妥善保护。
经三年努力,于1981年将董先师坟墓及四块墓碑从东直门外小牛房村迁至北京西郊万安公墓,并又重建了碑铭。
同时迁入郭古民墓,1986年又迁入梁振普墓,形成八卦掌碑林,供后学瞻仰,成了国内外八卦掌爱好者寻根祭祖的圣地。
5、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成立。
1981年,在北京市体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单一拳术研究会——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
李子鸣老师出任会长,并创办了会刊,在各公园开设八卦掌辅导站,推动了八卦掌的广泛传播。
6、李子鸣老师冲破保守思想,公开了八卦掌秘籍。
在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去秘不外传的“八卦转掌三十六歌”和“实战技击四十八法”,并进行了全面注释,揭开了八卦掌的神秘面纱。
解秘了八卦掌,对于推动八卦掌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7、2007年6月25日—29日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在北京市大兴区星光影视园,进行了中国武术史上首次八卦掌擂台赛。
赛前由我牵头,特聘八卦掌名家麻林城、王尚智协助海选,在全国五大流派近千名参赛者中,精选出20名选手,由塞北文武学校校长吴明出资赞助,在宣化塞北文武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擂台赛打出了水平,打出了风格,在武术界赢得了好评。
孙慧祥北京武协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八卦掌高级教练全国武术比赛八卦掌金牌得主八卦掌主要传人之一中国武术七段人物介绍孙慧祥现任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一九五九年出生于北京八卦掌世家,祖籍河北省深州程家村(与程派八卦掌创始人程廷华同村)八卦掌永字代(第五代),八卦掌主要传人之一,中国武术七段,毕业于北京体育师范学院。
自幼随父习练八卦掌(其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卦掌代表性传承人孙志均先生),于父严教之下,精通游身八卦连环掌理论、套路、器械、技击,在承袭武学的基础上,继承、发展了程派八卦掌。
兼习形意拳、太极拳。
常年以来习武不辍至今已有四十余载,在武术界享有声望。
习武背景及传承。
孙慧祥的父亲是八卦掌名家孙志均(君).孙志君先生是八卦掌一代宗师刘子扬、程有生、程有信的入室弟子,曾任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武术八段,2012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卦掌代表性传承人,德高望重,武艺精湛,在国内外武术界享有盛誉.孙慧祥八卦掌的师承关系:董海川(八卦掌祖师)——程廷华(第二代)——刘子扬、程有生、程有信(第三代)-----孙志均(第四代)----孙慧祥(第五代)竞赛成绩一九八二年参加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的全国武术技击对抗赛,获集体优胜奖。
一九八四年四月北京市武术比赛获八卦掌第一名,同年六月参加了北京市职工运动会获八卦掌第一名、八卦刀第一名。
一九八四年七月经北京市武术选拔赛入选并于同年八月代表北京队参加了在兰州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且获得八卦掌金牌。
理论成果孙慧祥2012年1月与其父孙志均先生合编并演练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发行的《游身八卦连环掌》英文精装版著作一书,并示范演练了定式八掌、八卦母掌、游身八卦连环掌、八卦掌二十四式和刀枪剑钺等器械,深受不同肤色的广大八卦掌爱好者的喜爱。
1992年与其父孙志均先生合编并演练由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并发行的《八卦掌》VCD教学一套,目前市场上仍在热销。
尹氏八卦掌之尹-门-解-贺一系的传承董海川(1797年—1882年),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自幼习武,勇武冠乡里,后遍游大江南北,技益精,擅搏击,将武功与吐纳导引、道家内功融为一体,博采众长及已之经验,独创以掌为主要技击手段,行掌走势拧裹钻翻,势式相承,连绵不断,以沿圈走转为主要运动形式。
其劲力刚柔相济、内外兼修,以八卦为其名,以易理释其拳理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拳种——游身八卦连环掌。
董海川择徒标准很严,而且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八卦掌形成了许多不同特色的流派。
同治十三年(1874年),董海川因老辞职,游居弟子家,专事授徒。
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迁葬京西万安公墓,有碑铭数幢环墓前后,后世编有多种崇尚董海川武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小说《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
该书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给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渊源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董海川宗师创立游身八卦连环掌后,名满天下,其门内龙象成群。
上首弟子尹福,武艺精湛,功力纯厚,能用拇、食二指扼碎人手腕,被誉为“铁镯子”,曾被光绪帝聘为武术教师。
尹福字德安,号寿鹏。
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于宣统元年 (1909) 6月28日,享年69岁。
今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
早年曾习罗汉拳、弹腿,擅长纵跃术,尤精状元笔。
20岁前后(即1860年左右),时值董海川宗师技惊武坛,遂从其习练八卦掌,董将尹原习拳技按八卦掌动手特点进行改革,并收入八卦掌技术体系,尹亦随之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
尹先生从师学艺20年,为董门弟子中学艺最久者。
尹先生根据师传加以自己的感悟,结合本身条件,创立了尹氏八卦掌。
艺成后,设教于北京朝阳门外。
尹门弟子多才俊,其中门宝珍是承师衣钵者。
门宝珍(1870-1957),北京大兴县人,自幼嗜习武技、练马步、箭功、刀石凳,青年时力胜百钧,擅擒扑术。
1892年,从尹福习八卦掌,苦练二十余载,技艺大成。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一、尹派八卦掌代表人物尹宝福,字德安,号寿鹏,生于1840年,卒于1909年6月28日,享年69岁。
河北省漳淮村人,自幼好武,精于弹腿,后带艺投师拜董海川习八卦掌。
在董先师悉心指导下,将其所学弹腿、罗汉拳融于八卦掌中,苦练数年,自成风格,名震京师,其门下成右弟子很多,如:居庆元、门宝珍、马贵、李永庆、宫宝田、女婿何金奎及子尹成璋、尹玉璋等,大总管太监崔洳贵是他的弟子,光绪皇帝也跟着他练掌,故北京人尊称他为帝师。
因其所传之掌法与南城的程廷华先生有所不同,故称之"东城派"。
尹派八卦掌的特点是,在掌形上呈牛舌掌(或称蛇头掌),手臂伸得较直,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指向前,掌心含空,掌背形成瓦垅;在劲力上,以干冷刚直见长,讲冷、弹、硬、脆、快。
善爆发、顿挫和弹抖,人称"硬掌法"。
在进手时讲破进直穿,即冲进、挤进、靠进、滑进的总称;在速度上强调"打闪穿针",瞬间爆发。
掌法以穿、搬、截、拦、削、撞、砸为主;在步法上,走寒鸡步,强调小步、快步、续步,在走转时有如寒鸡行走之态,步步贯穿,含、稳、续三劲。
含即欲进步先抽胯、提膝、蓄劲,要体现出听察蚁鸣之神态。
稳即在快速行走进要轻灵稳健,落步有方,不盲目轻率,要体现出万籁俱寂的环境。
续即前脚落地时后脚要蹬拔,使前脚落地的瞬间,在后足蹬拔之力和丹田鼓荡之气的催动下,继续再向前尽力延伸铺进,如鸡之踏雪,要体现出神气灌达足尖而不弱之气势。
在战术上强调以我为核心,以逸待劳,通过不断调整角度迫使对方绕我而行,我则随心所欲,伺机进攻。
在身法形象上强调鸡腿、虎坐、龙身、鹰爪、猴相;在拳术套路上以八大掌式为主,即穿掌、塌掌、推掌、托掌、劈掌、削掌、双合掌、钻掌,连环多变,丰富多彩。
另外,还有十八趟罗汉拳法和十二连腿法。
二、程派八卦掌代表人物程廷华。
程廷华先生字应劳,生于1848年卒于1900年8月14日,终年52岁。
特别报道:逝去的武林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汉口精武路。
一条不足千米的窄街,近20年因鸭脖而名噪南北。
少有人知的是,1926年以前,精武路还叫西满街。
这年,由霍元甲开创的精武体育会,在此建立汉口分会新馆,窄街从此烙上“精武”的印记。
而今,精武路正处于旧城改造工程之中。
当年精武会馆的痕迹,早已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只剩地方志里的只言片语,以及断壁残垣上曾经晃动的尚武拳影。
80多年后,精武路周边的各大影院,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热映。
中国功夫的精气神,在那一代武术宗师身上,映射出最后的荣光。
功夫,工夫。
正如《一代宗师》中所讲,功夫其实就是时间。
在你我生活的这座城,也曾有那么一群人,甘愿用一生的工夫,专注一言一行的经营,一招一式的拆解。
也曾有那么一个真实的武林,流派林立,拳种纷显,不见玄法神功,甚少刀光剑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留一口气,点一盏灯。
当全城人都在咀嚼王氏台词的余味,我们开始在江城民间寻访,试图一探那些曾经的“一代宗师”,以及那个逝去的武林。
江湖已远,“宗师”何处2月5日,雾霭清晨,江城正缓缓醒来,市声一波一波渐次喧嚣。
站在汉口单洞门天桥望去,历史的迷雾掩去了功夫的回响,精武路片区已夷为平地,只剩几幢灰扑扑的老房,兀自立着。
一位80多岁的老者拎袋青菜,背着手施施然经过。
听闻我们寻找精武会馆,老人指着天桥下方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儿有座武馆,他见过,好像就是精武会馆。
“后来,武馆成了粮仓,记不清在哪一年,拆了。
”精武会与三大内家拳南传汉口码头,一个练家子的江湖为什么学拳?因为太穷了。
林鑫海说。
1935年,林鑫海出生在武昌起义门附近的一间民舍,家境贫寒。
祖辈是浠水人,晚清迁来武汉。
父亲一根扁担,扛起一家人的生计。
“乡下来的穷汉,进不了大码头,经常受人欺负。
我爹就跟人学些拳脚,必要的时候对付两下,不然拉不到生意。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一、尹派八卦掌代表人物尹宝福,字德安,号寿鹏,生于1840年,卒于1909年6月28日,享年69岁。
河北省漳淮村人,自幼好武,精于弹腿,后带艺投师拜董海川习八卦掌。
在董先师悉心指导下,将其所学弹腿、罗汉拳融于八卦掌中,苦练数年,自成风格,名震京师,其门下成右弟子很多,如:居庆元、门宝珍、马贵、李永庆、宫宝田、女婿何金奎及子尹成璋、尹玉璋等,大总管太监崔洳贵是他的弟子,光绪皇帝也跟着他练掌,故北京人尊称他为帝师。
因其所传之掌法与南城的程廷华先生有所不同,故称之"东城派"。
尹派八卦掌的特点是,在掌形上呈牛舌掌(或称蛇头掌),手臂伸得较直,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指向前,掌心含空,掌背形成瓦垅;在劲力上,以干冷刚直见长,讲冷、弹、硬、脆、快。
善爆发、顿挫和弹抖,人称"硬掌法"。
在进手时讲破进直穿,即冲进、挤进、靠进、滑进的总称;在速度上强调"打闪穿针",瞬间爆发。
掌法以穿、搬、截、拦、削、撞、砸为主;在步法上,走寒鸡步,强调小步、快步、续步,在走转时有如寒鸡行走之态,步步贯穿,含、稳、续三劲。
含即欲进步先抽胯、提膝、蓄劲,要体现出听察蚁鸣之神态。
稳即在快速行走进要轻灵稳健,落步有方,不盲目轻率,要体现出万籁俱寂的环境。
续即前脚落地时后脚要蹬拔,使前脚落地的瞬间,在后足蹬拔之力和丹田鼓荡之气的催动下,继续再向前尽力延伸铺进,如鸡之踏雪,要体现出神气灌达足尖而不弱之气势。
在战术上强调以我为核心,以逸待劳,通过不断调整角度迫使对方绕我而行,我则随心所欲,伺机进攻。
在身法形象上强调鸡腿、虎坐、龙身、鹰爪、猴相;在拳术套路上以八大掌式为主,即穿掌、塌掌、推掌、托掌、劈掌、削掌、双合掌、钻掌,连环多变,丰富多彩。
另外,还有十八趟罗汉拳法和十二连腿法。
二、程派八卦掌代表人物程廷华。
程廷华先生字应劳,生于1848年卒于1900年8月14日,终年52岁。
八卦掌:带气走圈避正打斜·2008-11-27 01:29:30·来源:河北青年报·浏览:924■以掌代拳,掌随身变。
行如游龙,见首不见尾;虚实之间,见影不见形。
八卦掌以它独特的招式套路,显示出传统武术的无穷魅力1983年,一部名叫《武林志》的电影在全国热映。
影片的高潮是武术家东方旭与俄国大力士达德洛夫的擂台赛。
在经过一番苦战之后,东方旭以一记猛掌将达德洛夫打倒在地,取得胜利。
影片获得当年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二等奖,成为一代经典。
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东方旭使出的那记决胜掌法——八卦掌。
运动路线是八卦图■八卦掌处处体现着“太极八卦”学说,出掌为“圆”,走的路线也是“圆”说起八卦掌,它与太极拳、形意拳并称为内家三大拳法。
关于八卦掌祖师,武术届公认的是董海川。
而董海川却并非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师从何人?说法不一,一说他学艺于九华山,一说是四川青城山。
较为准确的是第一种说法,认为他从学于九华山的道士。
那么,为何董海川从不讲明师傅是谁呢?有人说,因为董海川是王府的太监,所以他讳言自己的师承关系;有人说,他是太平天国派去王府的“卧底”,师傅可能是太平天国中人,身份自然不能公开。
因为董海川特殊的身世和惊世的武功,所以民间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其中“八卦掌”命名的由来,就颇具传奇色彩。
话说,董海川原是肃王府一名仆人,从未显露自己的高超武艺。
在肃王的一次寿庆中,肃王唤他上茶。
由于人群拥挤,董海川一时难以前行,情急之下,他一手托盘,一手提壶,像燕子一样穿飞而过,送茶至肃王面前。
见此景,肃王大惊,问他:“你也精通武艺?”答曰:“略知一二。
”于是,肃王命他当场表演。
董海川随即打了一套拳法,众人皆叫好。
肃王问他:“此拳何名?”。
当时,董海川并未为拳法定名,随口应了声“八卦掌”。
这时算是“八卦掌”初露锋芒。
后来,肃王命董海川为王府护院总管,由于身处京城,八卦掌日渐名显四方。
若故事为真,那么,八卦掌似乎与“八卦”并无关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八卦掌第五代传人、文安县武协副主席任文柱说:“首先董海川师从于道家;其次,八卦掌有八个基本拳式,合于八卦之数。
孙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李天骥李天骥,号龙飞,生于1914年12月20日,终于1996年1月8日,享年82岁,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名副其实的大武术家,是一代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法大师。
他一生研究中国武术,未参加过任何党派和道门,是一个无党派人士。
上班只知工作,被同事称为不会活着的人。
李天骥为人谦逊,从不说别人的坏话。
尽管在他一生中很多名手均败于他的手下,但他以武林团结的大局为重,从不宣扬。
他生前和周恩来关系甚笃,而终年又恰巧和周是二十年后的同一天。
是巧合还是天缘不得而知。
李天骥原籍是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圈头村人。
别小看这小小的圈头村,却孕育了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四位大武术家,即郝恩光、李玉琳、郝家俊、李天骥。
郝恩光人称小白袍,是一代武术宗师,和孙禄堂、尚云祥、韩慕侠齐名。
李玉琳号润如,人称铁臂苍猿,太极推手无敌手,时称南有陈微明,北有李玉琳。
郝家俊人称当代杨澄甫。
李天骥是当代著名的大武术家,被称为中国太极之最、日本太极之父,是一代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术大师。
这四位武术家在中国武林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李天骥自幼从父亲李玉琳习武。
先习少林拳、弹腿,后习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术等拳械,并得到李存义、张兆东、孙禄堂、程有功等武术前辈的指点。
武当剑法学于李景林,摔跤学于中国一代跤王杨法武,可以说李天骥是一位能练、能打、能推、能摔、能器械格斗的全面的大武术家,被中国武术界公认为“功底深厚,发力适时”。
李天骥的父亲李玉琳武术学于李存义、张兆东、宋唯一、郝恩光、孙禄堂,曾任山东国术馆教务主任,为东北太极拳的开拓者,所教著名弟子有杨善廷、宋子佳、黄恕民、贾化清和次子李天骥。
有当代杨澄甫之称的郝家俊先生功夫实学于师兄李玉琳,这是为许多外人所不知的事实。
李玉琳先生武当剑学于辽东大侠宋唯一,同学有李景林、丁其锐、张宪、林志远、蒋馨山、郭歧凤等。
因李景林是上司,故不以师兄弟论辈。
1931年李天骥毕业于山东国术馆。
八卦掌文史概论八卦掌文史概论创始人董海川家史董世家族世代居住在山西省洪洞县,董俊曾任龙虎卫上将军左副元帅之职,明朝初年迁居河北藁城,其后代子孙连续五代均为武将,到第六代董良辅奉旨迁居雄县开口村,第十一代董冀北及以上五代均任保定后卫镇抚使。
第十五代董宪周幼读诗书,并请众多名师学武,“必尽其术而已”,“艺既成,威名震河朔”。
董海川较董宪周年纪稍小。
董海川之祖父董博轩携家迁居朱家务村后,至今已有八九代人。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董守业共得三子,长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
董海川与董宪周长时期形影不离,经常往来雄县与文安之间,串学访友于名武场,这对于董海川过早步入武林,同时对董海川以后创编八卦掌奠定了基础。
据文安文史资料和雄县县志记载得知,董海川家族中,许多人均为武将,“将帅门第,武功渊源,机因实非虚言”。
出走更名南游董海川的父亲以务农为主,家中生活不富裕,而董海川不喜做农务,嗜武成性,每天均在外或练武或游学,夜晚常越墙而归,因而引起继母和父亲的烦感。
1810年(嘉庆十五年),文安县遇大灾,颗粒不收,使继母和父亲对董海川的不满进一步加剧,以后几年中双方关系日益紧张。
由于董海川从小步入武林,一身正气,爱管人间不平之事,因而坏人惧之,好人爱之。
董海川的许多义举曾博得一位的姑娘爱慕,但在封建时代,必然会引起非议。
董海川决心以武艺考取功名,便离家出走,并发誓不挣很多钱,不取得功名绝不回家。
董海川从此离家出走,他先到雄县开口村,后来到北京以求取功名。
谁知到北京后方知北方仍为武林高手云集之地,董海川与人比手均败北,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因无面目回家见父老乡亲,他决以走遍名山大川,广学各家武艺。
为了不给家乡招惹麻烦,他决定隐去父母所定之名“明魁”二字,起字号为“海川”,因而海川二字一直流传至今,而许多人不知董海川的正名叫董明魁。
“海川”二字,即容纳百川之义。
董海川从此开始云游四方,到一处,学一处,访一处,他常与人比手,验证所学。
荣华丰:八卦掌“一代宗师”文:温文锦民国是中国武术的黄金时代,国家危难推动了英雄辈出风云际会,随着电影《一代宗师》之风靡,片中所讲述的民国武林往事亦令观众回味追索。
王家卫选了咏春、八卦、形意和八极四种拳术,以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深情而诗意地追忆了那个时代。
片中,王庆祥饰演的宫老爷子宫宝森最具宗师气派,而他的女儿、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先生所演绎的绵长流畅的八卦掌,叶问求之而不得的武学“高山”,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片子展现的八卦掌人物,是否真有其事,片尾更指宫家八卦掌从此失传,又是否真的已经失传?本刊记者寻访到宫老爷子之原型宫宝田的徒孙、第三代传人荣华丰,听他讲述真正的八卦掌传承故事,讲述《一代宗师》之背后的真正的武林情怀。
真实的八卦掌传奇荣华丰温和平静,儒雅的气质让他更像一位工程师,而不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正派传人,但谈吐间眼神随便一瞥,却令人觉得被看进心里去了。
他说,当初只是想来广州看看,一个月后就走,却因为种种机缘留下来授徒至今。
1956年,荣华丰生于辽宁恒仁,作为宫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1999年曾代表辽宁省参加在浙江台州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获得特别优秀双金奖(八卦掌、八卦剑)。
同时,他也是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布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集三大内家拳于一身。
不过因为处事低调,即使本地武术界,很多人也不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位大师。
自小,荣华丰跟随宫宝田的弟子刘炳锡学习太祖长拳、八卦掌,后来又从不同地方学到通背拳、螳螂拳、醉八仙、戳脚等传统拳种,加上太极拳和形意拳,因此得以把内外家融为一炉,形成了以道家水文化为主体的荣氏武学体系。
说起宫宝田师爷的故事,荣华丰娓娓道来:“咱先说说这八卦掌是怎么回事……”八卦掌属于内家拳,由清代著名武术家董海川创立。
董始祖创的这个拳融汇易经易理,以八卦为盘,指树为圆,本于五行生克之理,合于八卦阴阳之道,飞九宫变化之巧,夺天干地支之妙。
董始祖在北京城肃王府任武术总教师,尹福是他的大弟子,在皇宫内任职,为御前带刀侍卫,宫宝田系尹福的衣钵传人,因为机缘巧合,得蒙尹福免费收其为徒,并得到过董始祖的亲自指导,随师练功数十年后接了尹福的班,担任大内总管、四品带刀侍卫。
按武术功类分类法内外家武术代表拳种在中华武术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武术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宗教与武术究竟有哪些关系?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关系?如何评价宗教在中华武术史上所起的作用?研究中华武术史,以过些问题是不应回避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按武术功类分类法内外家武术代表拳种。
欢迎阅读!按武术功类分类法内外家武术代表拳种宗教与武术的关系宗教与武术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两个子系统文化。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换而言之,宗教对武术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既有表面的、一般性的影响,又有内在的、实质性的影响;既有思想、理论性的影响,又有实践、功能性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又有消极方面的影响。
一、从武术内容的分类看宗教与武术的关系中华武术内容丰富,流派众多。
很多不同名称的武术套路,因为在形成中彼此之间有亲缘关系,或相互间有某些共同的技法特点,而同属于一定的拳系范畴。
武术家们依照自己的理解,对分属于不同拳系范畴的武术流派进行分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法。
大体而言,历来较通行的有三种分类法:1、按武术门类分类法依此类分法,中华武术的代表门类主要有:主要传承于河南嵩山佛教名刹少林寺的少林门,主要传承于湖北均县道教名山武当山的武当门,以伊斯兰教穆斯林查密尔始创拳技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查拳门;此门,还有所谓达摩门、罗汉门、二郎门、大圣门、醉八仙、佛山、万法归宗门等名目。
显然,这些名目均带有宗教色彩。
2、按武术功类分类法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按武术功类将其分为内、外两家。
他在所撰《王征南墓志铭》中云:“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
”其子黄百家在所著《内家拳法》中亦云:“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
”以后,有人遂将武术分别归入内家与外家。
曹秉仁《宁波府志》云:外家“其法主于搏人,而跳踉奋跃”;内家“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
《斗转星移忆寿亭》——老拳师回忆八卦掌大师程有信先生授拳往事八卦掌宗师程廷华先生照(右二)八卦掌大师程有信先生转掌照(文末有珍贵全套拳照链接)拜寿亭先生为师时,我正值青年。
斗转星移,时光已经过去了六十年。
1947年,刚从四川自流井迁回沈阳不久的东北大学校长臧启芳在一次早会上宣布: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决定马上迁校至北平。
我作为东大先修班的一名学生,当然也即将离开沈阳。
行前,已教授我近十年的恩师、八卦掌第二代传人宋长荣的弟子杨万清先生一再叮嘱:抵达北平后,一定要去找程寿亭先生继续学习。
东北大学的学生分批到达北平,分散住在很多地方。
我拿着万清翁的介绍信,去找程寿亭。
多番辛苦之后,终于在瓷器口东端的一家煤油店找到了他的快婿李姓乘龙。
我清楚地记得,正式拜帖投入寿亭门墙之下时,正是满街瓜香、暑气炎炎的夏天。
寿亭名有信,小名二海,为董海川得意高足程廷华之次子,祖籍河北省深县,幼年随父来北京,先住河泊厂,后移居通县东坝娄梓庄。
武林中多有评论,他的八卦掌功底深厚,技艺超越了其父其兄。
这应归功于其兄有龙,因为程廷华死于庚子之祸时,他刚六岁,受父教不多,是哥哥有龙一手教成的。
寿亭常常讲述自己初学走圈时,在圈的中心立一根竹竿,用一条绳子一头栓在竿上,一头套在颈项,要求屈膝平股,垂臀坐胯,“鸡行擩步”,头顶一碗水,行如趟泥般地“推磨”,架势始终如一,不能忽高忽低,碗中水不能外溢。
兄长在旁监督,违者轻则申斥,重则打罚。
严求出高艺,所以寿亭能规规矩矩地“走下盘”,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由于他的功夫出众和在八卦掌门里的辈分之高,颇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总是把他和父亲“眼镜程”相提并论,称其为“小眼镜程”。
其实,他并不经营眼镜业务,学的是银匠手艺。
他走在大街上,不管是“门里人”或“门外人”,凡是认识他的,都远远地向他打招呼,叫他“程二叔”或“程二爷”。
寿亭的性格是快人快语,敢说敢做,作风一丝不苟,豪爽刚正不阿。
20世纪50年代,银匠手艺冷落,他的生活维艰,常常寄居在天坛附近的女婿家,清贫自守,不吃嗟来之食。
樊氏八卦掌樊氏八卦掌由董海川的亲传弟子樊志涌首创,演变至今,为求同存异,在练法上有些改动,但在其精髓本质上不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樊氏八卦掌。
欢迎阅读!八卦掌流派八卦掌始祖董海川先师,在北京首传八卦掌之后,由于其弟子中多数系带艺投师,他们将原来所学之武艺揉合融汇于八卦掌技艺之中,董海川祖师技艺广博精深,对其弟子们因材施教,各授艺基本相同,但又有不同成份之艺:加上弟子们本身的天赋和擅长,各自吸取了不同拳种的特长,形成了各风格特点的流派。
由八卦掌第二代传人打下基础的各流派,再由其传人继承和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了各具特色的流派(支派),各流派(支派)彼此又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为八卦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北京地区的八卦掌流派传人有:尹氏(尹福),在京主要传人有:杨昆、解佩启、王尚智、孙书学等。
程氏(程廷华),在京主要传人有:孙志君、刘敬儒、贾树森、王正亭、王忠勇、司珍等。
樊氏(攀志勇),在京主要传人有:伊广林、赵志海、韩杰、王刚、文大生等。
梁氏(梁振普)在京主要传人有:马传旭、王桐、赵大元、李功成、李长兴、胡湘根等。
宋派(宋永祥)在京主要传人有王举星。
还有三代八卦掌世家的高继武先生,他继承了尹氏、梁氏、八卦掌并完善了其风格,尤其精通“大枪刘德宽”创编的直趟“六十四手”单练和对练。
樊氏八卦掌的风格樊氏八卦掌创始人樊志勇,满族,世居北京,绰号“樊疯子”,生于1840年,卒于是1922年。
樊志勇自幼酷爱武术,曾习少林、弹腿等术达八年之久,后带艺拜董海川为师习练作卦掌。
樊志勇在学艺期间,被董海川专留在肃王府练功四十九日(这是樊大姑1964年10月2日亲自讲给我的)。
董海川先师传给樊志勇佛、道两家功法,主要是:达摩八式,金刚大力法,无极功,无极八卦掌(也叫内圈八卦掌)。
内圈八卦掌以无极为起式,以自身为中心;按九宫八卦图讲每起式都在中宫,中宫位于九宫八卦图中央,通俗的说法是以我为圆心,两脚分一,两手抱于胸前由无极变为有极,然后进行“三角步,打四面,踩八方,穿九宫的操练;并以简捷明快、灵活多变的步法,走转拧翻,调整方位。
尹氏八卦掌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传播尹氏八卦掌创始人尹福,字德安,号寿鹏。
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于宣统元年 (1909) 六月二十八日,享年六十九岁。
今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
其幼年因乡里屡遭灾害而流落到京,居朝阳门外吉市口外头条。
初习剪刀行,后以卖油条、麻花度日。
早年曾习少林拳技,以罗汉拳、弹腿见长。
二十岁前后(即1860年左右),带艺投师于董海川先生门下,当时董公五十余岁,业已因“年老气骸,始得寓外宿”。
此后尹福每日沿街叫卖之余,不分昼夜寒暑习练,深得董公习爱,加以天资聪慧,武技日增,因多年不离师之左右,故受教颇多。
虽在其前有肃王府全凯亭、阮谷珍等人从学于董,然自董海川离身肃邸后,大都终断所学,故而后世传有尹福为掌门弟子之说。
武林间因其性格温和,面目清秀,称其“瘦尹”。
艺成后曾一度以护院为业,先后在京城东厂胡同怀塔布宅、箭杆胡同英家、朝外中街仓花户王九家等地,并曾出任崇外税务司巡检之职。
后经满人佛尼音布(汉名叶潜,清末著名书法家)举荐,供职于宫中,传言曾先后教总管太监及光绪帝于内庭,故而在董之门徒中声望甚高。
清光绪八年(1882)冬,一代宗师董海川去世,尹福等众门人携弟子将其厚葬于京城东直门外红桥牛房村南,并分别于光绪九年、三十年两度立碑石于师之墓旁,以表忱往。
此二碑所刻铭文为迄今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后世对其生平的考证以及八卦掌的师承源流,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
此后八卦众门人承师艺业,分别对其师所授基础掌式加以充实完善,且各自融合个人所学。
尹福一度在今朝阳门外立场授徒,对八卦掌体系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所传世的早期拳架,又经后代传人的扩充创新,终自成体系,形成今日有独特风格的尹氏八卦掌。
先生一生有子女四人,其中长子世庭早逝,女儿尹金玉嫁给门徒何金奎,三子成璋、四子玉璋皆承家学。
成璋技艺虽精而名声未显。
尹玉璋(1890-1950),字佩瑶。
体瘦而身材适中,动作敏捷,以闪展变化为其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