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7025:2017管理评审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34.10 KB
- 文档页数:5
质量监督工作程序ZLJC-2021-CX-003 版本:1/0 1.目的为规范本中心检测工作的质量监督活动,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实行检测过程严格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人员、在培人员、签约人员、实习员工等与检测有关的人员在检测工作中的监督工作。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管理,负责制定质量监督计划;3.2质量监督员负责实施质量监督。
4.程序内容4.1质量监督员实施质量监督的范围及质量监督的时机:4.1.1质量监督范围(1)检测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2)仪器设备的有效性、溯源性及其正常工作状况;(3)检测工作环境条件、场所和设施的符合性;(4)管理体系文件、与检测有关的标准等技术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5)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在记录、编制过程中的原始性、正确性和完整性;(6)被测对象的有效性、唯一性标识的维持和对被测对象的安全防护状况;(7)质量监督员认定影响工作质量的其它事项。
4.1.2质量监督员应着重在以下情况时进行质量监督:(1)比对试验或能力验证时;(2)新设备投入使用时;(3)客户投诉需进行复检时;(4)检测数据有异议或数据处于临界状态需再次检测时;(5)涉及检测的纠正措施执行时;(6)重要的检测任务时,如仲裁检测等;(7)新员工上岗、在培人员、签约人员、实习员工等与检测有关的人员;(8)被测对象有特殊要求时。
4.2根据工作要求,本中心至少配备1名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的配备应考虑到专业领域的覆盖面,使质量监督工作有效进行。
4.3质量监督员应熟悉检测方法及程序,了解每项检测工作目的、懂得如何评审结果并能正确评价。
监督员由本中心发文聘任。
4.4质量负责人通过对质量监督活动所得到的不合格工作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对由于质量监督员监督不力而产生的差错或不合格工作,质量负责人应有针对性的加强相应范围内的质量监督活动的督促和指导。
质量监督员在质量负责人的指导下实施质量监督工作。
第 页,共 页文件管理程序1 目的为保证机构管理体系所有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应性,使检验的各个过程及各部门的质量活动处于受文件控制状态,所有文件应进行控制和规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机构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的控制和维护。
3 职责3.1总经理负责主持制订质量方针、目标,负责审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人员任命文件。
3.2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质量文件的审批、维护其程序的有效性。
3.3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文件(含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的收集、批准、维护其程序的有效性。
3.4质量部负责公司文件(含外来文件)的控制、维护,组织实施并保管。
3.5各部门配合质量部的文件控制工作。
4 工作程序4.1文件分类机构管理体系文件分为机构编制的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
4.1.1内部文件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质量手册,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第二层:程序文件,详细描述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各项活动第三层:作业指导书,包括管理文件(规章制度等)、技术文件(标准、规程等)第四层:记录表格4.1.2 外部文件包括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客服提供的方法和资料等4.2文件标识质量部将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如政策、制度、计划、手册、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建立唯一性标识,该标识需包括发布日期、修订标识,页码、总页数和发布机构,编制,管理体系文件当前修改状态和分发的控制清单。
第 页,共 页体系文件编号格式如下:XXX-XX-XXX流水号:001~999文件类型:QM-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规章制度技术规程机构名称代号记录表格格式如下:XXX-XX-XXX/XX流水小号:01~99对应文件流水号:001~999表格类型:JL-程序文件对应记录原始记录机构名称代号报告编号格式如下:XXXX-XX-XXXXX流水号:00001~99999检测类别:如委托(W)、监督(J)、其他(Q)第 页,共 页4.3受控对象及分发范围本机构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属受控文件,在最新版本上一律加盖“受控”章,过期的文件一律加盖“作废”章,以保证在工作中保持文件资料的有效性。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保其持续有效地运行,并为改进、完善体系提供依据,确保得出的相应变更或改进措施予以实施。
2.0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活动。
3.0职责3.1最高管理者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管理评审计划;3.2质量负责人负责制订《管理评审计划》,编制管理评审报告,组织评审输出的实施;3.3责任部门和职能人员负责输入材料的编写、提交、汇报工作;3.4综合部负责协助质量负责人组织管理评审的召开及输入材料的收集、整理、发放工作;3.5评审输出工作的责任部门或人员负责输出活动的组织实施。
4.0管理程序4.1管理评审计划的制订4.1.1每年初由质量负责人根据上年度的管理评审输出要求编制本年度的《管理评审年度计划》(除体系首次运行以外),计划时间应精确到月;4.1.1最高管理者负责识别管理评审年度计划实施时间与上年度管理评审的实施时间间隔的有效性和输入要求的符合性,其时间间隔和输入要求应符合质量手册第4.5.13的要求。
4.2管理评审计划的实施4.2.1质量负责人应在管理评审计划月份到达前的1个月制定《管理评审实施计划》,计划应明确审核的目的、具体时间(精确到日)、参加审核的人员、参加人员需要提交的汇报材料;4.2.2《管理评审实施计划》应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4.2.3批准后的管理评审计划交由综合部,编制管理评审通知,并通过内部沟通方式传达到相关人员;4.2.4相关人员接到通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责任范围内的总结报告,输入总结的范围按质量手册第 4.5.13中的要求进行,并由以下规定人员提交总结:(1)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的措施的情况: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汇报。
汇报要点:输出要求内容、完成方式、完成情况、完成情况的持续有效性、有无进行跟踪验证、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
(2)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由质量负责人汇报。
(3)客户满意度、投诉和相关方的反馈: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汇报。
1 目的确保项目实验室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有足够的资源满足客户的需求,为项目实验室编制类似程序文件提供指引。
项目实验室需要根据本程序文件的指引以及结合项目实验室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类似程序文件并发布生效。
2 范围适用于项目公司实验室拟开展新检测项目的评审工作。
3 职责与权限3.1 实验室主任:负责新项目的立项批准。
3.2 质量负责人:负责向认可委提出扩项申请及新项目运行后的管理工作。
3.3 技术负责人:负责新项目评审立项申请,主持仪器设备的选型、订购、验收工作及对新项目进行方法验证/确认工作。
3.4 文控管理员:负责保管相关记录资料。
4 定义4.1 项目:由一组有起止日期的、协调和受控的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
4.2 评审: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5 管理内容及要求5.1 实验室根据科技发展动态、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不断检索和收集新的检验标准、国内外学术性论文、著作,探索新的检测方法,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提出拟开展的新检测项目及需更新改进的项目,并编制可行性报告。
5.2 技术负责人根据需要,结合实验室的检测业务发展和管理要求,拟定《新项目申请表》(XX-Lab-QP-14-1),对申请项目的适用性、符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最终确定新开展的工作项目,报实验室主任批准。
标题:新项目评审管理程序页/总页:2/2版本/更改:A/05.3 检测员负责编写检测作业指导书,根据技术负责人的要求编写原始记录表单及检测报告格式,由主任批准后,交给文控管理员编号发行使用。
5.4 质量负责人安排讲师及培训场所对检测员进行培训并考核,具体考核与培训按《人员管理程序》(XX-Lab-QP-03)执行。
5.5 检测员按照检测标准的要求,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试验、对比试验等,记录并出具检测报告。
5.6 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同时对配备的仪器设备、环境设施和条件、方法等进行确认,仪器设备的确认参照《仪器设备管理程序》(XX-Lab-QP-05)执行。
1.目的为了满足检测客户的要求,本中心将不断开展新的检测项目。
为此必须保证检测能力与项目相适应,质量管理体系也要随之更改,所以要对新开展的项目进行评审。
2.范围2.1新检测方法或项目:在形式或技术内涵上是原有(原申报)检测项目或方法所没有的;2.2新参数:原检测方法或检测项目所没有包含的参数;2.3新标准:原检测标准已作了重要的修订,或原标准作废,采用新标准;3.职责3.1中心主任应:3.1.1负责新项目计划的批准实施;3.1.2根据评审结果对开展新项目进行批准。
3.2综合办公室主任应:3.2.1负责开展新的检测项目计划的制定、验证报告的编制和资源配置等工作。
3.3技术负责人应:3.3.1组织对方案及实施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评审。
3.4检测室应:3.4.1随时观察市场新动向,提出开展新项目检测的需求;3.4.2负责分析方法的验证、样品检测原始记录的填写。
4.工作程序4.1开展新项目的需求4.1.1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检测标准的修订及更新,检测室、综合办公室及中心主任,可提出开展(增加)新的检测项目或应用新方法标准的需求和申请(见《开展新项目申请表》)。
4.1.2综合办公室主任根据工作需求和申请制定开展新检验项目计划,报技术负责人审核。
4.1.3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是否有足够能力开展新的检测项目工作,包括必要的仪器设备、环境设施及相应的标准和人员等(见《开展新项目评审表》)。
4.1.4通过论证的计划,经中心主任批准后,由技术负责人制定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
4.2新项目的展开4.2.1经立项批准的新项目,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提供现行有效标准规范及检测方法,及设备人员要求,组织人员编写作业指导书(必要时)及检测人员的培训,提供报告格式信息内容。
4.2.2综合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人员按要求及相应程序文件,编制仪器设备、检测消耗品采购计划,改造设施环境,以及购进后仪器设备的检定等工作。
4.2.3质量负责人从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员、设施和环境、设备、量值溯源、方法、证书和报告)检查验证新项目的开展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密级SECRECY:版次ISSUE:代替SUPERSEDE:符合ISO/IEC17025:2017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程序文件ISOIEC17025:2017 文件编号管理评审程序(共 10 页)此处可填写实验室名称此处可填写实验室英文名称发文单位 DESIGN DEPARTMENT:编制 PREPARE:审校 CHECK:审定 EXAMINE:标审STANDARD:批准APPROVAL:管理评审程序1 目的指导建立和实施管理评审方案,对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校准/检验活动定期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变更或改进,确保质量安排持续满足组织的需要。
定期评价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和变更的需求,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 范围本程序文件规定了管理评审的职责、依据、时机、步骤及评审后的工作要求。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校准活动的管理评审。
3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CNAS-GL012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管理评审指南4 术语4.1管理体系控制实验室运作的质量、行政和技术体系。
(ISO/IEC 17025)4.2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ISO 9000)4.3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ISO 9000)4.4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评价。
5 要求5.1 职责5.1.1 实验室负责人策划管理评审,并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负责。
5.1.2 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评审组织工作,确保所有评审工作依据规定的程序系统地实施, 负责并记录管理评审的结果。
1.目的通过实验室主任定期组织对质量体系进行评审,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满足CNAL/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保证实验室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改进质量体系。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主任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体系的评审;以及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体系与实验室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资源和环境的适宜性的评审。
3.职责实验室主任负责执行本程序。
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和主持管理评审;实验室副主任负责管理评审的准备工作、会议的记录、报告的整理和所提出措施的实施。
4.控制程序4.1实验室主任根据实验室副主任事先准备的管理评审输入的汇总材料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汇总材料包括内外部评审结果(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客户反馈和投诉;监督和管理人员的报告;实验室比对或水平检测的结果;内部工作量和类型的变化; CNAL/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和发展;检测事故;人员培训等信息。
管理评审计划应包括:管理评审的目的、范围和依据;评审时间;参加管理评审人员;管理评审内容。
实验室副主任负责在评审前通知与会人员,并发放管理评审计划和有关会议材料。
4.2参加管理评审人员:实验室正、副主任和实验室质量、技术负责人及实验室主任指定的有关人员。
4.3管理评审会议:实验室主任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实验室副主任负责管理评审会议的常务工作和记录。
4.4评审会议的内容:4.4.1明确质量体系的现状:通过对实验室检测质量情况、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合同执行和客户满意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对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体系的总体效果做出评价,并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做出描述。
4.4.2分析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根据内部审核和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根据质量活动和检测活动与文件化质量体系的符合情况,对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
4.4.3分析质量体系的适宜性:根据实验室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实验室组织机构、工作任务、资源的变化、顾客的变化等)、以及实验室发展战略对质量体系持续适应性做出评价,并对文件化质量体系进行调整、补充和修改。
1.目的
验证本中心体系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和《评审准则》的要求,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和所有要素的内部审核。
3.职责
3.1中心主任:
3.1.1负责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3.2质量负责人:
3.2.1负责组织协调内部审核工作;
3.2.2策划审核,任命审核组长,委派内审员,批准内审实施计划。
3.3审核组长:
3.3.1负责制定审核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内审工作,编制内部审核报告,组织对纠正措施实施的验证。
3.4岗位责任人:
3.4.1负责不符合项纠正/纠正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4.工作程序
4.1内部审核的策划
4.1.1质量负责人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由中心主任批准。
4.1.2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审核或定期集中审核的方法(见《年度内审计划表(集中式)》
《年度内审计划表(滚动式)》),内部审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一般可安排在管理评审前进行。
4.1.3审核范围覆盖本中心所有岗位和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包括检测活动。
4.1.4当对不符合或偏离的鉴别、纠正措施实施而需进行附加审核时,由质量负责人安排对相关活动区域的临时审核,详见《实施纠正措施程序》。
4.2准备工作
4.2.1成立审核组:内审员由质量负责人委派,由经过培训取得内审员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担任,审核组长由质量负责人本人或委托人担任。
在审核中,内。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对本公司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设施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0适用范围适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领用、使用、标识、维护、修理、报废等项管理。
也包括设施的安装、调试、建设和维护等管理。
3.0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和设施的申购、停用、降级、报废的技术性审核,设备和设施的采购和建设、报废由最高管理者批准;3.2检测部负责仪器设备和设施购置申请、使用、日常维护以及仪器设备和设施操作规程的编写;3.3综合部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标识管理和档案管理,设施的安装、调试、建设和维护。
4.0管理程序4.1购置4.1.1检测部需购置仪器设备和安装配套设施,应填《申购表》,描述清楚仪器设备和设施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部门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后,报综合部。
4.1.2综合部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查询出价格后,报相关负责人批准。
4.1.3批准后的由综合部采购,购置合同由综合部归档。
4.2验收4.2.1仪器设备和设施购入或安装后应经调试、验收合格,检测设备经计量检定,检测设施经检查或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由综合部会同检测部验收,仪器使用人在仪器设备和设施使用记录中的仪器启用验收记录中填写验收记录。
验收内容包括:(1)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工程,整机完整性与外观检查,检查主机、附件与合同及装箱单是否一致,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2)根据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程、使用说明书等对仪器设备和设施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进行质量验收。
(3)由设备和设施安装、调试机构进行调试验收,验收、调试记录需复印后保留。
(4)由资格满足要求的机构对设备和设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性能检定、校准、检测,提供有效的检定、校准、检测报告证书。
4.2.2验收后处理(1)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设施按本程序4.3条款建档。
(2)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设施由综合部与供方进一步协商处理。
4.3建档4.3.1综合部负责仪器设备的统一编号并登记,仪器设备编号由IE-顺序号。
为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适应性和有效性,满足认可准则和用户的要求,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管理层对管理体系适应性、有效性和检测活动有效性的评审,包括对质量目标的评审。
3.0职责:3.1最高管理者:3.1.1主持管理评审;3.1.2批准《管理评审计划》、议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报告》;3.1.3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2质量负责人:3.2.1协助实验中心主任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组织落实管理评审会议有关评审议题的报告;3.2.2参加管理评审,负责向实验中心主任报告内部审核结果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管理评审报告》;3.2.3负责组织落实管理评审议定改进措施的实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3.3 技术负责人:3.3.1参加管理评审,报告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和质量控制活动情况;3.3.2报告实验室检测能力和资源情况;3.4 行政管理员:3.4.1按管理评审会议议题要求准备相应的报告;3.4.2归档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
4.0程序4.1 管理评审计划4.1.1 实验室的管理评审通常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管理评审),评审计划由质量负责人协助最高管理者制订,经实验室中心主任批准;4.1.2 在下列情况下,实验中心主任可适时安排专题管理评审:(1)实验室组织结构、检测任务、资源发生重大变化与调整时;(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相关方连续投诉时;(3)法律、法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外部要求发生变化时;(4)实验室中心主任认为有必要时,如实验室认可之前或之后、监督评审之前或之后等。
4.1.3 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应包括:(1)评审目的;(2)参加评审部门/人员;(3)评审内容;(4)评审的准备工作要求;(5)评审时间安排等。
4.2 管理评审的内容和议题4.2.1实验室中心主任在每个年度里根据以下议题和时机对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1)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2)实验室的总体目标;(3)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4)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5)近期内部审核结果;(6)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效果;(7)外部机构进行评审的结果;(8)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9)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10)客户的反馈意见;(11)客户对服务和检测质量的投诉;(12)改进的建议(13)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14)新增扩检测项目的准备情况;(15)下一年度的质量目标和活动计划;4.3管理评审准备工作4.3.1 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分别组织落实管理评审会议文件和报告;4.3.2行政管理员准备并提交与工作有关的管理评审所需资料。
1 目的为了客户要求和合同评审提供程序准则,明确合同的要求并形成文件,消除合同双方的差异,确保为项目实验室有能力及时满足合同的要求,为项目实验室编制类似程序文件提供指引。
项目实验室需要根据本程序文件的指引以及结合项目实验室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类似程序文件并发布生效。
2 范围适用于项目公司实验室与客户达成任何形式的检测合同的评审及与客户的沟通。
3 职责与权限3.1 实验室主任:负责与客户签订检测合同、协议。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实验室合同评审活动。
3.3 样品管理员:负责内部客户常规检测项目范畴内的样品接收和参与合同评审。
4 定义4.1 客户:提供测试样品的组织或个人。
4.2 合同:有约束力的协议,对于内部客户一般为委托测试申请单。
5 管理内容及要求5.1 内部客户常规检测项目的合同评审与签订5.1.1 样品管理员根据客户送样的要求,对委托检测的类型进行界定,需考虑实验室现有的检测能力及任务量,属于常规检测项目范畴时,由客户填写《委托测试申请单》(XX-Lab-QP-11-1、XX-Lab-QP-11-2),应至少包括:客户信息(内部客户可简化填写,但要注明联系人信息);样品描述;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要求完成的日期;其他要求(如有时)等信息。
必要时样品管理员应向客户就申请单的正确填写做出指导。
样品管理员对《委托测试申请单》(XX-Lab-QP-11-1、XX-Lab-QP-11-2)进行评审,若确定完全符合接收要求,签字确认并接收样品。
具体执行《检测流程管理程序》(XX-Lab-QP-11),若不符合要求,应跟客户沟通,充分明确《委托测试申请单》(XX-Lab-QP-11-1、XX-Lab-QP-11-2)中的每项内容,直至双方达成一致。
5.1.2 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检测项目每年评定一次,评审内容包括:a) 法律法规责任和风险;b) 检测范围和现有工作量;c) 技术能力(设备确认和人员资格确认,参加过的能力验证活动及实验室间比对等)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方法(方法经过确认并定期查新);d) 实验室人力资源安排;e) 财务;f) 检测完成时间要求;g) 是否需分包;h) 样品(包括样品运输、保管、制备、安装、准备、返回或处置等);i) 保密和保护所有权;j) 双方放弃权利和要求的声明;k) 传送检测结果的要求;l) 根据检测结果提供评价意见和建议的要求;m) 合同变更或偏离时的要求;n) 双方解除合同的条件;o) 当检测存在风险时中止合同的规定;p) 其他要求(如在检测报告中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等。
内部审核程序ZLJC-2021-CX-028 版本:1/0 1.目的规范内部审核活动,验证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是否满足CNAS标准或其他相关准则文件的要求;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持续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检查组织的质量手册及相关文件中的各项要求是否在工作中得到全面的贯彻;将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可以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为组织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活动的全过程。
3.职责3.1中心主任批准《年度审核计划》;3.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内审工作,制定《年度审核计划》,并负责建立内审组、委派内审组组长、批准内审具体实施计划、内审活动中的纠正措施和内审报告;3.3审核组长负责制订具体《内审实施计划》和《内审报告》,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实施;负责对纠正措施跟踪验证;3.4内审员负责编制内审检查表,实施内部审核活动,填写内审用的各种记录;3.5综合科负责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活动的资料保存、归档。
4.程序内容4.1审核人员要求(1)内部审核人员应经过CNAS-CL01:2018《检测和检测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培训,取得内审员证书;(2)获得本中心正式聘用内审员资格;(3)熟悉本中心管理体系文件及审核工作程序,熟悉检测业务;(4)能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5)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正直、正派,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口头、书面的沟通能力。
4.2审核计划的编制4.2.1质量负责人于每年年初制订《年度审核计划》,正常情况下本中心内部审核每年不少于一次,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至少12个月被检查一次。
当本中心机构人员发生重大调整、客户抱怨涉及本中心管理体系、当发生偏离和不符合的性质较严重时,有必要进行附加审核;4.2.2年度审核方案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内容和覆盖质量职能分配表中所有部门及本中心开展的所有检测工作;4.2.3质量负责人按《年度审核计划》或附加审核要求,在具体实施前的一周内成立审核组和确定审核组长;4.2.4《年度审核计划》编制完毕报中心主任批准;4.2.5由审核组长编制完成每次具体的《内审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审核目的和审核依据;(2)审核范围(审核的内容和部门);(3)审核组成员分工;(4)审核日程安排;(5)审核的其它事项,如各部门对审核的配合要求、纠正措施制定、实施和验证等。
为确保实验室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根据内部及外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以达到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运行效率,实验室按《管理评审程序》实施定期的管理评审。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中心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3职责3.1主任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并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3.2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告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编制评审报告,并组织评审结论的实施。
3.3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准备、提供和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资料,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改进和纠正、预防措施。
3.4质量负责人负责对管理评审后的改进措施组织跟踪验证。
4工作程序4.1管理评审的时机主任在每个年度里根据以下项目的要求和信息,确定管理体系评审的时间:a.通常情况下周期为12个月,一般于每年年底或年初进行;b.认可标准或认可政策、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时;c.认可组织现场评审前/后;d.内审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受到怀疑时;e.组织机构或检测/校准任务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
4.2管理评审的范围管理评审的范围包括以下:a.质量方针、总体目标;b.管理体系文件;c.资源的配置;d.检测活动;e.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各项活动。
4.3管理评审的输入主任确定管理评审时间后,质量负责人制定《管理评审实施计划》,对管理评审输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应做好记录,包含以下相关内容:a.与实验室有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b.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c.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d.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e.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f.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汇总分析报告;e.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h.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或实验室活动范围的变化;i.客户反馈意见的汇总分析报告;j.客户投诉及其处理情况汇报;k.实施改进的有效性;l.资源的充分性;m.风险识别的结果;n.保证结果有效性的输出;o.管理人员和技术监督人员一年来管理与监督情况的报告;q. 实验室间比对和参加能力验证结果分析总结报告;r. 员工培训教育情况分析报告s. 其他相关因素,如监控活动和培训等。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验证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CNAS-CL01:2018(idt ISO/IEC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能否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和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要素的内部审核。
3.0职责3.1最高管理者a)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b)确保内部审核所需的资源。
3.2质量主管a)全面负责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b)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c)确定内部审核组长和审核员;d)批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e)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内部审核结果。
f)负责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3.3办公室a)协助质量主管编制和组织实施“年度内部审核计划”;b)负责内部审核资料、记录的保管。
3.4内部审核组长a)编制、实施本次内部审核实施计划;b)编写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3.5内审员:根据审核组长分配的任务开展内部审核工作。
3.6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积极配合内部审核组开展审核工作。
4.0工作程序4.1年度内部审核计划4.1.1根据受审核区域及其活动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并根据以往审核结果和管理层的需要,质量主管策划实验室年度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范围、频次和方法,报最高管理者审核批准。
内部审核每年不少于一次,并要求覆盖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和所有部门。
4.1.2出现以下情况时,由质量主管策划并上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及时组织附加内审:a)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发生严重不符合检测工作或偏离实验室的政策、程序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化;d)在接受第二方、第三方审核之前;4.2内部审核准备4.2.1审核员应由经过培训并熟悉管理体系、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为审核员的人员担任;4.2.2质量主管负责组织落实审核组,确定审核组成员,指定审核组长;4.2.3审核组长负责本次内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只要人力资源允许,安排审核任务时注意审核员不审核与自己工作直接相关的部分;4.2.4审核组长组织审核组成员编制本次“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经质量主管审核后,上报最高管理者批准。
1 目的标准物质是量值溯源的一个重要工具,其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为了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和给项目实验室编制类似程序文件提供指引,特制定本程序。
项目实验室需要根据本程序文件的指引以及结合项目实验室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类似程序文件并发布生效。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项目公司实验室的标准物质的采购、使用、运输、储存等过程。
3 职责与权限3.1 技术负责人:负责监督对标准物质验收,使用,储存管理的执行情况。
3.2 检测员:负责标准物质验收,配制使用,核查并作好相关记录。
3.3 试剂管理员:对标准物质进行管理。
3.4 文控管理员:收集保管标准物质的验收、贮藏、配制、核查的记录。
4 定义4.1 标准物质:一种已经确定了具有一个或多个足够均匀的特性值的物质或材料,其特征被证实适用于测量中或标称特性检查中的预期用途。
4.2 有证标准物质:附有由权威机构发布的文件,提供使用有效程序获得的具有不确定度和溯源性的一个或多个特性量值的标准物质。
5 管理内容及要求5.1 标准物质的购置5.1.1 检测员填写《实验室采购申请单》(XX-Lab-QP-09-1),提出标准物质的购置申请,然后报技术负责人审核,实验室主任批准购置交采购部购置。
5.1.2 所购标准物质必须能够溯源,必须在有效期内,必须有证书或能证明其符合要求的资质证明,生产商必须是有相关资质的,标准物质证书应存档。
5.2 标准物质的验收5.2.1 标准物质购置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结果记录在《标准物质验收记录》(X X-Lab-QP-06-2)中,验收内容应包括:品名、规格、数量、包装、有效期、标准物质证书、技术指标检验结果等内容。
验收合格后,由试剂管理员登记入册,建立《标准物质台账》(X X-Lab-QP-06-1)。
5.2.2 标准物质编号必须具有唯一性,实验室的标准物质编号规则如下:“XX-S-ZZ-YYYY-购入流水号”说明:a) XX是项目公司名称的拼音缩写;b) S是标准物质“Standard”的英文缩写;c) ZZ标准物质简称;c) YYYY是年号;d) 购入流水号是从001到999的自然数,按照购入日期先后顺序,从小到大排列。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对标准物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可能时,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标准物质的购买、验收、储存、使用、核查、安全处置过程的管理。
3.0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标准物质申购、报废的审核;3.2最高管理者负责标准物质申购、报废的批准;3.3检测部负责标准物质使用和日常维护;3.4综合部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发放,证书管理和标识管理。
4.0管理程序4.1采购4.1.1检测部根据《服务和供应品选购程序》要求填写采购申请报综合部。
4.1.2综合部根据《服务和供应品选购程序》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机构进行采购。
4.2验收4.2.1综合部应对本公司使用的标准物质进行统计,建立《标准物质一览表》,使人员能通过该表直观的知道每种标准物质的用途,并保持对一览表的动态更新和管理;4.2.2综合部应根据采购清单核对采购的标准物质及其所附证书,对有效证明、种类、数量、浓度、批号、有效期进行表观验收,并填写相关的验收记录,建档管理;4.2.3当方法标准或技术要求或在有能力和经济条件的情况下,标准物质的使用部门应对标准物质的质量进行验收,以证明其性能达到技术要求,并将验收数据与验收记录一起由综合部进行归档;4.2.4验收合格者登记发放到检测部,对不合格的标准物质,采取退货或索赔措施,严禁不合格标准物质的使用;4.3储存4.3.1综合部应收集所有标准物质可能的标物证书或合格证,并根据证书要求单独固定存放标准物质,妥善保管,防止污染或损坏,对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的标准物质,管理员须每天对保存环境进行温度监控,并填写《温控设备温度监控记录表》,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保存环境。
4.3.2管理员应对每种标准物质的使用频率进行熟悉,定期对标准物质进行检查,确认是否需要补充或更换,需要时根据《服务和供应品选购程序》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需求;4.4使用4.4.1管理员应对标准物质的领出时间、领取人员进行登记,保证标准物质的使用能被追溯;4.4.2领用人员领取标准物质时必须检查其是否在合格或准用有效期内,并填写《标准物质使用登记表》,用完后登记,并放归原处。
客户要求和委托需求评审程序ZLJC-2021-CX-012 版本:1/0 1.目的为保证本中心能够充分了解客户意图、满足客户的检测需求和确保具有完成委托需求要求的能力,本中心应规范开展委托需求的评审、签订和更改工作,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所有客户的检测申请(包括口头的、书面的、电子方式的)、及客户需求评审、签订、更改和与客户沟通的全过程。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新的、复杂项目的委托需求评审和与客户的相关沟通;3.2综合科负责检测申请及委托需求评审、签订和更改,与委托方沟通;3.3实验室配合综合科进行委托需求评审;3.4 综合科负责有关委托需求评审记录归档保存。
4.程序内容4.1 承接检测委托需求(即要求、标书和委托需求)的原则:4.1.1 承接各种检测工作,必须充分了解客户的要求,包括使用的标准、方法及规格等。
4.1.2 承接各项检测工作,必须确定检测中心有足够的能力及资源来满足委托方要求。
4.1.3 客户的要求或标书与委托需求之间的任何差异,应在工作开始之前得到解决。
每项委托需求应得到检测中心和客户双发的接受。
4.2 流程4.2.1客户有检测需求时,将检测样品送至检测中心,填写《检测委托书》。
4.2.2技术负责人负责评审送检样品和送检要求,确认检测的能力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样品是否符合检测要求等方面,若评审无问题,则相关人员应将样品拍照并通知实验室实施检测;若评审发现信息不全,相关员应联系客户,确认相关信息;若评审发现检测中心检测能力或资源无法满足要求,检测工作不能有效实施时,相关人员应通知客户,确认是否取消。
4.2.3样品接收部门应对样品进行标识,标识应符合《样品管理程序》要求。
4.2.4 评审时,如公司或原料供应商的要求检测内容可能是单次检测或重复性检测,无论何种要求形式都应明确检测项目、检测依据。
重复性检测要求可以用固定文件规定,但对其内容应至少每年评审一次,防止有变化。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确保能正确的理解并执行客户在委托书或合同(协议)中提出的要求,而制订的对实验室能力和资源满足这些要求进行评审的控制程序。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所有客户检测工作的委托书或合同(协议)的受理评审及与客户的沟通,其活动过程包括新受理的项目的评审和受理后客户要求变更的评审。
3.0职责3.1 最高管理者负责对特殊服务合同(协议)的批准;3.2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特殊服务合同(协议)中技术内容的审核;3.3 检测部负责所有常规检测业务受理工作,并填写各项业务受理单据。
4.0管理程序4.1合同的识别和受理4.1.1 业务受理人员根据本公司的对外服务技术项目表(检测能力一览表)及在用《技术标准一览表》来识别客户的委托;4.1.2 当客户的要求或提供的样品,业务受理人员不能或不确定本公司是否具备检测能力时,应邀请检测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对客户要求一起识别;4.1.3当客户委托要求在本公司能力范围内,检测活动又正常在开展时,业务受理人员应指导客户填写相应项目的《检测委托单》,客户提供的样品应登记在《样品接收-流转表》中,并根据手册第4.5.5节条款要求对所需填写的内容进行确认、评审,并经过业务受理员和客户双方签字确定。
4.1.4当识别本公司不具备开展客户要求的活动或因相关因素使得原有能力暂时不能满足客户要求时,应告知客户不能受理业务。
4.1.5 新的、复杂的、先进的特殊服务,都应签订特殊服务合同(协议),应由最高管理者组织人员对本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客户需求程度、范围进行全面审核,填写《特殊合同评审表》,形成合同评审记录,不在授权范围内的项目可执行分包活动。
4.2 合同的执行4.2.1 当客户对委托活动有保密要求时按《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执行;4.2.2 委托受理后,业务管理员按样品管理要求为待检样品进行登记,填写《样品接收-流转表》,并在样品上加贴样品标签或其他能够固定住的识别标记。
管理评审程序
ZLJC-2021-CX-029 版本:1/0 1.目的
规范检测中心管理评审活动,对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做出评价,寻求改进机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管理评审活动的全过程。
3.职责
3.1中心主任负责主持管理评审工作和批准《管理评审策划表》、《管理评审通知单》、《管
理评审报告》;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制订《管理评审策划表》,组织落实评审输入材料、组织召开管理评审会
议、编制《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决议实施落实;
3.3相关部门负责配合管理评审工作;
3.4综合科负责管理评审活动的资料保存、归档。
4.程序内容
4.1评审策划
4.1.1质量负责人在每年年初根据本中心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内部机构重大调整、外部环境
发生特殊或重大变化等因素制定当年的《管理评审策划表》(年度评审时间不超过12个月),确定管理评审的议题,报中心主任批准;
4.1.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中心主任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1)本中心的组织结构、资源和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时;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3)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变化时;
(4)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5)质量体系审核中发现严重不符合时。
4.1.3管理评审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
(1)评审目的;
(2)评审的主要议题;
(3)评审时间、参加人员;
(4)评审输入材料的准备要求和责任部门。
4.2管理评审的输入
4.2.1由质量负责人根据中心主任批准的管理评审计划和议题组织责任部门和有关人员准备评
审输入材料;
4.2.2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现状和改进的措施:
(1)与本中心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2)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完成情况;
(3)质量和运作程序的适宜性,包括对体系(包括质量手册)修订的需求;
(4)前次管理评审结果及其后续改进措施;
(5)前次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
(6)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分析;
(7)来自客户或其他外部机构的审核报告及其后续措施;
(8)检测工作类型的变化或实验室活动范围的变化;
(9)组织参加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的结果的趋势分析,以及在其他检测/检测领域
参加此类活动的需求;
(10)对来自客户的投诉以及员工反馈趋势分析;
(11)实施改进的有效性;
(12)领域参加此类活动的需求;
(13)当前人力和设备资源的充分性;
(14)风险识别的结果;
(15)保证结果有效性的输出;
(16)内部质量控制检查的结果的趋势分析;
(17)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18)对新工作、新员工、新设备、新方法将来的计划和评估;
(19)对新员工的培训要求和对现有员工的知识更新要求;
(20)改进和建议;
(21)其他相关因素。
4.3管理评审准备
4.3.1在评审前5个工作日,由质量负责人发出《管理评审通知单》,明确评审时间、地点、
参加人员和主要议题;
4.3.2在评审前2个工作日,由质量负责人检查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管理评审输入材料准备
情况。
4.4管理评审会议
4.4.1中心主任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4.4.2按照评审计划的日程安排,各相关部门负责议题输入材料准备的分别汇报,到会人员就
各议题提出意见、讨论和评价;
4.4.3质量负责人根据输入资料,报告审核结果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4.4.3由中心主任在评审会议上对议题作出关于质量体系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各
项质量活动开展是否正常、客户满意度评价、检测和服务质量评价等的结论;同时对需改进处作出评审决议;
4.4.4评审过程由综合科记录于《管理评审会议记录》,记录项目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
员、评审内容和议题、评审结论、评审决议等。
4.5管理评审报告
4.5.1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
(1)评审目的和范围;
(2)评审时间、参加人员;
(3)评审过程和主要议题概述;
(4)评审结论;
(5)整改或改进要求、落实措施、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和完成期限的决议。
4.5.2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
(2)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改进的需求,如质量方针和目标的修订需求、包括正式的措施计划,包括完成拟定的对管理体系和/或组织目标的运作的改进的时间安排;
(3)资源的需求;
(4)变更的需求。
4.5.3评审后5个工作日,由质量负责人完成《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制后提交中心主任批准并
发放至相关部门。
4.6评审决议的落实
4.6.1评审报告发放后10个工作日,决议规定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提出详细的落实措施
计划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改进工作,质量负责人对改进结果进行跟踪和效果验证;
4.6.2当评审决议落实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时,应按《纠正措施程序》的规定进行;
4.6.3当评审决议涉及修订体系文件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
4.7管理评审形成的质量记录由综合科整理归档。
5.引用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ZLJC-2021-CX-023
5.2《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ZLJC-2021-CX-022
5.3《纠正措施程序》ZLJC-2021-CX-026
6.相关记录
6.1 《管理评审策划表》 ZLJC-029-JL-R01
6.2 《管理评审通知单》ZLJC-029-JL-R02
6.3 《管理评审报告》ZLJC-029-JL-R03
6.4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ZLJC-029-JL-R04
6.5 《签到表》ZLJC-006-JL-R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