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导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2、品味佳句,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3、体会在文学创作、阅读中“咬文嚼字”的作用与意义,培养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具备“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学习重点】把握作者观点,通过实例品味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学习难点】分析重点语句所阐明的道理。
【知识链接】1、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能取代它的地位。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2、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3、文艺评论文艺评论也叫文艺批评,是一种带有一定理论性的文艺评判活动。
它以文艺欣赏活动为基础,通过理性的分析和评价,揭示出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进而论及作者及其文艺运动、思潮、流派,探讨文艺创作的方法和规律,推动创作水平的提高。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咬文嚼.(jiáo)字茗.(míng)烟锱铢..(zī zhū)必较中石没镞.(zú)清沁.(qìn)肺腑岑.(cén)寂蕴藉..(yùn jiè)付梓.(zǐ)尺牍.(dú)涎.(xián)2、积累下列词语: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咬文嚼字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三单元文艺评论和随笔第八课咬文嚼字【本节要点】1.划分文章的结构。
2.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方式。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婵娟()茗烟()胸襟()斟酌()尺牍()焚香()清沁()付梓()蕴藉()咬文嚼字()锱铢必较()深恶痛绝()岑寂()2.分别用下列形似字组词。
澡藻燥躁噪镞簇族婵蝉殚肆辑揖缉楫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咬文嚼字:(2)锱铢必较:(3)援例:(4)学富五车:(5)推陈翻新:(6)不即不离:(7)点铁成金:【反馈矫正】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婵娟(chán)茗烟(míng)胸襟(jīn)斟酌(zhēn zhuó)尺牍(dú)焚香(fén)清沁(qìn)付梓(zǐ)蕴藉(yùn jiè)咬文嚼字(jiáo)锱铢必较(zī zhū)深恶痛绝(wù)岑寂(cén)2.分别用下列形似字组词。
洗澡/辞藻/枯燥/急躁/噪音箭镞/簇拥/民族婵娟/蝉联/殚精竭虑/肆无忌惮编辑/揖让/通缉/舟楫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现在多用于讽刺、死抠字句不领会文章精神实质的人,有时用于讽刺当众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2)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3)援例:引用成例。
援,引用。
(4)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
五车:书多。
(5)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6)不即不离: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
即:接近;离:远离。
(7)点铁成金:原意是指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的文章。
☆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文章的结构。
【探究活动】探究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师释疑】议论文的结构大致是两种:横向展开和纵向展开,横向展开就一个问题在一个层面展开论述,比如谈时间可以谈时间的价值问题、人对时间不同感觉的实质问题、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时间之关系问题、时间的公正与否问题、时间的品格问题等;纵向展开就是就一个问题纵向延伸,主要的方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文所提到的《咬文嚼字》指的是一本语文辅助教材,该教材是一部典型的语文学习指南,主要介绍中文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适合高中生以及各年级的其他读者。
本文将以《咬文嚼字》作为主要参考,进行语文学习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材解析《咬文嚼字》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中文阅读和写作的要点,具体如下:1. 阅读习惯养成从章节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本教材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了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说,在字词阅读方面,我们需要建立过硬的字形基础和丰富的词汇库;在阅读的比较中,我们需要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并且顾及全局,细节又不失立体,做到看懂并理解文章。
2. 文章鉴赏在文章鉴赏方面,《咬文嚼字》从语境理解、修辞手法、文本分析等多个方面来分析文章,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与领悟。
3. 作文技巧在写作方面,我们从语言、结构、逻辑等各个方面来讲解作文的技巧。
教材从格式到素材,从论点到逻辑,总结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写作。
4. 名著精析《咬文嚼字》中,也有一部分是关于名著精析的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及鉴赏,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启示《咬文嚼字》这本辅助教材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何启示呢?1. 培养阅读习惯从教材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读者需要有充分的字词基础,从字形到含义都了然于胸,同时还需要学会对比阅读的方法,做到细节不漏,全面理解文章。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读书、复习语文知识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重视文章鉴赏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文章表面,还需去领悟文章中的情感、感悟,这同样必须靠阅读与鉴赏。
在学习鉴赏方面,我们也可以学习教材中的方法,如通过语境推测词义,或是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等。
3. 勤于写作,提高技巧在写作方面,教材对于作文的技巧有十分详尽的讲解。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教学重点]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①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
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导学案二、解题1、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咬文嚼字释义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题目的含义:在文学,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
三阅读思考1.把握中心: “咬文嚼字”指什么?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做到?目标是什么?2.掌握材料: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 所举的例子说明什么道理?3.分析论述:各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这些论述你接受吗?能举出相关例子吗?四、文本探究(一)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成果。
(二)学生小组上台展示(一人为代表,其他人补充)探究论题一:郭沫若改字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1)郭沫若朱光潜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3)郭沫若是语言大师,朱光潜先生不盲从,指出了他的“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的说法的错误,提出:“你这”式的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对朱先生的这种说法,你同意吗?(4)该例采用哪种论证方法,旨在论述什么观点?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明确(1)你这——是坚决的判断(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朱)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把握和借鉴作者有关“咬文嚼字”的观点。
3.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养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
【学习重点】整体把握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学习难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在实践中提升炼字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常识积累(一)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
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诗论》《谈文学》,译有黑格尔的《美学》等。
(二)文体知识:随笔和文艺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
“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
解放以后,随笔成为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和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
二、课前预习(一)字音识记剥琢.()岑.()寂憎恶..()()箭簇.()付梓.()陈词滥.()调尺牍.()(二)词义理解咬文嚼字锱铢必较索然无味清沁肺腑自鸣得意不落言筌下乘三、初读课文:给段落标明序号,概括每个段落内容要点。
明确第1段:提出“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第2段: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不同。
第3段: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第4段:说法改变,意味改变。
第5段:更动了文字,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第6段:善用字的联想义。
第7段:误用联想义,出现“套板反应”。
第8段:总结:阅读或写作,要“咬文嚼字”。
四、课上研讨(一)纵观全文,作者关于阅读或写作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在第3段,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班组姓名【温馨心语】拼搏的汗水放射着事业的光芒,奋斗的年华里洋溢着人生的欢乐。
——张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知识链接】1、了解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2、作家作品《新学案》53页3、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炼字题如何设问(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2.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尽量点出表现手法。
【自主学习与检测】1、基础积累【详见《新学案》54页】2、“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划分层次,概述每层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问题生成与解决】1、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其中中心论点是哪个?2.文章列举了哪些事例,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
3、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4、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拓展延伸——延伸巩固】1、作者说:“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观点,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创作意图2、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3、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的道理,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4、能对课文观点和材料做出判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培养独立思维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炼字如何赏析?2、研读“‘推敲’的来历”,思考: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你怎样看待朱光潜先生对推敲的评价?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
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阮阅《诗话总归》)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二、自主训练1、下列诗句哪一个字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1)研讨与练习四“王安石推敲诗句”,为何最终选定“绿”字?(2)红杏枝头春意“浓”红杏枝头春意“闹”2、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你的观点。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
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
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就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关键字】咬文嚼字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咬文嚼字》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编号:励志语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课题:咬文嚼字时数(第周第 1 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学习目标1、熟习课文,把握结构,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合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互动与展示1. 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作者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注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情况来谈):“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学习难点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所谓的“文化随笔”就是对一些文化现象或文化人物进行解读、分析、咏叹的文字。
了解有关常识:“文化随笔”在文学体裁上属于散文一类。
当代作家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就是“文化随笔”的代表作。
自学与诊断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咬文嚼字》导学案 (语文版高三必修五)【学习目标】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难点】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学法指导】品尝实例比较阅读绝知躬行【知识链接】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1897年9月19日生。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归纳概括文章所用材料,从而体会作者的观点。
2、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3、“咬文嚼字”精神与方法的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培养学生掌握古诗炼字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
4、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人生态度。
【学习内容】一、复习上堂课内容:1、“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1——4段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什么道理?二、合作探究:(课文第五段)1、思考:这一段举了什么例子?2、你认为用哪个字好?为什么?3、作者认为用哪个字更好,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
4、与前面例子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三、欣赏品味,能力提高。
运用咬文嚼字这一标准,对下面的诗句进行赏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__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问题:比较下列词语:“到”“过”“入”“满”“绿”,哪一个更精彩,更生动?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问题: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牛刀小试下面我们就试着写一写,看下面的故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
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黄山谷:“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咬文嚼字》(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预习导学】一、基础知识1.文体知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2.关于作者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我国现代著名家、_家、教育家和翻译家。
他曾辗转求学于英法等国,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建国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主要作品有、《悲剧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
预习案一、“咬文嚼字”本是一个贬义词,可是在这篇文章中,它是什么意思?二、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试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段意。
探究案一、文章中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中心论点是什么?二、文章列举了哪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当堂检测】1.《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
”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②点③火④笑 B.①潜②翻③蓝④笑C.①润②翻③蓝④春 D.①潜②点③火④春2.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正确的选项()()①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A.摇映B.舞隐C.弄吻D.扶失②山色蒙蒙()画轴,白鸥飞处()诗来。
A.如带B.横带C.入送D.挂入3. 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8咬文嚼字学习目标1、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2、归纳概括文章所用的材料,品味妙语佳句。
学习重点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学习难点品味妙语佳句。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二、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预习检测1、注音: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 )2、解释词义:咬文嚼字:推敲:蕴藉:锱铢必较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习内容一、整体感知1、“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是如何阐述“咬文嚼字”的?第一层(至)通过三个例子,说明与之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和的调整。
第二层(至)从正反两方面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第8段)点明写作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课文第一部分都写了哪些实例?它们之间在论述角度上有何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对《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句所做的剖析,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诗句分析。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语文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咬文嚼字更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技能。
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中,咬文嚼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及运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介绍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咬文嚼字对于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场景。
2.学习常用的咬文嚼字技巧,能够在语言表达中提高准确性和文学性。
3.积极运用咬文嚼字技巧,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咬文嚼字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学习咬文嚼字的技巧: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原则、方法3.学习应用咬文嚼字的实例:通过实际文本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大量的例句。
2.交互式授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问与解答的形式互动交流。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咬文嚼字技巧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四、教学实施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或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提出“咬文嚼字”这个概念。
2. 讲解与学习在讲解和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一同掌握咬文嚼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掌握程度,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并作练习,如句型变换、词语替换等操作。
3. 练习与巩固通过设立课堂小游戏、学生自主制作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咬文嚼字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体会,互相学习。
4. 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环节,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掌握咬文嚼字技巧,并有意思地运用到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学性。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对于咬文嚼字的掌握程度。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咬文嚼字》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重难点解析】1.关于本文的题目“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2.“李广射虎”与“情境”文中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
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但必须补充一些“情境”材料,因为这里不可以仅用“意味”“情感”来解释。
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
今举几例:《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抱着幼子被人追杀,她奔跑的速度是超常的,凌汛期的密西西比河横在眼前,她大呼一声把眼一闭跳上浮冰,又一块一块跳过去。
这里的情境是特定的。
一个小孩在阳台边玩,不慎滑下,小孩的母亲从马路那边见状飞奔过来,就在孩子落地的一刹那接住了。
后来记者让她再“表演”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来了。
有一个人在路上提靴子,正有一辆吉普车冲他过来了,他在倒下的同时用手托住了车的一侧。
吉普车转向而去,仅碾下了他的一只靴底。
然而他的力量本来很平常。
这正是李广射虎的“激变能力”的佐证,原文情节缺一不可。
这个例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
3.“推敲”的启示唐朝诗人贾岛,做诗严肃认真、一字不苟。
常常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故素有“苦吟派”之称。
据唐宋遗史记载,他在长安应试时,有一次在路上反复考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即流传至今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本想把其中的“敲”改为“推”,但又下不了决心……斯时正好撞上了当时任京兆尹(相当于今市长)的韩愈的车骑。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解说:教学目的的确定最重要的依据有两条:一是单元要求,二是本课编者提示。
这两者新编课本均有,万不可忽视。
) [教学重点]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2写法揣摩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
[教学方法]自读,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熟悉典故及词语。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在大家预习——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以求能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并借鉴一些文章的写法,让我们的文章也变得美起来。
二、解题1投影映出: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教师口头说明:清代,安徽桐城出了以刘大???、方苞、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
朱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的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2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本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大段。
②在理清段落层次大意的基础上,讨论中心论点。
2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第1段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第2题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第3段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4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
)解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旨,中心论点在第3段才出现。
编号:励志语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课题:咬文嚼字时数(第周第 1 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熟习课文,把握结构,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合
作
互
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互动与展示
1. 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
来:
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
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作者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
注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
人的学习及写作情况来谈):
“咬文嚼字”
本是贬义词,在本
文中该如何理解?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
答。
咬文嚼字在表
面上只是斟酌文字
的分量,在实际上
就是调整思想和感
情。
对文学作品的
语言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态
度,只有这样,才
能逐渐达到艺术的
完美。
学习难点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自主研讨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目
标
与
导
入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
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
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
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
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
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所谓的“文化随
笔”就是对一些文化现象或文化人物进行解读、分析、咏叹
的文字。
了解有关常识:
“文化随笔”在文
学体裁上属于散文
一类。
当代作家余
秋雨的《山居笔
记》、《霜冷长河》、
《千年一叹》等就
是“文化随笔”的
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