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评价(离线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5
离线考核《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答:(1)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2)计算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2.撰写摘要的要求有哪些?答:(1)简洁。
摘要一般要有中文摘要和与之对应的外文摘要。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所以摘要要排除相关学科领域内常识性的内容,要力避引证和举例,要准确使用名词术语、恰当使用缩略语等。
(2)完整。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摘要本身有论点、有论据、有结论,合乎逻辑,是一篇结构完整的短文,读者不读论文全文、仅读摘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课题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3)准确。
摘要的内容与论文的内容要对应、相称,不要在摘要中传达论文未涉及的信息,也不要让摘要丢失论文的重要内容,以保证摘要准确无误地传达论文的主旨。
(4)平实。
摘要无需对论文进行评价,尤其不能对论文进行拔高评价,如“本文超越前人的研究”“本文全面论述了这一问题”之类的话语就不能出现在摘要中,因为对论文的评价不是由摘要说了算的。
故摘要的主语不能是“本文”“该文”“本文作者”“笔者”之类,而应以论文研究的对象为主语,如论文研究的对象是“素质教育”,那么摘要的主语就首选“素质教育”。
(5)求新。
摘要应将论文中原创的、最具新意的部分凸现出来,论文有什么新观点、用了什么新论据、采用了哪些新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什么新结论等要在摘要中着重反映出来,因为人们判断一篇论文是否有价值主要就是依据论文是否提供了什么新东西。
3.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有哪些?答:(1)直接法:就是直接从有关的一次文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检索方法。
其优点是简单、快捷,缺点是费时、费力,很难查全,比较分散且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毕业论文开题阶段或写作初期,仍在凭借浏览获取文献信息,获取对象范围不确定的时期可采用该检索办法。
学前教育评价22秋在线作业2-000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外貌评价模式的局限是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B.>频率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
<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是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
<D.>教育评价信息的汇总是指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正确【答案】:C2.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不包括()<A.>观察法<B.>访问谈话<C.>问卷调查<D.>筛选法正确【答案】:D3.下列哪个不是按照评价的功能或评价的功能与运行时间分类的?(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自我评价正确【答案】:D4.()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
<A.>理想效应<B.>近因效应<C.>类群效应<D.>成见效应正确【答案】: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幼儿园领导班子的评价、幼儿教师队伍的评价、幼儿教师能力的评价、幼儿园课程的评价等属于中观评价。
<B.>教育目的的评价、对教育结构的评价、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等属于中观评价。
<C.>对儿童道德品质的评价、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评价、对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评价、对儿童健康状态的评价等属于宏观评价。
:73d68484-5b84-4e4b-b9c5-84bc2a81e731:55180ba1-6874-48e8-bdd3-ddaad1d341d9学前教育评价16秋在线作业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育目的的评价、对教育结构的评价、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等属于微观评价。
B:成见效应是指评价者在评价中由于种种原因,对评价对象的评价先后不一致的一种心理现象。
C:被评价者是动态角色,他可以是下级人员,可以是同级人员,但不能是上级人员。
D:幼儿园领导班子的评价、幼儿教师队伍的评价属于中观评价。
正确答案:D2:下列关于学前教育评价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A:全面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要全面收集信息,强调评价指标中的某一项目,不能偏听偏信。
B:只有遵循一致性原则进行学前教育评价,才能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和好坏,确定评价者在被评价群体中的位置,从而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C:全面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要全面收集信息,不能片面强调评价指标中的某一项目,不能偏听偏信。
D:如果我们在对幼儿发展的评价中,只注意到幼儿智力品质方面的指标,而没有考虑到社会性方面的指标,那么,这个评价就是不全面的,是违背了全面性的原则的。
正确答案:A3: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是由()首先提出的。
A:斯克里文B:斯塔克C:泰勒D:斯塔费尔比姆正确答案:A4:下面哪个是在施评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A:首因效应B:时尚效应C:心理定势D:角色心理正确答案:A5:外貌评价模式的优点不包括()A:.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B:弥补了非正式评价和正式评价的不足C:注意了意图和观察的符合性D:将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A6:下列关于学前教育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A:广义的学前教育评价是对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对其改革和发展给予指导的过程。
B:狭义的学前教育评价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对学前儿童通过教育而产生的行为变化作出价值判断,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依据的过程。
期末作业考核《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
实验室观察法答:实验室观察法是在实验室中,在控制有关变量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获得材料的一种方法。
在实验条件下,影响被试的有关条件受到控制,被试的言行等方面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也需经观察而被实验者感知到。
实验室观察法服从于实验法的特点和要求,广义上属于教育实验法的范畴,但也可视为教育观察法的一种类型。
2。
解释性假设答: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性假设更高一级的形式,是更复杂、更重要的一种假设。
在研究中,处于解释这一层次的假设,是从整体上揭示事物各部分相互作用的机制,揭示条件与结果、研究主体的最初状态和最终状态的因果关系原理.3。
追踪法答:追踪法是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各种相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4。
文献答:文献是使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记录人类活动或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5.应用性研究答:应用性研究是教育科研中最主要类型之一。
应用性研究是运用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探索、开辟应用的新途径。
它着重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同实际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具体和预定的实际目标。
6。
研究情景的生态化答:研究情景的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景中,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揭示他们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
生态化的研究,其研究范围、内容、条件不再受实验室控制,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虽然也有一定的条件控制,但是也不像实验室那样,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的变化仍然是现实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表现真实自然,这样研究者就能获得最客观真实的资料。
生态化的研究将严格的实验控制应用于自然环境,能同时保证研究的外部效度与内部效度。
离线作业考核《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请比较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区别。
答:首先,在实验研究的对象上:自然科学实验以物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人与物质的关系。
教育实验则是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正在成长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前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全面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着力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其次,在实验物质手段方面:自然科学实验一般远离生产实践,主要是在实验室人为地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强调仪器手段工具的先进性。
教育实验则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
因为,离开了具体真实的教育实践的对象和环境,相应的教育现象就不可能出现。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学实验更关注的是量的描述,是随机对比求其精确度。
而教育实验由于教育现象变量的不确定性,教育概念范畴界限的模糊性,以及涉及价值判断,且周期长,因素复杂,要想达到精确的量化分析是很困难的。
因此,教育实验研究更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2.经验总结后的推广形式有哪几种,它们的含义是什么?答:推广的方式有直接推广和间接推广两种。
直接推广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各专业研究团体和学校主办或参与,有目的地组织经验总结者和总结对象,采取会议形式或现场演示,直接交流和传播教育经验,并由主管部门正式行文批转经验总结报告,要求所属单位或学校参照实施。
间接推广是指将先进教育经验写成书面总结报告或录制成磁带、电视片等,由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研究团体、学校等组织,向教育报刊、出版社、广播电视台推荐,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促使先进经验的传播与实施。
3.编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编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如下:①标题简洁,能正确反映图形表现的内容;图号写在标题的左前方;标题和图号均位于图的下方。
②对于有纵横轴的统计图,要分别在纵横轴上标明统计项目和尺度。
横轴一般为基线,表示被观察对象,尺度要等距,自左向右,由小到大,写在横轴的下方。
学前教育评价22秋在线作业2答案5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评价中被评价者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不包括().【A.项】应付心理【B.项】迎合心理【C.项】自卫心理【D.项】首因效应【此题正确选项是】:D2.鉴定性评价模式存在的局限不包括()【A.项】专家评价的标准与实际工作效果之间不完全一致。
【B.项】评价标准只对最起码的最低水平而言,有可能使机构忽视对自身的标准严格要求。
【C.项】评价强调对教育过程的鉴定,而相对忽视了对教育效果(如儿童发展状况)作出判定。
【D.项】强调目标(教育结果),相对忽视了教育过程或前提条件。
【此题正确选项是】:D3.下列哪个不属于宏观的教育评价范畴?()【A.项】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水平的评价【B.项】对某种教育思潮的评价【C.项】对教育目的的评价【D.项】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此题正确选项是】:A4.下列关于定性评价的表述错误的是()【A.项】运用测量、统计、模糊数学、数字描述等方法进行评价都属于定性评价。
【B.项】园长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后,写出简短评语,这种评定法是定性评价。
【C.项】现代教育评价主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这样能更为合理地把握教育有关现象的价值。
【D.项】系统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属于定性评价。
【此题正确选项是】:A5.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
这是()【A.项】角色心理【B.项】近因效应【C.项】逆反心理【D.项】类群效应【此题正确选项是】:C6.()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
【A.项】理想效应【B.项】近因效应。
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评价》14秋在线作业3一,单选题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认为教育评价必须考察预期效果。
B. 当适当的评价与适宜的奖励制度相结合的时候,评价可使被评对象在认识自身成绩、缺点的同时,引起其改进和完善的内在的需要与动机,能调动被评价者的积极性。
C. 教育评价在许多方面具有模糊性,而且往往涉及间接观察和推断,对把握事实的精确性造成较大困难。
D. 失去了原则的评价就是盲目的评价,那样的评价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正确答案:A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评价就是进行价值判断。
B. 学前教育评价的一般程序是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
C. 总结性评价只重结果,易产生虚假现象。
D.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认为教育评价必须考察预期效果。
?正确答案:C3. 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不包括()A. 观察法B. 访问谈话C. 问卷调查D. 筛选法?正确答案:D4. 下列哪个不属于自我评价的特点?()A. 容易激发评价对象的自尊心、自信心。
B. 缺乏外界参照体系,不便于进行横向比较。
C. 评价比较严格、慎重,比较客观,可信度比较大。
D. 容易出现对成绩或问题估计得偏高或偏低现象。
?正确答案:C5. ()是指对评价对象设想完美的先期印象影响实际评价过低的一种心理现象。
A. 理想效应B. 晕轮效应C. 先后效应D. 成见效应?正确答案:A6. CIPP模式的局限不包括()A. 回避评价者的价值判断,只提供信息,要求决策者根据资料作出判断,其最终效能依赖于决策者的观点与水平。
B. 某些内容只能是描述性的,而非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评价。
C. 如要全面展开,则实施困难,费用较多。
D. 强调目标(教育结果),相对忽视了教育过程或前提条件。
?正确答案:D7. 下列哪个属于宏观的教育评价范畴?()A. 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评价B. 幼儿教师队伍的评价C. 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D. 对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评价?正确答案:C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访谈法的优点之一是灵活性强。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评价》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当代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A.评价目的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B.重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C.重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描述相结合D.教育评价主要用来鉴别学生,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参考答案:ABC2.教育评价研究与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并称为世界教育科研的三大领域。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下列哪些属于微观的教育评价范畴?()A.对儿童道德品质的评价B.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评价C.对儿童健康状态的评价D.对幼儿园领导班子的评价参考答案:ABC4.鉴定性评价模式存在的局限不包括()A.专家评价的标准与实际工作效果之间不完全一致B.评价标准只对最起码的最低水平而言,有可能使机构忽视对自身的标准严格要求C.评价强调对教育过程的鉴定,而相对忽视了对教育效果(如儿童发展状况)作出判定D.强调目标(教育结果),相对忽视了教育过程或前提条件参考答案:D5.学前教育评价的一般程序包括: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处理评价结果四个部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6.下列关于定性评价的表述错误的是()A.运用测量、统计、模糊数学、数字描述等方法进行评价都属于定性评价B.园长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后,写出简短评语,这种评定法是定性评价C.现代教育评价主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这样能更为合理地把握教育有关现象的价值D.系统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属于定性评价参考答案:A7.访谈法可以分为()。
A.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B.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开小型座谈会)C.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D.定向型访谈和非定向型访谈参考答案:ABCD8.外貌评价模式的局限是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一个幼儿教师在完成一个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自我总结、在学期末对自己一学前的保教工作进行自我鉴定或工作总结,都是自我评价。
学前教育评价22秋在线作业1答案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教育评价信息的定性处理方法不包括()【A.项】哲学分析方法【B.项】系统分析方法【C.项】逻辑分析的方法【D.项】分类的方法【此题正确选项是】:D2.()是指对评价对象设想完美的先期印象影响实际评价过低的一种心理现象。
【A.项】晕轮效应【B.项】心理定势【C.项】参照效应【D.项】理想效应【此题正确选项是】:D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项】频率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
【B.项】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是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
【C.项】教育评价信息的汇总是指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D.项】外貌评价模式的局限是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此题正确选项是】:B4.()是指评价者与被评价考的类群关系影响评价客观性的一种现象。
【A.项】首因效应【B.项】近因效应【C.项】成见效应【D.项】类群效应【此题正确选项是】:D5.CIPP模式的局限不包括()【A.项】回避评价者的价值判断,只提供信息,要求决策者根据资料作出判断,其最终效能依赖于决策者的观点与水平。
【B.项】某些内容只能是描述性的,而非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评价。
【C.项】如要全面展开,则实施困难,费用较多。
【D.项】强调目标(教育结果),相对忽视了教育过程或前提条件。
【此题正确选项是】:D6.下列哪个不属于微观的教育评价?()【A.项】对儿童道德品质的评价【B.项】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评价【C.项】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D.项】对儿童健康状态的评价【此题正确选项是】:C7.下列关于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A.项】个体内差异评价充分照顾到了个体间的差异,在评价过程中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压力。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评价》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CIPP模式认为教育评价必须考察教育计划或方案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以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为例,论述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参考答案:(1)直接可测性原则。
可测性原则是指标作为具体的目标,是用操作化的语言加以定义的,它所规定的内容是可通过实际观察加以直接测量而获得明确结论的。
(2)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
体系内指标相互独立原则指指标体系中的同一层次的各项指标是相互独立的,不互相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不用两项指标反映同一被评因素。
(3)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内指标的全面性。
它要求指标体系不遗漏任何一项重要指标,能全面地、毫无遗漏地再现和反映教育目。
标和管理目标。
(4)指标的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能够反映被评价对象共同的属性,能够反映出被评价对象属性中共同的东西。
质的一致是可比的前提,只有在质的一致前提下,才能实际地比较两个对象在这一方面量上的差异。
(5)简易性原则。
简易可行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指标要符合我国学前教育的实际,在实际评价中切实可行。
3.幼儿园园长对教师的评价属于他人评价。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如果一个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过去很差,现在有改善,这种“进步”就是运用相对评价的结果。
()A.错误B.正确5.目标获得性评价模式是由()首先提出的。
A.斯克里文B.斯塔克C.泰勒D.斯塔费尔比姆参考答案:C6.目标获得性模式的优点有()。
A.评价视角集中,用前测决定儿童发展水平基线,用后测考察教育效益,所获资料可供课程决策人员制定计划时考虑,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改进B.能系统考察即定目标与儿童实际发展之间的一致性,且结构紧凑C.具有详细、具体的测量标准,易于对目标达成程度作出评价D.教育者在评价中起关键作用参考答案:ABCD7.一项学前教育实验方案结束后,请专家进行鉴定,对实验作出最后的评价,这是总结性评价。
期末作业考核《学前教育评价》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形成性评价答: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又称为“过程中的评价”。
2.CIPP模式答:是指为判定决策所做出的描述、获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又称决策类型评价模式。
3.专家会议法答:对已拟出的指标体系征询专家意见,结合权集,经统计后取平均值,以确定权重的方法。
4.强度答: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优劣程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评价中评价者容易产生哪些心理现象?答:(1)准备过程的心理现象: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2)施评过程的心理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先后效应、“趋中”趋势、成见效应;(3)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类群效应、遵从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模式效应。
2.指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答:(1)在某一方面反映目标的本质属性;(2)是行为化了的目标;(3)通过实际观察和测定,可得出明确的结论。
3.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答: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功能。
4.教育评价信息汇总的条件是什么?答:教育评价信息的汇总是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5.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什么?答:(1)直接可测性原则;(2)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3)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原则;(4)指标的可比性原则;(5)简易性原则.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1.试分析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的特点及局限性.答:1.相对评价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或以评价对象一般水平为标准的评价.2.绝对评价是指依据某种需要或要求设定客观标准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以往发展水平或某一状况为标准的评价。
局限性:(1)评价人员不能预先了解学前教育方案的预期目标,只对实际的学前教育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价.(2)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期末作业考核《学前教育评价》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自我评价答:自我评价指被评者对自己进行的评价。
2.“八年研究”答:指美国教授泰勒于1934年开始的历时八年的课程与评价研究,就是教育评价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3.外貌评价模式答:由心理测量学家斯塔克最早提出,鼓励教育者考察评价的全貌,主张评价应包括描述和判断两个方面,要搜集被评价对象如教育计划或方案的先在因素(前提)、过程因素(前提)和结果因素(成功)。
4.教育评价信息的汇总答:是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的关系。
答:(1)教育评价应以教育目标体系为依据,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结构、运行情况极其效果等进行科学的判定或估量。
(2)教育评价要从所要实现的目标出发去把握现实状态,作出某种判断。
(3)教育评价可以不断加深对教育目标的认识,利用评价的调控机制,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2.当代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答:(1)评价目的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前教育的水平,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这是由学前教育评价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学前教育评价工作进行得好,可以起到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而如果学前教育评价工作进行得不好,则会妨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2)重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现代学前教育评价主张让被评价者参与评价的过程,强调被评者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达到自我提高,以及评价者和被评者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对话,互相修正,使结果尽可能取得一致。
(3)重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描述相结合。
3.如何调控评价者的心理?答:对评价者的心理调控不仅要有技术性措施调控,而且要进行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技术培训:(1)提高对评价的认识;(2)采用多种评价形态,控制评价效应;(3)保持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良好的心理交往状态;(4)结果反馈方式要灵活多样;(5)管理上的调节控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预防、监督、检查某些心理现象发生,或者制约控制某些心理现象发生效应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评价》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教育评价是作为客体的教育对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A.正确B.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访谈开始时,要设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
B、访谈法分为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C、全面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要全面收集信息,强调评价指标中的某一项目,不能偏听偏信。
D、对幼儿进行评价,可以访问教师、家长,但不允许与幼儿本人谈话。
3.CIPP模式的优点不包括()。
A、使用范围广,综合性强,可在课程发展的任何阶段进行。
B、形成评价的系统方法为决策提供持续往复的信息,并对先前决策的明显效应提供反馈。
C、对行政决策人员有广泛的服务性功能。
D、教育评价不仅应该关心目标,还关心目标是怎样筛选出来的。
4.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评价、对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评价属于微观评价。
()A.正确B.错误5.布卢姆提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区别有()A.目的、职能或期望的用途不同B.报告听取人不同C.覆盖教育过程的时间不同D.结果概括化程度不同6.教育评价实质上是评价者的主体需要与被评价对象的客观属性的一种特殊的效用关系运动。
()A.正确B.错误7.定量评价是在学前教育评价中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进行评价。
定量评价就是收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作出定量结论的评价。
()A.正确B.错误8.权重指权数的大小,权数是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个因素,用来表示每个因素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字。
()A.正确B.错误9.下列关于心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晕轮效应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他的某些品质或特征看来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其他特征、品质的知觉和评价B.参照效应是指某些评价对象的“形象”影响着对另一些评价对象的印象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C.成见效应是指评价者在评价中由于种种原因,对评价对象的评价先后不一致的一种心理现象D.成见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10.教育评价研究与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并称为世界教育科研的三大领域。
【19秋】离线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评价》
本卷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诊断性评价
[[正确答案是]是]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
2、二次量化技术
[[正确答案是]是]对不能直接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获得其数量信息的许多教育活动或现象,先用自然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对自然语言进行定量刻划,其实质是模糊评判法。
3、特尔斐法
[[正确答案是]是]特尔斐法是一个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
4、鉴定性评价模式
[[正确答案是]是]由国家各级主管部门按已定的标准,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进行达标鉴定式评价的过程,是对教育机构的系统较大规模的评价活动。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优点与局限是什么?
答:优点:
(1)评价的重点已不是计划或方案制定者的预定目标,而是实际教育活动的全部效应
(2)局限是评价活动已从主要反映管理者决策者的意愿转向反映”群众”的意愿,从而具有更大的”民主性”。
局限:
评价人员不能预先了解学前教育方案的预期目标,只对实际的学前教育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价。
离线作业考核
《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24分)
1. 分析法
[参考答案]:
分析法是“综合法”的对称。
把复杂的经济现象分解成许多简单组成部分,分别进行研究的方法。
2. 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参考答案]:
是指美国现代早期教育的课程模式。
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盖塞尔的成熟论为理论基础设计。
3. 克鲁普斯卡娅
[参考答案]:
全名叫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女,苏联杰出的教育家,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的夫人和亲密战友。
她一生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科学,并担任苏维埃教育领导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被誉为“苏联国母”以及“苏联第一夫人”1939年2月27日因病辞世,享年70岁。
4. 先行教育得分
[参考答案]:
教育先行,亦称教育超前,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学前教育评价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现象。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心理定势
答案:D
2.当代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不包括()
A.评价目的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B.重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C.重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描述相结合。
D.教育评价主要用来鉴别学生,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答案:D
3.由近因形成的新印象所产生的效果属于()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先后效应
D.时尚效应
答案:A
4.下列哪个方法不属于定性评价的方法?()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哲学分析法
D.智力测验
答案:D
5.() 是指对评价对象设想完美的先期印象影响实际评价过低的一种心理现象。
A.晕轮效应
B.心理定势
C.参照效应
D.理想效应
答案:D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形成性评价是“过程中的评价”。
B.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基本不包括问卷调查。
C.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交流功能。
D.外貌评价模式的局限是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期末作业考核《学前教育评价》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形成性评价答: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又称为“过程中的评价”。
2.CIPP模式答:是指为判定决策所做出的描述、获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又称决策类型评价模式。
3.专家会议法答:对已拟出的指标体系征询专家意见,结合权集,经统计后取平均值,以确定权重的方法。
4.强度答: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化行为的优劣程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评价中评价者容易产生哪些心理现象?答:(1)准备过程的心理现象: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2)施评过程的心理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先后效应、“趋中”趋势、成见效应;(3)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类群效应、遵从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模式效应。
2.指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答:(1)在某一方面反映目标的本质属性;(2)是行为化了的目标;(3)通过实际观察和测定,可得出明确的结论。
3.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答: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功能。
4.教育评价信息汇总的条件是什么?答:教育评价信息的汇总是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5.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什么?答:(1)直接可测性原则;(2)体系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3)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原则;(4)指标的可比性原则;(5)简易性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1.试分析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差异评价的特点及局限性。
答:1.相对评价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或以评价对象一般水平为标准的评价。
2.绝对评价是指依据某种需要或要求设定客观标准的评价。
3.个体差异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以往发展水平或某一状况为标准的评价。
局限性:(1)评价人员不能预先了解学前教育方案的预期目标,只对实际的学前教育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价。
(2)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试举例描述对一个幼儿园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的一般程序。
答:1. 教学目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幼儿感知、体验情景中的思想、情感,获得直接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情感体验加以化,引导他们自觉地将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以达到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的目的。
2. 教学程序(1)情景感知幼儿的情感是随着情景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让孩子置身于浓浓的富有情感的情景中,才能使孩子的情感掀起波动。
这一环节旨在向幼儿呈现具体事件,提供富有情感色彩的感知信息,或夸表现,或浓缩再现,使幼儿的感官兴奋,情感迅速聚集、定向,投向特定的情景之中,充分感知“物化”了的人或事件,从而自发地、直接地、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
幼儿虽然在早期的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生活体验,但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可遇可见的环境信息及人们的行为方式往往熟视无睹,通过有意识地向幼儿呈现有关情景,可以使幼儿熟视无睹的事件成为“有关刺激”,进入幼儿感知、关注的围之中,以达到加深体验理解,不断化、迁移的目的。
(2)体验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主动体验、用心灵体验的方式达到理解。
这里的理解有着与认知理解不同的含义,主要是达到在情感层面上的沟通、认同、共鸣式的理解,理解也是一种再体验。
在此环节中,教师应适时地提出一些能引起幼儿思考或幼儿在看法上不致的问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导幼儿积极思维,相互交流,使之产生共鸣。
例如,假设性问题“假如你是大班的哥哥姐姐”,描述性问题“小猫、小狗是怎样玩玩具的”,说明性问题“为什么‘要样样东西都爱吃’”等等。
(3)化迁移(强化巩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再创设各种情景及条件,使幼儿把获得的情感体验在不同的情境围、不同的对象中不断地扩散、泛化、化、迁移。
化迁移并非一两次就能实现,它需要反复多次地进行。
为了使幼儿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有效地得到迁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所提供的情景应更接近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或者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而非假想或模拟情境,让幼儿在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做出符合道德规的判断或行为,通过实际训练,强化巩固良好的行为规,使之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
3. 教学策略(1)提供多种类型的情景感知形式 A. 现实性情景感知在幼儿周围的环境中,有许多与教育密切相关的信息,都可作为幼儿感知的对象与容。
教师应该根据教育的目标、教材的主题,充分利用自然的环境,引导幼儿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以及人物的行为态度进行实景观察、实物观察和实情观察:可带领幼儿观看周围的环境中哪些地方不安全,市场上哪些食品不能吃;也可引导幼儿观察父母、教师或伙伴履行生活卫生行为的方法、过程及结果。
例如:在讲保护牙齿知识,可以在吃完午饭后,建议幼儿嘴照镜子,或相互观看,使他们看到口腔里牙缝中留着不少的残渣,再让他们观察教师或个别幼儿漱口的动作及实效,从而激起幼儿学习的愿望。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录像等辅助性手段让幼儿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直接感知,积累感性经验。
B. 模拟性情景感知模拟性情景感知,即教师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一些有趣有益的特定的教育情境。
如由一个问题、一段轶事、一照片、一幅漫画或一本图书等构成“问题情境”,或由木偶表演、故事表演、情境表演等构成“表演情境”,供幼儿感知观察,使他们的感官能充分作用于环境中诸多的教育因素,从而不断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为强化某一方面的教育需要,可反复呈现,让幼儿多次感知同一情境。
(2)采取多种体验理解的方式 A. 情绪沟通式理解这种方式主要是疏通情感信息传递的渠道,将教师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与幼儿的情绪建立联系,通过扩散效应,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情绪氛围,使幼儿以与教材容同质的情绪反应参加到活动中来。
例如讲述故事“杜鹃鸟”,教师通过语言、表情,传递一种悲伤的情感信息,使之逐渐扩散,渐渐吸引儿童,激起他们相应的情绪表现,使其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都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气氛之中,表现出较为合拍的情绪反应。
B. 情感认同式理解在沟通条件下,丰富情感体验,促使幼儿对已接受的信息主动加工处理,同化原有的情感认知图式。
幼儿的情感体验还处于直觉性和形象性为主的阶段,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是儿童情感动机的来源。
因此,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强化形象刺激,比如运用艺术的综合效应,使幼儿目视其景,耳闻其声,心感其情,将美好的形象渗透到幼儿个体的情感世界之中自主同化。
例如,观看童话剧《白雪公主》时强烈的情感信息刺激着孩子的情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的变化而起伏,时而紧、焦急,时而悲伤、愤怒,时而松弛、欢乐,同时同化幼儿的善恶感、是非感,达到对教学容的情感理解。
C. 认知参与式理解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在形成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如果缺少了认知理解,儿童就会热衷于最感兴趣部分而忽略对整个情境的感受,难以获得确切的与教学容相一致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要转化为情感认识,必须通过认知的参与、调节和评价。
如:知道了父母的艰辛才会产生义务感和责任感;了解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才会产生惜物感;认识到老人、残疾人的生活不便,才会产生同情感。
例如,欣赏故事“流星花”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丑小花会变成一朵最美的花。
运用认知评价方式参与理解,幼儿对作品所表达的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才会有更深的领会。
D. 尝试活动式理解通过让孩子亲自做一做、玩一玩、动一动等方式,达到情感体验理解的目的。
例如,让孩子们带来自己的玩具交换着玩,和哥哥姐姐一起玩,体验、理解分享的快乐;到奶牛场亲自挤一挤奶,体验一下劳动的艰辛;到户外感受一下冬天的寒冷,对“不怕冷”的人产生敬意。
亲自尝试往往会在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伴随终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迁移 A.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与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受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和道德要求。
角色扮演法使用时应注意:a.教师让幼儿承担的角色必须是幼儿有足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情境理解力等能力去扮演的角色。
b.角色扮演效果还取决于幼儿角色技能,教师要针对技能做些教育准备。
c 根据幼儿社会发展水平与教育目标确定角色,使角色扮演更具针对性。
B.实际练习法给幼儿提供真实的情境,不再停留于假想情境下的体验,让幼儿通过抑制各种物欲和私欲,体验战胜自我的快乐。
例如,为老人们制作贺卡,送上祝福,要克制自己想玩的欲望并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到超市为母亲挑选一件礼物,表达爱意,必须抑制自己想吃的欲望;给灾区儿童送玩具、图书,献上爱心,必须克服私欲。
在这种化迁移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地有矛盾冲突。
可以说,没有这类心灵磨练便无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就不能真正地提高化水平。
实际练习法使用时应注意:①让幼儿明确行为练习的容和要求。
②练习的容应循序渐进,为幼儿所接受。
③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练习都要激发幼儿练习的愿望,发挥其主动性。
④练习的要求应前后一致,长期坚持以便幼儿能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⑤配合使用多种强化手段: a.物质强化:用可吃可玩的物品进行强化;b.社会强化:通过幼儿自我评价及来自他人的评价(包括称赞、喝彩、鼓掌、亲吻、微笑等)进行强化;c.记号强化:用图表、星号、贴纸等标记进行强化;d.活动强化:为幼儿提供其喜爱的活动,如游戏、看电视等进行强化。
教师在使用强化手段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作选择。
一般来说,年龄小或新入园的幼儿对教师不熟悉,参与生活活动的经验较少,也不了解各种符号标记的价值,可多选用一些物质强化和活动强化的方式;对年龄大的幼儿则应多选用社会强化的方式;对于个别幼儿,教师还可以留意观察他们平日对各种强化方式的反应,或提供多种方式让他们选择。
C. 艺术表现法艺术表现法是孩子们对周围美好事物赞美,抒发自己感受的最好手段。
它是一种扩散性迁移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外化表现。
所以教师要创造艺术表现的机会,让孩子们敞开胸怀将自己的心世界充分地展露,如画画我心中的妈妈,画画周围的美好事物,歌唱祖国等等。
此时,从艺术技能的角度讲,孩子们的艺术表现也许并不优美,或许是稚拙的、粗糙的,但这是他们丰富的心世界的展现,这时,他们的心灵会又一次受到净化和启迪,不仅自我醉,也感染他人。
(4)注意品德要素的统一性,结构程序的交叉性体验型教学模式是以体验为主的教学活动,着重归纳情感要素培养的教学特点。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纯粹的情感体验是不存在的,必须有认知活动参与,需要意志介入,伴随行为练习,所以教学要从儿童整体发展的观点出发,立足情感体验,兼收并蓄,使情感体验在与认知和意志的结合上得到升华,在与行为和意志的结合上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