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元素周期表》教学建议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学生在初中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已有了大体的了解,因此本节中关于周期表结构的教学不是难点。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作为自然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历史进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而传统教学中对以上这些体现的远远不够。课标教材在编排上,以化学史引入本节教学,这也正体现了一种转变。
元素周期表的相关教学可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教学中,可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了解相关史实,并从中体验门捷列夫创造性的科学方法,及伟大发现背后隐藏的必然性。
教学步骤:
(1)查阅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相关资料→主题汇报
(2)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时期的元素周期表)→总结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3)认识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相关概念(可借助FLASH动画)
(4)查找和展示各式各样的周期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自己的元素周期表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教学,在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过程中,学生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有了一些印象,且金属钠和非金属氯的化学性质在必修①中已经重点学习,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可采取科学探究、实验验证的方式。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合理的探究实验方案,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
核素、同位素部分,是元素概念的扩大和加深,重点是要理清概念。教学可结合前两节的教学合理的引出问题。通过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如元素、原子的结构等,自然的提出新的概念,引出新的内容。在一些相关量上,学生易混淆,如质量数、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教材中介绍的不多,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可采取列表对比的方式。
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的内容。
1.内容要求
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分区、周期和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
2.学业要求
能从原子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是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了解,认识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分区关系的分析,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微观上核外电子排布的宏观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与旧版的人教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一开始,就借助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史(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但认为原子序数是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编号的;1913年,莫塞莱证明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引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系这三个概念,并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又通过【科学史话】栏目中介绍了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进一步说明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关科学史作为教学资源,展示人类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过程,进一步明确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原子结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就以微观抽象的形式出现,当时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达不到能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的层次。在本章教材“第一节原子结构”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构造原理,能够按构造原理书写一些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在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如周期(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和族(分为主族、副族和0族)的划分,学生也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主族序数的关系等。
高中教案化学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与周期性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1.导入:利用实验现象或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概念讲解:通过PPT和板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
的基本原理。
3.周期性规律讲解:通过具体例子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比较不同周期元素的性质。
4.练习与讨论: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他们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5.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
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6.总结:通过小结和提问,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PPT、板书、实验器材、教科书等。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化学导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2.掌握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3.初步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及推断
【学习重难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及推断
【课前导学案】
【课前预习】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诞生:1869年,俄国化学家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编排依据:将元素按照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将放在一个纵行。
意义:
现行: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⑴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⑵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⑴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⑵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⑶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中的一节课程,主题为《元素周期律》。
•本节课程内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本节课程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和规律,以及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周期规律。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
•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基本信息。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一些性质。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周期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和周期规律的理解。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元素的常见符号让学生熟悉,
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元素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2.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通过简单直观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方式。
•强调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的原因。
3.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即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性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中横向排列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纵向排列的元素具有递增的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节内容,是对必修一各族元素化合物的总结和升华,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元素周期表匡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新闻情境素材“元素周期表的 4 个新成员”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探索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对于周期表前 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有了初步了解,但主要是机械记忆,对于结构的不够理解,容易遗忘,不会运用周期表解决具体问题。这一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所以,如何能够通过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周期表结构,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新方法,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科学技术出版社必修2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预测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问题组3】:
1、从原子结构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
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学生回答:
相同点: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递变:电子层数增多,半径增大,所
以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预测同主族性质【问题组3】:
2、根据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
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剧烈还是
缓慢?
学生进行预测
演示实验对比试验:“K与水反应”和“Na与水
反应”
视频:Cs与水反应
现象明显,非常直观
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问题组3】:
3、预测I A族和ⅦA族性质的递变规
律。
观察表格,教师板书
【实验录像】氢气和氟气冷暗处爆炸
学生把研究同周期元素中学习到的
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的依据,
运用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预测。
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教师初步小结“位、构、性”之间的关
系。
学生畅谈收获
学以致用利用资料卡片一所给信息,试体验一
下门捷列夫如何推断及预测“类铝”
相关知识,并填写在下表中。(元素
符号左侧数据为密度,下方数据为相
对原子质量,“类铝”用R表示。)
回扣开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反馈练
习
课堂练习和作业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再加上前两节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和信息的分析、处理、总结能力,为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做好比较好的铺垫。但“活动探究——第三周期元素的是电子的能力的递变”承担着只是学习和提升综合探究能力的双重任务,对高一学生来说难度较
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洞口县第三中学刘长健
】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则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和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难点】推算一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
希沃白板5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一、情景引入
【创设情境】你们知道元素周期表是谁绘制的吗?科学家经过不懈的
努力,绘制出不同的元素周期表,最终得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元素周
期表。【观察思考】【学生归纳】激发学生
兴趣
【思考、讨论、交流】阅读课本,门捷列夫有哪些伟大成就?他是按照什么原则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他的伟大成
就是编制了
第一张元素
周期表,揭示
了化学元素
间的内在联
系,发现了元
素周期律,成
为发展史上
一个重要里
程碑
研究
周期
表的
意义
二、环节拓展
【板书】元素周期表
一、元周期表的结构
【思路导引】展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问题1】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问题2】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还能得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材
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理解。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1.通过原子结构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化学1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元素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并对必修一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使学生学会以此理论来指导后续的学习。
2.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结束元素化合物等感性知识的学习,进入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3.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在整套中学化学教材中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现。必修一的学习为学生继续学习选修三打下基础。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还为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打下基础。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
本章节线条清晰,逻辑性强。
第一节:纵向结构为线索。在学生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后,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横向结构为线索。先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以1-18号元素为例,突出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理论探究分析元素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然后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通过实验和事实分析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初步掌握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⑵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时间,教师弹性安排该目标内容的深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在归纳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
⑵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学会利用各种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感受在发现中寻找结论的乐趣;
⑵加强合作、探究意识,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
⑶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适当内隐渗透“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⑷运用化学史教育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豪感(课堂兼顾但不引申扩展)。
二、教学内容
1、教材本学时知识框架:
2、教材本学时技能框架:
三、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元素周期律。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方法
1、学习方法:阅读探究、活动探究、讨论归纳、自我练习。
2、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任务活动法(问题、情境、学案等)、讲解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实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全部高中化学的基础,遵循这种科学理论进行金属各族元素的教学,这对于学生掌握系统地、完整地化学基本知识是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人教版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三、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
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
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
注: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
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
[板书]1.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
4
[板书]周期序数=
[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投影]
表5—11 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利用图片、录像、小实验等形式介绍其它元素。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够说出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族、主族、副族、零族、第Ⅷ族的概念;了解过渡元素、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的概念
2.根据原子结构,能够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说出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
3. 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知道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谁排成的?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1869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排成的;他是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关系,它跟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排列方式一样吗?现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是什么?反映了哪些规律?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是如何体现元素周期律的问题。
展示元素周期表、铁元素的信息。得到元素的哪些信息?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
【自主探究1】周期表中共有个横行,个周期,共分为类。
【思考】
1、周期的序数与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有何关系?
2、第4周期元素种类为何比第3周期多10种?
第6周期元素种类为何比第5周期多14种?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建构主义和STSE基本原理,本课教学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通
过纸牌游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得出通过分类易于观察得到其中的变化规律,再结合化学学科中元素导入新课;接着将核电荷数1~18的元素,按
照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列表,利用图表请学生观察并讨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其中原子半
径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以穿衣服为喻进行理解,化合价的变化通过之前学习
的碱金属与卤素进行知识迁移;然后,用实验对钠、镁、铝的金属性进行
探究,进而学习金属性与非金属的变化规律;最后补充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和本质,并进行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
二、前期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第五章《物质结构》的第二节,共两个课时。本节课为该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元
素周期律的概念和本质,以及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所呈现的具体规律等内容。课程在
前面几节已经介绍了原子的组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并系统介绍了碱
金属和卤素,其中的知识内容及初步体现的分类思想,为本节课元素周期
律中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相
对抽象知识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更为接下去元素周期表和其他元素及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铺垫,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学重点:知道元素周期律的概念,描述及运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所呈现的具体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