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农民工创业园 壮大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3.28•【字号】黔府办发[2016]9号•【施行日期】2016.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工作要点的通知黔府办发〔2016〕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15年,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3〕2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工作要点的通知》(黔府办发〔2015〕14号)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全面强化调度督查,组织开展项目观摩,确保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年完成投资404.1亿元,为年度任务的132.8%。
其中,小康路完成投资155.9亿元,为年度任务的112.2%;小康水完成投资67.5亿元,为年度任务的116.5%;小康房完成投资106.6亿元,为年度任务的177.6%;小康电完成投资32.1亿元,为年度任务的183.5%;小康讯完成投资7.6亿元,为年度任务的130.5%;小康寨完成投资34.4亿元,为年度任务的143.5%。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深得民心,广受欢迎。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16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路作者:李晶马玉霞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2期近年来,我县紧盯2020年脱贫时限,以湖区片5镇3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剩余未脱贫贫困户为重点,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优化特色种植业结构,持续推进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精准培育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现代服务业等脱贫富民产业,着力提升全县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能力,如期完成了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目标。
一、产业布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突出精准到镇到村到户,注重贫困户参与度,按照长短结合、点面并举、兼顾短期收益和长期效益的原则,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整合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优先培育发展市场前景好、回报周期短的产业,延伸产业链,构建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一)湖区五镇。
依托片区资源,围绕市场需求,突出发展设施畜牧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养殖业以品种肉羊产业为主,种植业以茴香、西甜瓜、优质饲草、食葵、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主。
以西渠、东湖、红沙梁、收成、南湖等镇为重点,发展茴香、食葵、优质饲草、中药材(甘草、肉苁蓉等)、全膜玉米等高效节水农业;以收成镇为主,辐射带动西渠、泉山、双茨科等镇,重点发展西甜瓜;以东湖、红沙梁、收成、西渠、南湖等镇为重点,重点发展以肉羊为主的畜牧业。
以西渠号顺生态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为依托,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二)其它各镇。
依托资源特点和灌溉条件,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高效节水农业、草食畜、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适度推广以种植特色蔬菜、中药材为主的新品种新技术。
以苏武、夹河、东坝、重兴、蔡旗等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大坝、三雷、薛百、大滩等周边镇,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重点围绕苏武、夹河、东坝、大坝、三雷、双茨科等镇,发展全膜玉米、食葵、籽用葫芦等高效节水农业,推广以种植菜心、娃娃菜等特色蔬菜、黄芪等中药材为主的新品种新技术;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标准化升级改造,持续提升以肉羊为主的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依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打造苏武特色小镇、重兴红旗村为主的乡村旅游业。
河南省2020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和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拟定名单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公布日期】2020.12.17•【字号】•【施行日期】2020.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南省2020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和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拟定名单公示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135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评审认定办法(试行)等三个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17〕25号)规定,省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现将2020年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示范项目、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评审结果公示如下。
公示期间,如对公示对象有异议,请向河南省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反映问题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电话、信函应留真实单位、姓名。
公示时间: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2020年12月17日—12月31日。
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2020年12月17日—12月26日。
监督电话:*************电子邮箱:**************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正光路11号河南省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12月17日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拟定名单(28个)(按得分排序)洛阳迷迭香农业开发示范园长垣市健康产业园信阳太阳坡寨四季田园创业园区禹州市柿柿如意发展产业园安阳水冶商贸城阿里云创新中心(河南武陟)基地安阳市正大国际商贸广场镇平县侯集镇向寨村观赏鱼养殖特色专业村南阳市宛城区三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汝州市乐达金马国际家居建材城正阳县花生产业示范园洛阳明拓现代农业示范园滑县半坡店古典家具专业园区九头仙艾国际艾文化产业园方城德云山风情植物园罗山县高乐高返乡创业示范园固始高新建筑材料产业园濮阳市德信农牧发展产业园太康县四通锅炉产业园区原阳县路寨乡指挥寨村鹅业孵化特色专业村范县张庄镇聚商产业园升升森林生态农场新县武占岭生态旅游服务园区平桥区查山乡特色专业乡镇黄淮商贸中心扶沟县农贸城尉氏县农业创业园永城特色商业区创本活力城示范园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拟定名单(50个)(按得分排序)洛阳拜波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市捷珂机械有限公司汝阳县杜康仙酿酒业有限公司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河南润灵药业有限公司伊川县艳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郏县苗老三陶瓷有限公司河南万华畜牧设备有限公司河南桃花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榴博士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登封仙人谷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河南三利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长兴蜂业有限公司河南新正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华升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新县梅花店农业生态园农民专业合作社汝州市世勇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省天地源防水防腐科技有限公司邓州市丹水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永立杆塔股份公司河南省蔬丰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升华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濮阳市鑫雅合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卢氏县瑞东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鹤壁市金凤岭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捷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封市获丰包装有限公司睢县丰登苑种植专业合作社光山县巧嫂服饰有限公司济源市恒信瓷业有限公司周口市老磨坊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安阳兴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昌市优加粮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河南中久安科技有限公司新郑市果昌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河南鑫鼎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嘉县鑫豪农牧专业合作社南召县鑫林源高效农业有限公司信阳千锦时装有限公司新蔡县合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密市开元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博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夏邑县地金种植专业合作社郸城万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科灿贸易有限公司河南辣德鲜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益和源饮品有限公司嵩县百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林州市小白龙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省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拟定名单(102个)(按得分排序)光山县新天地生态林茶专业合作社潢川县金塔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汝州市中王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长垣县金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洛阳洛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南伏羲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方城县高峰养蚕专业合作社封丘县天佑佳禾种植专业合作社息县健民中药种植合作社信阳市百果园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汝州市亿鑫源牧业有限公司河南瑞航农牧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卫辉市悦农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宜阳香鹿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蔡县欣燃养殖专业合作社濮阳市爱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邓州市建国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郸城县意云服饰有限公司兰考县甜心种植专业合作社伊川县金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阳臻祥服装有限公司淮滨县中汇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平舆县凯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封甘都园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嵩县源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滑县创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宜阳县天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佳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陵县天明养殖专业合作社确山县启明农业有限公司洛阳鼎邦服装有限公司太康县华瑞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华县鑫鑫种植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南乐县飞腾种植专业合作社安阳升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郑州市盛景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台前县明瑞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西峡县铭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唐河县恒昌面粉有限公司汝州市金顺养殖有限公司杞县好万佳购物中心洛阳市海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汤阴县五陵镇鹏宇家庭农场台前县鲁西康华面业有限公司河南三土服饰有限公司郸城县汲冢镇童宇玩具厂上蔡县XXX种植专业合作社淅川县恒运制瓶有限公司禹州市鑫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漯河市瑞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金博农种业有限公司河南党爽家庭服务有限公司三门峡九龙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鹿邑县益金农机专业合作社范县青龙鞋业有限公司兰考县君谊民族乐器有限公司方城县运中林果石榴专业合作社淅川县九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鹿邑县华恩种植专业合作社信阳稳臻农茶林有限公司周口市康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新县茗恩茶业有限公司河南英杰食品有限公司商丘市威盛辣椒制品有限公司商水县龙巢网业有限公司泌阳县明珠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十八里红酒业有限公司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有限公司滑县康泰养护中心林州市李氏康复保健有限公司河南嘉联农林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丰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商水县祺云牧业有限公司洛阳丽媛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周口康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开封市四义丰农业有限公司大艾实业有限公司辉县市万达种植专业合作社禹州市农信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盛隆建材(河南)有限公司扶沟县辰阳畜牧有限公司汝南县果帝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省华东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郑州贝贝乐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周口世纪职业培训学校开封新园五色草花木有限公司信阳港丰蛋品有限公司河南美尔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鲁山县鸿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南召万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滑县红宣商砼有限公司永城市高庄镇爱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固始向荣种植专业合作社滑县三立职业培训学校新郑市众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卢氏县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邓州市志会林木种植有限公司新野县汉邦鞋业有限公司河南省隆港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河南省海宏制衣有限公司正阳县春威防盗门窗厂汝阳县家乡美家庭农场。
我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县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解决,我们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借鉴发达地区宝贵经验,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党建引领资源优势产业兴旺配套服务示范带动供给保障扶持力度品牌建设产业链条新型主体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近年来,我县依托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壮大传统产业和开发特色产业相结合,全力打造经济强村,为乡村振兴探索出极为宝贵的经验。
一、主要做法(一)依托资源优势,做强特色产业。
我县依托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近年来,立仓镇薛庙村充分利用村内的生态资源,发展虾稻产业和莲渔产业,还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的乡村旅游业。
从2017年至今,薛庙已成功举办了五届“龙虾•荷花”休闲文化旅游节,每年平均接待游客55万人次,有力带动了当地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旅游收入高达2000万元以上。
(二)立足产业兴旺,打赢脱贫攻坚。
据统计,立仓镇薛庙村共有300多户群众参与到虾稻共作产业中。
其中,莲藕的种植面积已经从2017年的2000亩,扩大到现在的3500亩,龙虾的养殖面积也从2000亩扩大到8000多亩。
村民收入持续增长,据统计,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232.8元,增长了3232.8元,增速达23.9%,高于全县平均增长速度的2倍。
目前,村里120名贫困人口通过虾稻共作产业成功实现脱贫,增收稳定。
(三)强化配套服务,改善产业环境。
立仓镇薛庙村以莲藕种植为依托,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围绕园区的基础设施,还申请了高标准农田治理和农村道路等项目,一共修建了水泥道路24条,达79公里,灌溉水渠11条,达29公里,与此同时,还给道路安装了180盏路灯。
自2019年以来,集中精力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实施户改厕,还对对休闲广场进行优化升级,从而使得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贫困村产业发展方案第1篇贫困村产业发展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贫困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本产业发展方案。
二、发展目标1. 短期目标:通过产业发展,确保全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2. 中期目标: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体系,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3. 长期目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产业发展方向1.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
2.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3. 积极拓展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四、具体措施1. 特色种植养殖业(1)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质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推广高效栽培技术和养殖技术。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2. 农产品加工业(1)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2)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乡村旅游(1)挖掘本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3)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拓展客源市场。
五、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各级政策扶持,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 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3. 人才保障:引进专业人才,开展农民培训,提高产业发展人才储备。
4. 组织协调: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 市场风险: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2. 技术风险:加强技术研发,引进先进技术,降低技术风险。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紫阳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探索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必须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根据这一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新时代乡村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聚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生态富民产业,主要解决实现紫阳乡村振兴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何种产业的问题。
近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紧扣“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重点围绕富硒茶叶、富硒魔芋、富硒林果、禽畜养殖、生态渔业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打造林下经济,不断拓展富硒美食、民歌茶艺、电子商务、修脚足浴等新产业,探索出一条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1、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茶叶是紫阳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品质优异,唐代即为宫廷贡茶,清为全国十大名茶。
立足紫阳天然富硒的资源禀赋,始终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2021年完成茶园改造2万亩,新建标准化茶园8427亩,培育机采茶园4000余亩,建成可视化溯源基地50个,全县累计建成茶园25.28万亩(其中:脱贫户有茶园11.3万亩);强力推动茶产业创新转型增效扶持政策,截止2021年10月,全县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认证(SC)茶企110家、规上企业28家、茶叶加工厂410个,建成1个县级茶叶交易服务中心,核准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31家、授权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41家,地标品牌辐射全县17个镇,12万人从事地标产业相关行业,开发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调味茶等茶类40多个品种,富硒茶年产量达到9523吨,实现鲜叶产值23.5亿元,人均收入4930元。
桂林市全州县:因地制宜打造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基本情况桂林市全州县位于桂林市东北面,下辖15镇3乡,全县总面积4021.19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是“中国金槐之乡”和皇朝贡品禾花鱼的最始发源地。
全县贫困户18456户65297人,贫困村70个。
2020年贫困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96.98%o2020年通过发展产业、旅游式扶贫、新型主体带动、电商扶贫等方式带动全县1390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
二、主要做法(一)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整合县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资源和力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对扶持产业项目进行论证,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做规划、选产业、定项目,制订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格局。
全州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龙水优质稻+禾花鱼、绍水沃柑、文桥鸭、石塘生姜、安和香芋、视塘香瓜、葡萄、蕉江红提、白宝辣椒、两河桃李、金槐等特色产业基地。
(二)积极培育新型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连片开发、规模化发展。
截至2020年9月底,全县农业龙头企业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04个,家庭农场218家。
创建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20个,其中区级4个,市级5个,县级7个,乡级34个,村级170个。
参与带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及乡村旅游点有431家,带动8675户贫困户增收。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产业技能培训及指导制定并实施了《全州县2020年产业扶贫大培训行动方案》,组织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科技局等成员单位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00多期,其中产业扶贫技术培训115期,实现全县70个贫困村全覆盖,培训农户15000余名,其中贫困群众2145人,印发培训资料2万余册。
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单位技术专家、科技特派员、产业指导员共提供线上、线下技术服务指导8900多次,覆盖贫困户3200人以上。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乡村特色产业是指具有地方特色、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够创造较为稳定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的经济活动。
随着我国对于“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已经成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一、带动农民增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可以创造较为稳定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农民增收。
以山西省雁北地区为例,该地区发展蜜桃产业,初步统计,蜜桃种植带动了6.5万人就业,其中贫困户就有1.3万人。
蜜桃种植四季有工,工资稳定,从而帮助贫困户摆脱了贫困。
同样,贵州黔南州的马岭乡发展生态茶产业,每年可带动400多名贫困户就业,人均增收2-4万元。
因此,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的稳定就业,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降低农业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传统农业生产以种粮为主,一遇到尘土飞扬的天气、虫害和灾害等问题,农民就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而乡村特色产业,如何特色农产品、旅游业等,相对于传统农业更具有经济效益,也不易受气候、自然灾害等不良因素的干扰。
以宁夏银川市为例,该地区大力发展石榴、无花果等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可以推动乡村旅游,实现农村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游客对于文化、自然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愈加向往,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可以挖掘当地的文化、历史和民俗资源,创造出特色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购物、品尝当地美食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浙江桐庐千岛湖镇发展乡村旅游,全村建成了多个特色景点,不仅促进了农民的创业致富,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总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风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乡村旅游等,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脱贫攻坚鼓励企业参与工业扶贫开发实施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2.24•【字号】桂政办发〔2016〕9号•【施行日期】2016.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脱贫攻坚鼓励企业参与工业扶贫开发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16〕9号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进一步鼓励企业到贫困地区参与工业扶贫开发,更好地助推全区脱贫攻坚,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按照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原则,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特色原材料优势,采取财政、税收、土地等优惠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进入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群众致富。
到2020年,引导超过100户规模以上企业落户贫困地区,每个贫困县培育3个以上特色优势产业,新增2000户以上小微企业。
二、政策措施(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自治区财政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和新增安排财政资金,每年筹措1亿元,扶持贫困地区本市以外新引进且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劳动密集型、农林产品初加工和产业链配套等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等支持,各市、县对本地原有的重点扶贫企业的扶持参照自治区政策执行。
(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财政厅、扶贫办,各市、县人民政府。
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企业外,在贫困地区以利用当地资源为主投资新办的法人工业企业,从其取得第一笔主营业务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给予5 年免征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国家级贫困县新办符合国家鼓励类条件的法人工业企业,从取得第一笔主营业务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给予“免征5年、减半征收5年”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提出如下意见。
特别关注Attention编辑: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体要求,健全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增强脱贫稳定性,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就业帮扶机制,助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 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倾斜支持力度,促进当地群众就业水平稳中提质· 及时为农村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帮扶,使有就业意愿的都可以得到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都可以享受就业政策,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健全完善· 平稳过渡 ·扩面提质· 拓展延伸 ·协同联动· 健全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将脱贫人口作为优先保障对象,为有集中外出务工需求的提供便利出行服务·认定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更好发挥就业帮扶基地、爱心企业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和培训机会· 对面向脱贫人口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按规定对跨省就业的脱贫人口适当安排一次性交通补助,由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列支· 有条件地区可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数量多、成效好的就业帮扶基地,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补促进稳定就业· 指导企业与脱贫人口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健全常态化驻企联络协调机制· 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培训补贴等政策,引导支持优先留用脱贫人口· 对符合条件的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 对失业脱贫人口优先提供转岗服务,帮助尽快在当地实现再就业强化劳务协作· 充分发挥对口帮扶机制作用,搭建完善用工信息对接平台,推广使用就业帮扶直通车,建立常态化的跨区域岗位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 输出地要形成本地区就业需求清单,做好有组织输出工作,在外出较集中地区设立劳务工作站,同步加强省内劳务协作稳定外出务工规模作用42021年第6期特别关注Attention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输入地要形成本地区岗位供给清单,吸纳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到本地就业·对吸纳对口帮扶地区脱贫人口就业成效明显的企业,可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安排的资金给予支持培树劳务品牌·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基础等优势,培育、创建、发展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劳务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坚持技能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组织化输出、产业化打造,制定专门工作计划,确定输出规模和输出质量目标,将脱贫人口作为重点输出对象· 支持脱贫地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一批卫星城镇,发展一批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项目,提高就业承载力·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就业岗位·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尽最大幅度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带动更多脱贫人口等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促进就业作用·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过程中,优先安排脱贫人口从事相关工作· 继续发挥就业帮扶车间、社区工厂、卫星工厂等就业载体作用,在脱贫地区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拓展丰富载体功能,打造集工作车间、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公共活动场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 延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等各类就业载体的费用减免以及地方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 对企业、就业帮扶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脱贫人口(已享受过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人员除外)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根据吸纳人数给予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执行时间至2021年底· 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脱贫人口自主创业,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等政策支持· 加强返乡创业载体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园区等资源在脱贫地区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入驻实体数量、孵化效果和带动就业成效给予创业孵化基地奖补· 支持各地设立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就业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鼓励脱贫地区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支持脱贫人口在县域城镇地区从事个体经营,创办投资小、见效快、易转型、风险小的小规模经济实体,支持脱贫人口通过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等多种形式灵活就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 设立一批劳务市场或零工市场,探索组建国有劳务公司,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因地制宜引进一批特色产业,引导脱贫人口居家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来料加工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 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加大各类岗位统筹使用力度,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特别是其中的弱劳力、半劳力,动态调整安置对象条件· 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及时纠正查处安置不符合条件人员、违规发放补贴等行为· 加强岗位统筹管理,保持同一区域内类似岗位间聘任标准、待遇保障水平等基本统一· 对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每次签订期限不超过1年优化提升就业服务· 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重点人群就业状态分类培树劳 52021年第6期特别关注Attention保障措施实施动态监测,加强大数据比对分析和部门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预警机制,对就业转失业的及时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就业援助对象范围·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 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支持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更好就业创业· 实施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加大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在培训期间按规定给予生活费补贴· 支持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一批培训基地和技工院校· 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按规定给予相应补助· 扩大技工院校招生和职业培训规模,支持脱贫户、农村低收入人口所在家庭“两后生”就读技工院校,按规定享受国家免学费和奖助学金政策·定期举办全国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打造一批靠技能就业、靠就业致富的先进典型,激发劳动致富内生动力· 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作为重点地区,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群众就业需求的劳动密集型、生态友好型项目或企业,扩大当地就业机会,组织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实施集中帮扶· 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按比例安排就业机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用于吸纳搬迁群众就业·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适当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 鼓励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立足本地人力资源和传统文化优势,努力打造“一县一品”区域劳务品牌· 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以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大型企业按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60%返还· 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经济组织参照实施· 实施上述稳岗返还政策的统筹地区,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应在1年以上· 各地可采取后台数据比对方式,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发放稳岗返还· 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离校两年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根据吸纳人数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 对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导致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组织职工以工代训的,根据以工代训人数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 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继续实施以工代训扩围政策62021年第6期。
返乡创业致力乡村振兴的事例返乡创业致力乡村振兴的事例在农村,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开始选择返乡创业,为当地村庄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
一、农民工小组开发特色农业针对当地贫困的现状,几位农民工返乡创业,组成小组,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要方向。
他们种植一些当地特有的果蔬,以不同的方式加工,销售到城市。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小组成员也实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二、乡土文化传承发展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发现当地的乡土文化非常 valuable。
他们整理和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化,如山歌和传统手艺等等。
不仅如此,他们不断地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当地的旅游业中,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互联网创业在数字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乡村振兴一个新的方向。
参照城市创业模式,一些返乡的年轻人依托互联网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快手直播等建立自己的品牌。
他们的内容以当地的特色风景和餐饮为主要卖点,进一步推动着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绿色生产模式开始吸引返乡创业人才。
他们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鼓励村民使用可持续的技术和材料,推广绿色产业的发展。
其中,一些人选择种植可持续的有机农产品,以保证健康饮食,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返乡创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业经验和新思维为当地发展献力,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个人价值。
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实现乡村振兴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I60I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脱贫攻坚聚全区力量助脱贫攻坚——贵安新区推进脱贫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文/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阮甜贵安新区利用自身优势,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聚焦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积极为贵州省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富士康贵安园区发挥龙头作用,开通关岭自治县务工者入职直通车;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设立"夫妻岗"助力贫困群众就业;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内的高校勇担使命,打造"校帮村”模式,授人以渔....在脱贫攻坚决战之年,贵安新区利用自身优势,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聚焦重点任务,从实际出发,抓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积极为贵州省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云端”施策紧扣脱贫各环节精准发力作为贵州推动大数据战略的主战场之一,贵安新区充分利用大数据,采用“云”模式,紧扣各环节精准发力,闯出脱贫路子。
近期,贵安乡镇扶贫系统干部、帮扶责任人、村支“两委"和民生监督员、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深入帮扶村,全面排查建档立卡之外的农村低保户、危房户、大病患者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等7类重点人群和建档立卡内达不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并核查"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是否达标,确保每户贫困户都符合程序、符合标准,从源头上完善"贵州扶贫云”系统信息。
据了解,"贵州扶贫云”系统目前已有网页和手机APP两个端口,实现与工商、公安、人社、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扶贫数据互联共享,能够有效地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和自动比对,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出自动预警,实现精准识别贫困户。
同时,通过身份证号、姓名、地域查询等方式,能快捷准确地查询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收入情况、帮扶责任人等信息。
贵安新区先后引进绿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贵红农业有限公司,构建大数据农业指挥中心,通过整合远程视频监控、精准扶贫管理、视频电商等系统,搭建农业数据管家平台,实现对蔬菜种植、林下养殖、乡村旅游、传统手工艺等产业领域全覆盖。
“三业”并举凝聚攻坚合力作者:沈奕君胡明宝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9年第6期日前,从大山深处搬到陕西省平利县洛河镇洛河街村集镇安置区的贫困户谭荣平,通过技能培训找到了新工作。
家中有产业、搬进新社区、门口能就业,正在成为像谭荣平这样的贫困群众新生活的生动写照。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利县立足区位特征,紧扣县域实情,直面现实问题,着力从思想人手,探索出兴产业、置家业、扩就业“三业”并举促脱贫的举措,为县域经济汇聚起强大的动能。
绿色发展兴产业“守着资源,难以变钱!”2月24日,平利县老县镇木瓜沟村的返乡青年冉康用八个字形容回乡之前的感触。
冉康明知道家乡地处富硒带,适合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却迟迟不敢下决心。
冉康说:“一方面觉得产业选不准,另一方面感觉资金难筹措。
”县镇干部得知冉康的想法后,动员他回乡创业。
2015年,冉康回到老县镇,创办了平利县绿泰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如今公司养鸽2万余羽,2018年带动贫困群众33户113人。
强化主体带动是平利县实施产业扶贫的有效方式,为了落实主体带动,平利县把所有市场主体组织起来,建立“责任落实、利益联结、考核评比、政策激励”带贫机制,实行企业带动贫困户数量和效果与申报财政扶持项目资金、协调“两权”抵押贷款、安排扶贫支农再贷款、帮扶贫困户脱贫奖励“四挂钩”,实现215家市场主体带动11288户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一对一”签订5年以上的帮扶协议,不脱贫不脱钩,脱了贫帮扶政策也不改变。
平利县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两三业、长中短结合”的原则,抓住“5个10万”产业发展目标不动摇,精准落实到村到户产业全覆盖,做到短期抓绞股蓝、富硒粮油,中期抓中药材,长期抓茶叶,形成当下能脱贫、中期稳增收、长期能致富的产业格局。
同时,盘活农村土地、支农资金和农村劳动力三大资源,选择培育承接改革主体,采取土地(产业园)流转入股分红、财政资金注入经营主体配股分红、互助资金协会发展内置金融配股分红等方式,投入财政资金推进“三变”改革,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实现市场主体发展、贫困户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三赢”目标。
推进“青创农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AUTHOR文 | 团台州市委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团台州市委积极整合农村创业创新资源,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全力推进“青创农场”建设,鼓励青年参与农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和活力。
2017年12月,团浙江省委在台州启动“青创农场”培育首批试点工作。
截至目前,台州已建成“青创农场”15家,建设投入资金6500万元,吸引135名青年返乡创业,安排农业就业青年320人。
夯实阵地建设,筑好新青年乡村振兴“大本营”。
一是实施实体化运作模式。
紧紧围绕地域农业特色,以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通过流转整合周边土地,构建办公场所+农场用地的“前店后田”实体化乡创阵地。
通过共青团主导、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运作的方式,为有志于从事农业领域创业的青年提供场地、技术、政策、金融和渠道等全方位服务,打造青年农业创业线下实体孵化基地。
截至目前,台州15家“青创农场”整合土地2万多亩。
二是提供专业化代办服务。
成立青创农场“跑小青”代跑联盟,安排45名青年志愿者为代跑专员,对入驻农场的初创型青年乡村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实行工商注册、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6项“一键打包”,提升行政效率,降低“青创农场”创业门槛。
目前,已为121家入驻“青创农场”的青创团队提供代跑服务321次。
三是出台最优化扶持政策。
针对农村创业青年创业初期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整合农办、人力社保、供销社等部门图|台州市新青年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仪式8TH ISSUE OF 2018 68扫码观看视频——玉环新农人TOTAL 426TH ISSUE。
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工作意见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工作意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经济面临着独特的转型和升级的机遇,而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形式。
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是为了优化农民工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设计的一类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为农村创业提供积极有力地支持,为农民工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经营环境,促进农村和城市的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下面介绍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工作意见。
一、园区规划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应以优良的轨迹,合理分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基础,依托创新驱动力和技术创新,以有效统筹资源和便利服务为目标,分别实施现有建筑改造,新建厂房,以及基础设施等配套工程,从而形成科技含量高,网络覆盖广,服务功能完善,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综合性园区。
二、筹资支持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过程中,必须寻找高效可靠的筹资支持。
应加强政府建设资金的配套支持,扩大政府补贴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工自己参与投资,开发金融工具,公开招商引资,吸引优秀的企业、资本和产业,提高农民工企业发展的实际性和市场性收入。
三、招商引资优化招商引资的行政程序,提高企业获取应有待遇的透明度,积极利用市场化手段开展代理商会议、企业展、金融博览会等活动,吸引多层次、多领域的企业参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外形象塑造和宣传力度,增强项目的创新性和竞争力,吸引和保持优秀项目的开展。
四、文化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在注重于进一步完善硬实力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建设,促进文化融合,建立起含义深厚的文化氛围。
应积极构建交流平台,建设生活娱乐设施,在创新和发展中体现人性化和社会化。
企业应该以建设真实的、可信的、健康的、智慧的、协调的、安全的工作环境为目标,在园区中不断推进文化建设。
五、人才引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需要人才引进,这是全方位发展的关键。
应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宣传,提高岗位的待遇,把园区打造成吸引人才的舞台,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安置机制,吸收高技能、技术型、创新型人才,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栏目编辑:农清清
T
UOPINGONGJIANZAIXINGDONG
脱贫攻坚在行动
2017年6月号总第231期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高潮的掀起,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创新服务模式、建设农民工创新创业平台、优化发展环境上狠下工夫,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带技术、资金、项目返乡创业,开启了“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良好局面。
2016年至2017年5月底,全县共有860多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当地70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
二、主要做法
(一)创建农民工创业园
2016年,在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天等县重点打造自治区示范性贫困县农民工创业园,利用自治区下达的500万建设补助资金加快创业园公共就业服务一体化建设,积极引导、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入园创业。
截至2017年5月底,入驻企业19家,已建成投
产企业8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其中,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岗位350多个。
已入园的广西天等县赫兴食品有限公司占地5亩,投资1000万元,主要生产大米干粉、大米湿粉及其他食品,其中干粉主要供应天等人在外开办的桂林米粉店。
天等籍人士黄金红创办的北京古榕江餐饮食服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也即将在创业园投资建厂,设立天等桂林米粉的原材料生产中心、物流中心、仓储中心,作为北京企业的原材料发货地,保障北京天等桂林米粉店的正常进货、运营。
(二)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网站根据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同志在天等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调研时提出的“创新模式,优化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新媒体建设好信息平台,加强园区的宣传,增进园区与创业老乡们的交流”指示精神,2016年9月,天等县开设了“天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网站,开设园区新闻、创业资讯、园区企业、创业项目库和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创
业投资建议等栏目。
返乡创业项目库重点展示精选出来的符合产业政策、操作性强的项目。
资讯平台公示项目简介并设置留言板,为有项目没资金、有资金没项目的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沟通交流、项目推介和信息共享平台。
网站还专门开通创业投资绿色通道,在绿色通道申报程序栏点击“入园申请”,填报相关资料,即可通过“一站式”服务完成申报工作,顺利解决入园问题。
三、主要亮点
一是依托创业园壮大天等版“桂林米粉”品牌,拉长天等县就业创业产业链,实现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和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双赢。
二是依托“天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网站,创新“互联网+返乡创业”服务模式,扩大农民工创业园影响力,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信心。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工作处)
依托农民工创业园
壮大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文/吴仕瑛
一个人向前瞻望的时候,如果看不到一点快乐的远景,他在世界上就不能活下去。
——马卡连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