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管理办法
- 格式:pdf
- 大小:64.66 KB
- 文档页数:6
捐赠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捐赠行为,加强捐赠资金和物品的管理,提高捐赠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进行的捐赠活动。
捐赠人、受赠人和捐赠受益人均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捐赠活动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公平、诚信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强制捐赠和摊派。
第四条捐赠资金和物品应当用于符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确保捐赠目的的实现。
第二章捐赠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五条捐赠人有权了解受赠人的资质、捐赠资金和物品的使用情况,以及捐赠受益人的受益情况。
第六条捐赠人有权要求受赠人提供捐赠资金和物品使用情况的报告,并对使用不当的行为提出质疑和投诉。
第七条捐赠人应当如实告知受赠人捐赠资金和物品的来源、数量、质量等情况,确保捐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八条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的约定履行捐赠义务,不得擅自撤销捐赠。
第三章受赠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九条受赠人有权对捐赠资金和物品进行合理使用,确保捐赠目的的实现。
第十条受赠人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捐赠资金和物品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捐赠资金和物品的安全、合规使用。
第十一条受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的约定,向捐赠人提供捐赠资金和物品使用情况的报告,接受捐赠人的监督。
第十二条受赠人不得将捐赠资金和物品用于非公益事业,不得挪用、私分捐赠资金和物品。
第四章捐赠资金和物品的管理第十三条受赠人应当设立专门账户,对捐赠资金进行专项管理,确保捐赠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
第十四条受赠人应当对捐赠物品进行分类、登记、保管,确保捐赠物品的安全、合规使用。
第十五条受赠人应当定期对捐赠资金和物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示审计结果。
第十六条捐赠资金和物品的使用情况应当接受民政部门、审计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捐赠人、受赠人,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捐赠管理办法(一)一、引言捐赠对于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运作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和管理捐赠事务,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捐赠管理办法,以确保捐赠的公正性、透明度和合规性。
本文档将涵盖捐赠的定义、捐赠的收受条件、捐赠的管理流程、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监督等内容。
二、捐赠的定义捐赠是指个人、组织或机构主动将财产、资金或其他资源无偿或有偿地赠与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用于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实施。
三、捐赠的收受条件1. 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必须合法注册,并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格和条件。
2. 必须与捐赠方达成书面捐赠协议,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
3. 接受捐赠的物品或资金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涉及非法或有害物品。
4. 捐赠方所提供的资金或财产来源必须合法合规,不得涉及贪污、受贿或其他非法获利行为。
四、捐赠的管理流程1. 捐赠方意向表达:捐赠方应通过书面或电子方式向接受捐赠的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表达捐赠意向,并提供相关捐赠信息。
2. 捐赠受理确认:接受捐赠的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应在收到捐赠意向后,进行评估和审查,确认是否接受该捐赠。
3. 捐赠协议签订:若接受捐赠方向与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确定捐赠事项,双方应签订捐赠协议,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
4. 捐赠交接手续:捐赠方应将捐赠物品或资金交至接受捐赠的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并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五、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监督1. 接受捐赠的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应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和范围使用捐赠财产,不得私自挪用或私自处置。
2. 接受捐赠的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结算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3. 捐赠财产使用情况应定期向捐赠方进行报告,接受捐赠的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应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公开捐赠财产使用情况。
4. 监督机制的建立:接受捐赠的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应建立监督机制,包括设立独立的监督委员会或委员会成员对捐赠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六、总结本文档旨在规范捐赠事务的管理流程,保障捐赠的公正性、透明度和合规性。
捐赠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规范和管理捐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捐赠的积极作用,提高捐赠的透明度和效能,特制定本《捐赠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全体员工、志愿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的捐赠活动。
三、捐赠管理主体1. 捐赠部门公司设立捐赠部门,负责对公司收到的捐赠资金和物品进行统一管理。
2. 捐赠管理委员会公司成立捐赠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业务专家组成。
捐赠管理委员会职责如下:•制定和完善捐赠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捐赠活动的开展;•审批大额捐赠;•进行捐赠资金和物品的调配和监管。
四、捐赠申请、审批和接受1. 捐赠申请•捐赠者的基本信息;•捐赠金额或物品的详细清单;•捐赠的目的和用途。
2. 捐赠审批•捐赠是否符合公司的使命和价值观;•捐赠是否与接受方的实际需求相符;•捐赠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捐赠接受公司接受捐赠后,应向捐赠者发出书面确认,并记录捐赠者的基本信息、捐赠金额或物品的清单和捐赠的用途。
五、捐赠管理1. 资金管理公司接受的捐赠资金应按照相关财务制度进行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透明度。
捐赠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2. 物品管理公司接受的捐赠物品应进行登记和清点,并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存储和分配。
物品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或损坏。
3. 监督和评估公司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捐赠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捐赠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定期公布捐赠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六、捐赠效能评估公司应每年对捐赠活动进行效能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捐赠的目标达成情况、资金和物品的使用情况、捐赠的社会影响等。
七、违规处罚对于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公司将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对于涉嫌犯罪的行为,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八、附则本办法由公司捐赠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订,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捐赠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切实加强捐赠管理工作,规范捐赠活动,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捐赠方式1、捐赠方式包括现金捐赠、实物捐赠、公益项目支持等。
2、现金捐赠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或者单位负责人集中收取,并及时登记记录,定期公示捐赠情况。
3、实物捐赠应当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物品的属性进行存储,定期清点捐赠物资,并报告到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4、公益项目支持应当明确项目的性质、方向、目标等并纳入项目计划进行统一管理。
第三章捐赠审批1、对于需要审批的捐赠行为,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进行审批,不得擅自操作或者变相收费。
2、对于捐赠金额较大或者涉及相关部门的捐赠,应当通过公开招标、评审等方式进行选择。
3、对于涉及敏感领域或者国家机密的捐赠,应当事先征得有关部门的批准。
第四章资金管理1、捐赠款项应当专款专用,并及时上缴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不得将捐赠款项用于其他非捐赠活动或者个人支出。
2、对于接受国外组织或者个人的捐赠,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确保资金安全。
3、对于涉及专项基金的捐赠,应当设立专项账户进行管理,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项目目标。
第五章绩效评估1、捐赠项目实施后应当进行绩效跟踪评估,明确项目成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措施。
2、对于捐赠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当实行自查和外审,确保管理流程的公开透明。
第六章法律责任1、对于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等规定进行捐赠的,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或者法律追究。
2、对于违反捐赠款项管理制度,私分或者挪用捐赠款项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总则:本文档旨在规范捐赠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捐赠资金的社会效益。
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本文档是针对捐赠管理制定的管理办法,旨在规范捐赠活动,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该文档详细规定了捐赠方式、捐赠审批、资金管理、绩效评估、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相关单位明确权利义务,规范管理工作,提高捐赠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红十字会捐赠资金管理办法一、总则为确保中国红十字会捐赠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捐赠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捐赠资金接收与管理1. 捐赠资金接收(1)捐赠资金来源包括:国内外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捐赠;政府资助;基金会投资收益;其他合法收入。
(2)捐赠资金接收应遵循公开、透明、自愿原则,尊重捐赠人意愿。
(3)红十字会应向捐赠人开具捐赠收据,注明捐赠资金用途。
2. 捐赠资金管理(1)捐赠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
(2)捐赠资金按照捐赠人意愿及项目需求进行分配使用。
(3)捐赠资金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
三、捐赠资金使用1. 捐赠资金使用范围(1)资助红十字事业及相关公益活动;(2)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3)支持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4)其他符合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项目。
2. 捐赠资金使用程序(1)项目申报:各级红十字会根据捐赠资金使用范围,向总会申报项目。
(2)项目审批:总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
(3)项目实施:各级红十字会按照项目计划,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4)项目监督:总会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四、捐赠资金监督与评估1. 监督(1)红十字会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捐赠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总会对各级红十字会捐赠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2. 评估(1)各级红十字会应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评。
(2)总会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项目资助策略。
五、信息披露与公开1. 信息披露红十字会应及时向捐赠人披露捐赠资金使用情况,接受捐赠人监督。
2. 公开红十字会应定期在官方网站等渠道公开捐赠资金接收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六、法律责任与争议解决1. 法律责任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在捐赠资金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如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捐赠管理办法一、捐赠管理概述捐赠是社会公益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个人或机构向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提供资金、物品等资源,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弱势群体福祉。
为了规范捐赠行为,确保捐赠的公正、透明、有效,制定本捐赠管理办法。
二、捐赠适用范围本捐赠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愿意参与公益捐赠的个人、企业、机构等捐赠主体。
三、捐赠流程1. 捐赠申请(1)捐赠主体向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提出捐赠申请,包括捐赠的资金数额、捐赠物品的名称和数量等相关信息。
(2)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接收捐赠申请,并核实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捐赠受理(1)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审核捐赠申请,确保捐赠符合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定。
(2)如捐赠涉及特定领域或项目,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可能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审批。
3. 捐赠确认(1)捐赠主体与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达成捐赠意向后,双方签订捐赠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
(2)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将捐赠资金或物品用于公益事业,并及时向捐赠主体提供捐赠使用情况的反馈。
4. 捐赠资金监督与管理(1)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设立专项账户管理捐赠资金,确保透明度和资金安全。
(2)定期公布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估机构的审核。
5. 捐赠物品管理(1)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对捐赠物品进行登记、验收和目录管理,确保捐赠物品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2)捐赠物品存在需要分配或转售的情况时,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应依法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流程管理。
6. 捐赠纳税优惠和抵免(1)符合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规定的捐赠行为,捐赠主体可享受相应的纳税优惠和抵免。
(2)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应积极与税务机关配合,为捐赠主体提供必要的相关证明文件。
四、违规与处罚对于违反本捐赠管理办法的行为,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取消捐赠资格、限制捐赠主体的捐赠参与等。
五、附则本捐赠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加强捐赠管理工作。
捐赠管理办法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捐赠行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公益、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捐赠行为,本文将介绍一套捐赠管理办法,旨在确保捐赠的公平公正,促进捐赠的有效利用。
二、捐赠定义捐赠是指个人、机构等主体自愿将财物或其他价值无偿给予其他个体、组织或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为。
三、捐赠管理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捐赠应遵循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
2. 自愿原则:捐赠应基于自愿,主动行为,不得强制捐赠。
3. 公益性原则:捐赠应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不得违背公众利益。
4. 依法管理原则:捐赠应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捐赠管理程序1. 发起捐赠:捐赠方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接受捐赠的对象,提出捐赠申请。
2. 验证捐赠资格:接受捐赠的机构或个人应对捐赠方的身份、资格进行核实,确保捐赠的合法性。
3. 签订捐赠协议: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捐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4. 捐赠公告:接受捐赠的机构或个人应在合适的媒体上发布捐赠公告,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5. 确认捐赠物品:接受捐赠的机构或个人应按照捐赠协议的要求,确认捐赠物品的数量、品质等信息,并及时将确认结果通知捐赠方。
6. 捐赠物资管理:接受捐赠的机构或个人应按照捐赠方的意愿和捐赠协议的要求,妥善管理和利用捐赠物资。
7. 捐赠效果评估:接受捐赠的机构或个人应对捐赠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向捐赠方提供捐赠效果的反馈。
五、捐赠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捐赠信息公开透明的挑战:建立捐赠信息公示平台,通过媒体等渠道发布捐赠信息,确保公众知晓。
2. 捐赠物资管理的挑战:建立规范的库存管理制度,确保捐赠物资的分发和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3. 捐赠效果评估的挑战:建立完善的捐赠效果评估机制,通过定期报告和交流会议等形式,与捐赠方及时沟通。
六、捐赠惠税政策为了鼓励捐赠行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推出了相关的惠税政策。
捐赠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救灾募捐主体开展募捐活动,以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支援灾区、帮助灾民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救灾募捐主体是指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救灾捐赠受赠人包括:(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社会捐助接收机构;(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组织。
第四条救灾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第五条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范围:(一)解决灾民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二)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三)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四)捐赠人指定的与救灾直接相关的用途;(五)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直接用于救灾方面的必要开支。
第六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救灾捐赠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救灾捐赠工作。
第七条对于在救灾捐赠中有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予以表彰。
对捐赠人进行公开表彰,应当事先征求捐赠人的意见。
第二章组织捐赠与募捐第八条国务院民政部门可以根据灾情组织开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部署组织实施。
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救灾捐赠活动,但不得跨区域开展。
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开展的救灾捐赠活动中,同级人民政府辖区内的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在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内组织实施。
第九条开展义演、义赛、义卖等大型救灾捐赠和募捐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结束后30日内,报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捐赠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规范捐赠活动,加强对捐赠事务的管理,充分发挥捐赠在公益事业中的作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捐赠管理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接受和使用捐赠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资金、物资、服务等形式的捐赠。
二、捐赠的原则1、自愿原则:捐赠应当是捐赠者自愿的行为,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捐赠。
2、合法原则:捐赠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捐赠行为。
3、公益原则:捐赠应当用于公益事业,符合本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不得用于个人私利或与公益无关的活动。
4、公开透明原则:捐赠的接收、使用和管理应当公开透明,定期向社会公布捐赠的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三、捐赠的接收1、设立专门的捐赠接收部门或岗位,负责捐赠的接收工作。
2、对捐赠者的身份和捐赠意愿进行核实和登记,确保捐赠的来源合法、意愿明确。
3、对于资金捐赠,应当要求捐赠者通过合法的金融渠道进行转账或汇款,并及时确认收款。
4、对于物资捐赠,应当进行验收和登记,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符合捐赠要求。
5、对捐赠者开具合法的捐赠凭证,如收据、发票等。
四、捐赠的管理1、建立健全捐赠管理制度,明确捐赠的审批流程、使用范围和监督机制。
2、对捐赠资金进行单独核算,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专款专用。
3、对捐赠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物资台账,定期进行盘点和清查。
4、对于捐赠的服务,应当明确服务的内容、质量和时间要求,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五、捐赠的使用1、捐赠的使用应当符合捐赠者的意愿和本单位的公益宗旨,优先用于最需要的项目和活动。
2、制定捐赠使用计划,明确使用的方向、金额和时间安排,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3、在使用捐赠资金时,应当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审批和报销,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4、对于捐赠物资的使用,应当根据物资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分配和使用,避免浪费和闲置。
六、捐赠的监督1、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捐赠的接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捐赠管理办法一、捐赠申请1. 捐赠者需向捐赠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捐赠申请,包括捐赠物品的详细信息、数量、价值以及捐赠的目的等。
2. 捐赠申请需附上捐赠者的身份证明、联系方式以及资质证明等相关材料。
3. 捐赠申请经捐赠管理部门审核后,将尽快答复捐赠者,确认是否受理捐赠。
二、捐赠物品准备1. 捐赠者应确保所捐赠的物品具有合法来源,不存在侵权、侵犯他人权益等问题。
2. 捐赠者应提供清晰的物品清单,并标明物品的规格、数量、品质等详细信息。
3. 若所捐赠物品为有价物品,捐赠者应提供有关价值方面的鉴定证明或估价资料。
三、捐赠物品验收1. 捐赠物品应由捐赠者送至指定地点,由捐赠管理部门进行验收。
2. 验收时,捐赠管理部门将核对捐赠物品的清单,并查验物品的完整性、质量以及是否与捐赠申请中的描述一致。
3. 若发现捐赠物品存在明显质量问题,捐赠管理部门有权拒绝接收或要求捐赠者提供替代物品。
四、捐赠物品管理1. 捐赠物品将用于公益事业或者指定的使用目的,不得私自挪作他用。
2. 捐赠物品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登记、标识和保管,并定期进行盘点和清查。
3. 如捐赠物品需要进行维修、保养、更新等工作,捐赠管理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物品的正常使用和保值。
五、捐赠者权益保障1. 捐赠者享有对捐赠物品使用情况的监督权,有权了解捐赠物品的使用效果和捐赠目的的实现情况。
2. 捐赠者在捐赠物品出现灭失、毁损等情况时,有权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赔偿或承担相应责任。
3. 捐赠者的个人信息应得到保密,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六、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捐赠管理办法的行为,捐赠管理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整改、暂停接收捐赠、解除捐赠关系等。
2. 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七、附则1. 本捐赠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并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解释。
2. 对于本办法未予规定的事项,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捐赠管理办法一、捐赠目的和原则为了加强捐赠管理,提高捐赠资金、物品的使用效益,确保公平、公开、透明的捐赠流程,特制定本捐赠管理办法。
捐赠目的:本捐赠管理办法旨在规范捐赠行为,保障捐赠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捐赠物资和资金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
捐赠原则:1. 自愿性原则:捐赠必须是自愿的,捐赠者有权自主选择捐赠对象和捐赠方式。
2. 公开、公平、透明原则:捐赠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确保捐赠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 扶贫优先原则:资金和物资的捐赠应优先用于扶贫事业,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二、捐赠种类和准入条件1. 捐赠种类:(1)现金捐赠:指以现金形式进行的捐赠行为。
(2)物资捐赠:指以物品形式进行的捐赠,包括但不限于衣物、食品、药品等。
(3)设备捐赠:指以设备或设备资金形式进行的捐赠,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设备、医疗设备等。
2. 准入条件:(1)捐赠者应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捐赠者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三、捐赠流程1. 捐赠意向确认:捐赠者向受捐赠方提出捐赠意向,并提供捐赠物资或资金的详细信息。
2. 捐赠协议签订:受捐赠方与捐赠者协商确定捐赠事项,签订捐赠协议。
捐赠协议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捐赠物资或资金的用途、管理和监督措施等。
3. 捐赠物资或资金的接收与验收:受捐赠方在捐赠物资或资金到达后及时进行接收和验收,并编制相关记录。
4. 捐赠物资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受捐赠方应按照捐赠协议的约定,妥善管理和使用捐赠物资或资金,确保其使用效益最大化。
五、捐赠信息公示和监督机制1. 捐赠信息公示:受捐赠方应及时公示捐赠物资和资金的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捐赠人的姓名、捐赠时间、捐赠金额或物品信息等。
2. 监督机制:(1)内部监督:受捐赠方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捐赠物资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
(2)外部监督:社会组织、媒体等可以通过公开途径对捐赠物资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并向有关部门举报违规行为。
捐赠管理办法捐赠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捐赠行为,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接受捐赠并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捐赠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确保捐赠资金和物品的合理利用和公益性使用。
第四条捐赠可以是现金、财物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的有价值的资产,捐赠人可以是个人、团体或企事业单位。
第五条捐赠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捐赠人享有知情权、财产权和监督权,受捐赠人应当按照相关约定实施监管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
第二章捐赠行为的约定第七条捐赠行为应当以书面形式或电子形式进行约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捐赠人和受捐赠人的基本信息;(二)捐赠的具体金额、物品及用途;(三)捐赠的方式和时间;(四)捐赠的监督机构和监督程序;(五)其他双方约定的内容。
第三章捐赠的管理与使用第八条捐赠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以下原则:(一)公益性原则:捐赠资金和物品应当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不得用于营利活动;(二)节约原则:捐赠资金和物品应合理使用,切实节约开支;(三)安全原则:捐赠资金和物品应当保证安全,确保用途正确;(四)公开原则:捐赠的管理与使用应当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捐赠的监督与评估第九条捐赠的监督和评估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捐赠人有权对捐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二)受捐赠人应当及时向捐赠人提供相关捐赠使用情况的报告;(三)捐赠的监督机构应当依法独立、公正、客观地对捐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四)监督和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广大公众的监督。
第五章相关附件附件一:捐赠的约定书范本附件二:捐赠的监督报告表格第六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 捐赠:自愿将财产转让给受捐赠人,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行为。
2. 捐赠人:自愿将财产转让给受捐赠人,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个人、团体或企事业单位。
3. 受捐赠人:接受捐赠并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捐赠管理办法捐赠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救灾募捐主体开展募捐活动,以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支援灾区、帮助灾民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救灾募捐主体是指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救灾捐赠受赠人包括:(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社会捐助接收机构;(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组织。
第四条救灾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第五条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范围:(一)解决灾民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二)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三)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四)捐赠人指定的与救灾直接相关的用途;(五)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直接用于救灾方面的必要开支。
第六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救灾捐赠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救灾捐赠工作。
第七条对于在救灾捐赠中有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予以表彰。
对捐赠人进行公开表彰,应当事先征求捐赠人的意见。
第二章组织捐赠与募捐第八条国务院民政部门可以根据灾情组织开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部署组织实施。
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救灾捐赠活动,但不得跨区域开展。
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开展的救灾捐赠活动中,同级人民政府辖区内的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在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内组织实施。
第九条开展义演、义赛、义卖等大型救灾捐赠和募捐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结束后30日内,报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对外捐赠管理办法.docx对外捐赠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对外捐赠管理行为,提高捐赠效益,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从事对外捐赠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对外捐赠应遵循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尊重受助方的意愿和文化习惯,确保捐赠物品和资金的合法、安全、有效使用。
第二章捐赠方式和范围第四条对外捐赠可以采取物资捐赠、人才支持、技术援助、资金捐赠等方式。
第五条物资捐赠包括但不限于:生活用品、医疗器械、图书资料、教育设施等。
第六条人才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外派志愿者、培训人才、提供专业咨询等。
第七条技术援助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技术支持、设备设施等。
第八条资金捐赠可以以现金、票据、股权等形式进行。
第三章捐赠流程和程序第九条捐赠方应向受助方提供出具的捐赠意向书或捐赠协议书,明确捐赠物品、金额、用途、期限等内容。
第十条受助方应审查捐赠方的资质、信誉等,并签署捐赠协议书。
第十一条捐赠方应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供捐赠物品或资金。
第十二条受助方应按照约定使用捐赠物品或资金,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第四章捐赠监督和管理第十三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外捐赠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组织进行捐赠信息公开、捐赠行为评估等工作。
第十四条社会组织和媒体应加强对外捐赠活动的监督和报道,及时揭露虚假捐赠、挪用捐赠等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受助方应建立健全捐赠物品及其使用情况的台账制度,接受监督检查。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对外捐赠活动中的虚假宣传、挪用捐赠资金、不履行捐赠协议等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七条地方各级慈善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外捐赠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在发现违法行为时及时处理。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捐赠意向书模板2. 捐赠协议书样例3. 捐赠物品清单4. 捐赠资金收支情况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对慈善事业的组织、管理等进行了规定和保障。
社会慈善组织捐赠管理办法一、总则社会慈善组织的捐赠活动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社会慈善组织的捐赠管理,确保捐赠资金和物资的合理使用、透明公开,保障捐赠者的权益,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特制定本办法。
二、捐赠的接收(一)慈善组织应明确捐赠的受理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捐赠渠道的畅通和有序。
(二)捐赠可以采用现金、支票、汇款、实物、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形式。
对于实物捐赠,应当评估其价值,并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
(三)接收捐赠时,应当向捐赠者出具合法、有效的捐赠凭证,如实记录捐赠的相关信息,包括捐赠者的姓名、联系方式、捐赠的金额或物资的种类、数量、价值等。
三、捐赠的登记与分类(一)慈善组织应当对接收的每一笔捐赠进行详细的登记,建立捐赠台账。
(二)按照捐赠的用途和性质,将捐赠分为定向捐赠和非定向捐赠。
定向捐赠应严格按照捐赠者的意愿使用;非定向捐赠由慈善组织根据其宗旨和业务范围统筹安排使用。
四、捐赠资金的管理(一)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对捐赠资金进行专户存储,确保资金的安全。
(二)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对捐赠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和审计。
(三)定期对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财务报告,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五、捐赠物资的管理(一)对捐赠物资进行妥善的保管和储存,建立物资出入库登记制度。
(二)对易变质、过期的物资,应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物资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三)在使用捐赠物资时,应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优先满足最需要的群体。
六、捐赠的使用(一)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应当符合慈善组织的宗旨和业务范围,遵循合法、合规、有效的原则。
(二)对于定向捐赠,应当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及时、足额地将资金或物资拨付到指定的受赠对象。
(三)对于非定向捐赠,应当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决策程序,确定合理的使用方案,并报理事会或相关决策机构审批。
七、捐赠的监督与评估(一)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捐赠的接收、管理和使用进行全程监督。
捐赠管理办法
捐赠管理办法。
一、资助背景:
本捐赠管理办法旨在规范社会捐赠活动,保证捐赠资金合理投入和有
效使用,保障捐赠者的权益。
二、捐赠管理原则:
1、捐赠管理以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前提,以诚实、守信、知耻、公开、节俭为原则,以提高捐赠效率和有效利用捐赠资金为目的。
2、捐赠资金及其支出应符合捐赠者的捐赠意图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
要求。
3、捐赠管理要求执行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并确保捐赠资金的合法、真实及有效利用。
三、捐赠管理准则:
1、捐赠申请:对捐赠者发出的捐赠申请应当进行全面审查,确认捐
赠资金的来源是否合法,确保受资助者的实名制管理。
2、捐赠报表:审计捐赠报表要求详细完整,符合审计准则,包括收
支明细及结余情况,以及相关机构批准文件等。
3、捐赠发票:捐赠发票由捐赠者和受资助者双方签字确认,并在报
表中详细记录。
四、责任制:
1、捐赠者有责任审核受资助者的捐赠申请,确保捐赠资金合法、真实及有效使用。
2、受资助者有责任按照捐赠者提出的条件及要求,认真使用捐赠资金,并及时提供相关报表和凭证,确保捐赠资金的安全。
3、捐赠管理。
对外捐赠管理办法一、总则为规范和统一对外捐赠活动,保障对外捐赠的合法性、透明度和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捐赠资格1. 受捐单位必须具备合法的资格,包括但不限于非营利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等。
2. 受捐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社会信誉。
3. 受捐单位应当具备必要的接受和管理捐赠资金、物资的能力。
三、捐赠项目1. 捐赠项目应当与受捐单位的职责、定位和公益性质相符。
2. 捐赠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应当合理、有效,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 捐赠项目应当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性,确保捐赠资金物资能够得到妥善利用。
四、捐赠程序1. 捐赠方应当与受捐方签订捐赠协议,明确捐赠的性质、数额、用途、期限等内容。
2. 捐赠方应当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申报手续,如出具相关证明文件等。
3. 捐赠方和受捐方应当共同对捐赠资金物资进行确认,并出具相关受捐凭证。
五、监督与审计1. 捐赠方和受捐方应当加强对捐赠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捐赠资金物资的合规使用和公正分配。
2. 捐赠方和受捐方应当定期对捐赠活动进行审计,确保捐赠的透明度和效益。
3. 监督部门应当对捐赠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六、法律责任1. 捐赠方在捐赠活动中的行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捐赠活动。
2. 受捐方应当按照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捐赠资金物资,不得挪用、侵占或滥用捐赠资金物资。
3. 如涉及到违法违规行为,相关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并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对外捐赠活动。
八、结束语本管理办法的制定旨在规范对外捐赠活动,加强对捐赠资金物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对外捐赠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
通过合理的管理办法,既保护了捐赠方和受捐方的合法权益,也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遵守,共同促进对外捐赠的良性发展。
捐赠管理办法一、概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捐赠活动在促进社会进步、扶贫济困、救助需要帮助的人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和优化捐赠管理工作,制定本捐赠管理办法,以确保捐赠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捐赠的范围本捐赠管理办法适用于接受国内外个人、单位的捐赠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货币、物资、设备等形式的捐赠。
三、捐赠的申请与审批捐赠方需向受捐赠方提交书面申请,申请文件需包括捐赠方的基本信息、捐赠物品的描述和价值评估等。
受捐赠方负责对申请进行审批,审核通过后与捐赠方确认捐赠事宜,并签订相关捐赠协议。
四、捐赠物品的核实与收取受捐赠方将组织相关人员对捐赠物品进行核实,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核实完成后,受捐赠方与捐赠方协商确定捐赠物品的收取方式和时间,并签署收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五、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捐赠方如以资金形式进行捐赠,受捐赠方应使用捐赠资金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受捐赠方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定期公示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六、捐赠物品的利用与分配受捐赠方应妥善利用捐赠物品,按照捐赠方的意愿和受捐赠方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
在物品分配过程中,应公平、公正、公开,避免滥用职权或违规分配。
七、捐赠记录的保存和公示受捐赠方需对捐赠事项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包括捐赠方的基本信息、捐赠物品的数量和价值、捐赠事由等内容。
同时,定期公示捐赠记录,确保捐赠事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八、捐赠效益的评估与报告受捐赠方应定期对捐赠事项进行效益评估,并向捐赠方提交捐赠使用情况和效果报告。
捐赠方对报告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与受捐赠方共同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管理工作。
九、违规处理如发现捐赠活动存在违规行为,捐赠方和受捐赠方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恶意捐赠、虚假捐赠等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维护捐赠活动的诚信和公正性。
十、附则本捐赠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受捐赠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相应的具体实施细则,以便更好地管理捐赠活动。
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各类捐赠事务的统一管理,拓宽本院资金筹措渠道,保障捐赠者和本院双方的共同利益,发挥社会捐赠在本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有关规定,结
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社会捐赠,是指市内外热心于助残、扶老事业的企业、个人或团体为资助重庆市第
二社会福利院助残、养老事业而捐赠的资金和物品。
第三条接受社会捐赠的基本原则:
1. 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 遵循捐赠自愿原则,不得索要或强行摊派;
3. 遵循捐赠无偿原则,不得以捐赠为名进行利益交换,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或转移收入;
4. 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定期向捐赠人及社会公布款物使用情况,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5. 严格规范管理,努力提高社会捐赠的使用效益。
第二章组织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第四条本院院班子、办公室、财务科、业务科和社工科抽调人员组织成立捐赠管理委员会。
第五条捐赠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协调和管理全院接受社会捐赠工作检查。
任务是:按照院捐赠管理办法,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为本院残疾人、老人募集资金、管理资金、使用资金。
其职责是:
1、加强与市内外热心于助残、养老事业的各界联系与合作;
2、制定接受社会捐赠、资金运作管理等规章制度,经本院批准后施行;
3,、以多种渠道、多样形式筹集本院建设发展资金,策划、联络捐赠项目;
4、审核、办理本院接受社会捐赠的相关手续;
5、负责对各捐赠项目的财务管理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6、协调落实捐赠协议中本院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监督、保障捐赠协议的执行;
7、负责各类捐赠证书及捐赠纪念品的制作与颁发;
8、汇集捐赠信息和材料,建立完整的捐赠档案。
第三章接受社会捐赠的募集
第六条根据捐赠财物的使用用途,社会资金募集的项目包括以下类型:
第七条各科室自行联系的社会募集活动,应提前向捐赠管理委员会通报,接受有关捐赠内容、捐赠对象、捐赠用途、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咨询与审核,由捐赠管理委员会存档备案。
经双方协商同意在捐赠管理委员会进行捐赠登记。
第八条在征得捐赠人同意的情况下,本院将以下列方式致谢:
1、捐赠管理委员会向捐赠单位或个人颁发捐赠证书;
2、所有捐资单位及捐资人的捐赠信息,均将备案存档,
并定期发布在本院网站及本院有关刊物上;
3、捐赠管理委员会视情况以命名、铭记、颁发奖项等各种
方式向捐赠单位或个人表示鸣谢;
第四章款物的使用和管理
第九条各项资金设置捐赠项目单独核算,统一进行
收付款项、开具捐赠收据,决算管理。
接受主管部门和审
计部门的年度检查与审计,进行信息公开。
第十条限定性捐赠款物的使用和管理
捐赠人约定具体使用用途的捐赠款物,由捐赠人向捐赠小组提出申请,捐赠小组审批后,全额拨付相关项目管理、使用。
捐赠小组监督此类款物的使用情况,并负责定
期向捐赠人通报。
第十一条非限定性捐赠款物的使用和管理
捐赠人未约定使用用途,直接捐赠给重庆市第二社会
福利院的款物,由捐赠小组统一设置明细账管理,由捐赠
小组根据本院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
第十二条本院接受的实物捐赠(指除现金以外的捐赠,如图书、仪器设备、车辆、苗木、建材及系统软件等),须填写《xx市xx院捐赠登记表》,由受赠单位向有关职能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按本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登记
入账,并报捐赠小组备案。
第十三条为规范管理,本院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未经捐赠小组入账和登记的捐赠款项和物品进行使用。
若发生此类行为,将追究当事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未尽事宜,由本院捐赠小组和捐赠者等各方协商处理。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重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负责解释。
xx市xx院
接受捐赠委员会人员安排及工作流程
接受捐赠委员会由院班子、院办公室、财务科、业务科、财务科抽调人员组成,并将成员及分工情况如下:
组长:xx(全面负责捐赠事宜)
副组长:xx(全面统筹捐赠事宜)
纪检监督:王x(负责款物监督)
成员:
xx:协助处理捐赠事宜(院内部分)
xx:财务监管及款物登记等工作
xx:协助处理捐赠事宜(对外联系资源、对外宣传)
社工科人员待定:协助处理捐赠事宜(对外联系资源)
接受捐赠流程
捐赠人向院方提出意向
捐赠小组填写《捐赠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