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后作业: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545.50 KB
- 文档页数: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Ⅰ)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内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C.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机械集合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答案] C[解析]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相互联系,并通过交配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因此,种群不是个体的机械集合。
2.关于基因库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答案] C[解析]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每个个体中不可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基因库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则基因库组成一定会发生变化。
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随繁殖的进行而不断延续。
知识点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不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答案] C[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其中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4.有性生殖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原因是()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所存在的生殖方式B.有性生殖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C.有性生殖细胞是由减数分裂形成的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答案] D[解析]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再通过受精作用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合子,合子发育成为多种多样的新个体。
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知识点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又没有灭绝,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B.海豆芽在漫长的年代中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变化C.海豆芽很少变异,适应性强D.海豆芽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改变[答案] 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该生物的“面貌基本没变”,说明其生存环境基本没变,基因频率也基本没变,所以性状基本没变。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B选项正确;由于改变的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基本单位是种群,故改变的是种群的特征,而非个体,故D选项错误;自然选择、迁入迁出等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也能引起进化,故A选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并具有多害少利性,此处的“害”与“利”即指能否适应所生存的环境,故C选项错误。
答案: B2.右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各项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答案: C3.在某种动物种群中,假如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
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四图中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情况()答案: A4.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
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分别演化出b、d、c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错。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C.一片草地中所有蒲公英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B.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C.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3.某豌豆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是()A.12.5% B.25%C.50% D.75%4.在某一地区存在着两种体色的蛾类,下表为该物种在该地区建立工厂以前、不久以后和很久以后不同体色蛾的数量,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解释最为科学()A.B.绿色蛾适应了环境变成了灰色蛾C.工厂排出的煤烟增加了灰色蛾的突变频率D.灰色蛾大量从其他地区迁入到该地区5.在某动物种群中,如果基因型Aa的个体互相交配,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图中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 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情况()6.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基因频率越大,基因突变率也越大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0.5%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变异现象中不属于此类变异范畴的是()A.人的猫叫综合征B.把纯合的高茎豌豆培养成四倍体C.人的色盲D.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都是高茎8.原鸡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饲养、驯化逐渐形成现在的家鸡,即使是家鸡中,也分化成为很多品种,比如长尾巴的观赏鸡、善斗的斗鸡等。
以下与此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鸡形成家鸡的过程中,必然有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多种品种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C.在鸡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对鸡起到了选择的作用D.若不经人类的驯养,原鸡种群中将不会出现长尾基因9.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总分:55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基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2.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体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3.依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视力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都很长C.尺蠖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熏黑的结果D.北极熊为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5.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错误的认识是()A.它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定、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B.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影响作用D.“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6.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7. 桉601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9.在一个种群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24%,72%B.36%,64%C.57%,43%D. 60%,40%10.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②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③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④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2.下列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3.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昆虫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4.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频率B=0.25,b=0.75。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整个过程中,群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先增后减B.该动物群体发生了进化C.等位基因B(b)的产生来自于基因突变D.该动物群体所处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5.如图所示,最早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同种生物的群体由于屏障(水)的阻碍,已经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群体。
如果群体A经历了长期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群体B的环境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则群体A的进化速度将可能是()A.比群体B快B.比群体B慢C.与群体B相同D.停止进化6.某植物种群中,r基因纯合的个体不能存活。
已知该种群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它们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30%、20%、20%、10%、10%、10%。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阅读教材P114~115)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基因库和基因频率(1)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3.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阅读教材P116~117)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1)形成①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②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2)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
(3)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阅读教材P118)1.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个体,选择积累有利变异的个体。
2.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四、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阅读教材P119~121)1.隔离(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物种的形成(1)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阅读教材P123~126)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生物的进化。
六、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P126)1.有些学者认为: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有些人认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重点聚焦1.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的基因频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3.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共研探究]资料:某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Aa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第28课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1.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食草动物B.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C.种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D.北极熊和马来熊[答案] B[解析]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①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生殖隔离包括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植物因开花季节和花的形态不同而造成不能自由交配;即使能交配,但也会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死亡,或产生的杂种后代无生殖能力,这都属生殖隔离。
3.下列对捕食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的进化来说是不利的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答案] A[解析]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有利于种群的发展,因为捕食者对被捕食者起选择作用,使生存下来的个体更适于生存斗争。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4.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约4亿年前出现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答案] A[解析]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A选项中没有涉及到生物。
基础过关知识点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B.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答案] C[解析]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能产生可育后代;经过地理隔离会使基因库产生差异,长期进化就有可能产生生殖隔离;物种的区分依据就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由于有生殖隔离,所以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相同的是()A.变异、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条件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重要过程D.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4.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级种类D.绝灭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A.①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6.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7.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有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
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8% B.6%C.7% D.10%8.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被风吹到海里淹死。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无关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会导致种群的变化2.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 ℃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当气温升至25.5 ℃时,突变体的生活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A.突变是随机发生的B.突变是不定向的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D.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3.某病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生素长期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
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B.原来的幽门螺杆菌群体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C.抗药性的形成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D.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4.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
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4%B.5.1%C.6.8%D.10.2%5.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6.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
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
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 的比例是()A.1∶1B.1∶2C.2∶1D.3∶1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个体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生物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8.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9.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
7.2 新提升·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突变和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的变异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解析】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项正确;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的个体无法相遇,使得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项正确;突变和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C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正确。
【答案】 C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不一定经过生殖隔离C. 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使种群定向进化D.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特征【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B错误;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种群定向进化,C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特征是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D正确。
【答案】 D3.下列观点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种群间基因的自由交流C.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解析】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种群间基因的自由交流,使种群的进化方向发生差异,B正确;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生物进化,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D正确。
【答案】 C4.科学家们对某一湖泊不同深度的138种鱼类进行了研究,绘制了部分鱼类的演化过程图(图中不同数字和字母代表不同的鱼类种群)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④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C.③④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D.不同湖泊深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A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的个体,实质是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B错误;③④是不同种生物,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不完全相同,C错误;不同湖泊深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D正确。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2017·安徽马鞍山二十二中高二期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生物进化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结果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2.一个自然种群,假设由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组成,其中AA占30%,aa 占20%,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 )A.30%B.45%C.50%D.55%3.[2017·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B.野生物种个体死亡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多样性降低C.新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D.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种群中出现的一切变异都是进化的前提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6.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B.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C.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D.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7.[2017·长春十一中高二期中]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为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A.43%B.48%C.52%D.57%8.[2017·湖北荆州车胤中学高二期中]如果基因型为AA、Aa、aa的一个种群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关系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对等位基因中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升高,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C.在持续选择条件下,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降为0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生物进化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9.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7.2 新提升·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突变和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的变异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解析】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项正确;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的个体无法相遇,使得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项正确;突变和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C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正确。
【答案】 C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不一定经过生殖隔离C. 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使种群定向进化D.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特征【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B错误;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种群定向进化,C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特征是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D正确。
【答案】 D3.下列观点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种群间基因的自由交流C.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解析】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种群间基因的自由交流,使种群的进化方向发生差异,B正确;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生物进化,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D正确。
【答案】 C4.科学家们对某一湖泊不同深度的138种鱼类进行了研究,绘制了部分鱼类的演化过程图(图中不同数字和字母代表不同的鱼类种群)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④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C.③④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D.不同湖泊深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A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的个体,实质是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B错误;③④是不同种生物,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不完全相同,C错误;不同湖泊深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D正确。
【答案】 D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讲,若没有突变,进化将不可能发生B.迁入、迁出不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解析】突变能为进化提供最初的原材料,所以没有突变就没有进化,A正确。
迁入、迁出会造成种群数量的变化,所以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所以C错误。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错误。
【答案】 A6.根据现代进化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某种鸟的行为时,为便于观察研究,可从种群中随机选取一只作为对象B.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微小有利变异的积累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研究某种鸟的行为时,为便于观察研究,可从种群中随机选取一定的数量但不是一只作为样方,A错误;突变的可遗传性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答案】 D7.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狮虎兽”的诞生说明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C.高茎豌豆逐代自交,若后代基因型频率改变,则表明其发生了进化D.一个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解析】“狮虎兽”不可育,说明它的杂交亲本:狮子和老虎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黑色与灰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B错误。
判断生物种群的进化是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为标志,C错误。
由于种群的基因库具有连续性,所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也具有连续性,D正确。
【答案】 D8.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
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在整个生物界是非常普遍的,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极其重要,A项正确;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形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B项正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选择作用,与该环境有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而与该环境无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不改变,C项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项错误。
【答案】 D9.现在地球上生物种类达200万种之多。
对如此众多的生物,符合进化论解释的是A.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都是相同的B.本来就存在众多物种,他们各自向不同方向进化并保持种类不变C.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一定能形成不同的物种D.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可形成多个物种【解析】生物会发生不定向的变异,因此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并不都是相同的,A项错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因此物种的种类不是不变的,B项错误;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不同的种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当种群的基因库出现显著的差异后,才可能形成不同的物种,C 项错误;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久而久之,可形成多个物种,D项正确。
【答案】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a纯合子纯合子的生育率一定高于杂合子频率的变化表示产生了新物种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
所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
【解析】(1)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突变产生的。
(2)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使种群呈现出过渡性多态现象,这表明黑色基因(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定向改变。
(3)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利变异不断被淘汰,有利的变异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
【答案】(1)突变(2)定向改变(3)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基因频率自然选择14. (18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
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导致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分属于两个种群。
(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
(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
【答案】(1)种群(2)物种(或遗传)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
)(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4)甲 E 45.5%15. (16分)请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于达尔文的学说而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已经由个体水平深入到了________________水平。
(2)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多样性包含的三个层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4)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
(多选)A.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D.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没有能作出科学的解释(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