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8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469.50 KB
- 文档页数:20
绝密★启用前
湖北省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阿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4.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高三模拟题十八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
1、明朝官员海瑞曾说,执法之时“凡诉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其贫民,宁屈其富民;与其屈愚,宁屈其刁顽。事在争产上,与其屈小民,宁屈乡绅,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海瑞的思想:
A体现对人权的重视与保障
B符合孔子“正名”的精神
C与传统伦理观念密切相关
D符合传统法家的概念
2、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
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他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这里的“全新的创造”是指: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那种思想的影响?
A 孔孟思想
B 黄老学说
C 两汉经学
D 宋明理学.
4.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 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 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5.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A 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经济重心已经逐渐南移
C 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课练18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绵阳诊断)16世纪英国一个典型农户年产5吨谷物,同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农户年产量仅为英国的40%, 19世纪中叶也没有达到英国16世纪的水平。中英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A.经营方式B.社会制度
C.工业革命D.经济政策
解析:英国推行圈地运动后,农村实行大规模经营,而中国是小农经济经营模式,故A 项正确;16世纪的中国和英国都是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故C项错误;中国仍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A
2.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 —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
B.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C.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
D.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
解析:从“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 —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可知材料反映出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经营方式,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 项正确。
答案:C
3.下表是1851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1851=100)。这表明英国()
A.经营方式改变B.贫富差距缩小
C.产业结构变化D.消费水平提高
2019届全国高考原创仿真卷(十八)
文综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论述道:“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该论述反映了
A. 孔子力图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 老子向往小国寡民、轻徭薄赋
C. 孟子劝导王者重民爱民、施行仁政
D. 韩非主张加强集权、奖励耕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修其孝悌忠信”等信息可知,这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劝诫君王施行仁政,轻徭薄赋,慎用刑法,用孝悌忠信教化百姓,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制度”的信息,而是强调孟子的仁政思想,排除A。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但与材料强调孟子的仁政思想不符,排除B。韩非主张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高考命题比赛
历史试题(18)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原创)1.《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下列诸侯国中不在此列的是
A.燕国B.鲁国C.晋国D.宋国(原创)2.出土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源。下列出土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甘肃天水的纸质地图②浙江吴兴的绢片③河南安阳的司母戊鼎④湖南龙山的“洞庭郡”竹简
(第2题图)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③④①D.②①④③
(原创)3.某诗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这段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
A.耕作方式的发展B.青铜冶炼的场景C.冶铁燃料的进步D.瓷器烧制的技术(原创)4.《林泉高致》一书论及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8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人民版必修320180918485
专题综合测试(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工业主义……丑恶”,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文学常常以强烈的对比来强化和凸显主观情感。其中以
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愿望。”据材料所知,此文学家所评论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主观化了的世界”“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与表达愿望”,说明这一文学流派注重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因此判断出它是指浪漫主义。故C项正确。
答案:C
4.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
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 )
2019年高考历史好题考练检测题试题18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
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
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
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
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
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1、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学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宇宙便是吾心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毛泽东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
中还各有各的主义。”该话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周王室衰傲,诸侯士大夫崛起
B、“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C、讲学风气盛行,私学兴起
D、井田制崩溃
3、孔子兴办私学的作用是〔〕
A、使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C、促进百家争鸣的开展D“五经”成为教育传统课程
4、孟子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加以继承和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系统的“仁政”思想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在孔子“性相近”观点基础上提出“性善论”
④发展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提出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1832年议会改革
(2018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1)问题:贵族掌握政权;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腐败。
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
2019届全国高三原创仿真卷(十八)
文综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 不合时宜
B. 礼法并用
C. 厚古薄今
D. 源远流长
2019年高考历史第三部分专题18 综合训练
刷综合
一、选择题
1.[湖北黄石2018调研]据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可以推知当时古希腊( ) A.宗教信仰的完全消失 B.人文主义精神的萌芽
C.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D.民主政治处于萌芽期
2.[河南安阳2018 一模]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对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
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 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仍抱有传统宗教观念
3.[河南平顶山、许昌、汝州2018期中]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旨在通过法治来促进城邦的正义和民主,而先秦法家的法治致力于君主专制统治。因此从这个角度看( )
A.两者都是依靠法律来实现中央集权
B.两者分别适应了各自政治制度的要求
C.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比法家进步
D.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人治的最好体现
4.[山西五校2018期中]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据表可知
A.文学日益远离教会 B.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
C.人文思想逐渐发展 D.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
5.[广东肇庆2018一模]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这体现在文艺复兴( )
A.彻底摧毁了蒙昧和宗教势力
B.完成了西方社会的思想改造
C.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D.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6.[山西2018一模]中世纪画家创作圣母像往往以想象中的形象为模本,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却以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为原型。这一变化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
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2
1、希腊城邦普遍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而是公民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这反映出在古代希腊()
A.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的权威
B.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颇受尊崇
C.优生优育政策得到普遍推行
D.生命价值和生命教育颇受重视
2、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物。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
A.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B.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
C.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D.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3、古代雅典法律规定:不愿再活下去的人应该向元老院说明理由,并在得到许可后去死。不幸的人应该说出他的不幸,法官应该向他提供补救的办法。只有当法官与元老院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可以选择自杀。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 B.法律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
C.法官与元老院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
4、《十二例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A.维护了罗马贵族利益B.有效抑制了个人私利
C.体度了国家至上理念D.体现了罗马法公平性
5、下方表格反映了欧洲某次重大事件前后城邦权力的变化。此事件是()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十二铜表法》颁布
1.“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 A.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
B.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
C.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D.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答案】C
2.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
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
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民初广东部分地区女子改变“婚前梳辫”的传统习俗,A项是现象,B项是传统习俗的思想基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社会习俗变化,是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故D项错误。
【答案】C
3.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
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
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
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
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乡村社会的教案却多于上海城市,说明乡村社会对洋教与传教士反抗更激烈,思想更保守,与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单元检测
1.(15分)(2018·龙岩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7年,恩格斯指出:“……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影响力的战争了,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那时会有800万到1 000万的士兵彼此残杀,同时把整个欧洲都吃得干干净净,比任何时候的蝗虫群还要吃得厉害。其结局是普遍的破产……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中的胜利者;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
——恩格斯《波克罕“纪念1806至1807年
德意志极端爱国主义者”一书引言》(摘录)
(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恩格斯准确预言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9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对大战后果的预言。(6分)
解析:第(1)问,主要从德意志自身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法与美德等国家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阶段瓜分世界的争夺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政外交规律的深刻认识等方面回答。第(2)问,从材料信息“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比任何时候的蝗虫群还要吃得厉害”,“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回答即
可。
答案:(1)原因:恩格斯基于对下列因素的充分了解和深入分析而做出科学预言: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发展迅速,对外扩张野心急剧膨胀;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深入开展,欧洲列强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扩张争夺殖民地日趋激烈;对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政外交规律的深刻认识。
2019届全国高三优生精品卷(十八)
文综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是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世界”观念。这反映出历史观点
A.历来都强调标新立异
B.受时代及文化背景影响
C.基于历史叙述而形成
D.不能客观呈现历史事实
25、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
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
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
26、在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
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千字文)等蒙书。这反映了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