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虚烦-中医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产后身体虚弱怎么调理呢关于《产后身体虚弱怎么调理呢》,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多数女性生完宝宝后身体就变得十分的虚弱,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情况,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知道产后身体虚弱怎么调理,只有了解了这个问题,才能让产后的女性在短时间内恢复身体健康,当然生完宝宝后要注意的问题也比较多,不仅仅只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肤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分娩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大的一个考验,生产完宝宝的女性,身体都特别虚弱,怕风、怕冷、疲倦乏力等。
怎么样调理身体,使其快速恢复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了,下面有几个方法,可以帮助广大的女性朋友摆脱产后体虚的状况。
方法/步骤1产后三禁。
中医上讲,产后多虚多瘀,在治疗或者日常生活中须得注意三点,一是忌大汗,以免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二是忌泄,防止营养物质没经过人体吸收就被直接排除体外,三是忌通利小便,也是防止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从小便大量排出,使产后身体更虚。
2饮食调理。
在生产过程中,失血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新产妇要特别注重补血,多吃红枣、当归等,这些都是补血佳品,很适合新产妈妈食用。
产后体虚如何调理3情绪调理。
有的新产妈妈生产后,由于精血不足,容易感到疲倦乏力,头晕失眠等,这和身体虚弱有关,和自身心情也息息相关,调理情志,放松心情,减少失眠,当然更容易恢复身体健康了。
注意事项产后除了要多吃些补品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外,还得很注意个人卫生,本就虚弱的身体很容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影响,如果在新产期生病就会加重身体的虚弱程度,更不容易养好身体了。
产后体虚常常是因为生BB的围产期,俗称“坐月子”这段时间没有调理好照顾好身体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包括气血虚弱、肺脾肾阳气虚等。
表现为气短乏力、怕冷、易疲劳(脑力体力劳动时的耐疲劳能力明显下降),腰骶部或者下腹部酸痛发冷,甚至全身怕冷疼痛(产后风)。
月经不规则,月经量不正常。
睡眠不好,易受惊吓,多梦。
容易感冒咳嗽,反复鼻炎咽喉炎,反复口疮(口腔溃疡)。
产后中医调养课件
产后中医调养课件
一、主题介绍
本课件将介绍产后中医调养的相关知识,帮助产妇更好地理解产后恢复的过程,并提供中医调养的方法和建议。
二、产后身体恢复
1、产后身体变化:产妇在产后会出现一系列身体变化,如气血虚弱、气滞血瘀、产后抑郁等。
2、产后恢复阶段:根据中医理论,产后身体需要经历虚、实、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调养方法。
三、中医调养方法
1、饮食调养: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和产后恢复阶段,提供饮食调养建议,如选用温补食物、避免寒凉食物等。
2、中药调理: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和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法,如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等。
3、针灸疗法:介绍针灸疗法在产后恢复中的应用,如治疗产后乳汁不足、产后腰痛等。
4、按摩疗法:介绍按摩疗法在产后恢复中的应用,如按摩腹部、四肢等,促进气血运行。
四、调养建议
1、保持情绪稳定:产妇应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2、适当运动:产妇应该适当运动,如散步、产褥操等,促进气血运行。
3、良好的生活习惯:产妇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等。
五、总结
本课件介绍了产后中医调养的相关知识,包括产后身体恢复、中医调养方法和建议。
希望能够帮助产妇更好地理解产后恢复的过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中医调养方法。
产后病变中医防治虚实夹杂*导读:由于产后阴血骤虚,阳气浮散,故其病变既有亡血伤津,又有瘀血内阻,多是虚实夹杂并见。
《金匮要略》把痉、郁冒、大便难等称为产后三……由于产后阴血骤虚,阳气浮散,故其病变既有亡血伤津,又有瘀血内阻,多是虚实夹杂并见。
《金匮要略》把痉、郁冒、大便难等称为产后三病,后人将其概括为神病、筋病、液病,其实质为亡血伤津,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之变。
故治疗产后疾病,柔养和息风之品在所常用。
但柔养之品多遏阳致瘀,息风之药易化燥伤阳,应用时必须注意养血不碍瘀,息风不过燥。
如产后遍身诸节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肿胀麻木,重着不举,得热则舒,遇寒加剧,或游走不定,疼痛剧烈,宛如针刺,伴发热恶寒,脉浮紧或浮缓者,此属产后气血亏损,百脉空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滞筋脉关节,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络之法,用《伤寒论》当归四逆汤 (当归、桂枝、赤芍、细辛、通草、甘草、大枣)加黄芪、防风、威灵仙治之。
偏于湿者,则麻木重着加重,可加苍术、炒苡仁;偏于寒者,则肢节疼痛剧烈,可加巴戟天、制附子;偏于风者,则疼痛游走不定,可加秦艽、防风、羌活之类。
组方宜扶正养血,活络止痛,根据病情分清其偏虚、偏瘀或感受外邪而用药有所侧重。
产后的病变,由于虚实夹杂,常常漏脱与闭塞并见。
如产后肾阳不足,可引起小便不通、小便频数或失禁,治之可用肾气丸温肾扶阳。
但前者为阳虚不化水,水气不运所致,除温肾助阳外,宜佐以通利之品如猪苓、通草之类;后者为阳虚不固,闭藏无能所致,宜加桑螵蛸、覆盆子、补骨脂之类以补命门之火,加强温肾固涩之功。
又如瘀血引起的恶露不下或恶露不绝,治之当用活血祛瘀之法,但前者宜利中有涩 (化中有止),使瘀去而正不伤;后者则宜温中有利(止中有化),防其敛涩过用,使血止而不留瘀。
其次,要正确处理温药与凉药的关系。
产后病,本有虚实之分和寒热之别,但由于受到胎前宜凉,产后宜温的影响,一般人对产后病的治疗,用药多偏重温燥。
班老认为,产后病既有虚、实、寒、热的不同,用药当有补、泻、温、清之别,故对产后病用药的寒凉温热,宜根据病情而定,主张寒证不过温,以甘温为宜;热证不过寒,以甘凉为佳,盖甘则能养营生血,有利于气血的再生。
《中医妇科学》> 第十二章产后病第一节产后病小论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
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产后血崩、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缺乳等。
上述诸病多数发生在“新产后”,目前根据临床实际,倾向将产后7天以内称为“新产后”。
产后病的发病机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失血过多,亡血伤津,虚阳浮散,或血虚火动,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等;二是瘀血内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可致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三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等,导致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
总之,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不固,摄生稍有不慎便可发生各种产后疾病。
产后疾病的诊断在运用四诊的基础上,根据新产特点,还须注意“三审”,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同时,参以脉症及产妇体质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在古代医籍中,对新产疾病颇为重视,不但论述了亡血伤津的情况下产生的“新产三病”,即《金匮要略》所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而且指出了急重症“三冲”、“三急”的危害性。
如《张氏医通》所论的“三冲”,即冲心、冲肺、冲胃,其临床表现: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甚则神志不清,语言颠倒;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甚则咳血;冲胃者,腹满胀痛,呕吐,烦乱。
张氏还指出:“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二。
”该书又提出产后“三急”,曰:“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
”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景岳全书》说:“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
中医对产后恢复的指导方法产后是每位妈妈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身体和心理都需要得到良好的恢复。
中医学注重整体健康和平衡,提供了丰富的产后恢复指导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对产后恢复的指导方法,以期帮助妈妈们顺利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一、食疗调养中医认为,产后妈妈的身体虚弱,需要通过适当的饮食来进行调养。
首先,要加强营养摄入,注重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食疗中的养生汤水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猪骨汤富含胶原蛋白,有利于提高皮肤弹性和促进伤口愈合;鸡汤中的氨基酸可以加速体内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其次,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产后体质需要针对性的调理。
例如,产后气血亏虚的妈妈可以多食用红枣、桂圆、枸杞等有补血作用的食物;产后湿热体质的妈妈可以适度减少辛辣食物、加强蔬菜水果摄入,以清热解毒。
二、慢步缓行产后的身体需要逐渐恢复,慢步缓行成为中医推荐的运动方式之一。
产后妈妈可以选择在室内或户外进行散步,时间和强度需要逐渐增加。
慢步缓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力和耐力,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和减轻产后抑郁情绪。
在散步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利用穴位按摩来促进产后恢复。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帮助提高体力和调理脾胃;按摩关元穴位可以提高子宫的功能和调理经络。
三、良好的情绪调节产后妈妈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和焦虑,这对于身体的恢复不利。
中医提倡通过良好的情绪调节来加速产后恢复。
首先,妈妈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多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其次,根据中医理论,情绪的调节与五脏六腑的平衡密切相关。
产后妈妈可以通过瑜伽、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四、经络通乳中医认为,乳汁的分泌和通畅与经络的疏通有关。
因此,经络通乳成为一种中医指导方法。
通过按摩乳房周围的穴位,可以刺激乳腺的血液循环和乳汁的分泌。
例如,按摩乳房两侧的乳根穴位可以减轻乳房胀痛和通乳。
此外,中医还会推荐一些食物来帮助乳汁的分泌,如黑豆、花生、红枣等,同样是通过调理经络来起到促进效果。
产后中医调理方法产后是妇女身体经历巨大变化的时期,失血、疼痛、恶露排出等都给妇女的身体带来了剧烈冲击。
为了帮助妇女恢复身体健康,中医有许多调理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产后中医调理方法。
1.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调理方法。
在产后,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促进气血的流通,提高身体的整体能量。
常用的穴位有涌泉穴、至阴穴、足三里等等,这些穴位分布在脚上和小腿上,按摩时可以用拇指或指腹轻轻揉动5-10分钟。
2.草药调理中医草药在产后调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草药来进行调理。
比如,产后腹痛可以用炒姜黄和贝母煎剂来调理,产后乳房胀痛可以用煮熟鸽蛋和猪皮一起煮熟来调理。
3.饮食调理产后饮食调理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产后,妇女的身体需要恢复体力和补充营养,所以要注意饮食的搭配和营养的摄入。
中医认为产后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一些易于吸收的食物,如鱼肉、蛋白质等。
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有补血功能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
4.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产妇身体的恢复,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产后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散步、练习瑜伽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产妇恢复体力、缓解身体的不适感,并且有助于产后恢复期的消瘦。
5.精神调理产后妇女除了身体上的调理,还需要注意精神的调理。
产后抑郁症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产后气血不足、心脉郁结所致。
因此,可以通过听音乐、揉揉太冲穴、用玫瑰花瓣泡脚等方法来进行精神调理。
6.热敷调理在产后,适当的热敷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提高气血的流通,加速恶露的排出。
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在腹部进行热敷,每次约20分钟。
总之,产后中医调理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进行调理。
同时还要注意身体的休息和适当的营养补充,帮助产妇尽快恢复身体的健康。
产后身体虚弱:中医调理与食疗方案生完宝宝后,很多新妈妈都会感到身体虚弱,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产后身体虚弱不仅会影响新妈妈的身体恢复,还可能对心理健康和照顾宝宝产生不利影响。
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医调理和食疗方案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新妈妈尽快恢复元气,重新焕发活力。
产后身体虚弱的表现多种多样。
新妈妈可能会感到疲劳乏力,总是提不起精神,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睡眠质量也可能变差,容易失眠多梦;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腰酸背痛等症状。
另外,产后的新妈妈气血不足,可能会面色苍白、皮肤干燥,头发也容易脱落。
中医认为,产后身体虚弱主要是由于气血亏损、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畅等原因引起的。
在怀孕期间,母体的营养和精力都优先供给胎儿,生产过程中又会消耗大量的气血和体力,导致产后身体处于虚弱状态。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产后身体虚弱的呢?首先是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新妈妈的具体体质和症状,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两虚的新妈妈,可能会用到八珍汤,这是由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组成的方剂,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
如果新妈妈产后恶露不尽,可能会用到生化汤,它可以促进恶露排出,帮助子宫恢复。
除了中药调理,中医的针灸和推拿按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比如,针刺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新妈妈的抵抗力。
推拿按摩则可以放松肌肉,缓解腰酸背痛等症状,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
在中医调理的同时,食疗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的饮食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帮助新妈妈更快地恢复健康。
产后的新妈妈应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肉、鱼肉、瘦肉、蛋类、奶类等。
鸡肉性温,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作用,是产后补虚的佳品。
可以用乌鸡炖汤,加入红枣、枸杞等,不仅味道鲜美,还能滋补身体。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消化吸收,对产后身体恢复很有帮助。
新妈妈还要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阿胶等。
[专题]产后中医调理产后中医调理核心提示: 产后调理,配合身体的变化,各阶段中药调理亦有所差别。
一般来说,产后第1阶段以生新血、化瘀血为主;第2阶段着重于健脾益肾、壮筋骨、补养气血;3、4阶段则强调补养气血的部分。
另外,针对妈咪哺乳、水肿、乳腺炎、退乳等需要,亦有特殊护理。
第1阶段:生新血化瘀血产后第1周代表方药:化生汤材料:基本方为当归、炮姜、川芎、桃仁、炙甘草等中药根据个体差异另有增减。
使用生化汤的目的,乃是为顺利排除恶露、调节子宫收缩、防止产褥感染等。
周彦均表示,自然产者产后3天,或服完西药子宫收缩剂可开始服用,每日一剂,约服5~7剂,一般至恶露呈淡灰黄略带粉红即可。
自然流产者则视体质及情况决定是否服用。
许多产妇以为整个坐月子期间都要服用生化汤,实乃错误至极。
生化汤既是为排除恶露而用,达成目标后就应停止,过度使用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容易出现恶露点滴不尽的后遗症,还请多加小心。
第2阶段:健脾祛湿收涩、益肾壮筋骨、补气养血产后第2周代表方药: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食补:麻油鸡适量产后第二周之所以着重于健脾祛湿收涩,一来是希望先将妈咪肠胃功能顾好,后续进补才有办法吸收;二来为加速排除身体多余的水分,加上调理脾胃的方子同时兼具补气的效果,正适合该阶段产妇使用。
至于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大补气血的药,多偏温燥,要提前于第二周使用未尝不可,只是恶露还未退净或体质燥热都用了可能会有副作用,所以建议留待第三周再开始。
食补方面,产后偏虚,进补有其必要,但同样不宜过于燥热,妈咪产后第二周若伤口已经顺利愈合,可摄取适量麻油鸡。
剖腹产者因伤口复原时间较长,为免伤口发炎,料理中应禁止用酒。
第3.4阶段:补气养血产后第3.4周代表方药1:八珍汤材料:四物(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十四君等(当参、茯苓、白术、甘草)。
产后抑郁失眠、心烦困乏怎么办?中医两方合用,调气血、养心安神很多女性在分娩之后呢,每天都很焦虑,经常失眠、入睡困难、睡眠浅、醒得很早,而且还总是做梦,白天就没有精神,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总是想睡觉,每天都觉得乏力,食欲不佳,特别是现在天气也比较热,总是心烦易怒、心慌气短。
产妇产后甲状腺功能变化,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等因素,都会让产妇身体不适、产生情绪波动。
再加上很多产妇没有经验、过于担忧母乳问题、孩子健康、家庭与工作问题等等,导致心理上过度紧张、抑郁、担心、焦虑,进而引发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虚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针对产后抑郁,中医强调根据产妇不同状况辨证施治,疏肝解郁、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以达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与脏腑功能和谐统一之效。
案例分享【患者情况】37岁,产后九个月,有流产史和保胎史,所以十分担心孩子的健康。
考虑到服用西药会影响哺乳,所以选择中医调理。
由于她从怀孕16周开始,就一直休假在家保胎,所以对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也十分焦虑,每天失眠焦虑、抑郁心烦、常感疲乏困倦、头晕心慌,平日思虑过多、耗损心血、脾气受损、气血不足。
患者面色暗黄,纳少便溏,根据舌脉象来看,舌白脉弦,体虚气弱,诊为心脾两虚、心神失养。
【治疗思路】以补脾益气、补血养心为主。
方以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加减。
甘麦大枣汤浮小麦、甘草、大枣益气养血、补脾柔肝、养心安神,缓解患者疲乏困倦、心烦意乱、失眠焦虑。
归脾汤主治多虑伤脾、失眠纳少。
方中当归、黄芪大补元气、补血固表,治疗产后气血、肝血不足、乏力困倦;远志、酸枣仁、石菖蒲,养心安神助眠、益智醒脑,缓解心慌心悸、心烦易怒的症状;桃仁、龙眼肉益气补血,还可以改善失眠、腹泻、健忘等问题;木香、砂仁化湿开胃、健脾消食;茯神健脾化湿;患者忧思伤肝,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川牛膝补养肝肾。
诸药合奏,心脾兼治、气血同补、养心安神。
患者服用6周后,失眠痊愈、食欲恢复正常、心慌心悸、乏力困倦感消失。
产后不适试试中医药调理
在宝宝顺利降生之后,对于产妇而言,做好产后的恢复便自然提上了日程。
妇产科医生建议,新妈妈们可以采用中医药调理产后不适。
临产过程中由于宫缩痛,导致过多的空气进入胃肠引起肠胀气;术后又由于腹部切口疼痛,影响早期活动,所以很容易造成腹胀,肠蠕动较慢。
加之术后产妇出汗较多,以及术中、术后一定量的出血,会导致阴津、阴血不足。
此时,产妇可用中医药调理,将太子参、天花粉、麦冬、黄精各15克,香附、川朴、元胡各10克,陈皮6克,大黄10克,水煎两次后合匀,每日1剂,分两次服,术后6小时服第一次,24小时肛门未排气者再服一剂,颇为有效。
产后病多以“亡血伤津、淤血内阻、多虚多淤”为特点,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生化汤”和“下乳涌泉散”对治疗产后疾病也颇为有效。
生化汤可起到活血化淤、祛淤生新的作用,促进子宫复原,排出体内淤血,补血养血,促进产后身体早日康复;下乳涌泉散对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有明显疗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产后新妈身心不适中医防治方来帮您
导语:很多女性在怀孕时,身体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如呕吐、便秘、牙龈出血等等,原本以为生了宝宝后身体便会恢复如前。
可惜事与愿违,产后身体的
很多女性在怀孕时,身体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如呕吐、便秘、牙龈出血等等,原本以为生了宝宝后身体便会恢复如前。
可惜事与愿违,产后身体的不适并没有结束,更多不适的症状却跟随而来,如血瘀、蝴蝶斑、易感冒、身材走样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跟随风林一起看解决这些产后烦恼的中医治疗妙方!
1.气虚体弱易感冒
由于气虚血弱而致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产后经常怕冷怕风,容易患感冒、关节冷痛。
调理法:不是不能洗澡和洗头,而是要水温适度。
要避免身体被冷风吹,避免盆浴。
月子里也可以外出,条件是在气温适宜的时候,但不能身体带汗,尽可能地多穿一件外套。
也可以刷牙,但要用温水。
做家务用水时要尽量使用温水。
2.虚弱、没劲
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气、血、津液的耗损,就是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
虚弱会带来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眩晕、出汗、便秘、小便不利等等调理法:中药膳食可以帮助新妈咪的身体尽快恢复。
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
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山药、桂圆、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3.身体发胖,体形走样
怀孕易引起女性“气虚”和“血虚”,从而导致虚胖、腹壁松弛,严重者还可发生内脏下垂。
而且,据中医权威专家分析,如果错过产后修
生活常识分享。
产后虚弱如何调理恢复?
由于产妇在怀孕生产期间消耗过多的能量、体力及营养补充不足,导致产妇身体机能低下,免疫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乏力、盗汗、眩晕等症状,可以从饮食上调理。
1、体虚
体虚是孕妇产后最常见的不适症状。
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新妈妈气、血、津液的耗损,就算平时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
调理法:服用药膳
中药膳食可以帮助新妈妈的身体尽快恢复,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山药、桂圆、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2、眩晕
分娩时新妈妈用力伤气和失血过多,使血液不能送达脑部而感到头晕目眩,有时还会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发冷、头痛等症状。
一般在产后几天内,随着气血逐渐恢复会慢慢好转,不过有时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调理法:黄芪羊肉
可以服用乌鸡白凤丸,也可在家采用食补,如取羊肉500g洗净切片,黄芪50g、当归50g、大枣10个、生姜1块,用慢火炖烂,吃肉喝汤。
新妈妈产后起来活动时需要有人陪护,并尽量放慢动作以免晕倒摔伤。
3、多汗
由于产后需要排出体内积存的大量水分,所以新妈妈出汗是正常的。
但如果出汗过多,感觉到口干舌燥,或者超过一周仍然汗出不止,说明是气虚不能固表。
产后虚弱宜用中药营救妈妈们在生产之后会虚弱乏力,并且容易导致气血不足,所以需要进行营养的补给,让自己能够恢复体力,那么产后的女性不妨选择中药调理法来帮助恢复健康。
1.气血不足妈妈们在产后都会体虚,气血不足,这是由于分娩的时候失血过多,身体太过疼痛导致,妈妈的体力,血液都会损耗巨大,所以即使再好的体质也会异常虚弱,那么在产后妈妈们可以吃些简单的中药膳食,像是党参,麦冬,还有黑芝麻,桂圆,山药之类的物质,用来煲汤或者是煮粥都会非常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有助于补充体力,另外妈妈们还可以吃些其他的食物像是猪肝,大枣之类的帮助补血,让自己能够恢复血气。
2.眩晕妈妈们因为分娩的太多劳累,以及大脑缺氧会导致眩晕,并且会食欲不振,恶心发冷,那么这样的状况会需要进行调理。
那么能够有助于气血恢复的食物有黄芪牛肉,也就是将黄芪加入牛肉中炖烧,黄芪是有助于补血的食物,所以会让妈妈们缓解眩晕症状,另外妈妈们还可以吃乌鸡白凤丸,或者是直接用生姜炖乌鸡,让妈妈们喝下,这些也是非常益气补血的。
3.虚汗妈妈们在产后会容易流虚汗,这是由于妈妈们气虚导致的,那么可以吃些羊肚,羊肉来帮助调理,像是小麦羊肚汤,将羊肚切片后煮熟,然后将小麦包在纱布内,跟羊肚一起清炖,这对于调理体虚,流虚汗也是具有一定效果的。
4.乳腺炎妈妈们在产后会出现乳腺炎的症状,也就是乳房会十分的胀痛,排乳不畅,乳房肿胀,那么这时候妈妈们需要使用米醋来涂抹到乳房处,并进行按摩,或者是使用仙人掌来外敷,还有就是用金银花熬水喝,这些都会有助于乳腺炎的缓解,促进妈妈的乳腺畅通。
5.便秘在产后由于进补的营养过多,妈妈们会出现便秘的症状,那么这时候需要注意使用药膳来调理,可以吃梗米粥,还有高粱面,或者是喝蜂蜜来帮助缓解便秘症状,促进肠道蠕动。
中医如何治疗产后抑郁症甘麦大枣汤治疗产后抑郁症周某,女,32岁。
初诊:产后9个月,心烦、时自哭泣,少寐,口干,口苦,纳少。
舌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肝郁血虚,内有郁热。
治法: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
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炒白术,茯神,甘草,炒浮小麦,大枣,炒麦芽,古方疏肝散。
1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心烦等减轻,有时胸闷、心慌,舌苔薄黄,脉细数。
前方去麦芽,加柏子仁。
15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近来心情逐渐好转,纳食正常,舌苔薄白,脉细。
续原方10剂,以收全功。
半年后追访,患者已康复,病未再发。
按患者产后心烦抑郁,属郁病,又属《金匮要略》所载脏躁,谓“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因产后失血,血不养肝,肝失柔和,则肝郁血虚,气郁化火,则兼郁热,以致忧郁心烦、少寐、口干口苦诸症。
以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方证合拍,效如桴鼓。
产后抑郁症怎么调理帮助新妈咪认同母亲角色当了母亲之后,要充分的认识这个角色,也要充分的运用这个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小宝贝,经常与他们情感交流,积极采取母乳喂养,这样可发挥母亲间的交流和鼓励,消除自认为无能的心态。
不要把自己完全闭锁在家里生完宝宝后,是有坐月子的一段时间的,那这段时间内,经常外出去走走,吸吸新鲜空气,让心情开朗起来。
最好能与好友们在一起,安全度过心理危机。
及时释放不良情绪情绪沮丧时,可借助一些方式排遣,去看看电影、和好朋友闺蜜聊聊天,不要勉强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心情不好时,强迫自己想一些高兴的事情;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降低期望值;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让别人帮助化解;与其他新妈咪在一起,聊聊带孩子的感受;装扮一下自己,让自己美丽一些;去做形体锻炼,产后恢复产前曼妙身材,重拾自信;经常放松自己,如睡上一小会儿或读书、洗澡、听音乐、看影碟或精美杂志。
产后不要过多人打扰产后是要注意充分的休息的,要尽量的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中医解决产后不适症状验方*导读:妈妈们在产后心理也放松了不少,她们认为终于把更重要的负担给卸下来了。
所以她们就极容易忽视产后的护理。
到出现产后不适的症状时,就后悔当初了。
那……妈妈们在产后心理也放松了不少,她们认为终于把更重要的负担给卸下来了。
所以她们就极容易忽视产后的护理。
到出现产后不适的症状时,就后悔当初了。
那要怎样解决这一系列症状呢?·体虚体虚是产后更常见的不适症状。
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引起新妈妈气、血、津液的耗损,就算平常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
调理法:中药膳食可以帮助新妈妈的身体尽快恢复,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党参、黑芝麻、枸杞、麦冬、桂圆、当归、莲子、山药、黄芪、核桃仁等煮粥或煲汤喝。
·多汗由于产后需要排出体内积存的大量水分,所以新妈妈出汗是正常的。
但假如出汗过多,感觉到口干舌燥,或者超过一周依然汗出不止,说明是气虚不能固表。
调理法:可以服用玉屏风散(丸),也可以服用浮小麦羊肚汤,即取浮小麦50g用纱布包好,羊肚200g切片,加水后放在一起煮熟,喝汤吃肚片,会起到一定效果。
·乳房肿痛不少新妈妈都会遭遇急性乳腺炎。
表现为乳房胀痛、乳汁结块排乳不畅、发烧和怕冷。
倘若未能及时治疗,就会继续发展成乳房脓肿,更后脓肿破口流出脓液。
调理法:可用油木梳背部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刮摩;也可外用如意金黄散和米醋调开涂抹乳房,随干随换;或把仙人掌去刺后捣成泥外敷,一天敷2~3次;也可以服用中药粥,方法是蒲公英60g、金银花30g先煎汤,再下粳米100~150g在汤中熬成粥,不拘时喝。
·便秘和痔疮产后长期卧床极容易发生便秘,造成痔疮。
加上分娩时会阴创口的疼痛,不少妈妈一想到排便就会有一种恐惧感,也促使便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调理法:可以服麻仁润肠丸等润肠类中成药,还可以选择药膳,如取核桃仁5个捣烂;桃仁20g去皮捣烂;黑芝麻20g炒熟研烂;蜂蜜50ml(找到两样以上即可,配齐更好),与适量粳米煮粥,早晚喝。
产后虚烦-中医
余血奔心,盖是分娩了,不便与童子小便,并干心下,及卧太速,兼食不相宜之物所致,但能依方疗之,无不痊可。
(凡产后血虚气无所附则逆而为火,火上逆而瘀血,迫之则心烦矣,童便浊阴也,其味苦咸寒其性就下,降火消瘀故宜服之,所谓浊阴出下窍也)四物汤加茯神远志,治产后虚烦,十全大补汤尤效,论见发热条。
寻常治诸虚烦热者,以竹叶石膏汤温胆汤,殊不知产后与寻常不同,如石膏等药,不宜轻用,用之必死。
【方剂】
【金黄散】治产后恶血冲心,时发烦躁。
玄胡索,蒲黄【各半两】,桂心【二钱半】(蒲黄生用性凉逐瘀,桂心去皮性热行血,乌梅酸收涤污,用此方不可忘此法,前方以热行血,此方以凉行血,集方者泾渭自分,用方者毋得朱紫不辨)
上为细末,乌梅煎汤调下二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荷叶散】疗产后七日内,宿血不散,时时冲心迷闷。
荷叶【一两七钱半】,延胡索【二两】,地黄汁【二合】,
上用水二升,煮二味取六合,下延胡索,分三服,空心服,忌肉食一日。
【川芎散】疗产后余血不尽。
奔上冲心,烦闷腹痛。
(此方行气行血不热不寒较前方是一天霁色令人心旷神怡)
川芎,生干地黄,白芍,枳壳【各等分】
上为末,酒调方寸七,日二服。
【集验方】产后血气烦闷。
(此方清新简切以上四方看一方有一方妙用细玩之真如山阴道上行令人不忍拾去)
生地黄汁,清酒【各一升】,
上二味,相和煎一沸,分为两服。
【经效方】疗产后气虚,冷搏于血,血气结滞,上冲心腹,胀满。
(读治症语使知用药宜温,所谓寒者热之,留者行之也)
当归,川芎,桂心,吴茱萸,陈皮,生姜【各一两】,白芍【二两】,
上(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心服。
【没药丸】治产后心胸烦躁,恶血不快。
(以烦躁二字似不宜用热药,问到恶血不快便是瘀血冲心,而如此温行破血之药必不可少者也,又乌论其烦而不用热药哉)
没药,蛮姜,延胡索,当归,干漆【炒】,桂心,牛膝,牡丹皮,干姜【各等分】,
上为细末,如桐子大,煎曲汤下十丸至十五丸。
(连读数方各呈妙相如化工天巧有难描画)
(此数方又有淡妆浓抹之致)
【治血气烦闷杂方】
生藕汁饮二升效,竹沥亦得。
(藕汁竹沥虽俱治烦,然清火则同而破血消痰则异宜别之,如陈白梅蒲黄失芺散,人皆能之而羊血之用诚有夺天之力,造方者集方者均种德无涯矣)
一方陈白梅,捶碎煎汤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一方用蒲黄,隔纸炒,每服一钱,东流水煎汤下。
用失笑散亦佳。
一方疗产后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冷气欲绝,用羊血一盏顿服,若不定,更服立效。
已上治余血奔心之剂。
【人参当归汤】治产后去血过多,血虚则阴虚,阴虚生内热,以致心烦短气,自汗头痛。
(此方以四物去川芎恶其散气也,用肉桂助其止汗也,但与众药等分亦须斟酌,而以粳米竹叶加之治心烦短气之良法矣,血热加生地尤佳如肉桂所当去也)
人参,当归,熟地黄,门冬【去心】,肉桂【各二钱】,白芍药【炒二钱半】,
上用水二盅,粳米一合,竹叶十片,煎至一盅,食远服。
血热甚者,加生地黄二钱。
【竹叶汤】治产后短气欲绝,心口烦闷。
(此方以小麦补心,麦门竹叶除烦,甘掌大枣益气安其子并培其母亦良法也,生姜佐之更有赞襄之力,而曰虚悸加参,多多益善,糯米用之,为少力之助,父养阴也)
竹叶【切细】,麦门冬【去心】,小麦【各一升】,甘草【一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切,以水一斗,煮竹叶小麦至八升,去滓,纳余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
虚悸,加人参二两。
少气力,加糯米五合。
【甘竹茹汤】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
(此治虚烦短气神方虽品味数少而药力精专可法可法)
甘竹茹【一升】,人参,麦门冬【去心】,茯苓,甘草【各一两】,黄芩【三两】,(如黄芩又可去取者也)
上(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三服,日三。
【薤白汤】治产后胸中烦热逆气。
(此治胸痹法之变也,原方出自仲景薤白半夏,所以治逆气栝蒌根麦门所以治烦热,人参甘草补虚,知母石膏之加非热甚不用,盖为血虚所忌故也)
薤白,半夏,人参,甘草【各一两】,蒌根【二两】,麦门冬【半斤】,热甚,加知母石膏。
上(口父)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芍药栀豉汤】治产后虚烦不得眠。
(仲景治伤寒虚烦不眠有栀子豉汤,而此加白芍当归者乃云岐变伤寒法以治产后也,人常谓伤寒方可通于杂症有是哉)
白芍,当归,栀子【各五钱】,香豉【半合】,
上用水二盅半,先煮前三味,得二盅,内香豉煮取一盅半,去滓,分二服,温服。
(此虽云岐法,不若仲景酸枣汤稳当。
)
已上治血气虚烦之剂。
【仲景二物黄芩汤】妇人在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要在风字上看,以头痛不痛为法。
此大苦寒之剂,与产后非宜意者热病成烦欤,要以但烦二字上体贴)
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竹皮大丸】治妇人产后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
(中虚症不可用石膏,烦乱症不可用桂枝,而此方以甘草七分配众药六分,又以枣而为丸仍以一丸饮下,可想见其立方之微用药之难,审虚实之不易也,仍饮服者尤虑夫虚虚之祸耳,用是方者亦当深省)
生竹茹,石膏【各二分】,桂枝,白薇【各一分】,甘草,
上五味为末,枣肉和丸,如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
有热倍白薇。
烦喘加
柏实一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已上治中风烦热之剂。
【经验方】治产后烦躁,此重可去怯之义。
禹余粮一枚,状如酸馅者,入地理一半,四面紧筑,用炭一秤,发顶火一斤,煅去火三分耗二为度,用湿土罨一宿,方取出,打去外面一层,只用里内细研,水淘澄五七度,将纸衬干,再研数千遍,用甘草汤调二钱七,只一服,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