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疾病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35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进行的修订,主要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筛查和监测、诊断和评估、治疗和随访等临床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指南推荐意见一览推荐意见1: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肝病,应该加强筛查和防治(B,1)。
推荐意见2:肥胖、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MetS)组分、过量饮酒、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等高风险人群应该筛查脂肪肝和纤维化(B,1)。
推荐意见3: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肝纤维化(B,1)。
推荐意见4:合并进展期纤维化的MAFLD 患者应该筛查肝细胞癌( HCC),明确诊断肝硬化时还应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和肝脏失代偿事件(B,1)。
推荐意见5: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MetS 组分和T2DM(B,1)。
推荐意见6:MAFLD 患者应该筛查慢性肾脏病(CKD)和亚临床动脉硬化,并评估心血管病(CVD)风险(B,1)。
推荐意见7:MAFLD 患者应该坚持参加基于年龄分层的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C,1)推荐意见8:诊断MAFLD 基于以下 3 个标准:(1)影像学诊断脂肪肝和/ 或肝活检发现≥5% 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2)存在 1 项及以上MetS 组分;(3)排除过量饮酒、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等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其他原因(B,1)。
推荐意见9:酒精性肝病(ALD)和其他原因脂肪肝患者有肥胖和/或T2DM、MetS 时需要考虑合并MAFLD(C,1)。
推荐意见10:MAFLD 可以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他类型肝病合并存在(B,1)。
推荐意见11:超声显像是影像学诊断脂肪肝以及筛查和监测HCC 的首选方法(B,1)。
推荐意见12: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超声衰减参数( CAP/ UAP)和肝硬度值(LSM)可以用于慢性肝病患者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与评估(B,1)。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54 ·2020.230 引言青海高原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生活环境通常为缺氧,海拔3 000 m 以上,-30 ℃环境中。
牦牛是青海地区藏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推动藏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
近年随青海地区农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牦牛养殖产业,已成为很多农牧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牦牛养殖业发展规模扩大的同时,各种问题逐渐凸显。
高原牦牛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流行,主要和养殖户的不科学养殖管理模式及当地的环境有很大联系,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掌握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具体种类,并进行认真细致的诊断,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缩短发病周期,加速牦牛健康恢复,降低发病率,确保养殖安全。
1 发生现状民和县马营镇有着悠久的牦牛养殖历史,随着资金和相关扶持政策的不断投入,当地农牧民群众养殖牦牛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牦牛养殖规模显著扩大。
辖区范围内共有大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超过了43家,现存栏牦牛6 333头,辖区范围内共有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13家,剩余的为中小规模养殖户。
优化养殖场构建比较完善的养殖管理方案,做到科学搭配饲料,科学养殖管理,牦牛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主要以中小规模养殖户发病为主。
通过2017—2019年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发现,辖区范围内共出现营养代谢性疾病33起,涉及到433头牛,造成9头牛死亡,发病率6.84%,致死率2.07%,整体发病率较高,造成的威胁较大。
从发病种类分析,牦牛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有佝偻病、酮血病、维生素A 缺乏症、镁元素投入不足所引发的肌肉抽搐。
从整体的发病情况分析,以佝偻病和酮血病发病率最高,上述所出现的33起营养代谢性疾病中超过15起高原牦牛营养代谢性疾病综合防治辛有昌(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畜牧兽医站,海东 810806)摘要:牦牛是高原地区农牧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同时也是主要劳动工具。
牛羊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牛羊的营养代谢病是常见病,会严重干扰养殖生产,也会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最常见的营养代谢病有6 种,即酮病、佝偻病、白肌病、VA缺乏症、妊娠毒血症、骨软症。
1 酮病酮病是由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在血、乳、尿及组织内酮类化合物蓄积而引起的一种以酮血、酮尿、酮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该病多见于营养较好和产乳量高的母牛、奶羊。
1.1 临床症状病畜会表现神经症状。
病初常出现运动失调,盲目行走;后期会出现精神萎靡,眼球震颤,视力丧失,呆立或作转圈运动。
也会出现消化障碍,食欲减退,排粪迟滞。
此外还会产生特异性气味。
特别是排泄物中会产生特殊的酮味(烂苹果气味)。
实验室检查可观察到尿、乳酮体呈阳性。
1.2 治疗诊断静脉注射葡萄糖。
注意不要将该病与产后瘫痪混淆。
产后瘫痪常出现在产后3d 内,对其皮肤、尿乳酮体等检测结果一般呈阴性。
1.3 预防措施(1)加强妊娠母牛、母羊冬季的饲养管理,合理搭配日粮,要保持饲料中基本营养成分的全面,使之既不过肥,也不太瘦;母畜分娩前要适当放牧和运动;并注意保温防寒。
(2)产乳高峰期应补充乳酸钠,100g/d,连用6 周。
1.4 治疗措施(1)静脉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以提升动物的血糖浓度,根据体重来决定剂量,一般牛为400~800mL、羊为80~150mL,2 次/d,连用3d 后观察;同时使用胰岛素,牛羊分别肌肉注射80~180IU 和40~60IU;或给牛每天补充白糖200~400g,给羊补充枸橼酸钠或醋酸钠15g,连用5d,可有效调节体内氧化还原过程。
(2)给动物补充丙酸钠,牛80~160g、羊20~60g,2 次/d,连用1 周后观察。
(3)皮下注射盐酸肾上激素注射液来促进动物糖原的生成,牛按照150~350IU;或醋酸可的松注射液,牛5~10mL,肌内注射。
(4)在保证动物每日运动量的基础上,还应降低日粮中蛋白质精料的含量。
2 佝偻病佝偻病也称软骨症,是犊牛、羔羊等幼龄动物在生长发育期常出现的一种慢性营养代谢性疾病。
防治代谢性疾病,别忽视人体最大的加油站作者:刘煜来源:《糖尿病天地》2017年第07期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肠道菌群研究热度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了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粪菌移植(FMT)通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肠道微生态,从而实现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肠道菌群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被誉为“人体最大的加油站”。
实际上肠道菌群并非新名词,早在17世纪,科学家从不刷牙的老人的牙垢里发现了微生物,甚至还用自己的粪便进行细菌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肠道菌群研究热度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了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肠道菌群的失调不仅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癌等肠道疾病有关,与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人们希望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来缓解或治愈疾病。
粪菌移植(FMT),通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肠道微生态,实现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带您认识肠道菌群人体所有跟外界相通的地方都会有细菌存在,包括皮肤、消化道(口腔、胃肠道、直肠)、呼吸道、生殖道等等。
细菌是微米级的生物,通常一个人体细胞的大小是细菌的上千倍。
人的消化道内存在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寄居在肠道的不同部位,统称肠道菌群。
婴儿自出生后几个小时就与肠道菌群为伴,此时的肠道菌群稳定性极低,直到2~3岁时建立起稳定的进食固体食物的习惯后,肠道菌群才类似于成人并趋于稳定。
一个正常成人体内,肠道内的细菌总数可达100万亿个,种类多达1000余种,总重量可达1~2公斤,成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干重量的50%以上是由这些细菌构成的。
肠道内各种细菌的数量差别相当悬殊,其中90%以上属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他多种细菌则只占到很小的比例。
具体到细菌的种属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
它们通过特有的菌群结构、菌群活动、代谢产物等来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与免疫功能。
实用养殖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一)瘤胃酸中毒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大量饲喂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产生大量的乳酸而使瘤胃pH值下降的一种全身代谢的一种全身代谢紊乱疾病。
其临床以消化紊乱、瘫痪和休克为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瘤胃阻塞,又称瘤胃化学性酸中毒。
病因:常见的原因是突然采食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特别是加工、粉碎的谷物,如小麦、玉米、大麦、高粱、谷子等。
被反刍动物采食后,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大量乳酸而中毒;过食甜菜或发酵不全的酸湿酒糟、嫩玉米等造成;有时可能为提高产奶量,而过多饲喂谷类饲料及其加工的副产品,如生面粉、糖渣、酒糟等,也可引起瘤胃酸中毒。
此外,临产和高产牛抵抗力低,寒冷、气候骤变、分娩等应激因素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症状:轻度过食,偶尔有腹痛、厌食,但精神尚好,通常拉稀便或腹泻,瘤胃蠕动减弱,可以几天不见反刍,一般3~4天不经治疗可以自愈。
病牛走路摇摆不定,一些牛可能安静站立,食欲都费绝,不饮水。
大量过食的重病牛,卧地不起,体温在正常一些(36.5~38.5℃),心跳次数增加,伴有酸中毒和循环衰竭时更快,一般来说息率每分钟在100分以内的病牛比每分钟达120~140次的治疗效果好,呼吸快浅,每分钟60~90 次。
几乎都有腹泻,如无腹泻是一种不好的预兆,粪便色淡,有明显的甘氨酸味,早期死亡的粪便无恶臭。
过食谷类时粪中有未消化的谷粒、麦子、黄豆等,还可见已发芽的麦粒。
24~48h开始脱水,并且逐渐加重。
作瘤胃触诊时,可感内容物坚实呈面团样,但吃的不太多时有弹性或有水样内容物,听诊可听到较轻的流水音,重病牛走路不稳,呈醉步,视力减退,冲撞障碍物,眼睑保护反射迟钝或消失。
可发生蹄叶炎,慢性蹄业炎可在发病后几星期之后发生。
经48h之后,卧地不起,如安静躺卧,把头转向腹肋部,对刺激反应明显降低,往往是愈后不好的表现,常可在1~3天死亡,因此必须紧急治疗。
如果病情有所缓和,可见心率下降,体温回升,瘤胃开始蠕动,有大量软便排除。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2009-03-24 15:52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一,名词解释1动物营养代谢性疾病---是营养性疾病和代谢障碍性疾病的总称,前者是指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所致的疾病,后者是指因机体的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而引起的疾病。
2仔猪低血糖:是仔猪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内因饥饿导致体内储备的糖原耗竭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3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缺乏或不足而引起骨骼肌,心肌,和肝脏组织变性坏死为特征的疾病。
4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5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生理变化的过程的总称。
6骨软症:是发生在软骨骨化作用已经完成的成年动物的一种骨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钙磷缺乏及二者的比例不当7仔猪营养性贫血:动物体内对铁的需要增加但摄取不足,丢失过多或铁的吸收不良等造成体内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发生的贫血。
8必需脂肪酸: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9纯合饲粮:是配制饲粮时不用天然饲料,所有成分都是纯的营养素组成。
10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或其前体胡萝卜素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11奶牛酮症: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
二.填空题1通常认为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四烯酸为必需脂肪酸。
2动物体内的主要贮铁器官是肝,脾,和骨髓.3动物体内缺乏硒和维生素E会导致白肌病,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肿。
4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 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5奶牛酮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替代疗法,激素疗法,和其他疗法。
6仔猪低血糖的特征是血液中非蛋白氮含量增多,血糖含量降低。
7在佝偻病的发生原因中牛主要缺乏磷,猪主要是缺乏维生素和钙。
羊营养代谢病的防治羊营养代谢病比较多,现介绍以下几种营养代谢病的防治方法:一、绵羊妊娠毒血症的防治羊妊娠毒血症,是妊娠后期的糖和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
以体内蓄积大量酮体,组织蛋白大量消耗和全身衰竭为其特征。
本病主要发生于产双羔的羊,故有“双羔病”“羊酮病”之称。
1.病因本病多在饲养管理不当条件下发病,是因为饲料中糖和蛋白质的缺乏使机体生化紊乱,大量酮体堆积。
只发生于多胎妊娠,尤其是妊娠后期的羊。
母羊摄取的营养不足,如饥饿、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B 缺乏,导致妊娠中营养不良,加上多胎的过多消耗,容易发生本病。
此外,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如长途运输、禁饲、饲料突变等,常使血糖降低而引起本病。
2.诊断要点【病因分析】多发生于营养不足,且双羔或三羔妊娠的羊,分娩前10~20d发病,冬春季发生。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期症状不易发现,发病缓慢。
后期突然发病,呈神经症状。
病羊离群独处,食欲减退或废绝,迅速消瘦,体温不高,呼出酮味(烂苹果味)气体。
头向后倾,或偏向一侧,作圆圈运动,视力减退或消失。
肌肉痉挛,磨牙,反射机能减退,脉搏快而弱,呼吸浅。
临死前躺卧不起,多陷于昏迷状态,而且体温低。
病羊所产的羔羊发育不良,生活能力差,大多数在生后不久即死亡。
早期流产病羊的症状比较缓和,常可逐渐减轻而恢复;否则,逐渐加重,直至母子死亡。
发生本病的母羊,内脏器官有相应的病理变化,如肝脏肿大、变性、变色、变脆等(图1-1)。
3.防治措施【预防】为妊娠母羊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管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性措施。
应避免妊娠羊过于消瘦和肥胖,不能让妊娠羊挨饿,要定期检查妊娠羊的健康状况。
有条件的可测定血糖、血酮和尿酮数量,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治疗】妊娠后期的母羊,日粮中多配以谷物精料,使其富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
早期改善饲养,可控制疾病的发展。
每日补给0.5-1kg脱脂奶及多种维生素制剂,则效果更好。
为补充糖分,促进脂肪氧化,减少酮体的生成,可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200~300mL(重症病例重复应用),并皮下注射胰岛素5~8IU。
高原牦牛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摘要】高原牦牛是高寒地区的重要畜牧资源,但常受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困扰。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高原牦牛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本文分析了高原牦牛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及其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营养调配等方面。
结论部分强调了预防意识的重要性,指出未来发展应注重研究相关技术和提高饲养水平。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高原牦牛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原牦牛、营养代谢性疾病、综合防治、饲养管理、营养调配、预防意识、发展方向1. 引言1.1 高原牦牛的重要性高原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畜牧资源,其具有耐寒、耐饥、耐疾病的特点,在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中能够生存和繁衍。
高原牦牛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肉食、奶制品等丰富的营养物质,也是青藏高原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由于高原牦牛的适应性强,能够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其在高原牧区的地位不可替代。
高原牦牛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提供丰富的肉类和奶制品资源、维持当地农民的生计来源、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等。
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牦牛是农民们不可或缺的劳动力与经济支柱,同时也是当地生态平衡的关键组成部分。
保护和发展高原牦牛资源,对于促进当地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认识到高原牦牛的重要性,加强其管理与保护,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危害营养代谢性疾病对高原牦牛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导致牛只的健康状况下降,生产效益减少,甚至出现疾病死亡情况。
这些疾病的发生会给牧民带来经济损失,也会影响高原牦牛的遗传资源和繁育工作。
营养代谢性疾病会影响高原牦牛的品质和肉质,降低其市场竞争力,影响养殖业的发展。
营养代谢性疾病还会影响高原牦牛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使其更容易患上其他疾病,增加养殖成本和管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