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案例-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 格式:docx
- 大小:12.48 KB
- 文档页数:2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事件”相比,人为
原因有何不同?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事件"在人为原因上有一些不同之处:
1.光化学烟雾: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主要由太阳光、氮氧化
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污染物反应生成臭氧(O₃)而形成。
太阳光照射下,氮氧化物和VOCs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低层大气中的臭氧。
这种现象主要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活动和溶剂使用等相关,属于人为污染源所导致。
2.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是由于大
规模燃煤、燃油和煤气使用所产生的烟雾和烟尘,加上恶劣的气象条件导致的。
当时的燃煤供暖、工业生产和家庭燃烧使大量烟煤的烟雾和废气排放到大气中,而气象条件不利导致污染物无法扩散,形成厚重的雾霾,严重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
人为原因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现象,在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中,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活动是主要的污染源,而伦敦的烟雾事件主要来自于大规模燃煤和燃油的污染排放。
同时,光化学烟雾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臭氧,并呈现出气溶胶和光化学反应物对能见度产生影响的特点,而伦敦的烟雾事件则是由于烟雾和烟尘的聚集造成的严重雾霾状况。
教学案例案例1“生物圈2号”建造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视为“生物圈1号”而言的。
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也有人把它称为“微型地球”,占地1. 3万平方米,花费了近2亿美元和9年时间建造,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业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
科学家们原计划让工作人员在“生物圈2号”中生活两年,然而,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氧气(O2)含量从21%迅速下降到14%,而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氮(NO2)的含量却直线上升,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物种死去,而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牵牛花却疯长。
大部分脊椎动物死亡,所有的传粉昆虫的死亡造成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也全部死亡。
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
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这个“伊甸园”。
“生物圈2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问题:1.什么是环境?2.环境可分为哪几类?3.环境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4.生物圈2号的环境有什么缺陷,为什么会失败?案例2在一个池塘中有水、鱼类、植物和微生物。
鱼类靠浮游动、植物生活,鱼死后被水中微生物分解为元素和化合物,这些元素和化合物又是浮游动、植物的养料。
微生物在分解物质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氧,由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的氧来补充。
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鱼类吃浮游动、植物。
这样,在池塘里,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和鱼类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
问题:1.何谓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结构有那些?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什么?4.何谓生态平衡?5.生态系统能维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案例3 (世界著称急性、慢性中毒事件)实例1 伦敦的烟雾事件:在1952年12月5—9日发生在伦敦的烟雾事件,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
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家庭和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超过卫生标准近30倍),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
公卫执业医师热点:环境与健康2017年公卫执业医师热点:环境与健康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和环境之间始终保持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进程中,人类一方面利用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另一方面按照自身的需要主动地改造着自然环境。
1.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人类的自然环境。
2.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自然环境。
小气候:指生活环境中空气的湿度,温度,气流和热辐射等因素,对于有机的热平衡产生明显影响。
3.生态系统(ecosystem)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它具有整体性。
开放性、自调性、可持续性等特征。
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质4.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
如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
5.生态系统健康:根据人类健康的隐喻来建立良好生态的目标。
通常把具有活力、结构稳定和自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看做是健康的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的链锁关系。
7.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污染物随着食物链的逐级传递而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增高。
多氯联苯、甲基汞、放射性污染、DDT、六六六、除草剂、橙剂等有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
导致的疾病如:水俣病、痛痛病。
8.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从环境中摄入浓度极低的重金属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在体内逐渐累积起来,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之。
9.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①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②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③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④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⑤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环境基因组计划 (EGP)10.“hormesis”效应:即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具有刺激(有益)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
仅考虑人为原因,试对“洛杉矶烟雾治理时间比伦敦烟雾治理时间更长”作出合理解释。
对于“洛杉矶烟雾治理时间比伦敦烟雾治理时间更长”的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污染源的复杂性: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主要由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活动等多个污染源造成,这些污染源的种类较多,治理难度较大。
相比之下,伦敦烟雾事件中的燃煤污染主要集中于燃煤供暖、工业生产和家庭燃烧等几个主要源头,治理上的目标相对明确,控制难度较小。
2.环境意识的差异:在伦敦烟雾事件之前,对于大气污染的认识和理解较为有限,相关治理技术和政策也较为落后。
而在洛杉矶烟雾形成后的几十年间,对于大气污染和光化学烟雾的认识有所增强,治理技术和政策也有了较大改进。
这使得在洛杉矶对光化学烟雾的治理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3.技术和经济因素: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治理依赖于汽车尾气的控制和工业活动的减排,这涉及到车辆技术的改进、燃料结构的转型以及工业生产过程的优化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而伦敦烟雾事件的治理则主要集中于燃煤排放的减少和替代,技术上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在洛杉矶,由于涉及到更多的污染源和技术难度,治理时间相对更长。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洛杉矶烟雾治理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包括经济投入、技术升级和制度改革等。
而伦敦烟雾事件发生时的社会经济水平较低,治理成本和力量相对较少。
因此,洛杉矶的治理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总而言之,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治理时间可能比伦敦烟雾治理时间更长,主要由于洛杉矶的污染源复杂、环境意识的差异、技术和经济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导致。
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制定并实施治理计划,并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
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
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
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恐怖烟雾。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
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
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
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
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
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着增加。
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毒雾的影响,公共交通、影院、剧院和体育场所都关门停业,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
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
事件之后伦敦市政当局开始着手调查事件原因,但未果。
伦敦烟雾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措施包括推动家庭转向天然气等取暖,从大城市迁出火电厂等。
1954年,伦敦通过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
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获得通过,成为全国通行法律。
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
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消声匿迹。
伦敦大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
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日到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许多牲畜死亡。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夏季,洛杉矶市250万辆汽车燃烧的1100吨汽油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了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
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该类事件,分别有400多人死亡和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下旬,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
17人死亡4、伦敦烟雾事件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那一次,伦敦大雾,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无法散去。
迫使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困难。
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5、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
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出现了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等病症。
6、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含汞废水,使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7、四日哮喘病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聚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
8、米糠油事件1968年,在日本北九州一带,由于鸡和人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
英国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2年12月5~8日发生在英国伦敦。
1952年12月3日,是英国伦敦一个可爱的冬日。
气象台报告说,一个冷锋已在夜间通过;到中午,气温达到5.6℃,相对湿度大约70%。
风从北方吹来令人舒适。
天空中点缀着绒毛状积云,这是英格兰有名的在天气晴朗的片刻才有的云彩。
总之,这是美好的一天。
老年人与病人特别高兴,他们坐着晒太阳,迎着从北海吹来的清净的风喝茶。
这股风吹遍了英格兰,把中部地区的工厂和城市住户烟筒里冒出来的烟统统刮走了。
伦敦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反气旋,也就是高气压地区的东南边缘。
风围绕这一高压中心以顺时针的方向吹着。
12月4日,这个反气旋沿着通常的路径移向东南方,其中心在伦敦以西几百公里风向已稍转,从西北偏北的方向吹来,风速比原来慢了。
几层阴云几乎遮蔽了天空,透过较低层广阔均匀的暗灰色层云裂缝间,可以看到约3000米高空处还有较高的云层。
它们把太阳和天空统统遮住。
中午的气温为38℉,相对湿度是82%。
空气中充满了烟味。
成千上万个烟筒排出的煤烟和灰粒悄悄飘进大气中。
大的颗粒落在屋顶、街道上,落在帽子和衣服上。
较小的烟尘随着空气而飘动。
玩耍的孩子们跑进跑出房子时,一阵阵的风就把这些烟尘与煤气带进室内。
烟雾甚至自己有办法进入门窗都关闭着的房子:当室内外气温变化时,房屋“吸入”污染的外面空气,“呼出”了室内较清洁的空气。
但是,从所有的因素考虑,12月4日这一天的天气还不是太坏的,仅是和前一天比起来显得天气不好而已。
随后的数日内,在伦敦的人才知道天气之坏达到何等可怕的程度。
12月5日,高压中心几乎已经移到了伦敦上空。
风非常微弱,大雾降低了能见度,以至使人走路都有困难。
中午气温是33℉,相对湿度约80%。
烟的气味渐渐变得强烈。
风太弱,不能刮走烟筒排出的烟。
烟和湿气积聚在离地面几千米的大气层里。
人们开始向他们的邻居相互叫苦,汽车司机嘟嘟囔囔地咒骂着浓雾。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公害事件(publie nuisanceevents):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
“八大公害事件”是20世纪人类遭受的重大环境灾难,这些多由工业污染造成的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和教训。
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2月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
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许多家畜也纷纷死去,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
2)美国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
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
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洛杉矶是美国的工业城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由于阳光强烈,汽车排放的尾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黄色光化学烟雾。
它刺激人的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使数百人死亡,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松林枯死,柑橘减产。
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图片: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地面无风且气压很低,潮湿而沉重的空气压在上空,使伦敦一连几天沉浸在浓雾之中,而居民烧煤取暖和工厂烧煤用的成千上万个烟囱浓雾中喷吐着大量的黑烟,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形成酸雾。
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一、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事件简介地点: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市时间:20世纪初开始,1970年达到顶峰危害: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
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
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
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
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
2.原因分析洛杉矾在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CH)化合物,3O0多吨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
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不啻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
3.光化学污染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二、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事件简介地点:美国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时间:1948年10月26-31日危害:1948年10月26-31日,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上去格外昏暗。
气候潮湿寒冷,天空阴云密布,一丝风都没有,空气失去了上下的垂直移动,出现逆温现象。
在这种死风状态下,工厂的烟囱却没有停止排放,就像要冲破凝住了的大气层一样,不停地喷吐着烟雾。
两天过去了,天气没有变化,只是大气中的烟雾越来越厚重,工厂排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在山谷中。
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一团浓重的黄色烟雾笼罩了英国首都伦敦,能见度突然间变得极差,人们走在大街上,无法看清自己的双脚,公共汽车靠打着的手电筒带路缓缓前行;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居民普遍感到呼吸困难。
从12月5日到12月9日这短短的几天里,就有4000多人被黄色烟雾夺去生命。
这便是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20世纪50年代,伦敦以煤为燃料的工厂很多,居民生活取暖也主要以煤为主。
当时,伦敦市区烟囱林立,昼夜不停地向空中排放着大量烟雾。
1952年的烟雾事件发生时,伦敦处于高气压控制下,加上几天来,伦敦地区"风平浪静",空气静止不动,而数十万个烟囱却依然喷云吐雾地释放着滚滚浓烟,致使烟雾越积越多,每立方米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比平时高出6倍,颗粒污染物浓度比平时多9倍,空气变成了毒气,低空形成了高危污染层,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其实,从历史上看,早在17世纪,英国就出现过二氧化硫污染现象。
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变得更加严重,严重污染事件频繁发生。
据统计,自1948年到1962年,伦敦地区共发生过8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
伦敦被冠以"雾都"的"美誉",其实在"美誉"下,伦敦人有一种难以启齿的苦衷,因为"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业污染造成的。
严重的煤烟污染,不仅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而且给英国的一些珍贵文化遗产,留下了难以清除的污迹。
凡到过爱丁堡的人都知道,这座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名城,建筑宏伟,风格多样,堪称英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然而,徜徉在爱丁堡的大街小巷就会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古老建筑,都蒙着一层黑黑的污迹,整个城市显得暗淡无光。
据称,这些烧煤时代留下的黑色痕迹,现在已无法清除,成为伦敦永久的遗憾。
世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大家知道吗,20世纪以来,人类的环境污染事件日益增多,每一闪重大污染都给人类带来了血的教训。
1、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
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沿马斯河旁一段长24公里的河谷地段。
这一地区中部低洼,两侧有百米的高山对峙,使河谷地带处于狭长的盆地之中。
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
1930年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
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搴件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
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发现这座城市—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
夏季,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
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响,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
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
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由于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
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病症,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20多人死亡。
4.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 日至8 日发生于英国伦敦市。
洛杉矶、伦敦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历程对郑州市的启示作者:魏致远来源:《河南科技》2017年第01期摘要:针对河南省郑州市目前面临的严峻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回顾伦敦和洛杉矶2个典型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成因及治理历程,对比郑州市的社会经济和污染物排放的异同,借鉴2个城市的经验和方式,为郑州市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大气污染;灰霾;郑州市;伦敦;洛杉矶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7)01-0152-04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气污染从局地、单一的煤烟型污染逐步转变成了区域复合型污染,中东部城市群地区面临着高浓度细颗粒物和高浓度臭氧为特征的典型“双高”型大气污染问题。
2013年以来,以PM2.5为关键因子的灰霾污染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人体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引起政府、研究学者和公众广泛关注,是我国目前最受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相比而言,国外洛杉矶和伦敦为代表的城市也曾遭遇过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两地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历经几十年摆脱了空气污染。
洛杉矶地区曾是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光化学烟雾污染问题突出,在1940年就拥有250万辆汽车和大量炼油厂、供油站。
1940-1990年,洛杉矶当局通过立法、能源结构调整,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等措施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1952年伦敦也经历了严重的“伦敦烟雾事件”,大量由煤燃烧产生的黑烟、颗粒物和SO2在城市上空累积达到了非常高的浓度水平。
英国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立法、建立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减少煤炭消耗,改善能源结构,并及时预防机动车污染,历经50a成功地改善了伦敦空气质量。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目前已成为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在2013-2015年74个重点城市排名中名列倒数后十位,成为近3a全国74个重点城市唯一一个空气污染指数不降反升的省会城市,正处于严重的空气污染时期,引起了政府和居民的广泛关注。
2020年医院招聘考试预防医学资料:环境卫生重大污染事件以下是2020医疗招聘考试预防医学资料的具体内容:环境卫生重大污染事件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的考试过程当中,有一类题目的考查方式是,在题干中简要描述污染事件发生,然后要求考生判断出这是在描述哪一次重大污染事件。
这些事件在教材上都有出现,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我们例举出来。
1.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在英国伦敦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烟雾事件。
特殊的气候条件,岛上气流无法向海面扩散,短短数日,伦敦的化工厂排放的化石燃料产生的浓雾几乎覆盖了英国全境。
死亡人数较常年增加4000人,重症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不胜枚举。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是美国西部一座临海依山的城市,为盆地地形。
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洛杉矶全市拥有50w量汽车,大量的汽车每天消耗化石能源多达1600w升。
不过这一次污染事件并不是由于直接排放污染物到空气当中,而是这些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日光的照射下,形成了以臭氧为主的淡蓝色烟雾,这是一种二次污染物。
3.马拉河谷事件比利时的马拉河谷是一个狭窄盆地,这里是集中工业区。
在1930年发生空气逆温、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累积。
多人迅速发病、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症状,一周内死亡人数高达60余人。
当考查重大污染事件时,我们要重点关注,事件发生的地形,如上述3起事件都和当时所出环境密切相关;其次关注发生时间,比如类似伦敦烟雾事件容易发生在早上,而类似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容易发生在晴朗的午后;最后关注人群发病特征,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以眼睛、上呼吸道刺激症为主,而马拉河谷事件以急性中毒,心血管疾病为主。
【案例】
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近百年来,全世界已发生多起因环境污染引发的严重危害健康事件,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黑色印迹。
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才吹散了烟雾。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
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
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光化学烟雾是大量聚集的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化学作用而产生的有毒气体。
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
氧化剂。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
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
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死亡。
【点评】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日益密切。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众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关注环境质量、自然生态和能源资源状况,了解政府和企业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学习生态环境科学、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健康风险防
范等方面的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提升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