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
- 格式:docx
- 大小:22.39 KB
- 文档页数:9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会计的基础知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1)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合作发展的道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课程模式。
根据会计核算工作岗位,开展广泛调研,在邀请会计实践专家对会计核算岗位典型的职业工作进行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展技术,遵循“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的学习项目和任务。
让学生在学习项目、完成任务中学习,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沟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学习项目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财务会计类专业就业面向岗位中制证、记账、报表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必要技能。
在职业性和高等性两者间遵循了从职业性到高等性的路径选择,选择以“认识会计与会计职业;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编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基本会计报表;会计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作为学习项目,各项目之间相互联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从而形成会计核算的综合职业能力。
(3)在每一个学习项目中,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以及岗位工作要求设计若干学习任务,按照:“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编制与报送财务报告”的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认识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的选取则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其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通识能力,是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石,涵盖了会计工作各岗位及全过程最基本的核算技能,是会计从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账务处理程序;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能胜任会计基本岗位;具备会计核算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后续专业主干课程夯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会计核算原理;能正确应用会计的基本规范,熟悉会计的基本术语;能正确判断经济业务性质和内容,能准确按照会计的专门方法作会计基本业务处理;能根据案例资料有能力建账、记账、算账、更改错账,具备中小企业记账员岗位的基本能力;了解会计职业岗位的背景、特点和要求,激发对会计职业的兴趣;培养细致严谨、诚实守信、恪守原则、沟通协作的职业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2.能够判断各项会计要素及其经济业务所引起的各会计要素的变化;3.正确应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企业常见的经济业务;4.能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5.能根据企业会计核算需要建立和登记各种会计账簿;6.正确进行会计对账与结账;7.会设计财产清查的各种表单及财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8.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知识目标:1.掌握会计基础中“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建账与登账、对账与结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整理和归档会计资料”等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2.认识和理解企业会计工作过程和会计信息处理流程。
素质目标:1.具备基本的会计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坚持原则、保守秘密、勤奋敬业、谨慎细致、务实高效、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3.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风险意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43104课程学分:12课程学时:210开设学期数:2适用专业:会计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我院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入门课程。
本课程将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相结合,面向会计工作全过程和各岗位,对学生进行基本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完本课程应明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出纳等岗位工作任务,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
本课程的开设还为《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等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3.设计思路(1)突出职业性特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融于会计实践工作过程中,在实践工作需要时引入相关的知识,例如会计账簿,在传统教学中会从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完整性出发,将其所有相关知识集中自立一章,而在我们的课程中,会计账簿的知识则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的需求分散于多个章节,包括期初的建账、日常处理的帐簿登记、期末处理环节的对账结账,强调的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实际运用,突出了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
(2)突出应用性特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我们没有明确划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二者已通过实际工作任务为纽带紧密有机结合在一起。
例如,对“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理论知识我们没有独立设置章节,而是在学生实际完成模拟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过程中,即具体操作到登记总分类账环节时,通过介绍不同的总账登记方法,引入账务处理程序相关知识,从而将抽象的理论、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变为形象生动的操作,以及在操作中把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应用,学生既掌握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又学到了与之紧密相关的知识。
(3)突出教学做有机结合特点在《基础会计》课程中,我们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会计工作,并针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引入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为了操作而学习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基础会计(会计基础)【适用专业】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熟悉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账务处理程序,能熟练应用借贷记账法,具备会计核算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学习后续核心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准备。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和中职生的就业发展为依据,构建以企业经济业务流程和账务处理程序为主线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设计有会计核算原理、借贷记账法应用、会计核算账务组织、财产清查、初识会计报表等五个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高职生培养目标为前提,紧紧围绕完成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的需要,充分融合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以会计工作活动为载体,将会计核算原理的相关知识和企业简单经济业务核算的操作实践相结合,实现学做一体,并通过知识讲解、多媒体演示、仿真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会计核算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90。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会计核算原理,能应用借贷记账法核算企业简单经济业务,知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作用和结构内容,达到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养成诚实守信、严谨细致、认真求实的工作作风。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了解会计核算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熟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熟悉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能初步应用借贷记账法分析简单的经济业务,并编制会计分录;●熟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要求;●熟悉账簿种类及其登记方法;●熟悉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性和操作方法;●了解财产清查种类、清查方法和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初步认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以企业会计处理程序的各项任务模块为主线,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2.熟悉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等基本概念,掌握会计记账方法;3.能够正确地设置会计账簿和运用会计科目,正确地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4.了解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操作技能;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等;2.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以及相应的会计科目;3.会计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4.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等;5.会计账簿:包括账簿的设置、登记、更正等;6.财产清查:包括财产清查的方法、结果处理等;7.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解读;8.会计档案:包括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档案的整理、归档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设置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5.在线学习: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教学课件、视频教程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及编号《基础会计》课程编号02101;二、课程定位《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的理实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培养对象是会计职业的初学者。
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围绕会计职业认知和会计核算基本方法训练两大领域,其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在一定的会计职业环境下,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将企业(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以价值的形式收集、整理、加工,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课程的组织形式为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
本学习领域是会计专业12个职业岗位学习领域中最基础的学习领域,是学习会计专业后续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职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采用的专门方法,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
课程所培养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学习后续学习领域课程——出纳实务操作、企业财务会计、成本计算与分析、税费计算与申报、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工作管理等的基础能力,也是会计职业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目标《基础会计》目的是在会计学入门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
并为学习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本课程将学历教育与会计从业资格教育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校内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和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关键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的,教学双方还应做到: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坚持教书育人,在系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同时,要将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结合起来,建立与会计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相匹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
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服务经济。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初级会计人才所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会计知识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主要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2.能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3.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掌握错账的查找和改正处理技术。
4.能编制简要的财务会计报表。
5.能够掌握会计基本实务操作程序和技能。
6.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了解财务、会计基本法规制度,树立法制观念。
2.具有严谨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
3.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会计基本理论1.概论掌握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和核算方法体系,理解会计的对象、特点以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以及会计的任务及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2.会计要素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构成和会计等式,理解会计等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了解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3.账户和复式记账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分类,理解会计账户的概念及设置原则,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基本原则,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4.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了解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过程,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掌握利润总额的构成。
5.会计凭证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6.会计账簿了解登记会计账簿的意义,理解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掌握主要账簿的登记方法,理解会计账簿与凭证之间的关系,掌握对账的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熟悉会计实务操作,为后续的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了解基本的会计实务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
具体要求如下:1. 会计基础理论: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2. 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要求学生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能够根据企业实际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3. 会计实务操作: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
4. 会计报表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能够根据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估和预测。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
具体如下: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案例分析: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教学: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程评估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
具体标准如下:1. 平时作业:学生需按时完成每次布置的作业,评估标准包括作业质量、完成情况等方面。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将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面向会计工作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基本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
学完本课程,学生应明确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任务,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取得会计相关资格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双证课程”,即将学历证书课程的内容与会计相关资格培训课程的内容整合而成。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从审核原始凭证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期末编制财务报表,这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实际工作程序。
我们的教学项目就是以完成这一工作流程中的工作任务展开,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
四、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
2.能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能够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进行对账和结账。
会更正错账。
4.能编制简要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
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会计核算的内容。
2.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要求,明确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能够编制基本会计报表。
(三)素质目标1.了解会计基本法规制度及国家有关财经方针政策,树立法制观念。
2.具有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具有团结协作和创新意识。
3.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师资条件要求具有“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2.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网中网教学软件3.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学好基础会计课的基础。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开课系部:经济管理适用专业:会计课程编号:课程负责人:编制日期:年月日《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1、《基础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是该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2、《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实务》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一门必考课。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应限于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解决学习会计学的入门问题。
对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该课程在高职会计类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学生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会计职业理想的树立、会计职业资格和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取、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形成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理念1.课程设计理念〔1德能并进的理念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规教育贯穿始终;以"项目导向教学法"为平台,强调发挥团队力量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将会计专业理论、会计专业技能和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并融入到会计职业活动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会计专业岗位适应能力。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以会计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为培养主线,从对会计认知开始,以会计整个工作过程应具备的各专项能力的培养展开,以完成会计整个工作过程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而告终。
同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引入本课程,形成了岗位需要与上岗资格并重、以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理念。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会计(或电算化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会计(或电算化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通过教学,学生应该熟悉会计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会计基本常识、会计基本操作能力、会计核算能力和会计工作能力。
本课程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其他核心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会计项目和会计任务引领的本课程教学,教师重点培养学生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提高会计职业素养,使学生学会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熟练登记账簿,熟练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而具备在中小型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
(二)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及其目标、核算基础、核算方法、基本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会计基本知识。
(三)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具备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技能,从而具备在中小型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依据教育部首次发布18大类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财政部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等制定的。
教学内容要点及教学要求如下:四、课程考核与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1、理论教学考核方式第一部分为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包括课堂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守纪情况、参与讨论等情况)占10%,完成作业情况占10%。
2、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完成《新编基础会计实训》第7版全部实训任务,完成实训任务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主要实训项目及内容如下:(1)单项实训会计专业数字、文字书写训练,出票日期训练,金额大写小写训练,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训练。
记账凭证编制与审核训练。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既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既是会计“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载体,还是会计专业认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载体.因此,学生努力学好本门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方面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会计职业认知—会计出纳岗位—会计记账岗位—会计理论和知识基础”为主线设计学习内容,依据初级会计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基础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三)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模块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具体学习内容的选择:—是按照“认知会计职业、训练会计基本技能、理解会计专门方法、运用会计专门方法、记账员能力培养、初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会计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会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3、根据会计人员岗位的工作需要,在学习该课程后,可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安排,参加“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4、按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趣味性”的教学组织要求,开发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参考学时及学分:84学时6学分课时安排如下: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可以解决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问题,并通过认同,培养学生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其次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专业技术了解会计实践中的现状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二)具体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基础会计》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会计类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会计职业最基本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的介绍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工作的环境和职业道德,认识会计工作的一般流程,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法
三、学习情境设计与描述
1.学习情境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基于企业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将会计知识融入具体会计工作中,以基本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进行情境化教学理念设计。
经过分析,本课程分六个学习情境,见表2。
表2 学习情境设计
表3-4 学习情境四描述
结果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会计知识掌握程度及会计操作动手能力。
理论知识和个人训练项目由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考核和结构考核形成;分组训练项目(筹资、生产、销售、利润等业务)由小组互评和教师测评构成,分值各占50%。
五、编制说明
5.1教学设计原则
本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在本课程完成整体教学设计,确定课程学习项目及各项目组成模块明确的基础上,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按每一教学单元(原则上是2
学时为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方案设计,它包括对本模块学习目的、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及教学内容分解到本教学单元中的具体授课内容、课堂活动教学的组织方式与教学要求、课时建议等。
特别是要通过设计清楚阐述针对本模块的工作任务如何将典型实践性环节所需实践知识融入理论知识学习中,并根据能力要求,如何将技能实践融入学习过程中。
5.2教学要求
采用六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5.3考核方式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