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5
1“行政国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最早由美国行政学家德怀特沃尔多于1948年再版的《行政国家:美国行政学的整理理论研究》中提出,经过弗里茨马克斯与1957年发表的《行政国家:科曾体制概论》等研究成果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确认的理论和公共行政的研究领域。
行政国家首先是一种国家公共行政职能现象,其次是一种国家公共权力现象,同事也是一种公共事务管理现象,主要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进程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的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展,具有制定同义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权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判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而起着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2彼德原理: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德于1960年首次公开发表,1969年在《彼德原理》一书中系统提出,该文以剖析人性的弱点为出发点,揭示了广泛存在于社会组织的痼疾—不称职。
“彼德原理”的公式是: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彼德原理的推论结果是,每个职位终将由不能尽职的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
这是因为,由于层级组织的结构性特征,无论一个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又多么的勤奋努力,总会有不能胜任的职位,而晋升是必然的,一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更何况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组织病象。
3帕金森定律:为英国学者斯科特.帕金森1957年在《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一书中提出。
作者在书中对官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易于发生又极难的近似病态的多种现象进行了描述。
因为这些现象均是组织的积垢—“官场病”。
4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1)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2)政府机关3)行政首长4)政府普通公务员。
5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1)经济性组织2)社会性组织3)政治性组织4)新闻性组织5)科教文组织6)公民市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最大量的行为对象。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一、公共行政学涵义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
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第一讲绪论公共行政的概念阐释(重点)1、公共行政的定义为: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2、概念辨析(一)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追求有效增加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调控活动。
(二)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管理主体方面、管理客体方面、管理目的方面、管理方式方面、所支配的资源方面3、“公共利益”可以界定为符合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需要,体现他们的共同意志,让他们共同受益的那类利益。
并具有非排他性和层次性的特征公共行政的原则(一)法制原则(1)几种治理方式:权治、法治、德治(2)依法行政的关键第一、保证法的完善性,要做到有法可依第二、法的准确性和正当性,要有良法可依第三,法的严肃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效率原则(1)效率的定义:产出与投入之比(2)效率的层次:个体效率、组织效率、社会效率(3)效率的类型:机械的效率、社会效率(三)公平原则(1)从过程角度:起点的公平、机会公平、结果的公平(2)横向方面:分部化的公平、集团公平、社会公平、代际公平(3)公平的领域(四)责任原则;权责相称1、政府的行为对社会大众负责;2、政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政治责任、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3、责任机制的建构--问责启动、问责主体、问责范围、问责力度、问责救济(五)服务原则1、正确理解服务--政府作为服务的提供者是公共权力的代理者,公民作为服务的接受者才是公共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为公民和社会服务是政府存在的目的和合法性前提;--政府提供的服务体现民本思想,具有被支配性特点,对于服务接受者而言,是惬意的、自愿的。
2、正确认识服务中的管制手段@管制是政府进行服务的一个工具,只有当政府正常的服务被破坏时或受到威胁时,政府才启动管制程序;@管制的目的在于更好的为公民提供服务,即通过对少数人的管制而实现对绝大多数公民的服务;@政府的管制行为有严格的法律限制,从管制依据到管制内容以及管制程序都会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政府的管制行为设有方便、完善的事后追究机制,如果政府的管制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可以很方便的启动追究机制。
1公共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2公共行政的功能一管制功能。
公共行政的任务之一是协调处理社会各种关系和利益,以在整体上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表现了公共行政机构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二服务功能。
公共行政的过程也是公共产品的输出过程。
行政系统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的任务。
三维护功能。
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作四扶助功能。
3公共行政精神一主权在民思想。
是对皇权、君权至上的一种否定,政府是由人民组织的,政府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法制精神。
确认法为管理的最高准则,公共行政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三效率概念。
专业化和追求管理的思想4转型时期的中国公共行政一政府定位问题。
哪些事是需要政府做的,哪些事是不需要政府做的,哪些事是禁止政府做的,政府的定位问题涉及它扮演的角色以及它的运作方式二政府官员问题。
市场经济的推进使得政府职位日益具有职业化的特征,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政府官员地位的相对跌落,但是在中国政府官员依然拥有相当大的行使权力的空间,官员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吏治的头号问题,官员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政府的命运三制度建设和创新问题。
这一建设和创新在组织结构、领导体制、运作程序和非人格管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结构重叠臃肿问题,结构僵化问题,领导体制中的二元结构问题,体制运作的程序问题。
四依法行政问题。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依法行政集中体现了一个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它是中国的公共行政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五观念更新问题。
首先要求进行观念的更新,要有一种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指导行动,其次要有世界眼光,全球的一体化过程要求中国在某些方面按国际规则行事。
5知识经济社会与公共行政一从等级行政向网络行政的发展。
首先网络行政使得命令、指示不必再完全通过等级进行传递,网络的传递方式既迅速且面又广。
其次,网络行政的公开度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有助于政府从更广的范围了解情况,也有助于社会对政府的监督。
第一章:绪论一、管理是指一定社会组织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部要素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活动,以及对外部关系进行的处理和协调活动。
行政是政府中的机构和人员为了政府运转的有序化和条理化以及社会运行的稳定和安全而作出的程序化、制度化行为选择的总和。
行政管理的概念(P2)二、公共行政是为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通过制定和实施政府政策,对国家、社会以及自身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这个界定包含如下内容:•其一,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系统中的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
•其二,公共行政的客体是全社会范围的公共事务。
•第三,公平、公正是公共行政的最高价值取向。
•第四,宪法和法律是公共行政的依据。
•第五,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方式。
三、公共管理的概念(P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P6)四、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阶段1、建构阶段◆行政学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一文。
◆古德诺在1900年发表了《政治与行政》一书。
◆马克斯•韦伯通过他的官僚制理论的建构,解决了威尔逊思想付诸实施的一切技术性问题。
◆泰勒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对公共行政学的形成都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视为机械的“经济人” ,过于强调科学因素而忽视人文因素。
◆最早对公共行政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的则是美国学者——怀特和威洛比。
2、行为主义阶段◆随着行为科学理论被引入行政学研究中来并被人们逐步接受,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进入了行为主义阶段。
◆从理论渊源上讲,行为科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的早期人际关系学说。
1927年到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 Mayo)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直接影响了行政研究的进程,许多行政学者开始使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行政现象,其中,以西蒙(H. A. Simon)的行为主义行政学派较具影响。
《公共行政学》重要知识点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的学科。
在公共行政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以下是关于公共行政学的重要知识点:1.公共行政学的定义和特点: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政府行为的学科,特点是广泛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广泛性指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政府和行政组织的各个方面;系统性指公共行政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践性指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2.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和发展:公共行政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经历了管理学派、社会学派、心理学派、制度学派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现代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
3.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组织、政府等是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需要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关系进行深入的理解。
4.行政过程和行政决策:行政过程是指行政组织在实施行政活动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包括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等;行政决策是指行政组织在制定政策和解决问题时所做出的选择和决策过程。
5.行政组织和行政管理:行政组织是指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行政管理是指对行政组织进行管理和领导的过程。
这些内容包括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划分、权责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6.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和实施的方针、目标和措施;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公众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服务。
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涉及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等多个方面。
7.公共行政和公共治理:公共行政是指对行政组织和管理方式进行和创新的过程;公共治理是指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和共同决策,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研究公共行政和公共治理需要了解其目标、原则和方法。
以上是关于公共行政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同时,这些知识也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指导和提升行政管理能力。
因此,对于公共行政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公共行政学》复习纲要绪论一、公共行政的功能(简答&论述)第一:管制功能。
公共行政的任务之一是协调和处理社会各中关系和利益,以便在整体上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第二:服务功能。
公共行政的过程也是公共产品输出的过程。
第三:维护功能。
即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作。
第四:扶持功能。
行政系统有义务对社会的有关团体和组织提供某种帮助,以助实现他们的目标。
二、公共行政的原则1.法治原则:依法行政是现在公共行政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现代依法治国的一个核心内容。
2.服务原则:现代政府是有人民大众选举产生的,我国宪法也确定了人民组织政府的权力,这些表也表明了政府无公民之间的基本关系,政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3.效率原则:一是政府活动有效性,有效性的基本层面是活动的合法性,其次就是活动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政府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成本效益分析应当成为政府活动的极为重要的考虑内容之一。
4.责任原则:责任原则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政府的行为对社会大众负责,一个轻率的,鲁莽的不计后果的政府注定给社会带来灾难。
二是政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失职、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章行政组织一、行政组织概述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它通常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事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就是正常所说的政府机关。
二、行政组织目标的作用1.为组织的运作指明方向,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前提 2.为组织人员的考核提供主要依据 3.对组织的有激励和鞭策的作用4.为组织成员自我引导,确定标准5.激发成员的合作意识,增进组织的协调6.为组织选择和运用人、财、物力等资源提供依据三、行政组织的原则(论述)1.命令统一原则。
行政组织内部各级管理机构必须服从它的上级管理机构的命令;一个下只能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避免多头领导于多头指挥;各级管理机构不应越级指挥。
《公共行政学》要点及主要内容
一、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和发展:
1.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对象;
3.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二、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1.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理论;
3.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范畴。
三、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1.政府机构的分类和功能;
2.公共组织的结构和管理原则;
3.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
四、公共行为与政策制定:
1.政府决策与决策理论;
2.政府行为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3.政府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机制。
五、公共服务与公共事务管理:
1.公共服务的特点和分类;
2.公共服务的质量评价和提升;
3.公共事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六、公共参与与社会合作:
1.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和途径;
2.公共参与的实际案例和发展趋势;
3.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
七、公共管理的伦理与法律:
1.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和道德责任;
2.公共管理中的法律制约和法治建设;
3.公共管理中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在这些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公共行政学》还探讨了公共行政的国际比较、公共行政的创新与变革、公共行政的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问题。
通过对《公共行政学》的学习,能够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政府的管理行为和政策决策,提高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行政学整理(2014)第一讲一.公共行政的概念阐释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目标和统治阶级利益,依照法律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执行性活动。
(孙学玉《公共行政学》)对公共行政的定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主体、客体、根据、目标取向1.组织视角:公共行政就是立法、行政、司法中的行政。
2.“二分法”角度:行政与政治相区分。
3.管理角度:协调众人力量达成目标。
4.政治性定义:公共行政就是政府的所作所为;公共行政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行政是集体在做个人不能很好解决的事情。
5.法律性定义:公共行政就是执行法律;公共行政就是管制。
二.当代公共行政的相关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假设选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员都是出于私利而采取行动的个人,研究他们在民主体制或其它类似的社会体制下如何如何进行互动,以使政治决策符合多方利益,尤其是政治决策不违背民意。
2.“新公共行政学”:力图摈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
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主张建构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倡导社会公平、代表制、回应性、参与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推动了公共行政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它为新公共管理的产生做了理论准备。
3.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其主要内容有: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理念;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摒弃等级森严的强势政府,政府管理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结果取向以及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来提升行政效率;废弃公务员价值中立原则,推行临时雇佣制、合同用人制等新制度。
:政府依法对国家政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 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从狭义上说,则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
导者,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即行政领导活动。
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二,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第三,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第四,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第五,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诸活动的总称。
7.行政决策的含义:指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为实现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在系统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含义: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管理。
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依法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它是一种法制监督。
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2、工业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3、城市膨胀、政府职能扩大,管理内容增加,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激增;4、管理科学的产生为行政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5、英国文官制度、美国三权分立制公共管理实践二.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传统管理时期( 1900-1930 )1 ) 1911 年: F.W.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以效率为中心;2 ) 1916 年:法国“管理理论”之父, 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关系理论;3 )马克思.韦伯( Max Weber ) “组织理论”之父,官僚科层组织;行为科学时期( 1930-1960 )1 )梅奥的霍桑实验;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 )赫兹伯格激励保健因素理论;4 ) 麦克雷格的 X-Y 理论……系统理论时期( 1960- 至今)孔茨 1961 年〈管理理论丛林〉;菲德勒的权变理论……1.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政治性、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发展性2.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法规制度健全 :组织目标明确、人事调派、恰当权责、分配合理、财物数量适中、运行机制有效、行为方式优化、价值观念整合3.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规律性、服务性、复杂性4.目标管理:是上下两级管理人员共同确定目标和主要职责范围的过程;它是一种实施管理的计划和考核的方法,以它为标准,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按预期的成果来评价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成员的贡献;它一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通过它,有利于协调个人与组织在行为和努力方向方面的关系,以达到提高组织成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目标。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1、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让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制,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2、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
其基本任务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
3、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4、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授权)、行政组织、人事行政(公务员制度)、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绩效)、机关管理、公共财政(财务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治)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等范畴(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1、公共行政学使用的分析方法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1)公共行政学使用的大多数分析方法是众多社会科学共同使用的方法2)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公共行政学使用的分析方法常常是交叉、交替和混合使用的2、常用的分析方法如下:1)逻辑分析方法(哲学研究法) 2)法规分析法3)历史分析法 4)实证分析方法5)规范分析法 6)比较分析法7)系统分析法 8)生理分析方法9)心理分析方法 10)资料分析法11)案例分析方法 12)量化分析方法13)模拟分析方法 14)利益分析方法三、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1、综合性,即它是交叉的、丰富的、广泛的2、实践性,即它是实际的、应用的、具体的3、系统性,即它是整体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4、技术性,即它是方法的、工具的、手段的5、发展性,即它是动态的、进步的、创新的(二)公共行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1)公共行政学源自政治学,从渊源上看,公共行政学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但随着发展,两者已经有差别2)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基本理论和制度3)公共行政学则主要研究政府体制和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制定正确的政府目标和有效地达成这些目标2、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1)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律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性质和内容是研究和规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2)公共行政学则研究推行和执行政务及如何使之有效的原理原则和技术方法,尤其注重在实际过程中的有效性3、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1)一般认为,企业管理学较之行政学后起,主要研究如何管理和改进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利润2)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仅就方法论而言,二者也是相通的,但在研究对象、目的和范畴等方面却存在明显的差别4、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1)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本学科之一;从广义上说,一切社会生活都是它的研究内容;从狭义上说,社会学不以公共权力的成立和行使为特定研究对象2)公共行政学只有将行政现象至于广义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才能获得比较符合实际的理论和解决方案3)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四、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现代行政精神则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一)现代行政精神1、行政职能扩展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1)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政委员会,与此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2)行政决策迟缓,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受到影响3)政府人员专业化,主要是指政府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4)官僚化倾向滋长,导致了“程序化”行政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淡薄,主动进取精神受到抑制,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关于不良影响现象的描述,“帕金森定律”P16和“彼得原理”P18的影响最大3、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相应形成的某些行政现象)1)重视社会目的2)公共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主要是指政府为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不断和大量吸收、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方法的行政现象3)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二)现代行政精神1、主动进取2、追求卓越3、创新发展第二节:公共行政学的演进一般认为,公共行政学发端于19世纪末,以威尔逊的《行政血研究》一文为标志,公共行政学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威尔逊+古德诺)1、这一时期是指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到科学管理理论兴起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2、在这一时期里,公共行政学建立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初步的学科体系3、它是在四种理论的基础上或直接促进下发展起来的1)西方近代政治学说2)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3)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4)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4、早期行政研究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二位美国人威尔逊和古德诺,最大贡献就是突出和强调了公共行政活动及其研究在所有国家现象中的特殊意义,并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某些范畴威尔逊的理论:P24 古德诺的理论: P 25二、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泰罗、法约尔、韦伯、怀特、威洛比、费富纳、厄威克等)1、这一时期以美国人泰罗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为标志,到3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之前2、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谋求行政组织的合理化、行政过程的制度化、行政行为的效率化、行政方法的标准化3、这一时期提出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理论范畴、管理原则、延吉方法等一系列的规范,基本形成了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4、泰罗:科学管理之父:基本理论:P26亨利。
《公共行政学》重要知识点(务求背诵)(仅限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公共行政学第二章:1、公共行政环境第三章:1、政府职能2、市场体制3、市场失效第四章:1、行政体制2、中央政府体制3、地方政府体制4、行政区划体制第五章1、分离制2、层级制3、公共组织结构4、管理层次5、管理幅度6、非营利组织第六章1、行政领导2、行政领导者3、委任制4、考任制5、选任制6、行政领导责任7、选任制8、行政领导责任第七章1、人事行政第八章1、机关行政第九章1、行政决策2、程序性决策3、非程序性决策4、经验决策5、行政决策参与第十章1、行政执行第十一章1、舆论监督2、社会监督第十二章第十三章1、行政道德2、行政立法3、行政法规4、行政规章5、行政复议第十四章1、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第十五章1、行政效率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第十六章1、行政改革2、政府再造二、简答题公共行政的特点---P4行政环境的特点----P26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哪些?---P57行政体制的特点---P72行政体制的作用---P73公共组织的作用---P88行政领导的作用---P113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P123人事行政的特点---P139机关行政的作用---P169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P185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硬把我的要点有哪些---P204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208行政监督的原则----P232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P234 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P256法治行政的特点---P283行政改革的原则---P347三、论述题公共组织的特点---P86行政决策的特点---P184行政监督的作用---P234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P330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P341 行政改革的原则---P347行政改革的取向---P349行政改革的阻力---P351执行改革的动力---P354行政改革的对策—P357。
MPA(双证)专业基础课公共管理学知识要点注:本文系《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旦博学·MPA系列,竺乾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知识要点整理,主要依据各章节后附的复习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理解和其他参考资料适当增减。
整理者:billy5。
个人知识有限、时间仓促,难免有不当或遗漏。
绪论有效活动。
1、活动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而非立法、司法机构2、活动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而非私人事务3、依法(相对于政治的从属性、执行性)有效(有效性/合法性基础、效率)1、公共行政原则:(1)法制原则(依法行政)A有法可依、执法必严B在法律框架内,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C司法独立(2)服务原则A纳税人意识、顾客至上意识B委托人和代理人关系C政府的反应和质量(3)效率原则A有效性(合法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B成本效益(4)责任原则A对社会大众负责B对自身行为负责2、公共行政主要功能及其发展变化(1)主要功能A管制功能:权威性和强制性B服务功能:输出公共产品C维护功能:维稳、环境保护、医疗保健D扶助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帮助弱势群体(2)功能变化A消极运作到积极运作:政府管理事务的复杂化、专业化导致行政系统权力的集中和加强B直接运作到间接运作:让私人企业、社会组织承担部分职能,但政府不放弃所负责任C集权运作到分权运作:行政系统内部的变化,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第一章行政组织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
是静态结构和动态过程的统一体。
由四大要素组成:物质要素、精神要素、环境要素、目的要素。
1、综合归纳(1)命令统一原则(2)精简精干原则(3)效率原则(4)分工协作原则(5)权责一致原则(6)幅度适中原则(7)权变原则(8)法制原则首长制指行政组织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行政首长个人行使并负责。
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有力,行动迅速,易于保密。
缺点是容易滥用权力,独断专行,无人监督牵制;行政效能与首长能力密切相关。
公共行政学知识要点1.公共行政的定义及意义:-公共行政是政府为实现公共利益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提供公共服务、保护公共利益和实现公共价值。
-公共行政对于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作用。
2.行政管理理论:-传统行政理论:强调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权力分配和职能划分。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竞争和效能导向的管理思维。
-公共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市民的合作和参与。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包括识别问题、制定方案、实施和评估。
-公共政策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命令等形式来实施。
4.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政府内部的机构,负责执行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
-行政组织的结构包括垂直层级和水平部门的划分。
-行政组织的职能包括规划、决策、资源配置和监督等。
5.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给公众的服务,例如教育、医疗、安全等。
-公共服务的特点包括普惠性、无差别待遇、社会公平和公共责任。
-公共服务的交付可以通过行政机关、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来实现。
6.行政:-行政是为了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公共服务质量而进行的。
-行政的途径包括改善政府组织和人员管理、优化政策和程序以及提升信息技术应用。
-行政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7.公共行政伦理:-公共行政伦理是指公共行政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公共行政伦理的核心是公正、效能、廉洁和责任。
-公共行政伦理的遵守有助于提高政府的信誉和公众的满意度。
以上是公共行政学的一些重要要点,涉及了公共行政的定义、意义、理论、政策、组织、服务、和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角色的变化,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为有效治理和公共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一、行政的含义1、从三权分立的角度解释:认为除国家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管理活动。
2、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解释:认为行政是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实现国家目的的执行性活动。
3、从管理的角度解释:认为行政是所有机关(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所有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Management二、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私人行政(PRIVATE ADMINISTRATION)区别:公共行政具有以下含义:1、非赢利性:公共是相对于赢利的私人的或企业的行政而言的,亦既强调执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公共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而不是私人企业和私人机构。
2、公共行政的目的是为了公众提供服务,明确不同行政的性质和目的,私人行政的目的是为了赢利。
第二节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进程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1、法国学者安培:2、1865年德国学者斯坦因在他的著作《行政学》最早提出行政的概念。
二、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第一阶段:传统公共行政时期1、政治与行政二分法A、泰勒与法约尔B、1887年威尔逊主张建立行政学,并提出将政治与行政区别开。
1900年的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926年怀特《行政学导论》;1927年威罗毕《行政学原理》;1939年全美行政学会成立。
c、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第二阶段:公共行政学的发展1、新公共行政学(NPA):(社会公平)瓦尔多、弗雷德里克森:黑堡宣言(新左派)新公共行政学力图摈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
2、公共政策学派(PP):延续西蒙的观点、承接拉斯维尔、德洛尔等等政策的核心地位3、公共选择学派(PCH):奥斯特罗姆夫妇,主张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来研究公共行政,后又向制度学派靠拢。
第三阶段:新公共管理(一)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公共选择、交易成本、委托代理理论;市场重新得宠,与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主义和中央计划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意识形态,主要包括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以布坎南等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及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等学派。
2023秋公共行政学知识点
2023秋,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政府与市场、行政法律等方面,探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公共行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组织公共事务。
行政管理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
行政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政府的效能和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二、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公共政策制定涉及政府决策过程、政策实施与评估等方面。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并通过合理的决策过程来达到最佳效果。
三、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市场是公共行政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它研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与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控市场等方式,对市场进行引导和调整,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四、行政法律
行政法律是公共行政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它研究政府行为与法律的关系。
行政法律涉及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诉讼等方面。
行政法律的目的是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与稳定。
公共行政学的知识点涉及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政府与市场、行政法律等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理解政府的运作方式,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期待未来的公共行政学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的智慧和方案。
公共行政学重点第一章绪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了解)1、公共行政:泛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宪法及法律的规定,通过科学、及时地制定和准确、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公共产品、实施公共服务的活动。
即是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
2、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了解)3、现代行政现象(简答)一、行政职能扩展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条件下,国家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采取行政行为的自主权力。
使政府不仅承担起了保国卫民的责任,而且承担起了辅助各行各业均衡发展,普遍提高各个阶层生活水准和道德、文化水准,防止个人私欲损害社会公益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
二、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业委员会,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
行政决策迟缓,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受到影响。
政府人员专业化,主要是指政府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
官僚化倾向滋长,导致了”程序化“行政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淡薄,主动进取精神受到抑制,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
三、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重视社会目的。
公共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
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4、不良行政现象“帕金森定律”——官僚主义的别称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
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增加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1)每一位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2)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
定律二,中间派决定。
所谓中间派指这样一些人:对事先发的会议资料不加了解的,没头没脑不清楚议程进行情形的,耳朵不大灵光的,醉意未尽、昏头昏脑的,年迈却自以为精神矍铄的,意志薄弱的。
中间派在议会等“票决制”政策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中间派实际决定政策制定。
行政学一、名词解释1.公共行政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
2.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3.首长制又称部长制或独任制,指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4.文书主义原则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动主要以文书的形式记录、传递和保存,即对现代行政组织做出的各种结论、处理结果、指令等,至少是最后的决定,都要全部以文书的形式表示、记录、保存下来。
5.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主体的行为侵犯其他合法权益,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受理申请的机关对原处理决定进行重新审查并做出相应决定的行为。
6.社会监督指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时经过法定的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的监督。
7.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8.行政诉讼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引起的诉讼,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因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侵权、失职以及公民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受到的诉讼。
二、问答1.行政权力和其他政治权力的关系1)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的关系。
同属于国家权力,区别:①权力的性质和作用结果,立法权力是多数人向少数人的集中;行政权力则是由少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
②权力的功能,立法权力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势和规律,概括出社会活动和各种集体行动的准则与规则;行政权力执行国家法律,推行政府政策,其作用在于将立法权力确定的制度规则和一般准则再具体应用于行政管理的对象。
③权力的价值原则,立法权力追求民主,行政权力追求效率。
2)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
同属于国家权力,差别:①权力运行方向不同。
行政权力自上而下的,司法权力平行性制约②主体在权力体系中的独立性不同。
行政权力的下级主体受上级的指挥与控制,司法权力的各级主体则独立行使审判权。
③权力的作用和功能不同。
行政权力积极主动地实现国家意志,司法权力消极被动地保障国家意志的实现不受干扰。
④权力的价值原则,司法权力追求民主,行政权力追求效率。
3)区别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表现不同。
①权力的目的不尽相同。
行政权力的目的在于执行国家意志。
政党权力的目的则是执行本党集体的意志,其所要实现的目的只能代表社会当中部分人的利益。
②权力结构不同。
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运行回路的一部分,政党权力自成回路。
③权力的合理合法程度不同。
行政权力国家权力组成部分,天然的合理而且正当的执行国家意志。
政党权力集团性权力,法律专门规定,其合理性和正当性也是有限的。
④权力客体不同。
行政权力的客体是整个社会,而政党权力的客体党内。
⑤权力手段不同。
行政权力拥有暴力威慑的后盾,且主要通过法律手段行使权力,而政党则依靠意识形态等符号力量,主要通过纪律手段行使权力。
2.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
⑴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生机和活力的政府;⑵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⑶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⒉与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相比,我国新的公务员制度的特点⑴体现了分类管理原则;⑵建立了新陈代谢制度;⑶强化了激励竞争机制;⑷健全了廉政勤政约束制度。
3.我国行政决策过程存在的问题①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程度对决策的正确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国政府某些专业信息机构还承担着很多非信息工作的职能。
②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一些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决策方案的设计,由政府官员或政府机构自行设计而不注重专家的作用。
这些由政府机构自行设计的方案往往比较表面化,专业化程度较低而难以解决问题的实质。
③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对决策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不加以客观、科学地求“证”,这种“论而不证”的“御用”论证往往是导致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有些决策表面上采取了较为民主的形式,但最后还是一两个人的意见起关键作用,而绝大多数人的意见则被搁置一边。
4.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1. 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信息是决策的灵魂,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强化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这个程序。
2. 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专家对决策方案的论证和评估更专业,而且更客观,更少受利益关系的影响,更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3. 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既包括专家和群众的参与,特别是与决策问题有利益关系的群体代表的参与。
群众参与以及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的参与,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程度,决策的民主参与有利于实现决策中在利益分配上的公平和公正。
4. 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完善政府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是关键。
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完善合法性审查制度,把好行政决策的法律政策关。
政府做出重大行政决策的,在做出决定前,决策方案要经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
5.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重新定位和划分的问题。
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在国家行政权力的重新定位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关系尤为重要:1)行政权力与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与政府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是外在形式与实质问题的关系。
不首先调整或改变行政权力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就缺乏深厚的背景,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缺乏足够的合法性,缺乏切实有效的可行性2)行政权力与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的缘起及核心问题,就在于防止公共行政权力被滥用。
依法行政之所以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①缺乏法律制度史。
历史特征②政府处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中心位置。
单一制③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健康的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是法制的经济。
三、选择1.行政学脱胎于政治学,主要研究政府对公共事务如何实施具体管理,有明显的操作性,因而是具体的、技术的、应用的研究。
2.帕金森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增加并无关系二:中间派决定,中间派在会议等“票决制”政策议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三:鸡毛蒜皮定律:涉及金额越大,讨论时间越短四:无效率定律:决策性委员会的非必须成员越多,效率越低五:人事遴选庸才六:办公场所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成反比七:鸡尾酒会公式:体现人物的实际重要性八:嫉妒症九:财不露白十:退休混乱3.彼德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每一个职工由于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4.公共行政学发刊的标志威尔逊1887《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一文。
5.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近代德国学者乔汉较早提出了思想。
威尔逊以及社会组织理论之父韦伯都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
美国政治学古德诺全面阐明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理论。
6.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科层组织理论被认为是组织学的也是行政管理学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他提出的“官僚”概念指的是一种以管理为目标的社会组织的特定形式。
在他看来,权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魅力权威,即权威靠自身的一些超凡脱俗的特征或天赋,或一般人不及的能力对追随者产生影响。
二是传统权威,即权威的行使依赖的是传统、习俗、习惯以及公认的准则。
三是合理合法的权威,也称理性权威,其行使依赖的是组织的规章制度、法律法令等。
7.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
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是这种行为的主体。
可以分为四种:1、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2、政府行政机关。
政府机关的公共行政权力是通过法律规定以及在法律规定之下的政府内部授权获得的。
3、行政首长。
各国政府即行政机关通常实行首长负责制。
(1)政府首脑。
(2)政府首脑以下的高级政务类行政首长。
(3)政务首长以下的各级常务首长。
(4)由宪法和有关法律所特别授权的一部分官员,主要是指主持人事行政事项的少数首长。
4、政府普通公务员。
8.行政职能的范畴:维持,保卫,扶助,服务,管制,发展。
9.权力结构的扁平化的主要表现:上下级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权力距离日渐缩短,权力中心逐步下移,尽可能地缩短决策链以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迟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以提高施政效率,最大程度地面对权力客体以体现便民原则和人本价值。
10.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1结构性分配—根据行政权力的层次性而对其所做的纵向垂直性分割。
2功能性分配—根据行政权力所承担的任务及其客体的状况而对它进行的横向水平分割11.行政授权的方式a充分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决定行政方案,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
b不充分授权:特定授权、刚性授权,是指上级领导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绩效目标、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c制约授权,复合授权,这是把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d 弹性授权,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同一项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方式。
12.行政权力所分情况:1.结构性权力。
2.制度性权力。
3.报酬性权力。
4.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的基础是行政组织所拥有的威胁和惩罚手段。
5.象征性权力。
6.知识性权力。
7.关系性权力。
8.人格性权力。
13.行政权力的手段1、权力压力。
行政主体会运用强制性权力基础,通过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力量,以威胁、限制和恫吓等形式,让行政客体在物理、生理和心理上不可或缺的需要遭到破坏,或处于危险境地,而行政客体要保证其自愿选择和行为的能力,又离不开这些需要。
2.权力控制。
权力控制是行政主体通过结构权力和制度权力资源,以行政法规、命令、指示、规定、章程、要求等形式,按照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明示,要求权力客体依主体的愿望行事。
3.权力操纵。
权力操纵是指行政主体通过限制信息供应、进行信息误导或蒙蔽性宣传等手段,隐瞒或部分隐瞒事实真相及行动目的,从而影响权力客体,并使权力客体采取行动以满足权力主体的意愿。
4.权力诱导。
如果行政主体提出呼吁或劝告,并提供相应的理由和诱因,行政客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经过自主思考或独立估量之后,接受行政主体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那么,这种权力运作就是成功的诱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