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辅导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40
2000年至2019年(部分)上海体育学院历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上海体育学院历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2000年至2019年)2000年真题(简答题60分)标黄色内容为重复出现考题。
1、举例说明心率测定在武术运动训练中的应用?2、心肌收缩与骨骼肌收缩有何区别?3、叙述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尿量减少的生理学原理?4、叙述肝脏的生理功能?5、消除乳酸的主要途径是哪些?6、三大供能系统是如何供能的?7、声音传到神经中枢的三个阶段?8、如何在2008 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提高我国的体育成绩的方法?2001年真题(简答题20分)1、叙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5分)2、叙述运动中能量供应的基本理论?(5分)3、叙述马拉松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10分)2002年真题(简答题2、3、4 任选2 题,共40分)1、应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400米和800米跑的生理学特点和运动员训练方法的主要区别?2、举例说明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3、根据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的学说,分析马拉松运动中运动员疲劳的可能原因?4、叙述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2003年真题(简答题任选4 题,共40 分)1、在应用生理学指标进行训练程度的评价时,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2、具体说明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3、叙述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生理学因素?4、叙述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5、叙述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2004年真题一、简答题(5分*4题)1 呼吸方式2 激素作用3 赛前状态4 恢复手段二、论述题(任选3题,共45分)1、用短跑、举重运动、举例说明力量训练原则?2、论述用生理指标指导训练方案制订?3、大负荷训练的生理学依据?4、从肌肉类型分析说明一名运动员可能同时在800 米到马拉松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2005年真题1、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的关系?2、有氧耐力及其训练?3、疲劳产生的原因?4、低氧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及应用所遵循的原则?5、生理学指标评价运动员机能评定应注意的问题?6、判定恢复与过度疲劳的方法指标?7、评价马拉松运动员的生理学指标及原则?8、公路自行车供能特点?9、无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机理与原则?2006年真题(论述题)1、后负荷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内部资料(自编教材)绪论1.简述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2.简述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具备的条件。
3.简述人体机能的调节。
4.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5.举例说明反馈控制对人体机能的调节。
第一章肌肉收缩1.简述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2.对不同性质的训练,肌纤维会产生“专门性”适应,这些适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神经肌肉接点的兴奋传递过程,(或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肚肉的过程。
)4.简述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理论。
5.肌肉收缩能量供应的基本理论。
6.简述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形成的原理。
第二章血液1.简述运动性贫血的产生原因。
2.何谓等渗、低渗、高渗溶液?3.简述IftI液中的缓冲物质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第三章循环1.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
2.何谓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是怎样的?3.增加心室的询负荷对心输出量有何影响?4.增加心室的后负荷对心输出量有何影响?5.心肌细胞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6.简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及特点。
7.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冇哪些?8.影响静脉回流的主要因素冇哪些?9.何谓微循环?它冇哪儿条通路?10.简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11.心脏受什么神经支配?有何生理作用?12.血管受什么神经支配?这些神经对血管有何作用?13.简述安静时动脉血压测定的方法。
14.简述一次运动循环系统的机能变化及调节机制。
15.简述K期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1.何谓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及生理意义是什么?2.何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它有何生理意义?3.简述胸内负乐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4.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5.何谓氧离曲线?试分析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6.运动中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呼吸7.简述CO:对呼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8.运动时改善呼吸方法的原则有哪些?9.需氧量和摄氧量在运动强度的确定中有何意义?第五章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2.何谓胃肠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何(请各举一例)。
运动生理学专题(研究生用)生理教研室目录第一专题运动生理学进展第二专题运动与骨骼肌生理第三专题氧运输系统生理第四专题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第五专题运动与内分泌系统第六专题运动与疲劳第七专题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改进第八专题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第九专题训练以外的强力手段第十专题生理机能的测试与评定第十一专题运动能力的遗传与选材第十二专题健身活动的生理基础第十三专题运动与肥胖的生理学分析第十四专题运动与免疫参考资料1.《运动生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第1版2.《实用运动生理学》杨锡让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3.《运动生理学》师范体育系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1版4.《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浦钧宗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第1版5.《运动生物化学》体育院系教材6.《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翁庆章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第1版7.《运动员选材》8.《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与评定》9、《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田野主编高教出版社10、《运动生理学进展》杨锡让主编北体大出版思考题:1.运动生理学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其意义如何?2.运动生理学与你所学的专业有何联系,试举例说明。
3.简述运动与肌纤维类型的关系。
为什么优秀跑步运动员的肌纤维数目%有很大差异?4.试述力量的训练方法及训练原则。
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学基础。
5.举例说明三种肌肉力量(等长、等张、等速)的测量方法,改进设想。
6.说明运动性贫血的判断标准、可能产生的原因及纠正办法。
7.不同全力运动时血糖浓度的变化特点。
8.说明长期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9.说明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意义。
10.说明三种供能系统与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
11.说明有氧(无氧)能力的评价指标、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12.说明疲劳产生的原因、判断方法及恢复措施。
13.运动技能是如何分类的?14.依据生理学原理,并结合训练实践,谈谈如何改进运动员的运动技能?15.说明训练方法的生理学依据(持续、间歇、重复、无氧阈、高原)。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题库1.简述动作电位有何特点?2.简述神经—肌肉的传递过程。
3.简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4.简述运动中影响爆发力的大小的因素。
5.用“离子学说”解释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
6.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7.试述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8.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导的。
9.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10.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11.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12.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13.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14.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15.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16.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17.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18.何谓内环境,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及意义。
19.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0.试述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1.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22.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3.试述血小板的生理特点及功能。
24.试述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25.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26.简述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27.简述瓣膜的功能。
28.同骨骼肌相比,心肌细胞的收缩特点是什么?29.哪几种体液能对心血管系统进行调节?并简述之。
30.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31.用心脏作功量来评价心脏的泵功能有何重要意义?32.心力贮备在反映心脏机能上有何生理意义?33.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其生理机能间有何联系?34.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动脉血压的?35.肌肉运动时,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发生哪些主要的功能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引起的?36.以减压反射为例,说明心血管活动神经调节的生理过程。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本文档一共87页,只要您好好复习,一定能考过,希望您能吸取本文档的精华,祝您考试顺利)运动生理学1.简述动作电位有何特点?动作电位有以下特点:(1)“全或无”现象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因刺激加强而增大。
(2)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它就会向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它的幅度不会因为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3)脉冲式由于不应期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间隔。
2.简述神经—肌肉的传递过程。
(1)当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的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 从细胞外液进入轴突末梢,促使轴浆中含有乙酰胆碱的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
(2)当突触小泡到达接头前膜后,突触小泡膜与接头前膜融合进而破裂,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
(3)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后和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接头后膜上的Na+ 、K+ 通道开放,使Na+ 内流,K+ 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即去极化。
(4)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肌细胞的阈电位)时,可引发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是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3.简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1)兴奋(动作电位)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横小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沿着肌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横小管膜上的动作电位可引起与其邻近的终末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Ca2+通道开放,Ca2+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内流入胞浆,肌浆中Ca2+ 浓度升高后,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结合时,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的构型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上海体育学院自编教材系列《运动生理学》习题集运动生理学教研室编写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教研室2007年1月编者的话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院本科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即使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但目前尚没有配合我院教学的生理学习题集,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因此编写了“运动生理学习题集”。
考虑到与本习题集的通用性,因此,编写的内容基本涵盖了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十七个章节。
本书主要面向体育学院本科学生,也可作为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考虑到本书是学习辅导教材,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在本书中并未附参考答案。
因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再所难免,恳请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进行修改。
参加教材编写的同志有:陈文鹤陆耀飞郭黎目录绪论1-3第一章肌肉收缩4-9第二章血液10-13第三章循环14-17第四章呼吸18-21第五章消化和吸收22-24第六章体温25-27第七章肾脏的排泄功能28-31第八章感官32-34第九章神经系统35-38第十章内分泌39-41第十一章高级神经活动42-44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45-46第十三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47-50第十四章运动中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51-54第十五章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55-57第十六章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训练58-60第十七章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61-62绪论一、名词解释反应兴奋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神经-体液调节基本生理特征二、判断题()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3. 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其中人体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4. 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的关键物质是激素,又称为第二信使。
2015年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运动生理学》一、简答1.骨骼肌(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的机制?2.何谓METs(Metabolic equivalents)举例说明它在运动能耗评测中如何应用?3.应用个体化的原理分析个体适应运动负荷能力的生理学差异?4.运动酸痛的产生原因以及预防和缓解酸痛的措施?二、论述1.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区别几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2.肥胖的相关疾病有哪些?发生和发展的四种学说是哪些?并选择一种进行简要阐述?运动能减轻肥胖防治肥胖相关疾病的机制?2.以下为一篇文章的摘要,请结合运动员心脏结构特点分析这篇文章的创新点和理论意义?METHODS AND RESULTS: Twelve previously sedentary subjects (aged 29±6 years; 7 men and 5 women) trained progressively and intensively for 12 months such that they could compete in a marath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for assessment of right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and volumes were obtain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3, 6, 9, and 12 months of training. Maximum oxygen uptake ( max) and cardiac output at rest and during exercise (C2H2 rebreathing)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periods.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1 year of training, and pressure-volume and Starling curves were constructed during decreases (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and increases (saline infusion) in cardiac volume. Mean max rose from 40.3±1.6 to 48.7±2.5 mL/kg per minute after 1 year (P<0.00001),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both maximal cardiac output and stroke volume. 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 mass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with training duration and intensity and reached level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elite endurance athletes. In contrast, left ventricular volum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until 6 months of training, although right ventricularvolume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from the outset; Starling and pressure-volume curves approached but did not match those of elite athletes. CONCLUSIONS: One year of prolonged and intensive endurance training leads to cardiac morphological adaptations in previously sedentary young subject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elite endurance athletes; however, it is not sufficient to achieve similar levels of cardiac compliance and performance. Contrary to conventional thinking, the left ventricle responds to exercise with initial concentric but not eccentric remodeling during the first 6 to 9 months after commencement of endurance training depending on the duration and intensity of exercise. Thereafter, the left ventricle dilates and restores the baseline mass-to volume ratio. In contrast, the right ventricle responds to endurance training with eccentric remodeling at all levels of training.。
体育专业—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习题习题集运动生理学教研室编写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教研室编者的话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院本科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即使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但目前尚没有配合我院教学的生理学习题集,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因此编写了“运动生理学习题集”。
考虑到与本习题集的通用性,因此,编写的内容基本涵盖了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十七个章节。
本书主要面向体育学院本科学生,也可作为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考虑到本书是学习辅导教材,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在本书中并未附参考答案。
因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再所难免,恳请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进行修改。
参加教材编写的同志有:陈文鹤陆耀飞郭黎目录绪论1-3第一章肌肉收缩4-9第二章血液10-13第三章循环14-17第四章呼吸18-21第五章消化和吸收22-24第六章体温25-27第七章肾脏的排泄功能28-31第八章感官32-34第九章神经系统35-38第十章内分泌39-41第十一章高级神经活动42-44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45-46第十三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47-50第十四章运动中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51-54第十五章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55-57第十六章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训练58-60第十七章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61-62绪论一、名词解释反应兴奋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神经-体液调节基本生理特征二、判断题()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3. 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其中人体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4. 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的关键物质是激素,又称为第二信使。
()5.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理学实验又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之(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答:(1)周期安排原则的依据是人体竞技能力变化和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其中,后者是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而前者则是变异因素。
(2)而4年一度的奥运会,则要求运动员必须在特定的时期表现出最佳的竞技水平。
这就要求教练员不仅能使运动员具有所需要的竞技能力,而且能使之在预定的时间里把这种能力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尽管人体本身受着生物节律的影响,但它并非绝对不变,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安排使其在特定的时间里表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
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是可以由人来控制的,教练员应努力做到有把握地调节这一变异因素,使之与特定的比赛日程安排相吻合。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资料笔记绪言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的科学。
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又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
具有生命的生物体具有的一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还有如生殖、遗传和变异等功能。
三、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生物总是在不断地重新建造自身的特殊结构,同时有在不断地破坏自身已衰老的结构,这个过程就叫做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异化作用,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二)兴奋性: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映的过程及其表现为兴奋,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称兴奋性。
受刺激后能较为迅速产生兴奋的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统称为可兴奋性组织三)适应性:在反复出现的环境变化中。
机体的适当的反映克服因这种环境变化造成的危害,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四)生物体除上述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生殖、遗传与转变等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章骨骼肌收缩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肌纤维通其他细胞一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核。
肌浆中除含有丰富的线粒体,糖原和脂滴外,还充满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和复杂的肌管系统,这是骨骼肌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一肌原纤维和肌节每个肌细胞都含有上千条沿细胞长轴走行的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沿长轴呈现规律的明暗交替,分别称为明节和暗节。
明带和暗带在横向上都位于相同的水平,因而整个肌细胞也呈现明暗交替的横纹。
骨骼肌也叫横纹肌。
暗带的中央有一段相对较亮的区域,称为 H 带。
H 带的中央,即暗带中央,有一条横向的线,称为 M 线,明带中央也有一条线,称为 Z 线。
或者 z 盘。
粗肌丝:肌球蛋白由两条重链,四条轻链构成,细肌丝:机动蛋白由原肌球蛋白(肽链),肌钙蛋白(附着)二、肌管系统:横纹肌细胞有两套独立的肌管系统一)走行方向与肌纤维垂直的管道,称为横管,肌膜在明、暗带交界处向内凹陷形成的。
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要内容梳理一、运动生理学概述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生理机能变化的科学,它对于理解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对运动能力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运动生理学的重要内容进行概述。
二、运动能量代谢1. 糖原代谢:糖原是肌肉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它在运动中的代谢过程主要经历糖原分解、乳酸产生与氧化三个阶段。
2. 脂肪代谢:脂肪是长时间低强度运动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代谢主要通过脂肪酸的解离、氧化等过程来提供能量。
3. 蛋白质代谢:在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中,由于糖原和脂肪的储备量有限,蛋白质被分解来提供能量,这对于维持运动能力至关重要。
三、运动心血管生理1. 心血管适应:运动训练可以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肌的收缩速度,提高心脏的耐力和冠状动脉的血流。
2. 心血管搏动传导:心电图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工具,通过心电图的分析可以判断心脏的搏动传导情况是否正常。
3. 心脏自主神经调节:运动可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提高心率和心输出量,同时也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改善交感神经调节的平衡性。
四、肌肉生理学1. 肌肉结构与功能:肌肉由肌纤维束组成,肌肉的收缩是由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调控完成的,肌纤维结构的特性决定了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
2. 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力量是影响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力量训练可以改善肌肉的力量输出能力,提高运动表现。
3. 肌肉疲劳与恢复:在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中,肌肉会产生疲劳,疲劳的积累会降低运动能力。
恢复是消除疲劳的关键,包括饮食、休息、按摩等多种手段。
五、呼吸生理学1. 呼吸肌肉的功能:运动时,呼吸肌肉的收缩与松弛可以调节肺活量和呼吸频率,以保持适当的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2. 氧气的摄取与运输:氧气在肺泡和血液中的传递通过肺泡-毛细血管界面的气体交换完成,在运动时,氧气的摄取能力会增加。
3. 乳酸阈值:乳酸阈值代表了运动时乳酸积累的临界点,通过训练可以提高乳酸阈值,从而延缓肌肉乳酸积累,提高持久力。
上海体育学院考博资料运动训练学05年运动训练学1、阐述“适宜负荷原则”和“适时恢复原则”的含义、依据及其注意事项。
2、试述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3、试述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及其注意事项。
4、试述科学化运动训练的内容。
5、试述耐力素质的含义、分类,以你所熟悉的一个运动项目说明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
06年运动训练学1、08年奥运会取得优异2、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3、结合运动项目制定年度训练计划4、结合某一优势项目,论述其制胜规律5、训练原则07年运动训练学1、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2、适应负荷原则、科学基础及应用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分析与“三从一大”训练思想的关系。
3、五大素质的概念及分类,并举两个例子说明运动素质的相互关系。
例如力量和速度的关系。
4、两题选自其一:(1)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地方以体教结合的模式培养优秀运动员,请阐述体教结合的内涵及意义。
(2)论述我国学校体育的新动向,并举例说明。
5、试分析办好2008年奥运会所需做好的工作。
08年运动训练学1、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工作和训练经历,论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发展趋向及相应对策。
(20分)2、简单回顾我国优势项目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运用总合律、主导率、突前律和更迭律等训练规律,简单分析子1980年以来我国优势项目制胜的原因,并根据以上规律为我国优势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中再创佳绩出谋划策。
(20分)3、结合你的工作经历和训练经历,试述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启示状体和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并根据以上理论说明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教练员应该遵循哪些运动训练原则。
(20分)4、假如你是一名教练员,请给局以下条件为你的六名青少年短跑(100米)运动员制定一次完整训练课计划。
要求如下表:(40分)09年运动训练学1、结合2008年多项奥运会记录被打破,论述运动训练发展趋势及其相应对策。
2、结合2008年奥运会中国优势项目制胜因素,为2012年奥运会夺得好成绩出谋划策。
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汇总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汇总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对于考研体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运动生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其中的重点知识点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中的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供考生参考。
一、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2. 运动生理学的调节机制a. 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b. 内分泌系统对运动的调节c. 免疫系统对运动的调节d. 肌肉对运动的调节三、运动生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指标1. 缺氧与运动2. 运动中的能量代谢与耗氧量3. 酸碱平衡与运动4. 运动中的心血管功能指标a. 最大摄氧量(VO2max)b. 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c. 心率的变异性指标四、运动对器官系统的影响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a. 运动对心肌的影响b. 运动对血管的影响c. 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a. 运动对肺功能的影响b. 运动对气道的影响c. 运动对呼吸功能的调节3.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4. 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5.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6.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a. 运动对大脑功能的影响b. 运动对神经递质的影响c. 运动对情绪与认知的影响五、运动与健康1. 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2. 运动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3. 运动与肌肉骨骼系统的关系4. 运动与精神心理健康的关系六、运动员的训练与调节1.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a. 力量训练b. 耐力训练c. 灵敏训练d. 柔韧训练2.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a.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训练b.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研究综上所述,运动生理学是考研体育学复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中的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重点资料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1静息相(处于极化状态,即静息电位状态)2去极相(首先c 膜的静息电位由-90mv减小到0,叫去极化。
c膜由0mv转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叫反极相)3复极相(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很快从顶点快速下降,膜内电位由正变负,直到接近静息电位的水平,形成曲线的下降芝,叫复极化时相。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和下降支持续时间都很短,历时不超过2毫秒,所记录下的图形很尖锐,叫锋电位。
锋电位之后还有一个缓慢的电位波动,这种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叫后电位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c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终结过程成为;=激动―膨胀耦联的三步骤:1激动通过斜小管系统传导至肌c内。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达。
3肌质网对ca再废旧。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兴奋条件:生理特性有兴奋性,收缩性。
条件:1刺激强度(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为阙刺激)2刺激的作用时间(足够时间)3刺激强度变化率(刺激电流由无到有或由大到小的变化率)骨骼肌的膨胀形式:根据肌肉膨胀时的长度变化分后四种。
1contribution膨胀(肌肉膨胀时长度延长的膨胀。
contribution膨胀时肌肉长度延长、起止点相互紧邻,引发身体运动。
且,肌肉张力减少发生在前,长度延长发生在后。
但肌肉张力在肌肉已经开始膨胀后即为不再减少,直至膨胀完结。
又叫做等张膨胀。
就是作功的=负荷重量*负荷移动距离。
整个运动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小的一点称作顶点。
在此关节角度下杠杆效率最糟,只有顶点处肌肉才可能将达至最小力量膨胀。
例子:肱二头肌膨胀并使肘关节屈曲挥舞某一恒定负荷)2相切膨胀(肌肉在膨胀时其长度维持不变,这种膨胀叫做--。
存有两种情况:肌肉膨胀时对付无法消除的负荷;当其他关节由于肌肉Vergt膨胀或contribution膨胀出现运动时,等短膨胀可以并使某些关节维持一定边线,为其他关节的运动缔造适合的条件。
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训练基本知识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训练基本知识一、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和细胞的生理反应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考研体育学中,掌握运动生理学基本知识是理解运动机制和指导运动训练的重要基础。
1.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反应心血管系统是人体运动时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系统。
在运动时,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血压升高等。
这些反应有助于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给肌肉,从而支持身体的运动活动。
2. 呼吸系统的生理反应呼吸系统是人体运动时供应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系统。
在运动时,呼吸系统会加快和加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和呼吸频率。
这样可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并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从而满足身体在高强度运动中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
3. 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运动时,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对人体的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会通过激活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调整肌肉的张力和协调肌肉的收缩,实现身体肢体的运动。
此外,神经系统还参与到运动技能学习和记忆等方面,对于运动训练的效果和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二、运动训练基本知识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训练密切相关,通过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优化运动训练,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1. 负荷和适应原理负荷和适应原理是指通过适当的训练负荷刺激身体,促使机体产生适应性改变,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在运动训练中,要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负荷,包括训练强度、训练频率和训练时间等方面的调整。
2. 有氧与无氧训练有氧训练是指通过长时间、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加耐力为目的。
无氧训练则是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为目的。
在运动训练中,有氧和无氧训练可以结合运用,综合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
3. 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和关节都会承受一定的负荷,存在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
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和锻炼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性变化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运动的能量代谢、运动的心血管调节、运动的呼吸调节和运动的肌肉协调等方面的知识。
1.1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人体在不同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环境下,运动所引起的各种生理效应和适应性变化。
1.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测量生理指标来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观察方法则是通过观察和调查运动者的生理现象和生理变化来得出结论。
1.3 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体育训练和运动保健。
在体育训练领域,通过研究运动生理学知识,训练者可以制定更科学和有效的训练计划;在运动保健领域,通过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变化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章:运动生理学的重要知识点整理本章将对运动生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包括运动的能量代谢、运动的心血管调节、运动的呼吸调节和运动的肌肉协调等方面内容。
2.1 运动的能量代谢运动的能量代谢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产生和消耗的能量。
根据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人体可以通过不同的能量途径来供能,主要包括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
2.2 运动的心血管调节运动时,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运动引起的心率增加和心脏输出量的增加有助于将更多的血液输送到肌肉,以供给肌肉运动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2.3 运动的呼吸调节运动时,肺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主要包括呼吸频率的增加和吸气和呼气的深度增加,以满足更多的氧气需求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2.4 运动的肌肉协调运动时,肌肉协调是保证运动中各个肌肉群的有序协同运动的重要因素。
肌肉协调的主要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和机械调节两种。
2.5 运动的疲劳与恢复运动疲劳是指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后,人体产生的一系列疲劳表现和生理变化。
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与训练原理解析一、运动生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运动生理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情况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神经调控、心血管功能、呼吸生理、肌肉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运动生理在体育学乃至医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能量代谢与运动运动是通过消耗能量来完成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身体内的糖原和脂肪。
在运动的过程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再通过糖酵解和氧化过程供给肌肉运动所需能量。
脂肪则是长时间运动时的主要能源,它在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2. 神经调控与运动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大脑通过运动皮层和运动神经元传递信号,使肌肉收缩产生运动。
运动还能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3. 心血管功能与运动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
通过运动,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泵血能力增加,血管弹性增加,血流速度加快。
长期坚持适量运动能够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健康。
4. 呼吸生理与运动运动时,呼吸系统也会相应地调整。
深呼吸能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肌肉,加快新陈代谢,同时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5. 肌肉适应与运动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它在运动中会发生相应的适应性改变。
如运动训练能增加肌肉的横切面积,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在长时间负重训练中,肌肉纤维还会发生肥大,增加力量输出。
二、运动生理在训练中的应用了解运动生理对体育训练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动生理原理在训练中的应用:1. 超量恢复原理运动后,身体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来修复肌肉组织和补充能量。
在训练中要注意在适当的时间提供充足的休息,以保证身体能够充分恢复。
2. 适应性原理身体对于相同的训练刺激会逐渐产生适应,导致训练效果减弱。
为了继续提高训练效果,需要定期改变训练强度、方式、组合等,让身体不断适应新的刺激。
3. 个体差异原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潜力都不相同,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核心内容解析一、绪论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变化及其调节机制的科学。
作为体育学的重要分支,它对于了解人体运动机能的本质和运动训练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运动生理学的核心内容出发,分析解读上海市考研体育学中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为考生复习提供参考。
二、运动生理学的核心概念1.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会发生变化,特别是能量代谢的调节对于维持运动持续和适应运动强度至关重要。
2. 肌肉疲劳肌肉疲劳是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表现为肌肉力量下降、耐力减退和协调性受损等。
其产生机制涉及能量供应、乳酸蓄积、电解质紊乱、神经递质异常等多个方面。
3.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起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热量的作用。
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对于运动能力和耐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在运动中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酸碱平衡。
运动时,肺活量的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调节对于运动表现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5.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进行运动的调控中枢,负责传递运动指令和协调肌肉的收缩。
理解神经系统对于运动执行和运动学习的影响,对于提高体育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运动生理学的核心理论1. 心肺耐力训练心肺耐力训练是指通过有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耐力和持续力。
该训练能够增加心输出量、提高氧气摄取利用率和增加肌肉氧供,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延缓肌肉疲劳。
2.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通过负重训练,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它可以改善神经系统激活模式、提高肌肉横截面积和提升运动协调性,从而提升力量和爆发力。
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通过拉伸训练,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弹性。
它可以提高运动幅度、减少肌肉损伤风险,促进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效果的提高。
4. 神经肌肉系统调节神经肌肉系统调节是指神经冲动对于肌肉收缩和力量输出的调节过程。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辅导资料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1静息相(处于极化状态,即静息电位状态)2去极相(首先C膜的静息电位由-90MV减小到0,叫去极化。
C膜由0MV转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叫反极相)3复极相(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很快从顶点快速下降,膜内电位由正变负,直到接近静息电位的水平,形成曲线的下降芝,叫复极化时相。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和下降支持续时间都很短,历时不超过2毫秒,所记录下的图形很尖锐,叫锋电位。
锋电位之后还有一个缓慢的电位波动,这种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叫后电位通常把以肌C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终结过程成为;=1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C内。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3肌质网对CA再回收。
1刺激强度(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为阙刺激)2刺激的作用时间(足够时间)3刺激强度变化率(刺激电流由无到有或由大到小的变化率)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变化分四种。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引起身体运动。
且,肌肉张力增加出现在前,长度缩短出现在后。
但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收缩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又叫等张收缩。
是做功的=负荷重量*负荷移动距离。
整个运动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
在此关节角度下杠杆效率最差,只有顶点处肌肉才可能达到最大力量收缩。
例子:肱二头肌收缩使肘关节屈曲举起某一恒定负荷)2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叫--。
有两种情况:肌肉收缩时对抗不能克服的负荷;当其他关节由于肌肉离心收缩或向心收缩发生运动时,等长收缩可使某些关节保持一定位置,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的条件。
例子:十字支撑,直角支撑)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可以防止运动损伤。
肌肉做负功。
例子:高处跳下,脚先着地,通过反射活动使股四头肌和臀大肌产生离心收缩)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整个收缩过程速度恒定。
自由泳的划水动作。
等动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
)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1力量(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取决于肌肉收缩类型和收缩速度。
关于离心收缩为何能产生较大张力?①牵张反射,肌肉受到外力的牵张时会反射性引起收缩。
在离心收缩时肌肉受到强烈的牵张,因此会反射性引起肌肉强烈收缩。
2离心收缩时肌肉中的弹性成分被拉长而产生阻力,同时肌肉中的可收缩成分也产生最大阻力。
而向心收缩只有可收缩成分肌纤维在收缩时产生克服阻力的肌肉张力。
)2肌电(等速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时,在一定范围内积分肌电与肌肉张力成正比。
在负荷相同情况下,离心收缩的IEMG较向心收缩低。
)3代谢(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离收缩时所消耗的能量低于向心收缩,耗氧量也低,与代谢相关的生理指标低于向心)4肌肉酸痛(做退让工作时容易引起肌肉酸痛和损伤,)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1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某一块肌肉做最大收缩时产生的张力为该肌肉的绝对肌力。
相对肌力是指肌肉单位横断面积所具有的肌力。
)2肌肉力量与运动(①力量—速度曲线。
张力大小取决于横桥数目,收缩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速率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要想得到较快的收缩速度就必须降低负荷量。
②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
当以同样速度运动时,力量大的表现出来的力量也大。
③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P=maD/t)肌纤维类型的划分:1根据收缩速度(快肌纤维和慢肌)2根据收缩及代谢特征(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和慢缩、氧化型。
)3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4布茹克司(I型,II型。
II型又可分IIa IIb IIc三个亚型)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机能及代谢特点:一、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的收缩蛋白。
肌只网发达。
慢肌纤维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丰富,含有较多肌红蛋白,较多线立体且体积大。
慢肌纤维由较小的运动神经原支配,运动神经纤维较细,传导速度慢。
快肌纤维由较大运动神经原支配,传导快)二、生理学特征(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
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肌纤维的收缩力量与单个肌纤维的直径和运动单位中所包含的肌纤维数量有关。
快肌纤维的直径大雨慢肌纤维,且快肌运动单位中所包含的肌纤维数量往往多于慢肌运动单位。
因此,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3肌纤维类型与疲劳:快肌纤维在收缩时能产生较大力量但容易疲劳。
慢肌纤维抵抗疲劳能力比快肌纤维强。
因为:线立体体积大,数目多,有氧代谢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丰富,毛细血管网发达。
)三、代谢特征(慢肌纤维中氧化酶系统活性高于快肌纤维。
慢肌纤维氧化反应场所—线立体体积大且多,,快肌中少。
快肌中与无氧代谢有关的酶火星高。
)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1在以较低的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而在运动强度较大时,块肌纤维先动员。
2为了增强快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必须包括大强度的练习,如果要提高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就要由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组成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1参加时间短、强度大的项目运动员,骨骼肌中的快肌纤维百分数较从事耐力项目员和一般人高。
2从事耐力3项目的员的慢肌纤维白分比高于非耐里项目的员或一般人。
3即需要耐力又需要速度的项目员,其肌肉中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百分比相等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能使肌纤维形态和代谢特征发生较大的变化。
1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块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2酶活性改变(有选择性增强,长跑运动员的肌肉中,与氧化供能有密切关系的SDH活性高,而与糖酵解及磷酸化有关的LDH及PHOSP 活性最低,短跑员相反)肌电的研究与应用:定义: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称肌电。
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叫肌电图 1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2利用肌电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
(①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
肌电幅值是指肌电的信号的振幅大小。
反映其指标的有:积分肌电和均方根振幅。
疲劳时肌电振幅声高。
②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频谱变化,反映其指标的有:平均功率频率和中心频率。
随疲劳加深,肌电频谱左移,平均功率频率下降)3利用肌电评价肌力(当肌肉以不同负荷进行收缩时,积分肌电同肌力成正比关系。
)4利用肌电进行动作分析:多导肌电记录仪记录肌电,根据每块肌肉的放电顺序和肌电幅度,结合高速摄像等技术,对员的动作进行分析)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器的一般胜利特征:1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都有它最敏感的刺激,这刺激就是感受器的--)2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可将其接受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叫--)3编码作用(能将刺激的环境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排列组合中)4适应现象(当一定强度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其感觉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感觉信息的传递:1特异性传入系统(各感受器传入的神经冲动要经过脊髓神经或脑干,上行到丘脑换神经原,并安排列顺序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引起特异的感觉叫==)2非特异性传入系统(特异投射传入系统的神经县委竟脑干时,发出侧枝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原发生突触联系,通过多次更换神经原后,上行抵达丘脑内侧部再交换神经原,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
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保持机体觉醒)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各种感觉传入冲动在大脑皮质进行分析和综合,产生相应的感觉。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在功能上具有不同的作用。
感觉柱:皮层体表感觉区神经C的纵向排列构成大脑皮质的基本功能单位。
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1体表感觉(投射区位于中央后回{第一体表感觉区}。
特点:感觉冲动向皮质投射呈左右交叉,但头面部感觉冲动投射到左右双侧皮质;投射区域的空间位置是倒置的{下肢的感觉区在皮质顶部,上肢感觉区在中间,头面部感觉区在低};投射区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敏程度有关。
)2运动感觉区(投射区域位于中央前回{四六区},可引起受试者企图发动肢体运动的主观感觉。
)3视觉感觉区(位于枕叶距状裂上下缘{17 18区}如一侧枕叶损会两眼偏盲,双侧伤全盲)4听觉和前庭觉(位于慑叶的慑横回和上回{41 42区})5内脏感觉(位于第一第二感觉区)视觉器官: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感觉系统(视网膜)视觉的形成:平行光---折光系统(折射)-----视网膜(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C将物理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经神经到丘脑----大脑皮质感觉区投射—视觉视调节:正常人的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增加,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而看清物体,这调节过程叫---视调节分类:1晶状体调节(是一个有弹性的组织,其调节是一个复杂神经反射活动。
当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向前后凸出,增加曲率,使物像移到视网膜上。
看远物时----。
)2瞳孔调节(看近物时,可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称瞳孔调节反射。
瞳孔的大小随光线强度而改变的现象叫瞳孔对光反射。
强光-刺激---视网膜感受C---经神经纤维---中枢(中脑动眼N核)---从副交感神经传出----使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视网膜的感光机能:1视锥C(分布于视网膜的中央凹处,能感受强光刺激,形成明视觉,色觉。
)2视杆C(分布于视网膜的周边处,对光的敏感度高,能接受弱光刺激,形成暗视觉)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1视锥C和视杆C含有能吸收光能的光敏物质(感光色素)在光线的作用下能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叫光化学反应。
2视锥C中的感光色素为视锥色素,视杆C中的色素为视紫红质(分子组成为视蛋白和视黄醛)3在光的作用下视紫红质分解----全反视黄醛和视蛋白---分解过程中使视杆C去极化,并产生冲动,冲动沿神经传到大脑枕叶—产生视觉。
反视黄醛+视黄醛酶—还原为VA—经眼内和肝脏有关酶催化---顺视黄醛。
其跟视蛋白生成视紫红质(补充作用)色觉:光无颜色,但作用于视网膜上的视锥C后,就能引起大脑产生色觉。
三原色学说:视网膜上有三种视锥C,分别含红绿蓝三种色光敏感的感光色素。
不同波长的光线对三种感光物质的刺激不同,故可引起不同颜色。
视力:又叫视敏度,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辨能力,通常以分辨两点之间最小距离为标准。
视野:单眼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鼻侧《镊侧,白》黄》红》绿。
立体视觉产生的原因:因为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右眼看到的物体右侧面较多,左眼看到的左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