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基本知识(1)
- 格式:ppt
- 大小:561.50 KB
-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税收原理部分1.如何理解税法的内涵。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或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预先规定的标准,对一部分产品(或收入)进行强制、无偿征收的过程及结果,体现为一定的分配关系。
税收的主体是政府,客体是一部分产品或收入,目的是为了实现政府的职能,依据是政治权力,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本质是为了体现分配关系。
2.如何辩证认识税收的特征。
税收有三个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1)强制性:税收的征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来进行的,而一般的经济分配是以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主体根据财产所有权来进行分配的,两者的分配依据不同。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的形式,对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制约。
国家对不同所有者都可以行使征税权而不受财产所有权归属的限制。
2)无偿性:税收的征收是针对具体的纳税人而言的,不具有返还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付出任何形式的直接报酬。
它使税收明显地区别于国债等财政收入形式,决定了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3)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必须通过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纳税人、课税对象和课征额度即开征税收的规则规范。
也称税收的确定性。
这一特征,是税收区别于财政收入其他形式的重要特征。
3.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三者产生的顺序以及对应的税种体现,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1)在税收最开始产生的时候就出现了定额税率,它与财产相关联,源于当时人们对于公平的认识比较狭隘,认为平均就是公平;当进入了商品交换时期,定额税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于是比例税率产生;而累进税率是到了19世纪初期才提出的,是因为当时的帕累托最优理论和边际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人们对于公平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定的层面。
2)定额税率对应于财产税,是指每个计算单位的课税对象固定征收一个税额;比例税率对应于商品税,是指对同一个课税对象,不分数额的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累进税率对应于所得税,是指按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划分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课税数额适用不同的税率,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税法重点知识点归纳一、税法概述税法,简单来说,就是关于税收的法律规定。
它规范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三大基本特征。
强制性意味着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会面临法律制裁;无偿性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固定性则表现为税收的征收对象、税率等都是预先规定好的,相对稳定。
税法的构成要素众多,包括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
其中,纳税义务人就是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象则是对什么征税,比如货物、劳务、所得等;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常见的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二、增值税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税种。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广泛,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进口货物等。
对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是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则是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在计算销售额时,需要注意价外费用的处理。
价外费用通常包括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等,但不包括符合条件的代垫运输费用等。
增值税的税率分为 13%、9%、6%三档,还有零税率。
适用 13%税率的有销售或进口货物(除适用 9%税率的以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适用 9%税率的有农产品、图书、报纸、杂志、自来水、暖气等;适用 6%税率的主要是提供增值电信服务、金融服务等。
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等于销售额乘以征收率。
目前,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通常为 3%,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 5%。
三、消费税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主要包括烟、酒、高档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小汽车、摩托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电池、涂料等。
税一知识点汇总一、税法基本原理税法:税法•义务性法规;行政法-授权性法规;刑法■禁止性法规税法和行政法均体现了国家单方意志,不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调整的是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税款优先权:考虑时间:欠税在前,税款优先于物权(抵押质押留置)不考虑时间: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税法核心:实体法我国实体法主要包括: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税法的特点(是税收上升为法律后的形式特征,应与税收属于经济范畴的形式特征相区别):性质-义务性内容■综合性过程-制定法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常委、地方人大及常委、行政机关我国税法生效方式:税法通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效、税法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税法公布后授权地方政府自行确定实施日期我国税法失效方式:以新税法的生效日为旧税法失效日(最常见)税法作用:经济作用+规范作用规划作用:指引作用(能不能做)-目的在于鼓励人们从事税法所允许的行为评价作用■行为与税法的协调统一预测作用■合理安排税收筹划强制作用-惩罚+预防教育作用-纳税意识培养经济作用:税法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调控宏观经济是税收的基本职能程序法基本制度:回民只听诗,听证制度是程序法核心回避(公正)、表明身份、职能分离、听证制度(公开公平公正)、时限制度税收法律:(12个税1个征管)人大: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常委会:税收征收管理法、车船税法、环保税法、烟叶税法、船舶吨税法、资源税法、车辆购置税法、耕地占用税法、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契税法、印花税法税收法规:(6个税•增值+消费+土房城关)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关税暂行条例、房产税暂行条例、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税收规章:(办法、规则、规定)一般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税务部门规章制定实施办法、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税务规范性文件:非立法、非特殊、不可诉、向后发生效力应当以公告形式发布,不以公告形式发布的不得作为税务机关执法依据,可使用办法、规定、规程、规则等名称,不得使用条例、实施细则、通知、批复等名称,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执行的可自发布之日施行,一般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不得设定-开征、停征、减税、免税、退税、补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溯及过往制定-县税务机关在法律法规省以上税务机关税务规范性文件明确授权的直接制定,否则提请上一级税务机关制定(各级税务机关的临时机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税收:属地+属人管辖税收执法通常意义上,都是指狭义的税收执法税收执法特征:单方意志法律强制、具体、裁量、主动、效力先定、有责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税收行政司法既包括涉税行政诉讼制度,也包括税务机关或法院所采取的强制执行程序制度税收司法审查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对象,仅限于合法性审查税务抽象行政行为已纳入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诉讼的范围我国税收实体法内容:流转税法(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法、财产税法和行为税法税种与税收实体法的一一对应,一税一法在税收刑事程序中有税务机关、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四个国家机关参与,经历案件移送、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和司法裁判四个阶段税收刑事责任制度包括:规范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刑事实体制度、保障和维护税收征管秩序的刑事实体制度"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史上的重大改革,它对于平衡税负,合理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巩固中央财政都曾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中期实行的两税法:量出制入原则、实物税与货币税并重(实物税为主)、税款分夏秋两次缴纳、户税按九等分摊、鳏寡孤独及赤贫者免征一条鞭法:由对人征转为对物征,由缴纳实物转为缴纳货币特征: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基本保障)征税主体-国家依据-国家政权目的-满足国家财政需要分配客体-社会剩余产品基本原则(法公信实):(法律主义与信赖主义存在一定争议)1税收法律主义(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依法稽征(课税要素/法定程序))2税收公平主义(能力不同负担不同)3税收合作信赖主义(汲取了民法诚实信用原则)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解释和事先裁定,可以作为纳税人缴税的根据,当这种解释或裁定存在错误时,纳税人并不承担法律责任,纳税人因此而少缴的税款也不必缴纳滞纳金。
2019年法考商经《税法》知识点1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商经《税法》知识点,商经精讲系列教材将知识点分章节逐一解析,将知识融会贯通,高效提分。
一、税法概述(一)税法的界定和调整对象税收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符合法定课税要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所征收的货币或实物。
税收具有法定性、强制性、无偿性的特征。
税法是指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关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1.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
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法所调整的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发生的有关税收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其法律主体的一方始终是国家,另一方是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具有单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内容。
2.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要包括国家、征税机关、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和征税机关的权利义务。
(3)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货币、实物和行为。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构成税法所必需的基本要件,主要包括税法主体、征税对象、税基、税目、税率、税收减免、纳税地点、纳税时间和税法责任等。
二、增值税法★★★2017年11月19日,国务院令第691号公布了《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决定》。
自此,营业税退出我国税收征管的历史舞台,“营改增”全面实施。
(一)增值税的概念增值税是以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以下统称“应税销售行为”)在流通各环节的增加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目前我国所有行业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
(二)增值税法的基本内容1.增值税的纳税主体。
增值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下简称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税法1知识点总结一、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以税收征收为基本内容的一部特殊法律。
它是国家为了实现税收征收目标,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纳税人实行强制性规范的一种法律制度。
税法是国家税收征收的法律基础,它对税收的收支权、征税权限、纳税义务、税收征收程序和税收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定和安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税法的法律体系税法是国家税收征收的法律依据,它是国家税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税法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收法、税务管理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它对国家税收征收的基本原则和规定进行了确认和规范。
税收法主要包括国家税法和地方税法,对国家税收征收的内容和范围进行了具体规定。
税务管理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用于规定税务机关和税收征收的具体程序和规范,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三、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法定原则。
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进行税收征收和管理。
2. 公平原则。
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歧视纳税人的身份和财富状况,维护公平。
3. 全民共同原则。
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均衡考虑全社会的利益,确保税收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4. 便民原则。
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方便纳税人,简化纳税程序,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5. 法治原则。
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依法行使权力,规范税务机关的行为,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税法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律体系和基本原则的总结,这些知识是每一个纳税人都应该了解的。
掌握税法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纳税人规范纳税行为,保障自身的权益,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实现税收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希望广大纳税人能够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切实履行纳税义务,共同为建设美好的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税法方面知识点总结税法知识点总结:一、税法的基本原则1.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一切个人、团体和组织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纳税。
纳税人无论贫富贵贱、国籍和职业身份如何,都应依法缴纳税款。
1.2 法定原则税法以国家法律为依据,任何征税活动都必须依据法律规定。
税法所涉及的行为标准、税率、税收对象等都必须在法律中明确规定。
1.3 公平原则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公平。
因此,税法不仅要公平地征收税款,还要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1.4 效率原则税法制度要具有高效率,在征税过程中要避免产生过多的税收成本,提高纳税效率,降低纳税负担。
1.5 简便原则税法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定,对纳税人的要求不应过于复杂和繁琐。
税法应尽量简化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方便纳税人缴纳税款。
二、税收体系2.1 税种税法规定了国家税收的种类,主要包括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和其他各类税收。
2.2 征税主体税法规定了缴纳税款的主体范围,主要包括个人纳税人、企业和其他组织。
2.3 征税方式税法规定了不同税种的征税方式,包括按月、季度、年度缴纳税款,或者根据不同的消费、生产和经营活动征收税款。
2.4 税收管理税法规定了对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监督、检查和处罚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三、税收管理3.1 纳税人义务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缴纳税款义务,包括履行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缴纳税款、保存税务资料等方面的义务。
3.2 纳税人权利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享有信息保密权、申诉和上诉权、申请减免税款等方面的权利。
3.3 税务征收和管理税法规定了税务机关的管理职责和权力,包括对纳税人的监督检查、征收税款、处罚违法行为等方面的管理。
3.4 税收征收程序税法规定了税收征收的一般程序,包括税务登记、税收申报、税款征收等程序。
四、税务违法及处罚4.1 税收违法行为税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税收违法行为,包括逃避税款、违法避税、虚报等行为。
税法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税法的概念税法是研究税收征管机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税收管理等相关法律规定的一门学科。
它是以税收法为中心的一门学科,并在狭义上也包括有关税收的财政法规范。
税法是规范国家税收制度及其管理的专门法律学科。
税法既是一门法学学科,也是一门政治经济学学科,又是一门财政学学科。
税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现行税收制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单个税种的征管制度和税收政策,又包括税法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性,包括立法、行政法规和国际税收协定的规范性等。
二、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是为了规范税收活动的法律规范,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1. 法律性原则税收的征用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授权下进行,没有法律依据的税收征用行为是非法的。
税法对纳税人和税收机关、税法对税收征税的上限和下限、征税对象及其应纳税额、税收征管程序及其必要要素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 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之一,税收公平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税收比例相对公平,税收征用的对象相对公平,税制的结构相对公平,纳税人对税制的知情权得到保障等。
3. 税收便利原则税法规定了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定程序,保障了纳税人得到便利。
税收便利原则是税收法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则。
税收征管机关在征税行为中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简化征税手续,尽量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4. 税收公平原则在税收承受方面一定要保持稳定,保证经济主体知道自己应该承担多大规模的税负。
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和征税金额有明确的界限,税法对其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在征税程序中必须遵循程序的公正、公平原则。
税收的稳定性是税法的重要原则。
务求税收的科学合理性,维护税收征用的稳定性。
三、税法的基本内容税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税收的法律关系、税收体系的机制,税收文化制度等基本内容。
税法的基本内容是税收的法律关系,即税收法规的制定委托、地域范围、形成事项。
税法的基本内容是征税主体对税务事项处理的基本规范。
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知识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知识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概述一、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引进与建立:我国于1979年引进、试点增值税,1984年正式建立,并公布了《增值税条例(草案)》及其实施细则。
2.规范:1994年税制改革时,增值税作为改革的重点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试行:(1)先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试点。
(2)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
(3)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
试点行业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可以延续,并根据增值税特点调整。
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
4.2013年8月1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纳入试点行业。
二、营改增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2.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大产业融合;3.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4.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知识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一般规定在境内提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以下称应税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
纳税人提供上述应税服务,应当缴纳增值税,不再缴纳营业税。
(二)提供应税服务的界定有偿提供应税服务,但不包括非营业活动中提供的应税服务。
非营业活动,是指:1.非企业性单位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为履行国家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收取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活动。
2.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应税服务。
3.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为员工提供应税服务。
4.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境内提供应税服务的界定在境内提供应税服务,是指应税服务提供方或者接受方在境内。
1.纳税义务⼈
纳税义务⼈简称纳税⼈,是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也称“纳税主体”。
与纳税⼈相关的概念
(1)负税⼈
纳税⼈和负税⼈是两个既有联系⼜有区别的概念。
纳税⼈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
负税⼈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
纳税⼈如果能够通过⼀定途径把税款转嫁或转移出去,纳税⼈就不再是负税⼈。
否则,纳税⼈同时也是负税⼈。
(2)代扣代缴义务⼈
代扣代缴义务⼈是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收⼊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和个⼈。
(3)代收代缴义务⼈
代收代缴义务⼈是指有义务借助与纳税⼈的经济交往⽽向纳税⼈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
(注意与代扣代缴义务⼈区分)
(4)代征代缴义务⼈
(5)纳税单位。
是指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的有效集合。
⽐如:个⼈所得税,可以单个⼈为纳税单位,也可以夫妇俩为⼀个纳税单位,还可以⼀个家庭为⼀个纳税单位;公司所得税可以每个分公司为⼀个纳税单位,也可以总公司为⼀个纳税单位。
纳税单位的⼤⼩通常要根据管理上的需要和国家政策来确定。
第二章(重)区分:(1)防盗门生产企业销售并安装防盗门——混合销售行为——增值税(2)邮局提供邮政服务并销售集邮商品——混合销售行为——营业税(3)建材商店销售建材并承接装修装饰工程(视装修装饰材料来源而定)——混合销售行为(该商店提供装饰材料)——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客户自备材料)(4)食品加工厂生产销售食品并出租食品生产设备——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例题·多选题】按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处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增值税的类型有(ABC)。
A.生产型增值税B.收入型增值税C.消费型增值税D.积累型增值税E.分配型增值税【例题·单选题】国家在设计增值税税收制度时,不考虑或基本不考虑税收制度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而是由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政府不予干预,从而使增值税呈现的特征是(A)。
A.具有中性税收性质 B.税负具有转嫁性 C.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具有稳定性和及时性 D.征收具有普遍性和连续性【例题·多选题】根据我国现行增值税的规定,纳税人提供下列劳务应当缴纳增值税的有(AD)。
A.汽车的修配B.房屋的修理C.房屋的装潢D.受托加工白酒【例题·多选题】下列业务中,应当征收增值税的是(AC)。
A.电信器材的生产销售B.房地产公司销售开发商品房业务C.某报社自己发行报刊D.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视同销售行为应当计算销项税额的有(AC)。
A.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B.将购买的货物委托外单位加工C.将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D.将购买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例题·单选题】(2006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的是(C)。
A.建材商店在销售建材的同时又为其他客户提供装饰服务B.汽车制造公司在生产销售汽车的同时又为客户提供修理服务C.塑钢门窗销售商店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又为客户提供安装服务D.电信局为客户提供电话安装服务的同时又销售所安装的电话机【例题·多选题】(2002年)下列各项中,应当征收增值税的有(CD)。
第一章税法概论本章概述本章介绍了税法的概念、作用、地位,立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本章历年考试分量比较少(1-2分),但对以后内容的学习很有指导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税收法律关系及税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税法的制定与实施和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难点:税收法律级次、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征收管理范围。
内容讲解一、税法的概念1.税法的定义(税收与税法)(1)税收①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
②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要素分配的一般分配。
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所进行的分配,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
③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关键特征)、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税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唯一形式B.国家征税的依据是经济权力C.无偿性是税收的关键特征,因此它是税收的核心D.税收的无偿性是对强制性和固定性的规范【答疑编号】【答案】C(2)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特点。
注意: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指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之上,处于从属地位。
(3)税收与税法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制度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税法与税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B.税收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C.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D.税法的目的仅是保障国家利益【答疑编号】【答案】D【解析】税法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2.税收法律关系(掌握)(1)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①权利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书本基础学习全知识点讲义 01第一章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第一章)第一章税法总论考情分析:本章是基础知识,但并非重点章节。
题型均为选择题,历年分值约为3分左右。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知识点:税法的概念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从三个方面理解税收的内涵: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有别于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3.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是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核心要义。
纳税人的权利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之上,处于从属地位。
税法属于义务性规范,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由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税法要兼顾和平衡纳税人权利,在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也保证对纳税人权利的有效保护。
财政收入、税收、税法、税收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概念。
税收是大部分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法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税收制度是在税收分配活动中税收征纳双方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税收制度包括税法、税收征管支付和税收管理体制。
知识点: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构成的。
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是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征税方: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
纳税方:采用属地兼属人原则。
2.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税法一必背知识考点一、基本原则1.税收法定原则: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2.税收公平原则: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
3.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4.实质课税原则: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税法的适用原则1.法律优位原则(1)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2)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3)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1)基本含义为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2)目的:维护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1)含义: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2)作用:避免因法律修订带来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的规定而给法律适用带来的混乱。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1)含义: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定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2)效力:居于特别法地位的级别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以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较高的税法。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1)实体税法不具备溯及力;(2)程序性税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溯及力。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1)含义: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2)目的: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二、增值税的特殊事项满足应税条件但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情形1.行政单位收取的同时满足条件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2.存款利息;3.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赔付;4.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机构、公积金管理中心、开发企业以及物业管理单位代收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5.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
《税法基础知识》学习指导与综合练习一、本教学指导是《税法基础知识》的配套用书。
为了帮助自学者把握税法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专门编写了本配套教学指导。
二、本教学指导内容分两部分。
(1)学习目的与要求,简单指明了每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2)综合练习,根据各章的重点内容出题。
本教材共13章,其中第5、6、7、10、11章为重点章;第1、2、3、4、8、9、12章为次重点章;第13章不作考试要求。
三、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标准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线。
考试题型及分数结构如下:(1)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空格10分;(2)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4)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小题10分;(5)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小题15分;(6)计算题,共5小题35分。
第一章税法概述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税收的概念和作用,了解企业涉税事务的内容,掌握税制构成的基本要素,熟悉税收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具体内容。
重点掌握税收形式特征的含义及意义,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税收优惠等基本要素的含义,税收按计量标准、与价格关系标准进行分类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综合练习一、判断题1.税收的“三性”是不同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标志。
(√)p32.在征税对象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国家征税的数量和纳税人负担水平取决于税率。
(√)p73.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实现的减免税形式叫税基式减免。
(×)p11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纳税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C )。
P6A.纳税人是由税法直接规定的B.当存在税负转嫁时,纳税人和负税人就不一致C.扣缴义务人是纳税人的一种特殊的形式D.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2.不同税种分配对象和范围的差异是由( B )决定的。
P7A.纳税人B.征税对象C.税率D.税源3.按税收与价格关系为标准,税收可分为(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