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责任学校:方屯中学责任教师:乐永兴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验、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重点;用合作学习、讨论等方法来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三、对教材“探究实验”的改进1、课本92页“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由于操作要求较高、难度大,实验过程装置没有始终密闭。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自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②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产生探究后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学生:……【新课引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
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实验探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提出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A、>B、<C、=D、有时>,有时<,有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讨论)选择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突出强调是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1、白磷 +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2、铁 + 硫酸铜铜 + 硫酸亚铁(演示)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注意白磷的保存方法)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气球先胀大后缩小,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和守恒意识2.通过使用模型,学生动手模拟氢气燃烧的反应过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3.通过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定量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同时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二、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的转折点,是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化学计算的理论基础。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定量的科学方法对化学现象进行研究和描述,并得出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
三、学情分析对于守恒的概念,学生并不陌生。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能量守恒,教材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之前就已经对元素观做了预设和铺垫。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
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缺乏研究手段和原理上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最终认同,即学生对于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应该选择哪些反应、用什么样的反应体系、分析哪些数据、如何推理举证,是不清楚的。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五、教学过程【过渡】以往我们在研究蜡烛及其燃烧时,更多的是关注物质种类的改变和实验现象,通过刚才同学的讨论,我们还发现化学反应前后还存在着质量关系。
吗?同学回答: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质量会变小不能得到原来的蜡烛了。
系的研究,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环节一:定量探究化学反应【问题】蜡烛减少的质量是否等于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呢?【演示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和水的吸收装置,以及实验原理,开始实验。
【追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相等吗?【介绍装置】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依据现象思考化学变化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一)班级姓名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测定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定量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原因,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简单的实际现象和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定性向定量的学习,感受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全面理解。
课时:一课时辅助教学:托盘天平、锥型瓶、烧杯、小试管、酒精灯;白磷、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铁钉。
教学——学习过程:引入: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新课学习:问题: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呢?可能发生哪些变化?作出猜测:一、探究实验1、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实验实验仪器:锥形瓶、橡皮塞、托盘天平、酒精灯、玻璃棒实验药品:白磷实验操作:在装有细砂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塞上带有玻璃棒的橡皮塞,玻璃棒刚好能与白磷接触,称量其质量,取下锥形瓶,将玻璃棒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塞紧在锥形瓶口,引燃白磷,反应完毕待锥形瓶冷却后,称量其质量。
实验现象:锥形瓶中的白磷被点燃后燃烧,冒浓白烟,锥形瓶变热,反应前、后称量的质量相等。
实验结论:①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②白磷与氧气的质量之和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讨论:①怎样分析出参加反应的白磷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呢?②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口呢?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托盘天平、试剂瓶实验药品:铁钉、硫酸铜溶液实验操作:反应前称量小烧杯中装入硫酸铜溶液何铁钉的质量,小铁钉放在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后称量其质量。
实验现象:铁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两次称量的质量相等。
实验分析:铁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现象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微观分析和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全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准确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但对于定律的实质,从微观的角度去解释,就不能很好掌据。
以后还应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化学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复习白磷、铁丝、木炭等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位于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化学变化主要有了一定的认识,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和反应后生成什么新的物质。
本单元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引导学生从质的认识向量的认识过渡。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为开展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教学内 容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材RJ(2012)九年级化学 上册课型新授√新授课时第1课时授课教师张烁参赛号码2号授课班级九年级(3)班教学准备教学用品PPT、实验报告、教学设计、微课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的质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内涵。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展示】展示拉瓦锡的照片,提问拉瓦锡的贡献,同时介绍拉瓦锡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并与波义尔的实验做对比,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提出疑问。
结合图片,回忆已学知识,并对教师提出的疑问进行思考。
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提出疑问。
教学活动活动1: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各组依据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现象与数据。
小组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识记,理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与实验观察能力。
且直观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
分组比较不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记忆。
教学活动思考问题,并将自己的实验装置与老师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
倾听教师讲解,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
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3.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实验器材:瓶子、酒精、火柴
3.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
1.利用PPT导入新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二:引发思考
1.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都接触过哪些与质量有关的现象?是否注意到质量在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化学反应时,质量是否守恒?
步骤三:进行示范实验
1.使用实验器材准备进行示范实验。
2.将酒精注入瓶子中,点燃酒精,让学生观察火焰情况。
3.导师学生观察完实验后的瓶子,让学生思考质量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四: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1.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让学生描述实验中质量的变化情况。
步骤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1.使用PPT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步骤六:练习与巩固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步骤七:作业布置
1.布置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报告,并要求学生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
2.分发学生实验报告模板,讲解模板的使用方法。
教学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物的消化、燃烧反应等。
2.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的观察。
行文量:314字。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思维和守恒意识;3、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逻辑难理能力。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许多的变化,如纸张在空气中燃烧会留下灰烬,蜡烛会越烧越短,金属会生锈。
我们能发现,木炭燃烧后剩下灰烬的质量变轻了,蜡烛越烧越短质量会越小,而通过准确的测量,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质量到底如何变化呢?【提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二、讲授新课师: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四个实验一起来研究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实验方案【讲解】在实验1中注意观察锥形瓶内红磷燃烧的现象、气球的变化情况、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演示】实验1【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其记录于表格中【讲解】实验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气球先鼓起后瘪掉、天平仍保持平衡。
反应原理:P+O2点燃P2O5【师生总结】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讲解】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 = 生成物质量总和【思考】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2、玻璃管有何作用?3、反应过程中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4、气球的作用?【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实验方案【讲解】在实验2中注意观察铁钉的变化情况、溶液颜色、铁钉表面、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演示】实验2【提问】分析这两个方案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师生总结】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微观实质:五不变、二变、一可能变
宏观:1、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总和不变;
2、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3、原子种类不变
4、原子数目不变
5、原子质量不变
五不变
宏观:1、物质的种类
微观:2、分子的种类
两改变
微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一个可能改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教学的难点是实验方案的设计,教材直接给出设计方案,若学生直接阅读方案,学生的思维会被限制,不能促进学生的深层思考、高阶思维的发展,故设计为学生分组自主设计方案,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在优化实验,最后对比教材方案完成实验。
本节课包含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及创新意识!从宏观现象及微观实质两个角度充分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及创新意识素养!。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3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二、猜想与假设生—生:分组交流,讨论。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的设计】知识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能够微观的角度理解守恒的原因;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习难点】实验的操作和结论的得出以及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难点突破过程设计】【课前预习】1、知识回顾:⑴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______分成____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_______.⑵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往往伴随产生_______的释放或吸收,有时还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2、预习检查: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___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⑵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也没有改变。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活动和探究:提出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幷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我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并进行实验: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结合课本第90-91页活动与探究中的方案一、方案二,熟悉实验步骤,分组完成这两个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做详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教材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方案一和方案二中的两个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师演示实验5-1和实验5-2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3、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化学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复习白磷、铁丝、木炭等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位于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化学变化主要有了一定的认识,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和反应后生成什么新的物质。
本单元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引导学生从质的认识向量的认识过渡。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为开展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即原子守恒是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从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活跃课堂氛围,发挥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得作用。
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探究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入:五彩缤纷的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这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典型的化学变化。
我们通过几个实验视频来复习一下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