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考试常见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20.18 KB
- 文档页数:2
一、名词解释:1.战略:战略是企业着眼于未来,根据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为获得持久竞争优势以求得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2.成本领先:成本领先是企业努力发现和挖掘所有的资源优势,特别强调生产规模和出售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在行业内保持整体成本领先地位。
3.市场渗透:市场渗透是指企业通过更大的市场营销努力,提高其产品或服务在选定目标市场上的份额。
4.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同时经营多项业务的成本会低于单独经营同样数量的单一业务的成本,其效应主要来自对企业多项业务可以共享的剩余资源的利用。
5.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降低。
6.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7.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活动领域和资源配置模式的确定,在市场上形成的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其核心就是企业运用自己的竞争地位,以相对于竞争对手更高的价值实现战略目标。
8.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购买者将购买一个供应商的产品转到购买另一个供应商的产品所支付的一次性成本。
9.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已有企业而言新进入者的弱势。
10.使命: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就是应满足顾客何种需要和从事何种业务,以及企业的根本任务或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而存在的理由。
二、章节重点1.第一章1)战略的三个层次是什么?每个层次的范围和研究重点是什么?公司战略:又叫企业总体战略, 决定企业应该择哪类经营业务,进入哪些领域。
竞争战略:又叫基本战略、一般战略、事业部战略或SBU战略。
它决定企业如何在所选定的领域内与对手展开有效的竞争。
职能战略,包括:研发战略、财务战略、营销战略、生产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
它研究企业的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为各级战略服务,以及提高组织效率的问题。
2)掌握战略管理的三种基本理论,其主要区别是什么和主要观点?经典战略理论,核心思想:企业战略的基点是适应环境。
名词解释——战略管理1.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或国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企业或国家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源于技术、管理、品牌、劳动力成本等。
2.核心能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莫(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这样的一个概念——“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指公司的主要能力,即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它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
核心能力主要是关乎各种技术和对应组织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从而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long-run)和超额利润(superior profit)。
在技术方面,核心能力主要是对多种技术和功能进行调整和整合。
在组织方面,核心能力强调组织的整个协调。
3.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意指企业整合、创建、重构企业内外资源从而在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寻求和利用机会的能力,也就是企业重新构建、调配、和使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能够与时俱进的能力。
4.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学习型组织应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愿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过组织共识,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个人也乐于奉献,为组织目标奋斗。
2、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确的组织决策,透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弱点,强化团队向心力。
3、改变心智模式(Improv e Mental Models):组织的障碍,多来自于个人的旧思维,例如固执己见、本位主义,唯有透过团队学习,以及标杆学习,才能改变心智模式,有所创新。
4、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个人有意愿投入工作,专精工作技巧的专业,个人与愿景之间有种“创造性的张力”,正是自我超越的来源。
战略管理名,简,案例名词解释1.公司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2.战略群体: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
3.企业使命:是指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4.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5.重点集中战略: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的一种战略6、新兴行业: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的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行业7. 进入壁垒: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8. 企业愿景: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是一个企业的领导用以统一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
它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9. 生产战略:是企业在生产的成本、质量、流程等方面建立和发展相对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规定企业生产制造和采购部门的工作方向,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服务。
10. 相关多元化:又称为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的或是相近的特点。
11.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13、战略控制: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与其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调节过程。
14.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15.财务战略财务战略:就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16.不相关多元化:又称为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其它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17.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战略管理——名词解释1、企业使命【03】—-是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2、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3、战略目标【14】—-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4、协同作用【05】——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的效果。
5、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6、经营单位战略—-是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战略。
7、能力——将众多资源组合在一起,来实现企业特定的任务和活动的才能.8、潜在进入者——指产业外随时可能进入某个产业而成为竞争者的企业。
9、进入壁垒——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0、核心能力【01、11】—-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他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能力。
11、价值链-—企业每项生产经营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12、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常用方法.13、平衡计分卡【16】--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
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内部经营流程、客户、财务。
14、低成本战略-—企业在价值链上最低限度的降低成本,使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从而使企业和顾客受益于这种低成本战略。
15、差异化战略—-指企业通过向顾客提供行业内其它企业无法提供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以独具一格的特色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提供独特的产品获优势)16、集中化战略【08】—-是指企业集中力量为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或重点经营某种产品的特定部分、特定市场而建立的竞争优势战略.(集中力量提供产品和服务给某一细分市场,建立竞争优势)17、蓝海战略——通过寻找无人竞争的,全新的市场空间和全新商机,以及开发新的思维来创造新的改变。
第一章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 为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对企业发展目标, 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
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公司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竞争战略又称战略经营单位战略或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各战略业务单位(SBU)制定的部门战略,是公司战略的子战略。
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它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两个方面。
第二章进入壁垒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退出壁垒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战略群体是指一个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价值链是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企业内部的活动都应该是创造价值的活动。
这些活动在企业内部犹如一根链条,因而被称为“价值链”。
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企业长期或持续拥有某种竞争优势的能力,表现为企业经营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第三章企业愿景是指根据企业现有阶段经营与管理发展的需要,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望、一种预测、一种定位.它回答的是“企业在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企业”.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
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实现和改善的长期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取得满意的战略绩效的目标。
第四章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二做出得长远性、全局性得规划以及为实现企业远景规划和使命而采取得竞争行为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具体的讲,企业战略就是要确定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规划企业所要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组织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地全部资源,从而获得某种竞争优势。
2.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3. 公司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纲领,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4. 竞争战略:又称战略经营单位或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各个战略业务单位(此用户发言已违反社区规定此用户发言已违反社区规定U)制定的部门战略,是公司战略之下的子战略。
5. 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6. 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环境分析两个方面。
它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
7. 战略实施与控制: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所必需的各项活动的总称,是战略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8. 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实际和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9. 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因素与条件。
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10.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文化素质和条件以及人口统计特征等。
11. 技术环境:是指影响环境和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技术因素和条件。
它不仅包括那些引起时代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以应用前景。
12. 潜在进入者:是指产业外随时可能进入该产业而成为竞争者的企业。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库(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企业使命:是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2、愿景:是企业对其前景所进行的广泛的、综合的和前瞻性的设想。
3、企业宗旨:旨在阐述企业长期的战略一项,其具体内容主要说明决定企业目前和未来所要从事的经营业务范围。
4、经营哲学:是一个组织为其经营活动所确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概括。
5、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
6、长期目标: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期间内,力求实现的生产经营的结果.7、年度计划:是知识是企业总体战略的年度作业目标,是战略实施中的一种必要手段。
8、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9、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
它反映出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也反映出企业计划与外部环境发出作用的要求。
10、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过去和目前对资源和技能进行配置、整合的能力与方式。
11、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优于其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
12、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的效果。
13、总体战略:是企业的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14、经营单位战略:是指企业内其产品和服务有别于其他部分的一个单元。
他的战略主要整队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各自的经营领域内有效地竞争.15、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16、战略分析:即对企业的战略形成有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企业目前的“位置"和发展机会来确定未来应达到的目的。
17、战略实施与控制:就是把战略方案付诸行动,保持经营活动朝着既定战略目标与方向不断前进的过程.18、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对实现企业战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后外部即将出现的问题。
战略管理名词解释战略管理是一种针对组织战略实施过程的管理方法,通过制定战略目标、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监控战略执行和评估战略成果来引导组织的发展。
战略管理涉及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如下:1.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希望达到的具体结果。
它是明确、具体且可衡量的,为组织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2.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制定出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采取的行动计划。
它包括确定行动的时间、责任人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战略能够有效地实施。
3.战略执行:战略执行是指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它包括将战略规划中的各个要素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和任务,并将其分配给相应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实施。
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种评估和控制组织绩效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和进行绩效评估等活动,对组织的战略目标实现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组织的战略管理。
5.竞争战略:竞争战略是指组织在市场中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时采取的一系列策略。
它包括定位战略(如差异化、低成本等)、市场切入战略(如市场扩张、市场细分等)和竞争优势战略(如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等。
6.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组织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等步骤,以降低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对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
7.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指组织通过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它包括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建设和组织文化的塑造等方面。
以上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
这些名词在战略管理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组织明确战略目标、制定合适的战略规划、实施战略、评估绩效、应对风险和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通过运用这些名词所代表的各种概念和方法,组织能够更好地驱动战略实施,提高绩效和竞争力。
1企业战略:是竞争环境中为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求长期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整体决策。
2战略管理: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产品—市场群:指公司与顾客之间联系的实质及这种联系的产品—市场表现。
4战略资源群:指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全部资源的总和。
5公司战略:是为了帮助组织实现其期望目的所拟定的计划或是已经采取的行动。
6战略经营单位:是大型企业内部的单位,是从事经营最基本的独立事业单位,它为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
第二章1规模经济: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降低。
2产品差异优势:指原有企业所具有的产品商标信誉和对用户的忠诚。
3替代产品:指那些与本行业的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他产品。
4战略集团:是指同一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特征的一组企业。
5市场信号:是一个竞争对手的公开活动,这些信号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竞争对手的意图、动机、目标、或内部情况。
第三章1经验效益:是指企业在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随着累计产品产量的增加,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
2SWOT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将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寻找二者最佳可行战略的组合。
它将两者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尺度来衡量,并标示在SWOT矩阵上,从而策划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战略选择方案。
3愿景:(Vision)意指广泛、全面并具有前瞻性的意图范畴。
公司愿景描述的是公司对未来的抱负和理想,通常不会包含实现这种战略意图的手段。
4企业使命:就是企业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企业使命的确定过程,常常从总体上引起企业方向、发展道路的改变,使企业发生战略性的变化。
5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指一个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什么作用或如何起作用的一个抽象反应。
1.战略:战略就是经理所采取的旨在达成一项或多项组织目标的行动。
(指导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
“战”指战斗和战争。
“略”指筹略、策略、计划。
)2.战略管理定义: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战略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他们是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者、企业战略的制定者、战略实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战略实施过程的监督者和结果的评价者。
4.产业指的是提供相互间密切替代的产品或服务、满足相同的基本的顾客需求的一组公司,产业的边界会随着顾客需求和技术的变化而变动。
5.战略群组的概念:战略群组是实行相似商业模式的企业群体。
1. 最近的对手属于同一战组,顾客眼中属于替代产品。
2. 每一个战略群组拥有不同的竞争力量,面临不同的机会和威胁6.产业业生命周期模型是分析产演变对竞争力量影响的有用工具,它将产业的演变划分为五个连续的阶段。
1. 萌芽阶段–产业发展的最初阶段。
2. 成长阶段–新顾客首次消费需求出现。
3. 振荡阶段–需求接近成熟,主要来自产品更新。
4. 成熟阶段–市场完全成熟,成长很少或没有。
5. 衰退阶段–产业出现负增长。
7.独特竞争力:企业所独有的优势,能够通过产品差异化和/或实现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来自企业的资源与能力。
竞争优势:指企业的赢利能力高于同一产业中竞争相同顾客的其他企业赢利能8.价值链:企业将投入转化为顾客所重视的产出的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链条。
转化过程中包含了许多为产品增加价值的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
9.产品差异化:设计产品,以竞争对手做不到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实现独特性的不同方式;•在差异化和成本间进行平衡;•有能力收取更高的价格或溢价。
成本领导:相对竞争对手最低的成本结构,从而获得定价灵活性和更高水平的赢利能力。
集中成本领导:在选择的利基市场上拥有本地化或独特的成本优势的成本领导战略。
名词解释——战略管理1.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或国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企业或国家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源于技术、管理、品牌、劳动力成本等。
2.核心能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莫(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这样的一个概念——“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指公司的主要能力,即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它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
核心能力主要是关乎各种技术和对应组织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从而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long-run)和超额利润(superior profit)。
在技术方面,核心能力主要是对多种技术和功能进行调整和整合。
在组织方面,核心能力强调组织的整个协调。
3.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意指企业整合、创建、重构企业内外资源从而在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寻求和利用机会的能力,也就是企业重新构建、调配、和使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能够与时俱进的能力。
4.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学习型组织应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愿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过组织共识,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个人也乐于奉献,为组织目标奋斗。
2、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确的组织决策,透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弱点,强化团队向心力。
3、改变心智模式(Improv e Mental Models):组织的障碍,多来自于个人的旧思维,例如固执己见、本位主义,唯有透过团队学习,以及标杆学习,才能改变心智模式,有所创新。
4、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个人有意愿投入工作,专精工作技巧的专业,个人与愿景之间有种“创造性的张力”,正是自我超越的来源。
《战略管理》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战略管理》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1.企业使命:对企业长远做什么和成为什么的看法。
2.战略目标:企业使命所覆盖每一领域的具体明确的业绩指标和具体成果3:战略:实现企业使命和目标而采取的途径和手段4.:战略管理:决定企业使命和目标,选择特定战略并通过特定战术活动实施这些战略的过程。
5:战略结构:指企业的战略所形成的层次。
6:战略经营单位:战略业务单位是大型企业内部的单位,是从事经营活动最基本的独立事业单位,它为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
7:战略管理者:企业中对战略管理过程承担直接责任的管理人员。
包括: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事业部经理,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以及专职计划人员。
8:利益相关者:即是能够影响企业绩效或受企业绩效影响并对企业绩效有所取权的个体或团体。
9:战略思维:企业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及各要素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然后作出战略分析与战略选择的过程。
10.战术:为实施战略而采取的行动。
11:PEST模型:指利用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因素分析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模型。
12: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ExternalFactorEvaluation是一个进行归纳和评价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环境、政治、政府、法律、技术及竞争等方面信息的矩阵。
13:5F模型:指利用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和顾客五种竞争力因素分析企业行业环境的模型。
14:退出壁垒:指企业退出某一领域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15:进入壁垒:指企业进入某一领域所面临的困难与障碍以及所付出的成本代价。
16:替代品:具有相同功能和实用价值的不同种类产品。
17:战略集团:是指一个产业内执行了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18:有形资源:能看得见和量化的资产,主要是指企业的物资(实体)资源和财务(金融)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等。
19:无形资源:根植于企业历史,随时间而积累起来的资产,主要是指技术,信誉和文化。
一.名词解释1.企业战略: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
2.SWOT分析法: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S)与劣势(W),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表中加以对照,可一目了然,又可以从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作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
S W O T分析法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环境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
3.企业使命:是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市场目标等的概括描述,它比企业的愿景更具体地表明了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4.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
5.渗透战略:市场渗透战略是由企业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组合而成的战略。
在现有市场上如何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销售量=产品使用人的数量*每个使用人的使用人的使用频率。
6.多元化战略:是指在现有业务领域基础之上增加的产品或业务的经营战略。
7.战略集团:是指在产业中同样的战略领域,遵循着相同或类似战略的公司群体。
这里的战略领域包括技术领先程度.产品质量.定价策略.销售渠道选择以及对顾客服务的程度和类型。
8.企业愿景:是企业战略家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一个高度概括的描述,这种描述在情感上能激起员工的热情。
愿景是一个组织的领导用以统一组织成员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
9.清算战略:指企业受到全面威胁.濒于破产时,通过将企业的资产转让.出卖或者停止全部经营业务结束企业的生命。
10.人力资源战略:是指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为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中发现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所进行的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11.战略制定:主要包括,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以及战略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战略管理(梁军老师)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按章节顺序整理1.战略:管理者所采取的旨在达成一项或多项组织目标的行动2.战略领导:用最有效的方法管理企业的战略实现过程以创建竞争优势3.竞争优势:如果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则称他们拥有竞争优势4.战略实现过程:管理者们选择和实施一系列旨在实现竞争优势的战略过程5.商业模式:管理者将企业所实行的一组战略编织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整体以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卓越绩效的理念6.使命:描述企业要做什么7.愿景:描述某种期望实现的状态,通常是用非常大胆的语言来清楚的说明公司想要实现的目标8.价值观:表明公司的管理层和雇员应当如何行动,他们应当怎样做业务,他们希望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来帮助公司实现使命9.(简)作为突发过程的战略:1.在不可预知的世界中进行战略实施2.基层经理的战略决策,自主行动3.“撞大运”发现,企业家必须对“撞大运”保持清醒头脑4.高层经理无规划的战略转向10.产业:提供相互间密切替代产品产品或服务的一组公司11.(简)产业边界变化对战略管理的启示:产业的边界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动,因为顾客的需求在变化,新的技术也在不断产生,从而与本产业不相关的企业也可能会发现一种新的满足现有顾客需求的方法,这就要求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随时调整战略,以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
12.(简)波特五力模型:1.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风险,高的竞争壁垒阻碍新竞争者进入,竞争力量弱2.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强度,竞争激烈会导致整个产业利润下降3.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通过压价和抬高成本,强大购买者可能令产业的利润空间被挤压4。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强大的供应商通过抬高产业内公司的成本挤压产业的利润5.产业替代性的产品相似度密切替代性产品限制产业内产品的价格和盈利能力1)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确保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战略: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3.竞争优势:实施的战略竞争对手不能复制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模仿。
4.战略柔性:公司用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需求和机遇的一系列能力。
5.愿景:描绘企业期望成为什么样子,是使命的基础。
6.使命:一家企业意图参与竞争的一个或多个业务,以及所要服务的顾客7.行业:行业是由一组生产非常接近、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的企业组成。
8.战略群组:一个行业业内强调相似战略维度并采用相似战略的一组企业,即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9.资源:指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有效要素的总和。
10.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为其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11.客户响应时间:指产品递送到顾客手中或服务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12.战略承诺:指企业对某一特定经营方式的承诺,即发展出一系列的资源和能力。
13.慢周期市场:指这样一类市场,在该市场中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法被模仿,因为模仿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且代价高昂。
14.快周期市场:在该市场中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起作用的能力不能免于被模仿,而模仿通常是迅速且不昂贵的。
15.业务层战略: 公司使用的通过对某一特定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的利用以获得某种竞争优势的一整套相互协调的使命和行动。
——关于在独立的产品市场上任何竞争的选择。
16.成本领先战略:战略强调以很低的单位成本为价格敏感用户生产标准化的产品。
17.差异化战略:旨在为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用户提供某产业中独特的产品与服务。
18.聚焦战略:企业利用其核心竞争力以满足某一特定行业细分市场的需求而不考虑其他需求。
19.前向一体化:就是一家将自己未来系于前向一体化战略的代表,该公司不断收购国内外的分装商,并提高这些分装商的生产和销售效率。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企业战略: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
2.SWOT分析法: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S)与劣势(W),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表中加以对照,可一目了然,又可以从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作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
SWOT分析法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环境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
3.企业使命:是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市场目标等的概括描述,它比企业的愿景更具体地表明了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4.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
5.渗透战略:市场渗透战略是由企业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组合而成的战略。
在现有市场上如何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销售量=产品使用人的数量*每个使用人的使用人的使用频率。
6.多元化战略:是指在现有业务领域基础之上增加的产品或业务的经营战略。
7.战略集团:是指在产业中同样的战略领域,遵循着相同或类似战略的公司群体。
这里的战略领域包括技术领先程度.产品质量.定价策略.销售渠道选择以及对顾客服务的程度和类型。
8.企业愿景:是企业战略家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一个高度概括的描述,这种描述在情感上能激起员工的热情。
愿景是一个组织的领导用以统一组织成员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
9.清算战略:指企业受到全面威胁.濒于破产时,通过将企业的资产转让.出卖或者停止全部经营业务结束企业的生命。
10.人力资源战略:是指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为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中发现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所进行的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11.战略制定:主要包括,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以及战略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名词解释:1.战略:是企业为取得或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的界定,通过配置、构造、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确立创造价值的方式。
2.战略管理是涉及到对有关未来企业方向和范围作出决策和决策的实施。
3.企业使命:是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市场目标等的概括描述,它更加具体地表明了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4.企业愿景:是企业前进的方向、意欲占领的业务位置和计划发展的能力,它具有塑造战略框架、指导管理决策的作用。
5.产业价值链分析:企业的价值链与上游供应上、中游经销商和下游客户的价值链相连而构成的。
(活动成本分析,产业利润结构分析,企业价值是整个价值系统的一部分)6.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独特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7.加强型战略:对现有核心业务的现状及其未来充满信息的体现,主要特征是扩大现有业务的规模加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8.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根据物资流动的方向,使企业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
9.多元化战略:或多样化战略或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原主导产业范围以外的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通过开发新产品或开展新业务来扩大产品品种或服务门类,增加企业的产量和销量,扩大规模,提高盈利水平10.联盟战略: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参与商务活动的合作性协定。
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从研发到销售和服务的任何价值链活动。
11.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是通过综合低成本和差异化为顾客所支付的价格提供更多的价值。
其目的在于使产品相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拥有最优的价格和特色。
12.竞争优势:就是企业拥有超过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能力。
即一个企业能够以比别的企业更低的成本提供同样的价值(成本领先)或以同样的成本提供更高的价值(差异化),这个企业就相对于别的企业有了竞争优势。
13.公司治理:一系列用于协调,规范董事会,股东会,管理人员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中规定了企业所有权,控制权,剩余价值索取权的分配问题,以及企业风险的承担问题,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直指企业的战略目标的。
名词解释(6选3):1、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
2、核心竞争力是指为企业战胜其竞争者提供竞争优势来源的资源和能力。
核心竞争力通常通过组织职能的形式来体现。
3、协同效应多无化企业在追求范围经济时,为了实现各业务间的协同所进行的投资往往过于固定,如果相同的几个业务在协同运营时比分别独立运营时创造更高的价值,就称存在协同效应。
4、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通过资源和能力共享或者将一个部门已有的一个或多个核心竞争力传递到其他部门的节省成本的方式,范围经济可应用于复杂的产品市场和工业生产中。
5、价值链价值链可以被分解为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
主要活动包括产品的实物生产、销售、配送以及今后服务。
辅助活动则是为主要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6、成本领先战略目的是使企业在市场中成为低成本的制造商。
在业务层面,意味着:•减少所有职能部门的成本•选择符合低成本战略需要的结构、控制和文化的结合体。
持续监控有效的运营,寻找重组或使之简化、并且运行更有效率的途经。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值链分析方法视企业为一系列的输入、转换与输出的活动序列集合,每个活动都有可能相对于最终产品产生增值行为,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和关键业务流程的优化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
企业通过在在价值链过程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使能作用、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一是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二是跨国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一个微观基础;三是全球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一个制度基础;四是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和其作用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织和法律框架。
第一章
企业战略
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 为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对企业发展目标, 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
战略管理
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公司战略
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竞争战略
又称战略经营单位战略或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各战略业务单位(SBU)制定的部门战略,是公司战略的子战略。
战略分析
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它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两个方面。
第二章
进入壁垒
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退出壁垒
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战略群体
是指一个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价值链
是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企业内部的活动都应该是创造价值的活动。
这些活动在企业内部犹如一根链条,因而被称为“价值链”。
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企业长期或持续拥有某种竞争优势的能力,表现为企业经营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第三章
企业愿景是指根据企业现有阶段经营与管理发展的需要,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望、一种预测、一种定位。
它回答的是“企业在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企业”。
企业使命
是指企业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
企业战略目标
是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实现和改善的长期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取得满意的战略绩效的目标。
第四章
成本领先战略
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重点集中战略
也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
第五章
一、发展型战略
是指一种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水平上向更高一级目标发展的战略。
1密集增长型战略
企业在原有生产范围内,充分利用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潜力来求得发展的战略。
市场渗透
是指实现市场逐步扩张的拓展战略。
市场开发战略
现有产品与新市场结合的战略,它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群或新的地域市场从而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战略。
产品开发战略
对企业现有市场投放新产品或利用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种类,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销售额的企业发展战略。
2一体化战略
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根据企业的控制程度和物资流动的方向,使企业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
纵向一体化
又称垂直一体化,是指生产或经营过程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企业之间实现一体化。
可以分为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
又称水平一体化,是指与处于相同产业、生产同类产品或工艺相近的企业实现联合,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
混合一体化
指处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市场且相互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之间的联合。
3.多元化战略
是指在现有业务领域基础上增加新的产品或业务的经营战略。
相关多元化
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他与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营销、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或相近的特点。
不相关多元化
也称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扩展到其他行业中,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的现有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二、稳定型战略
是指企业遵循与过去相同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贯的成长速度,同时不改变基本的产品或经营范围,对产品、市场等方面采取以守为攻,以安全经营为宗旨,不冒较大风险的一种战略。
无变化战略
即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的战略。
(根据通货膨胀调整、经营顺利。
内外环境不发生变化)
维持利润战略
即为了维持目前的利润水平而牺牲企业未来成长的战略。
(短期,不景气)
暂停战略
是在一段时期内降低企业目标水平,放慢快速成长的步伐,使企业能够将各种资源合并在一起使用的一种暂时性战略。
(内部整顿、暂时性)
谨慎前进战略是当企业外部环境中某一重要因素难以预测或变化不明显,有意识地降低实施进度,步步为营的战略。
三、收缩型战略
是指企业从目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一种经营战略。
转变战略
是指当企业现有经营由危机状况转变为正常状态的战略,其重点是改善经营效益。
放弃战略
是将企业的一个主要部门转让、出卖或者停止经营的一种紧缩战略。
清算战略
指企业受到全面威协、濒于破产时,通过将企业的资产转让、出卖或者停止全部经营业务结束企业的生命的一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