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讲解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6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篇4教学目标★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根据词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教学难点★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字卡、赞美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揭示诗题1、播放春景图,诵读有关赞美春天的古诗。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暖花开,春光无限,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写下了赞美春天的是诗,你们能背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情况,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铺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第三首。
相机板书古诗,教师范读。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激发朗读的兴趣:想读一读吗?那快快把书打开吧,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读呢?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呢?2、指名读,随机正音:好了,就读到这,我发现呀,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一定能读的很好吧,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小黑板出示词语)3、有几个词语悄悄地从诗歌中跳了出来,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被他们难住啊?出示词语卡片“黄鹂、翠鸟、翠绿、鸣叫、船长、时令、千古绝唱”等。
4、下面请你拿出字卡,小组同学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然后互相考一考。
5、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
如“鹂”、“鸣”、“鹭”对比识记。
如“含”、“令”、“岭”,分别含有“今”和“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记忆。
结合旧字认新字。
如:色—绝、天—吴运用字理识记“绝”、“鸣”、“令”。
6、巩固生字:这回都学会了吗?敢不敢开火车读?听好要求:站起来的同学读一遍生字,组一个词语,其他同学当火车检验员,看一看小火车开得怎么样?(猜字游戏,摘苹果等)三、指导写字1、观察本课生字,说一说左右结构的字有哪几个?2、师范写“船”:把“舟”字旁和“舟”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横变成提,且右边不出头。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4篇)教学目标1、熟悉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
2、能娴熟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问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教师叙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教师在旁订正错误;指出留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教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7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教师订正错误之处。
供应记忆策略: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4)运用生字、词特别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非常、很、极)用“特别”这个词造句。
教师提示:教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快乐。
二、稳固与检测依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掰”“抱”“扔”“摘”“扛”“捧”;学生表演这六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准时订正)学生做习题,校对。
三、作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缘由学问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头新授课教学(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日我们就来答复这个问题。
首先大家争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其次自然段之后,发觉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问:为什么?大家争论一下。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一)材料交流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
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意。
(3)学会课文中的一种写作手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课文朗读: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意。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难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的学习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4. 朗读练习: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写作手法。
5.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文朗读能力、写作手法的运用等。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学生互评等。
3. 评价周期:每节课结束后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教材、参考书、相关文章等。
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拟人句的特点及作用2.能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3.能把一般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教学过程:一、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今天的微课,我们来进行“拟人句”的专项训练。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二、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平时的作业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容易把出现人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混淆了,下面我们来将二者进行区分。
比喻句:一般分为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特点,但本质不同。
例如: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句中被描写的物体也就是本体是猴子,喻体是小男孩,本体猴子和喻体小男孩都具有顽皮的特点,但本质不同。
很明显是把猴子比作顽皮的小男孩,所以是比喻句。
拟人句:一般分为本体、拟人词、拟体三部分,但拟体在句中不出现。
例如:小鸟在枝头歌唱。
本体(小鸟)拟人词(歌唱),小鸟怎么会唱歌呢?显然是把小鸟当作会唱歌的人来写,赋予它人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句中没出现拟体,也没出现比喻句的标志——比喻词,因而是个拟人句可见,判断拟人句关键是找拟人词,看句中是否把物当人写,其次是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拟体(表示人物的词语)。
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了。
三、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生动。
认识了拟人句,下面我们根据拟人句的特点来学以致用,小试牛刀,将下面硬邦邦的简短的陈述句子改为生动的拟人句。
课件出示要求改写的句子:1.春天来了。
2.天空中的星星闪烁。
3.柳条儿随风飘荡。
4.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引导:1.根据春天花枝招展,十分美丽的特点,想象春天就是春姑娘,于是这个句子可以改写成2.根据星星闪烁的特点,把星星想象成快活眨眼睛的小男孩,但不能出现比喻词,如果出现比喻词,那就成比喻句了,我们可以这样改3.根据柳树外形特点,我们可以把柳树看作一位长发飘飘、婀娜多姿的美少女,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4.抓住“游来游去”这个词,想象小鱼就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儿在水中捉迷藏啊、你追我赶、游泳等等,赋予它人的心情人的动作,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今天的微课就讲到这,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做这样的练习,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拟人手法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微课,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生字、生词的认读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难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生词及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简短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微课主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微课学习1. 教师播放微课,学生认真观看,并跟随微课内容进行思考。
2. 教师暂停微课,引导学生分享观看心得,对生字、生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3. 教师再次播放微课,学生跟随微课内容进行朗读和背诵。
(三)巩固练习1. 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布置作业1. 学生根据微课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阅读相关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
五、板书设计1. 课文标题2. 生字、生词3. 课文内容摘要4. 学习心得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反思微课的设计,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调整微课讲解教案,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6篇)第1篇: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1、“的”的用法(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名词+“的”+名词)(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代词+“的”+名词)2、“地”的用法悲伤地说高兴地写甜甜地笑认真地听快速地奔跑消极地回答(形容词+“地”+动词)3、“得”的用法写得快读得好玩得高兴笑得开心红得发紫白得发光(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六、巩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跑(得)飞快飞快(地)跑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精选6篇)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精选6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③感受“妆成红颜”的巧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微课教学设计【三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教学用具: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教学用具:课件执教日期: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
不过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协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
(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你在哪里齐读课题。
2、对“雷锋叔叔”的了解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教师个案:简介雷锋的生平。
了解*和周恩来的题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v学法指导:(投影出示)标注:标出诗节。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想:雷锋叔叔,在哪里?(讨论)v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教师个案:1、配乐诵读2、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①小老师领读生字②小组开火车读③认读生字词语。
雷锋、叔叔、以前、泥泞、脚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④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把词语在文中涂出。
⑤扩词。
⑥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生字记住的。
⑦同桌互相检查,读全对的给他画上一滴小露珠。
⑧指名分节读诗歌,正音。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微课教案优秀5篇精心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微课教案,希望这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微课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微课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微课教案(篇1)《日月潭的传说》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1、2三、教学难点:3四、教学准备:图片、光盘、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出个特殊的谜语,让大家猜猜,谜面是几幅风光秀丽的画面,谜底是地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
放日月潭风光图片,生看图猜。
师:这就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那里湖面辽阔,潭水清澈,一年四季景色美如画卷,人们为什么把它叫日月潭呢,这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二)放课件,生听朗读,整体感知课文1、师:听了这个传说,你能说说传说中的谁让你感动呢?他们做了一件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生自由说说2、师:那你觉得大尖和水社是一个怎样不平凡的人?生说:有畏艰苦、不畏强暴、舍己为人、英勇顽强3、师:课文按事情的了展顺序写了这个传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有哪些问题?生质疑4、师归纳法问题:(1)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呢?(2)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3)找回太阳和月亮后,他们又做些了什么?结果怎样?(三)带问深入学习课文1、默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1),找出原因,勾出相关句子。
全班交流:生说原因师:太阳和月亮突然消失了,天地间一片漆黑,大尖和水社的心情怎样?那我们应该朗读这一段呢?指导生带着悲痛的心情读第二自然段,节奏放慢些,语调低沉些。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导:太阳和月亮与人们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大尖和水社为了千千万万的人决定寻找太阳和月亮,他们心地多善良,那他们是怎样找到太阳和月亮的呢?2.自读3—6自然段,思考:他们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勾画相关句子。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2.学生能够总结出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小说的封面图片或背景,启发学生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小说的特点和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地方。
2.知识讲解(10分钟)结合图书信息和教科书的内容,介绍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从故事性、想象性、情感性等方面解析小说的独特魅力。
3.知识梳理(15分钟)通过示范阅读一篇小说,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开头、承接、高潮、结尾等部分,并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4.例题解析(20分钟)通过几个小组竞赛形式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的小说结构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题1:阅读下面的小说开头,请问这段开头是用什么手法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是一个平凡的小村庄,住着一个平凡的孩子,却发生了一系列不平凡的事情…”例题2:阅读下面的小说结尾,请问这个结尾是用什么手法增加了悬念感?“而在那个黑暗的夜晚,一个神秘的影子从窗户经过,带走了一个人的生命…”5.合作讨论(15分钟)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说,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该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6.展示交流(10分钟)请学生代表各小组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并进行展示交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7.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小说的定义、特点、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阅读小说。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并掌握了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10分钟微课万能教案模板第1篇: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篇1:微型课教案】《草虫的村落》微课教学设计草虫的村落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
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15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15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一)《错误》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15分钟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详细地讲过何为意象,这里不再多做补充。
) (二)、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进入诗境(三)、回顾故事: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为爱人痴痴等待的容颜比春天更加美丽,青石板的街道上响起达达的马蹄声,女子以为是她的爱人归来了,但她还没来得及揭开窗帷,马蹄声已经渐渐远去了,这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这原本可以说是一个很简单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郑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进行描写后,就化腐朽为神奇,使它变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诗中描写“女子”所选用的意象明确:按顺序整理是:“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体分析1、莲花的开落(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1)纯洁,回忆学过的与莲花有关的*,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明莲纯洁,这里作者用莲来比喻江南女子的纯洁和柔美。
(2)“莲”与“怜”同音,是爱的意思。
《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郎和莲有关,莲代表着思念。
作者在这里借用了古诗中的意象,展现了一位等待归人的女子的形象。
扩展:其实,以花喻人,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更是不乏其例。
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莲花,容颜像莲花一样美丽,眉毛如杨柳弯弯,面对这样的佳人,却要与之分别,怎么能不泪流呢?这里分明含有一种伤感之情。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课题: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运用“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2.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3. 能够正确朗读和默写课文;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
教学准备:1. 课文《小船儿向前走》;2. 课文所需的教具、图片、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打开幻灯片,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2. 引导学生联想到大海、船只等相关知识。
二、讲授课文(15分钟):1. 准备一份课文的教具,幻灯片或大字卡片,并读课文两遍,让学生跟读。
2. 先鼓励学生朗读课文,然后逐段解释课文内容和词语的意思。
3. 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课文练习(20分钟):1. 听力练习:播放课文语音录音,让学生跟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朗读练习: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每个小组一段,要求声音洪亮、语调自然。
3. 默写练习:让学生将课文的重点句子用书写展示出来,并布置回家完成课文的默写练习。
四、语文游戏(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字母,要求学生以这个字母开头,说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
2. 学生说完后,教师以同样的字母开始,说一个与学生所说内容有关的词或者句子,扩展学生的词汇量。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导入:请一位学生将课文的重点句子朗读出来。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他们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3. 归纳:小船儿面对困难时没有退缩,坚持向前走,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复习课文,并完成课后习题。
2.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微型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记忆,并能正确运用语文基本技能。
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拼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拼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情感把握。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课文中抽象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的学习资料。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章节,以便我为您编写详细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竞赛等形式巩固记忆。
3. 课文朗读: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互相评价。
4.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通过情境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选取课文中的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如友谊、亲情、爱国情怀等。
2.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美好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九、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准备进行课堂表演。
3.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3篇一年级语文微课案例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3篇一年级语文微课案例,欢迎参阅。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1《春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
(谜底是“画”字)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谜底还是“画”)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板凳奶奶》中的情感和主题。
2.认识课文中的重点生词和常用词汇。
3.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介绍《板凳奶奶》是一篇以老人为主角的故事,描写了她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能了解老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更可以学会关爱他人,发扬自己的美德。
2. 词汇解析板凳奶奶:指能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人。
刻苦耐劳:勤奋努力,不怕痛苦。
朴素:简朴、朴实,没有丝毫虚华。
胆战心惊:因恐惧而心跳加快,感到极端不安。
3.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1. 师生互动、热身率先与学生互动参与热身练习2. 介绍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课程目标认真听讲,做好记录3. 回顾上一次的学习内容点拨学生掌握进度积极参与回顾正文 1. 听读课文《板凳奶奶》朗读课文聚精会神,注意语调2. 分析课文的情感及主题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听取他人观点,提出个人见解3. 学习生词和常用词汇讲解生词含义记录生词,理解意义辅助提升1. 听力练习安排听力训练时间认真听取录音,准确表达2. 朗读练习参与朗读准确读音,表达感情3.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作业动手写作,体现语言能力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总结本次教学记录重要知识点2. 学生总结心得体会及分享个人体会分享多彩心得,互相借鉴收获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2.认识课文中的重点生词和常用词汇。
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和人物情感。
2.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策略1.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事物,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利用对话、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和思辨能力。
3. 通过阅读、朗读、写作练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1.发现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进行实时评价。
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第一章:微型课的概念与特点一、微型课的定义1. 解释微型课的含义2. 强调微型课的时间短、内容精炼的特点二、微型课的优势1. 课堂节奏紧凑,提高教学效率2.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微型课的设计原则1. 目标明确,针对性强2. 内容简洁,逻辑清晰3. 方法灵活,易于操作四、微型课的教学策略1. 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2.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3. 采用互动式教学,增强课堂活力五、微型课的评价与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2. 教师自我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二章:微型课的教学设计六、确定教学目标1. 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2. 结合学情,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七、选择教学内容1. 分析教材,提炼核心知识点2. 合理剪裁,确保内容适合微型课时长八、设计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 讲解知识点,突破重难点3. 练习巩固,拓展应用4. 总结反馈,布置作业九、教学方法与手段1.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3. 采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十、教学评价与反思1.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反馈2. 教师课后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六、微型课的实施步骤1. 精心准备: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准备,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问题、故事、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导学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
4.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布置适当的作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七、微型课的评价方法1. 课堂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上传: 李信更新时间:2013-1-9 13:58:41草虫的村落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案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案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案时间:1课时。
教案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
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
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
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观潮》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案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案难点】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案流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
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
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颐和园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案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案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案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教案步骤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1、指导分段朗读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⑴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案目标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案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案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案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教案步骤(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
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长廊(1)小导游讲解长廊。
(边讲边演示图片)(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
)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长廊真是世界上最廊▲佛香阁和排云殿(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雄伟高大,金壁辉煌)(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呢(打比方)出示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
句式练习:昆明湖真美呀,。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4)换词法体会“滑”字。
(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有的()、有的()……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3)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