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 近代卷 第三章第四节
- 格式:ppt
- 大小:10.20 MB
- 文档页数:22
国际关系史参考书目一、国际关系史:1、国际关系史/王绳祖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2004。
2、国际关系史: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方连庆, 王炳元, 刘金质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时殷弘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二、国际关系理论:1、国际关系基本理论/楚树龙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导读/杨曼苏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挪威) 托布约尔·克努成著;余万里, 何宗强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4、国际关系中的思想流派/(美)肯尼思·W.汤普森(Kenneth W.Thompson)著;梅仁,王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三、国际关系资料:1、国际条约集,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22、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专著]:1945-1980/何春超,张季良,张志编.—修订本.—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6(1996重印)3、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7世纪中叶--1945/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修订本.—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1996重印)三、对外关系:1、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美)孔华润(沃伦·I.科恩)(Warren L.Cohen)主编.—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第二分册/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1959)4、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袁胜育等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5、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指要] 1.掌握近现代国际关系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史实。
2.准确把握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转移过程及原因。
3.深刻分析国际关系各个时期存在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
4.掌握主要大国之间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5.掌握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与重要史实,如列强之间的争霸战争、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条约等。
6.认识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角色及其关系概况。
【知识梳理】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定义: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2005年3月5日星期六三、主要大国间的关系1,英法关系:①基础史实a)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
(七年战争)b)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
(第一次反法同盟)c)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d)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共同对德。
e)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f)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g)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h)二战战后,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i)1986年后以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②归纳认识:双方关系时而争夺,时而联合.工业革命前,双方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利益,敌对关系居于主导;工业革命后联合居于主导,联合主要在于对俄、侵华、对付共同敌人德国共同主宰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后两国国际地位下降.2, 法德关系:①基础史实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b)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c)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d)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第一编近代国际关系(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第一章17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间:1618年—1648年导火线:哈布斯王室压迫捷克新教徒,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激起了捷克人民起义。
参战对象:一方以法国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在宗教改革中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实力的德意志诸侯。
另一方则以神圣罗马皇帝为首,包括了奥地利,西班牙以及在宗教改革中失去了疆土与削弱了实力的德意志诸侯。
矛盾对象:天主教徒与新教徒,捷克人和日耳曼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德意志诸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A内容:①、法国,瑞典和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得到了大片领土。
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并肯定了它早先取得的三个主教区---梅斯,土耳其和凡尔登归它所有。
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②、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各诸侯有独立的外交权,从政治上分裂了帝国。
③、瑞士和荷兰的独立获得缔约国的承认。
④、卡尔文教派可享受与路德教派同样的权利;在帝国法庭中,天主教和新教的法官各占的人数相等。
B和会与和约为近代国际法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①、会议本身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②、和约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的主权,承认了荷兰,瑞士为独立国,在实践上肯定了格老秀斯所提出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是国际关系中应该遵守的准则;③、约文规定,缔约国不得破坏和约的条款,创立了对违约国家可施与集体制裁的案例;④、和约承认,新旧两教享有同等的权利,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下的世界主权论,使国际法脱离神权的束缚;⑤、和约缔结后,各国逐渐建立了常驻使节,这有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邦交。
成就说明,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二者互相为用,互相促进的。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的经济实力,海上实力都得到了加强。
当时制定和执行英国对外政策的代表人物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利益的克伦威尔,因而探讨这个时期的国际关系,有必要阐述克伦威尔的对外政策1、克伦威尔的对外政策①、。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17.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1)威斯特伐体系性质、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意义答:(1)1644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德意志的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个城市召开。
经过争论,各国代表达成了协议,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主要内容是:(1)每一个德意志诸侯国都享有主权,可以单独宣战与媾和;(2)阿尔萨斯割让给FaGuo;梅斯、土耳和凡登三个主教区归属FaGuo得到进一步确认。
(3)瑞典得到了波米瑞尼亚等地,从而控制了德意志三条主要河流的入海口。
即瑞典控制了波罗地海与北海沿岸。
(4)FaGuo与瑞典通过领土扩张,可以在任何时候干涉德意志事务。
(5)荷兰与瑞士获得完整的主权,摆脱了神圣罗马帝国而真正独立。
(6)卡尔文教派和路德教派应享有同等的权利。
同时,在帝国法庭上,天主教与新教的法官应人数相等。
欧洲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发展,增强了各国的主权意识,王权进一步代替了神权。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其签订不但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体系可以说是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体系,拥有一批实力不等却相互制约的国家,注定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国际结构。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它的性质是各国相互妥协而建立国际格局,特点是不稳定,从而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近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意义在于: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鸣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知识点梳理《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的形成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节法国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第四节北方大战第五节十八世纪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第二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一节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斗争第二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节法国对外侵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第四节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三章维也纳反动体系和东方问题第一节维也纳会议第二节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第三节神圣同盟干涉拉美国各国的企图和门罗宣言第四节东方问题第四章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到普法战争时期的欧美国际关系第一节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二节克里米亚战争与巴黎和约第三节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国际斗争第四节意大利的统一第五节德意志的统一与普法战争第五章一八七O年以前欧洲国家对亚非的侵略和亚非各国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第一节英国吞并印度和印度人民的反抗第二节荷兰侵占印尼和印尼人民的反抗第三节资本主义列强奴役中国的开始和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第四节列强侵略日本和日本国际地位的变化第五节列强在非洲的侵略活动第二编近代国际关系(一八七一——九一八年)第一章一八七一年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普法战争后的欧洲局势第二节近东问题和柏林会议第三节三国同盟的形成第四节德国联盟体系的完成和法俄同盟的订立第二章十九世纪七十——九十年代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第一节英俄在中亚的争夺第二节列强对中国和东南亚的侵略第三节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第三章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第一节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第二节美西战争和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第三节英布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第四节义和团运动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干涉第五节英日同盟和日俄战争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的形成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节法国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第四节北方大战第五节十八世纪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第二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一节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斗争第二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节法国对外侵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第四节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三章维也纳反动体系和东方问题第一节维也纳会议第二节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第三节神圣同盟干涉拉美国各国的企图和门罗宣言第四节东方问题第四章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到普法战争时期的欧美国际关系第一节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二节克里米亚战争与巴黎和约第三节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国际斗争第四节意大利的统一第五节德意志的统一与普法战争第五章一八七O年以前欧洲国家对亚非的侵略和亚非各国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第一节英国吞并印度和印度人民的反抗第二节荷兰侵占印尼和印尼人民的反抗第三节资本主义列强奴役中国的开始和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第四节列强侵略日本和日本国际地位的变化第五节列强在非洲的侵略活动第二编近代国际关系(一八七一——九一八年)第一章一八七一年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普法战争后的欧洲局势第二节近东问题和柏林会议第三节三国同盟的形成第四节德国联盟体系的完成和法俄同盟的订立第二章十九世纪七十——九十年代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第一节英俄在中亚的争夺第二节列强对中国和东南亚的侵略第三节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第三章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第一节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第二节美西战争和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第三节英布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第四节义和团运动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干涉第五节英日同盟和日俄战争第四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战争危机的加深第五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三编现代国际关系史(1917-1945)第一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国际关系的新时代苏联建国的对外关系第二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三章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的新形势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四章1924-1929年的国际斗争第五章新的世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六章侵略绥靖集体安全第七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八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反法西斯联明的形成第九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王绳祖作为中国国际关系史的最为权威的专家,其著作被认为是最为经典的;基本上北大老师都学过这本书,都深受此书的影响。
第一章、十七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三十年战争——十七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国际关系从1618年到1648年,欧洲地区展开了一场长达30年的战争,这场战争参与国家之众多、战争过程之惨烈、战争持续时间之久、产生影响之深远,从而被看做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篇之作。
这场战争具有三重性质:第一,它是一场德意志内部及其整个欧洲的宗教战争,是基督教世界里的旧教——天主教和信教各教派之间争夺宗教影响力的战争;第二,它是一场德意志帝国内部的国家体制之争,是德意志内部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派和以各邦诸侯为主的邦联派争夺权力的斗争;第三,它还是整个欧洲地区各国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涉及德国、丹麦、瑞典、法国等,尤其以主宰德国的哈布斯堡王朝和主宰法国的波旁王朝之间的王朝斗争形式引人注目。
一、背景1、宗教纷争:是、但不仅仅是权力斗争的外衣(《泰》182;《钱》63)A、三十年政治首先是一场宗教纷争·导火索“掷出窗外”事件的宗教性质·战争阵营:新教联盟和旧教联盟·战争阵营:丹麦、瑞典等新教国家的参战B、权势惊人的教会·政治上·教会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组织,人数众多,是欧洲政治地图中权势最大的一个群体·教会也是各国统治者的重要支撑:神圣罗马帝国国名的由来以及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教会更是现实政治中的重要力量:七大选侯、黎塞留、马扎然、塔列朗、第一等级·经济上·赎罪券(短信)、庞大的教产等·思想文化上·因此文艺复兴的矛头所向就是教会,但丁的《神曲》以及拉伯雷的《巨人传》都是例子C、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95条论纲(95 Theses)·宗教改革的基本原则:平民化、大众化、简单化·宗教改革造成并强化了德国的分裂: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合约;新教联盟和旧教联盟的建立。
2、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三个观察视角(《泰》191;《钱》67号)·名称当中复数的含义;1789个主权实体;三个阶层(the three Estates);Romantic Roads ;wuppertal 城堡·选帝制:七大选侯(the seven Electors),以及和英国、法国等中央集权的比较·帝国雷根斯堡议会(Regensburg);华伦斯坦在丹麦战争后的命运3、大国争夺:波旁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的争夺(《钱》57)·哈布斯堡家族和波旁家族之争的时代特征·黑色双头鹰——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波旁家族——内外兼困中的家族二、战争(钱64)1、波西米亚-普法尔茨阶段(1618-1620)·波西米亚之于哈布斯堡王朝的含义·宗教宽容及其1609年《大诏书》·波西米亚新国王史蒂利亚的斐迪南和德意志的新皇帝斐迪南一世·1618年5月掷出窗外事件·1619年8月,波西米亚起义,腓特烈任波西米亚国王。
美国的欧洲渊源学号:141308206姓名:高天赐上课节次:周四3-4摘要美国和欧洲关系密切。
可以说当今美国很多文化的精髓都是欧洲一些先进思想所结出的果实,它在欧洲孕育,汲取营养,却在一片崭新的国度上开花结果。
欧洲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航海时代的开始,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思想启蒙等等一系列事件,都深深的影响了美国——美国的文化,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种族构成等诸多方面都可以找到欧洲的影子。
正文美国和欧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4至17世纪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之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可以说没有哪两个国家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但是美国和欧洲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以说当今美国很多文化的精髓都是欧洲一些先进思想所结出的果实,它在欧洲孕育,汲取营养,却在一片崭新的国度上开花结果。
从欧洲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到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我们看到欧洲人对于物质和精神上探索的轨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带着对财富的向往,以及传播信仰的宗教力量,远航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美洲也因此被欧洲人发现。
1607年5月13日,百名英国殖民者由伦敦公司派遣,在北美弗吉尼亚海岸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野蛮开发,英国在大西洋沿岸已经建立起了13块殖民地——未来美国的版图已在这段时间内初步成型。
此后陆续有欧洲移民船只驶向美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月花号(Mayflower,1620年),以运载一批分离派清教徒到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和在该船上制定《五月花号公约》而闻名。
《五月花号公约》短短几百字,却奠定了美国的立国根基。
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规……这些关键词几乎涵盖了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显然,欧洲移民作为媒介,不单把盎格鲁-撒克逊种族血统带入了美洲,同时也把欧洲的一些先进的思想文化宗教一同带去。
此时的欧洲正在经历思想启蒙运动,先进的文化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随着各种新思想不断地渗透,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所身处的社会,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追求自由平等民主。
绪论1.1.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定义。
国际关系史是指国际社会中各地区、各国家、各国际组织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思想、教育、宗教和民族等领域中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关系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结果的总和。
2.2.国际关系的产生。
古代和中世纪国际关系的内涵及其表现。
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条件。
地理大发现以后,大西洋市场和东方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加快了由分散到整体发展的步伐;资产阶级奋起反抗,纷纷战胜封建专制统治,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资本主义渐次成长壮大,世界市场走向成熟;通讯和交通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列强侵占落后地区,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的漩涡,全球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全球性的国际关系体系宣告形成。
近代国际关系的新特征。
史入近代,独立的主权国家相继建立,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运作的动力源泉;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演进,主权国家作为国际关系唯一的行为主体被打破,行为者日益增多,行为日益多样化;经济关系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基础,通过国际分工,国际交换,使一国的经济活动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
3.3.近代国际关系史与世界近代史的相互关系。
两者紧密联系、互相渗透。
近代国际关系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世界近代史作为载体。
当近代国际关系史从世界近代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又是对世界近代史中国际关系史这部分内容的丰富、深化与扩展。
世界近代史以叙述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线,着重把握历史的整体发展与规律,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内部发展的历史。
而近代国际关系史主要是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间的外部关系,阐释近代国际关系史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4.4.近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为国际关系中多种关系的集中反映,政治关系在国家与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演变中占据主导地位;国际经济关系。
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绪论:国际关系史定义:国际关系史是研究什么的?第一章:名词解释三十年战争《乌得勒支和约》北方大战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问答题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发展中的意义是什么?试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战争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二章门罗主义克里米亚战争圣斯特法诺和约法俄同盟简答题试述维也纳体系形成与特点?试述普法战争爆发的背景进程及其结果。
简要说明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与解体。
第三章】名词解释两C计划中俄伊犁条约法绍达事件普资茅斯条约三国干涉还辽致克鲁格电报简答题简述19世纪后期欧洲主要大国的对外扩张政策。
试述19世纪后期日本在东亚侵略的开始与发展。
简述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三次战争及其后果第四章名词解释阿尔及西拉斯会议波斯尼亚危机意土战争萨拉热窝事件简答题试述19世纪90年代后期的英德矛盾及其主要表现简述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第五章名词解释热那亚会议(1923)洛桑条约《贝尔福宣言》《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简答题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试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中的主要特点及其表现。
试述巴黎和会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及主要表现第六章名词解释胡佛宣言9.18事变柏林—罗马轴心《中立法案》张伯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答题简试述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
美国的中立主义和英法的绥靖主义政策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异同?第七章名词解释:租借法案大西洋宪章珍珠港《开罗宣言》布雷顿森林会议联合国宪章简答题试述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所产生影响。
试述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形成的经过及作用。
在雅尔塔会议以及其他一些国际会议上盟国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了怎样的安排?第八章名词解释乔治凯南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柏林危机板门店日内瓦协议舒曼计划万隆会议简答题试述杜鲁门主义出笼的背景及影响。
《国际关系史》(近代卷)笔记一.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1.起因: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诸侯意欲削弱对方力量,借新教与天主教之争而发起战争2. 导火线:斐迪南二世任波西米亚国王,遭民众反对。
布拉格议会中的新教徒代表将国家派来的官员抛出窗外(史称“抛出窗外事件”),次日发动布拉格起义。
3. 过程:(1)波西米亚—巴拉丁阶段(1618~1624年)波西米亚和巴拉丁联军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作战。
斐迪南二世联合天主教联盟和西班牙击败联军,波西米亚成为奥地利的一个省,西班牙占领巴拉丁。
(2)丹麦战争阶段(1625~1629年)英国、荷兰、丹麦为了打击斐迪南二世结成同盟,由丹麦派兵德意志北部,被皇帝击败。
斐迪南二世控制北部德意志。
皇帝颁布归还教产敕令,规定新教诸侯将1552年之前夺取的土地归还天主教诸侯。
(3)瑞典战争阶段(1630~1635年)瑞典为在波罗的海争霸,入侵德意志北部,取得法国和德意志新教诸侯支持。
战争初期,瑞典作战顺利,占领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以及慕尼黑。
但在吕岑战役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斯二世阵亡,瑞典军队逐步退至波罗的海沿岸。
斐迪南二世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缔结《布拉格和约》,同意不在该地区实施《教产归还敕令》。
斐迪南二世再次获胜。
(4)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年)法国与瑞典、荷兰结盟对斐迪南二世宣战,斐迪南二世得到西班牙、巴伐利亚、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支持。
法国在战争初期战绩一般,但瑞典占领了北部和中部德意志。
1637年,斐迪南二世去世,其子费迪南三世即位,在军事上败给瑞典。
西班牙因国内反西班牙革命以及对法作战的失利,丧失了在欧洲的军事优势。
费迪南三世被迫求和。
4. 结果: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瑞典占有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以及不莱梅和维尔登,控制奥得河、易北河以及威悉河口(2)法国获得阿尔萨斯(3)重申教随国定原则(4)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自主权(5)确认瑞士退出神圣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