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法律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8
法律知识:税法的种类和税收的功能税法的种类和税收的功能税法是国家规定的有关税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税收制度中,税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规定了缴税人的义务、税收及税收调整的方式和程序、税务管理等各方面内容。
税收则是指国家在运行和发展经济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依据法定程序,向纳税人征收的强制性费用。
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调整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正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手段。
税法的种类税法根据其主题、性质和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分类:1.税收法律制度:包括宪法、税法、行政法、财政法、民商法、刑法等各方面的法律。
2.税收主体法:包括国家有关税收的决策、征税机关、纳税人及其义务、税收申报、税收征收、税务管理等法律。
3.税收种类法:包括直接税、间接税、进口税、出口税、消费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法律。
4.税收调整法: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减税、免税、豁免、调整税率等法律。
5.税收程序法:包括税收申报、纳税人起诉、税务争议解决、税务检查、税务复议等法律。
税收的功能税收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下面我们将从以下角度来介绍:1.维持国家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发挥着维持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保障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发展所需的投入。
2.调节经济发展。
税收是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适当的税收政策、调整税率、优惠政策等权力,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促进和规范作用。
3.分配社会财富。
税收可以收取不同群体或个人的财产,因此也具有一种分配社会财富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公平和精准的财产分配,减少社会资源占用对于个人或重要群体的不利影响。
4.维护国家公共利益。
税收可以通过收集资金,从而向社会提供保障和服务,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各种公共利益。
5.维护社会稳定。
税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是我国税收制度的基本法律,对于规范税收行为、保障纳税人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于1993年通过,是我国税收制度的基石。
税收法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确保税收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税收法规定了税收的基本原则、税种、税率、征收方式、纳税义务和纳税人权益等内容,为税务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税收法明确了税收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合法原则、便利原则和效率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应当按照纳税人的经济能力进行征收,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合法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便利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程序简化,减少纳税人的负担。
效率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应当高效率、低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
税收法规定了多种税种,包括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
不同的税种适用于不同的纳税人和纳税行为。
税收法还规定了税率的确定方式,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负担和经济发展的速度。
税收法还规定了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直接征收和间接征收。
直接征收是指税务机关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间接征收是指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加入税款。
税收法规定了纳税人的义务和权益。
纳税人的义务是按照法律规定,按时足额地缴纳税款。
纳税人的权益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税收法还规定了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力,包括征收税款、管理纳税人、制定税收政策等。
税收法的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通过税收的征收和使用,可以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税收法的实施可以规范税收行为,减少税收违法行为,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和公平性。
税收法还可以保护纳税人的权益,提高纳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是我国税收制度的基本法律,对于规范税收行为、保障纳税人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法律制度的概念及意义2023年,税收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中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
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为了行使税收权而制定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体系,它规定了税收的种类、计算方法、征收程序和纳税人的权利义务等,通过税收法律制度的建设,可以促进税收征管更加规范和有效,保证税收的公平、合法、守信和安全,同时也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税收法律制度的意义在于保障税收的公正和合法性。
税收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入来源,严格的税收制度可以保证税收的公正和平等,使纳税人在征税过程中得到保障和维护。
税收的合法性是税收制度得以进行和执行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在法律范围内的征收和使用,才能确保税收体系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税收法律制度的建设对于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和维护国家税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税收法律制度的意义在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税收在经济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发挥这一作用的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促进税收制度的改革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效能和效率,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税收法律制度还能够促进全社会的税收意识提升,提高纳税人的纳税自觉性和贡献意识,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潜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再次,税收法律制度的意义在于保障国家税收安全。
税收安全是税收制度稳定和税收征管有效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的税收法律制度,可以防范和惩治各种潜在的违法行为,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各种税收违法犯罪,提高税收征管的安全性和质量。
同时,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也能够加强国家税收监管和管理,确保税收制度的顺利执行和实施,保障国家税收的稳定和可预测性,避免各种税收风险对国家造成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税收法律制度在2023年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不仅是保障税收的公正和合法,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还是保障国家税收安全的必要手段。
在全面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时代,我们要认真落实税收法律制度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务征管和监管,提高税收征管的水平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税收法律制度练习题一、选择题1. 税收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B.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C. 增值税法律制度D. 所有选项2. 下列哪种税务主体不属于地方税务局管辖范围?A. 个人B. 企业C. 非营利组织D. 所有选项3. 税收征收手续包括哪些步骤?A. 税收登记B. 税款计算C. 税款缴纳D. 所有选项4. 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A. 符合企业所得税减免条件的企业B. 家庭的子女教育费用有一定减免C. 参与公益慈善捐赠的个人D. 所有选项二、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税收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增值税法律制度等内容。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计算方法和减免等办法;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规定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税率和优惠政策等;增值税法律制度规定了增值税的计税办法、纳税义务和特殊应税行为的税收处理。
税收法律制度的意义在于保障国家税收的正常征收和管理,明确了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为税务实施提供了依据和规范。
税收法律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有助于提高税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税收争议,推动经济发展。
2. 请简要介绍税收征收手续的具体步骤。
税收征收手续主要包括税收登记、税款计算和税款缴纳三个步骤。
首先是税收登记,纳税人需要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收登记,填写相关登记表格,提供证明材料,以便税务机关建立纳税人档案和核定税款。
其次是税款计算,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经营活动或所得情况,计算应纳税款并通知纳税人。
最后是税款缴纳,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的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将应纳税款缴纳到指定的银行账户。
3. 请举例说明哪些情况下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个人和企业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规定了一些行业或地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减免税的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等。
•税收征收管理概述•税收征收管理流程•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制度•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责任•税收征收管理案例分析目录定义与特点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体系宪法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依法征税公正执法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原则登记流程登记内容税务登记账簿设置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总账、明细账等账簿,并确保账簿真实、准确、完整。
凭证管理纳税人应当建立健全凭证管理制度,确保凭证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并妥善保管相关凭证资料。
账簿凭证管理申报时间申报内容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征收方式税款征收方式包括查账征收、核定征收、代扣代缴、委托代征等。
征收流程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征收方式,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征收。
税务检查检查类型检查内容税务登记制度定义确保税收征管的顺利进行,防止逃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目的登记内容申报内容包括应纳税种、税额计算、应纳税款等。
定义纳税申报是纳税人按照税收法律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的书面报告的行为。
目的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防止税收违法行为的产生。
纳税申报制度010203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未按规定报送资料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有关资料和申报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按规定代扣代缴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法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VS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违反税法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法定权限徇私舞弊案例一:某公司偷税案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违法逃税,声誉受损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某明星在个人所得税申报时,未如实申报其演艺收入,并利用各种手段规避缴纳税款,最终被税务机关依法查处,并被处以罚款、补缴税款、滞纳金等处罚,同时其声誉也受到了严重损害。
财经法规税收法律制财经法规财经法规——税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言:财经法规是指对于经济活动和财政税收等领域进行监管和规范的法律规定。
税收法律制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税收法律制度的定义、功能、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财经法规中的税收法律制度。
一、税收法律制度的定义税收法律制度是指为了规范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和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国家依法设定的有关税收的立法法规。
它包括宪法、税收法、行政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等各个层面的法律规定。
二、税收法律制度的功能1. 规范管理纳税行为:税收法律制度通过具体的法律规定,明确了纳税人的义务和权益,规范了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确保纳税人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同时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 实现税收运作目标:税收法律制度是税务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明确税收主体、税种、税率和征收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实现了税收机关对纳税人的监管和税收运作的目标。
3. 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税收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的平等性原则,为纳税人提供了公正、透明的税收环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减少纳税人的纳税不合理行为,提高纳税人对税收制度的信任度。
4. 促进经济发展:税收法律制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税收稳定等方面的规定,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三、税收法律制度的重要性1. 维护国家财政稳定: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法律制度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法律的约束和规范,确保税收的正常征收和实施,有效避免了财政收入的流失和浪费。
2. 促进经济发展:税收法律制度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和支持。
通过减免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经济的提质增效。
3. 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税收法律制度通过对纳税人权益的明确保护,为纳税人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减少了纳税人的纳税风险和争议。
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是指通过法律手段对国家税收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套制度体系。
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稳定、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税收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于保护纳税人权益,提高财政征管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税收法律体系概述税收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法律文件。
宪法将税收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核心规定,其他法律文件对税收的具体规定和实施提供了法律基础。
其中,税收法是税收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对税收的一般原则、税种划分、纳税义务、纳税人权益等进行了明确。
二、税收法律体系的特点1. 有序性:税收法律体系按照法律层级划分,从宪法到税收法律再到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形成了有序的法律层级体系。
2. 公正性:税收法律体系旨在实现税收的公正性原则,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防止税务机关滥用职权、乱收费等现象的发生。
3. 稳定性:税收法律体系的稳定性是税收法律的重要特点,它保障了纳税人在税收征管中的可预知性和合法性,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
4. 权利义务的平衡:税收法律体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平衡的,既保障了国家的税收利益,又保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三、税收法律制度的重要性1. 维护财政稳定: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控制税收的流动性,维护国家的财政稳定。
2. 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税收法律制度通过税收的公正分配,可以促进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进步。
3. 促进经济发展:税收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引导作用,通过税制的合理调整,可以激励创新、增加投资、促进就业等,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4. 保护纳税人权益:税收法律制度规定了纳税人的权益保护机制,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纳税人对税收征管的信任度。
四、税收法律制度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1. 复杂性:税收法律制度的法规繁多、内容繁杂,给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带来一定的操作成本。
应加强税收法律的整合和统一,简化税收程序,提高征纳一体化的效率。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税收法律制度概述税收法律制度概述第一节税收与税法概述一、税法法律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一)税法的概念(二)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也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这三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形成同一的整体。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分为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1)征税主体。
征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征税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即税务行政执法机关。
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等。
(2)纳税主体。
纳税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中负有纳税义务的一方当事人。
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对这种权利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属地兼属人原则,即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等,凡在中国境内有所得来源的,都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纳税主体。
2.税收法律关系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客观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内容,也是税法的灵魂。
二、税收法律的制定(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税收法律(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拥有税收立法权,还可以授权国务院公布有关税收条例(3)国务院:税收立法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税收法律,制定实施条例及有关行政法规;二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拟订有关税收条例;三是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税收法律议案。
(4)财政部:制定和执行国家税收的方针、政策;负责组织制定税法和税收条例、决定、规定及有关实施细则,制定税种的增减和税目税率的调整等法规性政策。
(5)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组织实施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制定税收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税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6)关税税则委员会:负责制定或者修订《进出口关税条例》、《海关进出口税则》的方针、政策、原则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是中国税收制度的基础法律,于1993年通过并实施。
该法律规定了税收的基本原则、税种、税率、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税收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了税收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合法、便利、适度、稳定等。
其中,公平原则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原则,要求税收应当按照纳税人的财产状况和经济能力进行征收,避免对不同纳税人的差别待遇。
合法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不得超越法律的范围。
便利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当方便纳税人,减少纳税人的负担。
适度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当适度,不得过高或过低。
稳定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当稳定,避免频繁调整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二、税种和税率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了多种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
其中,增值税是中国税收制度的主要税种,适用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进口等环节。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所得的税收,适用于企业的利润、股息、红利等所得。
个人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的税收,适用于个人的工资、薪金、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所得。
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征收的税收,如烟草、酒类等。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税率是税收征收的重要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了不同税种的税率。
其中,增值税税率分为17%和13%两档,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7个档次,消费税和关税的税率根据不同商品和进口国家的情况而定。
三、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
纳税人的义务包括按照法律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提供真实、准确的纳税申报资料等。
纳税人的权利包括享有合法的税收减免、免税、退税等优惠政策,享有合法的诉讼权利等。
四、税收征收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了税收征收和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税收征收应当依据法律规定,按照程序进行,不得超越法律的范围。
税收管理应当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督和管理,保障税收征收的公平、合法和便利。
第二章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第一节税收法律制度
一.税收与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地强制性取得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
2.税收的特征
(1)无偿性:税收是财产的无偿转移,是纳税人财产向国家的单向流动,没有任何回报;
(2)强制性:国家以其权力为依托,以法律为依据;纳税人必须无条件,按时,足额缴纳税款,履行纳税义务。
(3)固定性:纳税对象、纳税人、税率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不受外界影响。
3.税收的职能
(1)组织财政收入——保证国家运转;
(2)调节经济——宏观调控,调节收入,缓解分配不公,维护国家利益,开展对外交流;
(3)反映和监督管理——反映和监管各项经济活动,反对各种违法经济活动。
(二)税法的概念与特征
1.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调整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是规定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征收与缴纳税款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总称。
2.税法的调整对象
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参与税收征缴关系主体之间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1)税收经济关系——向谁征?征多少问题?
(2)税收权限关系——征缴和管理权限分配问题:中央与地方;权力机
关与行政机关;上级与下级机关;
(3)税收程序关系——怎样依法征缴问题。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概念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税法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
以征缴关系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构成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
(1)征税主体: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及其授权机构;
(2)纳税肢体:各个单行税法规定的义务纳税人。
2.税收法律关系客体
征缴的对象。
不同的单行税法规定了不同的征缴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内容
征、缴税主体在征纳、税活动中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P119)
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
2.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
3.税收法律关系的终止
(四)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
1.国家主体性:税收法律关系中,一方主体必须是国家或其授权机构,
另一方是其他市场经济主体和个人;
2.公共目的性: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税主体单方面享有征税权利,纳税
人单方面负有缴税义务,目的在于为国家的公共职能服务;
3.单向强制性: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人的财产转移是无偿和单向的,
没有回报的;强制性体现在税收是依托国家政权的强制力;
4.义务必然性: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以纳税人是否发生了税法规定的事
件或行为为构成要件,而不是征、纳双方意思表示的结果。
依法征税是征税主体的法定义务。
三.税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
——谁缴?(二)纳税对象:课税对象,征税的目的物,区分税种的依据。
—什么缴?(三)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化,税法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
具体什么缴?
(四)税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税率的税法的基本和核心内容。
税率包括:
1.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按固定比例征收的税率;
2.定额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按照其计量单位直接规定的固定税率。
3.累进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随着其数量的增大而相应提高征税比例的
税率。
累进税率有可以分为:
(1)全额累进税率:纳税额超过规定的数额范围时,全部纳税数额均按高一级纳税比例纳税(因违反公平原则,一般不在采用);
(2)超额累进税率:仅超额部分适用高一级税率,而后累加。
(3)超倍累进税率:雷同(2),但特定超额部分为倍数的计税基数,以超额倍数的数额采用不同的税率。
——缴多少?
(五)纳税环节:税法规定的纳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何处缴?
(六)纳税期限: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的时间期限。
——何时缴?
(七)税的减免:税法规定对纳税人或征税对象减轻或免除纳税义务的优惠规定。
——能否优惠?
(八)纳税争议的解决:纳税人在纳税或违章处理等问题上与征税机关发生争议时,应当按照什么办法和程序解决。
法律规定:先纳税,后复议,再起诉的原则。
——税收纠纷怎么办?
(九)法律责任:违反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和直接责任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税收违法怎么办?
1.经济手段:加收滞纳金,罚款等
2.法律手段: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依法刑法处理。
四.税的种类及其特征
(一)流转税
流转税是指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劳务的销售额或营业额(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各个税种的总称。
1.增值税——
(1)概念:以应税货物和应税劳务在各流通环节新增的价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特征:主要针对货物征税;但也包括加工和修理修配两种劳务;同时也不包括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多环节征税,但不重复征
税;价外税,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款单独列明;税率简单(17%;
13%和6%;4%),设计有零税率,用于出口货物;可减免,但条
件严格,国务院审批。
2.消费税——
(1)概念:对特定消费品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
(2)特征:仅针对特定的消费品征税;只一道环节征税:国内的生产销售环节,或进口的报关环节;是价内税;税率比较复杂,没有减
免税,出口消费品除外。
特定的消费品是指(P126或附页)
3.营业税——
(1)概念:是指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2)特征:针对应税劳务或行为征税;但加工和修理修配两种劳务除外,它们应征增值税;税率较简单,但征税范围广,可减免,但条
件严格,国务院审批。
4.关税——
(1)概念:以进出口国家关境的货物和物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特征:只针对出入境的货物征税;关税的完税价格依法确定,比较复杂;关税包括补征、追征、退还、代征(增值税、消费税)、减
免等多项内容。
关税应当符合WTO原则。
(二)所得税
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所得额或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各个税种的总称。
1.企业所得税
(1)概念:对国内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特征:对收益征税;单一税率,33%;可减免,需报批。
2.个人所得税
(1)概念:是对在中国境内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特征:纳税主体是个人;境内居民所得负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在境内所得负有限纳税义务;税率比较复杂,分超额累进税率和比
例税率;经批准,可减免。
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1)概念:对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所得和从中国境内取得应税所得的外国企业征收的一种税。
(2)特征:主体是外商或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所得;单一税率,30+3%;可多层次优惠。
(三)财产税
财产税是对以财产的价值额和租价额为征税对象的各个税种的总称。
1.房产税
(1)概念: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价或出租租金所征收的一种税。
(2)特征:针对房屋所有人;房价和租金征税;比例税率;可减免。
2.契税
(1)概念:在中国境内转让土地房屋权属的,向承受人征收的一种税。
(2)特征:纳税主体是土地房屋承受人;比例税率。
3.车船税
(1)概念:对境内车、船所有人使用车、船征收的一种税。
(2)特征:针对车、船所有者征税;比例税率。
4.遗产税
(1)概念:对遗产的继受人就遗产所征收的一种税。
(2)特征:针对遗产的继受人征税;比例税率。
(四)资源税
资源税是为了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而对资源产品征税的各个税种的总称。
资源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原矿、黑色金属原矿、有色金属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
税。
(P139)
(五)行为税
行为税是对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各个税种的总称。
1.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征收的一种税。
2.屠宰税:对屠宰牲畜征收的一种税。
3.筵席税:对超标准筵席征收的一种税。
4.印花税:对书立、领受应税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
(P140)
5.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所征收的一种税。
五.税收的征收与管理
税收的征收和管理也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是独立于税法的法律制度。
税收征收管理法是调整在我国税收的征收与缴纳过程中所形成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
(P141-146)
1992年9月4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简称税收征管法),1993年1月1日起实施;
1995年2月28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又作了修改。
1993年8月4日,国务院发布并施行了《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一)税务管理:税务登记;账薄、凭证管理;纳税申报;
(二)税款征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征税机关在征税中各自权利义务;(三)税务检查: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缴税义务监督检查;(四)法律责任:对税收违法行为作了明确的制裁措施;
(五)税务争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征税机关产生争议如何依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