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构造分区及其边界的变形构造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2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_青藏高原的形成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怎么样?气候有什么特征?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青藏高原地貌特征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
青藏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青海全省面积的60.93%,占西藏全区面积的86.1%。
区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也有海拔仅1503米的金沙江;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而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仅有3000米。
总体来说,青藏高原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
相对于高原边缘区的起伏不平,高原内部反而存在一个起伏度较低的区域。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山脉体系,其由山系和高原面组成。
由于高原在形成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外有引力的影响,所以高原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使整个高原的地势呈现出由西北一东南的倾斜的趋势。
高原面的边缘被强烈切割形成青藏高原的低海拔地区,山、谷及河流相间,地形破碎。
青藏高原边缘区存在一个巨大的高山山脉系列,根据走向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
东西向山脉占据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是主要的山脉类型(从走向划分);南北向山脉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南部及横断山区附近,这两组山脉组成了地貌骨架,控制着高原地貌的基本格局东北向的山脉平均海拔高度普遍偏高,除祁连山山顶海拔高度为4500米-5500米之外,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喀喇昆仑山等的山顶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
许多次一级的山脉也间杂其中。
两组山脉之间有平行峡谷地貌,还分布有数量广泛的宽谷、盆地和湖泊。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占中国冻土面积的70%。
其中青南一藏北冻土区又是整个高原分布最为广泛的,约占青藏高原冻土区总面积的57.1%。
初二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归纳总结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区域,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主要分水岭之一,也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对初二地理青藏地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涵盖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
整个地区海拔高,地形复杂,以高原和山脉为主要特征。
高原的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和冰川,是全球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
二、气候与环境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呈高原季风气候和柯本气候特点。
湿润的季风和干燥的柯本气候交替出现。
全年温差大,降水少,北部平均温度较低,南部气候较温和。
青藏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有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此,如长江、黄河等。
三、资源与景观青藏地区地质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银等。
此外,青藏高原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观,如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
这些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四、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调节全球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来减缓地区的生态压力,如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限制开发和采矿等。
五、交通与经济发展由于地理地形的特殊性,青藏地区的交通一直是一个挑战。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了青藏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方便了人员和物资的交通。
这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旅游业和资源开发。
六、人文与文化青藏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民族聚居区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其中,藏族文化是最为著名和独特的,包括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
青藏地区的居民多以农牧业为主要生计,他们过着宁静的生活,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七、地震与灾害青藏地区是地震多发区,经常发生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
这对当地的居民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青藏高原的构造分区及其边界的变形构造特征崔军文;张晓卫;唐哲民【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06(33)2【摘要】宏观构造特征的确立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动力学建模"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是由来自塔里木-中朝板块的北昆仑-阿尔金-祁连地体,华南-东南亚板块的南昆仑地体、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体和冈瓦纳古陆的羌塘地体、冈底斯地体及喜马拉雅地体等3大板块(或古陆)的6个地体经多次裂解、会聚和陆内俯冲作用拼合而成的巨型"会聚-陆内俯冲型"岩石圈块体,它以青藏高原南缘结合带、青藏高原北缘结合带和青藏高原东缘结合带依次与印度岩石圈块体、塔里木-阿拉善-鄂尔多斯岩石圈块体和扬子岩石圈块体相隔.按现今动力学特征,这一巨型岩石圈块体(一级构造单元)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喜马拉雅、藏北、青南和昆仑-阿尔金-祁连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地块),它们依次以雅鲁藏布江结合带、西金乌拉-金沙江结合带、中昆仑结合带为界.4个地块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以断裂为界的三级构造单元(地体).组成青藏岩石圈块体的各构造单元处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它总的表现为: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强烈俯冲和热的、具柔性流变学特征的青藏块体整体向北北东方向移动的区域构造背景上,其南、北两侧的喜马拉雅地块、昆仑-阿尔金-祁连地块分别向冷的、刚性的印度岩石圈块体和塔里木-阿拉善-鄂尔多斯岩石圈块体不对称逆冲叠覆.位于青藏高原腹部的藏北地块和青南地块,在深部存在大量低速体向上涌动和整体自西向东扩展的区域构造背景上,前者叠置近南北向挤压,形成以南北向断陷带及北西和北东向共轭走滑为主的构造格局,而青南地块除松潘-甘孜地体显示自北而南的逆冲叠覆外,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体以逐一向东挤出的左行走滑作用为主,以致整个青南地块呈现向扬子岩石圈块体逆冲扩展和向三江构造带平移扩展.因此,就现今动力学而言,青藏高原在随着时间推移、隆升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还逐渐向外缘的刚性地块扩展,即高原面积在不断增大.因此青藏高原的边界具有扩展性质,按扩展机制可区分两类扩展型动力边界:走滑型扩展边界和逆冲型扩展边界.典型的走滑型扩展边界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山和青藏高原东缘的三江地区,青藏高原南缘的动力边界属典型的逆冲型扩展边界,而位于祁连山和龙门山的动力边界兼有逆冲和走滑双重扩展性质.【总页数】12页(P256-267)【作者】崔军文;张晓卫;唐哲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4【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区域重磁异常的东西向分区及其构造地质特征 [J], 薛典军;姜枚;吴良士;李庆庆;汪兴旺2.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 [J], 马宗晋;张家声3.青藏高原地壳密度变形带及构造分区 [J], 杨文采;孙艳云;于常青4.中国东西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与青藏高原东缘隆升过程初步研究[J], 张岳桥;杨农;陈文;马寅生;孟晖5.阿拉善地块南缘构造活动特征与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扩展的最新边界 [J], 郑文俊;张博譞;袁道阳;陈干;张逸鹏;俞晶星;张冬丽;毕海芸;刘炳旭;杨敬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的基本特征青藏高原的基本自然特征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约300—400万年内,青藏地区大面积大幅度地抬升至现在的高度,经历了由低海拔热带、亚热带环境向高寒环境发展的剧烈演变,除受到全球性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外,海拔高度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变化也起着主导的作用。
因而,在我国形成了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并列的格局,在主要的自然特征方面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
(一)地势高亢、历史年轻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变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且有许多超过雪线、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
在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总轮廓中有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级地势阶梯,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由此向东逐级下降,最后经由我国东部低地及浅海大陆架没入太平洋海盆。
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高原南部及东南部是频繁的地震区,又是强大的地热带,抬升运动一直延续至今。
在高原边缘普遍存在着地势抬升、河流深切的地形,河流纵剖面有几个显著的裂点与谷中谷的形态。
其它如寒旱化趋势增强、湖泊消退、水系变迁、内部夷平、外部陡切以及土壤剖面分化简单、矿物风化程度浅等都显示出高原自然地理过程的年轻性。
(二)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空气稀薄、大气干洁的青藏高原上,太阳总辐射高达130—190千卡/厘米2·年,比同纬低海拔地区高50—100%不等。
但高海拔所导致的相对低温和寒冷是突出的。
高原面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低达—10——15℃,与我国温带地区大体相当。
暖季,我国东部夏季风盛行,最热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30℃之间,且南北差异不大,唯独青藏高原成为全国最凉的地区,7月平均气温竟与南岭以南的1月平均气温相当,比同纬低地降低15—20℃。
与同纬低地相比,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一倍左右,具有一般山地与高山的特色。
青藏地区地理特征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全球最大的高原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特征。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地貌、气候和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青藏地区最显著的地理特征进行全面介绍。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青藏地区地处中国西南部,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该地区东临中国内地腹地,南界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濒临帕米尔高原和巴尔喀什湖,北隔昆仑山与塔里木盆地相望。
凭借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青藏地区形成了一系列壮丽的地貌特征。
首先是喜马拉雅山脉,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同时也是青藏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地理特征之一。
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包括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山峰,如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等。
这些山峰高耸入云,被广大登山爱好者视为征服的目标。
其次是青藏高原,这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因此被称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地势辽阔,海拔起伏,含有丰富的高山湖泊和大大小小的草原。
例如,纳木错、羊卓雍错等著名湖泊拥有清澈的湖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再次是昆仑山,它是青藏地区的北界山脉,也是亚洲最大的山脉之一。
昆仑山自古以来便因其险峻和雪峰而著名,它是青藏地区横贯东西的天然屏障。
最后是柴达木盆地,它坐落在青藏高原的中部。
柴达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闭流盆地之一,河流大多不通向大海,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
这里的柴达木盆地峡谷、戈壁、湖泊等自然景观形成了迷人的风景线。
二、气候特征青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
整个地区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气候带:寒温带高寒气候带、寒凉带高原气候带、高原亚寒带气候带和寒凉带气候带。
在青藏高原的中西部地区,气温较低,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气候寒冷干燥,降水较少,地表的防护层较薄。
这种气候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高原草甸和高山草甸生态系统。
而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气候较为温和,夏季稍微炎热潮湿,冬季湿冷干燥。
这里的降雨量较大,草原覆盖广泛,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两种观点第一种为印象派观点,即传统的用某种背景中主要构造的发展顺序来预测其它地区构造发展顺序的观点,具有主观性。
本文强调了喜马拉雅-西藏造山体系过去50Ma来的演化历史,试图反映20世纪末喜马拉雅-西藏造山体系的研究程度。
第二种为新印象派观点,即识别出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导致发生造山作用的那些过程,并探讨在定义造山带行为时这些作用过程是怎样在一起进行活动的。
其本质是要了解整体,必须先了解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对喜马拉雅-西藏造山体系而言,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今天定义这个特殊体系的行为时必不可少的作用过程是什么?它们在时间上能够向后回溯多远?它们能够告诉我们关于造山作用更多的什么样的信息?目录0 引言 (1)1 地形特征 (2)2 区域地质 (2)2.1北喜马拉雅带 (2)2.2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4)2.2.1 北喜马拉雅组成 (4)2.2.2 新特提斯洋底组成 (5)2.2.3 印度板块组成 (5)2.2.4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外来岩块 (5)2.3碰撞后的磨拉石盆地 (6)2.4西藏带 (6)2.5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 (7)2.6高喜马拉雅带 (8)2.7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 (10)2.8低喜马拉雅带 (11)2.9低喜马拉雅结晶异地岩体 (12)2.10亚喜马拉雅带 (13)2.11山间盆地 (13)3 喜马拉雅和藏南的构造历史 (13)3.1原喜马拉雅阶段(白垩纪~早始新世) (14)3.2始新喜马拉雅阶段(中始新世-晚渐新世) (14)3.3新喜马拉雅阶段(中新世早期-现在) (16)4 喜马拉雅碰撞后缩短量的估计 (23)5 中生代-第三纪的变质历史 (24)6 一种新印象派观点 (28)从两种不同观点来看喜马拉雅和藏南的大地构造Hodges K.V.Department of Earth, Atmospheric, and Planetary Science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mbridge, Massachusetts 02139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2000,V ol.112,No.3, pp:324-350【摘要】:喜马拉雅和藏南为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复杂的大陆响应提供了一种空前机会。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分析第卷第期高原气象. . 年月 ,文章编号: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分析吕雅琼 , 马耀明 , 李茂善 , 孙方林.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甘肃兰州摘要:利用年月 ~ 日期间系留气球低探空和无线电探空资料,分析了纳木错湖区大气边界层高度、风、温、湿等要素的垂直结构。
结果表明:纳木错湖的冷湖效应推迟了边界层湍流混合及对流边界层出现的时间,边界层高度日变化非常明显,对流边界层高度最高可达 ;在晴天条件下,边界层内湖陆风日变化非常明显,湖陆风控制范围常超过边界层高度,可达对流层中部;边界层内比湿变化呈型变化,白天减小,夜间增大,早晨:。
出现峰值。
关键词:纳木错;探空观测;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湖陆风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相关的工作,游庆龙等用纳木错塔站资料和自动引言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纳木错贴地层风、温、湿等要纳木错湖位于青藏高原中部,距拉萨市区素;吕雅琼等】。
用模式模拟了夏季湖陆风发,是仅次于青海湖的我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
展最为旺盛时期的边界层特征。
这些工作分别描述纳木错海拔高度高,平均海拔高度在以上,了点和面上的边界层特征,而对于大气边界层的垂位于其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最高峰,海拔高度可达直结构,则由于缺乏探空观测资料而未能描述。
为。
除了高海拔,这一区域的最大特征是地了获得湖陆风影响下的边界层垂直分布, 年形复杂多样,既有高原湖泊,高大山脉冰川,也有月 ~ 日,我们在纳木错东南岸首次进行了为期高原草甸和高原湿地,这些都是青藏高原上最具有天的探空观测。
此次探空数据给我们提供了纳代表性的下垫面特征,也是引起科学工作者更多关木错湖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第一手资料。
本文的目注的重要原因。
年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的是分析所得到的探空资料,试图初步揭示纳木错研究所在纳木错湖东南岸建成了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大气边界层的垂直特征。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立体分布特征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广的高原,地广人稀,气候变化极大。
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将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立体分布特征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来讨论。
分别是垂直气候带谱特征、构造地貌气候特征、经度气候差异及环境演变特点。
垂直气候带谱特征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大气压力和气候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呈现出较大的变化。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一般划分为寒冷带、冷温带和暖温带三个气候带。
寒冷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海拔4700米以上,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低于0℃,降水较少。
冷温带气候区海拔在3800米至4700米之间,气温适中,年平均气温为-3℃至6℃之间,雨量较大。
暖温带气候区海拔在2600米至3800米之间,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在6℃至15℃之间,降水较多。
在垂直气候带谱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降水量逐渐增多,植被类型也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
构造地貌气候特征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地貌复杂多样,其构造地貌对气候的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青藏高原东南部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组成。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其高峰峻岭使气候过程变得复杂多样。
山脉形成了明显的阻挡作用,使得山脉一侧气流降水,而山脉另一侧则极少雨水,属于明显的雨屏效应。
横断山脉则形成了东西气流的阻挡带,使得气候分布出现很大的差异。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盛行的地震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这些都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分布。
经度气候差异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分布还受到经度差异的影响。
东部地区受到印度洋季风和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温适中,降水充沛,适宜农业生产;而西部地区则属于高原类型气候,气温较低,降水较少,适宜畜牧业发展。
两者间的气候差异使得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环境演变特点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是在环境演进的作用下形成的。
气候的变化会引起植被类型和分布的变化。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由于气温高冷,辐射强烈,并且盛行干旱,因此植被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以高寒草甸、山地草原和甸尾林等为主。
西藏高原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连水星(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热大队,拉萨,850032;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泉州,362011)摘要依据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及威海程度,讲全区划分为3个灾害分区,即藏东高山峡谷区、藏南高原湖盆谷地区、藏北高原湖盆区。
并根据各地质灾害分区的地质构造条件、气候条件、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形条件等,分析各区地质灾害发生原因。
以西藏高原为主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海拔最高的高原。
平均海拔超过4000m,特别是中新世以来强烈的地壳抬升和新构造运动,造就了高原上自北向南排列的有昆仑山脉、喀口刺昆仑—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喜马拉雅山脉,构成了西藏高原的格局。
同时将西藏高原分为藏南高原湖盆骨区、藏北高原湖盆区、藏东高山峡谷区3大地貌单元区。
高原的强烈隆升导致地形起伏巨大,为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发生提供活动场所,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也影响整个西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植被条件,决定了各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规模特征。
1 藏东高山峡谷区1.1 地貌条件藏东高山峡谷区分布于林芝、昌都各县、即著名的横断山地,为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区内最高海拔迦巴瓦峰7782m,平均海拔4100m,最大高差达5744m,山峰高耸,山体平均坡度42°,最大处近于直立,著名的“三江”(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这里并流。
地势切割十分强烈,形成了西藏东部壮观的高山峡谷地貌。
1.2 气候条件属喜马拉雅山东侧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藏东南高原湿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最高气温30.4℃,最低气温-14℃,品均8.0℃,在垂向上至4100m,平均气温0℃,为终年积雪区。
受雅鲁藏布江逆流而上暖湿气流的影响,该区为西藏高原降水最多的地区,年均降雨量达884.5mm,在波密县通麦年平均降雨量可达1400mm,充足的降雨为地质灾害发生提供充足的水诱发条件。
青藏高原介绍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旧称青康藏高原。
位于中国西部及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甘肃省西南部及云南省西部。
北纬27°20′~40°00′,东经73°40′~104°20′。
东西长2700千米,南北宽1400千米。
面积240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4000~5000米。
地形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高原南有喜马拉雅山脉,北有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东为横断山脉,西为喀喇昆仑山脉。
内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等。
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6000米,喜马拉雅山脉许多山峰超过8000米。
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怒江、澜沧江、塔里木河等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冰川、湖泊、地热高峰终年积雪,似冰川营垒,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的最大冰川活动中心。
冰川面积3.4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冰川面积的77%。
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也是盐湖最大分布区。
如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
产食盐、硼砂、芒硝等。
高原上随地势升高,分布着季节冻土、隔年冻土和多年冻土,冻土厚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厚。
在多年冻土区内,季节融化层中水的融化和冻结,发生冻胀丘、冰锥、寒冻石流、热融沉陷等现象,给施工、建筑物、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困难。
高原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多地热活动带,形成许多温泉、热泉、沸泉,如羊八井地热田。
气候高原地势高峻,对该区和东亚气候产生极大影响,具独特的高原气候特征: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平均气压大部分在625毫巴以下,为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密度0.71~0.80千克/米3,平均为海平面的60%~70%;空气含氧量0.166~0.186千克/米3,比海平面减少35%~40%;水的沸点也降至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