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五年总结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区在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是我们五年来的总结:
一、生态建设方面: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2. 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项目,恢复和改善了许多生态系统。
3. 推动绿化工作,全区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得到扩大。
4. 实施了重要生态区域保护和修复工程,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环境污染整治方面:
1. 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各种污染物进行监测,做到了实时监测。
2. 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治理,推动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关停和淘汰。
3.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
4. 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管控,建立了环境污染源排放许可制度。
5. 加强环境执法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三、成果展示:
1.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
2.5浓度大幅下降。
2. 水质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3. 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4. 绿化覆盖面积增加,城市绿地得到明显扩大。
5. 环境污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四、不足之处:
1. 一些企业和居民对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仍存在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2. 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整治,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对地区生态环保工作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可以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二、加强生态保护规划,落实生态红线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规划,明确各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和任务。
落实生态红线制度,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三、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四、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严格控制水污染源的排放。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河流水系治理和水质监测,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加强生态修复工作,促进生态平衡加强生态修复工作,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促进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六、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环保监管体系,确保各项环保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总之,加强地区生态环保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规划制定、治理措施、生态修复和监管力度等方面的工作,共同构建绿色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完成1~2题.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C)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解析】第1题,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C对。
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不是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功效,A、B、D错。
第2题,在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主要生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对。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B错。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雨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护林的主要作用,C错。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作用,D 错。
3.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水类型多属于(B)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一般分布在赤道地区,所以多对流雨。
4.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B)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解析】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 m×2 m×1 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5~6题。
5.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B)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貌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6.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C)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解析】第5题,读图,地表水经过滤后流出,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净化水质,②正确;湿地的植被、土壤有涵养水源功能,③正确;不能防风固沙,①错误;湿地不能塑造地貌,④错误;B正确.第6题,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检测到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C正确。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B【解析】依据图列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因此B项正确。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大约6000万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综上所述,A项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推断荒漠化严重区出现的自然带;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降雪等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主要是河流因素C.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形因素D.图示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答案】C【解析】图中降雪等日数数值东南和西北部较大,中部较小;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表明气温较高,是因西部山地对寒冷气流的阻挡;图示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所以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而Q处年降雪日数大,是因处在山地的迎风坡,所以降雪日数多。
故选C。
【2】关于图示地区环境问题描述错误的是A.图示地区西北部土地荒漠化严重B.图示地区西南部面临河源湿地萎缩威胁C.图示地区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D.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凌汛【答案】B【解析】图示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多大风,土地荒漠化严重;图示东南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图中河流是黄河,冬季结冰,因该河段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所以有凌汛;而图示西南部的河源,已得到有效的保护,没有萎缩现象。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指针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评估,了解主要问题和风险,为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制定: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包括水质改善、土地退化治理、大气污染防控等方面的目标,以及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目标。
3.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根据保护目标,确定相应的政策举措,包括法律法规、经济政策、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政策。
政策要突出生态效益优先原则,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4. 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规划:根据保护目标和政策,确定具体的项目规划,包括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项目。
项目规划要突出生态维护和生态修复的重点,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5. 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建立: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包括环境监测、执法力量、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机制。
监管机制要加强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评估,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根据监管结果进行绩效评估。
6. 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宣传教育要突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和行为。
以上是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每个区域的规划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具体内容: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3、基本过程: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提示与建议1.从成因角度认识荒漠化的类型。
2.理解干旱与荒漠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析人口压力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的过程。
【互动探究】◆◆知识梳理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地区的土地退化。
2.原因:等自然因素与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
3.主要表现:退化、退化、退化而引起的土地、石质荒漠化和次生。
4.分布: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二、中国西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以西,昆仑山一一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宁夏、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西部山脉和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了以、为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为界,以东属草原地带,以西属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5.生态环境(1)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微弱,物理风化和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沉积物。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根本原因(1)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利用不合理。
2.直接原因(1)过度,占32.7%(2)过度,占30.1%(3)过度,占26.9%(4)利用不当,占9.6%(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占0.7%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1.古代:,大量破坏固沙植被,大部分古绿洲被迫放弃。
2.近代:大规模,人口剧增,直接加剧了荒漠化。
3.现代:、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总体上看,特别是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第一章:生态环境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环境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3. 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概念;2. 生态环境的分类;3. 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4. 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定义,进行小组讨论;2. 老师讲解生态环境的分类和组成部分;3. 举例说明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生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原因;2. 掌握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3. 理解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问题的种类;2. 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3.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4. 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原因;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4. 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三章: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2. 掌握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3. 理解生态环境建设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建设的定义;2.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3. 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4. 生态环境建设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建设的定义,进行小组讨论;2. 老师讲解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态环境建设对人类的影响;4.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体验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
第四章: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2. 掌握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3. 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2. 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3. 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3.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体验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过程;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
区域生态建言献策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一些新的生态建言及献策方案。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区域生态建言献策方案,以期彰显我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并为之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启示。
现状分析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但是在实际生态保护工作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环境保护政策不够完善:当前环保政策主要集中在治理污染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对于生态保护的投入还不够多。
2.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土地开发破坏了大片自然生态环境。
3.短期效益导向:由于政府和企业的短期效益导向,一些开发商往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环境,给后代留下了许多不好的遗产。
建言及献策方案针对上述现状,我们提出以下生态建言及献策方案:1. 完善环保政策强化生态保护,制定出全面、有力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使社会能够共同拥有更为丰富的、均衡的自然资源。
2.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不仅要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还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水平、环保认知,使更多人能够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环保。
3. 建设休息区建设自然生态休息区,把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使人们在尽可能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享受自然的美景。
通过生态景观、休闲娱乐、教育科普等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大自然,加深人们对环保的认识。
4. 保护林木和水源加强林木和水源保护,控制森林砍伐和水源的过度开发。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永续发展,不断地提高生态保护的质量,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5. 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使生态建造文化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还是一种美好精神追求。
区域生态建言献策方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快,越来越多的自然区域被破坏和消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健康。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区域生态建言献策方案。
1. 坚持生态保护与发展并举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城市新区或者进行工业化进程时,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2.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我们应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管,特别是在大型工业企业和重点污染源的管理上要加强力度,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同时,在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工程中,应该注重技术创新,按照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和特性进行治理,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3.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产业向健康生态方向发展的重要趋势,可以有效促进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环境治理。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应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的合作,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模式,如“有机农业”、“精准农业”,以及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等项目,全面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建设绿色农业生态经济区。
4.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是维护社会生态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保障点,可以有效地保护水源、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沉降等。
同时,还可以为人们提供避暑、休闲、观赏及科研教育等功能。
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投入力度和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发展。
5. 整合生态环境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的整合,是促进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摒弃“各自为政”的思路,打破“相关部门不协同、不配合”的瓶颈,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领域的联动机制,促使生态问题的综合治理和改善。
6. 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促进。
我们应该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种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开展环保公益宣传和普及生态知识等形式,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基本概念:①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②实质是土地退化;③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④主要变现为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理解)
2、我国西北地区范围:①地形区划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②行政区划分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③气候划分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了解)
3整体性和本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记忆)地形地貌:东部为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沙漠和戈壁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大
水文: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内流湖
生物: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以贺兰山为界;200mm年降水量线)
土壤;土壤发育差,质地疏松,水分含量少,含沙质沉积物质多
干旱是本区最大的自然特征,成因: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地形(山脉、高原)阻挡4、★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重点记忆)
——气候干旱少雨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薪柴、药材、发菜等—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超载、掘井等—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开垦(半干旱的旱作农垦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5、古代荒漠化的原因是: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战争、瘟疫;清代的原因是:“移民实边、开放蒙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原因是: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是旱作地区、草原牧区(了解)
6、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不合理的灌溉)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记忆)
7(重点记忆)
⑴内容:预防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
..已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恢复自然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成功的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沙坡头为了保护包
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设置了草方格沙障,作用有①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②能截留水分,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8、森林是一种自然资源,还是一种环境资源,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作用,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重点记忆作用)
9、现存的原始森林有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带和热带雨林带,这两类森林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原因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难以通行、开发较晚(了解)
10、森林是人类的保护伞,森林减少会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而目前森林特别是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破坏。
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
(了解)
11、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20°,全球三大热带雨林的集中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的,称为“绿色腰带”。
12、★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表现在:①“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地球碳氧平衡。
②促进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记忆)
13、热带雨林生态的优势:由于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理解)
14、★热带雨林生态的脆弱性①土壤很贫瘠②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③雨林植被正是最容易被破坏的部分,一旦被破坏,养分被淋洗而丧失,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会陷于崩溃。
“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理解)
15、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是地上植被(理解)
16、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要求;直接原因:对热带雨林进行开发(记忆)
17、热带雨林破坏方式: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记忆)
18、亚马孙流域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记忆)
18、雨林的前途: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开发热带雨林是最方便的收入来源,当前背景下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理解)
18、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②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③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④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⑤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⑥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熟悉)
19、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①利用原理光在林中垂直衰减②农业生产方式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③好处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熟悉)
20、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其是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
(了解)
21、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的环境功能主要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记忆)
(书本重点图:P17—图2.1、图2.3;P23—图2.12;P33—图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