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教案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21.20 KB
- 文档页数:8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意义。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影响农业生产、决定农业分布、影响农业结构。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农业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4. 案例分析:研究当地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光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地形因素:坡度、海拔、土壤类型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水资源因素:水源、灌溉设施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引入话题:讨论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 讲解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 分析地形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 讨论水资源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价格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交通因素:交通网络、运输成本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补贴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 讲解市场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 分析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 讨论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第四章: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主要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1. 种植技术: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农业机械:机械化程度、设备水平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能力与技能:能够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视和关注,增强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理解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势以及如何应对不利因素。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农业区位的概念及分类2. 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因素3. 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势4. 应对不利因素的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地域的农业发展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和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
(二)讲授1. 农业区位的概念及分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农业区位,以及农业区位的分类,如低温农业区、旱地农业区、湿地农业区等。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因素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地形地貌等。
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各个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 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势通过对比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势,让学生了解各地区的农业特点和发展状况。
4. 应对不利因素的方法讲解不同农业区位的应对不利因素的方法,如在干旱地区进行节水农业、在寒冷地区选择适合的作物种植等。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掌握应对不利因素的方法。
(三)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势,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发展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知识。
(五)总结结合实例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地区进行调研,分析该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六、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2. 地图、实地考察等实践教学资源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对应的解决方法是否合理。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影响农业生产、决定农业布局、影响农业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2. 学生查找相关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自然因素的分类:气候、土壤、水资源。
2. 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温度、降水、光照。
3. 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肥力、质地、结构。
4. 水资源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灌溉、水源、水文。
教学活动:1. 讲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分析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具体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总结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学生查找相关案例,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社会经济因素的分类: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
2. 市场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需求、价格、竞争。
3. 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运输成本、流通速度、交通网络。
4. 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政策、补贴、税收。
5. 劳动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劳动力供应、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素质。
教学活动:1. 讲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分析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气候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气候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 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气候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气候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气候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章:土壤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土壤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土壤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 土壤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土壤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土壤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土壤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壤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土壤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章:水源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水源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水源因素及其作用。
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农业区位;农业布局、农业地域类型。
[基本原理]农业区位选择原理。
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概念: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农业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
(2)科学技术因素: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
(3)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
思考精准农业、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有何不同?答案精准农业是以“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绿色农业则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关键在于减少生产、储运、加工环节的污染,使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而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农膜、饲料添加剂等,而是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来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例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复种指数热量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热量不足则相反柑橘等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苹果等暖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华北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光照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光照强,则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弱,不利于作物生长;光照时间长可弥补热量不足,利于作物生长新疆光照充足,长绒棉品质优良、哈密瓜甜;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光照时间长,大米口感好降水影响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的分布降水量大可发展水田农业,小则旱作;过多则涝、过少则旱,都影响作物生长我国南方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北方地区多种植小麦,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气温日较差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积累营养物质我国西北地区因气温日较差大,瓜果糖分积累多,品质好②其他自然因素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例水源水源丰富的地区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但缺水地区它会成为限制性因素有灌溉水源保证的干旱地区,可发展农业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地形地形类型、海拔、坡度等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及机械化程度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大面积平原可以使用大型机械化;山地、丘陵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生产规模大,多采用大型机械化;南方低山丘陵区发展林业或畜牧业,生产规洼地水域宜发展渔业模较小,多使用小型机械化土壤土壤结构、肥力、土层厚度、酸碱度等影响作物类型及产量不同土质适宜不同作物;肥力影响产量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2)人文因素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举例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城郊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交通运输①交通运输便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②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产品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价格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等我国南方地区劳动力丰富,发展水田农业,可以精耕细作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机械化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①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②杂交水稻的培育;③冷藏运输使新鲜瓜果能运到更远的地区;④温室大棚等的使用使反季节蔬菜供应充足生物化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了农业产出冷藏技术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保温技术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通过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此外,资金、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教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第一讲农业区位选择(第一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3.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4.学会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复习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1.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 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②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③评价某一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生(看图片,思考)什么是农业师(讲解)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来获得产出。
广义上包括农(耕作业)、林、牧、渔业。
(设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不能将农业生产类型进行调换?为什么?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方向不同,是因为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不同,所以农业的地区分布也不同。
在地理上,我们把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称之为农业区位。
一、农业区位因素推进新课师:农业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关系。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核心考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合作探究]阅读?三维设计?104页考点一,思考以下问题:1.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什么?2.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自然要素上?学生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导言】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农业发展的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问题。
它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多个方面。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区位选择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课程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特点;3.掌握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学生讨论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的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问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特点-气候条件: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因素的适应性。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力、排水性、酸碱度等。
-水资源条件: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市场条件:销售市场的规模、需求量等。
-交通条件:交通的便利程度。
2.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适宜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如亚热带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土壤条件:不同土壤条件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如黄土地适宜小麦种植。
-水资源条件: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灌溉农业。
-市场条件:市场条件好的地区农产品销售容易,农业发展较为繁荣。
-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农产品运输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三、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案例一:温带气候地区适宜果树种植,加之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导致该地区水果种植业发展很快。
2.案例二:干旱地区缺乏水资源,且交通不便,使得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困难。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影响。
四、小组调查(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指导,选择一个农业区域进行调查研究。
2.学生可以调查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农业区位因素,并分析不同因素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学案8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班级姓名【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地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学习重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学习难点】说明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地影响.【学习过程】一、基本概念1.区位:(1)该事物所在位置;(2)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地空间联系.2.农业:是人类利用来获得产品地物质生产活动.3.农业地特点有:、周期性和地域性.二、影响农业区位地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一(1)看PPT 图,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方,甘蔗主要分布在方,分析影响甜菜和甘蔗分布地主要区位因素.(2)看PPT 图,小麦大面积分布在秦岭-淮河,水稻大面积分布在秦岭-淮河,影响小麦水稻分布地主要因素是.(3)河西走廊和宁夏平原虽处西部半干旱区,降水少,却是我国重要地农业生产基地,原因是.(4)新疆吐鲁番盆地盛产葡萄、哈密瓜,其有利地区位因素是.☆学以致用1: 图中A 是黄河沿岸地平原,B 是平原,影响A 、B 农业生产地主导因素是.2.农业区位因素二材料:我国杭州地“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主要地原因是什么?.3.农业区位因素三(1)看PPT 图,影响农业分布地直接原因是,间接原因是.(2)平原地区适宜发展业,山地丘陵适宜发展业和业.☆学以致用2:图中A 、B 、C 、D 、E 处适宜种植小麦和果树地分别是?理由是?4.农业区位因素四 (1)材料:张老汉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分析以下问题:①你认为张老汉承包地耕地可能位于A 银川平原B 太湖平原C 华北平原D 松嫩平原②你认为导致张老汉耕地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地主要因素是什么?(2)材料:陕西蒲城是有名地酥梨之乡,一度是当地地主导产业之一,梨树曾是当地农民地摇钱树.然而记者看到果农将果树砍掉. 吴老汉说“去年冻了没收成,今年丰收了却不值钱了,农药真真假假,肥料这么贵,还务这干嘛?不如砍了!”“这园子几年了?”记者问.“都快十年了!”吴老汉说.“今年挂果不错吧?”记者问.“差不多!”吴老汉说.“那咋砍了呀?”记者问.“梨价太低,投资大,划不来!”吴老汉说.“那明年种啥?”记者问.“想种棉花!”吴老汉说.“听说今年棉花价格也不好!”记者说.“那开春就种早玉米!”吴老汉说.图 2A B这段材料说明最终决定农业生产地类型和规模.☆学以致用3:图2中,乳牛厂应该建在A、B、C、D、E中地点,理由是.5.农业区位因素五(1)材料:(2008年2月1日)近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降雪天气,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雪天气,造成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大幅度减少,蔬菜价格翻了一番.影响北京蔬菜价格上涨地主要因素是.(2)看北京蔬菜基地区位分布图回答问题:①北京蔬菜基地分布在、和地区.②北京蔬菜基地分布范围大,主要受益于因素.☆学以致用4:图2中,花卉生产地应该建在A、B、C、D、E中地点,理由是.6.农业区位因素六(1)该地区影响农业生产变化地主要因素是.(2)材料:天然橡胶是一种典型地热带经济作物,过去只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有少量种植.但近年来,我国培育地良种天然橡胶已经可以生长在北纬32度地浙江省北部地区,南到北纬32度地浙江也变成热带了吗?肯定不是,那么这种现象地产生是由于什么原因?.7.农业区位因素七材料:随着国家对棉花收购价格地影响,各个地区每年地棉花种植面积发生了很大地变化,原因是什么?.☆学以致用5:☆学以致用6: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地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地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地水稻种植③新疆吐鲁番盆地地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地乳畜业A 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 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 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 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xHAQX74J0X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LDAYtRyKfE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Zzz6ZB2Ltk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dvzfvkwMI1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rqyn14ZNXI。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2.学会举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3.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综合思维: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某地区或某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是指什么?(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有何变化特点?主要方面变化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易误点拨]__气候因素中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什么是农业地域?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成因与实质是什么?(1)形成原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2)实质: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是什么?(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区位: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特别提醒](1)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农业地域不等同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地区。
(2)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很小,因而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不能算作混合农业,属于谷物家畜农业。
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
第一讲农业区位选择(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4.学会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复习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1.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 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②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③评价某一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生(看图片,思考)什么是农业
师(讲解)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来获得产出。
广义上包括农(耕作业)、林、牧、渔业。
(设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不能将农业生产类型进行调换为什么
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方向不同,是因为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不同,所以农业的地区分布也不同。
在地理上,我们把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影响农业生产
的条件称之为农业区位。
一、农业区位因素
推进新课
师:农业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关系。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核心考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合作探究]
阅读三维设计104页考点一,思考以下问题:
1.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2.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自然要素上?
学生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1. 市场
2
师:当自然条件发生异变时,会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生:自然灾害使农业减产
师:(精讲)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生:课堂训练
(承转)各大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程度是否相同?
核心考点2:——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师:(精讲)主导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影响最关键或决定性的因素。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该因素,就没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区位优势:一个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可能不止一个。
限制性因素: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不利条件。
主导区位因素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有可能是该地发展农业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或最大的限制性区位条件。
生:课堂训练
(承转)由这道题目判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
核心考点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自然条件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我们通过运用农业技术,对某些限制性因素进行改造,扬长补短,农业生产取得成功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规模和地域类型发生变化
交通运输及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大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扩大种植范围,影响生长时间、季节生:课堂训练
师:(课堂小结)一个区域的农业活动会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了某些农
业活动的决定因素。
核心考点4:评价某一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学生活动:请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所以用一些典型的题目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并提高地理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