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二)能力目标培养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知识梳理(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1)作用:(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②特点:③意义:(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1)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3)具体表现:(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2)民族文化地位(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4)意义。
跟踪练习-、单项选择题1.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06年7月20日,深港澳台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140名来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
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馆、南山书城等地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子洲中学思想政治——导学案学生姓名:班级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2、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存同意和兼收并蓄。
5、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二、预习内容(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阅读教材66页,文学艺术的地位、特点、作用是什么?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展示人们的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的历史、的内涵、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阅读教材67页,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是什么?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和的特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阅读教材68页,回答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的成因和区域文化间的关系。
1、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的成因(1)我国幅员辽阔;(2)各地千差万别,发展程度不同。
(3)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
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2、区域文化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又保持着各自的。
(三)中华之魂宝,民族之骄傲阅读教材69--70页,完成下列问题。
1、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以及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其中,藏族的、蒙古族的和科尔克孜族的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2、中华各民族文化(1)特性:既有的共性,又有各自的。
(2)地位: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都是中华民族的。
(3)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
(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强大的。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认识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3.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知识梳理(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的历史、丰富而洵丽的内涵、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和的特点。
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即和兼收并蓄。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其他民族文化在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2)文化的区域性(3)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4)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重点)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重点)【教学难点】1、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难点)【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2、如何续写中华文化壮丽的篇章二、自主学习(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作用:反映人们的,展示人们的特点:历史内涵风格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⑴科学技术是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⑵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具有性和性的风格。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地理因素:条件不同历史因素:发展程度不同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相互相互(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各民族创造了藏族的《》蒙古族的《》柯尔克孜族的《》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
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相互,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
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即和。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三、互动探究探究一: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探究二: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何意义?探究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四、当堂检测1.以下关于文学艺术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①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②能够体现人们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③只反映个人内心的痛苦和感受④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2.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A.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B.封闭性的特点C.实用性和阶级性的特点 D.民族性和生动性的特点3.中国人的饮食有所谓的“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地域性 B.差异性 C.民族性 D.结构性4.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访问大陆时谈到:“当飞机飞到西安上空时,看到共同的老祖先中华民族发源的沃野秦川,看到我们共同祖先在这边创造华夏文明的非常美丽的土地,内心不禁非常激动和感动。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及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二学习重点难点:1、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法交流展示四自主预习问题导学2、举例说明如何理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试归纳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重点记忆)五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有人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六思维导图七达标检测1.“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至令仍为很多人所喜爱。
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曲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①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②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④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③B.④C.①④D.②③④2.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有()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令当时的欧洲人别钟爱,由此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②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④中国医药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近几年来,海峡两岸交流频繁,从文化角度而言,这是因为()①台湾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②中华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③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4.二人转音乐唱腔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了东北大鼓、评戏、河北梆子等曲调,富有浓厚的黑土草根文化气息,广泛流传于东北三省。
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能力目标: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感受文化,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展示、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浏览教材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从不同文化形式看1、试举例:中国在古代或现代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2、阅读教材66页了解:(1)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什么?(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是什么?3、阅读教材67页,思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是什么?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从不同地区看1、东北饮食文化独具特色,说说你知道东北菜谱?2、阅读教材68页,思考:文化区域性的成因是什么?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从不同民族看1、举例说明:在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有哪些?2、阅读教材70页,理解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阅读教材70页,知道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及意义)想一想:包容性会使民族文化的个性逐渐丧失吗?五、阅读教材70页,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什么(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及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具有的支撑性作用)【判断并改正】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2、兼收并蓄指的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影响其他文化。
()【选一选】1.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新知】一、独树一帜,____________(独特性)1.文学艺术(1)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________。
(2)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____________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3)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_________。
2.科学技术(1)地位: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之一。
(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3)作用:是中国人民勤旁,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_________,是中华民族_________、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小提示:中华文化的内不仅仅包括文学艺术,料学技术方面,而是极为丰富的。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区域特征的成因(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______________程度不同。
(2)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小提示:文化融合不等于文化趋同,文化融合指不同形态的又化成不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沟通进历相互吸收、渗透、学习,融为一体的过程。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做(民族性)1.表现: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2.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_____________,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3)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_。
小提示: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包容性(1)内容:____________,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____________;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__。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课时)新课程学习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6页材料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7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材料的启示?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7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材料的启示?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3.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4.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学习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习难点】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预习自测】一、知识体系梳理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的特点及作用(1)特点: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鲜明。
(2)作用:中华文学艺术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及作用(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特点:中华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具有和的特点。
(3)作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又保持着。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民族。
2、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1、包容性的含义:即、。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
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三、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和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认真阅读课本勾画出主要知识。
3.预习自学部分要求所有同学全部完成并有自己的思考,4.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堂上小组讨论、突破。
【学习目标】科学精神:(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公共参与: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政治认同: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区域文化的成因【预习案】一、教材助读(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p66—p70,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作用:特点:地位:●科学技术:地位:特点:(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形成的原因: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意义: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2)包容性含义:(3)包容性意义:◆【误区警示】:①这里的民族,既包括世界范围内的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也包括中国境内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②包容不等于包含、融合、同化、趋同◆【名言警句】:体现文化包容性的名言警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种观点就表现了这种包容性。
(2)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的“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
(3)俗语: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4)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3、中华文化的作用:二、回归教材自己动手列出本框知识框架三、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与探究过程中的疑惑梳理、记录下来,提示自己在合作探究时质疑,寻求解决)。
河南省师大附中2014高中政治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重点)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重点)3、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难点)学法指导学生在教师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事例分析法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报道说,鲜艳的色彩,强烈的对比,唯美的影像,以及结合实物与特效的前卫的尝试,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这几千年的历史,正是靠人的手创造出来的。
2800名鼓手用古代乐器拼出倒计时的画面,紧接着是数万个烟花照亮北京的夜空。
为期17天的人类最大的节日拉开了序幕。
名为“灿烂文明”的上篇,用充满中国特色的方式,向全世界观众介绍四大发明、飞天、丝绸之路、音乐、汉字、书法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下篇“辉煌时代”表现56个民族和谐共存的现在,并用宇航员、地球仪,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走向没有矛盾和歧视的未来。
报道说,整个开幕式表演,始终围绕着天人合一的主题,色彩的海洋与人融为一体,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
从欢喜和感动出发,展示特色与普遍性,最后以全人类的希望结束了表演。
令人眩目的华丽服饰和形形色色的烟花,更为这部大型史诗增添了光彩。
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⑴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⑵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具有性和性的风格⑶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生动体现。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千差万别,程度不同。
受、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又。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1、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都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本从两方面入手。
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独树一帜。
(1)地位:(2)特点:(3)作用:3、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地位:(2)特点:(3)意义:(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3、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了解)(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1.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____________、蒙古族的____________和柯尔克孜族的___________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_____________ 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__。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感受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2。
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及形成原因。
3。
阐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4。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5.理解中华文化的作用。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
自学研读教材至少两遍:先独立研读课本,再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记忆。
2。
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及形成原因,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理解中华文化的作用。
3.完成预习案,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填写到我的疑惑处。
4。
对探究案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写出思路要点。
预习案一.知识梳理(具体要求:阅读,勾画标注,记忆)(金版教程)二.预习自测判一判:1. 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2.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所以要吸收借鉴一切其他文化。
()三.整理巩固、构建体系三.我的疑问(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探究案探究点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按照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的说法,二人转“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
“二人转"从白山黑水的东北黑土地上热热闹闹地一直走到今天,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东北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足见其群众基础之深厚.它那粗犷、通俗、火爆的表演风格,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和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感,以及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舞蹈,正是二人转艺术别具一格的魅力所在。
(1)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东北“二人转”,可谓家喻户晓。
总的说来,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哪些特点?(2)独树一帜的中华文化,除了表现在文学艺术上,还表现在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上。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课题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二、学习重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三、学习难点: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五、特别提醒:1、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作为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它源于社会,折射人类共同情感又承戴独特民族传统。
2、文化与文学要注意区分开来,文化包含文学、艺术、自然科技、数学、天文、史学、雕塑、建筑等多方面,而文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3、在科学技术方面,是指在古代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并不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4、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六、知识梳理: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_____________,展示人们的_____________,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_______________的内涵、______________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之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___________,又保持着各自的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____________、蒙古族的____________和柯尔克孜族的___________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______________ 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____。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合作探究探究一: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探究二: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民族。
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学们交流共享。
探究三:(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探究四:(1)你还知道哪蝗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务有什么特点?(2)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及演奏的乐器吗?八、同步练习1、苏州古典园林是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它把中国的诗词、绘画等融为一体,造园艺术独树一帜,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这说明①中华艺术对于人民情操的陶冶具有独特的作用②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③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丰富而绚丽的色彩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④2、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或1/20。
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
由此可见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
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4、“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A.文化的源远流长B.文化的博大精深C.文化的区域特征 D.文化的包容性5、清明节不能只当成是扫墓的节日。
我国有些地方的清明节还有与众不同的风俗。
如有的地方清明节有采地菜做米果吃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有在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人们把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此外还有植树、荡秋千等。
这说明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各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④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占居首位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C、我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我国古代科技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8、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成因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特色,不相融合9、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
这表明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10、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1、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12分)九、板书设计十、课后反思参考答案探究1(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差异,南方园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多呈现皇权的尊荣显青;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实现科技划时代的发展.(2)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
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探究2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它们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
探究3(1)说明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
(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
探究4(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陧,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
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
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2)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
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
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
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Ⅺ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11、(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