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岑参的诗歌特色
- 格式:docx
- 大小:20.17 KB
- 文档页数:6
岑参边塞诗探析论文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在辽阔的边塞地区生活、创作,表现出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地方文化特色。
在岑参的诗歌中,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边塞诗了。
本文旨在对岑参的边塞诗进行探析和研究,以增进对他的了解。
首先,观察岑参的边塞诗,我们会发现,这些诗歌之中多以所处环境为背景,反映了边塞地区的苦难和艰辛。
比如,他的《登幽州台歌》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句话透露出的是在这座台上,岑参感到的孤独和苦闷。
同时,这一诗歌也代表了岑参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历史的留恋。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岑参的边塞诗虽然写实,但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情感表达。
比如,他的《边塞乐》就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怀旧之情的诗歌。
其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表现了当时局势的恶劣和朝廷的失落,以及岑参对于这种现状的感叹之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岑参的边塞诗贯穿了很多战争元素。
在他的《红楼梦》、《边城二首》等诗歌中,都有描写战火、鏖战的片段。
而在《红楼梦》中,岑参笔下的将领形象却不同于其他边塞诗人所写的强壮粗犷的形象,而是以“气若游丝,寒如铁板”的形象刻画出来的。
这种曲折、细腻的描写方式,更让岑参的边塞诗充满了柔情之美。
最后,归结起来,岑参的边塞诗不仅以其感人至深、写实独到的风格受到众人的喜爱,更是凝结了岑参对于祖国、对于这片土地的衷心热爱之情。
通过对他的边塞诗进行探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感悟到文化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情感共鸣,还可以感受到岑参边塞诗人身为边疆文化的代表,为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岑参诗歌感觉印象
岑参的诗歌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印象。
他的诗歌以浓重的色调描绘西北边疆的奇异景色,以及将士英勇报国不畏艰苦的精神。
他的诗感情炽热、气势磅礴,以奇特的想象造成鲜明的诗句,奇伟瑰丽而又富于生活实感。
首先,岑参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边塞特色。
他的诗中经常出现西域的景色,这些西域美景相比于内陆来说本就属于奇景,加上他真实形象的描写,边塞的异景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他不仅仅善于发现奇景,也善于展开奇思妙想,这些奇思也增添了其边塞诗的新奇之感。
其次,岑参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从小就极具文学天赋,因此他具有一双发现奇景的眼睛,同时也具有一颗感受异象的玲珑心,这两者的结合使其诗歌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此外,岑参的诗歌还具有悲壮有力的笔触。
他的诗有的以悲壮有力的笔触,描绘战争场面;有的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示不满。
总的来说,岑参的诗歌给人一种新奇、浪漫、悲壮的感觉印象。
他的诗歌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战斗生活,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真挚的情感。
岑参边塞诗的特点介绍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有什么特色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岑参边塞诗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岑参边塞诗的特点(一)生平:两度出塞深入西北边疆促使他成为了边塞诗人,成就了他的边塞诗歌。
(二)岑参诗的内容:岑参的诗歌较为集中于边塞题材,西域的奇丽风光,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涉入了他的笔端,拓展了边塞诗的内容。
(三)岑参诗歌艺术特色:奇情壮丽,节奏多变。
风格壮伟恣肆,富于浪漫气息。
感情真挚自然,一气流注。
尤擅于七言歌行。
(四)高岑较异:同:诗的形式,以七言为主;诗的内容,注重战争,边塞当题材;诗的风格,豪迈雄壮。
异: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高诗浑朴质实,岑诗瑰丽峭拔。
高诗豪迈中给人以深沉,岑诗雄壮中具有俊逸。
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岑参的创造性要比高适突出得多,这主要体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采,更富于艺术个性。
但高适在创作思想内容的深广度要大于岑参。
岑参简介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天宝三载(744年)进士。
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有《岑参集》十卷,已佚。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岑参的诗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更催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3、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岑参诗歌的风格特色及具体表现岑参诗歌的风格特色及具体表现引导语: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代表了盛唐诗歌的现实主义主流特色。
岑参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边塞诗为主,这位大诗人的边塞诗有什么风格特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浅析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代表了盛唐诗歌的现实主义主流特色。
连绵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是孕育盛唐边塞诗歌的沃土。
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是烽烟迭起,战事连连。
火热的军旅生活,恢宏的战斗场面,都吸引了许多诗人的倾注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他们在体验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戍卒的心理和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以引发创作的兴致。
于是,以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为主题的“边塞诗歌”就产生了。
高適、岑参就是“边塞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以一种鲜活的人生内容和靓丽的艺术风格,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这些饱含着诗人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诗篇,都融注着一股荡气回肠的英雄正气。
现在所说的唐边塞诗,是以盛唐为界按照题材分类的一种称呼。
其中以高适、岑参的成就最高(又称高岑诗派),边塞诗不仅在唐诗中有很高的成就,就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真实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历史事实——民族矛盾及在民族矛盾下发生的战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和融合的过程。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评价岑参当之无愧。
盛唐以来一百多年,由于民族矛盾,扩充疆土,因此边境战争频繁发生;加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一些诗人开始目光投向边塞生活,特别是一部分仕途失意的读书人,更是把边塞当作立功求取仕途功名的捷径,在这种条件下,就不断有“边塞诗人”应运而生。
其中岑参就是当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边塞诗”成就最高,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
岑参的边塞诗总的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边塞战争或是与战争有关的军旅生活、将士矛盾、离别愁绪、思亲怀故,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玉门关盖将军歌》,这些作品直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强烈的爱憎,思想内容非常的深刻;二是描写边塞风光、自然景物,如《经火山》、《题铁门关楼》、《登凉州尹台诗》,这些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再现边塞风光、景物,思想内容不如前一种,但从艺术风格表现上来说,在边塞诗中具在代表性;三是描写边塞民族交往和风土人情的,如《胡歌》、《戏问花门酒家翁》、《轮台即事》,这些作品内容新鲜,对于了解边地民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当时民族交往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岑参的诗歌创作风格
嘿,朋友!你知道岑参吗?他可是唐朝诗歌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啊!
岑参的诗歌,那风格简直就像一阵强劲的西北风,豪迈奔放!比如说他那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气势,难道不像是在你面前突然掀起的一场狂风骤雪吗?一下就把你卷入了那寒冷又壮阔的边塞世界。
他的诗作还特别善于描绘奇异的景色,就好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用他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让人惊叹的画卷。
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那纷纷扬扬的雪花比作春天的梨花,这想象力,难道不让你拍案叫绝吗?
而且啊,岑参写战争和军旅生活也是一绝。
他能让你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和坚韧,仿佛你就站在他们身旁,和他们一起在边疆战斗。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描写多逼真,多生动,难道没有让你对边疆战士的艰苦感同身受吗?
和他同时代的很多诗人,风格可能更偏向于抒情或者感慨人生,但岑参就像是一个独行侠,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
我觉得,岑参的诗歌创作风格,就是一场令人陶醉的冒险之旅,让我们能在他的文字中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和情感。
他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不是吗?。
简述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对岑参诗歌艺术特色的简要概述:1.浓郁的爱国情怀岑参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爱国情怀。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祖国山河、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和歌颂,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例如,《登高》一诗中,他描绘了壮丽的秋景,并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1.叙事性和描写性的有机结合岑参的诗歌在叙事和描写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叙事性的情节推进。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他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对送别的叙写,营造出一种感人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豪放奔放的风格岑参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具有很强的气势和感染力。
他的诗歌中经常使用夸张、想象和象征等手法,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情感。
例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中,他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勇士们的赞美和敬仰。
1.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岑参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精神。
例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诗中,他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表现了战士们的坚韧和忠诚。
1.形式多样,语言优美岑参的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风、绝句等,表现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一诗中,他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比喻手法,描绘了借园主人月下吹笛的情景,表现了主人高雅的情调和诗人的倾慕之情。
1.抒发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融合岑参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人民疾苦和社会不公的揭露和批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战城南》一诗中,他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述志、赠答、山水、行旅等方面,而以边塞诗最为出色。
岑参的边塞诗数量众多,成就突出,描写了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
他的诗歌以雄奇瑰丽、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而著称。
例如,《逢入京使》中,他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远行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朋友的眷恋之情。
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他写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艰苦,同时也表现了将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除了边塞诗,岑参的其他诗歌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寄左省杜拾遗》中,他写道:“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总之,岑参的诗歌成就很高,他的边塞诗更是独具特色,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创作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高适与岑参作品特点引导语: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为盛唐边塞诗歌代表诗人的专称。
高适与岑参作品各有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适与岑参作品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适与岑参作品特点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两人的诗歌同中有异,各有千秋。
高适的边塞诗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岑参的边塞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高适的诗苍凉悲壮,岑参的诗雄奇瑰丽。
唐代的边塞诗人可以分为几类。
一类是未曾到过边塞而写边塞题材的,如李昂、崔国辅。
一类是曾经游历过边塞的,如崔颢。
再一类就是曾在边塞居住和任职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适和岑参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边塞诗人,两人年轻时都曾游历过河朔的燕赵,壮年时又双双到边塞从军。
就唐代的边塞诗来说,高、岑齐名,风格也相近。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但是高适的诗,悲壮之中透着雄浑;岑参的诗,悲壮之中带着峭拔。
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
岑参去边塞,多少有些被动不得已的因素,到边塞后,才开始写边塞题材的作品,诗篇越来越多;高适去边塞是积极主动的,他写边塞诗,始于早年的河朔之游,到他任封丘县尉以及河西陇右节度幕府掌书记时,诗作慢慢减少了,而到他任淮南节度使后,诗作就几乎没有了。
史称高适年五十始为诗,其实恰好相反。
因为高适写诗,是想借此沽名钓誉,到他五十岁入幕以后,诗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相比之下,岑参的诗中融进了更多的心血和真情。
高适的诗颇有古风,句中有许多的人生感慨,表面看来似乎更具有可读性。
而岑参的诗则更多地包蕴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想象丰富,格律多变,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诗学诗艺的特色。
高适近之于儒,岑参近之于道。
高适注重人生实践,岑参则在诗歌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
他们二人,既有阅历和诗风上的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性情和具体诗歌特色上的差异。
就其差异而言,二者又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 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
岑参诗歌中的“诗画意境”是怎样表现的岑参诗歌的“诗画意境”第一,诗人用遒劲有力的语言,谱以激越豪壮的韵调描绘出了雄迈豪放、各具风格的“唐军出征图”。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诗人描写唐军西征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说“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简单的几句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出了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恶劣的边塞自然环境,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
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肥之时,敌人纵马犯边,来势逼人,“金山西见烟尘飞”。
紧急的军情,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背上,汗气蒸化,转瞬间又凝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
而这一切却并没有影响到军纪严明的战士们。
相反,“虏骑闻之应胆慑”,诗人已早早的料知敌人不敢应战。
因此,早在军师城西门等待报捷的消息。
诗中没有写战斗的场景,没有具体的个别人物,以三句一转韵的急促节奏,配合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饱满有力地描绘出了一幅将士们顶风冒雪,衔枚疾走,不闻人声的“唐军夜行图”。
再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诗人描写唐军西征的另一首重要作品,写法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截然不同。
这首诗写的是白昼出师,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轮台城北旄头落”,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部队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
吹笛伐鼓,三军大呼,“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军队的声威压倒了自然。
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不同的出征场景,绘制出了一幅激情豪迈、振奋人心的“白昼出征图”。
不同的手法,却同样地表现了唐军英勇无敌地共同的精神面貌。
第二,诗人以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描绘出了不畏艰苦、乐观积极的“军旅生活图”。
诗人在冰天雪地、军营奇寒的背景下,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了军旅和平生活的场景,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以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奇思异想地表达出了自己惜别和思乡的心情,绘制出了一幅“雪地军营送行图”。
【导语】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与⾼适并称⾼岑。
唐朝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曾祖岑⽂本、伯祖岑长倩、伯⽗岑羲都以⽂墨致位宰相。
⽗岑植,仕⾄晋州刺史。
下⾯是整理的岑参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借鉴。
【逢⼊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
马上相逢⽆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 东望家乡路程⼜远⼜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纸笔,请告家⼈说我平安⽆恙。
注释 ⑴⼊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
卞和《退怨之歌》:“空⼭歔欷泪龙钟。
”这⾥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
传语:捎⼝信。
赏析 这⾸诗是写诗⼈在西⾏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使者,勾起了诗⼈⽆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欲建功⽴业⽽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已经离开“故园”多⽇,正⾏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头,乡愁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以⾄于把两⽀袖⼦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不住。
这句运⽤了夸张的修辞⼿法表现思念亲⼈之情,也为下⽂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个很⾼的铺垫。
“马上相逢⽆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者匆匆的⼝⽓,写得⼗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京使者的故⼈,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过,⼀个继续西⾏,⼀个东归长安,⽽⾃⼰的妻⼦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带个⼝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的⼀⽚深情,寄⾄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诗作风格 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边塞诗雄健奔放, 表现了一种阳刚豪健的风骨美和奇特 壮丽的异域美。
其立意、言事,造语、用韵之奇,熔铸了盛唐高度自信的时代风 貌, 焕发出盛唐时代独特的艺术魅力, 体现了诗人匠心独运奇特鲜明的创作个性。
我国古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当首推岑参。
作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 岑参边 塞诗虽只约占其作品的五分之一(其诗共四百多首),但他却是盛唐诗 人中创作边塞诗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他盛唐诗人的边塞诗至多也就 二十多首,少的仅几首)。
其诗作雄奇健美,尤其是描绘边地风光的独特艺术风 貌的作品,其中的“奇特”之气更是少有其匹。
一、立意奇 岑参边塞诗写战争往往不写艰难苦难, 而特写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
他的不 少诗句 以慷慨之笔热情歌颂了大唐将士英勇无畏的报国精神。
如 《走马川行奉送封 大夫出师西征》中的“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 割”,就极力赞颂了唐军将士不畏酷寒狂风而毅然夜行出兵抗敌的壮举, 令人不禁对这些英勇爱国将士肃然起敬。
再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 的“上将拥旌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 动”, 写进攻鼓点如怒吼的江涛, 使战士们信心高涨满溢, 豪情喷薄而出, 军声震动峭拔阴山,从而沟通了视觉与听觉,既反映了客观战斗场面,又浸润激 荡着诗人主观想象的豪情。
军威立意颇为奇特。
另外,岑参边塞诗写离别往往不写离别之泪,而是以天山、火山、热海为背 景,以白雪、胡笳为衬托寄寓离情。
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五 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诗作 开始的火山一句景物描写颇具鲜明的地域特征,表现了作者超强的时空想象力。
尽管送别李副使之地在武威, 然而诗人却能联想到彼时李副使到任安西都护府军 营住的火焰山。
浅谈岑参的诗歌特色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
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
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
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峻壮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
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
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
岑参诗作风格岑参诗作风格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
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岑参诗作风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边塞诗雄健奔放,表现了一种阳刚豪健的风骨美和奇特壮丽的异域美。
其立意、言事,造语、用韵之奇,熔铸了盛唐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焕发出盛唐时代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诗人匠心独运奇特鲜明的创作个性。
我国古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当首推岑参。
作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岑参边塞诗虽只约占其作品的五分之一(其诗共四百多首),但他却是盛唐诗人中创作边塞诗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他盛唐诗人的边塞诗至多也就二十多首,少的仅几首)。
其诗作雄奇健美,尤其是描绘边地风光的独特艺术风貌的作品,其中的“奇特”之气更是少有其匹。
一、立意奇岑参边塞诗写战争往往不写艰难苦难,而特写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
他的不少诗句以慷慨之笔热情歌颂了大唐将士英勇无畏的报国精神。
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就极力赞颂了唐军将士不畏酷寒狂风而毅然夜行出兵抗敌的壮举,令人不禁对这些英勇爱国将士肃然起敬。
再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上将拥旌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写进攻鼓点如怒吼的江涛,使战士们信心高涨满溢,豪情喷薄而出,军声震动峭拔阴山,从而沟通了视觉与听觉,既反映了客观战斗场面,又浸润激荡着诗人主观想象的豪情。
军威立意颇为奇特。
另外,岑参边塞诗写离别往往不写离别之泪,而是以天山、火山、热海为背景,以白雪、胡笳为衬托寄寓离情。
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诗作开始的火山一句景物描写颇具鲜明的地域特征,表现了作者超强的时空想象力。
岑参诗词赏析岑参,唐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诗词作品被称为“岑诗”,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岑参的诗词作品中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岑参的诗词作品多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为主题,他常常用雄浑磅礴的笔墨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在岑参的诗词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以雄浑磅礴的笔墨描绘了北国的冰雪世界,传达出作者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描绘的北国严寒的冬季景象,给人以冷酷的感觉,与作者内心的思念之情形成鲜明对照。
岑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不禁为之动容。
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的其他诗词作品也同样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比如《赤壁》一诗中,岑参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激烈场面,展示了他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思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震撼。
另外,岑参的诗词作品中还经常涉及到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他用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岑参的诗词作品中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也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和坚持。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探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总之,岑参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他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作品既具有豪放奔放的风格,又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岑参的诗词作品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震撼,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他用自己的作品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坚守。
岑参的诗词作品无疑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那么,岑参的诗歌作品特色是? 岑参诗歌特色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
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
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
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峻壮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
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
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
一尊岁酒且留欢古诗赏析
《一尊岁酒且留欢》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我将
从诗歌的背景、意境、艺术特色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赏析。
首先,诗歌的背景。
岑参是唐代文学家,他的诗歌大多写景、
咏怀,以及对时事的感慨。
在唐代,岁末年初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包括饮酒畅饮。
这首诗应该是岑参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可以看出他对欢聚畅饮的情感和对时光流
逝的感慨。
其次,诗歌的意境。
诗中“一尊岁酒且留欢,莫惜金杯满白璘。
”通过岁末畅饮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希望
留住当下的欢乐。
诗中还有“光阴不再少年春,一曲鸡鸣天已昏。
”表现了岁月易逝,青春易逝的主题,以及人生短暂的感慨。
再者,诗歌的艺术特色。
岑参的诗歌以豪放、豪迈著称,他的
诗中常常表现出豪情壮志。
这首诗中也不乏这样的豪情,畅饮之情
与岁月流逝的感慨相结合,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总的来说,岑参的《一尊岁酒且留欢》通过描绘岁末畅饮的场
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留住当下欢乐的渴望。
诗中融合了豪放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岑参赏析诗歌赏析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两度出塞,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
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歌颂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背景:天宝八年(七四九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
诗人在赴任途中,遇到入京的人,请他给自已家里带个口信,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大意: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主题: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赏析: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意思了。
“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浅谈岑参的诗歌特色 岑参诗歌 的题材涉及到述志、 赠答、 山水、 行旅各方面, 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 “雄 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
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 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 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 所 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 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 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
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 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 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 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
如没有积极进取精 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 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 配下, 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 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 生动地表现出来, 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 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峻壮阔、气势磅礴、 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
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 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 (《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 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 交河美酒金叵罗” (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 , “曼脸娇娥纤复浓, 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裙转袖若飞雪, 左延右延生旋风” ( 《田 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
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 “军中置酒夜挝鼓, 锦筵红烛月未午。
花门将军善胡歌, 叶河蕃王能汉语” ( 《与 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 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
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 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事情很平凡,而情意却很深厚。
但 是, 他的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一诗: 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
感慨,但比之前面说的那些边塞诗,就未免有些逊色了。
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 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
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 窄。
”这种心情也可以说明他浪漫豪情消失,对安史之乱反映得很少的原因。
不可否认,岑参的诗的确极富感染力。
诗词 评价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 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
他擅长以 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
唐人杜确编有《岑嘉 州诗集》,后人集据此演变。
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
事迹见杜 确《岑嘉州集序》、 《唐诗纪事》、 《唐才子传》。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 这和高适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而缺乏高适 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
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 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
他的诗,形 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
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 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
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从 中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学习。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 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 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殷番、杜甫 在他生前就称赞过他的诗。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 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
评价虽或过当,岑诗 感人之深却可以由此想见。
可是他出生在这样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对他一生的生活、 思想都打上了深 刻的烙印。
历代的评论家认为岑诗俊逸悲壮,我们对这四个字反复玩味,其实就 是热衷功名,勇于进取,和全身远祸,遁踪山林这两种思想矛盾在诗歌创作上的 反映。
这一对矛盾自始至终地贯穿在诗人岑参的一生中。
这种江湖魏阙的思想矛 盾,在唐代诗人中是具有普遍性的。
超逸豪迈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亦不例外,他一方面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 游天姥吟留别 》),而另一方面却多次上书州官,以毛遂自比,《与韩荆州书》说:“而
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 不使白扬眉吐气、 激昂青云耶?”岑参在诗歌中反映 出来的心情,不仅受家庭影响,亦有其社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