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理论与非水溶剂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834.50 KB
- 文档页数:45
第一章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化学>>学习单元1 酸碱概念1、NH4+的共轭碱是(B)。
(A) OH-(B) NH3(C)NH2-(D) NH2-提示:由质子理论定义: NH4+(酸)H++NH3(碱),故选B。
2、在反应BF3+ NH3F3BNH3中,BF3为(D)。
(A) Arrhenius碱(B) Br nsted酸(C) Lewis碱(D) Lewis 酸提示:B具有缺电子性,可以接受孤对电子,故为Lewis酸。
3、根据酸碱的溶剂理论,在液态 SO2体系中的碱是( B )。
(A) SOCl2(B) Na2SO3(C) Na2SO4(D) PCl3提示:2SO2SO2+SO32-,能生成溶剂阴离子的是Na2SO3,故选B。
为什么Fe3+与F-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Fe3+与Cl-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酸碱定义:电负性较小的路易斯碱称为软碱;与软碱形成稳定配合物的路易斯酸为软酸。
电负性较大的路易斯碱称为硬碱硬”对应的是小的、高氧化态的粒子,这些粒子都很难被极化。
相反,“软”是指大的,低氧化态的粒子,很容易被极化。
软-软和硬-硬之间的酸碱反应最为稳定。
这个理论在有机化学和无;与硬碱形成稳定配合物的路易斯酸为硬酸。
硬”对应的是小的、高氧化态的粒子,这些粒子硬”对应的是小的、高氧化态的粒子,这些粒子都很难被极化。
相反,“软”是指大的,低氧化态的粒子,很容易被极化。
软-软和硬-硬之间的酸碱反应最为稳定。
这个理论在有机化学和无都很难被极化。
相反,“软”是指大的,低氧化态的粒子,很容易被极化。
软-软和硬-硬之间的酸碱反应最为稳定。
这个理论在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均有应用。
酸碱反应实质:硬酸倾向于与硬碱反应(硬亲硬),软酸倾向于软碱反应(软亲软)。
Fe3++6F–=[FeF6]3-(硬-硬)Hg2++4I-=[HgI4]2-(软-软)Fe4++4:Cl–=[FeCl4]–(硬-软),故[FeCl4]–不稳定第一章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化学>>学习单元2 酸碱强度一、填空题1、判断相对Lewis碱性(1)(H3Si)2O和(H3C)2O;(2)(H3Si)3N和(H3C)3N ;其中较强的是(1)__(H3C)2O __,(2)__(H3C)3N___。
无机化学中的酸碱理化学12208邢颍楠无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摘要:本文简要地论述了无机酸碱理论的发展,及浅议各无机酸碱理论关键词:无机化学,酸碱理论,认识,发展,作用1.无机化学酸碱理论的早期发展17世纪前,人们普遍认为酸指一切有酸味的物质,碱指一切有涩味滑腻感的物质。
显然,并无科学性与规律性。
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根据实验总结出了朴素酸碱理论认为,酸:凡物质的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跟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的特性、而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
碱:凡物质的水溶液有苦涩味、能腐蚀皮肤、与酸接触后失去原有特性、而且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
可以看出,波义耳的定义虽比前人高明许多,但仍很不完善,易与盐混淆。
如氯化铁、碳酸钾符合波义耳朴素酸碱理论,但它们实际上却是盐。
178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一步发展了酸碱理论,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分析了当时几乎所有的酸(硫酸、硝酸),发现其中都含有氧,阐明其观点为“:一般的可燃物质(指非金属)燃烧以后通常变为酸,因此氧是酸的本原,一切酸中都含有氧。
”很显然,拉瓦锡没有能够从盐酸中分离出氧,但他却认为盐酸中的氧被牢固的结合了,用一般的方法分离不出。
2. 阿累尼乌斯的水离子理论凡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叫做酸,而在水溶液中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叫做碱。
酸碱中和反应就是H+和OH-结合生成中性水分子的过程。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建立在电离理论基础上的水一离子酸碱定义。
从定性的角度讲,它并不比李比希的定义前进了多少。
但是它给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碱的定义。
水一离子理论抓住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一关键问题。
它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个描述酸碱强度的定量标度。
因为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可以通过测量电导而加以测定的。
利用pH计甚至可以直接侧出H+浓度,利用酸碱平衡常数Ka、Kb或pKa、pKb,人们可以比较精确地比较各种酸碱的相对强度。
水一离子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只能限用于水溶液中,例如它不能回答象无水氯化氢究竟算不算酸的问题,也不能说明发生在其它非水质子溶剂(如液氨、液态氟化氢)和非质子溶剂(如液态二氧化硫、液态四氧化二氮)中的酸碱反应问题,更无法阐述根本不存在溶剂的酸碱反应体系,如BaO(S)跟液态或气态SO3反应生成BaSO4等。
非水溶液滴定法一、定义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在水以外的溶剂中滴定的方法称为非水溶液滴定法二、原理非水介质中酸碱滴定,主要以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为基础,凡能放出质子的物质是酸,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HZ →← A - + H +酸 碱 质子在非水溶液中,游离的质子(H +)不能单独存在,而是与溶剂分子结合成溶剂合质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而质子转移是通过溶剂合质子实现的。
溶剂对酸碱的强度影响很大,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利用这个原理,使原来在水溶液中不能滴定的某些弱酸弱碱,经选择适当溶剂,增强其酸碱性后,便可以进行滴定。
二、溶剂的均化和区分效应1.均化效应常见的矿酸如高氯酸、盐酸、硫酸、硝酸等,都是强酸,在水中存在着下列酸碱平衡:HClO 4+H 2O→←H 3O ++ClO 4-HCl +H 2O→←H 3O ++Cl -H 2SO 4+H 2O→←H 3O ++HSO 4-HNO 3+H 2O→←H 3O ++NO 3-在水中,矿酸是强酸,水则是碱。
水接受了矿酸的质子而形成另一种酸——水合质子(H 3O +);矿酸放出质子后则转变成相应的共轭碱(ClO 4-、Cl -、HSO 4-、NO 3-等)。
这一酸碱反应向右进行得十分完全。
即不论上述矿酸的酸度多强,溶于水后,其固有的酸强强度已不能表现出来,而统统都被均化到水合质子(H 3O +)的强度水平,结果使它们的酸强度都相等。
溶剂的这种均化作用叫均化效应或称调平效应。
具有均化效应的溶剂叫均化性溶剂。
水是上述矿酸的均化性溶剂。
2.区分效应但水不能调平盐酸和醋酸,因为对醋酸来说,水的碱性太弱,质子转移反应很不完全, HAc +H 2O →←H 3O ++Ac -溶液中存在大量的醋酸分子,而水合质子极少。
由于盐酸和醋酸在溶剂水中反应进行的程度不同,故显示出二者酸强度的差别。
这种能区分酸(碱)强弱的作用叫区分效应。
具有区分效应的溶剂称为区分性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