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完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中英鸦片战争教案(精选4篇)中英鸦片战争篇1教学目的一、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岛;关天培虎门牺牲;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葛云飞定海牺牲;陈化成吴淞牺牲;19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二、学生应从思想上认识:1.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蓄谋己久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
中国军民奋起抗英,显示出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清政府要妥协屈服,丧权辱国,进一步暴露出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2.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讨论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培养学生揭示历史现象的实质和理解中国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难点: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设备1.抄写历史材料三则:《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摘录、《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摘录、中英《虎门条约》摘录2.历史地图:《鸦片战争形势图》3.投影片: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主要内容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先后采取了哪些掠夺中国的手段?林则徐在广州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导入新课〕1839年8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的英国外交部。
10月1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
第二年就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中英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第6课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板书)(提问)这场战争为什么叫“鸦片战争”?(学生回答可能是“因为林则徐禁烟,英国想报复”,或“因为英国政府要保护鸦片走私”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附件内容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
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
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案【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本节内容】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二、两次鸦片战争三、开眼看世界【知识梳理】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世界: 不断发展,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对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中国: 依旧顽固,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二、两次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导火线: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收缴的走私鸦片,英国决定对华发动战争。
(2)过程: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发动侵略战争。
清政府组织了抵抗。
战争以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而结束。
(3)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起因:,英国等侵略者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2)进程:1856年,对中国发动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类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进攻大沽炮合→1860年,英、法联军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3)不平等条约的签订(4)影响:中国的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
三、开眼看世界1. :在广州开办译馆,收集有两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等书稿。
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一书,该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魏源在书中提出了“”的思想。
3.徐继畬:撰成《》一书,该书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课堂探究】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意』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举个历子团队制作【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学目标】1.了解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认识中英双方冲突爆发的必然性。
2.分析战败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深刻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认识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以林则徐为首的士大夫为强国御辱所做的努力,学习其为国为民,责任担当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与影响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飞剪船当时海上通行的船只一般都是双桅船或三桅纵帆船,不仅运货能力有限,还受季风影响。
为提高鸦片从印度运往中国的速度,美国的一个烟贩子发明了“飞剪船”。
其船体虽大,速度却很快,不受印度洋季风影响,还可逆风航行,专门用于鸦片运输。
当时最著名的“红色海盗”号,一次能运鸦片800箱,比普通货船多装500箱。
从印度加尔各答到中国广州外洋,只需40多天,其它船则需3个月。
在距广州40里的零丁洋面上,有专门屯储鸦片的“趸船”等待“飞剪船”的到来。
“趸船”上的鸦片,再由“快蟹”船运往各海口。
“快蟹”船是中国近海的一种容量大、速度快的走私船。
船侧又置快桨数十,来往如飞。
鸦片的走私,使以前不大出名的伶仃洋热闹非凡。
飞剪船、趸船、快蟹船,来往穿梭。
加尔各答的英国报纸曾兴奋地描写道:“在这里停留的各种大小不同的船只,有些是趸船,所载的主要货物是鸦片,这些船只多少年就没有移动,……自早至晚,走私船只从这些趸船上运走鸦片,来往不断。
……走到鸦片船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个活泼的、发财的、买卖的气象。
”。
(二)新课环节一、战争的背景——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师:展示18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图,请根据教材第一子目进行分析。
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通过观察此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侵占殖民地的概况。
课题16 两次鸦片战争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从唯物史观角度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导火线——虎门销烟。
①原因: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人民负担。
②概况:道光皇帝命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英国政府借此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2)经过: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1842年8月战败。
(3)结果。
①签订《南京条约》。
②1843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③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影响。
①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②《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
①根本原因: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国等侵略者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③重要原因: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2)过程。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时间条约特权中英、中法1858年①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天津条约》权中英、中法②鸦片贸易合法化1860年《北京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抢占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土(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领事裁判权: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1.2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3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2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3.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和平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2.1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与区别。
2.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2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何再次发动战争?2.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2.1分析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利益的变化。
2.2介绍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3.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3.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事件。
3.2分析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如天津之战、北京之战等。
4.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4.1介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4.2分析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1分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影响。
5.2讨论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6.1对比两次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6.2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7.课堂小结7.2强调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8.作业布置8.1让学生结合教材,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8.2布置一篇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论文。
四、板书设计1.第二次鸦片战争1.1背景1.2过程1.3结果1.4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5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与区别五、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分析教材:《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共有三课,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属于这一时期忧患的内容之一。
本课上承明清时期国家面临的挑战,下接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再者鸦片战争普遍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这一子目从世界和中国两个视角看待当时的大背景,即鸦片战争的背景。
19世纪中期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发展,各国纷纷把殖民扩张指向中国,英法俄美企图侵略中国,而此时清朝依然是封建社会。
课本上的描述概括简介,缺乏史实性材料的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史实性材料的补充。
“两次鸦片战争”这一子目描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条约着重分析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这一部分所占篇幅相对较多也是教师要重点讲解的部分。
“开眼看世界”这一子目,主要介绍了林则徐、魏源、许继畬等人开眼看世界的作品。
教师需要补充这一时期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
析学生:本课面对的是普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辩证思维基本形成。
学生已经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了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包括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等,只是简单的知识点记忆。
但是并没有对鸦片战争爆发的世界局势、社会根源和具体影响做深入分析和探讨。
对重要历史概念认识(比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等概念)存在困难【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要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运用图表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所面临的局势,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概述鸦片战争的过程;能够分析史料中的有效信息,运用史料佐证知识,对重要论述形成合理解释;能够指出清朝失败的原因,理解历史解释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感受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把鸦片战争放到世界格局中理解人类文明的冲突和演变,从爱国官兵和民众的反侵略斗争中感受爱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维护主权与生存的民族精神,感受林则徐等爱国志士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勇气。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的第 15 课,本课讲述了 19 世纪中期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状况,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理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
2.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还需要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如对中英两国国情和国际形势的理解,对战争影响的分析等,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3. 时空观念:通过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轴和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4. 历史解释: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性质和影响的解释,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中国社会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比较法: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4.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完美版《两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能力培养(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课件《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导入。
一、虎门销烟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4分钟。
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
)答案:会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两次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教材正文部分包括三个子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国内外局势,意在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讲述两次战争的进程和影响;开眼看世界,讲述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解和介绍西方,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三个子目之间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第一子目建构理解战争爆发的历史情境,第二子目建立关于两次战争的史实认知;第三子目体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层影响。
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概念体系,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对该体系进行整体的把握,并选取其中部分概念进行深入解读,以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二、课标分析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
三、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对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的学习,能够从时空观念角度把握19世纪中期世界和中国的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认识到19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3.史料实证:能够利用不同的类型的史料,对两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危害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历史解释:学生能够通过搜集、选择、运用相关史料对一些特殊名词做出正确的解释;如门户开放政策、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做出解释。
5.家国情怀:认识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勇于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理解中国成败的原因五、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失败对中国的影响六、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课时: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初,英国在于中国的国际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二)讲授新课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2、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3、情感价值观: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三)、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四)、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由图片“罂粟花”指出这就是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花朵”的罂粟花,如此美丽的花朵,它的果汁提炼出的,却是臭名昭著的毒品——鸦片。
中国的灾难就是从鸦片开始的。
课件呈现四张罂粟花图片,让学生判断并认识罂粟花,再到认识鸦片、认识现代毒品。
最后由认识鸦片及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对于毒品犯罪,我国法律明文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三百五十一条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三)抗拒铲除的。
通过学习青少年朋友们要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构筑坚固的心理防线。
坚决拒绝“第一口”。
谨慎交友,有技巧地对“引诱”和胁迫说“不”。
打消对毒品的好奇心。
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从拒绝香烟开始。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毒品害人害己,害国害家。
一场由鸦片引发的战争就此展开。
一、虎门销烟(师分析):在清朝走向衰弱的时候,英国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美等国都渴望向中国输出棉、毛纺织品和日用金属制品,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顽强抗拒欧美工业品的侵蚀,加上闭关,使外国商品难以扩大中国的市场,相反,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等却畅销西方,于是,英美等国绞尽脑汁,要开拓中国市场。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比较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理解鸦片战争爆发以及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2.知道鸦片战争的过程、结果、签订签约。
3.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失败的原因。
【知识概览】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课内容主要有三个知识点。
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它侵华行为: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林则徐、魏源和徐继畬等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导入新课】教师PPT出示罂粟花的美景图片,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花。
学生回答教师介绍这美丽的花就是罂粟花。
在其美丽的外表下,结出的果实流出的汁液经过加工就是人们熟知的鸦片膏了。
鸦片是一种公认的毒品,长期吸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
就是这样世界公认的毒品,170多年前,曾经的文明国家英国就为了鸦片向古老的中国发动了一场维护鸦片贸易的战争,这就是鸦片战争。
那么,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框题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新知讲解』教师出示1840年的中国与世界形势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中国和英国的位置。
1840的英国刚刚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能力大大提高。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就更为强烈。
为了获得原料和市场,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断进行对外扩张。
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广阔的殖民体系,号称”日不落帝国”。
在亚洲,英国已经先后占领了印度、新加坡、缅甸等殖民地。
古老而又地广人稠的中国成为了英国理想的殖民地。
这一时期,英法成为侵略中国的主力,而后崛起的美俄等列强则成为了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案一、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在特定时空下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的中国和世界背景,确定时间轴和空间地图;史料实证: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历史资料,在历史时空中,通过时间轴和空间地图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读懂图片、文献材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问题,形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唯物史观:在比较中认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理解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鸦片战争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家国情怀:过历史情境创设、历史问题的解决和思考感悟中,认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价值,从“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中感悟仁人志士敢于面对现实、探索救国道路的责任与担当,培养学生世界意识、开拓创新精神及对国家的责任感。
三、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
2、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四、导入1793年,马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请求清政府与英国自由通商。
清廷要求马葛尔尼行三跪九叩大礼,马葛尔尼抗不遵从。
经反复磋商,清廷同意屈一膝以为礼,并拒绝马氏提出的交涉要求。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有的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英国为争取“外交平等”而战。
事实果真如此吗?五、新课(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19世纪中期的世界(1)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逐步确立。
(2)经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外交:争夺殖民地,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内侵略扩张。
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美国也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2、19世纪中期的中国政治: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科技落后,处在传统状态军事:作战能力低下,主要使用的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阶级: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教案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内容标准】(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进程。
(2)理解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能够初步地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
⑵识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及<<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⑶分析比较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学习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可以感受到清王朝的荒淫和腐朽,英法列强"坚船利器"的强大威力,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⑵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民族英雄",认识到为什么林则徐受到后人的崇敬。
在当今社会中,怎样做一个"英雄"。
【教学要点】重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导入新课】出示<<大清官民吸食鸦片图>>老师可直接提问:这是19世纪的中国众生图,为什么这些图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康乾盛世"相比,有巨大的反差?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
(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
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课件《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导入。
一、虎门销烟
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4分钟。
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
)
答案:会
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
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要英国的侵略行为受到抵御,英国同样会寻找其他理由发动战争。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结合练习册第2页第8题当堂完成)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二、南京条约
1、结合flash《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补充关天培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事迹。
2、适当说明清政府兵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农业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等。
引导学生了解,要避免战争唯有自强,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
3、说明在侵略者炮火的威逼下,清政府俯首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了列强用条约形式“合法”侵夺中国的先例。
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和掠夺性。
把条约概括为:(帮助学生记忆)
割地赔款开口岸丧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附约)、最惠国待遇(附约)
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来分析,并进行
归纳总结)
(1)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2)破坏中国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权等)
(3)加重人民负担
(4)便利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
(5)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火烧圆明园
1、鸦片战争后的十多年,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土上,英法又燃战火,发生了火烧圆明园事件?
清政府腐败无能;英、法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修约”,制造事端,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2、“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说明了什么?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四、沙俄趁火打劫
(结合第18页“算一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沙俄侵占15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的印象)说明: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签订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毁;沙俄趁机侵吞中国领土
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简述: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以南京为都城。
提问:太平军为什么要抗击洋枪队?
中华民族是不甘落后的,是不会屈服于列强侵略势力的,先进的中国人将努力寻求真理,探索救国之路。
小结: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六、作业:
填充图册:2-3页;练习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