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固态相变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35
图中容器的中间有一厚度为⊿x的金属薄膜,两侧气体的压力分别为p1和p2,p1>p2,并保持不变。
金属薄膜左侧表面的气体溶解度为C1,右侧表面为C2。
气体在金属中的饱和溶解度与气体的压力有关,对于双原子气体(如O2、N2)C=sp1/2,s是一个比例常数,等于单位压强下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度。
这样C1>C2,在金属薄膜中存在浓度梯度。
如果扩散系数D是常数,经过一段时间后,扩散达到恒稳状态,扩散气体的流量是一常数。
根据菲克第一定律:p1、p2和J可以精确测量;s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测定。
这样根据上式即可测定气体的原子在金属中的扩散系数D。
将组元相同而浓度分别为C1、C2的固溶体长棒焊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扩散偶,焊接面与扩散方向垂直,并定为坐标的原点(x=0)。
将扩散偶加热到某一温度进行扩散后,在焊接面附近的浓度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远离焊接面的棒两端,由于棒足够长仍保持原来的浓度不变。
因为加热扩散过程中,焊接面附近的浓度在不断的变化,所以dC/dt≠0,是一个非稳态扩散问题,可以应用扩散第二方程求解焊接面附近的浓度变化C=f(x,t)。
假定扩散系数D不随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求解上述问题,可以引出一个新的变量β=x/2(Dt)1/2,利用高斯误差函数ψ求解扩散第二方程式。
高斯误差函数ψ的表达式是:初始条件:t=0时 x>0 C=C1X<0 C=C2边界条件; t>0时x +无穷大 C=C1x -无穷大 C=C2则菲克扩散第二方程的解是:前面讨论的均属于在单相中的扩散,在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相形成。
而在许多合金系中会有中间相存在,在扩散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中间相,这种扩散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与前述相同的扩散过程;另一是在相界面处溶质原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相的过程,产生这种现象的扩散过程称为反应扩散或多相扩散。
在二元系的扩散层中,不可能出现两相共存区;在三元系的扩散层中,不可能出现三相共存区,但可以有两相共存区。
第1章金属固态相变概论1.1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1.2金属固态相变的分类1.3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1.4固态相变的形核1.5固态相变时的晶核长大1.6固态相变动力学1.1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21ααα+→一、平衡转变61.同素异构体转变和多晶型转变62.平衡脱溶转变6共析转变6包析转变6调幅分解6有序化转变1.1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二、不平衡转变6伪共析转变6马氏体转变6块状转变6贝氏体转变6不平衡脱溶沉淀(时效)固态相变包括三个基本变化6晶体结构的变化:如同素异构转变、多晶型转变、马氏体相变;6化学成分的变化:调幅分解,只有成分转变而无相结构的变化;6有序程度的变化:如有序化转变,磁性转变、超导转变1.2金属固态相变的分类按热力学分类6平衡转变:缓慢加热或冷却同素异构、共析转变、调幅分解等6不平衡转变:快速加热或冷却伪共析转变、M转变、B转变等按动力学分类(依据原子运动的情况)6扩散型:脱溶沉淀、共析转变、有序化、块状转变、同素异构转变6非扩散型:M转变1.3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基本特点:È固态相变阻力大È原子迁移率低È非均匀形核派生特点:È低温相变时出现亚稳相È新相有特定形状È相界面È位向关系È存在惯习面新相有特定形状析出物的形状由相变中比体积(比容差)应变能和界面能的共同作用。
新相与母相保持弹性联系时,相同体积的晶核比较,新相呈片状的比体积应变能最小,针状次之,球状最大。
若过冷度很大,r*很小,界面能居主要地位,两相间易形成共格或半共格界面以降低表面能,同时应变能的降低使新相倾向于形成盘状(或薄片状)若过冷度很小时,r*较大,界面能居次要地位,两相间易形成非共格界面以降低应变能,若两相比容差很小,新相倾向于形成球状以降低界面能;若两相比容差较大,则倾向于形成针状以兼顾界面能和应变能相界面界面能居中界面能最小界面能最大位向关系为了减少界面能,新相与母相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晶体学关系,它们常以原子密度大而彼此匹配较好的低指数晶面相互平行来保持这种位向关系。
图中容器的中间有一厚度为⊿x的金属薄膜,两侧气体的压力分别为p1和p2,p1>p2,并保持不变。
金属薄膜左侧表面的气体溶解度为C1,右侧表面为C2。
气体在金属中的饱和溶解度与气体的压力有关,对于双原子气体(如O2、N2)C=sp1/2,s是一个比例常数,等于单位压强下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度。
这样C1>C2,在金属薄膜中存在浓度梯度。
如果扩散系数D是常数,经过一段时间后,扩散达到恒稳状态,扩散气体的流量是一常数。
根据菲克第一定律:p1、p2和J可以精确测量;s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测定。
这样根据上式即可测定气体的原子在金属中的扩散系数D。
将组元相同而浓度分别为C1、C2的固溶体长棒焊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扩散偶,焊接面与扩散方向垂直,并定为坐标的原点(x=0)。
将扩散偶加热到某一温度进行扩散后,在焊接面附近的浓度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远离焊接面的棒两端,由于棒足够长仍保持原来的浓度不变。
因为加热扩散过程中,焊接面附近的浓度在不断的变化,所以dC/dt≠0,是一个非稳态扩散问题,可以应用扩散第二方程求解焊接面附近的浓度变化C=f(x,t)。
假定扩散系数D不随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求解上述问题,可以引出一个新的变量β=x/2(Dt)1/2,利用高斯误差函数ψ求解扩散第二方程式。
高斯误差函数ψ的表达式是:初始条件:t=0时 x>0 C=C1X<0 C=C2边界条件; t>0时x +无穷大 C=C1x -无穷大 C=C2则菲克扩散第二方程的解是:前面讨论的均属于在单相中的扩散,在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相形成。
而在许多合金系中会有中间相存在,在扩散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中间相,这种扩散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与前述相同的扩散过程;另一是在相界面处溶质原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相的过程,产生这种现象的扩散过程称为反应扩散或多相扩散。
在二元系的扩散层中,不可能出现两相共存区;在三元系的扩散层中,不可能出现三相共存区,但可以有两相共存区。
相变原理复习习题第一章固态相变概论相变:指在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发生变化时,体系发生的从一相到另一相的变化过程。
固态相变:金属或陶瓷等固态材料在温度和/或压力改变时,其内部组织或结构会发生变化,即发生从一种相状态到另一种相状态的改变。
共格界面:若两相晶体结构相同、点阵常数相等、或者两相晶体结构和点阵常数虽有差异,单存在一组特定的晶体学平面使两相原子之间产生完全匹配。
此时,界面上原子所占位置恰好是两相点阵的共有位置,界面上原子为两相所共有,这种界面称为共格界面。
当两相之间的共格关系依靠正应变来维持时,称为第一类共格;而以切应变来维持时,成为第二类共格。
半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的特点:在界面上除了位错核心部分以外,其他地方几乎完全匹配。
在位错核心部分的结构是严重扭曲的,并且点阵面是不连续的。
非共格界面:当两相界面处的原子排列差异很大,即错配度δ很大时,两相原子之间的匹配关系便不在维持,这种界面称为非共格界面;一般认为,错配度小于0.05时两相可以构成完全的共格界面;错配度大于0.25时易形成非共格界面;错配度介于0.05~0.25之间,则易形成半共格界面。
一级相变:相变前后若两相的自由能相等,但自由能的一级偏微商(一阶导数)不等的相变。
特征:相变时:体积V,熵S,热焓H发生突变,即为不连续变化。
晶体的熔化、升华,液体的凝固、气化,气体的凝聚,晶体中大多数晶型转变等。
二级相变:相变时两相的自由能及一级偏微商相等,二级偏微商不等。
特征:在临界点处,这时两相的化学位、熵S和体积V相同;但等压热容量Cp、等温压缩系数β、等压热膨胀系数α突变。
例如:合金的有序-无序转变、铁磁性-顺磁性转变、超导态转变等。
均匀相变:没有明显的相界面,相变是在整体中均匀进行的,相变过程中的涨落程度很小而空间范围很大。
特点:A: 无需形核;B: 无明确相界面;非均匀相变:是通过新相的成核生长来实现的,相变过程中母相与新相共存,涨落的程度很大而空间范围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