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10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好()逾.约()加冠.()叱咄
..( ) ( )
叩.问()皲.裂()媵人
...( ) ( ) ( )
..()负箧曳屣
容臭.()至舍.()烨.然()缊.袍敝.衣()()
俟.其欣悦()以衾.拥覆()日再食.()廪稍
..()()裘.葛之遗.()()冻馁.()谒.()以为贽.()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字,号,初家。本文选自。本文是一篇,赠序是的文体,内容多为之辞。
2.二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对不能理解的词句做上标志。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梳理文章一、二两段词句意思。
1.注意朗读的节奏,句读要准确。
2.揣摩有关字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
2.一词多义。
(1)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计日以.还()以.衾拥覆()
俯身倾耳以.请()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2)致无从致.书以观()闲情逸致.()(3)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4)或或.遇其叱咄()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王命急宣()
(5)故温故.而知新()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故.人西辞黄鹤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6)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7)其俟其.欣悦()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其一
..犬坐于前()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何有于.我哉()
(9)为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为.人五,为窗八()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为.其来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孰为.汝多知乎()
(10)而久而.乃和()足肤皲裂而.不知()妇拍而.呜之()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词类活用。
①主人日再食
...()()()②腰.白玉之刀()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④手自笔.录()
4.古今异义。
①录毕,走.送之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②媵人持汤.沃灌古义_____ 今义______
③假诸.人而后见也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④县官
..日有廪稍之供古义_____ 今义______(四)三读课文,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四、课堂练习
课内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腰.缠万
贯
C.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臭.气相投再.接再
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译: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
五、拓展阅读
[甲文]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