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遗传的物质基础1.1遗传物质的发现导学案中图版
- 格式:docx
- 大小:81.79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目标导航 1.阅读教材,简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结合探究活动,概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1.萨顿的假说(1)发现问题: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因子的行为具有完全平行的现象。
①存在: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③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2)提出假说: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2.实验证据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特定的基因位于特定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
3.结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和培养基。
(2)实验原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病死亡。
(3)实验过程及结果(4)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某种物质”。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1)设计思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2)实验过程及结果(3)结论:DNA 是具有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材料:大肠杆菌和T 2噬菌体。
(3)实验过程及结果①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35S 和32P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T 2噬菌体分别侵染两种不同标记的细菌,分别得到蛋白质被35S 标记和DNA 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
②含35S 的噬菌体+细菌――→混合培养子代噬菌体未发现放射性 含32P 的噬菌体+细菌――→混合培养产生的新噬菌体中有放射性。
(4)结果分析①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遗传物质的发现素材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素材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素材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发现1.按教材的编写思路用“顺藤摸瓜法"去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整体内容。
本小节教材的编写思路如下:按照以上思路去顺藤摸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2.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
格里菲思所做的“体内转化实验"采取对照的方法,教材中步骤1、2、3为步骤4的对照组;步骤4为实验组,用对比的方法不难得出正确结论.3.用“平衡控制”等方法来理解体外转化实验。
因为在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因素很难避免,只能设法平衡和消除它们的影响,即通过实验控制,尽量消除实验误差,以取得较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艾弗里等人所做的体外转化实验用了对照的方法同时也用了单因子变量的方法,实验的结果只有加入DNA,R型菌才能转化成S型菌,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另外一个对照,用DNA酶处理DNA 使其分解,结果R型菌就不能发生转化,通过此对照,一方面排除了可能因为DNA提取不纯而混有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才能行使其遗传功能.4.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来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要抓住本质来掌握,整个实验的关键物质是什么?噬菌体的DNA侵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起作用,因此新老噬菌体之间的连续性是通过DNA保持的,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r ① R 型细菌(无荚膜,无毒) +小鼠 ________________②S 型细菌(有荚膜,有毒)+小鼠 _________________ ► < ---------------------- ③杀死的S 型细菌+小鼠 _______ ► ④R 型细菌+ 杀死的S 型细菌+小鼠 ► ______________•⑤ 从④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 菌和由 菌转化成的 菌⑥ 转化成的S 菌后代也是有毒性的 菌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内含有 (假说)2、1944年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过程:①提取S 型活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分别加入培养 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 ________ 时, ________ 菌才能转化成S 菌。
'结果:②用 ________________ 分解DNA S 型细菌则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
i 结论:使R 型活菌转化成S 型菌的物质是菌的;蛋白质。
厂过程和 结\果结论: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噬菌体的基本结构i 外壳: _____________P :(2)实验过程:*①用同位素3J S 和卿分别标记晅菌协的蛋白质和DNA T ②用彼标记的晅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③对在细酗內酬的DNA 进行被标记帧Slf 试程 諏验结果z 在噬菌协中,亲代和子代司具有连续性时物质是DNA ,而不是⑶结论:。
三、除朊病毒夕卜,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既含DNA 又含RNA 的细胞生物(真核、原核)和只含 DNA 的病毒,遗传物质是 DNA 只含RNA 的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 因为 ,所以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合作学习(探究案)】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一、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示意图(见左图),回答下列问题:⑴ 图C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菌体外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 ,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是 __。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教案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⑴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三、板书设计: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但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作为遗传物质至少具备的条件2、转化实验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2、生活方式3、同位素示踪技术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标记噬菌体含35S 的培养基−−−→培养含35S 的细菌35S −−−→培养蛋白质外壳含35S 的噬菌体含32P 的培养基−−−→培养含32P 的细菌−−−→培养内部DNA 含32P 的噬菌体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含35S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S含32P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有放射线32P四、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五、生物的遗传物质非细胞结构:DNA 或RNA生物 原核生物:DNA细胞结构真核生物:DNA四、教学过程:导入:⑴遗传物质是染色体,蛋白质,还是DNA ?⑵遗传物质具有什么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遗传物质的特征。
高中生物第3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2节 DNA的分子结构学案中图版必修21、总结组成DNA分子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异同。
(重点)2、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并会进行相应的碱基计算。
(重难点)3、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 的分子结构一、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1、元素组成:C、H、O、N、P。
2、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它是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结合而成,如下图所示。
3、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含氮碱基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因此脱氧核糖核苷酸也有四种。
二、DNA双螺旋结构1、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
2、结构特点(1)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向右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结构3、DNA分子的特点(1)稳定性:DNA分子呈现右手双螺旋结构。
(2)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方法在理论上几乎是无限的。
(3)特异性: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合作探讨]探讨1:一分子DNA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量与含氮碱基的数量是否相等?提示:相等,因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探讨2:DNA彻底水解会得到几种物质?提示:6种,即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
探讨3:由1 000个碱基最多可形成几种DNA 分子?提示:可形成4500种DNA分子。
探讨4:双链DNA分子中碱基配对规律是什么?配对的碱基间有什么关系?提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只与T配对,G只与C配对,所以A=T,G=C,且嘌呤等于嘧啶。
[思维升华]1、DNA分子的结构巧记DNA的分子结构:五(种元素)、四(种碱基或脱氧核糖核苷酸)、三(种物质或小分子○▭)、二(条长链)、一(种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的特性(1)多样性:若一段DNA分子由n个碱基对组成,每一位置都有A、T、C、G四种可能性,则共有4n种碱基排列顺序。
高中生物第3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2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1节认识基因学案中图版必修21、概述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2、举例说明基因的现代含义。
3、列举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重点)基因概念的发展1、“基因”的提出(1)1865年,孟德尔首次提出“遗传因子”,并认识到它具有两个基本属性:①世代相传。
②决定遗传表达。
(2)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并使用“基因”这个名词。
其含义与“遗传因子”完全一致。
2、染色体外基因: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原核生物的拟核和质粒。
3、基因概念的发展(1)摩尔根:发表《基因论》,提出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基因以线性形式排列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上。
(2)比德尔和泰特姆:通过实验提出“一基因一酶说”为进一步认识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后来又有人提出“一个基因一个肽链”的学说。
(3)艾弗里:最终证实了基因的本质是DNA。
(4)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进一步探明基因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人们对基因认识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功能单位,可编码一段肽链或者编码一段RNA。
(5)雅各布和莫诺:1961年证明基因在结构或功能上是可分的,在功能上可分为:①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基因;②负责调节其他基因的功能:调节基因;③起调控作用:启动基因、操纵基因。
[合作探讨]探讨1:生物体的DNA数目与基因数目是否相同?提示:不相同,DNA数目远少于基因数目。
探讨2:请你猜测,烟草花叶病毒有基因吗?若有,应位于何种分子上?提示:有。
位于RNA分子上。
探讨3:某男患者患有某种肌肉萎缩病,该病致病基因位于线粒体DNA分子上,请推测该患者的致病基因源自父亲,还是母亲?为什么?提示:源自母亲。
因为受精卵形成时,细胞质基因只由卵细胞提供,精子仅提供细胞核。
[思维升华]1、基因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1)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将介绍遗传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DNA的结构和功能、RNA的种类及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内容。
通过进修本导学案,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遗传学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修目标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RNA的种类及其功能;3.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诠释遗传现象。
三、进修内容1. DNA的结构和功能- DNA的化学结构- DNA的功能及作用2. RNA的种类及功能- mRNA的功能- tRNA的功能- rRNA的功能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DNA复制的过程- 转录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四、进修重点1. DNA的结构和功能;2. RNA的种类及其功能;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五、进修方法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理解基本观点;2. 制作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之间的干系;3. 利用多媒体资源,加深对遗传物质基础的理解。
六、进修评判1. 完成课后习题,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2. 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对遗传学的理解能力;3. 完成实验报告,应用所学知识诠释实验结果。
七、拓展延伸1. 了解DNA修复和突变的机制;2. 探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3. 钻研遗传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八、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了DNA和RNA的结构、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遗传现象,为遗传学的深入进修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不息尽力,提高自己的遗传学知识水平,为未来的科学钻研和生活实践做出贡献。
愿大家在遗传学的进修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高中生物第3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节遗传物质的发现学案中图版必修2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重难点)3、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
(重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1)萨顿对蝗虫精子发生的研究①发现现象:a、染色体是各具独特形态的实体。
b、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c、在细胞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相互分开,独立进入配子。
d、非同源染色体进入配子时自由组合。
②发现问题: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因子的行为具有完全平行的现象。
③提出假设: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2)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得出特定的基因位于特定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的结论,因此,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2、肺炎双球菌的特点种类项目S型细菌R型细菌菌落表面光滑表面粗糙菌体毒性有毒性无毒性3、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1)原理:S型细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实验过程及现象:(3)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物质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4、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实验(1)设计思路:将提纯的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分别加入到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功能。
(2)实验过程及现象:(3)结论: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即DNA是具有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合作探讨]探讨1:是否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以染色体作为载体?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在染色体上吗?提示:不是。
原核生物及病毒无染色体,其遗传物质不以染色体作载体,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并非都在染色体上,如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遗传物质DNA。
探讨2: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可能是什么?为此艾弗里设计了怎样的实验?提示:可能是DNA或蛋白质。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二节DNA分子结构(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二节DNA分子结构(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二节DNA分子结构(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 DNA分子结构一、教学目的: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交流课题研究中搜集的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相关资料,体验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艰辛与曲折,体验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在尝试模拟制作基础上,结合资料分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性,反思建模过程,体会建模的思想,提高建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的分析2、教学难点:制作DNA结构模型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特点三、板书设计:一、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二、DNA双螺旋结构四、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凶杀案图片)这不只是一个故事-——-——一起凶杀案,案情扑朔迷离,犯罪嫌疑人却提供了不在现场的证据.这时法医在现场找到了留在被害人指甲中的一些皮肤组织,想一想你应该如何破案?(学生回答)从皮肤细胞中提取到DNA,利用DNA鉴定技术协助破案.对,DNA鉴定技术现已成为警察破案的得力助手。
那么为什么DNA可以作为破案的依据呢?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DNA是人体的遗传物质,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中DNA都是相同的,不同人的DNA则是不同的,这些都与DNA的分子结构有关。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的发现学案1 中图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学习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知识结构: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为什么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2、观察图3-1,总结几种脱氧核苷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________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涵遗传信息。
2、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____________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两种肺炎双球菌有什么不同?2、格里菲思做的四组实验⑴注射R型活细菌⑵注射S型活细菌⑶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⑷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⑸结论3、艾弗里及其同事继续研究,实验的关键思路是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1、R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⑴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键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观察T2噬菌体的结构,它是怎样的病毒?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了哪些元素?⑵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各是什么?⑶实验结果如何?⑷实验得出什么结论?1、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________________的病毒。
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中生物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年级: 高二班级: 姓名: 小组名称:科目生物课题3.1.1遗传物质的发现(1课时)课型新课授课人设计人刘万霞审查人李拓审核人郑红军师评组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的依据,概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情感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科学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关系;3、(能力目标)学会运用逻辑分析法分析实验结果,提高依据实验结果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学习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法指导1、复习回顾DNA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领会实验中的同位素标记及子代噬菌体中的元素变化;2、本节课要注重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领会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3、认真阅读教材53-56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学习笔记(教学设计)【自主学习(预习案)】阅读教材53-56页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复习回顾:1、DNA和蛋白质各由哪些元素组成?2、什么是同位素标记法?(即同位素示踪法)新课预习:一、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1、萨顿在研究蝗虫的时发现的行为与孟德尔遗传试验中的行为具有的现象,提出了的假说。
2、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证实了特定的基因位于。
3、染色体由 和 构成。
二、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① R 型细菌(无荚膜,无毒)+ 小鼠 ② S 型细菌(有荚膜,有毒)+ 小鼠 ③ 杀死的S 型细菌 + 小鼠 ④ R 型细菌+ 杀死的S 型细菌+ 小鼠⑤ 从④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发现 菌和由 菌转化成的 菌⑥ 转化成的S 菌后代也是有毒性的 菌结论:加热杀死的S 型菌内含有 (假说)2、1944年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过程:①提取S 型活菌中的 等,分别加入培养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 时, 菌才能转化成S 菌。
第15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考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的假说(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如下表所示: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2)实验:果蝇杂交实验;(3)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4)结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X)染色体上。
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有怎样的区别?提示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的区别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是否已导致DNA和蛋白质变性?提示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体外转化实验中导致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遗传物质、原料、能量分别由哪方提供?其转化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实现转化时遗传物质来自S型细菌,原料和能量均来自R型细菌,转化实质为“基因重组”。
3.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起对照作用,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可见DNA被分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DNA才是使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4.两个转化实验有哪些相同点及联系?提示(1)相同点:所用材料相同;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联系: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
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考查科学思维能力1.(2017·经典高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A错误;S型菌加热后蛋白质变性,导致细菌死亡,所以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能存活,B错误;转化的效率不是100%,所以从病死小鼠中可分离得到S型菌和R 型菌,C错误;本实验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实验结论是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未证明转化因子是DNA,D正确。
2016-2017版高中生物第3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3节DNA的复制学案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版高中生物第3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3节DNA的复制学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版高中生物第3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3节DNA的复制学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DNA的复制1.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重点)2.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有关计算。
(重难点)DNA 的复制1.DNA复制的概念、时间(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2.过程解旋错误!↓合成子链错误!↓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3.结果:形成两个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4.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合作探讨]探讨1:真核细胞的DNA复制是否只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是否只发生于细胞核中?提示:不是,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发生DNA复制。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DNA,也进行DNA 复制。
探讨2:DNA分子经复制能得到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两个DNA分子,DNA复制具有精确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NA复制时以解开的每一条链为模板,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探讨3:若1个DNA分子含m个腺嘌呤,则复制n次需要多少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提示:(2n-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