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5.01 KB
- 文档页数:19
中国旅游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029-01摘要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意见中提到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中国旅游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经营环境的简要分析,明确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旅游企业经营环境 swot 发展趋势一、旅游企业经营环境的swot分析swot是系统分析的常用方法,s指的是strengths(优势),w指的是weaknesses(弱势),o指的是opportunities(机遇),t指的是threats(挑战)。
运用swot法系统分析旅游企业的发展环境,有助于我国旅游企业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一)优势旅游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发展更自主。
与新兴产业相比,发育更健康。
回顾和对比上世纪90年代末明确的各个“经济增长点”的发展状况,可以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较好的参照系。
总体来说,旅游、汽车、房地产、电子信息这些“新经济增长点”,尽管在发展中都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旅游业的问题几乎都是内部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外部压力比其他行业要小得多。
另外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强化了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二)劣势中国旅游企业的发展劣势主要表现在服务上。
不仅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差距,营销体系、政策体系也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
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以及旅游企业共同努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高级、中级、初级管理人员以及普通服务人员。
(三)机会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性地位的确立。
发展旅游业现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消费不足、服务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仅为48.6%。
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范业正发表了题为《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主题演讲。
全文如下:2010年10月,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完成了国家旅游局委托的全国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试点工作任务,2010年11月将完成《中国旅游人才发展报告》课题。
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在全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共选取了旅游人才资源较为富集并具代表性的13个省(市区),开展全国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
其中,东部地区选取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4省;中部地区选取了吉林、河南、安徽、湖南4省;西部地区选取了陕西、四川、重庆、云南、广西5个省(市区)。
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根据全国13个省(市区)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数据,经过科学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推算出2009年全国旅游人才发展数据。
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项调研和专业文献分析,正在撰写《中国旅游人才发展报告》,该报告将在今年11月发布。
今天发布的内容来源于《中国旅游人才发展报告》的阶段性成果。
现将2009年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现状趋势公布如下:一、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现状(一)全国旅游人才规模2009年,全国旅游就业总人数(包括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为7,5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9.7%;其中旅游直接就业人数1,350万人,大专以上学历旅游人才272万人,占全国旅游就业人数总量的20.15%。
(二)全国旅游人才结构1.旅游人才区域结构2009年,全国大专以上学历旅游人才272万人,其中东部地区旅游人才158万人;中、西部地区旅游人才规模接近,均为57万人;东中西各地区旅游人才数占总数比例分别为58%、21%和21%。
2.旅游骨干人才结构旅游骨干人才主要包括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四只旅游人才队伍。
2009年,在旅游骨干人才队伍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6.0万人,占总数的2.2%;旅游企业经营人才21.9万人占总数的8%;旅游专业技术人才25.3万人,占总数的9.3%;旅游服务技能人才218.8占80.5%。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1)(一)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大量人口就业 (1)(二)旅游业的发展的到各地的高度重视 (1)(三)旅游业能够很好的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2)(四)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2)二、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当 (2)(二)旅游配套设施、服务设施不完善 (2)(三)从业人员素质低 (2)(四)旅游诚信的缺失 (3)(五)时间的调配与适度问题 (3)(六)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 (3)三、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4)(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规划 (4)(二)加强旅游业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4)(三)通过旅游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4)(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指导理念 (5)(五)对旅游者的出行进行合理的安排 (5)(六)加强法规建设,维护旅游者正当权益 (5)参考文献 (5)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已经与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旅游业的需求进一步上升,而我国的旅游业在发展方面存在种种不足,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低;旅游诚信的缺失等。
只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规划;通过旅游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指导理念等对策,才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我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在旅游发展方面却存在种种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产品的供应很难适应旅游消费的需求。
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有关法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宏观调控。
一、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一)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大量人口就业“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需求走高,每年新增直接就业人口超过50万,间接带动数百万人就业,这是旅游业红火的一个真实写照。
中国旅游产品市场分析(2)在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中,旅游需求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依赖是非常强的。
当经济增长时,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也会随之增长,而相当大部分的可支配收入又花费在旅游支出上。
这种情况在新兴经济体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总体来说,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会很显著的超过GDP的增速。
自2001年以来,我国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除2003年受到“非典”影响及2008年受雪灾、地震及金融危机影响外,我国旅游业均以高于同期GDP增长率的速度增长。
这种增长的背后,是国民收入提高后的自然爆发,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对旅游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2001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15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15年,要使海南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
到2020年,要使海南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国务院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之内相继出台了对旅游业如此强力度的政策支持,可以预见在2010-2015年当中,我国旅游行业当中将酝酿出大量的投资机会。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
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约为1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元,增幅超过15%。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共十一章。
首先,报告介绍了旅游业的定义、特点和管理体制;报告介绍了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情况;对2004-2009年中国旅游产业的各项经济指标、行业规模、投资价值等情况做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其次,报告分别对旅旅行社行业、旅游住宿和餐饮行业、旅游景点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旅游行业重点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未来企业的发展战略等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报告在大量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中国2010-2015年旅游行业的投资趋势做出了预测和判断,并给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
简析我国旅游业发展演变历程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
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
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
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
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44,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
2010年经济发展国内外环境及走势2010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但由于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复苏存在波折,甚至有出现较大起伏的可能。
相比之下,国内经济则相对稳定,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由于投资增幅过快、结构性产能过剩及通胀的压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会适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下半年,政策调整的幅度和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一、国际经济走势与环境分析(一)2010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
1.发达经济体有望实现低速增长。
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历程。
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的速度在2009年下半年明显放缓,到年末已纷纷出现正增长。
据美国商务部2010年1月29日公布的数据,2009年美国GDP同比名义下降了1.3%(现价),同比实际下降2.4%(2005年不变价),其中,2009年第三、四季度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了2.2%、5.7%,为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的明显反弹。
美联储预测,2010年美国经济有望增长2%-4%。
欧元区16国和欧盟27国2009年第三季度GDP分别取得0.4%和0.2%的增长。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之后,也分别在第二、第三季度实现2.3%和1.2%的增长。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先行指标均呈现向上势头。
2009年11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3.6%,12月份为55.9%;欧元区PMI从10月的53.0%进一步上升至11月的53.7%,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点;日本PMI达到54.3%,均显示出经济景气向好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
表一:发达经济体季度GDP增长比较及走势预测(%)资料来源:GDP实际值来自各经济体官方统计网站,预测值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加“*”预测值来自欧盟官方网站。
2.新兴经济体引领全球复苏。
2009年上半年,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和“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表现出了强劲的复苏态势,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回暖的领头羊;非洲国家除南非外,虽然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大多都还保持正增长;新兴经济体中出现负增长的国家大部分在2009年二季度已显现复苏迹象。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中国旅游市场现状目录一、国内旅游市场现状1、行业景气继续高涨2、竞争加剧化趋势增强——融入国际竞争3、业内区域联盟态势渐强4、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发展(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5、政府重视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管理体制日趋完善6、旅游市场开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7、旅游产品类型多样8、旅游市场需求的旺盛二、国内旅游企业发展现状1、企业优劣分化明显2、旅游企业之间开辟合纵连横之路3、旅游电子商务对传统旅行社业构成严峻挑战4、外资开始进入中国旅游市场Cap:经成为世界旅游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入境旅游方面,我国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使我国旅游业服务对象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旅游服务、接待体系的国际化进程;出境旅游方面,公民出境旅游发展异常迅猛,2004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2885万人次,同比增长42.7%,超过了日本1000多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旅游客源国和全球出境旅游市场上增幅最快、潜力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国家。
中国公民旅游活动的国际化已经开始对世界旅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可以断言,随着出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活动国际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且发展迅速,对国内、国际两个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加强。
这为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国际竞争力和建设旅游强国,创造了长期有利的外部条件,也成为衡量我国旅游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尺之一。
建设旅游强国,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旅游活动国际化进程,在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出境旅游,使两个市场和谐、快速、持续地发展。
3、业内区域联盟态势渐强由于市场的国际化局面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化,出现了很多超越企业单体层面的区域内合作和区域之间的竞争。
从区域层面来看,伴随着区域旅游竞争更加激烈的同时是区域旅游合作将更加紧密,并成为大势所趋。
一方面,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各地区将大力度加强旅游营销,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旅游业将进入一个营销时代;另一方面,受旅游资源和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难以单独成为对旅游者具有长期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必须发展大旅游和大区域思想,加强同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互补。
我国旅游景区现状及发展趋势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当前国民经济总体转型升级,国家旅游局提出2010至2020的十年是中国旅游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统计显示,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把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重要产业来发展,人们对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城市提升需要导向,生活品质要提高需要出路,这都为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
地方发展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旅游产业。
市场需求额度增大,政府政策支持,也致使大量投资涌向旅游产业,大量旅游项目纷纷上马。
但是“热投资”的现象下,更需要“冷思考”,中国旅游业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国家旅游局2002 年修改GB/1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在划分等级中增加5A景区的概念,增加细节性、文化性和特色性要求,为旅游景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随着2007年第一批5A景区名单的公布,旅游界也掀起了争创5A的热潮。
如果说4A标准是国内的高标准景区,那5A的提出无疑是国家向国际最高标准的迈进。
景区的发展方向也必然是向着满足境内外游客需求,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精品旅游景区前行。
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以往分析报告、景区建设案例等资料分析了当前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中国景区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分析预测,以期在“热投资“背景下,更好的了解中国景区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一、当前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中国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呈三足鼎立之势,发展环境与条件明显改善,但国际化的市场需求和国内化的旧式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著。
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和景区案例分析,我国景区现今主要存在四大问题:问题一:产品雷同,缺乏创新意识“千人一面”是中国旅游业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当前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容丰富,但缺少成熟和高品味的旅游产品,更缺乏完美的能将文化历史发展过程展示出来的旅游产品,致使面临“有名无实”的尴尬。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作者:胡璟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05期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
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
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
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
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局状况已经初步形成,区域内部竞争加剧。
目前的问题和瓶颈因为以上现状,国内旅游业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国内旅游设施及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提高。
数据预测,我国人均GDP将在2020年达到1.2万美元,人们精神世界需求将大幅增加,旅游将朝吃得好、住得好、火车软卧、飞行包机发展,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度。
但是我国目前的旅游资源局限性很大,无法满足人们超多的需要。
并且旅游基础设施匮乏,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国内旅游业现状剖析与发展预测作者:邓绍云,邱清华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8期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国民的消费意识也逐渐增强,旅游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当前中国旅游行业黄金发展时期,促使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朝阳产业,因此,必须创新旅游发展策略,更新传统营销模式。
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了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希冀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我国经济质量,更新人们的思想认知。
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旅游行业快速发展。
在1998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国内旅行国,从此,旅游行业的经济增长也得到了政府的广泛重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民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之交通网的完善与准备,使得国内旅游行业逐步盛行。
尤其是在2000年,中国政府为了拓展旅游消费,实施对劳动节与国庆节的连休,有效带动了休假期间的游客流动量,为交通业与服务业、旅游业带来了巨额发展利益。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几年,随着我国对节假日的调整,如中秋节与端午节,微旅游逐渐兴起,旅游运营力也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城市高速铁路的融会贯通,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在黄金周出游,由于成本较高,所以团队客人能够有效规避旅游高峰期,如自助游与朋友结伴游等,成为旅游客源主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经济也逐渐富裕,消费意识提高,促使国内旅游行业进一步发展。
在2010年,中国旅游业市场实现了全面恢复,并且产生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旅游人数高达21亿人次,相比2009年高涨10.6%,旅游收入也高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
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也对旅游行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随着居民收入的逐步增加,消费观念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闲余时间增加,使得我国旅游行业收入与旅游人数急剧上升。
旅游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建筑业与交通业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增加了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
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是一种必然趋势。
外出旅游是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被长期压抑的居民旅游需求将伴随着其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得到迅速释放。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了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挑战,进而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
经过30多年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阶段性特征也十分明显。
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经济萧条,民生凋敝,旅游业发展基本停滞,旅游产业基本没有形成。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我国旅游业主要局限在为外交和民间往来活动服务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基本是一张白纸。
1978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80万人,仅占世界的0.7%,居世界第41位;入境旅游收入 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旅游业才算真正起步。
邓小平非常重视旅游业,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
”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以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持续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增长最快的居民消费领域。
据有关资料,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对经济的直接贡献相当于GDP的2.5%,加上带动其他产业,旅游业对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总计相当于GDP的8.6%。
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1350万人,加上带动其他就业,旅游业直接与间接就业总人数达7600余万人,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9.6%。
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特点点击154次盛高咨询(北京)总经理/李鑫一、2010年我国经济走势:1. 由保增长到调结构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会持续在9-10%,但是增长方式会发生显著变化。
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主力变为次要地位,内需增长开始逐步唱主角,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升值会成为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转变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1)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加速我国经济由原来靠出口拉动增长的方式向内需驱动增长的方式转变;(2)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促动下,会利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效益,逐步降低关键原材料、技术等资源或产品的成本;(3)通过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产品价格变相提升带来的压力,促使外贸增长结构进一步调整,通过技术含量逐步取代劳动力低成本,从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如下图所示:人民币升值会促进投资高位回落,出口低位启稳,消费平衡增长,从而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可升级,以及内需消费的真正启动。
2. 通货膨胀在可控范围内从目前来看,美国失业率水平仍然居高不下,作为将失业率作为重要目标的历届美国政府而言,经济复苏的压力依然不小,美国经济复苏速度不会太快;欧元区经济步入慢速复苏轨道,但希腊政府信用危机提醒我们,新的挑战还会继续存在,金融危机的阴影尚存。
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从而使得粮食等进口物资价格波动不会太大,不会对我国构成输入型通胀压力。
从国内来看,进口与走出去战略提速,会抑制通胀压力。
而央行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预期增强,银行存款和债券资产会增大在资产配置中的比重,通胀应在可控范围内。
3. 经济支柱产业在发生转变房地产支柱地位作用在降低。
对于严重偏离市场发展规律的房市,需要政府这支有形的手采取措施来管控。
而土地收益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方式,房地产又是政绩的重要模量尺度,这一切都会促使地方政府看重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
在与中国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相冲的情况下,目前中央政府也会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进行管控,也会通过实行EVA考核等手段,对地方政府施加压力。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目录2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
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 1.72万亿元,增长11%。
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研究和商量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计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计策1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商业利益的过多追求使得中国众多风景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错位的风景区规划人为加重风景区城市化的现象也不鲜见。
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指出不少地区存在城市化的旅游规划现象,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等同于城市建设规划。
而今,十多2年过去了,这股城市化的旅游规划势头在某些地方依旧蔓延滋长,例如:电影《少林寺》放映后,少林寺名扬天下,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部分当地村民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从景区入口处到少林寺山门前不到2公里的街道旁,搭建的商店、饭店多达数百家。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分析基本概念: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蒙德·罗根1927)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
(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美国密执安大学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 1980)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于光远 1985)旅游种类的划分:按照旅游的目的划分,一般消遣性旅游、商务和会议旅游、宗教旅游、健康医疗旅游、体育旅游等等。
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出入境旅游)。
国内旅游是基础,国际旅游时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
按照人数划分,团队旅游、散客旅游、自助旅游、互助旅游。
按照距离划分,长途旅游(>500km)、中途旅游(250km,500km)短途旅游(<250km)。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我国在21世纪伊始也将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而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产业群。
它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
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
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
随着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预计到2020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2%以上。
今年中国旅游市场形势总体看好2010年《旅游绿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发布的《201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认为,2010年中国旅游市场形势总体看好:国内旅游市场更加红火,出境旅游市场更加活跃,入境旅游市场增幅加大。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编写的2010年《旅游绿皮书》预测,2010年中国旅游人数将出现比2008年、2009年更高的增长率,其增长幅度可望达到2006年、2007年的相似水平(15%),即“十一五”规划最高的水平。
旅游总花费的增长率不仅有望超过2009年的16.1%,甚至可望超过2006年的17.9%,从而以20%左右的增幅与2007年共处“十一五”时期的最高水平。
《旅游绿皮书》认为,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必然会把国内旅游推向新的高潮。
值得期待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也必将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受益,使区域旅游再度升温。
与此相伴的是2010年11月在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洲运动会,其影响虽不能与世博会或奥运会相比,但它一定会对以广州为中心的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产生积极影响。
而海南国际旅游岛地位的确定,将使海南岛再度成为中国国内旅游的一大热点。
出境旅游市场更加活跃。
《旅游绿皮书》预计,2010年,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将会有几个热点:一是加拿大的开放将带动整个北美地区的旅游;二是南非的足球世界杯带动非洲旅游;三是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推动中国公民赴韩日的旅游,尤其是为期两年的“中韩访问年”活动会带来赴韩旅游者的增加;四是中国公民到东盟国家旅游人数进一步增加;五是内地居民赴台旅游和赴港澳旅游规模继续扩大。
入境旅游市场将扭转局面。
《旅游绿皮书》认为,对中国的入境旅游来说,2010年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上海世博会必将成为2010年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旅游重要的增长极。
海南岛作为中国率先实现多国免签政策的地区,会对这些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北欧等国家的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这一政策效应将在2010年下半年出现。
同样,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会促进亚洲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对广州和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关注,会前与会后的旅游活动会增加,并将上海世博会的旅游效应扩大。
因此,可以预计,2010年,中国的入境旅游连续下跌的状况可以扭转,并可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成为亚太地区新的亮点。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出路一旅游行业的概况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产业的概念是从供给方出发的,生产同一类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的集合,而旅游业是一项以需求方来定义的活动和产业,这是旅游产业界定的特殊性。
所以旅游产业的定义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来看,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旅游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形成了旅游产业,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
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也是一个形象产业。
旅游业的开展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游客会从旅游的过程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印象,旅游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向游客展示地区的整体形象。
旅游业推动旅游城市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所以说旅游业是一项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有重要推动意义的产业。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29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近100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关系亿万“民生”的大产业。
不仅如此,旅游业还明显推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育和提升着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
据估计,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以及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
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
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潜力。
二旅游行业状况分析1 旅游企业间的低水平竞争旅行社行业一直是旅游业市场秩序中最为混乱的部分。
旅行社数量众多,服务水平却参差不齐。
旅行社行业竞争激烈,造成一些竞争弊端,比如相当一些旅游企业不靠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来竞争,而是打“价格战”,有损品牌声誉;很多旅游产品和服务比较粗放,旅游促销手段单一落后。
现在旅行社的评级活动正在开展,用以纠正这些竞争弊端。
旅游饭店业,我国旅游饭店业的集团化和品牌化程度还不高,尤其是现在兴起的经济连锁型酒店还未成气候。
旅游企业的低水平层次竞争,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迟缓,关键是旅游企业间的同质化程度高,没有明确的市场地位,仍在习惯性地追求数量型扩张。
旅行社业应朝着大旅行社集团化、中旅行社专业化、小旅行社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2 旅游企业的发展方向-专业化第一,旅游中介分工越来越细分,专业化的中介公司越来越多,包括酒店预订专业化公司、票务预订专业化、餐饮预订专业化公司、旅游景点预订专业化服务公司、旅游咨询专业化服务公司等。
旅行社从过去的传统的做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之分外,现在更加分工细致,不同的旅行社开发不同的旅游专线,同一品牌的旅行社也分别开发出不同的主体旅游和专题旅游。
第二,旅游服务项目不断拓新,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在旅游中介及各旅游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逐步开发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生产过程、厂风厂貌、工业产品展示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三旅游市场的消费特征: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成熟和理性1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向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5个部分。
旅游作为一种人类需求也可以按照休闲活动层次论从低向高分为娱乐、身心恢复,投入感情的参与,创造性的参与3个部分。
旅游本质上就属于高层次的需求,本来就与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有关。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旅游消费从质量和层次不高的观光型旅游开始,逐步趋向于有特色和个性化的休闲度假游和专项旅游。
旅游者也具有更丰富的旅游经历,持有新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对旅游消费更加灵活和独立。
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 “深度”旅游的兴起。
游客不再追求到此一游,而是希望通过旅游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游客不愿意在导游的驱赶下快快走,现在人们更愿意慢慢走,怎样放松怎样游。
比如,有的旅游者在三亚的五星级酒店海景套房一住就是七天,哪儿也不去,早晨睡个懒觉,起床后到海滩散散步,实实在在地给平时因工作压力束缚的心情来了个彻底的放假。
在境外游中,那种十天游览十几个国家,多个国家串烧游的旅游形式不在时尚,单个国家深度旅游受到游客的亲赖。
2 城郊乡村旅游的兴起,以自驾车为主的旅游方式悠闲短线城郊游成为周末休闲活动,甚至是黄金周旅游的主角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休闲度假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旅游局将去年全国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可见城郊这种短线游市场证明是大有所为。
2团队游到自助游1 自助游兴起的原因旅游方式由团体游为主转变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助游方式出行。
因为旅行社服务,给游客留下了许多负面的印象,比如赶场一样赶景点,购物地点和旅游景区一样多,使旅游变成了只有旅行没有游玩。
但随着交通的便捷、私家车的普及、各种酒店等预订公司繁荣的发展,自助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尤其大型节假日期间,旅行社报名参团人数激增,参团费用增长,自助游有充足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弥补了传统旅行社的不足。
2 景区的应对旅游景区顺应自助游的发展趋势,对景区整体规划布局也要做一些调整。
比如说,大量私家车的出现要求景区配备大型停车场及相关设施,或者在景区内建立自驾车休闲广场,专供自助游的游客使用,保证游客的安全和有足够舒适的空间。
对于喜欢搭建帐篷的游客,景区可以在地势较高较平坦处建立营帐区,围绕营帐区设置相关设施的提供维护区,帐篷之间栽种一些灌木和观赏植物,美化环境的同时保护游客隐私。
3旅行社的应对旅行社开办自助游服务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旅行社会顺应自助游兴起的趋势,积极参与到市场的竞争和合作中。
旅行社可以自己扩大车队,开展车租赁业务,还可以与专门从事车租赁的公司开展合作,开拓自身业务。
另一方面就是旅行社通过已有的合作伙伴网络,解决自助游游客的住宿和就餐问题,保障游客的出行安全,自助游游客会乐意与旅行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