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67.50 KB
- 文档页数:1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和学习的能力。
以下是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论:
1.重要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它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理解他人,适应社会,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2.目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具体来说,包括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素质。
3.内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个性
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4.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课堂教学、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心理咨
询等。
这些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选择和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5.途径: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来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
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社会也应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概论课程,意在帮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的定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状态处于正常并适应当前环境的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能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有效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并帮助人们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学会识别和处理负面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3.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这些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解决办法,并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压力管理:压力是现代人常常会面临的问题。
良好的压力管理对于确保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放松练习,如深呼吸和冥想来减轻压力。
此外,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会管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是有效的方法。
(2)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很多人对其缺乏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治疗方法,如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采用积极的生活方式。
(3)人际关系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有效沟通、尊重他人和培养共情能力等。
5. 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贯穿整个人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精选篇1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进取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进取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能够使大学生克服依靠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
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我。
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
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
所以,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靠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
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引言概述: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1.1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帮助个人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掌握调节情绪、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目的性、计划性强的教育活动,注重个体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为目标。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2.1 预防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2.2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个人认识自己的心理需求,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习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2.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1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人们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和预防方法。
3.2 心理健康技能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心理健康技能的培养,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问题解决等技能的培养。
3.3 心理健康态度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如乐观、自信、自尊等态度的培养。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4.1 课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进行,如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心理健康技能的培养等。
4.2 辅导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辅导咨询的方式进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己关系,即主体我和预防性培养,德育的途径,巩固了德健康的含义:健康客体我之间的关系,(2甚至是终生性的;心理育的基础,强化了德育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人—人关系,主要包括辅导伴随整个教育过的地位和功能,使德育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与长辈、同伴、异性、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其他:①思想观在身体上、心理上、身家庭关系的处理;(3)心理治疗为时较长。
(6教育获得了更为和谐的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人—事关系,包括如何就当事人自我表露程度统一。
同时,心理健康健康应包括:(生有效的从事学习、而言,在心理辅导、咨教育又不能脱离德育的理)、(心理)和(社会休闲等活动;(4)人—询和治疗中,常常要营要求,因为德育决定着适应)等几方面。
物关系,造一种宽松的情景使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实际操作规范性不心理健康的含义:科技、环境、社会等的事人有更多心理表露的因此,两者即不能混为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关系。
机会,而在一般心理健一谈,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心理健康的标准:康教育活动中,并不强它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①心理健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1)智力水平正常。
智力调学生做充分的自我表可以各司其职,各得其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露。
(7)就工作模式而所,并能互相借鉴和提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言,心理治疗的工作模高,具有异曲同工,殊整协调一致,即认知、力的总和,它是个体心式是医学模式,心理咨途同归之效应,更似鸟情感、意志、行为、人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询的工作模式主要是教之双翼,不应缺一。
格完整和协调。
概念;础。
(2)育和发展模式,在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智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与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自我意识:是指主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准,它学生之间是主导与主题育有助于智育的科学化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提倡一种积极的自我观的关系,和效率的提高,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念,包括了解自我、接辅导员与学生是一种合智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也的心理功能状态. 纳自我和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导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目标和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方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人和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具备解决心理问题和应对心理挑战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个人理解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提供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策略。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 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增加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并提醒他们定期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2. 提供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还旨在为人们提供有关心理问题的基本信息,例如焦虑、抑郁和应对压力的方法等。
3. 培养积极的心理健康行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帮助个体培养积极的心理健康行为,例如积极的应对方式、积极的社交互动和积极的心理框架。
4. 促进正常化和减少心理健康歧视: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减少对心理疾病的歧视和污名化。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提高自我认知水平,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2. 预防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可以提前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和预防方法,从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3. 促进社会稳定: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 提高工作效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管理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方法1. 课堂教育:通过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加入心理健康课程,教授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技巧。
2. 社区活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研讨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促进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健康的含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身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心理健康的含义: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概念;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保持良好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三项心理原则:其一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其二是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其三是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健康标准制订困难,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局面呢:其一,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订绝对的健康标准很难.其二,对心理健康与否的判别还受社会环境、文化风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民族特点等的影响,因此很难制订一套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永久适用的心理健康标准.其三,\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和法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各相关学科研究所依据的基础和范围。
其四,心理健康标准的制订和确定,必须通过大规模人群的调查。
其五,心理健康标准确定的基础是对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的分类,而这些规律和分类尚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之中。
心理健康制订的依据:1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2。
社会规模大多数人的行为并非代表着健康的社会行为,例如;文化大革命 3生活适应 4临床诊断一般人身上是没有异常心理现象和致病因素的,如果某人身上发现了临床症状或病因就可判别为异常。
这一标准以精神病学研究为基础,为医学界人士所支持,比较客观准确,临床上应用较多,但总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心理异常现象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身心机能的障碍,不是仅凭某一诊断手段就可以确定。
5主观经验中国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模式主要有“君子”和“圣人”两个层次。
《心理健康教育概》知识点一、解释名词1、健康: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即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
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2、心理健康;指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
3、心理问题;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4、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
*5、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致。
*6、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卫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
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7、心理压力;指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8、心理应激;指人们在压力情景下引起的一系列不同于平时的身心反应。
*9、挫折(心理挫折);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自认为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10、合理化;主要是通过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如贬低目标(酸葡萄机制);美化结局(甜柠檬机制)、推诿责任等。
*11、否认:这是对挫折情境采取的一种鸵鸟政策,即不承认态度,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12、投射;即将引起压力和冲突的焦虑感以及深层的需求与动机转嫁到其他人身上以减轻自身压力的方式。
*13、幻想;即通过幻想或想象的方式来暂时满足一下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某些需要的调节方式。
*13、固执行为;指坚持某些明知无效甚至有害的反应方式,而不能作出有效的调整。
*14、攻击行为:比如受到别人的指责后马上反唇相讥,甚至恶语伤人,这是直接攻击;假如此时意识到这种言语侵犯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于是将供给矛头转向与之有关的其他目标,这叫间接攻击;如果受挫折是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懦弱的人,也可能把攻击矛头指向自己,这是自我攻击。
1、心理健康:广义上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2、心理健康标准制订的依据:①统计常模;②社会规范;③生活适应;④临床诊断;⑤主观经验。
3、心理健康可以概括为:智力正常是基础,关系协调是关键,情绪状态是表现,人格完善是结果。
作为心理健康关键要素的关系协调可以具体细分为四种关系:①人—己关系(即自我意识是最为核心的要素);②人—人关系;③人—事关系;④人—物关系。
4、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①智力水平正常;②自我意识正确;③人际关系和谐;④生活平衡积极;⑤社会适应良好;⑥情绪乐观向上;⑦人格统一完整。
5、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心理健康教育”一词,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更为明确地进行了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6、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意义:A、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功能: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第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
第三,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核知识点索引第一章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1、识记:心理健康的涵义(P6)2、识记: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P10—11)3、领会: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P11—13)4、识记: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P21—23)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5、识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P29)6、领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P29—36)7、识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P51—52)8、识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P52—59)第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简史、现状和前瞻9、领会: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P75—78)10、识记: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P87—88)11、识记: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P89)第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2、识记:各年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P95—104)13、识记: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P105—108)14、识记: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目标(P109—112)15、识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P112—114)16、识记: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P117—119)17、识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P120—122)18、领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P121)19、领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P122)20、领会: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P122—123)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1、领会:学习心理指导的五方面内容(P127—138)22、领会:智力训练的五方面内容(P140—144)23、领会: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智力训练的启示(P145)24、识记:情感教育的内容(P152)25、领会:情感教育的必要性(P148—151)26、识记:性格教育的内容(P156—157)27、识记:耐挫能力的概念(P157)28、领会:耐挫能力培养的必要性(P158)29、领会:耐挫能力培养的内容(P160)30、识记:人际关系的概念(P161—162)31、识记:人际关系的六方面功能(P162—164)32、领会: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P165)33、领会:小学性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173—176)34、领会:中学性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176—178)35、领会:大学性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178—180)36、识记: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概念(P185)37、识记:自我菲薄与自我陶醉的概念(P186)38、领会: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内容(P183—187)第六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39、识记:主体性原则的概念(P192)40、识记:发展性原则的概念(P195)41、识记:活动性原则的概念(P201)42、识记:成功性原则的概念(P203)43、领会:针对性原则依据的学生特点(P188—192)44、领会:贯彻主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P193—195)45、领会:贯彻发展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P196—197)46、领会:贯彻尊重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P198—199)47、领会:贯彻全面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P200—201)48、领会:贯彻活动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P202—203)49、领会:贯彻成功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P204—205)50、领会:贯彻全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P207—208)第七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一):心理诊断51、识记:心理诊断的定义(P211)52、识记:心理诊断的特点(P212—214)53、识记:观察法的特点(P217)54、识记:观察法的分类(P217—219)55、领会:观察法实施的要求(P220—225)57、识记:结构式会谈法的特点(P226—227)58、识记:非结构式会谈法的特点(P227)59、领会:会谈法实施的要求(P227—239)60、识记:问卷法的特点(P240)61、识记:问卷法的分类(P240—244)62、领会:问卷法实施的要求(P244—249)63、识记:心理测验的定义(P251)64、识记:心理测验的特点(P251—253)65、识记:心理测验的分类(P253—255)66、领会:常用的心理测验(P261—273)67、应用: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如何进行心理测验的实施(P255—261)第八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二):心理教育68、识记:认知改变法的形式(P275—279)69、识记:榜样示范法的形式(P281—282)70、识记:心理训练法的涵义与形式(P285—286)71、识记:心理修养法的涵义(P294)72、识记:环境陶冶法的涵义与形式(P300—304)73、领会:心理训练法的运用要求(P292—293)74、领会:环境陶冶法的运用要求(P305—306)75、应用:谈谈如何运用榜样示范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P283—285)第九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三):心理干预76、识记:心理干预的涵义(P307)77、识记:个别干预与团体干预的涵义(P309)78、识记:特殊干预与一般干预的涵义(P309—310)79、识记: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的涵义(P310)80、识记:前摄性干预与反应性干预的涵义(P311)81、领会:心理干预的要求(P307—308)82、识记:强化的涵义(P312)83、识记:强化物的涵义(P312)84、识记:强化干预的涵义(P312)85、识记:代币制的涵义(P319)87、领会:强化的类型(P312—313)88、领会:强化物的种类(P313—315)89、领会:消退法使用的注意事项(P321—322)90、应用: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运用行为塑造法培养新行为(P317—319)91、识记:模仿干预的原理(P323)92、识记:替代性强化的涵义(P323)93、识记:模仿干预的类型(P323—324)94、领会:模仿干预的注意事项(P324—326)95、识记:厌恶干预的涵义(P326)96、领会:厌恶干预的具体方法(P328—330)97、识记:放松干预的涵义(P332)98、领会:放松干预技术的种类(P333—338)99、应用:试用一般放松训练技术对考前焦虑的学生进行干预(P333—336)100、识记:系统脱敏干预的涵义与原理(P339)101、识记:满灌干预的涵义(P344)102、识记:角色扮演的涵义与基本原理(P347)103、识记:理性情绪的ABC理论(P353)104、识记: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P354)105、识记:支持性干预的涵义与方式(P356—360)106、识记:家庭干预的理论假设与理论基础(P362—363)107、领会:系统脱敏干预的步骤(P340—342)108、领会:角色扮演的形式(P347—350)第十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一):专门课程109、识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环节(P375—384)110、领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组织的环节(P385—390)111、应用:结合实例如何在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组织好开始、中间和结束等环节(P386—388)112、领会:课程模式的优点与缺点(P392—394)第十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二):学科渗透113、识记:学科渗透的涵义(P395)114、领会:进行学科渗透的原因(P395—397)115、识记:学科渗透的四种策略(P392—427)116、应用:结合具体课程谈谈如何运用学科课程蕴含的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P403—418)117、领会:学科渗透模式的优点与缺点(P431—432)第十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三):寓于活动118、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P440—443)119、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P442—443)120、领会:活动实施的五个环节(P443—449)121、领会:活动模式的优点与缺点(P449—450)第十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四):优化环境122、领会:优化环境的八大原则(P455—460)123、领会:物理环境优化的三个方面(P460—469)124、领会:心理环境优化的五个方面(P470—485)第十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五):心理咨询125、识记:心理咨询的涵义(P487)126、领会:心理咨询的性质(P487—488)127、领会:心理咨询的原则(P491—500)128、领会:心理咨询人员应具备的素质(P507—512)129、领会:心理咨询过程的三阶段六步骤(P514—525)130、识记:宣泄与疏导的涵义(P526)131、识记:贯注的涵义(P528)132、识记:面质的涵义(P533)133、识记:通情的涵义(P536)134、领会:倾听的技巧(P531)135、领会:影响性技巧(P535—536)第十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136、识记: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涵义(P539)137、领会: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四个方面的内容(P539—540)138、应用:根据评价循环示意图如何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价(P540—543)139、领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三个阶段(P543—561)。
第一篇基本原理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现代社会中,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健康的基础。
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1989)。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二、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马斯洛和密特曼的心理健康标准的10条标准影响深远:有充分的安全感;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斯柯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10方面的衡量:一般的适应能力;自我满足的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智慧能力;创造性;自主性;完全成熟;对自己的有利态度;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美国杰霍塔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论观点影响很大,从综合各家共同点的角度概括出健全价格的标准是:自我认知的态度;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整合的价格;自主性或独立性;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科恩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则是简洁的5条:效能、创造性、内心的平静、密切的关系、超脱。
三、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一)、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1、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仁”“三纲”“五伦”2、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孔子“不知礼,无以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讷于言而敏于行”3、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丈夫”“君子”“君子坦荡荡”孔子认为君子宜情绪稳定,态度庄重“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荀子主张对情与欲进行节与导,他提出的“治气、养心之术,就是调理性情、培养健康心理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1、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依据.●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
●社会规范以社会规范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异常。
●生活适应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依据的。
●临床诊断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主观经验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2、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
3、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智力正常是基础,关系协调是关键,情绪状态是表现,人格完善是结果。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水平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平衡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乐观向上、人格统一完整、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心理健康教育与相邻概念的关系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作范围常是相似的;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都注重建立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条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精选篇1社会不断发展,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吸收了社会人员,进入企业工作,人员情况比较复杂,工作强度不同,每个员工承受的压力自然就不一样,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企业,要定期开展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要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与工作压力,有赖公司、家庭、社会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其中公司和社会的影响起主导的作用,喜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就这些方方面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工作压力矛盾在工厂工作的工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工人从学校刚毕业之后,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很多高中生和大学生员工的独立意识较差,就算是早就走上社会的人员,在工作压力和生活中遭遇的情感问题的矛盾之下也可能走向极端,喜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很注重员工健康心理的培养。
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大型工厂员工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对此不能漠视不理,不能只注重公司的利益而不管员工是否具有健康的工作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
因此,我们必须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员工的健康发展,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1、通过生产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车间里是对员工进行心理教育教育的主要场所,生产车间不仅是公司一味追求产品量的地方,也是为了员工解压和传授的健康心理知识的过程,我们要求各个车间的管理人员,要随时注意年轻员工的心理发展,防止员工在工作压力下,走上极端。
在车间和公司主干道上面,要加上健康宣传栏,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考核要求(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识记:(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它即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二)心理健康概念的沿革1、识记:(1)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现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精神病和给精神病患者以人道的待遇开始的。
1792年,法国精神科医生比奈尔(pinel)首先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
19世纪以前,精神病人被认为是魔鬼附体,而受到监禁和虐待,处境凄惨。
一般认为,这是心理卫生运动历史的起点。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起直接作出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1880年3月他根据自己亲身的感受和体会用生动的文笔写成《自觉之心》一书。
在这本书中,他呼吁对待精神病人也要像对待正常人一样。
此书出版后引起社会震动。
1908年5月6日比尔斯与13位志同道合者一道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
1909年2月在比尔斯等人积极努力下,在纽约成立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
至此心理卫生工作逐步推广开来。
2、领会:(1)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20世纪20---二战结束)1930年5月,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华盛顿市召开,53个国家的3042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选举产生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威廉华任会长,比尔斯任秘书长。
这一阶段的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是:致力于精神病院的给养改革以及建立广泛的精神病社会保障体系,以使精神病患者受到社会公正处置,并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1948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的纲领性文件.在此次会议上还成立了新的国际心理卫生组织——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WFMH).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建立了心理卫生处.这些组织的建立与纲领的颁布与实施,编织着心理卫生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第1题单选题 (2分) ()是制定目标以后,保障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A 决心B 时限C 信心D 行动参考答案:D第2题单选题 (2分) 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是一套高度复杂的自动追逐目标的机制,该观点特指人的()A 自我催眠机制B 心身交互影响机制C 目标导航机制D 压力调节机制参考答案:C第3题单选题 (2分) 职业倦怠最为集中也是最多的年龄段是()A 23岁之前年龄段的人群B 23至27岁年龄段的人群C 27至45岁年龄段的人群D 处于即将退休的年龄段的人群参考答案:C第4题单选题 (2分) 工作创新的首要前提()A 方法创新B 意识创新C 自我创新D 保持工作环境“常新”参考答案:B第5题单选题 (2分) “男儿有泪不轻弹”不利于心理健康,哭就因该哭出来。
这是()的情绪调控方法。
A 转移注意力B 合理宣泄情绪C 放松调节D 情绪ABC参考答案:B第6题单选题 (2分)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际互动中有()以上的信息是由非言语的形式传递的。
A 30%B 55%C 65%D 80%参考答案:C第7题单选题 (2分) 心理现象分为()。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参考答案:A第8题单选题 (2分)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意志过程D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参考答案:D第9题单选题 (2分) 下列不属于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是()A 学习期间,师生分离,学习活动不受时空限制B 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C 双向信息交流,交互性较强D 学习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参考答案:D第10题单选题 (2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就人群而言,需要呈()分布A U型B 倒U型C 金字塔状D 线性参考答案:C第11题单选题 (2分) 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
A 刻板印象B 社会吸引C 从众D 服从参考答案:C第12题单选题 (2分) 第一位提出“自我管理”思想的管理学家是()。
A 戴维•麦克利兰B 格林豪斯C 彼得•德鲁克D 施恩参考答案:C第13题单选题 (2分) 角色认同的形成包含了()和自我两个并行过程,每个特定的角色认同都代表个体的不同侧面,所有角色认同的总和构成一个整合的个体。
A 他人B 社会结构C 社会地位D 社会参考答案:B第14题单选题 (2分) 休闲最早出现于()时期,被称作是人类在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文明之一。
A 古罗马B 古埃及C 古希腊D 古印度参考答案:C第15题单选题 (2分) 由职业活动中的多种优势能力形成的综合能力通常称为()。
A 才能B 技能C 技术D 才干参考答案:A第16题多选题 (3分) 下列哪些是焦虑的调节策略()A 自我回避B 自我放松C 自我疏导D 自我刺激参考答案:BCD第17题多选题 (3分) 适度的压力能够使人们产生充足的动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手段给自己适度施压:()A 给自己设置合理的目标B 提高对自己的要求C 给自己设定一个工作期限D 积极的心理暗示参考答案:ABC第18题多选题 (3分) 情绪调控方法有:()A 适当的宣泄情绪,减轻心理健康的负担。
B 适时转移注意力,转换认识的角度,改变对事物的评价和解释。
C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拓展兴趣。
D 修身养性,让自己更加心胸开阔地为人处世。
参考答案:ABCD第19题多选题 (3分) 人的气质可分为()。
A 多血质B 粘液质C 胆汁质D 抑郁质参考答案:ABCD第20题多选题 (3分) 心理学可分为()。
A 理论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普通心理学D 应用心理学参考答案:AD第21题多选题 (3分) 学习策略的特征主要包括 ( )A 主动性B 有效性C 过程性D 程序性参考答案:ABCD第22题多选题 (3分) 下列符合终身教育思想的观点包括()A 人格的发展是通过人的一生来完成的B 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C 只要人活着,教育就应该是继续的D 人的一生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参考答案:ABC第23题多选题 (3分) 下列属于婚姻恐惧易感性人格因素的是()A A型人格B 责任感匮乏型人格C 精神敏感型人格D 自由型人格参考答案:BCD第24题多选题 (3分) 帮助别人的心理意义在于()。
A 更容易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B 可以赢得别人的信赖与尊重C 可以使别人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你的防卫心理D 缩短心理上的距离感参考答案:ABD第25题多选题 (3分) 下列属于家庭休闲活动方式的类型有()。
A 观赏鉴赏型B 学习提升型C 强体健身型D 参观游览型参考答案:ABCD第26题判断题 (2分) 如果能够积极对待学业挫折,那就可能转败为胜,实现学业目标。
参考答案:对第27题判断题 (2分) 职业倦怠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参考答案:错第28题判断题 (2分)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
压力不是越多越好,越重越好,但也不是越轻越好,没有最好。
参考答案:对第29题判断题 (2分) 如果能够自信、理性和建设性的表明自己的对于问题的意见,能够帮助他人认识自己的要求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减轻了自身的压力。
参考答案:对第30题判断题 (2分) 一个理性的人可以没有情绪。
参考答案:错第31题判断题 (2分)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真实的感受,每个人都要学习正视并接受它。
参考答案:对第32题判断题 (2分) 情绪与健康无关。
参考答案:错第33题判断题 (2分) 情绪与认知有关。
同样的事情,从不同角度理解,心情就会变得不一样。
参考答案:对第34题判断题 (2分) 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参考答案:对第35题判断题 (2分) 在开放教育环境中,学校能给学生提供较完整的课程学习资源和系统的学习支持服务,除了网上辅导文本,还有音像教材、IP课件、CAI 课件等。
参考答案:对第36题判断题 (2分) 工具利用策略主要包括参考资料的利用、工具书的利用、图书馆的利用、广播电视的利用及电脑与网络的利用等。
参考答案:对第37题判断题 (2分) 诱发婚姻恐惧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人格因素和认知因素参考答案:对第38题判断题 (2分) 爱情是喜欢的特殊形式,二者没有根本的区别。
参考答案:错第39题判断题 (2分) 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与良好的健康水平、较高的成就水平以及融洽的社会关系无关。
参考答案:错第40题判断题 (2分) 彼得•德鲁克认为,发现自己优势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系统分析法,即任何人在面对关系到自身命运的关键决策或行动时,首先要把自己预期会发生的结果记录下来,9-12个月后,按照预期对结果进行反馈并分析。
参考答案:错第41题判断题 (2分) 麦克利兰的亲和需求与彼得•德鲁克的感情上的需求、奥尔德弗的关系需求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错第42题判断题 (2分) 从道德水准的角度探讨人们所参与的各类休闲活动,这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答案:对第43题判断题 (2分) 兴趣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消极的情绪反应。
参考答案:错第44题判断题 (2分) 职业实践是提高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参考答案:对第45题判断题 (2分) 职业锚,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参考答案:对第1题单选题 (2分) ()是个体应对逆境达成学业目标的力量源泉A 学习动机B 学习成就C 学习兴趣D 学业韧性参考答案:D第2题单选题 (2分) 面对职业倦怠,个人干预策略通常有两种,一个是改变环境,另一个是()A 改变自己B 改变性格C 更换工作D 改变工作方式参考答案:A第3题单选题 (2分) 在遇到组织变革,如并购、重组、裁员等情况时,都会使许多员工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事业发展、学习新技能、适应新角色、结识新同事等,这都将引起很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源是()A 生活压力B 学习压力C 社会压力D 工作压力参考答案:D第4题单选题 (2分) ()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示对他人友好的一种方式,是人际交往成功的一大秘诀。
A 倾听B 握手C 说话D 微笑参考答案:D第5题单选题 (2分) 人际交往中最难的是要掌握好交往的()A 广度B 深度C 频率D 度参考答案:D第6题单选题 (2分) 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 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 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参考答案:D第7题单选题 (2分) 下列不属于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是()A 学习期间,师生分离,学习活动不受时空限制B 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C 双向信息交流,交互性较强D 学习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参考答案:D第8题单选题 (2分) 影响开放教育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心理因素中有一种狭隘的排他心理,俗称“红眼病”的因素是()。
A 虚荣心B 愤怒感C 嫉妒心D 抑郁感参考答案:C第9题单选题 (2分) “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姆B 罗伯特•斯腾伯格C 皮亚杰D 弗洛伊德参考答案:C第10题单选题 (2分) 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 能力B 气质C 性格D 智商参考答案:D第11题单选题 (2分) 某人在一段时间里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失望,总是提不起精神来。
根据这些表现可判断该人的情绪是()。
A 抑郁B 焦虑C 自卑D 压抑参考答案:A第12题单选题 (2分) 职业锚是指一个人在不得不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态度和()。
A 情感B 伦理道德C 价值观D 薪酬参考答案:C第13题单选题 (2分) 人们在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某种专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须具备的能力称为()。
A 一般职业能力B 特殊职业能力C 综合职业能力D 优势职业能力参考答案:B第14题单选题 (2分) 根据与活动的匹配关系,能力可以分为()。
A 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B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C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D 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参考答案:A第15题单选题 (2分)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
A 职业的选择B 职业生涯路线的确定C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D 行动计划的制订参考答案:C第16题多选题 (3分) 压力源是压力结果的直接来源。
主要的压力源有()A 生活压力B 学习压力C 社会压力D 工作压力参考答案:ABCD第17题多选题 (3分) 适度的压力能够使人们产生充足的动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手段给自己适度施压:()A 给自己设置合理的目标B 提高对自己的要求C 给自己设定一个工作期限D 积极的心理暗示参考答案:ABC第18题多选题 (3分) 人际交往的原则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