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用书: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20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1)课后练习【基础过关】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氾南/侵犯辞别/城池坠落/缒城而下B.城阙/蕨类肆意/肄业戍守/数典忘祖C.赏赐/驱驰卑鄙/凋敝闲暇/瑕不掩瑜D.执事/明智陪伴/赔偿既然/亟待解决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既东封郑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式之一。
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D.《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
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穆公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秦军氾南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既东封郑D.夜缒而出【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爱国1.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2.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亲爱的祖国,再优美的诗篇也抒发不尽对您的热爱;亲爱的祖国,再动听的话语也表达不完对您的忠诚。
新世纪的航道上,前进的巨轮已经起航;现代化的大路上,催战的擂鼓已经敲响。
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着战鼓的节拍,向着荣光,向着辉煌,奔向远方。
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富强;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3.打开记忆的长卷,走进岁月的远方,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荡我们的心房。
祖国啊,我们爱您,所以我们满心感恩,满怀诗情;祖国啊,我们爱您,所以我们齐聚一堂,把您深情颂扬。
我们的祖国,美丽而宽广;我们的民族,勤劳而坚强。
祖国啊,你多娇的江山,是我的骄傲;你瑰丽的文化,是我的自豪!春秋初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名存实亡.大的诸侯国乘机兼并邻近小的诸侯国,扩大势力范围,争夺霸主地位。
文中晋侯即晋文公,是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秦伯即秦穆公,他也有称霸的雄心,但秦国地处雍州,势力比不上晋国。
秦、晋为联姻之国,在对外问题上采取联合行动,有着暂时的共同利益。
这次联合出兵围郑,一个重要原因是郑“贰于楚”。
楚当时也有争霸中原的雄心,地处中原的郑“贰于楚”是楚的势力向中原扩张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秦、晋双方都不利,双方联合出兵正是为了遏制楚的势力向外扩张。
但从根本利益上看,秦、晋双方又是不可调和的。
因为郑与晋邻近,一旦郑国灭亡,其土地必将为晋所得,晋因而将会变得更加强大,秦势难与之争锋。
4 烛之武退秦师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氾南/侵犯辞别/城池坠落/缒城而下B.城阙/蕨类肆意/肄业戍守/数典忘祖闲暇驱驰 /瑕不掩瑜卑鄙/比较 C.赏赐/既然D.执事/明智 /亟待解决赔偿陪伴/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fán/fàn,cí/chí,zhuì/zhuì;B项,分别读què/jué, sì/yì,shù/shǔ;C项,分别读cì/chí,bǐ/bǐ,xiá/xiá;D项,分别读zhí/zhì,péi/péi,jì/jí。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D.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
思路解析D项,“陪”,增加。
答案D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②夜缒而出,见秦伯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A.①与③都是顺承连词。
1B.②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C.①②③④都不必翻译。
D.④和⑤都是转折连词。
思路解析④不是转折连词,是顺承连词;⑤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答案D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53650007)④唯君图之③是寡人之过也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何厌之有⑥行李之往来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⑦夫晋⑨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⑧将焉取之⑦③⑥A.①④⑧⑨/②⑤// ⑦B.①④⑧⑨/②⑤⑥/③/ ②⑤①④⑧⑨//③/⑥⑦C. ②⑤⑥/③/⑦/D.①④⑧⑨/⑦宾语;,的③助词思路解析①④⑧⑨都是代词;②⑤⑥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前置的标志。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B .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好像 D .晋军.函陵 军:驻军 解析:选C 。
C 项,犹:尚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以其无礼..于晋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选C 。
A 项,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B 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D 项,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解析:选A 。
A.辞:推辞。
B.若:如果,假如;及,比得上。
C.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隐约。
D.敝:损害;疲劳,困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 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选D 。
D.焉:句末语气词。
A.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以:连词,因为;介词,拿。
C.其:代词,代指郑国;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B .以其无礼于晋C .佚之狐言于郑伯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选A 。
A 项为宾语前置句,B 、C 、D 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练习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 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42分)1.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B.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C.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2.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 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 许之(答应)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3.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4. 选出对下列多义词“若”释义有误的一项()A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好像)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C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5.选出对下列多义词“说”释义有误的一项()A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B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说教)C 、秦伯说,与郑人盟(高兴)6.选出对下列多义词“辞”释义有误的一项()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B 、停数日,辞去(告别)C 、不辞劳苦(推托)7.选出对下列多义词“鄙”释义有误的一项()A、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偏僻)C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8.选出对下列多义词“微”释义有误的一项()A、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9.选出对下列多义词“之”释义有误的一项()A、辍耕之垄上(到,往)B、子犯请击之(他们,此指秦军)C 、是寡人之过也(的)D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10.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词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一项是()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 亦去之12. 下面两组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全部正确的一项分别是()()(1)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A.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3.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B. 越国以鄙(边邑)远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D. 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4.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 以为得之矣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共8分,2+3+3):(1)夫晋,何厌之有?(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作者简介(一)背景链接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曏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1.左传《左传》全称《左氏春秋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2.《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很难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Ⅱ.文化常识西周春秋爵位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答案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编辑发布的《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 A(厌,满足)2. C (唯,希望)3. D(假如没有)4.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C (A项,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B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D项,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6. C (行李:出使的人)7. B(第一个“以”,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为介词,拿。
前一个“封”为“使……成为疆界”,后一个为“疆界”。
)8. C9. B10. C11. C(意思是“钱财”。
)12. B(9.(A成为病态,动词;B与“郑人病之”同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病”,即译为“对……感动担忧”;C 患病,动词;D使……成为病态,使动用法 )13.解释:选C (①写子产劝宣子治国以德,表现了子产治国以德思想。
③写子产不赞成毁乡校,善于听取人民的各种意见,表现了一定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C;②写子产能区别对待卿大夫,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A;④写乡校的作用,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D;⑤写人要爱人,就要让他做有利于他的事,这是怎样“爱人”的问题,与以民为本关系不大,故排除B;⑥这是直接表现治国以德的思想;⑦写子产从谏如流;⑧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用比喻说明好名声的重要 )14.解释:选A,“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错。
15.①译文: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②译文: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
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③译文:子产死了,谁来继位?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课时作业 4[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义有误的一组是()A.氾.南(fàn)缒.(zhuì)鄙.(把……当做边邑)B.佚.之狐(yì) 不知.(知道)共.其乏困(gōng,供给)C.瑕.(xiá) 何厌.之有(满足)逢.孙(páng)D.阙.(quē,侵损、削减) 行李..(出使的人)失其所与.(结交)解析:B项,“知”,通“智”,明智。
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伯说,与郑人盟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无能为也已解析:本题考查文言中通假字现象。
B项,“说”通“悦”;C 项,“共”通“供”;D项,“已”通“矣”。
答案:A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敢以烦执事..②以乱易.整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A.①对对方的敬称②替代③替B.①执掌事务②交换③被C.①对对方的敬称②替代③给予D.①管理事务②交换③是答案:C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B.晋军.函陵(驻军)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秦伯说.(言,道)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和通假字等知识。
D项中“说”通“悦”。
答案:D5.下列加点的“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D.自以为..得之矣解析:本题考查“以为”的意义和用法。
A项,是“以之为”,“把它当做”的意思。
其余各项是“认为”的意思。
答案:A6.下列带“之”字的各句均选自本课,若按用法把“之”字分类,哪一项正确()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⑥⑦/③⑤/⑧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解析:①④⑨⑩是代词;②⑥⑦用于主谓之间,取独;③⑤是结构助词;⑧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第二单元“知屋漏者在雨下”?2013年《每周文摘》第1期第8版刊有《2012年那些新闻景点》一文,文中说:“知屋漏者在雨下,知政失者在网络。
”句中的“知屋漏者在雨下”是“知屋漏者在宇下”之误。
东汉王充的《论衡》中有句名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意思是: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在草野)的评价最准确。
现在是网络世界,网民的声音最能体现民情民意,所以把“知政失者在草野”改为“知政失者在网络”,是符合现实的。
“宇下”即屋宇下,“雨下”即大雨下,把“宇下”误为“雨下”,意思就不通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高良槐作者简介左丘明(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一说左丘为复姓,双目失明。
一说单姓左,名丘明。
一说他姓丘名明,因其世代为左史官,人们尊其为左丘明。
现在一般认同第三种说法。
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著作,合称“春秋三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相传《国语》亦出于左丘明之手。
相关知识在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烛之武的名字被写作烛武。
小说中他是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没有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yǔ)正”(养马的长官),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
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1.注音(1)氾.南 ____ (2)逢.孙 ____ (3)杞.子 ____ (4)函.陵 ____ (5)秦伯说. ____ (6)佚.之狐 ____ (7)夜缒.而出 ____ (8)共.其乏困____ (9)越国以鄙.远____ (10)⎩⎪⎨⎪⎧阙.秦 宫阙. (11)⎩⎪⎨⎪⎧厚薄.薄.暮 薄.荷(12)⎩⎪⎨⎪⎧朝济.而夕设版 人才济.济 (13)⎩⎪⎨⎪⎧失其所与. 参与. 答案:(1)fán (2)pán ɡ (3)qǐ (4)hán (5)yuè (6)yì(7)zhuì (8) ɡōnɡ (9)bǐ(10)⎩⎨⎧quēquè (11)⎩⎪⎨⎪⎧b áo b ób ò (12)⎩⎪⎨⎪⎧j ìj ǐ (13)⎩⎪⎨⎪⎧y ǔy ù2.写对字形(1)⎩⎪⎨⎪⎧ quē秦乐què (2)⎩⎪⎨⎪⎧亡郑以péi 邻péi 偿péi 育bèi 道而行答案:(1)⎩⎪⎨⎪⎧阙阕 (2)⎩⎪⎨⎪⎧陪赔培背“髟”音biāo ,小篆写成“人披着长发的样子”。
4 烛之武退秦师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氾.南/侵犯.辞.别/城池.坠.落/缒.城而下B.城阙./蕨.类肆.意/肄.业戍.守/数.典忘祖C.赏赐./驱驰.卑鄙./比.较闲暇./瑕.不掩瑜D.执.事/明智.陪.伴/赔.偿既.然/亟.待解决项,分别读fán/fàn,cí/chí,zhuì/zhuì;B项,分别读què/jué, sì/yì,shù/shǔ;C 项,分别读cì/chí,bǐ/bǐ,xiá/xiá;D项,分别读zhí/zhì,péi/péi,jì/j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D.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
项,“陪”,增加。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②夜缒而.出,见秦伯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A.①与③都是顺承连词。
B.②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C.①②③④都不必翻译。
D.④和⑤都是转折连词。
,是顺承连词;⑤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3650007)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唯君图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夫晋,何厌之.有⑧将焉取之.⑨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A.①④⑧⑨/②⑤/③⑥/⑦B.①④⑧⑨/②⑤⑥/③/⑦C.①④⑧⑨/②⑤/③/⑥⑦D.①/④⑧⑨/②⑤⑥/③/⑦;②⑤⑥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的;⑦宾语前置的标志。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单元 4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因人之力而敝之D.失其所与,不知【答案】C【解析】A。
“已"同“矣".B。
“共”通“供".D。
“知”通“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从之。
辞.曰辞:推辞B.许.之许:答应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D.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答案】C【解析】赐:恩惠。
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答案】A【解析】①③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⑥结构助词,的;⑤代词,这件事,指秦、晋围郑这件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若亡郑而有益..之力不及此..于君D.微夫人【答案】C【解析】A.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B。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C。
都是“有帮助,有好处"的意思。
D。
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答案】C【解析】C。
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A .氾.南( ) 枸杞.( ) 烛.之武( ) 佚.之狐( ) B .宫阙.( ) 夫.晋( ) 秦伯说.( ) 君之薄.( ) 答案:A.fán qǐ zhú yì B .què fú yuè bó2.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
A .夜____而出 失其所____贪得无____ 挑拨离____B .灰飞____灭 ____血为盟以乱____整 ____出无名答案:A.缒 与 厌 间 B .烟 歃 易 师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已 矣 句末语气词,了(2)共 供 供给(3)说 悦 高兴(4)知 智 明智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古人常用阴阳来说明地理方位,如“沈阳”、“华阴”等,如将文中的“氾南”改用阴阳的写法写出,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______________体史书。
《左传》又名__________,因为它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人们又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并称为“春秋三传”。
传说它是春秋末年___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__所作。
答案:(1)“氾阴”,因为“氾”在这里指“氾水”,“山北水南”谓之“阴”。
(2)编年 《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公羊传》 《谷梁传》 鲁 左丘明5.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课后作业(四) 烛之武退秦师[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亦无所害.害:害处 B .晋军.函陵 军:军队 C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D .子犯请.击之 请:请求【解析】 B 项,军:动词,驻军。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之.过也B.⎩⎪⎨⎪⎧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越国以.鄙远以.乱易整,不武D.⎩⎪⎨⎪⎧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解析】 B 项,均为介词,对。
A 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 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D 项,代词,这件事/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A .因人之力而敝.之 B .共其乏.困.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 例句: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B 项,也是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A 项,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C 项,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
【答案】 B4.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第二单元 第4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89950138( )A .秦伯.(bó) 阙.(quē)秦 君之薄.(báo) B .执.事(zhí) 焦瑕.(jiā) 佚.(yì)之狐 C .戍.之(shù) 夫.人(fū) 夜缒.(zhuì) D .敝.之(bì) 不知.(zhì) 贰.于楚(èr) 【答案】 D(A 项薄:bó,B 项瑕:xiá,C 项夫:fú。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89950139( ) A .⎩⎪⎨⎪⎧ 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听茶声然.C .⎩⎪⎨⎪⎧ 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 .⎩⎪⎨⎪⎧ 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答案】 D(A 项焉:①何,什么,②语气助词,不译;B 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C 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D 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导学号 89950140(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吾其还也C .秦伯说,与郑人盟D .失其所与,不知【答案】 B(A 项“共”通“供”;C 项“说”通“悦”;D 项“知”通“智”。
)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导学号 89950141( )A .以其无礼于晋B .君知其难也C .又欲肆其西封D .吾其还也【答案】 D(D 项语气词,其他为代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 89950142( )A .①既东封.郑 ②又欲肆其西封.B .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亦去之.D .①君之所知.也 ②失其所与,不知.【答案】 B(B 项中的两个“阙”字都是使动用法,当“使……减少”讲。
4烛之武退秦师本课话题——爱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烛之武是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
他在佚之狐推荐之前,没有被重用,有着怀才不遇的怨愤,但在郑国危难之际,却挺身而出,只身去劝说秦伯,足见其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劝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
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烛之武和钱学森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诠释了责任,诠释了选择,诠释了才能……背诵——相关名言警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巴斯德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 ) 阙.秦( ) 共.其乏困( ) 戍.之( ) 杞.子( ) 逢.孙( ) 失其所与.( ) 【答案】 fán yì zhuì quē ɡōnɡ shù qǐ Pán ɡ yǔ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 1.“已”同“矣” 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4.“知”通“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毒之乎(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但微.颔之( ) 3.许⎩⎨⎧ 许.君焦、瑕(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知何许.人也( ) 4.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5.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 6.之⎩⎨⎧子犯请击之.(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辍耕之.垄上( ) 7.以⎩⎪⎨⎪⎧以.其无礼于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乱易整( ) 【答案】 1.连词,假如 代词,你 动词,好像 2.动词,没有 副词,稍微 形容词,轻微,轻轻 3.动词,答应,听从 动词,赞同 数词,左右,上下,表约数名词,表处所 4.名词,边远的地方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形容词,浅陋 5.语气词,表陈述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代词,哪里兼词,在那里 6.代词,代秦军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动词,到7.连词,因为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介词,用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晋军.函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6.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若不阙.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1.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2.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 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3.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4.名词作动词驻军 5.名词作动词结盟 6.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7.动词作名词恩惠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侵损,削减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10.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11.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12.形容词作动词损害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
第二单元文韬武略呈异彩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1 文本研读一、实词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且贰.于楚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1)封⎩⎪⎨⎪⎧既东封.郑: 肆其西封.: (2)军⎩⎪⎨⎪⎧亮率诸军.攻祁山: 晋军.函陵: 万人为一军.:(3)阙⎩⎪⎨⎪⎧不知天上宫阙.: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5)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失其所与,不知.:(6)能⎩⎪⎨⎪⎧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吾不能.早用子:(7)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秦伯说.:(8)辞⎩⎪⎨⎪⎧不辞.劳苦: 停数日,辞.去: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9)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0)微⎩⎪⎨⎪⎧防微.杜渐: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越国以鄙.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邻之厚.,君之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既东封..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若不阙.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阙秦以利.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虚词(1)之⎩⎪⎨⎪⎧子犯请击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臣之.壮也:(2)其⎩⎪⎨⎪⎧吾其.还也: 其.真无马邪: 其.如土石何: 安陵君其.许寡人:(3)以⎩⎪⎨⎪⎧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且焉.置土石: 永之人争奔走焉.:(5)而⎩⎪⎨⎪⎧今急而.求子: 夜缒而.出: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朝济而.夕设版焉:三、文言句式(1)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________ (3)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 (4)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 (5)佚之狐言于郑伯:________________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 (7)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 (9)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__(10)辞曰:“臣之壮也……”:________________ (11)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 (12)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 四、文句翻译(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教案模板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 不合格[ ]教研组长(签字):检查日期:年月日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在那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一个老迈而又佝偻的背脊缓缓站直,苍老而满是坚毅的脸庞以不容任何置疑的神态打动了郑国人。
他,烛之武,用他充满智慧的头脑化解了一场突降的齐天大祸。
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神奇色彩的人物。
为了拯救危难的国家,他,一个年已七十的老人,半夜行动,直入敌营;分析国家利益,陈说利害得失;瓦解秦晋联盟,解除郑国的危亡。
他有胆有识,他机智聪明,他有谋善断,他能言善辩。
烛之武为什么这样做?一句话,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烛之武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难,只身前往秦军驻地。
面对强悍的秦伯,他凭借自己高超的语言艺术、外交思想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说服秦王退兵,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2.郑伯做人要听得进良言,像郑伯,既然自己的能力不行,但他起码能听取别人的建议,最终成功地保住了郑国。
3.晋侯学会包容,不因为被人背叛而发怒,从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学会包容,要像晋侯一样,懂得把握形势,理智退兵;学会包容,更要放眼未来,不要把眼光留在自己的脚下。
[适用话题]①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②双赢;③责任;④一鸣惊人源于默默积蓄、隐忍;⑤宽容;⑥知错能改;⑦换个角度看问题;⑧变通;⑨屈与伸。
【课外运用】示例一:烛之武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牢骚与怨气,但是他是一匹蓄势待发的老骥。
我想他也曾因人生虚掷而悲哀过,感伤过,但他时刻关心着国家与人民的安危。
我们可以想象出多少个日夜他翻看竹简的手势与眼神,想象出多少次他侧耳细听能从王宫中传来征召自己的声音的焦虑与渴盼。
如果没有对国家执着朴实的爱与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效力的心,他又怎么能对秦伯的心理以及秦晋之间的恩怨如此了然?烛之武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烛之武必定取得胜利,因为成功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示例二:《烛之武退秦师》中,从烛之武对晋国历史和国君的为人了解之清楚,对秦伯心理和秦晋恩怨把握之全面,可以看出:他虽然长期怀才不遇,却一直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济苍生的方法。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作者简介(一)背景链接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曏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1.左传《左传》全称《左氏春秋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2.《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很难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Ⅱ.文化常识西周春秋爵位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爱国1.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2.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亲爱的祖国,再优美的诗篇也抒发不尽对您的热爱;亲爱的祖国,再动听的话语也表达不完对您的忠诚。
新世纪的航道上,前进的巨轮已经起航;现代化的大路上,催战的擂鼓已经敲响。
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着战鼓的节拍,向着荣光,向着辉煌,奔向远方。
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富强;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3.打开记忆的长卷,走进岁月的远方,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荡我们的心房。
祖国啊,我们爱您,所以我们满心感恩,满怀诗情;祖国啊,我们爱您,所以我们齐聚一堂,把您深情颂扬。
我们的祖国,美丽而宽广;我们的民族,勤劳而坚强。
祖国啊,你多娇的江山,是我的骄傲;你瑰丽的文化,是我的自豪!春秋初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名存实亡。
大的诸侯国乘机兼并邻近小的诸侯国,扩大势力范围,争夺霸主地位。
文中晋侯即晋文公,是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秦伯即秦穆公,他也有称霸的雄心,但秦国地处雍州,势力比不上晋国。
秦、晋为联姻之国,在对外问题上采取联合行动,有着暂时的共同利益。
这次联合出兵围郑,一个重要原因是郑“贰于楚”。
楚当时也有争霸中原的雄心,地处中原的郑“贰于楚”是楚的势力向中原扩张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秦、晋双方都不利,双方联合出兵正是为了遏制楚的势力向外扩张。
但从根本利益上看,秦、晋双方又是不可调和的。
因为郑与晋邻近,一旦郑国灭亡,其土地必将为晋所得,晋因而将会变得更加强大,秦势难与之争锋。
《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
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
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
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被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
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出色。
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练、严密而有力。
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
且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
《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优秀传统。
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译为“了”,句末语气词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译为“供给”3.秦伯说.“说”通“悦”,译为“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译为“明智”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译为“满足”二、古今异义1.越国..以鄙远古义:越过别国今义:古代的一个国家2.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使者。
原写作“行吏”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男人的妻子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三、一词多义1.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推辞②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告辞③不辞.劳苦 推托2.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如果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动词,及、赶得上3.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稍微,略微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暗暗地④周室卑微.,诸侯相兼《李斯列传》地位低4.鄙⎩⎪⎨⎪⎧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把……当做边邑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边远的地区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浅陋,见识短④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轻视,看不起5.与⎩⎪⎨⎪⎧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介词,和②失其所与.,不知 动词,结交,亲附6.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用,拿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目的,而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7.之⎩⎪⎨⎪⎧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动词,到,往⑤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8.而⎩⎪⎨⎪⎧①夜缒而.出 连词,表修饰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词,表转折③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连词,表并列④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连词,表修饰9.其⎩⎪⎨⎪⎧①君知其.难也 代词,那②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婉商或希望语气,还是③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代词,表第三人称,他的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语气词,表反诘,难道10.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驻军②与郑人盟.结盟2.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在夜里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既东封.郑把……当做边境②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若不阙.秦使……减损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的地方②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邻之厚.,君之薄.也变厚,变薄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阙秦以利.晋使……得利(四)数词作动词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句意表判断)2.省略句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函陵”和“氾南”前省略介词“于”)②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代词“之”,代“灭亡郑国”这件事)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应为“以之为”,“之”代指“郑国”) 3.状语后置句①以其无礼于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4.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厌”)[课文主旨]《烛之武退秦师》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一个故事。
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听从大夫佚之狐的推荐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去说服秦伯。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脉络梳理]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秦、晋围郑原因的一项是( )①晋侯、秦伯围郑②其无礼于晋③且贰于楚也④晋军函陵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解析:选B ①是交代秦晋围郑这件事的,不属于原因;②③是郑国被围攻的两个原因;④是晋军驻扎位置。
2.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交代秦、晋之军分驻两处作用的一项是( )A.交代秦、晋之军分驻两处,为下文烛之武能赴秦营单独拜见秦伯埋下了伏笔。
B.交代秦、晋之军分驻两处,表明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大国的围攻,可见当时的形势危急。
C.交代秦、晋之军分驻两处,表明郑国离间秦、晋有机可乘。
D.交代秦、晋之军分驻两处,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方便。
解析:选B B项,说的是“晋侯、秦伯围郑”的作用,而非“分驻两处”的作用。
二、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下列各句中,属于侧面表现烛之武非凡能力的一句是(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解析:选A A项,佚之狐之言,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符合题干要求。
B项,是烛之武推辞之言。
C、D两项,属于郑伯诚恳的道歉与对形势的分析。
4.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一方面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另一方面也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
B.作为国君的郑伯能接受佚之狐的规谏,可见他是一位敢于负责、勇于自责的国君。
C.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受”,既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也有故意刁难郑伯之意。
D.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本段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做了必要的铺垫。
解析:选C 本段中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句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没有故意刁难之意。
三、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下列各句不属于烛之武从对秦国有“利”的角度巧攻心理的一句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解析:选C C项,是从对秦国有“害”的角度分析形势。
6.对第3段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充分陈述了秦、晋、郑之间的三角利害关系,准确、深刻而又独到。
烛之武游说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把握了当时当地的国情、人情,准确地利用了对方的心理,恰如其分地引导了秦伯的思路。
B.烛之武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第一步,坦言知亡,避其锐气,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