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与智商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情商与智商

作者:田宝记来源:更新日期:2005-01-09

关于情商与智商

最近在报刊上看到有关于“情商”与“智商”关系的见解,认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决定了智商。我想就这个话题做再深入一点的探讨,以有益于我们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

什么是情商?情商又称情感智商。按照提出这一术语的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教授的解释,情感智商(EQ)为3种能力结构,即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效地调节情绪的能力;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这样理解似乎抽象了一点。国内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也没有一个被大多数认可的准确表述。

那么从汉语文字理解。《说文解字》:“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从心,青声。”徐憬注释为“发于本心谓之情”。我们可以理解为,情是人的的本质需要,是人的内在动力。《说文解字》:“商,从外知内也。”《中华大字典》:“商,数学名词,一数除以不为零的数的结果。”我们可以理解为,商是一种反映人或某事物的已经确定的质量。

那么,我们就能够为情商做如下的定义:情商是人内在的精神和动力的质量。情商所指的人内在的精神和动力有那些因素呢?它是指人的性格力量、意志力量、情感力量、处事(社交)力量等。什么是智商?智商是人的智力商数。是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智商的检测办法是,以实际年龄和前后年龄各检测得出结果,可得知其智力年龄。智商100分为中等;120分以上为聪明;80分以下为愚笨。可见,智商是相对稳定的,智商取决于人的先天素质。

那么,智商是人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吗?情商与智商是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根据情商概念,我们可以确定情商是人的后天素质,而且很难用“商”的办法来确定它的质量。至少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专家研究出情商的计算方法。如果情商没有商数的话,则情商的含义是不正确的。如果情商可以没有商数的话,则使用情商这个概念是适当的。

其次,我们还可以知道影响智商的因素是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些因素不完全是先天的,大多数需要后天的培养。比如在人的记忆活动中,记忆的速度、质量、程度都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引导、训练然后形成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情商与智商的关系:

1、情商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智商因素,也就反映出情商决定了智商。人的情商因素性格、意志、情感、社交与智商因素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存在着既对应又交叉的影响力。情商因素就象太阳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智商因素就象禾苗的氢氧氮磷钾氯氨。反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性格、意志、情感、社交的修养和能力,欲想有良好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是不可能的。离开了情商因素,智商因素就成了无源之水或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就可以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作出科学的评判,比如学生中学习成绩,并不是智商的原因,而是情商的原因。比如在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人的发展的不平衡,并不是智商的不平衡,而是情商的不平衡。

2、情商对智商的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智商对情商又有反作用力。智商条件有差别的人,在情商的同等条件下,智商高的人要好于智商一般的人。同时,在情商得到一定发展的条件下,智商又对情商的发展起着促进其发展的作用。因此,情商与智商之间存在着倒因果关系。这是一种相

对的因果关系。比如在个体的人的发展过程中,其智商要高于普通人,而其情商修养的背景和环境与普通人毫无二致,但最终发展的结果是智商高的人的情商也高于普通人,原因就在于智商的反作用力。

3、按照国外的理论,曾有人提出情商与智商关系的新的可能: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商占30%,而情商占70%。可见情商在人的发展中的意义。

为了说明情商与智商的关系,我们不妨举出几个案例:

(1)状元与乞丐。

有一出古装戏《状元与乞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家庭里有两个男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为他们算命(我们不相信算命先生的玄学依据,但我们相信算命先生一定察言观色参考了他们的表现。这可能是比较原始的智商测定。)。算命的结果是老大乞丐命,老二状元命。由此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动人故事。乞丐命的老大遭遇了人生极其悲惨的经历后考取了状元。状元命的老二享受了人生的美好生活后却最终沦为乞丐。

(2)张驰现象。

《深圳晚报》2001年1月14日刊登署名文章《张驰现象》,介绍了北京四中学生张驰的成长经历。张驰,男,24岁,北京人。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其他孩子都能熟练地数到100了,张驰连数到20都有困难。平时表现痴动木呐,升到高中以后最好成绩也只排到全校60多名。但是张驰的父母与老师配合密切,为培育张驰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先培养兴趣和求知欲;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老师沟通;培养好习惯;学会自己做事;必要的吃苦精神;体会父母苦心;做人比学习更重要等。张驰的班主任说:“我们现在最欣慰的是,这孩子比较善良,比较厚道,他走到哪里,我们都放心。”1997年刚在北京四中读完高二的张驰,就得到英国爱塞克斯(ESSEX)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22岁拿到剑桥大学全额奖学金(ORS),成为有史以来最年青的中国籍博士生,同时负责4个硕士和8个本科生的论文指导。

(3)清华学子李文哲

李文哲,男,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从小学到初中,虽然因为父母的工作调动转换过几个学校,但一直是班内5名之前的学生。他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类似张驰的情况,十分重视品质行为的教育。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跃为全校1—2名。应届考取清华大学。

以上的论述及案例给我们许多启示。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放弃了后天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的教育,又必然导致我们的不幸。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了解这样的事实:一个孩子的成绩优秀,智力并非是唯一最主要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