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民俗】潮汕人必读:潮汕俗语典故十二则由来
- 格式:doc
- 大小:20.61 KB
- 文档页数:11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部,这里是一个充满着独特文化和传统的地方。
潮汕民间故事作为这片土地上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脍炙人口的潮汕民间故事,带你走进这个神秘而古老的文化世界。
故事一,潮汕四大民间传说。
潮汕地区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潮汕四大民间传说,潮州的"关公巡城"、汕头的"关公过桥"、揭阳的"关公斩华雄"、澄海的"关公卧龙岗"。
这些传说都与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关羽有关,被潮汕人民传颂千年,成为了当地的文化符号。
故事二,潮汕地区的神话传说。
在潮汕地区,还有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如"妈祖"、"七仙女"、"牛郎织女"等等。
这些神话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讲述着古代潮汕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故事三,潮汕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
潮汕地区有着许多独特的民间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年节等等。
每逢佳节,潮汕人民都会举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打麻将、赛龙舟等,这些活动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潮汕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故事四,潮汕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
除了节日庆祝活动,潮汕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民间传统习俗,如"过大年"、"拜年"、"请神"、"祭祖"等等。
这些习俗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潮汕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潮汕民间故事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潮汕人民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潮汕民间故事在世代传承中继续闪耀光芒。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带,这里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传统,这些故事既有神话传说,也有民间传奇,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潮汕民间故事,带你领略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故事一,潮州城的“猪八戒”。
相传潮州城曾经有一位非常贪吃的和尚,他爱吃肉,尤其喜欢吃猪肉。
一天,他听说城外有一头特别肥美的猪,便决定去捉来做美味的肉。
他偷偷地溜出城去,没想到被猪发现了,猪一路追赶,最终追到城门口。
和尚被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地求饶。
猪却开口说,“我不会伤害你,只要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放过你。
”和尚连忙答应,猪说,“你要答应我,以后不要再吃猪肉了。
”和尚连忙点头答应,从此以后,他果真再也没有吃过猪肉,还成了一位有名的好和尚。
故事二,潮汕的海神故事。
相传潮汕地区有一位海神,他掌管着海洋的平安和风调雨顺。
每当渔民出海捕鱼,都会来到海神庙祈求海神的保佑。
据说,只要诚心诚意地祈祷,海神就会保佑他们平安归来,丰收满载。
而一旦有人不敬海神,就会遭遇海难,甚至失踪不见。
因此,潮汕地区的渔民们都对海神充满敬畏和信仰。
故事三,潮汕的“鱼米之乡”。
潮汕地区以其丰富的水产资源和稻米而闻名,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旱灾,田地干裂,庄稼枯萎,人们生活陷入了困境。
就在人们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神秘的老人出现了,他告诉村民们,在一条河流的尽头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可以种植水稻。
村民们按照老人的指示去找,果然发现了那片肥沃的土地,于是他们开始在那里种植水稻,不久就收获了丰收。
从此以后,潮汕地区成为了水稻和渔业的富庶之地。
这些故事只是潮汕地区丰富的民间传说中的一部分,它们传承着潮汕地区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潮汕地区的独特魅力,感受这片土地的丰富文化底蕴。
潮汕俗语大全语潮汕俗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民间语言表达方式,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俗语通常简洁而形象,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传达智慧和人生哲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潮汕俗语及其含义:1. '打瓦骨'(da1 wa3 gu2):形容一个人非常懒散,不肯努力工作。
这句俗语来源于潮汕方言中的一个谐音词组,意思是“打扫骨头”,暗示这个人连最简单的事情都不愿意做。
2. '脚踏两只船'(gek1 daa3 liang3 zi1 chuan2):形容一个人在两个相互矛盾的事情之间摇摆不定。
这句俗语源于潮汕地区渔民的生活,比喻一个人同时追求两个目标或与两个团体保持关系。
3. '半斤八两'(buan3 gin2 baat3 loeng5):形容两样东西相似或相等,无法分辨优劣。
这个俗语源于潮汕方言中的一个词组,意思是“半斤加八两”,表示两种物品或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别。
4. '人算不如天算'(ngin4 suan3 bu sin2 tin1 suan3):意味着人类的计划或预测往往无法达到天意或遇到意外。
这句俗语暗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预料的情况时,必须要有谦虚和敬畏之心。
5. '打蛇打七寸'(da1 se4 da1 cat1 chun3):意味着面对问题或困难时,必须抓住其关键之处。
这个俗语来自潮汕地区捕蛇的经验,说明在处理事情时必须找到关键点,才能解决问题。
6. '纸包不住火'(zi2 bao1 bu2 zhu4 huo3):意味着事实往往难以掩盖或隐瞒。
这个俗语源于潮汕地区民间的经验,比喻虚假的东西无法长久地掩盖真相。
7. '狗咬狗一嘴毛'(gou2 ngau3 gou2 jat1 zau1 mou4):形容两个人彼此拥有相同或类似的缺点或恶习。
这个俗语源于潮汕方言中的一个词组,意味着互相指责的人本身也有同样的问题。
潮汕歇后语典故
以下是 7 条潮汕歇后语典故:
1. “老婆跋落溪——妻(凄)凉”。
例子:哎呀,你看阿强娶了个那
么凶的老婆,整天对他呼来喝去的,这日子过得就像老婆跋落溪一样,可真妻(凄)凉啊!
2. “六月大菜——假有心”。
就像那阿明嘴上说要帮别人,结果啥也不做,这不就是六月大菜——假有心嘛!
3. “猫鼠拖葫芦——大头在后头”。
你瞧这次的计划,开头看似平淡,可
别忘了,往往猫鼠拖葫芦——大头在后头呢,精彩的还在后头!
4. “青盲看电影——听声”。
阿伯眼睛不好使,去听戏就像是青盲看电影——听声一样咯,哈哈!
5. “旗杆灯笼——高明”。
你说说,人家阿华学习成绩那么好,每次考试
都名列前茅,那可真是旗杆灯笼——高明呀!
6. “有钱买蚊香,无钱买蚊帐——矮算卖除”。
你看那人,有钱买蚊香,
无钱买蚊帐——矮算卖除,做事没个长远打算!
7. “阎罗王嫁走仔——鬼正敢爱”。
哇,那家伙胆子可真大,去做那么危
险的事,真像是阎罗王嫁走仔——鬼正敢爱啊!
结论:潮汕歇后语典故真的很有趣,充满了生活智慧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呀!。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潮汕地区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的地方,这些故事代代相传,承载着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它们或讴歌英雄壮举,或讲述爱情悲欢,或传承着智慧和道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潮汕民间故事,带领大家走进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世界。
故事一,潮汕刺桐树。
在潮汕地区,有一棵传说中的刺桐树,它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是当地人心中的神树。
相传很久以前,这棵刺桐树曾经是一位仙人化作的,他为了保护当地百姓不受水灾侵扰,化身成一棵树,借助自己的力量,成功地挡住了洪水,拯救了无数生灵。
从此以后,人们便将这棵树视为守护神,每逢风调雨顺,都会来到树下祈福。
故事二,潮汕阿婆的面塑艺术。
潮汕地区有一位年迈的阿婆,她精通面塑艺术,能够用面粉捏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据说,这位阿婆年轻时曾经是一名村里的戏曲演员,对于各种人物形象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表现。
如今,她已经年过八旬,依然每天坐在门前,为路人捏塑各种形态的面人,讲述着当年的故事和传奇。
故事三,潮汕的渔家女。
在潮汕的海岛上,有一位渔家女,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女英雄。
每当台风来临,她总是第一个冲到海边,帮助渔民们将船只牢固地系在岸边,保护他们的生计不受风浪的侵袭。
她的勇敢和善良赢得了全岛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故事四,潮汕的渔歌传说。
在潮汕地区,有一首名为《渔歌》的传统歌谣,它讲述了渔民们在大海上劳作的艰辛和快乐。
据说这首歌曲是由一位渔民在大海上创作的,他用自己的琴声和歌声,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赞美了大海赐予他们的丰盛收获。
这首歌曲传唱至今,成为了潮汕地区独有的文化符号。
故事五,潮汕的海神传说。
在潮汕的海边,有一座神秘的海神庙,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海神而建立的。
相传很久以前,这位海神曾经拯救了一艘遇险的渔船,将渔民们平安地送回了岸边,从此以后,人们便将他奉为海上的守护神,每当出海捕鱼,都会来到海神庙祈福求保佑。
这些潮汕民间故事,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们不仅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临产办鸡蛋妇女临产时,必须请来接生婆。
丈夫不能留在产房里服侍妻子,要和全家的男人一样离开产房。
有些人为了分娩顺利,还会到庙宇里去祭拜“催生娘娘”,保佑顺产。
怀孕至十个月,有的孩子尚未呱呱坠地,产妇的娘家就送来一个孰鸡蛋,意思是像母鸡下蛋一样顺利,这就是“送催生”。
产妇产下婴儿后,胎衣不能随便丢,有的地方把胎衣埋在江滨沙滩,据说埋得越深孩子的胃力越好。
有的地方则把胎衣撒上草木灰,密封在坛罐里,放在床底下。
当做父亲的干完了这些之后,就立刻到产妇的娘家报喜。
于是,产妇的娘家就必须准备鸡蛋送到产妇家。
为其补养。
在过去,“办鸡蛋”是一件颇为隆重的仪式,但日子不一定选择在婴儿初生的时候,而是在婴儿出生1月或1年以至5年期内。
择吉选日之后,即赶紧裁制小衣服。
小衣服的件数视娘家财力而定,少则十二件,多则五六十件。
还有一些金银饰器,诸如手镯、项链、脚镯之类,作婴儿的礼物。
礼物之中,鸡蛋是必不可少的。
当娘家把这些礼物送到女儿家时,产妇家必须煮甜糯米粥招待来客。
有的地方是由娘家送来“乌豆酒”,乌豆酒的制法是将乌豆煮熟后加浓糖,然后和以白醅酒。
但现在这种繁琐的仪式已经少见了。
潮汕民间“尚红”风俗自古以来,潮汕人就有“尚红”习俗。
无论是民间祭祀、宗教活动或民间的红白家事,都与红色分不开,因为红色象征着热烈、喜庆、祥和、兴旺、繁荣昌盛。
在潮汕民间各种风俗活动中,几乎无一不与“红字”相映。
例如春节贴春联,红纸黑字;门口挂红灯笼;做红()桃;燃放满地红鞭炮等,都是以示吉祥喜庆。
农村已婚妇女正月头喜欢穿红衣,讲究的还从春节一直穿到二月初二“龙抬头”为止;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农村家庭主妇也有穿红色衣裳的习俗。
结婚的人家,眠床、家具大都是红色的,扁担要漆红或两头抹红,门帘顶挂上红布,象征满堂生辉,瑞气盈门。
亲戚朋友之间互送食品,如面条、粉丝、肉块、禽蛋,甚至甘蔗段等等,都要剪一小块红纸放在赠品上面。
农家存有一点黄金,也要用红纸包裹,如果不用红纸,说会飞走,神秘兮兮。
潮汕各路神明的故事来历潮初一十五拜的天公便是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是主掌自然万道的自然之尊,掌管天地间一切的神明之一,从上古神明演化而来,不仅在潮汕,在福建、台湾、四川等地都有这样的民间信仰。
潮汕人对拜天公格外重视,这是大年初一要祭拜的第一个神。
正月初九是天公诞,虔诚的人可能远行出门都会给天公烧一炷香。
天地父母天地父母便是天父和地母娘娘。
天父即天公,地母即后土娘娘。
小时候看西游记,自然而然的认为玉皇大帝的妻子就是王母娘娘。
但其实王母和玉帝是同事并非夫妻,也非母子。
玉帝是统领三界的主宰,代表是最至高无上的皇权。
而王母娘娘则只是掌管瑶池的,和玉帝压根就不搭边。
而且,王母娘娘出生比玉帝早很多,他们压根就不是同一时代的神仙。
皇天后土,玉皇大帝只有一个妻子,那就是后土娘娘。
他们只掌管天下和地上的事,天下天气农务百事,地上地土动工千喜,一般乡里的供奉的天地父母要上五支香,因为南辰星君北斗星君都各一支。
佛祖公佛祖公便是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在北方叫真武大帝,或是元天上帝,是掌管北方和皇帝的保护神,也是佛教里的开心罗汉。
穿黑袍持黑令武帝冠七星剑踏龟蛇。
他在玄武山开肚取出肠胃化作龟蛇,开肚的剑和剑鞘化做周公和桃花。
一般拜佛祖公都是五支香,三支佛祖,龟蛇各一,或是佛祖龟蛇周公桃花各一。
佛祖公只能拜素的,每年年头玄武山都有很多人去拜,玄武山的老殿里有武当山的香火。
三山国王潮汕的每个乡都有地头老爷,也就是三山国王。
三山国王原是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三座山——独山、明山、巾山的三位山神,是真真正正的潮汕本土自产神明,每年二月廿五就是三山国王圣诞,也就是大王爷的生日和三位国王的成道日。
"三山国王"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
自唐朝开始,三山神就成为当地山神,潮人对三山神普遍顶礼膜拜,每年都要定期祭祀三山神,其职能以禳灾纳福,为一般民众服务为主。
妈祖之海神娘娘“海上女神”妈祖并不是住在南海而得名,而是她常在海上救人而得名。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西湖渔筏是秀丽壮观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诗意和惹人欲醉的绝妙景致,因渔筏出没于潋滟空蒙,变幻无穷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每当夏初,湖水漫溢湖边石堆,青葱的树木,别致的亭阁,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湖水中,岸畔柳条随风摇曳,远处莲池散发着阵阵清香。
十几只渔筏,浮泛湖中,抛网捕鱼,过后则泊聚湖边,渔人在筏上曝网晒衣,饮酒谈笑,充满一片平静欢乐的景象。
秋日里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鉴,游鱼如梭,渔筏飘荡湖心,忽聚忽散,山树横映水底,影动波摇;若遇小雨疏烟,湖面一片空蒙。
几对渔筏若隐若现,抛网收网,俨似一幅天然彩画。
当这秋色方浓的时刻,藏身于湖边柳荫或钓台之上,观鱼垂钓,更是饶有风趣。
在潮州城外韩江北堤中段,有个古渡口,叫鳄渡。
右时候潮州鳄鱼为患,故韩江原称之为鳄溪恶溪。
相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刺潮,因闻鳄鱼为患,危害人民的性命财产,遂于是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述渡口设置祭坛,“以猪一羊一投恶溪之潭水而祝之”,潮人因此称该渡口为鳄渡。
这里是韩江上游最宽阔的江面。
每年秋天,这里的景色最为迷人:蓝色的晴空映材着片片白云,秋风吹皱了迈韵的江水,堤上魁梧笔直的木棉树沙沙作响,断断续续落下的几片黄叶,缓缓飘在辽阔的江面上。
鼓满白帆的船儿徐徐飘荡,任意东西,显得格外舒畅,自由自在,古时候,汕头的莲塘与邹堂两个村子经常发生暴力冲突。
双方一直僵持不下,可惜莲塘往往败退。
不仅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因此受到其他村子的嘲笑,莲塘的村民为此倍感气愤。
有一天,莲塘打架又输了。
村民们都很不服气,大家决定向妈祖娘娘求救,看看能不能找到可以战胜的方法,来挽回他们的势力。
可是,当他们向妈祖娘娘诉说自己的来由之后,妈祖娘娘也感到很无奈。
妈祖娘娘向村民们解释说,她并不懂得作战的方法,实在是帮不了他们。
这群村民听了之后,都感到很失望。
但是,妈祖娘娘想了想又说,她倒是可以给村民指明一条道路,到牛头山上去找妈祖娘娘的大哥玄天大帝,他应该可以帮到村民。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潮汕地区是一个充满着传统文化和丰富民间故事的地方,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蕴含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潮汕民间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文化世界。
故事一,潮汕刺桐树。
相传潮汕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树木,名为刺桐树。
据说,这种树木是由一位善良的老人所种,他在树下种下了一颗灵丹妙药,结果这颗灵丹妙药长成了一棵高大的刺桐树。
这棵树的果实可以治愈百病,因此成为了潮汕人民的宝贝。
后来,这位老人去世了,人们便将这棵树称为“老人树”,并世代相传,以此纪念这位善良的老人。
故事二,潮汕的海神。
在潮汕地区有一个叫做“海神”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潮汕地区经常发生海啸和风暴,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于是,人们开始祈求海神保佑他们,希望能够平息海上的风浪。
传说中,海神听到了人们的祈求,于是化身为一条龙,镇压了海上的风暴,使得潮汕地区的海上风平浪静,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故事三,潮汕的渔家女。
在潮汕地区,有一位渔家女叫做小蓉,她勤劳善良,受到了全村人民的喜爱。
有一年,潮汕地区遭遇了旱灾,全村人民都苦苦挣扎在生活的困境中。
小蓉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每天早早起床,带着自家的渔网去河边,捞起了许多鱼虾,然后免费分给了全村的人民。
她用自己的善举感动了上天,最终雨水降临,潮汕地区的旱情得以缓解。
故事四,潮汕的龙舟比赛。
潮汕地区每年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龙舟比赛,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为了抗议当时的腐败政府,投江而死。
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便举行了龙舟比赛,希望能够驱赶江中的恶鬼,以此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以上便是一些潮汕地区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传承着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更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传统文化,传承这些美丽的故事,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潮汕俗语谚语典故1、无好家神通外鬼潮汕俗语“无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
这个俗语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某乡有一户贫穷人家,生活十分困难,常常缺米断炊,过年过节也只能向人家借一点钱勉强度日。
他家的灶神(司命公)总觉得供奉的东西太少了,不若大户人家,有肉有菜。
于是越想越生气。
某日,阎王要抓一个替死鬼。
正巧这事被灶神得知,他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竟然跑去向鬼差“推荐”自家的主人。
可恨这位“家神”不但没有保佑这家人幸福,反而串通鬼差要来害自已人。
幸好灶神的所做所为都为主人梦中获悉,醒来后气愤万分,遂将灶神牌位扔出门外,连声骂道:“无好家神通外鬼!”2、凡事学大丈俗语:“凡事学大丈”意指做事心中无数,盲目跟从。
“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习俗大人跟小孩称呼对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称襟兄也称“大丈”。
“凡事学大丈”这个俗语,源出民间流传的一则“傻女婿故事”。
传说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寿,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诉他:“大姐夫是个知书识理的人,到了我妈家,你就跟他学着做就行了。
”翌日,到了丈母娘(岳母)家,傻女婿便细心注意大女婿的一举一动,认真模仿。
在筵席上,大女婿举杯向丈母娘祝寿,他也举杯祝寿;大女婿为丈母娘夹菜,他也夹菜;规规矩矩,很有风度。
丈母娘心想小女婿虽没读书,也甚懂理,心里很高兴。
席间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并用手帕将蚶壳包下,然后又吃豆粉汤。
小女婿一不留心没看清楚,以为大丈吃蚶是连壳吞下,心想这可能是礼貌吃法。
于是,也拿了一粒蚶放进嘴里,拼命往喉咙里咽。
这谈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
大女婿见襟弟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声,谁料刚吞下的豆粉丝从鼻孔中喷了出来。
傻女婿见状,惊惧万分,忙把蚶壳吐出,连连说:“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经把我哽得半死。
这一着‘牛囝穿鼻’我确实学不来!”弄得大丈哭笑不得,众人却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3、斫断手指头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总是用“斫断头指头”这个俗语。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潮汕地区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民间故事的地方,这些故事源远流长,承载着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故事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传承着悠久的文化底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潮汕民间故事的奥秘,领略这些古老故事的魅力。
故事一,牛郎织女。
相传,古代有一个名叫牛郎的年轻人,他勤劳善良,过着清贫的生活。
一天,他在河边遇到了织女,两人一见钟情。
织女原来是天上的仙女,她被王母娘娘罚下凡间织布。
牛郎和织女相爱后,王母娘娘得知后便将织女带回天上,两人被迫分离。
牛郎心灰意冷,一直守在河边。
善良的牛郎的真诚感动了善良的老牛,老牛向牛郎透露了一个秘密,在七月七日的晚上,天上的喜鹊会帮助他们相会。
于是,七夕之夜,喜鹊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银河,让牛郎和织女得以相会。
从此以后,牛郎和织女每年七夕之夜都可以相会一次。
故事二,珠宝山。
相传,潮汕地区有一座神奇的珠宝山,山上长满了各种珍贵的宝石。
但是,山上的珠宝却是有灵性的,只有真诚善良的人才能得到它们的青睐。
有一次,一个贪婪的商人听说了珠宝山的传说,便带着一群手下前去寻宝。
然而,当他们到达山上时,却发现所有的宝石都变成了普通的石头,而且山上还冒出了毒雾。
只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心怀善良,得到了山神的庇佑,他找到了一颗珍贵的宝石,并将它带回了家。
从此以后,珠宝山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故事三,莲花姑娘。
传说潮汕地区有一个美丽的莲花姑娘,她生性善良,深受村民的喜爱。
一天,一位来自外地的富商看中了莲花姑娘,便提出了婚姻要求。
莲花姑娘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她心中早已有了心上人。
富商愤怒之下,便诅咒莲花姑娘,让她变成了一朵莲花。
从此以后,每当月圆之夜,莲花姑娘的花瓣上都会绽放出美丽的光芒,照亮着整个村庄,为村民带来好运和幸福。
潮汕民间故事源远流长,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想象力,更是承载了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这些古老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还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老庄潮汕讲古俗语故事
以下是几个潮汕讲古俗语故事:
“有路书生”与“无路进士”:从前,潮汕地区交通不便,有位书生为了求学,从家乡步行到省城。
他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
到了省城,他通过各种途径,终于见到了一位主考官。
主考官被他的执着精神所感动,却告诉他:“你回去吧,我无法帮你。
因为进京赶考的进士没有路费的,我无法给他作担保。
”书生听后十分沮丧,失落地回到了家乡。
后来,人们就用“有路书生”比喻有门路、有办法的人;用“无路进士”比喻没有门路、没有机会的人。
“新姑爷上门,旧姑爷看厅”:在潮汕地区,新女婿第一次上门拜访岳父岳母时,会受到隆重的款待。
这时,旧女婿为了表示自己与新女婿同等待遇,会帮忙布置客厅,热情招待新女婿。
因此,这个俗语表达了潮汕人对新旧女婿的重视和尊重。
“有尾冬节粽,无尾夏节粽”:在潮汕地区,冬至时节要吃粽子,而夏至时节则不吃。
这个俗语的意思是说,冬至粽子的尾巴(即粽子的形状)可以看到,而夏至粽子的尾巴则看不到。
这个俗语也表达了潮汕人对传统风俗的重视和传承。
“富路穷虱”:在潮汕地区,人们认为富贵人家的道路是光滑的,而穷人家的道路则是坎坷不平的。
这个俗语比喻富人和穷人在生活中的境遇和待遇的不同。
“无风不起浪”:在潮汕地区,人们认为海浪是由风引起的。
这个俗
语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有起因和因果关系。
这些潮汕讲古俗语故事流传已久,不仅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而且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潮州话俗语词典,潮州人绝对要了解潮州话俗语词典,潮州人绝对要了解●一时懵懂,牵牛上楼棚这句富有谐趣的俗语流传于揭阳一带。
意思是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会因考虑不周,作出不合事宜的行为或决定。
据传,揭阳某地有一次天降暴雨,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村庄的房屋也已经被洪水侵入,人们纷纷逃上屋顶或楼棚。
眼看水位不停地上升,几乎要顶着楼板。
有一农户的耕牛在水中拼命挣扎,眼看就要被大水冲走。
主人救牛心切,便跳下水去拉住系着牛鼻的绳子游回楼棚上,一家大小协力把耕牛拉到楼棚上。
主人看到耕牛得救,松了一口气。
不一会,大水渐渐退下,人们的心情都随着轻松。
等到露出地面,人们相继从高处下到地面来。
这时主人望着楼棚上的耕牛,不禁为之一怔:“牛怎么下得来呢?” “一时懵懂,牵牛上楼棚”的趣话就这样传开了,并成了有一定比喻意义的俗语。
●免用扶水涨船自浮这个谚语常用来嘲讽拍马屁的人。
扶,即“扶卵脬”,犹北方话说拍马屁、托大腿。
关于这句俗语,流传着一个民间传说。
明末,揭阳县渔湖都出了一个翰林院学士黄奇遇。
黄奇遇本是贫苦人家出身,又少年丧父,家境贫寒,常常断粮挨饿。
但他人穷志不穷,勒紧衣带,发奋读书。
相传他到了赴京考试的时候,家中没有钱可作盘缠,只得红着脸向乡里士绅、富豪求借。
富家人怎把他放在眼里,求了几处都遭到拒绝,甚至嘲笑他,到处碰壁。
而同情他的穷人兄弟又爱莫能助。
后来幸而有塘埔屠户黄赐夫妇解囊相助,才凑足费用。
到了京城,一举考中进士,授翰林学士。
衣锦还乡之日,官船还未到码头,就望见昔日冷脸相迎、避之不及的乡绅、富豪都恭恭敬敬地在码头迎侯。
那时恰好退潮,官船搁浅,靠不了码头。
乡绅富豪们大献殷勤,急忙脱下鞋靴,卷起裤筒,下河扶推官船。
黄奇遇看穿这些人的势利眼,回想当年为借盘缠而遭白眼,深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于是朝着他们摆摆手说:“免用扶,水涨船自浮。
”这就是这俗语的由来。
它既保留了对势利者的讽刺,也含着对那些自用多情者的辞谢。
●乞食身皇帝嘴传说,饶平钱塘宫有一座神庙,庙中神像塑得英俊潇洒,栩栩如生。
潮汕文化-潮汕话-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潮汕文化】潮汕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俗语...一、惯用语:无脚蟹(孤立无援的弱者)一肚火(一肚子气)大细目(偏心眼)大细胆(胆子小)半桶屎(半桶水,指知识浅薄)半路债(喻事情只办至一半而停辍)老在行(很内行)有和算(划得来二、成语:枭过鲎母(枭情绝义)俏过王莽(蛮不讲理)心不在马(心不在焉)人群百众(成千上万人)三人四姓(人心不齐)土直硬性(梗直不阿)大声百喉(嗓门大)大头好脸(好出风头,极爱面子)小微末节(小节,鸡毛蒜皮的事儿)天光大昼(天已大亮)四亲二情(泛指亲戚)亡魂丧胆(魂飞魄散)三、谚语:假力洗茶渣(指不该干的事情去干了,结果是吃力不讨好) 乌燕配青脚(形容夫妻一高大一矮小,经常用) 脚皮欠路债(做事情总是没考虑清楚,总比别多走一趟) 老实终须在(老实人终有好结果)平安当大赚(人有疾病,医病养病要花去很多钱,再加上不能做工,损失颇大) 大人弯,奴囝直(指大人说话讲究守口,小孩子天真无邪,想什么就说什么) 未学行,先学飞(讽刺学知识没有先打好基础,想一步登天者) 三斗油麻倒无粒落耳(指把人家的话当耳边风,听不进去) 父母斗咬,奴囝相捞(指父母如常吵嘴、打架,孩子也北朝鲜学会斗殴)一人主张,唔如二人参详(指人多智慧高)新正如意,橄榄粒来试四、歇后语:青夜学手电:各人各人善(各有所好)六月大菜:假有心(指虚情假意) 刀截蕹菜:二头空(指两头都落空) 秀才读弦诗:渌渌淖(指境况糟透了) 脚仓绑蛤丩:惹蛇(指自惹麻烦) 鸭仔跳东司:赶伙(喻盲目跟别人做) 竹叶包沙母:假壮(粽)(指天很冷还不穿冬服,硬充身体健壮) 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指食物要亲自尝尝,才知道滋味如何)东司头老石部:愈老愈臭(指愈老愈坏) 兴衰饭:散捞(指碰碰运气) 和尚摸头:无发青夜看镜:无望一、称呼大人--长辈奴仔--小孩仔--儿子早仔--女儿心富--媳妇仔婿--女婿父二母仔--一家子姿娘--女人姿娘仔--小姑娘侯生仔--小伙子老公--曾祖父老妈--曾祖母阿公--祖父阿妈--祖母阿伯--伯父阿叔--叔父阿姆--伯母阿婶--婶婶阿姑--姑妈阿姨--姨妈阿丈--姑丈、姨丈阿舅--舅父阿妗--舅母阿人--那个人担家--婆婆担官--公公安--丈夫亩--妻子安姐--夫妻帐人--岳父帐姆--岳母青醒姆--亲家母同门--连襟同赛(第一声)大小姆--妯娌妻姨--妻子的姐妹妻舅--妻子的兄弟耽眉仔--窝囊废好仔--乖孩子刺流仔--二流子漏仔--骗子杀仔--扒手贼仔--小偷破家仔--败家子痴哥鬼--色鬼薰鬼--烟鬼哑仔--哑巴青盲仔--瞎子乞食--乞丐二、天文: 日--太阳、日影月娘--月亮雨微--毛毛雨雨仔--小雨雷公--雷风台--台风扫帚星--彗星出日--日出落雨--下雨响雷--打雷浮风--起风透风--刮风拍雾--起雾落雪--下雪落霜--下霜天顶--天上日猛--太阳光强烈月缸--月亮很亮天时--天气天时好--晴天天缸--天亮了无日--阴天多云乌暗天--阴天风时雨--夏天的过云雨雨歇--雨停了雨仔送送--下小雨恶雨--淋雨雨淋头倒--下大雨赤西北--夏天的西北风风尾雷--台风过后的雷三、地理:涂--土、泥溪仔--小溪大水--洪水山顶--山上山空--山洞石米--沙砾、碎石石仔--小石头石部--石头石狗卵--鹅卵石沙母猴--粗沙粒路仔--小路参叉路口--十字路口巷仔--小巷船头--码头渡头--渡口涂下--地上涂膏糜--烂泥巴溪底--河床水弟--水涨、水满水可--水退做大水--发大水涌--浪、波浪风涌--风浪田洋肚--田野溪水--河水池涂--塘泥街路--马路路铃中--马路中间乡里--村子一铺路—5公里路阿妈生走仔——生姑(菇) 大炮拍麻雀——骗伊惊山柑烟筒——植目乞食过街——行李多乞食婆想食笋果——唔自量无好家神——通外鬼无事洗冲罐——假力(勤) 厅堂吊草席——唔是画(话) 电灯泡——唔通气日出露水——耐唔久牛皮灯笼——肚内光水流破布——拖拖拉拉乌蚊叮牛角——无味牛鼻堵贼手——牵了就行六月番薯——松死(双死) 心肝头迭水晶——凉凉六月大菜——假有心竹叶包沙——假粽(壮) 六月薄壳——假大头头壳生瘤——额外负担师公遇着鬼——无法火烧猪头——熟面熟面猫鼠心肝——欲食又欲搬竹槌炸腊-----硬过铁公婆拜蟹——脚手多猫鼠拖葫芦——大半在后猫鼠见着狗——不会走老婆跋落溪——妻(凄)凉猫鼠锲书——咬文嚼字猫鼠锲旧书——食老本牛仔出世——着跪别人草果别人糖——空壳人情狗母蛇——假龙秀才读弦诗——工工五六青盲照手电——各人各人善菜头面——括无血肚痛食酵果——倒好店铺木虱——食客虱母跋落涂——无食兼勒路尿缸照人影——臭像缺嘴留须——无地场沙蜢猛咬着尾——食胶己(自己) 东司头摄影——臭像雷公扣疙疮——雳斗颔下生瘤——堵着阎罗王跋落殿——笑死鬼床底下破柴——撞板炉底炭——块块亘(透) 蛤蟆垫床脚——假硬(丑) 鬼仔升城隍——小人得志鸭仔跳东司——缀(跟着)行食饱饭买包——无切要假齿——食软唔食硬尼姑择着梳——无用和尚庵借虱蓖——行错门歪嘴和尚——念无一句正经和尚擎雨遮——无发(法)无天漏屎军师捧屎糊面掠虾走蟹食肥跳AA 欲死无命家无三分皇帝生理血汗钱银百人之细盐AA生虫擎箸遮目恶嘴毒舌嘴甜舌滑龟样鳖相脚瘸手折 AA 骨落肉黄酸瘦AA 脚猛手快张样做相离家散宅单脚独手杉头AAAA 歪嘴裂目强脚硬马装面假底屎流尿滴铺陈被席烧脚烫手父老仔细土直硬性阳面正势AA散AA裂添汤落汁 AA筲锯弦大头好脸大熬小炒好看孬挟 AA虫狗蚁长衫阔裤蹲宫歇庙鱼灵鸟精扒喉抓AA 经心设事选精择白当头对面眉弯额皱兜根缚骨头烧额热发烧畏AA 单方独味欢面喜笑掠柑堵柿有切无要有相无干除三去四平流死水仔儿新妇个碗双箸人群百众锄头畚箕乌天地暗乌咸汁苦亲情朋友布田割稻麻豆菽麦书头戏尾起头煞尾肚困胆大上高落下稚鸡植鹅高冲下筛茶三酒四软涂深掘死蜂活刺三人四姓愚面植心三面六目五尽六了无款无套无下无落无魂无影无水无汁无油无济无夜无日无定无着无肠无肚无屎无尿无遮无栅无架无势无鼎无灶无消无息无心无事无神无鬼无灯无火无沙无AA 无大无细无切无要无交无代无出无入无乌无白大开大使大老大人大样大相大鱼大肉大年大节好头好面好心好想是人是鬼是三是二 AA烦AA恼成双成对哙行哙走目AA目AA 官样官相嘴灵嘴精鬼样鬼相摆头摆面软风软日硬马硬势猫声猫说空手白舌画龙画虎空脚白手有来无去学嘴学舌惊大惊细浮情躁气 AA腰拍噗报凶报急死猪AA烫做贼做套雇贼掌厝雇猫掌橱嘴笑鼻笑乌青激血门窗户扇猪头五牲银锭香烛三祖六代四乡六里大鼎大灶成模成样白AA无味哭凄哭惨针无双头利斧头孬削柄田螺屈死一肚仔好花插在牛屎堆半天吊灯笼有天无日头葫芦大AA在后冬瓜虽大还是菜牛仔晤AA虎开嘴咬着舌和尚尼姑唔同道宰相肚内好撑船欺负无脚蟹欺负无脚猴日出鸡卵影,雨落摆钵仔三斗油麻倒无一粒落耳潮州无三日好生理今年番薯唔比旧年芋潮汕方言的形容词形容词在文学上的重要作用,这是无须多费唇舌阐述的。
潮汕民间传说故事潮汕八景就各有一个故事。
1、湘桥春涨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浩瀚的韩江,居闽粤交通要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
淳熙元年〔1174),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纬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筑建,至绍定元年(1228)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
其中又以淳朝+六年(1189),太守丁允元建设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亨”,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
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激十二桐,计长八十六丈;中空二十六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知府谭伦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甘四圳”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
道光二十二的年(1842)洪水,东墩鉎牛坠人江中。
故有民谣云:“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甘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2、韩祠橡木跨过广济桥,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笔架山,山上岩石层叠,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沿中峰石阶直上山腰,庄严静肃的韩文公祠便耸立在眼前,这里便是“韩祠橡木”的胜地。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因形似笔架遂称笔架山。
潮汕文化|你肯定不知道的潮汕俗语典故潮汕话,又作潮语、分布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经近两千多年的迁徙和融合后形成的一种独特语系。
丰富的历史底蕴经过时间的洗礼使得过往一些典故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俗语,但其中的来源历史又有多少人清楚呢?今天小编收集了一些俗语典故与大家分享一下。
识字掠无蟛蜞“识字掠无蟛蜞”是广泛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
意思是指循规蹈矩、照书行事者反而干不好事情。
“识”字音读“北”,义为识别。
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了对付郑成功的复明活动,遏止海上武装力量与沿海民众的联合,实行了消极的靖边政策——海禁。
当时潮汕沿海居被内迁五十里。
整个韩江三角洲的饶平、澄海、潮州人民,皆在迁徙之列。
沿海地带,划地筑堤为界,限期迫迁,边民越界出海捕捞者杀。
告示出后,识字怕死的不敢越界到海滨谋生;有些不识字的深夜照样越界,捕了鱼虾蟛蜞,卖了钱,勉强度日。
这样,识字的反倒吃亏。
于是,这句话就这样传开了庵埠老爷大细目“老爷”即神爷的俗称。
俗语:庵埠老爷大细目“指对人对事不公正,偏心眼。
从前有两个乞丐,都是一条腿“大脚胴”,即患有“象皮腿”之病。
他们四处求乞,夜宿宫庙。
有一次,乞丐甲在庵埠的仙溪神庙里过夜,半夜时分,恍惚间见“老爷”走下来对他说:“弟子一只靴,剥去吊大厅。
”天亮醒来,正要抬起病腿,忽觉病腿消肿,奇迹般地痊愈。
他马上把喜讯前往告知乞丐乙。
乞丐乙见乞丐甲健步走来,本觉惊奇,一听真相,大为欢喜。
晚上也来到那个神庙睡觉,希望“老爷”又显灵,不过这次神爷说的话却是:只靴吊在大厅中,弟子剥去凑成双。
”乙惊醒后,觉得下肢沉重,一摸才知原来那条好腿也患了病。
从此拖着两只浮肿的大脚胴到处行乞。
逢人便骂“庵埠老爷大细目”。
久则久之,就作为一句俗语在潮汕一带流传开了过去无店铺“过去”在这里是再往前走的意思。
“店铺”指的是旅行者宿歇的客栈。
整句的原意是:旅行者们,这里正是可以安下身业的旅店,再往前走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经典潮汕俗语带解释潮汕文化底蕴甚为深厚,流传着不少潮汕俗语及解释,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潮汕俗语带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的潮汕俗语带解释尻仓斗竹扫-长拖拖屁股上装个竹扫把,长得拖在地上,比喻裤子太长,也用来比喻说话太啰嗦,犹“懒婆娘的裹腿-又长又臭”。
包公个名-拯(肿)这是流行于揭阳一带的。
包公名拯,“拯”揭阳话跟“肿”同音。
“肿”潮汕话意为糟糕,完蛋。
饥荒过兴梅-好客典出1943年潮汕饥荒,灾民纷纷拥向客家地区兴宁、梅县等地。
“好客”一指喜欢客家地区,此处双关指喜欢结交朋友。
册鱼钻书橱-蚀本蠹鱼在书柜里钻,都是为了吃书本。
“蚀本”双关指亏本。
册鱼,专吃书的蠹鱼。
书橱,书柜。
印度总统-甫拉沙前印度总统普拉西,其名字以潮音读之与“甫拉沙”接近,后者指马虎应付了事。
仙人放尿-留迹潮州西湖西北岸原有巨石,石上有两个颇大的脚印。
脚印中常年有水,天旱不干,民间传说那是仙人撒的尿,故有此语。
“留迹”又泛指其他方面留下的痕迹。
仕角马-行倒退本为象棋术语。
“行倒退”,往后退,引申指其他方面后退。
经典的潮汕俗语带解释白糖甜果-俭橙(情)白糖做的年糕,不用橙皮。
“橙”与“情”潮音相同,“俭情”意为不用你来自作多情。
白铁刀-免刮(喝)白铁皮做的刀,不能磨。
“刮”,音huah4,指刀在石上或陶瓷口沿上磨以使其锋利.谐音“喝”,指吹牛。
“免喝”意即别吹了。
也作“白铁刀-孬刮”。
白胚落汤糍-缀食甜落汤糍,一种米粉末儿做成的糍粑,上敷芝麻和糖,尚未敷上的便叫“白胚落汤糍”,吃时需再蘸上芝麻和糖,所以叫“缀食甜”(跟着人家吃甜的),比喻跟着人家捞好处。
白直锁头-一捅就开旧式锁头机关不多,一捅就开了,以此喻人头脑简单,经人一问,便把心里的话毫不隐饰地说了出来。
仙拒脐-堵去堵来拒脐,潮汕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两个人分别用肚脐顶住一竹杠两边,互相向对方进攻,退者为败,进者胜。
有时势均力敌,便时进时退,故潮语叫“堵来堵去”(顶过来又顶过去),也泛指其他方面的抵挡。
经典的潮汕俗语带解释潮汕话:六月鲤鱼七月和尚意思:这句潮汕烹饪俗话是对潮汕淡水鱼鲤鱼特性的概括。
潮汕地区的鲤鱼在农历二三月便开始产卵,产完卵后便开始吃食恢复产卵期的虚损,一直到六月已经长得很肥美。
而农历七月,是农村夏收结束的时候,这时候,农民农产品已收获,农活也暂时空闲,便在这时节经常到佛寺烧香,和尚也因此长得肥胖起来,故有“六月鲤鱼七月和尚”之说。
潮汕话:五月荔枝树尾红,六月蕹菜存个空意思:这句话是潮汕人对潮汕物产“黄金季节”的经验总结。
农历六月蕹菜已过时,故吃起来只剩下枝骨,毫无鲜嫩可口的特点,那么蕹菜什么时候最当时呢?另一句潮汕民谚“九月蕹菜蕊,食赢鲜鸡腿”则生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潮汕话:草鱼头,鲤姑喉意思:这句俗话体现了潮汕人对烹调原料的重视,以及对烹调原料研究、理解的精深。
“草鱼头,鲤姑喉”是指一条草鱼,最甜嫩可口的部位是它的头部,而且一条鲤鱼最肥美的部位是它的喉部。
事实证明这谚语是正确的,目前在潮汕的肉菜市场,草鱼头的价格往往要比鱼肉贵,正是这个道理还有“乌鱼鳃,唔甘分厝边舍不得送给邻居”、“卖田卖地,买鲳鱼鼻”等等。
潮汕话:食鱼欲食品店马鲛鲳,看戏欲看苏六娘意思:潮汕菜擅长烹制海鲜,潮汕人喜食海鲜,这里把好戏和好鱼相担并论,以好喻好,更突出潮人喜食海鲜的习惯。
“马鲛鲳”是指马鲛鱼和鲳鱼,均为潮汕沿海海产品,也都是潮汕人民日常常食用的质量较好的海鲜。
《苏六娘》则为潮剧的传统剧目,描写揭阳县荔浦乡青春少女苏六娘与青年郭继春的爱情故事,在潮汕地区家喻户晓。
潮菜、潮剧同为潮汕文化,这句民谚形象地体现了潮汕饮食丰富的文化内涵。
潮汕话:端午食叶,胜似服药意思:潮汕药膳,应该是潮菜的一个组成部分。
潮汕人讲究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形,还讲究饮食时人体的保健作用,这正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端午食叶,胜似服药”这句潮汕民谚,正体现了这方面的内容。
端午时节,潮汕地区正是雨水充足,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因而潮汕人便函顺应自然,在这时节进食盛产于此时的各种植物茎叶,以达到保养身体的目的。
【微民俗】潮汕人必读:潮汕俗语典故十二则由来目录惜落顺势老程三下斧头花杨令公撞碑放屎画大猪假力洗茶渣水滚目汁流离城七铺十嘴九脚仓王茂生进酒孬过金章婆狗母蛇假龙庵埠老爷大细目1、惜落顺势“惜落顺势”这一句俗语是指疼爱下辈人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而孝敬上辈人,却是很少人能够八面做到。
据说,过去韩江边有一个专卖豆粿的老汉。
老汉做的豆粿,十分好吃,很有名声。
远近的人都跑到他这里吃豆粿。
不少人吃完后,意犹未止,掏出钱再买一盘,叨念道:“确实好吃,再买一点回家给孩子们尝尝。
”这老汉,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本身就是因为儿子不肖,才要自己日夜操劳。
他想看看到底有没有人是买给父母吃的?但从来一个都没遇到。
这天,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到了老汉的豆粿摊,吃了一盘之后,又再买了一盘,说:“好吃!买一盘给母亲吃。
”老汉心头一热,问:“阿兄,有没有儿女?”这过客说:“儿子尚小,日子还长,今后吃的机会多着呢。
母亲操劳一生,买一点小吃孝顺,不过份。
”老汉一听,马上声明不收这过客一分钱。
过客好些不理解。
老汉说:“我在这里卖了半辈子豆粿,买回家的都说要买给儿女吃,还没见过买给父母吃的。
这盘豆粿,我白送了。
”这过客才恍然大悟,对老汉说:“惜落顺势,人这常情。
”2、老程三下斧头花潮汕俗语“老程三下斧头花”是形容一个人做事情开局很有一股蛮劲,但缺乏后劲和韧劲。
这典故出自唐朝名将程咬金身上。
演义和戏曲中写到这程咬金,说他有一身好力气,使一把大板斧,作战时候,许多人都敌不过他的三板斧。
所以,都有以为他有神力。
有一次,隋将宇文成都带兵去攻打瓦岗寨。
这宇文成都是当时天下第二条好汉,力大无穷。
当他带兵来到的时候,程咬金不得不提斧迎战。
第一斧,宇文成都被震得虎口生痛;第二斧,宇文成都的虎口被震裂;第三斧,两臂发麻。
宇文成都正想撤马回营,程咬金的第四斧有气无力的,方知道程咬金力量只集中在三板斧上。
这是个全国性的熟语,但程咬金这个人物潮人也很喜爱,故这熟语也很早在潮汕生根,俗语的说法也按潮语特点给以改造。
3、杨令公撞碑在澄海一带,流传一句俗语:“杨令公撞李陵碑,看看撞来岂会对脉。
”说的是有一年,该县余居乡(今莲上永新乡)请了一戏班在本乡大埋演出《杨令公撞李陵碑》一剧,恰逢里美乡两个乡绅也来看戏,大为喝彩。
特别是那个扮杨令公的老生,尾场撞碑一段演得极为感人。
戏未演完,两人便来找班主,约请戏班明晚到里美乡演出。
隔天夜里,戏班来到里美乡演出,按主人意愿,最后仍以杨令公撞碑一折压台。
该乡是个不上二百人口的小乡,不足余厝乡的十分之一。
到了半夜,老人小孩先回家,剩下二、三十人。
班主和演员大觉扫兴,特别是扮演杨令公的老生,更加泄气。
“撞碑”这段压台戏,本应撞三次碑唱三段曲,但他一看棚下人不多,只撞一次就倒下不起来,戏也落棚了。
隔天,乡绅来戏班交涉道:“昨夜戏未演完先落棚,戏金不还。
杨令公在余厝大埕撞了三次碑唱了三段好曲,为什么昨夜只撞一次碑,连唱一段曲都没有?”班主从容答辩道:“在余厝大埕那是撞唔对脉,就须再撞两次。
昨夜一撞,正对要脉,故一次就死去,人死哪能再撞?!”乡绅一时无言以对,只好如数付还戏金。
此后人们便以杨令公撞碑对脉与否来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看准使狠。
4、放屎画大猪俗语“放屎画大猪”意指异想天开,靠幻想过日子。
从前,某村有一个好吃懒做的人,整天只图享受,却不想干活,常常在家里呆着异想天开。
邻居辛辛苦苦养了一头猪,年底卖了一笔钱,他十分羡慕,但又怕脏不肯养猪。
一次上厕时,他用小竹枝在地上画了一头小猪,心里又想,小猪还要养大,太麻烦了,画大点更好,于是就画了头大点的猪。
又想到大猪才能卖得更多的钱,决心画一头很大很大的猪。
于是,忘了身在何处,把小竹枝一挥就画起大猪来。
没想到向后一退,一脚踏空,掉进了茅坑里。
于是,就有了“放屎画大猪”的俗语。
5、假力洗茶渣潮汕俗语“假力洗茶渣”,用另一句潮汕俗语解释,指的是“力唔是势输过惰”,也就是指不该干的事情你去干了,结果是吃力不讨好。
潮汕工夫茶遐迩驰名,茶具小巧玲珑,十分精致。
据说冲茶用的茶壶,茶渍越厚,冲出的茶越有味,这茶壶价值越高。
当时,潮汕有一户人家,有饮茶之风。
家中的茶壶已经传了三代,这茶壶看起来腻腻的,壶内的茶渍也已经织积了粘乎乎的一层。
这茶壶,将一些白开水倒进去,也能筛出来清冽香醇的茶。
所以,这一家人将它看成传家宝。
这一年,这家人娶进了一个媳妇。
媳妇过门的第三天便开始料理家务。
这一天。
家翁出门。
这媳妇一看,家翁平日里喝茶的茶影视业竟如的脏。
于是,便把一整套茶具一古脑地搬出来清洗。
等到家翁回来,一看,真是哭笑不得,便说:“你真是假力洗茶渣。
”新媳妇丈二金刚一一摸不着头脑,不知家翁责备她是何事。
后来“假力洗茶渣”便流传开来,成了一句俗语。
6、水滚目汁流“水滚”即水开了。
“目汁流”即流眼泪。
“水滚目汁流”是指对于一些本人没能力承受的事,不要强自为之,否则将承受不了。
这一句俗语是从一个北方女婿喝工夫茶的故事流传下来的。
从前有个北方人做了潮州人的女婿,他没喝过工夫茶。
有一次,他要到岳父家做客,妻子告诉他:“家里人请喝茶时,会连说几声:‘食,食!’但你不能把三杯茶全喝了,要一杯一杯地喝。
”北方女婿认真地听了,并记在心里。
到了岳父家,家里人很热情,刚坐下来就泡起工夫茶。
家里人每冲一次茶,北方女婿就喝一杯,且每次都喝一杯,弄得别人以为他口渴,每次都让他喝。
原来他把妻子的话理解成每遍茶都要喝一杯。
家里人不停地冲,喝得这北方人叫苦不迭,加上肚子又饿得慌,到了最后,竟头冒虚汗,看到水又开了,他连声说:“水又开了,水又开了。
”急得流出眼泪来。
于是,便被当地人当成笑话传开了,从这个故事又产生了“水滚目汁流”这句俗语。
7、离城七铺潮汕俗语“离城七铺”意指两种事物差别很大,不能简单化地作类比。
明朝嘉靖年间,潮阳县城的陈大器任御史,人称陈御史。
某日,他与原籍潮阳县贵屿的陈国舅(即陈北科)同时上朝,嘉靖皇帝知道他们是同乡同姓,就问陈御史:“陈卿,你与国舅同乡又同姓,老家是否在一起。
”陈大器一贯老实,就以实情呈报:“启奏我主万岁,我们两个虽是同县人,也都姓陈,但臣是县城陈,国舅是贵屿陈,贵屿离城还有'七铺'哩!”“‘七铺'是何意”,皇帝不明白,就再次发问。
陈北科抢先解释:“万岁啊,我与御史家厝屋相连,御史的意思是说我们两家离得近,相差的距离就只七步,小时候我们还在一起玩呢!”“噢!”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陈御史在旁也不便辩白,只好作罢。
从此,就流传下俗语“离城七铺”。
8、十嘴九脚仓俗语“十嘴九脚仓”用于讽喻人多话多,不懂装懂,爱乱发议论。
“脚仓”即屁股。
胡说八道常被比喻为“放屁”,因而,吐不出象牙来的脏嘴也被比喻为屁股。
从前有一户人家建了新房,请来一位很有名气的画家画一幅壁画。
画家事情很多,整天很忙,来到房主家后就要动笔。
这户人家有十口人,除一个小孩外,都聚集到这里,七嘴八舌,吱吱喳喳地发表各自意见。
有的要画这,有的要画那,继之又因意见不符而互相争吵,各不相让。
扯了大半天,谁都不让谁,毫无结果,最后只好由画家来决定。
本来画兴正浓的画家经这阵折腾,十分恼火,更痛惜宝贵时间无端被浪费。
于是不吭声,拿起画笔一挥,很快就画了十只鸡,每只鸡都各具姿势,唯妙唯肖,栩栩如生。
画家正要收笔,一位小孩忽然嚷道:“咦,怎么十个鸡嘴巴,只有九个屁股呢?”大家才注意到原来一只鸡藏在石头后面,只露出鸡头在外面。
画家接过小孩的话,笑咪咪地说:“这就叫‘十嘴九脚仓’嘛!”原来,这是画家绕着弯子在讽刺房主一家哩。
9、王茂生进酒这是一个潮剧剧名,也是一句比喻性俗语,意思是礼薄人情厚”,“人情好,食水也甜”。
王茂生是个穷汉子,与薛仁贵是莫逆之交。
后来薛仁贵投奔军伍,因膂力过人而屡立战功,晋升为赫赫大将军,奉命东征高丽,功成而被皇封为王。
薛仁衣锦荣归故里,大宴诸亲友故旧。
王茂生接到薛仁贵的请帖,甚为欣喜,相应邀赴宴,又苦于无线可置贺礼。
最后他用一个空酒瓮,到汾河打了满满的一瓮水,夫妻双双抬到薛仁贵的王府,权作贺酒。
薛仁贵盛情欢迎王茂生夫妇。
在宴会上,为领受王茂生厚谊,特意打开王茂生所献的酒瓮,大口一尝,明知是水,还连声呼着:“好酒,好酒!”并亲自斟给在座达官贵人共尝。
这些人饮后皆皱眉咋舌,但又不敢嫌弃,违心地附和薛仁贵呼着:“好酒……”薛仁贵富贵不忘故谊、不弃穷友的义行,从此传为佳话。
“王茂生进酒”这句话,在潮人中因而寄寓着以上所说的特殊内涵。
10、孬过金章婆潮汕人骂一些心肠恶毒的女人,总是用“孬过金章婆”这一个惯用语。
它的典故出自潮剧《金花牧羊》说的是,有一户中等人家,家中兄妹两人:兄长金章,忠厚老实,已经娶妻。
妻子人称金章婆,为人歹毒,势利自私。
妹妹金花,长得如花似玉,为人善良。
金花的嫂子,一心要将姑娘嫁给村中富户,以攀高枝。
没料到金花却爱上了村中勤读诗书的秀才刘永,并定下百年之好。
金章婆十分恼火。
这一年是大比之年,刘永赴京赶考,金花十里长亭相送,依依难舍。
金花担心刘永路上无人照料,刘永担心金花在家,寂寞不堪。
便干脆一同上京。
途中,刘永夫妇遭到强盗抢劫,夫妻被冲散。
金花为避免歹徒侮辱,跳河自尽。
被一渔翁救起,送回原籍。
金花被送回家后,金章婆大喜过望,百般劝说金花改嫁。
金花不从。
金章婆恼羞成怒,逼令金花上山放羊。
金章虽然同情妹妹,但又惧内,只有暗中接济而已。
凄风苦雨,金花为了牧羊,赶早摸黑,备受折磨。
金章婆稍不如意,不是打就是骂,经常抢走金花的饭碗,动辄要将她赶出家门。
金花只有终日以泪洗面。
如此苦熬了三年。
有一天,金花到出上牧羊。
一只小羊羔摔到悬崖下死了,金花胆颤心惊,不敢回家。
夜里在河边哭哭啼啼,被一个正要前去迎接新任七省巡按的小驿丞发现了,问明原因,便将金花收留。
这七省巡按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失散的刘永。
刘永当年被冲散后独自上京赴试,得中榜首,即被封入翰林院,三年后任七省巡按。
刘永感妻情义,特赶回家乡祭祀妻子亡灵。
当驿丞代读刘永祭文的时候,发现祭文内容与金花所述一模一样,于是请出金花。
刘永大喜过望,夫妻团聚,其喜洋洋,自当不提。
刘永衣锦还乡,金章婆想起以前虐待金花,羞愧难当。
金花不记前嫌。
宽厚对待嫂嫂,合家团聚。
11、狗母蛇假龙潮汕俗语“狗母蛇假龙”,是讽刺那些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
“狗母蛇”、小晰蝎。
传说,古时候达濠岛北面葛州张前一带都是大海,与现在的汕头海连成一片。
那时候,那里栖宿着一群狗母蛇。
为首是一条大如小山的狗母蛇王,它牙齿尖锐,四足有爪,尾巴很长,并且生性凶狠。
他自称是龙种,时常在海面上兴风作浪,损害过往船舶,并经常登岸糟埸田园,吞食牲畜,为害一方。
这边海滨有一个沙洲,因为是乌鸦聚集的地方,人们就称他为乌鸦洲。
洲上有一个土地神庙,叫“鸦洲宫”。
这位土地伯公眼看恶蛇肆虐,人民遭殃,自觉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