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一)(动画版)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25
第十一章金融创新11.1 复习笔记一、金融创新概述1.什么是金融创新从经济学意义上说,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造新的金融生产函数的过程。
2.金融创新的动因(1)技术进步论新技术首先影响的是交易和清算系统;其次,新技术的应用也对传统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产生了影响;再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还直接促成了很多新的金融交易技术的诞生。
(2)管制的辩证过程美国经济学家凯恩(E·J Kane)把金融创新视为金融业逃避严厉管制的一种手段,认为在管制和创新之间存在一个“管制-创新-再管制-再创新……”的循环往复的斗争过程,并将其称为“管制的辩证过程”(Dialectic Process of Regulation)。
(3)规避风险论这种理论认为,当代同际金融市场上一些基本条件的变化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增大,为了避免或分散风险,出现了大量的金融创新。
事实上,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家风险的存在的确引发了大量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4)竞争趋同论这种理论认为,金融企业之间在本质上都属于中介机构,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很容易相互模仿,最后导致产品和服务的趋同,对于原先的产品和服务,也就相当于一种创新。
3.金融创新的类型可以粗略地把金融创新分为三大类型:(1)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拿人经济委员会把金融工具创新分为三大类:即扩展市场型工具、风险管理型工具和市场套利型工具。
另外一些人则把金融创新工具分为建构模块类金融工具(Building Blocs)和结构化金融工具。
(2)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机构创新是指建立新型的金融机构,或者在原有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加以重组或改造。
金融机构创新的原因多种多样。
(3)金融制度和市场创新金融制度和市场创新主要是指作为金融运行基础结构的交易清算系统变革以及金融管制法规、手段等的变化。
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1.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概述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美国是这个创新运动中最重要的国家,商业银行、证券机构甚至普通企业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金融与经济1.1 复习笔记一、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与经济1.货币和经济的联系(1)货币、财产、财富、收入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
财产是货币、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
虽然它们都可以在一定时点上测得,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人们的财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是,货币只是财产的一小部分。
“富”是指财力,人们拥有的财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内容。
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如税法)所得到的财产,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人们绝不会认为经济主体的收入就只是其所得到的货币。
(2)货币和经济周期通常,在经济高涨和繁荣时,货币的流通速度往往会加快,而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货币的流通速度又往往会减慢。
因此,人们可以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趋势来预测经济走势,还可以根据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预测物价的变动。
(3)货币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当总产出或有效总供给不变或者供给增长跟不上需求增加时,则会导致物价上升,甚至通货膨胀。
而当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时,则会引起货币流量缩小,如果没有及时注入足够的购买力,则会引起总需求下降,导致物价下跌,甚至引起通货紧缩。
(4)货币和利率在一般情况下,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下降;反之,当货币供给赶不上货币需求时,利率就会上升。
(5)货币政策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货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将货币对经济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人们可以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使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或调节利率水平等,进而改变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达到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2.银行的功能(1)中介功能银行发挥的中介功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用中介,即银行主要采用吸收存款等方式集聚资金,用贷款的方式运用资金,调剂社会资金余缺;二是支付中介,即银行采用吸收活期存款的方式为客户办理转账、支付等业务,以达到节约现金流通费用的目的。
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14.1 复习笔记一、货币的定义1.狭义的货币定义所谓“狭义的货币”,通常是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货)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所构成。
如果以M 1表示狭义的货币量,以C 表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以D 表示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则:M 1=C+D 。
持这种货币定义的经济学家一般都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辨别交易媒介的三种比较重要的标准:(1)以普遍接受性作为标准这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所同意的辨别货币与非货币的标准。
持这一标准的人们认为,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它必须在交易中具有明显的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特性。
(2)以是否支付利息作为标准英国经济学家佩塞克(B .P .Pesek )和萨文(T .R .Saving )认为,货币是其持有人的财富,但它却不是任何其他人的负债,持有人不必为货币支付利息。
因此,是否支付利息可作为鉴定一种金融资产是不是货币的标准。
%100⨯=市场利率该资产的收益率某金融资产的负债性 某种金融资产的货币性=100%-该资产的负债性通货的负债性为零,故其货币性为100%;活期存款的负债性几乎为零,故其货币性也几乎为100%;而定期存款的负债性近似于100%,它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故其货币性便近似于零。
(3)以交易行为的特征作为标准英国经济学家纽伦(W.T.Newlyn)和布特尔(R.P.Bootle)认为,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易媒介,在交易过程中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货币在交易过程中不对经济产生任何影响,尤其是不对借贷市场产生影响;二是货币在交易过程中只改变其持有者,而不改变其总量。
通货与活期存款能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而其他金融资产却不能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
2.广义的货币定义(1)第一种广义的货币定义这种货币定义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职能,认为除了M1以外,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应包括在货币的范围中。
他们的这一货币定义通常以M2来表示。
如以T表示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则:M2=M1+T。
第一章 金融与经济1.银行的功能:(1)中介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2)货币供给(3)其他功能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货币职能:1) 价值尺度:货币衡量和标下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3) 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货币储职能的相互关系2. 格雷欣法则(29):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劣币是指国家法定价值高于市场价值的货币,良币是指国家法定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货币,注意两者间的区分。
3.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1)现钞:0M =流通中的现金 2)狭义货币:1M =0M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 3)广义货币:2M =1M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4.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5. 货币制度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P54):这两者是按利率水平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来划分的。
名义利率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r 表示实际利率,i 表示名义利率,p 表通货膨胀率,则r=〔(1+i)/(1+p)〕-1或r=i-p ;决定利率的因素: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预期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状况 2. 多种利率同存的情况下,基准利率是基础(我国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我国的基础利率)。
3.流动性偏好:1)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2)流动性陷阱(P58):在货币供给相对确定的情况下,利率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的水平时,货币需求弹性将会变得无限大,形成“流动性陷阱” 3)商业汇票(P46) 4.信用形式:(一)1)高利贷信用2)商业信用3)银行信用4)国家信用5)消费信用6)国际信用(二)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对比:1)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贷款人的信用;商业信用是厂商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及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的基础。
一,名词解释1.货币:(本质)(1)货币是商品(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4)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2.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3.商业信用:是在厂商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他是现代信用的基础。
4.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贷款人的信用。
5.投资银行:是为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提供各种交易工具及配套服务的金融机构。
6.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交易资产到期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市场,主要功能是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
7.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交易对象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
8.货币需求:是指公众在综合权衡各种资产的收益和成本之后,所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9.基础货币:从基础货币的来源来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是整个货币供给量的一部分。
从基础货币的运用来看,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
10.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不兑换纸币制度和物价自由浮动的条件下,伴随着货币数量相对于真实产量的过快增加而出现物价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
11.需求拉上论: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超过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
其根本原因在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形成了膨胀性缺口。
牵动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二,问答题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职能?其基本职能是什么?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身所固有的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互那媒介的职能。
(3)贮藏手段:是金属货币条件下金、银原始条块的贮藏。
第六章投资银行6.1 复习笔记一、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投资银行的产生及早期发展从投资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投资银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产生和早期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1929年以前:产生及持续发展阶段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最初产生于欧洲,主要是由18、19世纪众多的销售政府债券和贴现企业票据的商号演变而来,其中大多数为商人在经营其他业务时所兼营。
在投资银行的早期发展中,以下几个因素起了突出的重要作用:①证券与证券交易投资银行诞生伊始,就同证券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证券交易及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更是投资银行迅猛壮大的催化剂。
证券交易所的发展为投资银行奠定了其作为证券承销商和证券经纪人在证券市场中的突出地位。
②战争及国债以美国为例,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的战时国会、各州和军队都发行了各种各样的中期债券和临时债券。
战争结束后,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取信于民,就以发行联邦债券的形式承担了这笔共达8000万美元的债务。
在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过程中,投资银行作为中介机构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经营批发业务、安排证券发行、进行证券承销等,投资银行的自身业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③股份公司股份制的出现,为投资银行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股份公司的发展为投资银行的迅速发展拓展了业务空间,与此同时,投资银行的服务也推动了股份公司的发展。
④基础设施建设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一矛盾,18、19世纪,欧美掀起了建设基础设施的高潮。
在此过程中,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这是任何个人所无能为力的,于是,投资银行业务在筹资和融资过程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不仅如此,投资银行还通过为铁路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达到其控制这些公司的目的。
⑤企业兼并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企业之间的兼并与联合。
为了帮助企业融资并促进并购活动的完成,投资银行在1897年发行了62起可转换成其他证券和资产的债券。
《货币金融学》戴国强版笔记整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1通货膨胀的定义和衡量1.1.1定义在不兑换的纸币制度和物价自由浮动的条件下,伴随着货币数量相对与真实产量的过快增加而产生的物价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
1.1.2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程度:1.1.2.1爬行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2%-3%(不易察觉)1.1.2.2中度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5%-10%(可以明显察觉)1.1.2.3奔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10%-50%(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人们对本国货币失去信心)1.1.2.4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50%根据市场机制作用:公开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预期: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成因:需求拉上成本推进结构性通货膨胀输入性通货膨胀1.1.3衡量通货膨胀的传统指标1.1.3.1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的幅度,是一个加权平均数常作为劳资协议调整工资的尺度1.优点:(1)资料容易收集(2)公布较频繁(3)能迅速、直接地反映公众生活费用的变化2.缺点:(1)范围较窄、不能反映各种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价格变动趋势(2)因为是按照固定权数计算的,因此无法考虑商品替代、质量变化与新产品的采用对消费者生活福利的影响,从而会高估实际的通货膨胀率1.1.3.2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根据企业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状况编制反映了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的批发价格的变动指数由于交易量大,供需变动易引起价格的波动,故具有敏感反映价格变化的优点1. 优点:能灵敏地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动趋势2. 缺点:没有将各种劳务价格包括在内1.1.3.3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D (最适合测定通胀的指标)1. 优点:涵盖了GDP 的所有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既包括商品,又包括劳务;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消费资料,能全面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趋势2. 缺点:指数所需资料的收集有一定难度,多数国家一般只能公布一次,不能及时反映物价的变动趋势最常用于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二者差别:(1)企业或政府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化并不反映在消费者物价指数上,但可由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观测到(2)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物品,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可以包括进口的商品和劳务(3)消费物价指数是由固定的抽样物品来计算,且权数不变;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允许计算的商品随GDP 组成部分的变动而变动,也允许商品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份额的改变而改变1.1.4核心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准确预测并有效控制一般物价水平的波动1.1.4.1传统衡量指标的不足1. 传统指标受局部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很大,为准确识别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带来困难2. 传统指标可以衡量暂时的、过渡性或一次性的物价波动,而不能准确预测未GDPGDPGDPD 实际名义来通胀趋势3.传统指标不能识别由供给冲击引起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不应该由中央银行进行干预,否则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不但不能有效控制物价水平的上涨,反而会增加产出的波动1.1.4.2核心通货膨胀率的特征1.应强调通货膨胀中稳定的和最具持续性的部分,核心通货膨胀率对总物价的中长期趋势有较强的预测作用2.主要反映社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好哒经济活动的需求压力,应忽略供给冲击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相对价格的变化3.核心通货膨胀率的衡量应该有利于提前识别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风险,应对来自总需求方面的变化予以特别关注1.1.4.3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度量1.剔除法剔除某些特定项目以表现长期物价的走势以历史的价格波动作为基础计算核心通货膨胀率,价格波动高于平均数的商品种类将从消费者价格指数中剔除。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足值货币的基本特征:(1)足值货币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实用商品(2)足值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交换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等量交换(3)足值货币本身内含着否定自身的基因2、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2)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的债务凭证(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一方面,信用货币通过法律手段被确定为法定货币,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它提供信用(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可以是不足值的,也可以是无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但是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以观念上的货币)、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币材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2)纸币本位币(足值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量大小,债权人和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纸币本位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3)辅币(不足值货币)有限法偿: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限额,否则债权人或收款人有权拒收,但是用辅币缴税额、向政府兑换本位币不受此限5、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1)平行本位制:国家不规定两种铸币的兑换比率2)双本位制: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
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即格雷欣法则3)跛行本位制:让银非货币化,逐渐退出流通领域(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黄金分布极不平衡,黄金产量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扩大(汇率波动的界限是黄金输送点)2)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都没有铸币流通,黄金失去了流通手段职能,从而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由于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因此,一旦过多会贬值;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影响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1、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2、汇票: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本票:债务凭证支票:活期存款人向银行发出的要求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3、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1)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3)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4)调节经济结构4、市场利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收益风险等因素决定的利率官方利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作用公定利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工会按协商的办法确定的利率,只对参加该工会或协会的金融机构有约束作用5、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是在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利率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