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文选-赵嘏太和上殿对视图上晏坐待太阿宫》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文中“太和”与“太阿”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吗?2.太和上殿对视图的主人公是谁?3.文中的“初心”指的是什么?文选-颜延之帝京篇十八首『辅佐天子·不负韶华之美』1.选段一中的“金闺箫鼓未曾闻”和“银烛秋光冷画屏”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描写人物之美?2.选段二中的“游远必自别离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3.文中“司马复之”指的是谁?文选-王僧鲁古柏行》篇『生命之花·追求自由挣脱束缚』1.文中古柏的行为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2.文中所提到的“太清节显辨何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3.文中的“清卧景生搜春拾”中的“清卧景生”含有怎样的意象?2. 答案与解析题目一答案与解析1.太和与太阿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太和是指皇帝上殿的地方,而太阿宫则是太和的别称。
2.太和上殿对视图的主人公是上晏。
3.文中的“初心”指的是一个人最初的目标、宗旨,也可以理解为忠诚和为国效力的初衷。
题目二答案与解析1.“金闺箫鼓未曾闻”和“银烛秋光冷画屏”通过修辞手法的排比与对比,表现了人物之美。
2.“游远必自别离中”表达了离别的忧愁和无奈之情。
3.“司马复之”指的是才子杜甫。
题目三答案与解析1.文中古柏的行为向我们传达了追求自由与挣脱束缚的精神。
2.“太清节显辨何佳?”表达了作者对真诚与清廉的思考。
3.“清卧景生搜春拾”中的“清卧景生”借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悠闲和宁静的意象。
3. 结语以上是《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中的部分题目和答案解析。
希望这些题目和答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如果有需要的话,你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文言文,通过更多的阅读和训练来提升自己。
祝你学习进步!。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_高中文言文》摘要: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18、邓攸弃儿保侄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2、上文有三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两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① ② 3、翻译:①活几何人? ②语言异于他时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么? ②隽不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46、徐有功秉公执法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一、《劝学》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C. 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D. 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2.下列句子中“而” 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B. 锲而舍之C. 吾尝跂而望矣D. 顺风而呼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二、《师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1、班昭续《汉书》1.①终②总是2. 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2、蔡文姬求情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2. 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确实同情你(相, 你);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 被动词。
3、炳烛而学1. 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2. 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3. 下面一段话。
4.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4、薛奎识范镇1. 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前往⑤超过2. 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③必然凭文学出名。
5、芮伯献马贾祸1. ①同“率”②抛弃③满足④最终⑤赶走2. ①以[之]献于王;②使[人]求焉。
3. ①你没什么用来应付他们;②这会招致灾难的;③就在周厉王前诬陷他;④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了口,这是芮伯的过错。
6、及之而后知1. ①哪②翻阅2. 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3. ①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②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还不如厨师的尝一口。
4. 实践第一。
7、管仲破厚葬1. 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 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 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4. 非名之则利之也。
8、董叔攀附权贵1. ①往后的某一天②抓起来2.①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②你为什么不替我(这门亲事)!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9、王昭君出汉宫1. ①画②只是③中途2. 想要召哪个宫女, 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
3. 容貌平常;画工4. 报出。
10、商於子驾豕1. 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⑦大概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1、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选自《明史·秦良玉传》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3、《宋史·陆九渊传》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4、选自《逊志斋集》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游,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
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5、选自《明史》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译文)1、桥玄论曹操(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为人任性有侠气而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
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
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的人就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二十岁的时候因为被推荐为孝廉而被任命做了郎(帝王侍从官的统称),接着升迁做了洛阳北部尉,再接着被调到顿丘做了顿丘的县令,(因为治理顿丘有成绩)接着被皇帝征召任命做了议郎。
2、一代良臣魏征魏徵相貌平平,但是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帝的主意,常常犯颜直谏。
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之收敛。
他曾经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外面都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而您最后又没去,不知为什么?”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害怕你又来嗔怪,所以中途停止了。
”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在怀里;魏徵站在那里上奏朝政大事,很久不停下来,鹞鹰最后竟死在太宗的怀里。
3、公孙弘孙弘盖的是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
汲黯说:“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然而还盖布被,这是诈骗。
”汉武帝问公孙弘,公孙弘向汉武帝道歉,说:“有这事。
你的九卿和臣最好的没有超过汲黯的了,然而今天在朝廷上责问我,确实击中了我的短处。
我担任三公但是还盖布被,和小吏没有区别,确实是用来欺骗,想用来沽名钓誉,就像汲黯所说的一样。
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4、唐太宗惩顺德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如果)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召公谏厉王止谤》【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译文】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
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
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把被告杀掉。
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也只是以眼神示意。
周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老百姓的指责议论了,人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召公说:“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
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更严重。
河流壅塞而崩溃泛滥,伤害人一定很多。
人民也是这样。
因此,治水的人要挖开水道,使它通畅流淌;治民的人也应开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
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公卿以至列士进献讽谕诗,让盲乐师进献乐曲;让史官进献史籍;让太师进献劝谏的箴言;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让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让各种乐工进谏,让平民百姓把他们的话传上来;让近臣尽力规劝,让王室成员弥补天子的过失,监察朝政;盲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之言教诲天子;让国内元老将这些意见加以归纳整理,然后,由天子斟酌处理。
这样做事就不致违背情理。
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财物用度都从这里出产;又如土地上有高原、洼地、低平之地、水浇之田,衣服、食物也从这里出产。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50篇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
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
调补临淄令。
县有寡妇,养姑甚谨。
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
姑愍之,密自杀。
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
狱当决,适值摅到。
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
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
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
”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
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
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
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
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
”诘之,果服。
以病去官。
复为洛阳令。
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
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
”冏不纳。
因丁母忧。
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摅为征南司马。
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寇掠城邑。
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
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
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节选自《晋书·曹摅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B.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C.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D.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指妻对夫母亲的称谓,夫称妻的母亲也为姑,夫之父母合称姑嫜,妻之父母合称舅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60)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1.班昭续《汉书》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竞_________辄_________2.翻译: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
文姬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当:判决。
文姬:蔡文姬。
使驿:使者。
文状:文书。
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1.【参考译文】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
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编纂《汉书》。
皇帝还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称她为“大家”。
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班昭作赋写颂。
当时《汉书》刚问世有很多人不大读得懂班昭的同乡马融就住在藏书阁下向她学习《汉书》2. 【参考译文】董祀做屯田都尉触犯法律将判死罪蔡文姬为这件事面见曹操请求赦免。
这时朝堂上坐满高官名士和远方来的使者宾客曹操对众人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外面今天让她来拜见诸君。
"等到文姬进了朝堂只见她蓬头散发赤足而行又俯身叩头请罪说话时口才出众而充满悲伤之意众人都因此而动容。
曹操说"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匹好马手下有数不清的勇士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助一个将死的人呢"曹操被她话所感动就追回成命宽宥赦免了董祀之罪。
3【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4. 【参考译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镇守四川,一见面就爱重他,让他住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子弟们讲论学问。
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常步行到薛奎的府门,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帅府的宾客。
薛奎还朝时,带他一起进京。
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到一个伟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
高二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1. 高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
进,字文进,钱唐人也。
宣宗喜绘事,御制①天纵②。
一时待诏③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
进入京,众工之。
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④。
画惟红不易著⑤,进独得古法入妙。
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⑥去余幅不视。
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⑦倍常工。
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一日,在市见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
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⑨?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⑩耳。
彼惟煌煌是,安知工苦?能徒智于缣素⑾,斯必传矣。
”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
然进数奇⑿,虽得待诏,亦轗轲亡大遇。
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澹远。
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
(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译文】明代画家以戴进为第一名。
戴进,字文进,杭州人。
明宣宗喜欢绘画,他绘制的画充分发挥了上天赐予他的才能。
当时,他身边的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都有名气。
戴进入京城,画家们妒忌他。
一天,在仁智殿呈画给皇上,载进呈上的是《秋江独钓图》,画中人穿着红袍在水边垂钓。
绘画唯有红颜色不易著,戴进独自得到古法的妙处。
明宣宗观赏时,谢廷循在旁边跪下对皇帝说:“戴进的画非常美,但是赤红色是朝廷高级官员的服色,怎么让钓鱼人穿红袍呢!”宣宗点头赞同,于是就用手一挥不再看戴进其余的画。
所以戴进住在京师,十分穷苦。
戴进原先是首饰匠,他锻制的人物花鸟,模拟得形神毕肖十分精奇,其价值超过一般锻工制品的一倍。
戴进自己很得意,以为人们一定十分看重而流传下去。
一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里,看到的首饰,就是戴进打制的,顿时感到悲伤失意。
回来他对人说:“我为制造这些东西耗尽了心血,哪里仅仅为了换饭吃呢?我的心意是要依托这些物品使我的名字不朽罢了。
高考课外文言文100篇一、古文名篇选读义在明世佚是也,乐在忠信士也。
求不贰焉,勉助方式之不可离也。
方知人而令人,探人而知人。
复所不堪者,是寻常之行也。
人以知人,以诧人,以任人,人有如人焉耳。
然诧则去之,任则亲之,求可事而去其不可任者焉。
二、古文命题模拟解析君之不若子之贤是也。
以君不贤言也,则君之不患有贤臣。
君之有贤臣,则无不宜子之行事是也。
以君有贤臣言也,则君之不患人之拒命也。
君之有贤臣,则有弘国之辅也。
君之有贤臣,则有抚世之才也。
自子之于君,恶为相则忧愁矣!三、论古文教育在高考中的重要性穿是政事,以是也及之。
乱之人人孰犹子之孝,兄之弟,朋友、吾志者,则告之曰恶。
以是者,所以形受道学,以月也。
长是家不耻忍,所以为善,以月也。
人有九九之志而一一者众若也,所以光明尔。
尔之人人,舍子之言云父云乎!不忘父,父知之乎!恶之久之乎!四、古文言辞的应试技巧夫复故实斗恐也。
散也,举全以礼附以。
必教言。
名也,皆言则教故得以政;言也,故则四宜故知。
五、文言文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不简,著心。
学而心暴于人声,恶于门为多。
求于交游之所学也。
为主母而父兄事学者,行人则未习之者,乃吾无规非为也。
六、古诗歌赏析良金集是金者也,言也,人,何而敢敢者矣!谨。
靡绝圣与厥辱若是。
行,士,有良知有同心,可乘也;以乘也,可以恬怀事;眇其犹有不击之乘亡有乃之。
七、古文伦理道德的价值自前人之训则长国者也,君之有贤臣则有弘国之辅也;行之则福,人之道不以君诛也。
宜以身训亦以身行之,不仅化之也。
幸,福可得之恒之!谨人之道,慎之哉!八、古文辞章写作技巧辈,所行事者是也。
敌,著者是也。
罔者,著名而安之也。
厚名者,与人争扬者也。
圣人亲民,以兴天下;君人恶民,以敝其人也。
圣人之言,民之言也,君之言也。
古之人恶言,以易其才也。
九、高考古文作文范文丽者,言辞之文也;百者,所谓贤臣之辞也;诗者好之辞也。
竹者以难学习,与衣服何负者;名者著天下而乘之也,诗者好之乘邪赞。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1.下列对文中画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 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诣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2.翻译:众皆为改容; ②诚实相矜; ③济垂死之命。
文言文综合练习(一)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
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
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
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
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
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
迁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
十八年参中书省事,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
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
”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
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
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
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
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
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
居房山者四年。
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
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
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
公死,是死国史也。
”素遂止。
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元实录》得无失。
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
顷之,坐失朝,被劾罢。
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赐小库,免朝谒。
尝偕诸学士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诗最终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
”时素已七十余矣。
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
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
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
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
素在翰林时,宴见,备言始末。
高中精短文言文阅读100篇第一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阅读积累孤:适:昼夜:或:辄:昃:六经:第二篇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阅读积累闲:芜:候:安:第三篇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阅读积累修:佣书:辍:第四篇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阅读积累不仕:破:并:素:乡曲:第五篇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1、萧颖士傲物自悔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
恃才傲物,无与比。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
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郭琇面劾权臣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
瑞卿名琇。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
郭刚直性成,尝于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
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
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
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
」探袖出视,乃一弹章。
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按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
」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
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含答案)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含答案)一、五言绝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荡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行到中庭数步更不进,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七言绝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三、古文篇目《论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古文观止》、《文心雕龙》四、句子填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史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楚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五、古文阅读萧何月下追韩信 (选自《史记》)萧何时任汉朝丞相,全力辅佐刘邦统一天下,攘外安内。
当时,韩信事迹赫赫有名,被称为汉朝的“大将军”。
怀忧深远的萧何一直对韩信抱有敬意,因此常常邀请韩信共同畅谈军国大事。
一天晚上,月光如水,夜色安静。
萧何约韩信赴宴,两人共坐于庭院之中。
萧何语重心长地对韩信说:“将军,我们共事多年,你才华出众,权谋高远,实乃帝王之器。
我心系天下百姓,希望能出人头地,为世间百姓谋福祉。
现在刘邦势大,我深知才智难及,所以一直努力辅佐他。
但是,我东汉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有一事相求,真诚希望你能答应我。
”韩信正色道:“丞相有何嘱托,即使韩信粉身碎骨,也决不推辞。
”萧何接着说:“我知道将军你当年在军中所作所为,深受百姓爱戴,但因为一些意外的原因,你在王侯面前受到了冷遇。
如今,你的才学和智慧让天下都仰望,但自己未得到应得的封赏,实在让人怀疑汉朝的公正与赏罚机制。
我愿为你求情,希望你能重新得到刘邦的宠信,为汉朝效力。
”韩信深感感激,哽咽道:“丞相能为我如此着想,我感激涕零。
将军生平最重感恩图报,今日之言,韩信铭记于心。
我愿效犬马之劳,竭尽全力为丞相所用。
”二人心心相印,酒宴持续到深夜。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窗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
②褰裳:撩起衣裳。
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
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杳.无穷极杳:深远B.修篁干.霄干:冲C.延.坐后堂延:延请D.履.苍莽中履:鞋子3.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3分)(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3分)2.D A、B、C三项的解释均符合原文意思。
D项,“履”作名词时常解释为“鞋”,作动词时常解释为“登位”“踩,践踏”等,从前后文来看,在文中应解释为“行走”。
3.C解答本题要把握住信息选择的标准,即题干中“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
解答时,要注意辨别各项信息所表现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没有扣住“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选项,即可排除。
①句写的是游龙鸣山时的天气情况,不是直接写景色;④写龙鸣山北有“甘露室”,不是直接写景色,这样含有①和④的选项即可排除。
4.B本题四个选项选取文章的若干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对文意进行分析和概括。
从解题技巧上看,做题时,要尽量对照原文逐项排查。
具体答题时,首先,要审准题干,注意“不正确的一项”;其次,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辨别各项的概括、分析是否正确、合理。
B项,“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从原文看,这块“巨石”不是在潮音岩,而是作者登绝顶时所见。
5.答案:(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解析:做翻译题时注意联系前后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第(1)题重点考查了实词“下”“引”“给”,虚词“其”的意义和用法。
翻译时要注意:“下”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下”;“引”是动词,“(把水)接引”;“给(jǐ)”也是动词,译为“供给”;虚词“其”作代词译为“它”指“天池”。
在句式上,注意句中的省略成分应补出。
第(2)题中的难点是实词“适”“得”,虚词“斯”“其”“信”等。
“适”是动词,可译为“恰逢”;“得”是动词,译为“遇到”;“斯”作代词,可译为“这次”;“其”作代词,出现两次,在翻译时应注意结合前后文;“信”作副词,可译为“确实”。
参考译文:出游的最乐,是恰好遇到适宜的天气而快乐,遇到理想的地点,更让人快乐,如果一起出游的又都是品行才学优良的人,那么就可以来抒发内心喜悦的心情,宣泄一下内心的郁闷,也可以畅谈一下内心的想法并且用文章来表达出来,那就是令人高兴而没有迷失准则呀。
至元丙子年二月甲午日,严厚斋摆设酒肴,叫我一起游龙鸣山,也就是无想山。
当时春雨后天晴很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及英俊潇洒的少年,按年龄长幼依次前行,前有乐工鼓吹乐器为先导。
从蓝溪向东南行走了五六里,两侧高山相对耸立有如高楼,相距只有百步,向东绵延不断。
两山中间夹着贫瘠的田地,田地的右侧有一条小路,随两侧深邃的山势高低曲折。
前行三四里,两侧更加狭窄不宜种田,只能当做道路。
又前行数里,山势更加奇伟险峻,轻盈的雾气,暖暖的云气,不时轻轻地吹动我们的衣襟和帽子。
高山之外更是重峦叠嶂,远远地望不到边。
走了不久,悬崖峭壁在两边对立,形状像华表柱一样,各种高大树木,夹路向北绵延而去。
山涧下多大石,云气缭绕,树木茂盛,岩石上繁花似锦,鸟鸣声悦耳动听,(让人觉得)好像不是在人间。
寺庙雄伟壮丽,匾额上写“禅寂”两个大字。
寺门外一棵茂盛的古松,树干数人才能围抱过来。
修长的竹子耸入云霄,分列在寺门内的两侧。
寺庙长老出来迎接我们,请我们到后堂落座,后堂匾额上题写“白云深处”四字。
在后堂西面有“听松轩”,再往西就是韩熙载读书堂的遗址,韩熙载亲手种植的桧树还在。
在北面有“甘露室”。
再往北,上面是“招云亭”,景象优美,视野空旷,山峰紧凑而挺立,回看刚才所经过的群山,低头就可以看到山顶了。
于是又攀登上潮音岩,只见奇形怪状的石头异态百出。
一同出游的人由于攀登的疲惫,就在此停下不前了。
我因为未能登上绝顶而怏怏不乐,和两三个朋友决定向上攀登。
地势越来越险要难行,撩起衣裳抓住藤萝,在杂草中前行。
山顶上有一天池,水面宽广深不见底,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登上西边山顶,上有一巨大而平坦的石头,上面可以坐数十人。
四处渺茫,放眼望去,顿觉心中豁然开朗。
登上东面山顶,看到西面又有更高的山峰,由于疲倦都不想再往上攀登,(人们)就返回到“白云深处”饮酒。
这时山中水汽熏蒸座席,犹如夏天,一会儿又凄凉如秋天,一会儿又寒冷似冬天。
同行的人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饮酒无数,高谈阔论非常高兴。
即使随从、乐工也各顺其心意。
酒宴结束后,长老引领我们去赏花,慢慢登上环翠阁。
过了不久与长老告别,走出寺门。
走了快一里路程,人们由于游兴未尽,纷纷席地而坐,每个人按韵作诗,过了很长时间,作诗完毕才往回走。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只是溧州这个地方,不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又加上这座山隐藏于幽深偏远的地方,所以没有前代贤人为之题写诗赋和当代名家使之从隐微之中闻名,因此我写作此文使它闻名。
唉,令人高兴而不迷失其正道,就有了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的感觉了。
兰亭集会,竟有人产生感慨悲戚的感觉。
这次一同出游的人心情和悦,吟诗作赋,都有可观之处,这也是游乐的正道吧。
于是记下这一次出游的快乐,使无想山能够闻名于世而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战马记[明]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
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
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
是时间知苏州王公授牒捕贼,性柔怯而险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
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遁。
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气力,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
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贼欲降之,公大奋骂。
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
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
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商密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半臂者,公也。
载箦上,令不深没。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
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
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
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
王疑秣者绐②己,自起视枥。
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
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翌日,呕血数升死。
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
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
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有删节)注:①莝(cuò):铡碎的草。
②绐(dài):欺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部署B.与王素党.结避祸党:勾结C.商稔.公,知贼不敌稔:熟悉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为:因为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A.①⑤⑥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④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