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附子用量煎服法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9
附⼦煎法吴佩衡⽤附⼦必久煎3⼩时后先尝,半⼩时后不⿇⼝,才与它药同煎服之。
他⽤附⼦特点有三:⼀是⽤炮制附⼦;⼆是与⼲姜、上⾁桂(研末泡⽔冲⼊)配伍使⽤;三是久煎(⼤剂量煎3个⼩时以上)。
四川龚志贤:'附⼦重在煮透,煮⾄⼊⼝不⿇,就⽆毒性反应了。
余⽤制附⽚30克以上者,必须先先煮⼀⼩时,⽤量在60克者必须先煮2⼩时,以上以⼊⼝不⿇为度。
'刘民叔:'炮⽤附⼦,先煎⼀时;⽣⽤附⼦,先煎三时,必依时煎⾜,否则发⿇,令⼈不安。
'在强调运⽤附⼦治痿的同时,提出绝不容有阴凝寒凉之药掺杂其间,认为'已成痿壁?者,再以清凉为治,即可碍阳明运化之机,致⽣⽓⽇促,痿疾难愈矣。
'⼤剂量⽤附⼦,必须先煎1~3⼩时以上,再⼊它药同煎,这已经成为多数医家共识。
实验证明,附⼦经长时间煎煮后,乌头碱⽔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显著降低。
有资料表明,附⼦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
但其强⼼成分经煎煮后不被破坏。
(见吕兰薰等《常⽤中药药理》)但也有⼈提出异议,四川万县地区杨德全称:历代本草都认为附⼦有毒,内服需制后久煎,否则容易中毒。
余遵前贤所⾔,凡⽤附⼦,必先煎⼀⼩时以上,'但所获效果极差',如曾治⼀少阴阴盛阳衰证,急投四逆汤,症情依然如故。
余苦苦暝思,《伤寒论》四逆汤⽅后注云:'上三味,以⽔三升,煮取⼀升⼆合,去滓,分温再服。
'仲景明⽰⽔由三升熬⾄⼀升⼆合,表明时间不长,并末先煎。
遂以原⽅2剂,诸药同煎半⼩时,药后效如桴⿎。
因此,使⽤制附⼦⼩剂量(15-20克),不需先煎久煎,与它药同煎3O分钟即可,经过临床应⽤,'未发现中毒现象,⽽且疗效较好。
' 当然⼤剂量使⽤时,仍以先煎久煎为好 (《中医杂志》87年12期) 。
云南楚雄州中医院王慕尼先⽣也认为:附⼦煎法仲景虽未明训,但联系整个《伤寒杂病论》262⽅,⽤今天的话说也就是配合他药同时⽔煎。
附子正确煎煮方法
附子,又名附子、砒霜,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止痛解毒的功效。
在中医药理论中,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中风中风、腹痛腹痛、呕吐吐泻等疾病。
然而,附子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煎煮方法不当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正确的煎煮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选择优质附子。
优质附子应该是干燥、表面无霉斑、无虫蛀、无油腻、颗粒饱满、质地坚硬的。
购买时应选择正规医院或药店,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购买过期或劣质产品。
其次,破碎附子。
将优质附子放入袋中,用榔头轻轻敲打,使其破碎成小块,有利于药性的释放。
然后,浸泡附子。
将破碎的附子放入清水中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30分钟即可。
接着,煎煮附子。
将浸泡后的附子和适量清水放入煎药壶中,用文火煎煮,煎至水剩余1/3时即可。
煎煮过程中要时刻观察,避免煎煮时间过长或水分蒸发过多。
最后,附子煎煮后的处理。
煎煮后的附子药液需过滤,取出纯
净的药液,避免残留的渣滓影响药效。
同时,药液需密封保存,避
免受潮或受到污染。
在使用附子药液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剂量,
避免自行增减用量。
同时,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
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总之,正确的煎煮方法对于附子的使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
照规定的步骤进行煎煮,才能保证附子的药效和安全性。
希望大家
在使用附子时,能够严格遵循正确的煎煮方法,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附子用量煎服方法孙其新孫其新教授:附子用量煎服法 - 李可學術思想探討之七附子是中藥四帥之一。
李可創制的破格救心湯,附子一晝夜用到600克,而他實際用量最多達750克。
這樣看來,探討附子的用量和煎服法,就成為同道所關注的話題。
現根據其68則醫案,整理出以下內容:1“傷寒論”附子用量煎服法1.1附子用量仲景是古代醫家中最善用附子者,“傷寒論”113方,其中20方用附子。
李可認為,考“傷寒論”四逆湯的原方,生附子1枚,約合今之20克(附子大者為20?3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與藥效是制附子之兩倍以上,則傷寒四逆湯類方所用附子相當於現代制附子40?60克(附子大者為60?90克),而歷代用四逆湯僅是原方的1 / 6?1 / 10。
以這樣的輕量,要救生死於頃刻,誠然難矣(3404頁)。
四逆湯原方在用法中指出,強人大附子1枚;而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之附子均為大者1枚,相當於制附子60?90克,這是經方用藥的本來面目。
1.2附子煎服法首先是藥與水之比例:經筆者初步統計,傷寒之附子劑 19方(除烏梅丸),其湯劑中藥劑量按經方基礎有效量(以原方折半計量為準)計算,藥與水之比例最低者為1:6,為通脈四逆湯;最高者為1:26,為麻黃附子細辛湯,其藥與水之比例平均值為1:10。
其次是煎煮時間:筆者考四逆湯類方用於救急,所用的應為鮮附子(如生地瓜),這既容易浸泡,又易煎煮,故加水少,恆為600毫升,文火煎煮半小時左右(煎取220毫升,分2次服);其它制附子劑,加水1200?1600毫升,文火久煎,煎煮1個半小時左右。
而比較特殊的是麻黃附子細辛湯,因麻黃先煎去沫,故加水較多,為2000毫升,煎煮時間2小時左右。
最後是煎服法:附子劑均煎煮1次,煮取200?600毫升左右,每次服110?200毫升;其頓服者1方,為乾薑附子湯;分2次服者6方,為四逆湯類方,分3次服者10方,為附子湯等;分4次服者一方,為真武湯。
二李可附子用量煎服法李可創制的破格救心湯,其附子用量為30?100?200克,已突破了經方的劑量,故其對附子又增加了3條安全措施:①配伍:凡用附子超過30克時,不論原方有無,皆加炙甘草60克,即可有效監製附子毒性;②文火久煎:附子劑用於慢性心衰者,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日分2?3次服,煎煮時間 1個半小時左右;③武火急煎:危急瀕死心衰病人,使用大劑破格救心湯時,則開水武火急煎,隨煎隨灌(70頁)。
中药附子的煎法关于《中药附子的煎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式各样的中药材,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过度普遍,因此非常容易被大伙儿忽视掉,中药材真实的存有,以致于到最终并沒有挑选适合的方式来服食,最终造成一些病发症的问题,实际上中药附子中具备很高的营养成分和作用,尽管含有一定的内毒素,可是实际效果十分理想化,要是在应用对的方式之后就能了解在其中的功效。
附子的用量与使用方法禄特科技使用量,一般用1枚,适量的用2枚,最要用3枚,按一枚禄特科技20~30g测算,最很多达到90g上下,若张仲景自购,一般是生附子,量还会继续更大,由于生附子的功能应该是中药炮制禄特科技量的2~3倍之多。
剂量禄特科技(15g下列)无须先煎久煎,与他药同煎就可以,历经临床医学运用,未发觉中毒了状况并且功效不错。
煎制禄特科技留意把握熟度有一个技巧:取一片煎过的禄特科技,咬一口渐渐地咬合,要是没有麻口的感觉,说明煎制熟度来到,它是能够放进别的药品,假如依然觉得麻口则需再次煎制。
煎制带有禄特科技的中药材一般用时较长,有的人煮药时发觉水干就半途加凉水,那样可能提升附子的毒性,应属忌讳。
煎中药前要充足测算好水流量。
一次性加满,假如半途发觉水快煎干,先要熄火,待药制冷后再添加适量凉水,随后从头开始煎制,记时:即便半途放水,也一定得加沸水。
禄特科技中药材呈角质层而硬实,较难煎透,开水煎制可提升水对中药材的浸湿水平,加速乌头碱的总混,而中药材在侵润透芯后煎制,乌头碱总混更快,证实了传统式开水先煎禄特科技的方式是有科学论证的,但充分考虑现阶段中药批发市场的不标准和禄特科技一般在40分钟后才润透,因此禄特科技宜加温水煎制40分钟以上,或立即煎制50分钟以上更为适合,因临床医学上具体煎中药時间多见30~60分钟因而提醒禄特科技在入药剂时,若煎制時间充足长得话,可考虑到无须先煎。
白术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益火生土法)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
一服绝身痛,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其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阴故耳。
【主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方论选萃】清·喻嘉言:按此方治肾气空虚之人,外风入肾,恰似乌洞之中,阴风惨惨,昼夜不息。
风挟肾中浊阴之气,厥逆上攻,其头间重眩之苦,至极难耐,兼以胃气亦虚,不知食味,故方中全不用风门药,但用附子暖其水脏,白术、甘草暖其土脏,水土一暖,则浊阴之气,尽趋于下,而头苦重眩,及不知食味之证除矣(《医门法律》)。
金·张元素: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宜少加之引阳,又益土之原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也(《医学启源》)。
【近代验证】例一孙剑璞治疗历节风(寒痹)案(《老中医医案选编》,沈阳市科委、沈阳市卫生局,1978年10月编)沈某,男,25岁体质素虚,忽患痛风,两腿不能屈伸,痛苦异常。
于1953年11月3日邀余治疗,患者忍痛起床,诊其脉,尺寸沉弱,关部略有力,舌质淡红苔薄白,其症状则胫冷髖痛,足踝微肿,腿痛不能屈伸,且头眩气短,全身拘急,略有冷感。
余诊断为历节风。
盖因肾阳不足,气血亏虚,卫气不固为风寒所袭,以致气血阻滞,不得疏通,关节肌腱失其所养,故成此症。
拟加味近效附子汤,一剂病轻,二剂痊愈。
处方:白术25克附子15克炙甘草15克黄芪50克防己10克白芍20克当归20克麻黄10克桂枝15克牛膝15克水煎服【按语】白术附子汤方,《金匮》原文:治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小便自利。
身重不能自转侧,小便自利,则其人阳气既衰,湿邪凝着为痹也。
观其服法:一服即觉身痹,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仲圣自注云: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使然,则术附汤为阳虚水湿留着而说明矣。
附子正确煎煮方法
附子,又名附子、砒霜,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止痛麻醉的功效。
但是,附子属于剧毒药材,如果煎煮方法不正确,会导致药性不足或者毒性过大,对身体造成损害。
因此,正确的煎煮方法对于附子的应用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附子的正确煎煮方法。
首先,选择好附子。
在煎煮附子之前,首先需要对附子进行选择。
应选择色泽
黑褐,质地坚硬,没有霉斑、虫蛀等现象的附子。
同时,应该注意附子的保存环境,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其药效。
其次,研磨附子。
将选好的附子放入砂器中,用砂器轧压研磨成细末。
研磨时
要均匀用力,直至附子成为细粉。
然后,煎煮附子。
取适量的附子粉,放入瓦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用文
火慢炖。
煎煮时要注意火候,以防止过热导致药性流失。
最后,过滤附子。
将煎煮好的附子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用干净的纱布过滤,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药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附子属于剧毒药材,使用时一定要遵循医嘱,严格控制剂量,避免中毒。
另外,煎煮附子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以免影响药效。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之,附子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
注意煎煮方法,以免影响药效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希望大家在使用附子时能够严格按照正确的煎煮方法进行操作,保证药效的发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中药附子的煎法
各种各样的中药,因为在生活中过于常见,所以容易被大家忽略掉,中药真正的存在,以至于到最后并没有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服用,最后导致一些并发症的问题,其实中药附子中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功效,虽然带有一定的毒素,但是效果非常理想,只要在使用对的方法以后就能知道其中的作用。
附子的用量与用法
附子用量,一般用1枚,中等量用2枚,最多用3枚,按一枚附子20~30g计算,最大量可达90g左右,若张仲景自用,一般是生附子,量还会更大,因为生附子的功用应该是炮制附子量的2~3倍之多。
小剂量附子(15g以下)不必先煎久煎,与他药同煎即可,经过临床应用,未发现中毒现象而且疗效较好。
煎煮附子注意
掌握火候有一个诀窍:取一片煎过的附子,咬一口慢慢咀嚼,如果没有麻口的感觉,表明煎煮火候到了,这是可以放入其他药物,如果仍然感觉麻口则需继续煎煮。
煎煮含有附子的中药一般耗时较长,有些人煮药时发现水干就中途加冷水,这样可能增加附子的毒性,应属大忌。
煎药前应充分计算好水量。
一次性加够,如果中途发现水快煎干,应先关火,待药冷却后再加入适量冷水,然后重新开始煎煮,计时:即使中途加水,也一定要加开水。
附子饮片呈角质而坚硬,较难煎透,沸水煎煮可提高水对饮片的浸透程度,加快乌头碱的溶出,而饮片在侵润透心后煎煮,乌头碱溶出最快,证明了传统热水先煎附子的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但考虑到目前药材市场的不规范和附子一般在40分钟后才润透,所以附子宜加热水煎煮40分钟以上,或直接煎煮50分钟以上最为适宜,因临床上实际煎药时间多为30~60分钟因此提示附子在入汤剂时,若煎煮时间足够长的话,可考虑不必先煎。
附子煎法,名医经验有四川、云南、有上海,也有湖南的炖煮经验;还有国医大师、有教授专家、有民间老人,也有地地道道的民间医生的炖煮附子的方法,朋友们看了后,多作参考,不要瞒目的乱用,要用心的体会学习,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用得好救人,用不对会出人命的!四川卢崇汉教授煎煮附子经验谈一律先煎,就是先煎2个小时,这2个小时是从煮沸后计时,2个小时以后,用筷子夹起来尝一尝,不麻嘴了,就可以放其他的药了,一般再煎半个小时就可以了,水要一次性加够,患者实在掌握不了火候,水少了,怎么办?一定要加开水,这是头煎。
等二煎也是开后半小时,第三煎同第二煎,一般将三道药混合在一起分三次服用,一定要温服。
附子在煎煮前,用流水浸泡2小时后,再煎煮2小时,减少附子里胆巴和化学制剂的残留。
四川范仲林经验附子无姜不燥,干姜的用量须灵活掌握,在阳虚阴盛而未至四逆,舌质虽淡而不甚,直至与附子等量,苔虽白而不厚的情况下,干姜可酌情少用;反之可多加直至与附子等量;甘草的用量不起过附子的一半,大体与干姜相等,当附子用至60g以上时,甘草用量恒用至30g,推其用意,是为了缓和附子的毒性。
范氏另有“略煎”之法,显示出他对附子药性的熟谙应用,所谓“略煎”就是改久煎为轻煎,既先煎20分钟后,既下其他药物,此举是为了保持附子的峻烈之性,以来应对阴寒重症。
云南王慕尼经验按年龄分四个等级:2~5岁用5g、6~9岁用10g、10~15岁及60岁以上用15 g、 16岁以上成人用20 g、凡用附子的方剂,附子均与其他药同时下锅,加冷水用中火煎煮15~20分钟后,即可服第一次,以后2、3、4的煎法依然同上。
急救时用附子粉将附片用细砂炮炒(炒炮如炮甲)研细粉备用,凡溫身凉脉绝的垂危患者,急将附子粉5g开水冲服。
与此同时用复方煎剂回阳固脱、益气救急。
这是治疗急症的有效方法。
南京黄煌经验黄煌认为附子用量在20~100g之间方能见效,在煎煮上,他认为如果用于回阳救逆时,则宜久煎,可增效减毒。
附子的用量用法
附子煎汁内服时,常用量为3~15g。
外用时,取适量附子研细末敷于足心,治疗阴虚牙痛。
经不同炮制方法,可生产黑附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等中药材饮片。
不同炮制方式作用功效不同,但用药方法一致,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附子一般多入汤剂,煎汁服用,也可以制成散剂或丸剂服用。
但中药材的使用须辨证论治,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更不可随意听信中药偏方和广告宣传。
注意:附子毒性较大,入煎剂时,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
常见中药配伍如下:附子配干姜:附子善回阳救逆、温助脾阳;干姜重在温中,兼能回阳。
两药相配,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附子配细辛、麻黄:附子补阳散寒;细辛善祛少阴经风寒;麻黄善开腠里而发汗散寒。
三药相配,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此外,附子也有一些食疗价值,常用食用方法如下:煮粥:制附子10g,炮姜15g,粳米100g煮粥食用。
用于里寒腹痛、腹泻,大便表稀。
煲汤(附子羊肉汤):制附子25g,羊肉1000g煲汤食用。
用于阳虚畏寒肢冷,夜尿频多,或脘腹冷痛,腰痛。
泡酒:附子可以与杜仲、牛膝、淫羊藿、独活等中药配伍泡酒,用于腰膝疼痛等。
附子正确煎煮方法附子,又名天南星、藜芦、白附子等,是一种具有辛辣、温热性质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胃寒呕吐、水肿等疾病。
然而,附子属于剧毒药材,若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正确的煎煮方法对于使用附子药材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附子的正确煎煮方法,以确保其药效发挥,同时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附子药材和煎煮器具。
在煎煮附子时,应选择不锈钢或玻璃煎煮器具,避免使用铁质容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另外,要确保药材的质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劣质或掺假产品。
接下来,将附子药材洗净,放入煎煮器具中。
根据药材的用量和个人需要,添加适量的清水,一般来说,水量要稍多于药材,以确保煎煮过程中水不会过于干涸。
然后,将煎煮器具置于火炉上,用文火煎煮,避免高温煮沸,以免损害药效。
在煎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水的状况,保持水面在药材上方,避免煎煮过程中出现干烧现象。
同时,应随时注意附子的煎煮时间,一般来说,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药效过度损耗。
一般情况下,煎煮20-30分钟左右即可,待水煎至浓缩状态,即可停止煎煮。
停止煎煮后,将煎煮器具从火炉上取下,待药液稍凉后,使用纱布或过滤器将药液过滤,以去除渣滓。
过滤后的药液即可饮用或外用,根据医嘱和个人需要进行使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煎煮附子时,应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超量使用,以免中毒。
另外,煎煮过程中,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煎煮后的药液应密封保存,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药效减损。
总之,正确的煎煮方法对于使用附子药材至关重要。
在使用附子时,务必严格按照正确的煎煮方法进行操作,以确保药效发挥,同时避免中毒的发生。
希望大家在使用附子药材时,能够加强对于煎煮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附子的煎煮方法
附子,又名砒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肾固精、温阳散寒的功效。
在
中医药中,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肾阳虚、阳痿遗精、冻疮冷痛等疾病。
然而,附子属于有毒中药材,煎煮方法至关重要,不当的煎煮方法可能会导致中毒。
因此,正确的煎煮方法对于发挥附子的药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附子的煎煮方法。
首先,选用优质的附子。
优质的附子应该是外皮棕褐色,有光泽,质地坚硬,
无虫蛀、霉变等现象。
在购买附子时,应选择正规的药材店或者药房购买,避免购买劣质或者掺假的产品。
其次,进行炮制处理。
附子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炮制处理,以去除毒性。
具体步
骤是将附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然后加盖用文火煨炖,直至附子外皮变为红褐色,有特殊的砒霜气味散发出来,即可取出晾干备用。
接下来,进行煎煮。
将炮制后的附子切成薄片或者碎末,放入煎锅中,加入适
量清水,用大火煎煮,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至1小时,直至汤液呈黄褐色,有砒霜味道,即可取出药渣,收集药液备用。
最后,药液的使用。
附子的药液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医嘱来确定用量和服用方法,一般情况下,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忌自行用药。
总之,附子作为一种有毒的中药材,煎煮方法至关重要。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
发挥附子的药效,而不当的煎煮方法可能会导致中毒。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务必严格按照正确的煎煮方法进行处理,并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药效。
附子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附子,又称为附子、附片、附子粉等,是中药中的一种常用药材。
由于附子的药效非常强大,其使用方法和使用量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本文将从附子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介绍附子的相关知识。
一、附子的药理作用附子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做毒蕈碱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同时,附子还含有一些其他的成分,如生物碱、萜类化合物、脂肪酸等,这些成分也对附子的药理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镇痛作用附子的镇痛作用是其最主要的药理作用,这也是附子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附子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减轻疼痛感觉,使人感到舒适。
附子的镇痛作用非常强,但是其毒性也很大,所以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
2. 抗炎作用附子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因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同时,附子还能够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3. 抗癌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附子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但是,由于附子的毒性非常强,其抗癌作用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二、附子的用法用量由于附子的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注意用法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
1. 煎汤将附子切成小块或磨成粉末,加入水中煮沸,然后再用小火煮1-2小时,即可得到附子煎汤。
附子煎汤的用量一般为3-9克,一天分2-3次服用,最好在饭后服用。
2. 贴敷将附子煮熟或磨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水或醋,调成糊状物,然后涂抹在患处,用布或纱布包裹住,固定在身体上,即可进行贴敷治疗。
贴敷的时间一般为2-3小时,每日1-2次。
3. 口服将附子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蜜糖或红糖,调成糊状物,然后口服,每次用量为0.5-1克,一天分2-3次服用。
三、附子的使用注意事项1. 注意剂量由于附子的毒性非常强,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用量不超过9克,儿童不超过3克。
同时,使用附子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周。
附子正确煎煮方法附子,又名附子、附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安胎等功效。
在中医药中,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胃脘冷痛、肾阳不足等疾病。
然而,附子是一种剧毒药材,煎煮方法至关重要,不当的煎煮方法可能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正确的煎煮方法对于使用附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选择好的附子。
优质的附子应该是色泽黑褐,质地坚硬,无虫蛀、霉变等情况。
购买时最好选择正规的药材店或者中药材市场,避免购买劣质或者掺杂杂质的产品。
接下来,对附子进行炮制。
炮制附子可以去除其毒性,增强其药效。
一般来说,炮制附子的方法有炙炒、炮制、炒制等多种,具体方法可以根据药方要求或者个人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炮制。
然后,进行煎煮。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使附子的药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减少毒性。
首先,将附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一般来说,水量要稍多于药材,然后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慢煎。
煎煮的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直至药液呈现出乳白色或者浓稠状态。
最后,将煎好的药液滤去渣滓,取得纯净的药液。
煎煮好的药液应该在规定时间内使用,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药效减弱。
同时,使用附子药液时,应该按照医嘱或者药方的要求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增减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附子作为一种剧毒药材,煎煮方法至关重要。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使附子的药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减少毒性。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炮制和煎煮,切忌马虎处理。
希望大家在使用附子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用药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制作附子的功能和用法用量附子又称为乌头,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具有强大的药用功效。
附子的制作方法较为独特,因此使用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详细介绍附子的功能和用法用量,以便读者更加了解和正确使用附子。
一、附子的功能附子有温阳散寒、麻木止痛、温中散寒的功效。
在中医药理论中,附子被归为温补类药物,具有温煦阳气、驱散寒邪的作用。
它主要用来治疗阳气不足、寒湿痹阻、腹痛泄泻等症状。
以下是附子的具体功能:1.温阳散寒:附子能够温补阳气,驱散体内的寒邪。
对于肢体冰冷、寒疮臭疮、寒湿痹阻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2.麻木止痛:附子具有麻木止痛的作用,对于寒湿痹痛、神经性疼痛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温中散寒:附子常用于调理胃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腹痛、泄泻等症状,能够温中散寒,缓解病患者的不适。
二、附子的用法用量附子的用法主要有煎服和外用两种。
以下是附子的具体用法用量:1.煎服用法:将附子研磨成粉末(或根据需要剁碎),取适量(一般每次使用可控制在1-3克),用开水冲泡。
一般可使用砂锅煮沸20-30分钟,然后滤出渣滓,分2-3次温热服用。
2.外用用法:将附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生姜汁、酒精或橄榄油中,调成糊状或糊膏状,然后涂抹在患处。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具有毒性,应谨慎使用。
煎服时,要严格控制用量,不可过量。
使用时应遵医嘱,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附子的禁忌与注意事项尽管附子具有明显的药用功效,但由于其毒性较大1.孕妇禁用:附子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生物活性,对胎儿的发育可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禁止使用。
2.儿童禁用:由于儿童的机体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敏感度较高,因此不适宜使用附子。
3.心脏病患者慎用:附子能够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传导性,对心脏功能正常的人群来说效果明显,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应慎重使用。
4.过量中毒:附子使用过量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引起恶心、呕吐、头昏、口渴、多尿、四肢抽搐等。
制附子的正确煎熬方法制附子是中医药中的一种重要药材,具有温内消积、散寒祛湿、止咳化痰等药效。
而煎熬附子时,正确的方法非常重要,不仅能保持药效的活性,还能减少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确的制附子的煎熬方法。
首先,选好材料是煎熬附子的第一步。
好的附子应该是色泽黑褐,外观完整,无虫蛀、霉变的现象。
在选购附子时,应该选择品质好、正规渠道销售的产品,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在煎熬附子时,使用附子与水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附子与水的比例为1:10,即每克附子使用10毫升水。
如果是初次使用附子,可以将比例调整为1:12,以减少药效的强度。
将附子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接下来是煎熬的时间和火候的控制。
在开始加热之前,应该先将锅盖盖好,待水开后再开始计时。
初次使用附子时,煎熬时间为约30分钟。
煎熬时,应该控制火力,保持中小火,使水不断微沸,以保证药效的释放。
对于有经验的使用者,煎熬时间可以适度延长,但不建议超过60分钟。
在煎熬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水位的控制。
为了保持剂量的准确性,应该使用准确的容器来测量药水的体积。
如果水位过低,可以适量加水补充,但不宜过多。
在煎熬后期,水位应该保持在煎煮初始水位的一半左右。
如果水位过高,可以稍微打开锅盖,适当蒸发一些水分。
关于附子的煎炒处理方法,一般有三种:生用、炒用、淘洗用。
生用是指未经处理的附子,煎熬时应当先焯水,然后再进行煎熬。
炒用是指将附子炒至颜色呈深黄色时使用,这样能够减轻附子的毒性。
而淘洗用是将附子放入冷水中浸泡,每隔一段时间换水,以去除其中的毒性物质。
在煎熬附子时,还应该留意药液的温度。
一般来说,药液温度过高会导致药性减弱,而温度过低则会影响药效的释放。
因此,煎熬时应该控制好火候,以保持药液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最后,煎熬附子后的药液要通过滤网过滤,去除渣滓。
可以选择细孔滤网,以避免药渣的渗透。
过滤时应该尽量使药液充分流过滤网,使其均匀澄清。
综上所述,制附子的煎熬方法至关重要。
制附子的正确煎熬方法
制附子的正确煎熬方法如下:
1. 准备:将附子洗净,放入清水中浸泡3-4小时,以去除一部
分毒性。
2. 切片:将浸泡后的附子切成薄片,厚度约为1毫米左右。
3. 煎熬:将切好的附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水量应稍微多一些,然后用大火煎煮。
4. 翻动:当水开始沸腾时,用火铲或筷子翻动附子,使其均匀受热。
煎煮过程中需经常翻动,以免附子煮糊。
5. 煮沸:在煮沸约10-15分钟后,将砂锅移到炉火旁,继续用
小火慢炖30-60分钟,直到附子完全变软烂,水变黄色或浑浊。
6. 灌装:倒掉原来的水,将附子洗净后装入干净干燥的容器中,即为制成的附子。
注意事项:
1. 制附子时需佩戴手套,以防止毒性对皮肤的伤害。
2. 制附子时需配合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确保使用正确的剂量和方法。
3. 制附子后,应密封保存,远离儿童,避免误食。
4. 使用时需根据临床病症和个体差异来确定用量,切勿过量使用。
制附子的正确煎熬方法制附子是一种传统中医熬制药材的方法,它可以将附子的毒性去除,提取出药性,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正确的煎熬方法对于药材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制附子的正确煎熬方法。
1.选择优质的附子:选择具有良好外形、颗粒饱满、色泽均匀、无虫蛀、无污染的附子。
最好选择鲜烘或阳炙的附子,因为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毒性。
2.清洗附子:将附子放入容器中,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温水清洗,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杂质。
每5克附子配合500毫升的水使用。
3.煮沸:将附子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水量约为附子的10倍左右,以确保充分提取附子的有效成分。
煮沸时要注意观察锅中的附子是否有翻滚,如有则煮沸5分钟。
4.去毒:煮沸后,将锅中附子的水倒掉,用清水清洗锅和附子,去除附子的毒性。
这个步骤可以使附子的毒性减少,提高药材的安全性。
5.再次煮沸:清洗后,再次将附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水量约为附子的10倍,煮沸30分钟。
6.煮沸时间掌握:根据制附子的需要,可以根据具体煎药方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120分钟的煎煮时间是比较适宜的,用中火煎煮,注意控制火候,避免煮沸过度影响药材的疗效。
7.煮沸之后,将药液倒出,并用纱布或过滤纸过滤,去除固体残渣。
然后,将药液继续煮沸,直到体积减少到原来的1/3左右,达到所需浓度。
8.保存和使用:制附子后,将药液装入干净的药瓶中,密封保存。
在使用时,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用量。
制附子的正确煎熬方法不仅能提高药材的疗效,还能降低药材的毒性,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在制附子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火候和煎煮时间,保证药材充分提取有效成分。
同时,还要注意药材的清洗和过滤,确保制附子的药液清澈透明,无杂质。
合理的制附子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附子的药用价值,同时减少毒副作用。
122附子用量煎服法附子用量煎服法——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七简介:摘要针对附子用量煎服法的分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关于附子用量: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关于附子煎服法:附子30~100~200克,加水1500~2000~2500毫升;慢性心衰,文火久煎;垂死心衰,开水急煎;关于附子“去麻”:治垂死心衰不去麻,治类风湿亦不去麻。
关键字:附子证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用量煎服法李可医案附子是中药四帅之一。
李可创制的破格救心汤,附子一昼夜用到600克,而他实际用量最多达750克。
这样看来,探讨附子的用量和煎服法,就成为同道所关注的话题。
现根据其68则医案,整理出以下内容:1 《伤寒论》附子用量煎服法1.1 附子用量仲景是古代医家中最善用附子者,《伤寒论》113方,其中20方用附子。
李可认为,考《伤寒论》四逆汤的原方,生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附子大者为20~3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是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四逆汤类方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附子大者为60~9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是原方的1/6~1/10。
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3、404页)。
四逆汤原方在用法中指出,强人大附子1枚;而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之附子均为大者1枚,相当于制附子60~90克,这是经方用药的本来面目。
1.2 附子煎服法首先是药与水之比例:经笔者初步统计,伤寒之附子剂19方(除乌梅丸),其汤剂中药剂量按经方基础有效量(以原方折半计量为准)计算,药与水之比例最低者为1:6,为通脉四逆汤;最高者为1:26,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其药与水之比例平均值为1:10。
其次是煎煮时间:笔者考四逆汤类方用于救急,所用的应为鲜附子(如生地瓜),这既容易浸泡,又易煎煮,故加水少,恒为600毫升,文火煎煮半小时左右(煎取220毫升,分2次服);其它制附子剂,加水1200~1600毫升,文火久煎,煎煮1个半小时左右。
而比较特殊的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因麻黄先煎去沫,故加水较多,为2000毫升,煎煮时间2小时左右。
最后是煎服法:附子剂均煎煮1次,煮取200~600毫升左右,每次服110~200毫升;其顿服者1方,为干姜附子汤;分2次服者6方,为四逆汤类方;分3次服者10方,为附子汤等;分4次服者1方,为真武汤。
2 李可附子用量煎服法李可创制的破格救心汤,其附子用量为30~100~200克,已突破了经方的剂量,故其对附子又增加了3条安全措施:①配伍:凡用附子超过30克时,不论原方有无,皆加炙甘草60克,即可有效监制附子毒性;②文火久煎:附子剂用于慢性心衰者,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日分2~3次服,煎煮时间1个半小时左右;③武火急煎:危急濒死心衰病人,使用大剂破格救心汤时,则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灌(70页)。
以上3条只是原则性的,具体作法如下:2.1 附子用量李可之全书附子案70余则,根据病证的轻重而选择不同的剂量。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轻者为阳虚,附子为小剂10克:所谓“阳虚”,仅见阳气某一方面不足,如缺乳案之五更泻(95页)、膝关节积液案之夜尿频多(251页);小儿酌减为3~5克,如婴儿黄疸案(84页)。
附子用小剂者17例,占总数的24.3%。
②稍重为阳衰,附子为平剂15~30克:所谓“阳衰”,是阳气衰弱的证候群,脏腑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如产后阴黄案之脾肾阳衰,寒湿充斥三焦(173页)。
附子用平剂者7例,占总数的10%。
③重者为隐性心衰、格阳、戴阳证,附子为平剂30克:李可认为,凡亡阳竭阴端倪初露,隐性心衰的典型证状出现(如动则喘急、胸闷,常于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时时思睡,夜尿多,以及无痛性的心肌梗塞之倦怠乏力,胸憋自汗等),急投破格救心汤平剂30克(6页)。
笔者注意到,对于格阳、戴阳证,李氏恒用附子30克,如阴盛格阳案(187页)、肺心病戴阳案(23页)。
附子用平剂30克者33例,占总数的47.1%。
④甚者亡阳、心衰重症,附子为中剂45~90克:李氏认为,凡亡阳竭阴之格局已成、重症心衰,急投破格救心汤中剂(6页)。
如脉管炎合并心肌下壁梗塞案之附子为60克(64页)。
附子用中剂者2例,占总数的2.9%。
⑤危者垂死心衰,附子为大剂100~200克:李氏认为,破格救心汤用大剂,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
凡内外妇儿各科危急重症,导致心衰休克,现代医院已下发病危通知的垂死病人,以及中医之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只要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大剂,可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5页)。
如无脉垂死案,破格重用附子150克,武火急煎随煎随灌,终于1小时后起死回生(3页)。
附子用大剂者11例,占总数的15.7%。
从中可以看出,李可之附子用量,是很严格的。
他对附子应用,分为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之5个等级(6、372页)。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附子证最系统的辨证,应当引起中医界的重视。
其中附子用平剂(30克)、中剂(45~90克),是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治格阳、亡阳证之附子用量基本吻合的。
至于附子用大剂,那是用于古代之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即现代西医下病危通知书的垂死病人,是对前人和现代医学的突破。
只有这样客观地分析其附子用量,用于哪些新领域去解决世界性医学难题,最后也就“见怪”不怪了。
2.2 附子煎服法首先是药与水之比例:附子30克者5例,恒加水1500毫升,药与水之比例最低者为1:3.5,如休息痢案(149页);最高者为1:12,如足心发热案(236页);其药与水之比例平均值为1:7。
附子60~200克者,加水2000毫升者5例,药与水之比例最低者为1:2.3,如肺间质纤维化案(32页);最高者为1:3.5,如肺间质纤维化案(29页);其药与水之比例平均值为1:3.1。
附子90~200克,加水2500毫升者3例,药与水之比例最低者为1:2.5,如布鲁氏杆菌病急性心衰案(11页);最高者1:3.5,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案(65页);其药与水之比例平均值为1:3.1。
其次是煎煮时间:用于慢性心衰,附子30克加水1500毫升者,煎煮时间1个半小时左右;附子60~200克加水2000毫升者,煎煮时间2小时左右;附子90~200克加水2500毫升者,煎煮时间3小时左右。
用于垂死心衰,附子用大剂则加开水1500毫升,武火急煎,煮沸1刻钟后,随煎随灌。
最后是附子的煎服法:附子剂均煎煮1次;用于慢性心衰,文火煮取500毫升左右,日分2~3次服;用于垂死心衰,则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灌,昼夜连进。
从中可以看出,李可附子煎服法亦效法仲景。
仲景四逆汤类方用生附子治亡阳急症,加水600毫升,煎煮半小时左右。
李氏用制附子大剂治垂死心衰,加开水1500毫升,武火急煎,1小时起死回生。
仲景用制附子剂,则加水1200~1600毫升,文火久煎1个半小时左右;李氏治慢性心衰,附子30~100~200克,则加水1500~2000~2500毫升,文火久煎1.5~2~3小时左右。
二者之附子剂,均煎煮1次。
这些精细之处,最宜深究。
3 关于附子久煎的思考李可用附子重剂治慢性心衰,多加水在2000毫升,久煎在2小时左右。
由于煎煮费时,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生活不便,也使其弟子心有余悸不敢效法。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笔者进行深入探索。
3.1 附子免于久煎之依据早在1977年《中药大辞典》就指出,日本将川乌、生附子在加压罐内用110℃1公斤/平方厘米40分钟进行处理,此毒性乌头碱已分解,而其毒性则为生药1/150(230页)。
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日本又进一步完善了附子高温高压法,即高压120℃,经2小时可破坏乌头碱之剧毒,这样入汤药毋需先煎、久煎(《中药趣话》109页)。
3.2 目前附子炮制得与失1958年卫生部简化中药商品规格,决定只保留附子的3个品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中华本草》指出,黑顺片、白附片因加工方法类似,其炮制品的总生物碱含量下降为原生药的1/6~1/9,而毒性双酯型乌头碱含量只相当于原生药的1/100;盐附子因加工条件比较温和,总生物碱与上述附片类似,而毒性双酯型乌头碱比上者高得多(487页)。
从中可以看出,经过这样炮制,总生物碱含量只是原生药的1/6~1/9,那么附子药效流失则为83.4%~88.9%,其流失的比例是惊人的。
3.3 附子高温高压去毒效果好1997年《中华本草》是集传统药学大成并反映当代科研成果的本草巨著。
该书认为,古今对川乌、附子的炮制方法虽然繁多,但归纳说来,可分为浸、泡、漂等水处理,烘、焙、炮等干热处理,蒸、煮等湿热处理3种类型。
这些方法皆能达到去毒目的。
但水处理生物碱随水流失较多,药效受到影响;干热处理对总生物碱含量影响不大,对药效影响较小,而毒性双酯型乌头碱含量相对较高;湿热处理,特别是热压蒸制处理(即高温高压),总生物碱含量高,毒性双酯型乌头碱含量低,去毒效果好(479页)。
3.4 附子用压力锅热压处理笔者以《中华本草》附子热压蒸制法为指导,借鉴日本附子高温高压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现有的条件,对附子进行热压处理设计:3.4.1 附子品种的选择目前制附子的商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3种。
鉴于盐附子的毒性双酯型乌头碱含量比黑顺片、白附片高,暂不以它为研究对象。
《中药炮制学辞典》又指出,附子经过浸、泡、漂的炮制过程,损失总生物碱达80%以上,另外一个流失方面是附子去皮(274页)。
鉴于白附片去皮,暂不以它为研究对象。
最后,确定了黑顺片为设计目标。
3.4.2 附子热压时间的取舍由于黑顺片的炮制过程是取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片,蒸熟取出烘至半干,再晒干。
也就是说,附子先煮沸至透心约半小时,再切成厚片蒸熟约半小时,总共蒸、煮为1小时。
鉴于黑顺片是在常温下蒸煮1小时的,按高温高压应当时间折半,即高温高压2小时(日本经验)减去半小时。
这样一来,黑顺片高温高压时间就设定为1个半小时。
3.4.3 附子热压前准备工作首先,将黑顺片1公斤放在22型压力锅里,放冷水500毫升拌匀,盖上锅盖闷2个半小时。
每隔15分钟,即翻动一次或颠簸一下;闷半小时后,用根筷子蘸一滴浸液点在舌尖上,会感到微苦涩;闷1小时(即第二个半小时),尝后舌尖有微麻辣感;闷1个半小时后,会有明显麻辣感;闷2小时后,会有刺舌感,此时黑顺片已基本闷透,只是大个、片厚的还有硬心;闷2个半小时后,尝后会有针扎感,黑顺片已经没有硬心了,即全部泡软,可进行热压处理。
3.4.4 附子热压操作用22型压力锅,放冷水1000毫升(或24型压力锅,放冷水1200毫升),然后放入箅子(水要低于箅子),铺上已闷好的黑顺片,盖上锅盖,加热至排气管冒蒸汽时,扣上限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