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中国相对应的时期是南北朝到明朝。
一、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及历史影响1.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1)多元的社会结构,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
(2)政治体制:封君封臣制①背景: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性质);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②权利与义务:封君:授予土地者,当封臣受到攻击时,封君必须保护。
封臣:领取土地者。
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3)经济形态:庄园与农奴制度:①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②在政治: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4)封建王权逐渐形成: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②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民族意识增强。
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15世纪末,在抗击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王权加强,完成统一。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拥有共同的认同感(历史、文化、语言、习俗、艺术、宗教或新体制等)。
(4)中古西欧城市兴起(10-11世纪):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城市自治政府并不能完全排斥领主的权力,但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1没有形成一个像中国一样强大的中央政府和文官集团,2普通人民对教权过分强大的反对,3形成了部分权利义务思想,在一定条件下讲法治,4还没有搞清人权和神权的关系,还在为什么灵魂到天堂之类的费心。
5开始形成法治的规则的处事习惯,虽然好多规定是不公来的,但都有一定的规范,且人们这时意识到了私有与公有的关系。
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
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地盛行庄园经济。
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
中世纪初期,西欧国家的生产力都很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建立庄园。
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当然有些小庄园也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
庄园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
农民份地由分散各地、相互交错的条田组成,耕作时各地条田统一轮流进行。
另外,庄园上还有供集体使用的森林、牧场、水塘等。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
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相关考点: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C )【2012.1-静安36】(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
(4分)(2)封建等级制:伴随着8世纪采邑制度的改革,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而形成;等级君主制:12世纪以后,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君主专制:15世纪末,百年战争结束后英法成为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立宪制:17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专制王权成为阻碍。
(4分)(3)政治制度要应时而变;政治制度的变化要有利于社会进步等。
(2分)【2012.1-闵行38】表格中的历史(10分)(1)时代:11世纪的中国处于北宋时期;(1分)特征:多民族政权并立,以“重文轻武”为国策,文化、科技发达,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任意3点,3分)时代:11世纪的西欧处于中世纪;(1分)封建制度基本确立,政治上二元体制,封建割据,经济上庄园林立,文化上深深打上基督教的烙印。
(任意3点,3分)(2)主要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浪潮席卷西欧,德国、法国等国现代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西欧经济迅速发展。
(2分)【2012.1-淞江36】(1) 唐时: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形成时期(采邑改革、教权与王权二元政治、庄园制、封建等级制、基督教神学笼罩);清乾隆时期:西欧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启蒙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德意志四分五裂)。
(2) 逆转:由宽容、开放走向保守、封闭。
分析:其一,文化上,唐时文化开放,“允许外国人自由传教”,清朝不许“购买中国书籍”。
其二,政治上,唐时允许外国人参与政治,法律地位平等,清朝推行防夷政策。
其三,社会生活上,唐时对外国人宽容宽松,允许居住、通婚,清时对外国人严加限制,排斥的心态。
【2012.1-崇明37】 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天世(1)西欧封建等级制;西欧等级君主制;英国君主专制。
(3分)(2)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时期的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氏族制因素互相影响,互相结合,催生出西欧封建制度;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西欧封建制度。
谈中国与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差异1114班田芸芸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从此时起,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直至辛亥革命才被彻底的推翻。
中国的封建史也就是一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史,根深蒂固。
反观西欧,政治版图支离破碎。
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公元800年建立了查理曼帝国,843年帝国一分为三个封建国家。
然而它们长期四分五裂,迟迟建立不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直至15世纪,英、法两国才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甚至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才建立起封建性很强的军事专制统治。
为什么西欧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出现得如此之晚?这就不得不谈到西欧中世纪与中国同时期政治体系的差异。
一、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同奴隶社会时期的中国有着类似的分封制度。
在西欧,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将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层层分封,形成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他们拥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数量不等的庄园,农田和武装。
每个封建主割据一方,各自为政,他们的势力很大,甚至向国王提出挑战,威胁到了皇权。
而在中国的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宗法制、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同时,宗法制规定由嫡长子继承,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策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体现了中央集权,而西欧社会中,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附庸的附庸,这样一来,国王的权利没有得到集中,自然有诸侯会发展自己的势力来夺得王权。
二、提起中世纪西欧,就不得不说到教会,从5-6世纪开始,教会势力迅速增长。
国王为了神话自己的统治,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以示“君权神授”,本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教皇与封建君主常常明争暗斗。
期中论文by ***-********谈西欧中世纪早期社会文化特点公元三世纪后,古罗马帝国衰败,东西分治,从戴克里先开始的东方化政策一直延续下来,罗马帝国实际上被东方的拜占庭帝国继承;而与此同时,在欧罗巴的西面,由入侵蛮族初步建立起来的西欧早期国家正在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上酝酿着崛起。
概述:整个中世纪早期(公元600-1050年),西欧与它的邻邦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相比,都是无比的落后,以至于十世纪的一位阿拉伯地理学家将其描述为“身材高大,性格粗暴,举止粗俗,智力低下”。
建立在光辉灿烂的罗马文明废墟上的西欧文明,因其蛮族身份显得尤其野蛮,但这个时期并不是很多人所认识的那样是一个黑暗的空隙期,而是新兴的西欧民族在新的土地上为未来的繁荣发展所做的准备时期1、主要成就:1)形成第一个大帝国法兰克王国,并在短期内基本统一了西欧2)格列高利宗教改革,使得西方基督教独立于讲希腊语的东方基督教,西欧在西方基督教和拉丁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统一的文化意识3)王国与教会联盟,“丕平献土”,丕平、查理曼加冕,西欧在政治和宗教上都获得独立4)十世纪,未来的欧洲王国和城邦开始了融合过程,西欧文明展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2、几点遗憾:1)蛮族遗留的继承制度(分封诸子),使得法兰克王国时常四分五裂,难以长期生存2)农业方面,曾经的游牧民族没有掌握先进的耕作方式,导致虽有肥沃的土地,却不能有好的收成3)以维京人为代表的北欧蛮族(比日耳曼人更彻底的蛮族),在880-911年劫掠欧洲,猖獗一时,导致西欧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生活。
4)文学艺术方面成就匮乏,仅有少量的史书、传记和福音书(考虑到时常的扩张和蛮族入侵,这一点并不奇怪)几大特点论述:1、政治统一西欧,曾经是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弃子,贫瘠的蛮荒之地,在罗马分裂后,再也难以听从遥远的君士坦丁皇帝的发号施令,近水楼台的日耳曼人轻易夺取了这一地区的统治权,并逐渐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国。
作为经历了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人双重打击而最终生存下来的日耳曼国家:法兰克王国,注定要成为重要的历史力量。
15世纪以前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点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即通常所说的中世纪,时间大约在公元5—15世纪,这段历史,是西欧封建制度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历史。
西欧封建社会发生的形式与中国完全不同:中国是在奴隶制社会崩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阶级斗争,在春秋战国之际(公元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的;西欧是在西罗马帝国末期,由于奴隶、隶农的暴动和日耳曼人的入侵,共同推翻了西罗马帝国(476年),在西罗马帝国领土上所建立的日耳曼人王国里,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互相影响综合,渐渐发展为封建制度。
因此,西欧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
政治西欧的封建化是在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在罗马生产力影响下形成的结果。
封建主阶级的形成有国王赏赐的、遗留下来的罗马大地主、教俗贵族巧取豪夺等途径。
农奴的形成出封建主形成的原因外,还有长期的战乱和没收,以及因时势逼迫而自愿委身等途径,从而使自由农、隶农以及奴隶逐步合流为农奴阶级。
封建主和农奴两大阶级形成后,封建主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而王权和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渐衰弱。
所以在查理•马特时期进行采邑改革,即废除原来的无条件赏赐,实行有条件的采邑封赐,而采邑领受者对采邑只有终身使用权,不得世袭,同时必须对赏赐者服骑兵役并宣誓效忠。
采邑制改革不仅形成了骑士制度,也为日后的封君封臣关系打下了基础。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和领主制,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产生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分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和封建骑士制度。
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
这样,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领主(封主)和附庸(封臣)的关系,他们彼此负有义务。
领主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
但是,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
因此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及其对欧洲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是将封建贵族和自由工匠等出身的人分为等级,共同维护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建立和操作的一种社会制度。
它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这个时期涉及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封建制度的背景、本质和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封建制度的产生是由于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大规模移民所引起的。
在罗马帝国的末期,内部危机不断,帝国逐渐衰败,不少罗马人逐渐放弃了“罗马市民”的身份,移民到其他地方,寻找更为安定和自由的生活。
一些罗马帝国边缘地区的农民和自由工匠等人,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与封建主与其家族之间共同参与军事活动的形成有关。
在这个背景下,西欧的封建制度由此逐渐发展成型。
二、本质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人地合一”的拥有制,即君主给予封建主一个不可拆分的封地,封主可以从中获得财产收入。
在封建社会中,封主是最高的社会阶层,君主则是封主的靠山,并赋予其某些权利。
同时,封建制度也规定了官僚、教士和自由民等阶层。
他们在封建制度中具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利,以维护社会秩序。
封建制度的特点是家族式的、权力固化的、缺少竞争和个人主导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农业化的、封闭隔离性的。
在封建制度的运行中,领主控制着经济活动,并利用自己的特权地位,羁绊农民和佣工,让他们成为征税对象和劳动力,从而支撑了整个封建制度。
三、影响封建制度产生以来,在欧洲历经了数百年,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变革西欧的封建制度激励了农耕和手工业的生产,从而导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在农业和手工业双重压制下,没有产生大规模的资本积累,因此也未导致现代商业资本主义的形成。
封建主和农民的关系,一直是主办和被征税人中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政治事权制度的压制。
2、文化影响封建制度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中世纪的欧洲文化,就是封建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1)背景: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提示: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双向权利和义务;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意识;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易导致分裂割据。
4.庄园庄园特点:经济上,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政治上,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
(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①耕地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经营方式: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则自耕自收。
③劳动者: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④剥削方式:劳役地租为主,收取租税。
⑤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提示: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封建杜会的农民有哪些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
②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2)不同点:①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
②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庄园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2019-05-09[摘要] 欧洲“中世纪”,是公元五世o的古代希腊罗马时代与公元⼗六世纪前后近代资本主义⽂明产⽣之间的⼀段历史,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较,中世纪西欧封建⽂明发展呈现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及其产⽣的原因和影响,不仅对于研究西⽅近代资本主义⽂明的产⽣和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且对于研究近现代中西⽅社会发展的巨⼤差异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封建等级代表制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公元⼗六世纪前后欧洲的历史,西⽅历史学家称之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明与近代资本主义⽂明产⽣之间的⼀段历史。
现今⾼中历史专题式教材体例的教学割断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学⽣⽆法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延续性。
本⽂主要从政治经济、⽂化、社会关系等⽅⾯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些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产⽣的原因及其影响。
⼀、中世纪西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三、⼗四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盛时期,中国的指南针、印刷术和⽕药传到欧洲后,使得西欧国家在农业、冶⾦、造船、航海、纺织等⽅⾯都取得巨⼤进步。
除了中国三⼤发明的影响外,中世纪西欧社会⾃⾝特有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也在促进欧洲技术进步。
第⼀,西欧没有奴⾪制,⽽奴⾪制往往抑制新技术。
第⼆,西欧国家的地理环境对技术的进步产⽣了影响。
欧洲国家⼤多⾯积狭⼩,很多国家地区以⼭区为主,⼟地贫瘠,出⾏不便,需要节省时间和劳⼒的装置,来提⾼⽣产效率。
第三,中世纪西欧的采⾢制度也有利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种制度下,庄园⾥劳动的农奴有⼀定的权利,有⼀⼩块⼟地,有休息⽇,并且可以⾃⼰⽀配⼤部分的劳动产品,庄园主与农奴之间保持充分的接触,这使庄园主对⽣产过程有⼀些真实的了解,因⽽也就使体⼒劳动能够得到⼀定的尊重和理解。
第四,基督教的⼈道主义伦理也促进了西⽅技术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本特征:庄园经济、附庸采邑制、基督教信仰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采邑改革”改革特点:上级只能直接管理自己的下级,而不能管理自己下级的下级,其所谓的“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内容:查理将国家掌握土地、没收叛乱贵族土地和部分没收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终身不得世袭。
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收回采邑。
封主或封臣一方死亡,也收回采邑,分封关系终止;继承人如愿继续以前的关系,必须重新进行分封。
改革影响: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形成像阶梯似的等级制。
这是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封主有责任保护封臣,封臣必须忠于封主,封建主阶级内部的联系加强了。
其次,封臣得到采邑时同时获得领地上农民的管辖权,对劳动者的控制加强了。
采邑改革后,骑兵逐渐代替步兵,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
737年,墨洛温朝末王死,查理不设新王,自己直接统治。
查理为缓和与教会的关系,积极支持传教活。
动。
740年,格雷戈里三世封他罗马贵族称号,赠以圣彼得墓钥匙。
查理还答应帮助教皇反对伦巴德人,不幸741年逝世,没能实现。
最终,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整个社会处于政治分裂和国家政权分散之中。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时间与结束时间(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产生6世纪下半叶确立11世纪前后:结束英国是1640年,法国是1789年背景当时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封建割据成为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障碍,新兴市民阶级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迫切要求改变封建割据局面,将国家统一在君主权力之下。
等级代表会议(13世纪下半叶起)特点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僧侣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
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君主、贵族、市民上层分子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反对封建割据和加强王权的工具。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1)背景: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提示: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双向权利和义务;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意识;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易导致分裂割据。
4.庄园庄园特点:经济上,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政治上,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
(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①耕地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经营方式: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则自耕自收。
③劳动者: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④剥削方式:劳役地租为主,收取租税。
⑤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提示: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封建杜会的农民有哪些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
②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2)不同点:①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
②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庄园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欧洲中古夜沉沉,封建社会多特征:
1.经济方面经济自给又自足,封建庄园广盛行。
2.政治方面教会世俗封建主,共同统治压臣民。
3.思想方面封建神学禁异端,控制文化独专行。
4.外交方面世界各洲联系少,社会发展不平衡。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第一节新航海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15、16世纪之交)
A、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之交)
一、背景(原因)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初兴盛,黄金铸币量激增。
2、社会根源欧洲社会“寻金热”,需求黄金各阶层。
马可著书①富东方,西人梦求去淘金。
3、商业危机欧人东去路不畅,东方物品难西行。
控制商路奥斯曼,西欧远航辟蹊径。
4、有利条件航路开辟有条件,经济发展作后盾。
a 客观方面地圆学说渐盛行,航海使用罗盘针。
造船技高装火炮,远洋航行有信心。
b主观方面西葡传播天主教,王室支助忙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