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36
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重点、难点:一、西周“明德慎罚”法律思想的产生及其内容;二、周礼、《吕刑》及礼与刑的关系;三、宗法等级制度与刑事、民事法律内容;四、司法机关体系的建立和诉讼审判制度的特色。
商末统治日趋腐败,社会危机不断加剧。
为了挽救垂死命运,殷纣王变本加厉,以严刑峻法疯狂镇压民众,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起兵灭商,建立周政权,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到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时止,西周共传十一世十二王历时二百余年,成为继夏商之后的一个十分发达的宗族城邦制国家。
它所确立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和礼刑并用的法律体系,是中国早期法制建设初步走向成熟完备的典范,直接影响到后世两千多年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
春秋后期的孔子,就曾高度赞扬西周的法制文明和礼乐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他不仅毕生为恢复周礼所铸造的社会秩序而孜孜以求,并且还以西周的礼乐刑政思想为基础创立了儒家学派。
一、立法指导思想西周政权认真总结借鉴夏商两代的历史经验教训,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礼作刑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礼刑并用的法制体系。
(一)“明德慎罚”对于夏商两代的政治法律思想,西周政权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首先,它继承夏商时期的天命鬼神思想与宗教神权观念,敬事“上帝”为神,宣称自己“受天命”。
如《诗·周颂·昊天有成命》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尚书·康诰》亦载:“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
”“二后”即指文、武二王;“帝休”则指“上帝”赞扬文王的政绩。
西周效法夏商两代,不仅宣称自己“受天明命”,而且同样祭出“行天之罚”的大旗。
在坚持“天命”、“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的同时,西周统治者也从夏商周三代的政权更迭中发现一个问题,即同样是“受天命”的夏商政权,却都“命不于常”,先后走上亡国之路。
如果不能及时找出夏商两代覆灭的原因,西周政权就难免重蹈覆辙,很可能也会像夏商两代那样,被另一个“受天命”的政权所颠覆。
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一)法制知道思想1,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上天不是根据祭祀行为,而是根据德行的好坏选择统治者2.礼治思想。
周公制礼,以夏商的礼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即周礼。
3.礼的核心原则:亲亲尊尊,所谓亲亲即亲其所亲,亲爱自己的亲属,它相对于疏而言,着眼调整家族内部的关系。
尊尊,即尊其所尊,尊爱自己的尊长,它相对于卑而言,不仅调节父子,夫妻之间的尊卑关系,更主要的是调整君臣之间,贵族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尊卑关系,4.礼的基本内容: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1)吉礼,即祭祀治之礼,也就是有关祭祀方面的礼节仪式。
(2)凶礼,主要是丧葬之礼,是对各种不幸事件进行吊念,慰问等方面的礼节仪式。
(3)宾礼,即宾客之礼,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4)军礼,即军队之礼,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要求兴师动众要果毅。
(5)嘉礼,主要是冠婚之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5.礼与刑的关系:他们的关系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作用上,礼“禁与将然”,刑“禁于已然”。
礼侧重于从积极方面进行规范。
刑侧重于从消极方面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第二:地位上,礼外无法,出礼入刑。
礼是刑的指导,另外礼需要刑作为保障,违反了礼就纳入到刑的制裁范围。
第三:适用对象上,礼不下遮人,刑不上大夫总结:综上。
西周社会次序是在礼治思想指导下构建起来的礼治次序,这种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被称为宗法制,其特征就是族权与政权的合一。
(二),西周的法制概况主要法制包括了礼与刑两方面。
(1)《周》礼是西周最主要的法律制度之一。
(2)《九刑》,(3)《吕刑》通篇贯穿明德慎罚的思想,首先追溯刑罚的来源;其次说了以五刑与刑为基础的刑罚体系及刑罚适用原则,强调用刑适中。
最后,再次强调德刑罚关系并对司法官员的办案提出了要求(三)主要的法律形式礼与刑是西周主要的法律形式,除了这二者以外,西周还有誓,诰,命等其他法律形式,它们均是王命的不同表现形式。
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第一节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学习重点:1.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内容和形成背景2.“礼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
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及其影响“以德配天”、“明德慎罚”“以德配天”提出的动机:解决天命与亡国的矛盾“天命靡常”(《诗经·大雅·文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5年》引《周书》)。
只有有德者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德”的要求:以德治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西周统治者在思想上仍利用神权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
基于殷商灭亡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
他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的人才可承受天命。
二、“礼治”的基本原则“周公制礼”:周公姬旦摄政,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通过“制礼作乐”,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周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原则。
亲亲是一条别尊卑,序长幼的宗法伦理原则,“亲亲父为首”,以“孝”为核心。
尊尊是一条别贵贱、序尊卑的等级差别原则,“尊尊君为首”,以“忠”为核心。
三、“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第二节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学习重点:1、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2、礼的渊源、性质与作用3、礼与刑的关系一、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一)礼:指〈周礼〉,为周初周公所制。
内容涉及内容庞杂,包括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典章制度以及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礼节。
(二)刑:相当与于现代的刑法典。
如《九刑》《吕刑》(三)誓:誓词,指为周王或诸侯所发布的战前动号令,属于军令。
如〈尚书·牧誓〉(四)诰:(gào)? :训诫之词,是周王对诸侯发布的命令。
如〈尚书·大诰〉(五)命:王命,为周王对某一具体事务临时发布的命令二、礼的渊源、性质与作用(一)礼的渊源“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第一节西周立法概况一、立法指导思想*革命理论。
西周统治者在沿用夏商天命观的同时又创造出了革命的理论,意在为夺取政权创造合理性基础。
这套理论说明,统治权所必须的天命会发生移转;失德者会丧失天命,而有德者能获得新天命;天命的更替通过革命战争来实现,革命是奉天命行事,是在执行上天判处的刑罚,是不得已的行动,不是个人夺权行为。
1.“以德配天”“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强调“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
在敬畏天命的同时,要恪守祖训,体察民心向背。
2.“明德慎罚”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治国方略运用于法制方面,就是要求“明德慎罚”。
即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立法、司法都必须宽缓、审慎,执行刑罚更要慎重。
3.礼治思想周公“制礼作乐”,将夏礼、商礼发展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一般称之为“周礼”。
在周人看来,“礼”是治理国家的唯一准绳。
后来的儒家将之发展成“为国以礼”的“礼治”。
礼治思想的表达,主要有三个原则:出礼入刑,即对违反礼制的行为施以刑罚,强化礼的规范性;亲亲、尊尊,周礼所确立的全部规范和制度中,始终贯穿着“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四个原则。
“亲亲”和“尊尊”既是周礼的基本原则,也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的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是西周礼治的特点,也是立法、司法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立法活动1.周公制礼2.九刑3.吕刑第二节西周行政法律制度一、宗法等级制宗法制,是指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系列制度。
在宗法制度下,根据“尊尊”“亲亲”的原则,经过序尊卑、定亲疏、别贵贱而划分的等级关系,也就是政治上的等级制度,所以,宗法制度同等级制度是互为表里的。
确立嫡长子权利,以嫡长子继承家长权威,形成宗族的直系“大宗”。
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教学要求: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反映奴隶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法律制度,在夏商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日趋完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周统治阶级法制的指导思想,国和家的体制,制礼和礼治,礼和法的关系,刑法原则及审讯方法等内容,认识西周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一节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及其影响(一)继承夏商的“神权法”思想(二)“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治国方略(三)“明德慎罚”政治法律思想二、“礼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一)周礼的原则:“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二)“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第二节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一、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一)西周的立法概况1、周文王之法“有亡荒阅”2、《九刑》3、《吕刑》4、周公制“礼”(二)西周的主要法律形式1、礼2、刑3、誓4、浩5、命二、礼的渊源、性质与作用(一)礼的渊源(二)礼的性质与作用三、礼与刑的关系(一)“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人刑,相为表里”。
(二)礼“禁于将然”,刑则是惩治“已然”第三节西周时期的刑法制度一、西周时期刑罚制度的发展(一)“五刑”(二)“五罚”(三)“五过”(四)其他:鞭刑、罚丝、流放。
二、西周时期的主要罪名(1)不孝不友罪(2)寇攘奸究罪(3)杀人越货罪(4)群饮罪(5)“贼”、“藏”、“盗”、“奸”罪(6)诽谤罪(7)不从王命罪(8)违背誓言罪三、西周时期的主要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一)区分过失与故意、惯犯与偶犯(二)“罪人不孥(三)罔厉杀人”(四)罪疑从轻(五)同罪异罚(六)宽严适中第四节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一)所有权的转变(二)契约关系1、买卖契约2、借贷契约3、租赁契约二、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一)婚姻管理的专门机关(二)婚姻关系的缔结1、“父母之命”,2、“媒约之言”,(三)同姓不婚的原则1、“取妻不取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