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 格式:docx
- 大小:46.06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急剧增加,因此XXX制订了本指南,以提供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临床循证指南。
本指南采用国际通用GRADE分级方法,并由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包含3条推荐总则和针对10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最佳依据。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痛风;可在肾脏沉积引发尿酸性肾病。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因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已受到多学科的高度关注,其诊治也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现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随着新的更敏感、更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界限渐趋模糊。
因此,对其管理也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2.6%~36%,痛风为0.03%~15.3%,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 1.1%,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
然而,目前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认知方面存在许多盲区与误区,存在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患者依从性差、转归不良等状况。
因此,本指南的制订对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临床循证指南已成为发达国家临床决策的主要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合理、安全、规范的诊疗准则。
目前全球影响力的痛风诊疗指南主要为2012年XXX(ACR)和2015年ACR/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制订的指南,但未涉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作者:中华医学会分泌学分会正文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急剧增加,亟需制订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临床循证指南。
为此,中华医学会分泌学分会遵循国际通用GRADE分级方法,采用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流程,由方法学家在的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指南。
本指南包含3条推荐总则和针对10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涵盖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难治性痛风的概念和诊治意见;首次对碱化尿液相关问题进行了推荐;首次对痛风常见合并症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疗决策提供最佳依据。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紊乱引起的代异常综合征。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可在肾脏沉积引发急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称之为尿酸性肾病。
许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已受到多学科的高度关注,其诊治也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随着新的更敏感、更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界限渐趋模糊[2,3]。
因此,对其管理也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 2.6%~36%[4,5,6],痛风为0.03%~15.3%[7],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4,8,9]。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10],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性疾病。
目前,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认知方面存在许多盲区与误区,存在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患者依从性差、转归不良等状况[11,12]。
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解读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24)是中国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关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一项权威指南。
该指南的发表旨在提供最新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给临床医生和患者,以便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解读。
首先,该指南明确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引起的尖锐性关节炎。
对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指南建议男性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女性超过360μmol/L,或伴随尿酸结石或尿酸性肾病。
而痛风的诊断则需要临床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关节液抽取检查或尿酸结晶证实。
其次,该指南详细介绍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和病因。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在中国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与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等因素有关。
另外,该指南还指出一些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该指南列出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评估和治疗的原则。
对于高尿酸血症的一般评估,包括了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酸测定、尿尿酸测定、肾功能检查等。
在治疗方面,该指南推荐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尿酸降低药物(如别嘌醇等)和尿酸排泄药物(如丙磺舒等)来调节尿酸水平。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减少饮酒等)和生活方式改变(减轻体重、增加运动等)。
最后,该指南还强调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
因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对于预防和管理这些并发症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24)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份权威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通过遵循该指南,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020CSE《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导读:“非布司他推荐级别,国内国外指南为何明显不同?”、“‘亚临床痛风’概念的提出意义在哪?”、“糖皮质激素为何仅被推荐为二线镇痛用药?”......2020年8月20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CSE)”火热召开,在本届CSE大会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吕朝晖教授以“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指南解读”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小编整理如下。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一经发布,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内容丰富且有诸多亮点和创新点。
吕朝晖教授拣选了其中6点进行了精彩解读,同时也解答了部分医生心中的诸多疑惑。
演讲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强调疾病知晓的重要性和终身管理的理念;2.亚临床痛风概念的提出;3.首次提出碱化尿液的方法和控制目标;4.制定了“难治性痛风”的定义;5.细化NSAIDs在痛风发作或预防发作时的推荐或建议;6.强调糖皮质激素个体化使用原则。
亮点一:新版指南强调疾病知晓的重要性和终身管理的理念1.三项建议,强调长期乃至终身治疗理念➤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知晓并终生关注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始终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都应了解疾病可能出现的危害,并定期筛查和监测靶器官损害和控制相关合并症。
2.患者应了解疾病的危害和管理的意义危害: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意义:血尿酸长期达标可明显减少痛风发作频率、预防痛风石形成、防止骨破坏、降低死亡风险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预防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的关键。
因此,所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应知晓需终身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240-420umol/L,并为此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尿酸药物。
3.部分患者需终生用药➤大部分患者:需终生降尿酸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若低剂量药物能够维持长期尿酸达标且没有痛风石的证据,可尝试停用降尿酸药物,但仍需要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维持血尿酸水平在目标范围。
·4191··指南解读·【编者按】 2017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 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
现今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是不可忽视的健康警示。
随着全球痛风发病率的升高,各国关于痛风的诊疗指南不断更新,本期“指南解读”栏目通过汇总近年来国内外发布的痛风诊疗指南,探索痛风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实践参考。
从慢性肾脏病角度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指南更新要点王旭,罗冬平,茹彦海,郭晓凯,徐家云*【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UA)与痛风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
目前HUA 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其不仅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而且是导致CKD 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基于新的研究证据,国内外有关HUA 与痛风诊治指南不断更新,并提出较多新观点。
本文主要从CKD 角度对国内外有关HUA 与痛风的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并结合相关研究证据从初始降尿酸治疗指征、降尿酸治疗药物的选择、痛风急性发作的管理、碱化尿液、维生素C 的使用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临床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肾疾病;高尿酸血症;痛风;指南;治疗【中图分类号】 R 69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73王旭,罗冬平,茹彦海,等.从慢性肾脏病角度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指南更新要点[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191-4195. []WANG X,LUO D P,RU Y H,et al.Interpretation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guidelines regarding 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1,24(33):4191-4195.Interpretation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Guidelines Regarding 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ANG Xu ,LUO Dongping ,RU Yanhai ,GUO Xiaokai ,XU Jiayun*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U Jiayun ,Professor ,Chief physician ;E-mail :【Abstract 】 The incidence of hyperuricemia(HUA)and gout is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and tends to occur at an early age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patterns of life. HUA has become the second leading metabolic disease following diabetes mellitus,which is not only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but also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KD.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UA and gout have been updated to accommodate newly emerging evidence. We interpreted the essentials of new updates regarding HUA and gout in CKD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evidence,including the indication of initial urate-lowering therapy,selection of pharmacologic urate-lowering therapy,gout flare management,alkalinizing urine and use of vitamin C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evidence,hoping to provide clinicians with supports for delivering comprehensive and individual therapies.【Key words 】 Kidney diseases;Hyperuricemia;Gout;Guidebook;Therapy(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MSU)沉积,引发痛风。
2024痛风降尿酸治疗特殊人群的用药痛风属于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其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引起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还可伴肾脏病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可临床前期与痛风期/临床期。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控制血尿酸水平可控制痛风发作,长期降尿酸治疗是根治痛风的关键。
一、降尿酸药物目前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如别瞟醇、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溪马隆),可降低血尿酸,缓解痛风。
①别瞟醇别瞟醇为是黄瞟岭氧化酶抑制剂,可减少尿酸合成、降低血尿酸水平,推荐为痛风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包括CKD≥3期者,最大剂量600mg∕d o特殊人群:可致皮肤过敏反应,严重者引起超敏反应综合征如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致死性剥脱性皮炎、迟发性血管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其危险因素有老年、大剂量起始用别瞟醇、HLA-B*5801基因阳性、肾功能不全、使用曝嗪类利尿剂。
HLA-B*58O1基因阳性者禁用。
可引起肾损伤,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起始剂量每日≤1.5mg∕eGFR,缓慢增量,eGFR为15-45ml∕min剂量为50-100mg/d z eGFR<15ml/min者禁用。
可引起肝损伤、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减少、贫血,明显血细胞低下、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因可减少铁剂吸收,正使用铁剂者禁用。
因可增加骨髓抑制风险,正使用硫嗖噤吟、疏瞟吟者尽量禁用。
②非布司他非布司他为新型选择性黄瞟吟氧化酶抑制剂,可减少尿酸合成、降低血尿酸水平,推荐为痛风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尤其是慢性肾功能不全、HLA-B*5801基因阳性者。
最大剂量为80mg∕d,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齐IJ量≤40mg∕d0特殊人群: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经肾脏与肠道排泄,肾脏的保护作用更佳,在肾功能不全与肾移植者中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合并4-5期慢性肾脏病(CKD)的痛风者仍有一定的疗效,CKD4-5期者推荐起始剂量为20mg∕d o正使用硫嗖噤岭、筑瞟吟者,禁止同服非布司他。
尿酸高怎么治疗好得快1. 药物治疗1.1 降尿酸药物降尿酸药物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手段,通过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来降低血尿酸水平。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醇和非布司他是最常用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别嘌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生成。
非布司他作为特异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适用于尿酸生成增多型的患者。
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别嘌醇的成人初始剂量建议为50-100mg/d,逐渐递增至200-300mg/d,最大剂量不超过800mg/d[1]。
非布司他的起始剂量为20mg/d,可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至最大剂量80mg/d[2]。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是常用的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来降低血尿酸水平。
成人起始剂量为25mg/d,可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至最大剂量100mg/d[3]。
1.2 消炎镇痛药物消炎镇痛药物主要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的疼痛管理和炎症控制。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依托考昔、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是痛风急性发作期的首选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环加氧酶(COX)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4]。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物,通过抑制白细胞趋化和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炎症。
推荐剂量为首剂1mg,1小时后追加0.5mg,之后0.5mg每日1-2次,直至症状缓解[5]。
●糖皮质激素:在NSAIDs和秋水仙碱不适用或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但需注意其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如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等[6]。
1.3 碱化尿液药物碱化尿液药物通过提高尿液pH值,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促进尿酸排泄,预防尿酸结石的形成。
●碳酸氢钠:是最常用的碱化尿液药物,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常用剂量为0.5-1.0g口服,每日3次,须与其他药物至少间隔1-2小时[7]。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作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正文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急剧增加,亟需制订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临床循证指南。
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遵循国际通用GRADE分级方法,采用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流程,由方法学家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指南。
本指南包含3条推荐总则和针对10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涵盖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难治性痛风的概念和诊治意见;首次对碱化尿液相关问题进行了推荐;首次对痛风常见合并症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疗决策提供最佳依据。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可在肾脏沉积引发急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称之为尿酸性肾病。
许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已受到多学科的高度关注,其诊治也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随着新的更敏感、更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界限渐趋模糊[2,3]。
因此,对其管理也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 2.6%~36%[4,5,6],痛风为0.03%~15.3%[7],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4,8,9]。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10],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
目前,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认知方面存在许多盲区与误区,存在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患者依从性差、转归不良等状况[11,12]。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1000字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是由中国医学会代谢病学分会编写的疾病诊疗指南。
该指南主要介绍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参考。
一、高尿酸血症的诊断
高尿酸血症一般指血尿酸浓度在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或在正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下,血尿酸浓度较高。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应当同时注意与痛风等疾病的鉴别。
二、痛风的诊断
痛风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和尿酸水平的检测来诊断。
鉴别诊断中,应当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应当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应当包括缓解急性症状,防止病情加重,降低尿酸水平,促进尿酸排泄,预防并发症等。
四、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预防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预防应当从生活方式和饮食等方面开始,控制和改善饮食结构,避免过多的肉类和海鲜等高嘌呤食品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运动,控制饮酒等有害的生活习惯。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定义及流行病学(一)定义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嘌呤核苷酸80%由人体细胞代谢产生,20%从食物中获得。
嘌呤经肝脏氧化代谢变成尿酸,后者由肾脏和肠道排出。
体温37 ℃时,血清中单钠尿酸盐(MSU)的饱和溶解度为404.5 μmol/L(6.8 mg/dl),通常定义当血清尿酸水平>420 μmol/L(约7 mg/dl)时,为高尿酸血症[1]。
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能够排出尿酸而维持尿酸在血液中的正常浓度水平,而高尿酸血症则常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
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异质性较强,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
(二)流行病学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群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显著增高,根据最新研究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已占总人口13.3%,而痛风患病率在1%~3%[2,3],且逐年上升。
近年研究认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和肾脏疾病等,因此已被多学科认识和重视[4,5]。
二、病因与分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大类[1]。
(一)原发性高尿酸血症1.特发性尿酸增多症: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仅1%左右患者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如家族性幼年高尿酸性肾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缺陷、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活性增高、Ⅰ型糖原累积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尿酸产生过多:与高嘌呤饮食、酒精过多摄入、高糖饮食、核酸代谢增强相关,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表现或疾病。
(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1.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实体肿瘤化疗时,由于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产生过多。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作者:中华医学会分泌学分会正文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急剧增加,亟需制订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临床循证指南。
为此,中华医学会分泌学分会遵循国际通用GRAD分级方法,采用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流程,由方法学家在的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指南。
本指南包含3条推荐总则和针对10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涵盖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难治性痛风的概念和诊治意见;首次对碱化尿液相关问题进行了推荐;首次对痛风常见合并症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疗决策提供最佳依据。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紊乱引起的代异常综合征。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卩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可在肾脏沉积引发急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称之为尿酸性肾病。
许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已受到多学科的高度关注,其诊治也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随着新的更敏感、更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界限渐趋模糊[2,3]。
因此,对其管理也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 2.6%〜36%[4,5,6],痛风为0.03%〜15.3%[7],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4,8,9]。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10],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性疾病。
目前,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认知方面存在许多盲区与误区,存在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患者依从性差、转归不良等状况[11,12]。
近10年来,临床循证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合理、安全、规的诊疗准则,已成为发达国家临床决策的主要依据[13]。
目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痛风诊疗指南主要为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2015年ACR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制订的指南,但均未涉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14,15,16,17]。
此外,以GRAD系统为代表的证据分级系统已成为国外指南常用分级方法。
自2009年以来,我国多个学科专家共识或指南从本专业角度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进行了一定的规,对该病的诊治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18,19,20,21,22,23]。
然而,尚缺乏基于 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方法且由多学科参与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鉴于此, 中华医学会分泌学分会遵循国际通用 GRAD 分级系统,采用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方 法和工作流程,由方法学家在的多学科专家参与, 制订了《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 风诊疗指南(2019)》。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在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提供临床决策依据, 减少不恰当治疗,识别和规避潜在的 有害治疗,提高治疗的规性,并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本指南针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10个临床问题,以3条总则和10条推荐意见 呈现。
前者是所有患者都应遵守的治疗原则, 后者是针对特定目标人群和临床情 况的建议。
图1汇总了本指南推荐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治流程。
注:ULT:降尿酸治疗;NSAID:非甾体类抗炎药;CKD2; IL-1 :白细胞介素1; TNF-a :肿瘤坏死因子 a; VAS 视觉模拟评分 法图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治流程图srr.f J|睥H 廟即 I J KM Ki ■■评常il 氏*•理■耳fl 崛的睁■昨■,、推荐总则1. 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规律运动;限制酒精及高嘌呤、高果糖饮食的摄入;鼓励奶制品和新鲜蔬菜的摄入及适量饮水;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如豆腐)的摄入。
痛风是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与长期高热量饮食和大量酒精摄入密切相关。
Choi等[24]队列研究显示,体重增加是痛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R= 1.99 , PvO.01),体重减轻则有保护作用(RR= 0.61, PvO.01)。
Meta分析也表明,体重下降可显著提高尿酸控制的达标率,降低痛风急性发作频率[25]。
与西方饮食(指大量摄入红肉及加工肉类、炸薯条、精粮、甜食和餐后甜点)相比,DASH饮食(指大量摄入水果、蔬菜、坚果、豆类、低脂奶制品和全麦/杂粮,限制摄入钠、含糖甜食及饮料、红肉及加工肉类)明显降低痛风发生率。
Meta分析显示,酒精摄入与痛风发病风险呈正相关[26]。
其中重度饮酒者,痛风发病风险增加2.64倍。
甜味剂果糖应用广泛,meta分析显示,富含果糖的饮料和水果明显增加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发病风险呈正相关(RR= 1.62, P<0.000 1)[27]。
有研究提示,豆类食品的嘌呤含量因加工方式而异[28],因此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的摄入。
2. 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知晓并终生关注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始终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围: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血尿酸长期达标可明显减少痛风发作频率、预防痛风石形成、防止骨破坏、降低死亡风险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预防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的关键。
所有患者应知晓需要终生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目标围240〜420卩mol/L,并为此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尿酸药物。
2018年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尿酸药物依从性平均为47%(17%r 83.5%)[29]。
与仅有全科医生参与的常规管理相比,有专职护士参与的患者管理,2年血尿酸控制达标率由29.7%升至95%痛风发作频率(每年>2次)由24.3%降至8%痛风患者每人每年节约治疗费用5 066英镑[30]。
大部分患者需终生降尿酸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若低剂量药物能够维持长期尿酸达标且没有痛风石的证据,可尝试停用降尿酸药物,但仍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维持血尿酸水平在目标围。
3. 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都应了解疾病可能出现的危害,并定期筛查与监测靶器官损害和控制相关合并症:应告知所有患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多个靶器官的损伤,可能影响预期寿命,应定期监测靶器官损害并及时处理相关合并症。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肾结石和慢性肾病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尿酸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1]。
合并肾损害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31],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压水平[32]o因此推荐定期筛查与监测靶器官损害和相关合并症,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二、推荐意见问题1:痛风的诊断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型。
痛风的诊断推荐采用2015年ACR/EULA的分类标准(1B);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超声、双能CT或X线发现尿酸钠晶体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可作为亚临床痛风的诊断依据(2C);建议年轻起病或有家族史的痛风患者依据24 h 尿尿酸排泄量和肾脏尿酸排泄分数(FEUA)进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型(2B)。
2015 年ACR/EULA共同推出新版痛风分类标准[33],将"至少发生1次关节肿胀、疼痛或触痛"作为诊断流程准入的必要条件。
"在关节或滑膜液中发现尿酸钠结晶,或出现痛风石"作为确诊的充分条件。
若不符合此项充分条件,则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累计赋分,》8 分可临床诊断痛风,可借助计算机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快速诊断[34]。
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35]、双能CT[3]等影像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发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及周围组织可出现尿酸盐晶体沉积甚至骨侵蚀现象,提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
专家小组认为,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如影像学检查发现尿酸钠晶体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可诊断为亚临床痛风,并启动相应的治疗。
2006 年EULAR旨南推荐对年轻起病或有年轻起病家族史的痛风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前应检测肾脏尿酸排泄情况,以指导降尿酸药物的选择[36]。
传统高尿酸血症的分型多采用肾脏FEUA或24 h尿尿酸排泄量(UUE)单一指标,导致同一患者根据不同的分型方法得到不同的分型结果。
2018年中国年轻痛风患者队列研究显示,部分患者UUE>600 mg d- 1 • (1.73 m2) —1,FEUA<5.5%女口果按照单一UUE分型,将被归类为生成过多型;如果按照单一FEUA分型,将被归类为排泄减少型[37]。
显然依靠单一指标分型,其结果一致性差,不能精准指导临床实践。
Ichida及Matsuo等[38]结合临床及基因检测结果,建议高尿酸血症的分型应根据UUE和FEUA综合判定,可分为:⑴ 肾脏排泄不良型:UU晾600 mg- d—1 • (1.73 m2) —1 且FEUA<5.5% (2)肾脏负荷过多型:UUE>600 mg d —1 • (1.73 m2)— 1 且FEU侔5. 5% (3)混合型:UUE>600mg- d—1 • (1.73 m2) —1 且FEUA<5.5;4)其他型:UU匡600 mg- d—1 • (1.73 m2)— 1 且FEU侔5.5%。
由于该建议充分考虑了低嘌呤饮食状态下,24 h肾脏尿酸排泄总量和肾脏尿酸排泄率两个指标,分型更加准确,因此,本指南推荐参照上述方法对高尿酸血症进行临床分型。
问题2: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和控制目标。
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血尿酸水平》540卩mol/L(2B)或血尿酸水平》480卩mol/L 且有下列合并症之一:高血压、脂代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 CKD2期)(2B)。
无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420卩mol/L ; 伴合并症时,建议控制在<360卩mol/L(2C)。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各国指南观点不一[19,23,39,40,41]欧美指南[39,40]多不推荐,而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19,23,41]多持积极态度多项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