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16
浅评李鸿章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近代外交上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他也是个备受争议的人,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后是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本文通过介绍李鸿章的一生,来对其进行辩证的评价。
关键词:李鸿章,中国近代,人物评价正文:一、李鸿章简介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
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成长。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享年78岁。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学府被选为优贡,赴京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
后以文学受知于曾国藩,成为曾国藩的弟子。
李鸿章25岁时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金田起义爆发绿营军腐朽日甚,不堪一战。
而曾国藩奉命组建的湘军却屡建奇功,清廷于是又派了一些京官回乡“练勇”。
李鸿章表现的相当积极,认为这是一个报销军国,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当李鸿章背着行李千里迢迢赶回庐州时,庐州已失守。
太平军分据近地,形成犄角之势,安徽巡抚福济数次欲收复庐州而不得,李鸿章建议他先取含山,巢县,以绝敌援。
福济命他领兵前往,果将二县收复。
不久,庐州也被收复。
李鸿章善领兵作战的名声从此传开。
然而,李鸿章的战功却受到上级福济的猜忌。
受到排挤的李鸿章几乎不能自立于乡里,这是当年一心想要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他所没料到的。
因而情绪十分低落,闲赋在家是,他写了《明光村镇旅店题壁》一诗抒发胸中怨气:“巢湖看尽又洪湖,乐土东南此一隅。
我身边的历史人物----李鸿章由于数据调查看出有30%的人并不十分了解李鸿章这个人物,而认识的人中70%都是从中学课堂了解的,所以不得不在此先做个介绍了。
摘要: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左宗棠说他:“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康梁:“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1895)二三月、庚子(1900)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
”梁启超:“只懂洋务,不懂国务”张之洞:“朝廷内外对西方军事、内政和外交“稍知之者,唯一合肥(李鸿章)。
国不用之而谁用乎。
”青年毛泽东曾说:“李鸿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浅,李鸿章这艘船在水里无法航行,施展不开。
”在问卷调查数据中70%的人都认为“李鸿章”三个字是“刽子手”“卖国贼”的代名词。
他对内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与列强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二三十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可谓罪莫大焉!虽然多数人都对李鸿章一骂了事,可是事实是如此吗?数据表明仍有26%的人认为他是无奈的,那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据史料记载,1901年,李鸿章在屈辱中辞世。
这位晚清显赫一时的人物,身前和身后都遭诟病。
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是毁誉不一。
毁之者往往总是把他和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些屈辱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诸如甲午海战的失利,《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出生于清朝末年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接受良好教育。
早年曾就读于京师同文馆,学习外语和西方知识。
后来考取进士,入翰林院深造,成为清朝官员。
曾担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等重要职位。
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和文化,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事件中表现出色,维护了国家利益。
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政治生涯及成就晚年时期,李鸿章在政坛上逐渐失势,但仍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曾游历欧美各国,考察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为中国的发展寻求新的思路。
最终于1901年逝世,享年78岁。
他的逝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哀悼,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晚年生活与逝世0119世纪60年代,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急需进行现代化改革。
02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加强国家实力,维护清朝统治。
03洋务派官员如李鸿章等认为,只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才能挽救清朝的危局。
洋务运动背景及目的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角色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
他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等一系列近代化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李鸿章还主持了北洋水师的创建和扩建,使中国拥有了一支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军舰队。
洋务运动成果与影响洋务运动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枪支弹药和北洋水师的军舰等。
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朝的军事实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同时,洋务运动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为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03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列强环伺的局面,外交形势异常严峻,李鸿章作为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在这一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列强环伺,外交形势严峻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传统朝贡体系逐渐崩溃,中国外交观念受到严重挑战。
传统外交观念受到挑战为适应新的外交形势,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机构和制度的变革,如设立总理衙门、派遣驻外使节等。
李鸿章为现代化做出贡献的民族英雄李鸿章(1823年-1901年)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民族英雄。
本文将从李鸿章的背景、政治才能、外交才华以及对现代化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现他作为民族英雄的伟大价值。
一、背景介绍李鸿章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贫穷的书香世家。
他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刻苦,积极进取。
正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熏陶下,培养了他坚持不懈追求现代化的信念。
二、政治才能李鸿章拥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他在政治舞台上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深厚的学识。
他历任多个重要官职,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和社会变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李鸿章善于运用灵活的策略和智慧的谋划,成功化解了中国内外各种政治危机,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统一。
三、外交才华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李鸿章以其卓越的外交谋略和智慧描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他积极参与处理内外政治事务,并与西方列强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不仅在朝廷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成功与各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四、对现代化的贡献李鸿章深信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和制度体系。
他发起并参与了多项现代化改革,如海军建设、洋务运动以及铁路修建等,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五、对国家统一的坚守在国家面临危机和分裂的时刻,李鸿章始终坚守着国家统一的信念。
他积极参与抵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尊严做出了巨大牺牲。
他的坚定立场和卓越领导能力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安危。
六、对后世的影响李鸿章的思想和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开创的现代化思想为中国的近现代史铺下了基石,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他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智慧也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对于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鸿章简介-李鸿章简介李鸿章简介李鸿章一、个人简介中文名:李鸿章别名:李二先生国籍:清朝安徽合肥东乡(今瑶海区)磨出生地:店出生日期:逝世日期:代表作品:《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二、个人生平1823 年2月15日出生于合肥县1843 年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1844 年第一次科考落榜1847 年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858 年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 年统带淮扬水师1862年被任命署理江苏巡抚,次年二月又兼署通商大臣,“从此隆隆直上”,开始了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四十年。
1864 年剿灭太平天国,镇压了捻军,加封为协办大学士,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被誉为“中兴名臣”。
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成为唯一一位在清朝担任此要职的汉族人。
1871 年七月二十九日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个双方平等互惠的条约,但李鸿章从签约过程日本人的姿态中,看出日本“日后必为中国肘腋之患”。
1872年加授武英殿大学士的汉族人。
同年,创办轮船招商局。
1874年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1875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1884年四月十七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李福协定》,同年与法国代表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1885年,和伊藤博文订立了《中日天津会议专条》,1895年二十三日《马关条约》签字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代表清廷签署了《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同年九月二十七日去世,临终时“双目犹炯炯不瞑”,带着无尽的遗憾,走完了他78岁的人生历程。
三、人物评析1 我的观点首先,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中国近代人物介绍之李鸿章生平简介: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
道光二十七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编修。
封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李鸿章军功显赫,累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
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各抒己见:纵观中国的近代史,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卖国贼,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以当代人的价值观去简单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李鸿章确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有一己私利,但是也不能一叶障目而忽略他对当时清政府做的贡献。
一方面,李鸿章忠于自己的朝廷,而且倡导了洋务运动,着实为清朝做了很多好事,尤其是军事现代化以及船舶机械加工制造业上;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他所签的一些不平等条约其实也是被逼无奈,他的背后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大清朝,试问,一个国家不强大,如何能在外面立足。
所以包括他签订的《马关条约》等,其本质上是清朝的国力衰微,李鸿章所扮演的只是一个外交官的角色。
《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
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
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
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从当时来看,李鸿章可以说是大清国唯一一个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被誉为“东方俾斯麦”。
(出自《伊藤博文自传》)李鸿章另外比较突出的贡献就是上面说的创办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
李鸿章生于1823年,于1901去世。
安徽合肥人,也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原配夫人周氏,咸丰十一年(病故。
继室赵小莲,系太湖望族、进士赵昀之女。
侧室莫氏,侍恩垕、任德和、张佩纶。
李鸿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祖母).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
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李鸿章在赴京途中,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入都》诗十首,为世所传诵。
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李鸿章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1896年李鸿章访美时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面庞慈祥,双眼明亮,闪烁睿智,包含幽默。
他从不向人提要求,但总能获得满足。
他很轻松地与人交谈,不会使人紧张……对妇女礼貌,喜爱儿童。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
”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
——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邓小平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
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但李鸿章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为在美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在访美结束后,他有意避开了美国西部,而选择了加拿大作为他回国的路线,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就此事对他采访。
李鸿章借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我期望美国的新闻界能助中国移民一臂之力。
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
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叙述_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介绍李鸿章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晚清的一代权臣、清政府外交的重要决策者和执行者,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1823—1901),又名章铜,字子黻,又字渐甫,号少荃,又号仪斋,晚年自号仪叟。
磨店乡群治村人。
李鸿章祖上原姓许,因舅家李姓无嗣,李鸿章八世祖迎溪遂兼祧许、李二姓。
李鸿章少年顽皮,喜养雀,稍长颖悟过人。
六岁始师堂兄李少岚就读,后从当地名儒周先生攻读四书五经;十八九岁便成了府学廪生。
道光甲辰(1844年)开科,鸿章参加顺天乡试,中第84名举人;道光乙巳年(1845)至京,其父把他举荐给曾国藩,曾见其英俊聪慧,能倒背《春秋》,大爱之,授以义理经世之举;道光丁未年(1847)会试,鸿章应试中第25名进士,殿试二甲,朝考一等,授翰林院庶士,时与郭嵩涛、沈葆祯、李宗羲被称为“丁未四君子”。
李鸿章湘军幕僚1853年(咸丰三年),从武汉顺江东下的太平军占领安庆,杀死巡抚蒋文庆。
咸丰帝诏谕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前往安徽,办理团练防剿事宜。
他随同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5月首次李鸿章与太平军交战于和州裕溪口。
清朝大臣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介绍推荐文章三国大臣孙綝生平事迹简介热度: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介绍热度:李鸿章访美的原因介绍热度:关于李鸿章历史事件热度:西汉大臣晁错是怎么死的热度: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那么你了解清朝大臣李鸿章的洋务生涯吗?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清朝大臣李鸿章的洋务生涯,希望能帮到你。
清朝大臣李鸿章的洋务生涯当时因为社会刚刚承受了很大的打击,清朝政府的威信也逐渐下降了,再随着人们对西方事物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在这众多条件的基础上,洋务运动的开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早期的时候,李鸿章带领着一群人创建了一些军事方面的工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使得中国能够自己生产那些新型的武器,这对于清政府抵抗外强有了军事基础。
另外李鸿章还创建了一些民用工业和企业,他觉得机械的使用不仅可以用在军事上,也可以用在老百姓的生活、生产当中。
而且在他的预想中,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国的商人会大量地利用机器来制造东西,从而获得更多利益的目的。
在民用企业方面,在李鸿章的指导下,中国有了近代化煤矿以及中国首条商业铁路。
这些都是体现了他的远见。
而建立第一支近代化海军是李鸿章最为人知的一个成就。
当时的李鸿章看到了西方强国在海军上的实力,觉得清政府需要更加重视海防,于是他排除了一切的困难,组成了一支由25艘不同的船舰组成的海军,这支部队就是北洋海军。
除了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成就,李鸿章还推荐大家要学习西方的文化,培养更多的人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还派了不少到欧洲去学习造船、制造大炮等方面的技术。
李鸿章作为清朝的一名大臣,在当时能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强大,懂得想西方学习,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愿意向他人学习来完善自己的人。
从历史发展的方面来说,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为保护中国和提高国家的实力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清朝大臣李鸿章的评价而日本的一位首相曾经这样评价李鸿章,李鸿章是唯一一个有能耐跟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