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管理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运输概述第一节运输的概念1.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2.运输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和流通领域的运输。
在物流运输中,将生产领域内的运输之为“搬运”,将小宗货物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短途.末端运输之为“配送”。
二.运输的物点,运输活动既包含企业内部运输,也包括社会化运输。
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一).保证为社会物质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提供运输服务。
(二).保证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出行需要提供运输服务。
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货物或人进入运输过程没有经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取得新的使用价值形态。
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
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
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三.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
一.要实现现代化运输必须具备以下四要素:1.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车.船等运输工具是装载货物并实现货物位移的主要手段).2.运输动力(运输工具的动力是指实现快速运送和体现运输现代化的主要手段).3.运输线路(运输工具只有与运输线路相配合,才能发挥效用)。
4.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是运输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四.运输的功能与原理运输具有两大功能:货物位移和货物临时储存。
(1)货物位移是运输通过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来提高货物价值,尽量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是运输环节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2)货物临时储存(包括动态储存和静态储存).3.运输的原理(运输的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表现为随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主要原因是固定费用的分摊,固定费用中包括接受运输订单的行政管理费用.开票以及与设备有关的费用等).(2)距离经济(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运输的距离经济亦指递远递减原理,即运费率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前提下,追求运输的规模和距离最大化.五. 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1. 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2. 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3. 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六. 研究运输的意义从社会物物流运输组织技术流全过程的角度出发,不断寻求和探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运输服务水准2.提高运输的现代化水平(现代科技成果可以促进物流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机械化,大大提高运输的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3.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4.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将物流过程的订货,包装,装卸,仓储,库存控制,物流加工,信息服务等环节,与运输,配送相互结合形成链条)5.促进运输经营观念和组织方式等的变革第2节运输的发展趋势一.运输的发展趋势1.运输的集成化2.运输的标准化3.运输的信息化4.运输的智能化(运输智能化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运用于整个运输管理体系,从面将道路使用者,交通管理者,其相关的服务部门有机地联结起来,使交通运输的运行功能进入智能化阶段5.运输的绿色化绿色运输指在运输过程中掏运输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运输环境的交货,使运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绿色运输的内涵:1.绿色运输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2.绿色运输的行为主体不仅包括专业的运输企业,还包括产品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同时还包括不同级别的政府和运输行政主管部门.3.从绿色运输的活动范围看,它包括运输作业环节和运输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4.从绿色运输的理论基础看,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理论实施绿色运输管理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休现在三个方面一.绿色运输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二.企业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对运输和仓储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运输过程的环境风险成本,从而为企业拓展利润空间三.自然资源的回收.重用等逆向运输举措,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增强企业郊竞争优势.第二章运输基础第一节运输的基本方式1、运输基本方式:铁路运输方式、道路运输方式、水路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方式、管道运输方式第二节各种运输方式样技术经济特征2、铁路运输方式、道路运输方式、水路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方式、管道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一次保险,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负责将货物从指定地点运至交付地的运输。
《运输管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运输管理的定义和概念。
2.掌握运输管理的基本原理。
3.理解和运用运输管理的相关工具和技术。
4.能够分析和解决运输管理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第一课:运输管理概述(2课时)1.运输管理的定义和概念。
2.运输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3.运输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第二课:运输管理原理(2课时)1.运输成本和效率的关系。
2.运输需求的预测和分析。
3.运输线路优化和优先级排序。
第三课:运输管理工具(3课时)1.运输模型和优化方法。
2.运输规划和调度工具。
3.运输管理软件的使用。
第四课:运输管理实践案例(4课时)1.运输管理的挑战和机遇。
2.运输管理案例分析和讨论。
3.运输管理的最佳实践。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PowerPoint演示和讲解,介绍运输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和解决运输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3.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运输管理的实践任务。
教学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课堂测试:针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测试,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作业和实践报告:评估小组合作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1. PowerPoint演示稿。
2.运输管理案例和相关资料。
3.运输管理软件和工具。
教学反馈与改进:1.定期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
2.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调整。
3.参加相关研讨会和会议,了解最新的运输管理理论和实践,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运输管理的定义、原理和工具,掌握分析和解决运输管理问题的方法,为将来在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输管理概述运输是现代物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涉及到将货物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运输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组织、控制和监督物流运输活动,以实现最佳的运输成本、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对运输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常见的运输管理实践进行概述。
一、运输管理的概念运输管理是指对物资运输过程中各项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它涉及到货物的选择、包装、装载、运输工具的选择和调度、运输线路的规划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运输管理可以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二、运输管理的重要性1. 降低运输成本:运输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运输管理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提高服务水平:运输管理可以优化运输路线,减少运输时间和货损率,提高货物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3. 优化资源利用:运输管理可以合理安排运输工具和运力,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加强物流信息流动:通过运输管理,可以及时获取物流信息,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三、运输管理实践1. 运输计划:根据运输需求和物流网络,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包括选择运输模式、运输线路、装载方式等。
2. 运输执行:组织货物的装车、配载和运输,并进行运输过程的监控和协调,保障货物的安全和及时到达。
3. 运输评估:根据运输数据和客户反馈,对运输过程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4. 运输合作:与运输服务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信息,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在运输管理实践中,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如物流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运输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通过信息的流动和共享,可以实现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整,提高物流运作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总结:运输管理是物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资源利用和加强物流信息流动。
《运输管理答案》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一)单选1、A2、D3、D4、B5、D(二)多选1、B CDE2、A BC3、A BC4、A CDE5、A BCD(三)简答1、答:从技术性能上看,道路运输的优点有:(1)运输工具机动灵活。
(2)运载量的机动灵活。
(3)运输组织方式的机动灵活。
(4)运营时间机动。
从经济指标上看,道路运输的优点有:(1)项目投资小,经济效益髙。
(2)操作人员容易培训。
(3)包装简单,货损少。
(4)运费比较便宜。
道路运输的缺点是:(1)运输能力小。
(2)运输能耗高。
(3)运输成本高。
4)劳动生产率低。
(5)占地多。
道路运输的适用范围:(1)内陆地区近距离的独立运输:(2)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
2、答:汽车运输的货物,一般可按照它们的物理属性、装卸条件、运输条件、托运批量以及一定时期内的运输政策等进行分类。
(1)货物在运输、装卸、保管中无特殊要求的,为普通货物。
普通货物分为三等。
(2)货物在运输、装卸、保管中需采取特殊措施的,为特种货物。
特种货物分为四类。
(3)货物每立方米体积重量不足333千克的,为轻泡货物。
其体积按货物(有包装的按货物包装)外解最高、最长、最宽部位尺寸计算。
例如棉花。
3、答:(1)认貞•执行国家有关货物运输的政策、法规,执行各项货运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
(2)定期检查运输合同、协议等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
(3)随时研究和掌握货物流量、流向、流时的变化及其规律并及时传递反馈。
(4)组货过程必须贯穿“一切为了货主”的思想,做到“三勤J”:嘴勤.腿勤、联系勤;“四多”:多查、多问、多跑、多商量;“一主动”:主动为用户选择最佳路线,以优质服务, 争取和组织更多的货源。
4、答:道路货物运输合同是指道路货运承运人与托运人为了实现货物位移而达成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道路货物运输合冋的承运人必须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持有经营公路货物运输的营业执照。
第一章运输概论1.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臵移动。
2.运输的特点。
(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6)运输产品的同一样。
3.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1)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2)运输动力(3)运输线路(4)通信设备4.运输的功能:货物位移和货物临时储存。
(1)货物位移。
由于货物在位移中要占用产品的在途资金,货物位移所需的距离和时间越长,需要由此付出的在途资金就越多,因此,尽量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是运输环节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2)货物临时储存。
在仓库库容有限时,由于货物无处可卸,也常会发生利用运输工具临时储存货物的迫不得已的现象,毕竟运输工具单位容积的造价大大高于仓库。
5.运输的原理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表现为随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
(2)距离经济: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距离经济的基本原理类似于规模经济,运输距离越长,不仅使固定费用分摊给更多的公里,而且货物装卸所发生的有关费用也必须分摊至每单位距离的费用上,从而使得每公里支付的运输费用更低。
在确定运输方案时,应该重点考虑运用运输的两个基本原理,即在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前提下,追求运输的规模和距离最大化。
6、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1)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2)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
7、研究运输的意义(1)提高运输服务水准;(2)提高运输的现代化水平;(3)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4)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5)促进运输经营观念和组织方式等的变革。
一、运输的集约化1.运输集约化的概念“集约化运输”是现代运输的经营方式,“是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
物流运输管理第一章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运输: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2、物流:是指为满足用户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间的有效流动,以及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控制过程。
物流过程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内容。
运输在物流过程中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它是改变物品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
运输只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核心组成部分)。
3、运输市场:所谓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运输需求者之间进行运输产品交易的场所和领域,是运输活动的客观反映。
狭义的运输市场指的是运输承运人提供运输工具和运输服务来满足旅客或货主对运输需要的交易活动场所。
广义的运输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对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协调与组织,包括一定的交易场所、较大范围的营业区域和各种直观或隐蔽的业务活动。
二、问答1、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2)运输是联接产销、沟通城乡的纽带3)运输是加快和促进社会再生产连续不断进行的条件4)运输是保证市场供应、满足生产建设、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基本条件2、运输的基本功能:物品移动: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将物品转移到规定地点。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产品在价值链中实现位移,运输可以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短时储存:运输的另一功能是对物品在运输期间进行短时储存。
就是将运输工具(车辆、船舶、飞机、管道等)作为临时储存设施。
运输原理:规模经济:特点是随装运规模的增长,使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降低。
另外,通过规模运输还可以获得运价折扣,也使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
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距离经济的合理性类似于规模经济,尤其体现在运输装卸费用上的分摊。
3、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只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运输管理(可编辑)一、运输管理概述二、运输管理的关键要素1. 货物分类在进行运输管理时,应对货物进行分类,根据货物的性质、体积、重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工具。
例如,易腐物品需采用冷链运输,大宗货物宜采用水路或铁路运输。
2. 运输线路规划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在规划线路时,要充分考虑货物的起始地、目的地、运输距离、交通状况等因素。
3. 运输方式选择根据货物特点和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
同时,要关注多式联运的发展,实现运输方式的优化组合。
4. 载具选用选用合适的运输载具,如货车、集装箱、船舶等。
载具的选用需充分考虑货物装载、运输安全、成本等因素。
5. 货物跟踪与监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货物运输过程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确保货物安全、准时到达目的地。
6. 运输成本控制通过优化运输线路、提高装载率、降低空驶率等方式,有效控制运输成本。
三、运输管理策略1. 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运输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素质,确保运输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2. 拓展外部合作与优质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3. 优化运输网络构建高效、便捷的运输网络,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4. 引入先进技术5. 绿色环保运输关注运输过程中的环保问题,积极推广绿色运输方式,降低碳排放。
四、提升运输服务质量1. 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运输服务的需求和期望,针对性地改进服务质量。
2. 客户服务承诺制定明确的客户服务承诺,确保服务质量达到客户预期,提升企业信誉。
3. 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针对运输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五、运输安全管理1. 安全培训加强对员工的运输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运输安全。
2. 安全检查定期对运输车辆、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运输工具处于良好状态。
3. 风险评估对运输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学习目标:1.理解运输的概念及其分类2.熟悉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3.掌握现代运输体系的构成4.理解运输需求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理解运输供给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6.理解运输市场的概念及其特征7.掌握运输的基本原理8.了解运输化理论第一节——物流运输和经济的关系运输定义:1.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些列操作。
2.运输是人和物借助运输工具实现在空间上的移动或位移。
运输的特点:①运输不生产有形的产品。
②运输不改变运输对象的性质。
③运输队自然的依赖性很大。
④运输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⑤运输是“第三利润”的主要源泉。
运输的方式:运输的范畴: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厂内运输。
运输的作用:集货运输、配送运输运输的协作程度:一般运输、联合运输运输中途是否换装:直达运输、中转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货物运输对象:货物形态:包装货物(箱装、桶装、袋装)、裸装货物、散装货物货物性质:普通货物(清洁、液体、粗劣)、特殊货物(危险、易腐冷藏、贵重、活的动植物)货物重量:重量货物、体积货物货运量大小:大宗货物、件杂货物、长大笨重货物运输业的特点:1.交通运输企业的生产特点:①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②改变运输对象(客、货)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产品③运输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掉④由几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⑤各种运输方式虽然使用不同的技术装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性能,但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它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⑥在运输费用中,没有原料消费,固定资产(运输设备)的折旧和工资是运输的主要费用2.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特点:①交通运输是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行业②交通运输业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公益效益③交通运输企业生产范围线路长、面广,管理幅度大④各种运输方式或各个运输企业之间的协作要充分协调好,才能保证运输生产的连续性⑤交通运输生产布局和综合运输布局,不仅受国家客观政策影响较大,而且受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布局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⑥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显得特别重要运输与国民经济:1.运输业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它不是消极地、静止地为社会生产服务的2.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占很大的比重3.运输业担负着社会产品和商品流通的任务4.运输业在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军事服务运输的空间效用:运输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了物品的空间位移,创造了空间效用。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实务复习大纲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1.运输产业的特性1)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2)运输业的产品是服务3)运输具有社会公共事业的特性2、物流运输的原则(及时、准确、经济、安全)1)运输与其他物流环节的关系2)运输与装卸的关系3)运输与包装的关系4)运输与存储的关系5)运输与配送的关系4、运输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的内容)(1)物流运输的对象:物流运输对象统称为货物,根据货物对运输、装卸和储存的环境和技术要求,货物可以分为成件物品、液态物品、散装物品、集装箱、危险物品、易腐物品、超长超重物品等大类。
(2)物流运输的参与者1)货主:是货物的所有者,包括委托人和收货人。
2)承运人:是运输活动的承担着,他们可能是运输企业或个体运输业者。
3)货运代理人:是根据客户的指示,并为客户的利益而揽取货物运输的人,其本人不是承运人。
4)运输经纪人:是替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协调运输安排的中间商,协调的内容包括装运装载、费率谈判、结账和跟踪管理等。
(3)运输手段1)运输工具2)运输线路3)运输站点及配套设施4)其他资源要素(还有信息、资金和时间等要素,运输管理就是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满足用户要求。
5、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1)物流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2)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3)运输是“第三利润泉”6.运输作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环节就无法连接。
2)运输作为社会物资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各个环节,联结着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结着城乡,联结着不同国家和地区。
7.合理运输的标志1)运输成本2)运输速度3)运输一致性8.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1)返程或起程空驶2)对流运输3)迂回运输4)重复运输5)倒流运输6)过远运输7)运力选择不当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9.影响运输合理化的要素10.运输合理化的措施(掌握要点就OK了)1)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2)减少运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6)配载运输7)“四就”直拨运输8)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9)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第二章物流运输规划11.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管道运输是利用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一种运输方式。
物流公司运输管理手册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 (4)1.1 运输管理定义 (4)1.2 运输管理重要性 (4)1.3 运输管理目标 (5)第二章运输计划与调度 (5)2.1 运输计划编制 (5)2.1.1 分析客户需求 (5)2.1.2 制定运输方案 (5)2.1.3 编制运输计划 (6)2.1.4 审批与调整 (6)2.2 运输调度原则 (6)2.2.1 合理性原则 (6)2.2.2 安全性原则 (6)2.2.3 灵活性原则 (6)2.3 运输调度流程 (6)2.3.1 接收运输计划 (6)2.3.2 安排运输资源 (6)2.3.3 监控运输过程 (6)2.3.4 处理突发事件 (6)2.4 运输资源优化配置 (6)2.4.1 车辆优化配置 (7)2.4.2 人员优化配置 (7)2.4.3 货物优化配置 (7)2.4.4 信息优化配置 (7)第三章运输合同与谈判 (7)3.1 运输合同类型 (7)3.1.1 普通运输合同 (7)3.1.2 包车运输合同 (7)3.1.3 多式联运合同 (7)3.1.4 定期运输合同 (7)3.1.5 特种运输合同 (7)3.2 运输合同谈判技巧 (7)3.2.1 充分了解市场需求 (8)3.2.2 突出公司优势 (8)3.2.3 保持灵活的谈判策略 (8)3.2.4 善于利用谈判技巧 (8)3.2.5 重视合同履行 (8)3.3 运输合同风险防范 (8)3.3.1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 (8)3.3.2 明确合同条款 (8)3.3.3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8)3.3.4 加强运输过程监控 (9)3.3.5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9)第四章货物包装与装卸 (9)4.1 货物包装标准 (9)4.1.1 包装材料的选择:根据货物的性质和重量,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如纸箱、木箱、塑料桶等。
(9)4.1.2 包装结构的设计:包装结构应牢固,能够承受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防止货物在包装内部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