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269.00 KB
- 文档页数:8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重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起源于1903年XXX《教育心理学》的发表,XXX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作者是XXX。
3.XXX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XXX的精神分析理论和XXX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5.联结研究理论:XXX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XXX的尝试—错误说、XXX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6.认知研究理论:XXX的完型顿悟说、XXX的符号研究理论、XXX的认知发现研究理论、XXX的有意义接受研究理论。
7.研究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8.教育目的的理论: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9.研究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0.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11.品德发展的理论:XXX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XXX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班杜拉的社会研究理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教学、评价、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5.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包括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研究过程的理解、为所有教师提供专业基础、科学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包括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关注影响教育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学考试大纲2017一、教育学基础理论1.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流派4. 教育的功能与目的5.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二、教育哲学1. 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2. 不同哲学流派对教育的影响3. 教育价值观与教育目标4. 教育伦理与教育公正三、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 学习理论3. 动机理论4. 认知发展与教育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四、教育社会学1. 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2.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化过程3. 教育不平等与社会阶层4. 教育改革与社会变迁五、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定义、类型与结构2.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3.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 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5. 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六、教育管理与政策1.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功能2.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 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4. 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5. 教育改革与教育政策分析七、教师教育1. 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2. 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3. 教师资格与教师培训4. 教师工作条件与教师福利5. 教师评价与教师激励八、学生发展1.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2.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适应3. 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4. 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5. 学生参与与学生自治九、特殊教育1. 特殊教育的定义与对象2. 特殊教育的类型与方法3. 特殊教育的法律与政策4. 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发展5.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十、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1.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应用2. 远程教育的模式与特点3.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4. 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5. 远程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估十一、国际与比较教育1. 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2.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3. 不同国家教育制度的比较4. 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5.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挑战与机遇十二、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的类型与过程2.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3. 教育实验设计与实施4. 教育调查研究方法5. 教育研究的伦理问题本考试大纲旨在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涵盖了教育学的多个重要领域。
2017心理学考研大纲逐条解析来源:智阅网大家翘首以待的2017年心理学统考大纲终于出炉了,今天我们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权威、详尽解析大纲变化、预测命题趋势,从而有的放矢地提供备考指导,以帮助同学们快速了解、把握今年的考试方向、复习重点,选择适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以利于同学们在今后复习中,高效学习,取得好成绩。
心理学导论知识框架心理学导论大纲共十三章内容,分别是:心理学概述、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意识和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情绪和情感、动机与需要和意志、能力、人格、社会心理。
其中心理学概述、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章节是普通心理学的最基础的知识,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章节揭示了人的认知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情绪和情感章节则涉及人的情感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动机与需要和意志章节则揭示人的意志过程及个性心理中的心理动力的基本心理规律,能力和人格章节揭示了人的心理特性的基本规律,最后一章则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前两部分内容主要考查选择题,而在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部分会查考主观题,简答题和综合题是都有可能考查的。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主要考查选择题。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至第八章言语各种题型都会涉及到,各章节很容易涉及简答题。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第十一章能力、第十二章人格也是各种题型都会考查,更容易出综合题。
第十三章社会心理主要考查选择题,当然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但是也不可太过忽视312对社会心理学的考查,因为2015年考查了一道主观题。
综上所述,心理学导论里,普通心理学科目的每个章节每年都会考查,所以普通心理学每章都是重点,只是每年在不同章节出的题型会不同,而社会心理学大家掌握主要的社会心理概念和重要的社会心理理论就可以了。
总之,心理学导论是312考研最重要的部分,考生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尽量达到能熟练掌握90%以上的知识点,同时注意历年的考题越来越灵活,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一定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心理学专业知识联系起来,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科目发展心理学依据考纲,共包括八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发展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婴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大纲各章重点笔记整理教育心理学大纲第一章关于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家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定义: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呃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性质: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地位: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和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具体范畴: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注意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会说呢个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又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式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时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定义: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互相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时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教育心理学作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题多)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2017年心理学考研陈琦教育心理学笔记及重点 2017年心理学考研陈琦《教育心理学》笔记及重点以下是力比多学院考研特为广大报考心理学的考生整理总结的考研心理学各科目复习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规划好复习,坚持到底。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这部分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小,内容的篇幅也相对少,但涉及实际问题想利息的部分往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内容有: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与心理发展、学习的主要理论、学习的主要动机和学习的迁移五个部分。
这个科目的复习大框架上应该注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流派关于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的不同理论观点和教育实际应用。
其中学习的主要理论部分是重点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教育心理学容易出简答题和综合题,大家要充分的理解并识记相关理论,并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分析。
总体来说,libidos教研老师整理历年真题总结,教育心理学复习备考的出发点是学习理论、理论学习。
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的理论。
教育心理学实际就是在说什么是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饿、学习如何迁移、学习动机是怎样的等基本方面的理论问题。
理论学习则是按照学习理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理论的学习。
备考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各种理论的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要注意理论的细微差别。
要十分注意不同学派的理论家以及同一学派理论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同时理论离不开时间。
要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学习中的现象,解决教育中的问题,逐渐培养用所学理论与原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时间可以找一些相关案例来分析。
还要采用多种方式细致整理、归纳相关要点,打通章节联系,强化记忆效果。
例来分析。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考纲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广义。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2)狭义。
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方面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另一方面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与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从而优化教学工作。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地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可参照的丰富例证。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2)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影响的方法。
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3)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2017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重点与技巧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比较多,大家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内容,列出框架,其次再整理细节。
下面我将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常考点给大家梳理下,相信对大家的复习会有所帮助。
另外还补充了教育心理学考点,大家可以收藏背背。
1.概述篇对于教育心理学概述这一章,大家最主要需要掌握的内容就是研究对象以及几个人物,例如教育心理学之父、中国翻译第一本或者写第一本,以及影响最大的一本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家等等。
2.心理发展篇这个章节中大家最主要掌握的就是皮亚杰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以及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皮亚杰的内容考的比较活,各种题型都可能涉及,所以每个阶段中的年龄和特点都需要记住;而埃里克森的内容不需要大家都记清楚,基本都是小题型,而且基本都是考学龄期和青少年这两个时期,所以大家多看看这两阶段的内容就差不多了,其他的就是了解下即可。
3.学习理论篇每个学习理论的内容都很丰富,但并不是每个内容都需大家掌握,只需根据常考题型来记主要知识点。
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四大学习理论。
大家要记住每个学习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以及每个代表人物的比较经典的观点。
这里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以小题型出现,但大家要特别注意下人本主义中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个理论的应用比较灵活,所以需要大家全面把握并理解。
4.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篇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的内容在考试中出现的机率还是比较大的,但考的方向却比较单一。
主要就是它们各自的分类,这是常考内容,而且学习动机的分类内容比学习迁移的分类内容更常考。
而这里会出现在大题的内容主要是两个,即学习动机的培养和迁移的促进。
5.态度和品德篇这里常出现在题目中的内容不是特别多,主要就几个方面:态度的三个主要成分,品德的四个要素,以及态度和品德形成的过程。
6.问题解决篇问题解决这里的知识考的比较固定,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问题解决的四步骤,这四步骤的意思需要理解;另一个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这个是经常出在简答题和论述题中的,但小题也会出现,总之,就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一、教育学心理学概述1. 教育学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 教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个体差异理论三、学习动机1. 动机的基本概念2.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3. 成就动机理论4. 自我决定理论5.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策略四、认知发展与教育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 认知发展与教学策略4. 认知风格与学习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2.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3. 价值观教育的实践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六、教育评估与评价1. 教育评估的目的与类型2.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3. 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4. 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七、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5. 教学评价的设计八、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2. 课堂规则的建立3. 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矫正4. 教师角色与课堂氛围的营造九、特殊教育心理学1. 特殊教育的心理学基础2. 特殊需要学生的心理特点3. 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4. 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挑战十、教育技术与心理学1.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3. 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4. 教育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十一、教师专业发展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2. 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3. 教师反思与自我评估4. 教师教育与终身学习十二、教育政策与心理学1.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教育政策对学校与教师的影响3. 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4. 教育改革的心理社会因素十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调查研究2. 定性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 观察法3. 混合方法研究4. 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十四、教育心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的新兴领域2. 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3. 教育心理学的国际视野4. 教育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语教育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还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XXX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旨在探讨学生研究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
3.教育心理学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XXX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从西方引进,1924年XXX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研究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别性。
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XXX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别。
是前苏联心理学家XXX提出的。
4.XXX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⑴感知运动阶段(——2岁)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⑵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入手下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5.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答:“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三者既有各自的内涵、特点和功能,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普通教育学中使用的“教育”概念,即是这种狭义的教育。
其特点:它的对象主要是新生的一代,其任务是实现个体社会化;这是在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它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的基本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问题是具有矛盾和冲突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葛亮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教育学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答: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心脏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人微言轻教育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2017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发展心理学部分) 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二、学习与心理发展(一)学习的含义与作用1.学习的含义2.学习的作用(二)学习的分类1.学习水平分类2.学习性质分类3.学习结果分类(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三、学习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3.社会学习理论(二)学习的认知理论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三)学习的建构理论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四)学习的人本理论1.罗杰斯的学习观与教学观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四、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类型1.学习动机的含义2.学习动机的类型(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2.学习动机的激发五、知识的学习(一) 知识的表征与类型1. 知识的表征2. 知识的类型(二)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 知识的理解与保持2. 错误概念的转变(三)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 心智技能的形成2. 认知策略的学习3. 动作技能的学习(四) 学习的迁移1. 学习迁移的类型2. 学习迁移的理论3. 学习迁移的促进文档来源:心理学各院校官网| 心理学之家网站()版主整理分享。
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为了获取教师资格证,在考试前,需要持续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是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介绍2017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帮助你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与心理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学习与记忆:学生的学习特性和记忆方式如何影响教育过程和学习结果。
2.思维与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如何影响教育过程和学习结果。
3.发展与人格:学习过程如何影响成长和发展,以及如何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如性格、价值观和信念等。
4.教学与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5.职业发展与终身教育:如何通过职业发展、终身学习来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是指通过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以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教育学被认为是一种广义的教育研究,而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特定教育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主要有以下应用:1.诊断和评估:通过心理测量和评估,来了解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2.认知和元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策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他们正在学习的材料。
3.教学设计与教学服务: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服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四、教育心理学的考试内容2017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学习与记忆: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基本特性和规律,学习效果差的原因及其改进方法。
2.思维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能力,刺激学生的创造力。
3.发展与人格: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和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教学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五、备考建议为了提高备考效率,以下是几个备考建议:1.关注考试大纲,明确要求。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主要有一下特征: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d.思维不具可逆性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a.命题之间的关系b.假设-演绎推理c.抽象逻辑思维d.可逆与补偿e.思维的灵活性(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B.社会自我少年期基本成熟C.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3、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认知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为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A.场独立与场依存a.场独立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b.场依存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B.沉思型与冲动型【反应时间与精确性】a.沉思型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b.冲动型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C.辐合型与发散型a.辐合型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b.发散型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2)智力差异A.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B.智力的差异a.智力的个体差异常态分布(中型分布)b.智力的群体差异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体相等,但男性的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A.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B.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影响学习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并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
C.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做到:a.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年龄分班教学、能力分级制】b.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是教学方式个别化【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c.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斯金纳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4)性格差异A.性格是特征差异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B.性格的类型差异a.根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为外倾型、内倾型b.根据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分为独立型、顺从型(5)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1)人格发展阶段A.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B.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C.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D.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E.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F.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G.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H.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A.家庭教养模式B.学校教育C.同辈群体(3)人格发展阶段的教育意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1)加涅学习层次分类【8类】A.信号学习【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B.刺激—反应学习【桑代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C.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
D.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
E.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F.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G.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H.解决问题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2)学习结果分类【5类】A.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
B.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
C.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D.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E.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3)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1)学习的实质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A.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a.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以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b.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c.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所以,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B.学生的学习内容a.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b.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c.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2)联结学习理论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规律:a. 效果律b. 练习律c.准备律B.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规律:a. 获得与消退b.刺激泛化与分化C.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规律:a. 强化b.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c. 消退d. 惩罚【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D.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a.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b.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3)认知学习理论A.苛勒的完形—顿悟说a.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b.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论、发现论】C.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D.构建主义学习理论3、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A.学习观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b.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B.教学观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b.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2)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A.学习分类a.接受受学习、发现学习b.机械学习,意义学习B.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a.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b.条件: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理解范围之内的。
主观条件: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学习者必须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C.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a.实质: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