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导读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源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在仲景的众多方剂中,此方是一个疗效显著、适用范围极广的方剂,后世对此方的评价也甚高,可为是中医众方中一个出类拔萃的方剂。在妇科病的治疗上,小柴胡汤也有很独特的功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柴胡汤在妇科病中的运用吧!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在《伤寒论》中用小柴胡汤的有17条条文,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差后5篇。其中12条明文指出有发热,有胸胁满痛等症的有9条,该法寓于众法之中,适用于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肝胆俱病的柴胡证。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既可疏利肝胆,清散郁热,透邪外出,又可调和肝脾、胃肠、气血、营卫,协调阴阳,畅达气机,通行津液,扶正祛邪。其主要通过调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和解表里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以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目的。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寒热之邪,内伤七情引起的妇科疾患。其应用指征是在错综复杂的疾病中只要具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情绪异常、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其中一二症或一组确实无误地反映肝脾或肝胃或气血营卫失调,或气机

不畅,肝胆郁热,或邪在半表半里,或病有休作者皆可用之。临床应用甚广,故小柴胡汤为《伤寒论》调治妇科病最常用的方药,主治的病证最多,且疗效可靠。1.主治热入血室经期,外感风寒后,头痛、发热恶寒,3日后经水净,烦躁,意识模糊,夜间则胡言乱语,食欲欠佳,舌质淡,中有瘀斑,苔厚,脉沉弦。因妇人中风,初起当有发热恶寒等表证,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发作有时,以其得病之初,月经已来,发病之后,邪热内传,月经不当停而停,必有瘀血而与邪热相搏,血室瘀阻,气血不通,正邪相争,故使寒如疟状。治当因势利导,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通调三焦,助正达邪,使邪从外出,邪去则寒热除,血结自散。以小柴胡汤加桃仁、牡丹皮、焦山楂治疗。单以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尚嫌不足,因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之热证,况且热入血室是一种血热证、血瘀证,故加入活血凉血之品更为合拍,也是祛瘀退热法的良好体现。2.崩漏因某些不良精神刺激或感受外邪,使肝胆郁火迫经妄行或肝脾不和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致崩漏。症见月经提前,经期延长,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淋沥不净或量多,色鲜红,时有血块。伴有头痛或头眩,口苦,心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者,以大剂量小柴胡汤疏达气机,调和肝脾,透热散火,宁血固崩。3.围绝经期诸症有些妇女围绝经期常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如月经紊乱、面部潮红、阵汗、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耳鸣、眩晕、食欲不振、口

苦泛恶、腹胀、乏力等,可反复迁延2~3年,患者常痛苦不堪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因妇女在这一阶段常有肝肾不足,冲任虚衰,阴阳失调,故治宜补益肝肾,调理冲任,平衡阴阳,虽为治本之法,但缓解病情较慢,若能灵活应用小柴胡汤调理冲任,畅达气机,扶正祛邪,平衡阴阳,则可速奏捷效。4.产后发热产后营虚血弱感受外邪或感染邪毒等,邪热与瘀血相结,正邪相争则寒热时作,以午后为甚,头身痛,口苦而干,思饮,心烦厌食,腹痛,恶露量多或少而不畅,色紫暗有块或败酱臭秽,舌红苔黄,脉弦涩。产后气血多虚,也不可忽视外邪内瘀之邪实,治不宜过于攻邪,也不可纯补其虚,宜小柴胡汤调气血、解表里为主,可酌加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等活血祛瘀,若瘀重恶露不畅者,与生化汤合用,若热结便秘者,与桃核承气汤合用。5.产后排尿异常本病因产后外感所致,病人自觉小便不利,或小便不通,甚至不能自解,小腹胀满或胀痛,经多法治疗不能缓解,伴全身不舒,微有寒热,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脉弦数。此为产后体弱,邪乘机侵入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三焦决渎失司,气化不行,故宜小柴胡汤合猪苓汤加减,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清热利尿,使小便利则诸症自解。6.产后麻疹本病少见,仅见于自幼未出过麻疹者,因产后气血虚弱,麻疹病毒乘虚侵袭内陷,使正邪相争,气血不畅,则将时有恶寒发热,甚则高热不退,目赤眩晕,呕吐,乳胀胁满,口

腔可见麻疹黏膜斑,舌红苔薄,脉弦数者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透邪外出。7.阴痒凡因卫生不洁、感染湿毒或情志不畅所致外阴及阴道瘙痒不堪,甚则痒痛难忍,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伴有血丝,伴心烦易怒,头晕失眠,口苦而腻,纳差,舌红苔薄黄腻,脉沉弦,此乃肝胆郁滞,湿热内蕴,治宜疏肝胆、理脾胃为主,用小柴胡汤或加白鲜皮、白芷、土茯苓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药,使气机条畅则三焦通利,肝脾得和,热清湿除痒止。8.乳痛因产后体虚或精神紧张,劳逸失常或情志内伤致肝郁脾气不健,湿热蕴结,或因乳头破损、畸形等使排乳不畅,乳房红肿热痛,甚则破溃流脓,初起红肿未溃仅见恶寒发热,周身不舒,胸胁满闷,呕恶欲吐,口渴,舌苔薄黄,脉滑数,宜疏肝通乳,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透热外达,用小柴胡汤加王不留行、穿山甲、漏芦之类通络下乳,或加连翘、青皮、蒲公英、金银花、瓜蒌、夏枯草等清热解毒散结类药。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 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

第50 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

轻的意思,“结”就是郁结的意思,“阳”就是三阳,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在这里又提出一个病证的名词来叫做纯阴结。什么叫纯阴结呢?就是三阴气机的郁结。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在这儿应当划一个句号,“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这个“可与小柴胡汤”它的意思应当接在第二行“必有表,复有里也”之后。中间这段话是阳微结和纯阴结的鉴别。 我们从开头分析这个条文。“伤寒五六日”,一个外感病或者说太阳伤寒病到五六天的时候,病情发生了新的变化。“头汗出”是三焦热郁、郁热上蒸的表现,为什么说这个“头汗出”是三焦热郁,我们后面还有一条,三焦热郁可以见到但头汗出,这个头汗出是三焦热郁,热郁在体内,它就不得向外发越,因此身上就没有汗。郁热上蒸,见到了但头汗出。“微恶寒”这显然是太阳表证,“手足冷”是阳郁于里,阳气郁于体内而不能外达于四末,这在以后的少阴病篇把这叫做阳郁致厥,阳气郁于体内而不能达于四周,所以手脚是发凉的。“心下满,口不欲食”这是少阳气郁。心下这个部位是少阳经的一个分支所过的部位,所以少阳气郁的时候可以有心下满,后面我们还可以提到“心下支结”,那都是少阳经气郁的表现。“口不欲食”呢,它正是胆腑疏泄失调,胃气失和的表现。 所以“心下满”是邪在少阳经,“口不欲食”是热郁少阳腑。“大便

硬”是阳明热结。既然叫阳微结,应当是指的三阳气机的郁结,同时也指的大便的干结,所以这里的“大便硬”是阳明有热结。“脉细”在这里的脉细应当是沉细,这个沉细的并不主阴虚,它是主阳气内郁,气血内伏,所以血管细而不扩张,阳气内郁,气血内伏,伏是潜伏的伏。“此为阳微结”说这就是阳微结证的临床特征。既然是阳微结的话,“必有表,复有里也”,既然有太阳表的微恶寒,又有阳明里的大便硬。当然中间少阳枢机不利、少阳气郁的这些症状,像头汗出,像心下满,像口不欲食,这是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这样的阳微结的证候,“可与小柴胡汤”,应当用小柴胡汤通过和解少阳的方式来外和太阳,内调阳明阳明。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三阳同病是一回事,只不过这一条所说的三阳气机的郁结是一个轻证而不是个重证,所以把它叫做阳微结。吃了小柴胡汤以后,气机得以畅达。如果身上还不爽快的,这个时候不要再用药了。“设不了了者”,不了了就是不爽快,吃了小柴胡汤以后,身上还不爽快的,那就等着,因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需要一定的时间,津液向肠道的输布需要一定的时间,身上还不爽快,暂时不要用药,等到津液能够输布了,肠道能够滋润了,“得屎而解”,大便通了,这个阳微结的证候就会缓解。所以吃了药以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不是说立竿见影就会好的。 下面就是作鉴别诊断了。“脉沉,也在里也”,由此我们提示前面的第一行后边“大便硬”后边“脉细”应当是脉沉细,沉是主气郁啊,阳气郁在体内,脉就沉。“阳微结”有脉沉,作鉴别的话,脉沉这也可以主里啊,所以他提出来“也在里也”。他有汗出,头汗出,能不能把这

最新经方今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

经方今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 1 2 3 明医公开课第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4 作者:鲁法庭编辑/邓爽校对/刘祎妮 5 导读:鲁法庭老师在自己总结的“《伤寒论》见习录”中,有这样一篇关于6 四逆散合小柴胡汤的加味今用。此方疏肝解郁,健脾和胃,均可参考治疗多种7 病症。 8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壳1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半夏9 15克,焦三仙各15克,鸡内金10克。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10 11 主治:用于治疗肝气不舒、乘脾犯胃之胃痞、胁痛、胃痛、呃逆等病症。 12 现代医学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肝炎、慢性胆13 囊炎等,临床表现为上述证候者,均可参考治疗。 14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每次300毫升。 15 方解:本方由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加味而成。四逆散出自《伤寒论》318条,16 原文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17 者,四逆散主之。”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功能透邪解郁,18 疏肝理脾,其所治诸症多为或然症,四逆,咳,悸,小便不利,泻利下重,貌19 似杂乱无章,然细审病机均由肝郁所致;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96条原文:20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小柴胡汤主之”,第263条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 21 22 干,目眩也。”其所治诸症,均为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所致。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互为表里,二者都行经胸胁部位,均与脾胃的关 23 24 系密切,肝郁及胆,胆郁及肝,均易影响脾胃,出现肝(胆)脾不和与肝(胆)25 胃不和,表现为胃痛、脘痞、胁痛、呃逆等病症。故本方以四逆散易枳实为枳26 壳,以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和胃降逆;脾虚不运,胃27 气失和,则脘痞纳差,故加焦三仙、鸡内金以消食和胃。 28

小柴胡汤与泻心汤

小柴胡汤与泻心汤 刘渡舟氏善“调气”,认为:“人身之病,其在气者十之七八,其在血者十仅二三。气病有不影响于血者,而血病每关乎气。”并认为涉及到“气”,“肝胆脾胃”的功能尤为重要。临床上善用柴胡剂和泻心剂调理肝胆脾胃。 “柴胡最善调畅肝胆之气,推动气机出入,并由此促进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神农本草经》言柴胡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此说明柴胡可促进六腑的新陈代谢,能推动少阳枢机,并由此起到调和表里、消积化食的作用。在小柴胡类方中,柴胡辛散以助少阳胆气之出,黄芩苦寒以助厥阴肝气之入,柴芩并用,则出入如常矣。然二者之中关键在于柴胡的疏解,故《伤寒论》用柴芩运转枢机时,黄芩或可减去,而柴胡却是必用之品。依仲景法,柴胡剂中还可以用白芍之酸收,柴芍相伍,一出一入,一散一收,促进肝胆之气的出入。调理脾胃升降主要就是要降胃升脾。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不降每由火旺气实所致,故降胃每用黄连、黄芩,清火即是降胃。三黄泻心汤之治吐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之治寒格吐逆,皆属清火降胃。仲景亦习惯使用姜、夏降逆和胃,此大抵为痰饮所致者而设。脾气以升为常,脾气不升多兼里寒,故既用参、草益气,亦用干姜温中。脾胃升降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用仲景方法治理脾胃,不治气而气机自调,脾胃升降自然恢复正常。后世在使用半夏泻心剂时,又有加枳实、木香、砂仁的方法,直接使用理气之药调理脾胃,亦有道理。”(付延龄整理)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为邪踞少阳,枢机不利。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误下后导致“中虚热结,胃气壅滞”而致痞。 主证:心下痞硬,呕逆,肠鸣下利。已致“中虚”故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而用半夏泻心汤“泄热和中,降逆消痞”。 柯韵伯:“……未经下而胸胁苦满,是里之表证,用柴胡解表,心下满而胸胁不满,是里之半里证,故制此汤和里。稍变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阳半里之意耳。名曰泻心,实以泻胆也。” 陈亦人氏认为,痞证和其他证候一样,都有寒热虚实之异,所谓寒热相结之痞,实际是正虚邪实。虚寒痞代表方剂即理中汤,实热痞代表方剂即大黄黄连泻心汤。“中虚热结”之痞证可用两方加减化裁。故成半夏泻心汤。陈亦人氏认为此“下利”不一定就是虚寒下利,热性下利也是可能的。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之欧阳光明创编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 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

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正邪分手之地,故治少阳病以和解法,使枢机和畅,三焦通利,病邪得除,正气得复,脏腑安和,疾病可愈。外感风寒病的和法是指和解法,重在祛邪,如《伤寒论》上角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内伤杂病永小柴胡汤的适应症:用于肝胆郁热,如胸胁苦满或痛,口苦咽干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角消食导滞之品郁金,鸡内金等,发热重者,重用柴胡。用于肝脾不调之症,如胁腹胀满,含则胀甚,纳谷不香,情志不畅,大便不爽等症,用小柴胡汤去黄芩,肝郁加香附与川芎滋肝。脾虚加白术,茯苓以健脾,中阳不振加干姜。用于肝气郁结的更年期综合症,取小柴胡汤之调和阴阳的作用。更年期综合征,是肾之虚衰。肾属水,肝属木,水不灌木,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导读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源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在仲景的众多方剂中,此方是一个疗效显著、适用范围极广的方剂,后世对此方的评价也甚高,可为是中医众方中一个出类拔萃的方剂。在妇科病的治疗上,小柴胡汤也有很独特的功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柴胡汤在妇科病中的运用吧!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在《伤寒论》中用小柴胡汤的有17条条文,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差后5篇。其中12条明文指出有发热,有胸胁满痛等症的有9条,该法寓于众法之中,适用于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肝胆俱病的柴胡证。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既可疏利肝胆,清散郁热,透邪外出,又可调和肝脾、胃肠、气血、营卫,协调阴阳,畅达气机,通行津液,扶正祛邪。其主要通过调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和解表里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以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目的。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寒热之邪,内伤七情引起的妇科疾患。其应用指征是在错综复杂的疾病中只要具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情绪异常、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其中一二症或一组确实无误地反映肝脾或肝胃或气血营卫失调,或气机

不畅,肝胆郁热,或邪在半表半里,或病有休作者皆可用之。临床应用甚广,故小柴胡汤为《伤寒论》调治妇科病最常用的方药,主治的病证最多,且疗效可靠。1.主治热入血室经期,外感风寒后,头痛、发热恶寒,3日后经水净,烦躁,意识模糊,夜间则胡言乱语,食欲欠佳,舌质淡,中有瘀斑,苔厚,脉沉弦。因妇人中风,初起当有发热恶寒等表证,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发作有时,以其得病之初,月经已来,发病之后,邪热内传,月经不当停而停,必有瘀血而与邪热相搏,血室瘀阻,气血不通,正邪相争,故使寒如疟状。治当因势利导,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通调三焦,助正达邪,使邪从外出,邪去则寒热除,血结自散。以小柴胡汤加桃仁、牡丹皮、焦山楂治疗。单以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尚嫌不足,因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之热证,况且热入血室是一种血热证、血瘀证,故加入活血凉血之品更为合拍,也是祛瘀退热法的良好体现。2.崩漏因某些不良精神刺激或感受外邪,使肝胆郁火迫经妄行或肝脾不和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致崩漏。症见月经提前,经期延长,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淋沥不净或量多,色鲜红,时有血块。伴有头痛或头眩,口苦,心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者,以大剂量小柴胡汤疏达气机,调和肝脾,透热散火,宁血固崩。3.围绝经期诸症有些妇女围绝经期常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如月经紊乱、面部潮红、阵汗、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耳鸣、眩晕、食欲不振、口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1]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刘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国已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刘老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尤为得心应手,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 1 尊经旨阐“升降出入”广“推陈致新”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后世发挥其用,广泛施治于临床各科,究其原因,不外乎本方具有解郁功能。刘老认为,《伤寒论》治郁之法甚多,如栀子鼓汤治疗火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水郁;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郁;瓜蒂散治疗痰郁等。然而,以上治郁之法皆就事论事而比较局限,故其使用较隘。惟小柴胡汤之治气郁,纵横捭开,升降出入,无所不包。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气,主宰着物质的运动,在人与动物,则为生长壮老已,在植物,则为生长化收藏。物质运动的目的,用现代语言讲,就叫做“新陈代谢”,生化正常,则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就健康,若病亦易于恢复;反之,人体即发生疾病。 对于柴胡的功能,《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了其具有“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的作用。刘渡舟教授认为,研究仲景《伤寒论》,论其药性时当以《神农本草经》为准,不可以后世本草之论强释仲景之方。后世虽然认定柴胡有和解少阳、升举阳气和疏肝解郁三大作用,然《本经》明言“推陈致新”,其实际意义也就是能够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基于以上两经之论,刘老提出了柴胡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第一,它能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第二,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第三,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所以,柴胡治疗疾病,既适用于外感,又能治疗多种内伤杂病。既能治疗肝胆疾病,也广泛适用于它脏之恙,此亦《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内涵所在,也是刘渡舟教授临床喜用柴胡类方的原因所在。 2 临证时主但见一证擅灵活加减 刘老喜用柴胡,擅用柴胡,充分体现了其为医上溯岐黄之经,精通神农之药,中合长沙之论,下逮诸家之说,并有自己数10年之临床体会。对于小柴胡汤的应用,外感病重其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内外之功;内伤杂病则倡其开郁调气,以利气机升降出入之枢。临证之时,主张“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处方时,以原方为多,但也提倡灵活加减,并创系列柴胡类“古今接轨方”,使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值得后人借鉴。 在应用小柴胡汤时,刘渡舟教授仅仅抓住本方是少阳病主方之特点,只要见到“口苦”一证,必用柴胡类方,此笔者侍诊3年之心得。问之,先生则曰“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思之,此刘老从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悟而得之。又阅读《伤寒论十四讲》,在书中第三讲“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一文中,刘老写道:“少阳病的提纲证,而以口苦在前,咽干,目眩在后,反映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性。《内经》说:‘火之味苦’。然它经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胆有火,则多见口

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1-21T10:03:27.19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作者:杨兆初 [导读] 将小柴胡汤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分析及评估应用价值。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羊角塘镇湛溪村卫生室湖南益阳 413501 【摘要】目的:将小柴胡汤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分析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此文对外感发热患者、体虚感冒患者、余热未尽患者、产后发热患者分别予以对应的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研究及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外感发热患者、体虚感冒患者、余热未尽患者、产后发热患者在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之后,相关临床症状均消除而获得痊愈。结论:小柴胡汤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存在重要应用价值及优势。 【关键词】小柴胡汤;外感发热;体虚感冒;余热未尽;产后发热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提出的一种中药方剂[1],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以及治疗少阳半表半里的重要药方,在临床很多疾病的治疗中被推广应用[2]。小柴胡汤通过药味加减及变通可以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灵活运用。 1. 外感发热 1.1 外感低热 外感低热患者多存在全身酸痛症状,表现出神疲而乏力,多不思饮食。外感低热患者的病程一般比较短,病程多为2天到6天,是外感初期,因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患者的体温正常或是稍微偏高。典型病例:女性,49岁,2018年02月11日,患者因“近2天全身存在酸痛症状,比较疲乏及无力,且不思饮食”到本院就诊及治疗。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淡红,其苔薄白,其脉缓有力。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神曲30克,太子参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20克,生姜12克,柴胡12克,半夏12克,炒黄芩12克,甘草6克。患者服用1剂药方之后,相关症状均得以消除而痊愈。 1.2 外感高热 外感高热患者多会出现头痛症状,以往存在寒热症状,外感高热患者的体温一般为38℃到40℃,患者的病因是太阳表证并未解,且传入少阳。典型病例:男性,37岁,2018年01月22日,患者由于“外感发热”到外院就诊治疗,通过静脉滴注“林可霉素”、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患者的体温没有得以降低。遂在2018年01月22日下午到本院就诊治疗,患者主诉存在头痛症状,且恶寒发热,一天没有进食。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淡红,其苔薄黄,且其脉浮数,患者出汗不通畅,其体温高达39.8℃。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太阳表证并未解且传入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石膏60克,神曲30克,太子参30克,大枣20克,柴胡12克,半夏12克,炒黄芩12克,大青叶12克,生姜12克,甘草6克,知母12克,川芎12克,白芷12克。对以上方剂采取开水煎汤,进行多次少量服用。患者当天晚上,得以出汗,患者退热,其身凉且恢复食欲。患者退热之后感觉咽喉存在疼痛症状,将以上方剂减去石膏和知母并增加板蓝根30克,患者服用3剂之后得以痊愈。 随机抽选本院采取小柴胡汤治疗的30例外感高热患者,治疗后的体温明显降低,和治疗前相比,P<0.05,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表1 30例外感高热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分析 2. 体虚感冒 体虚感冒患者存在恶寒症状,其神疲而乏力,多存在欲睡症状,其饮食下降。体虚感冒患者的病因是正虚,其卫外而不固,因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典型病例:女性,69岁。2017年10月21日,患者由于“近2天存在恶寒身疼症状,其疲乏而无力,存在心烦,常常欲睡,且手心和足心均出汗”而到本院就诊及治疗。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淡红,其苔薄,其脉细。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正虚,其卫外而不固,因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太子参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20克,神曲15克,生姜12克,柴胡12克,半夏12克,炒黄芩12克,甘草6克。患者服用以上方剂2剂之后,相关症状消除得以痊愈。 3. 余热未尽 余热未尽患者是于热病的后期存在烦躁不安,其体温正常或是稍微偏高,属于邪稽少阳,且其余热并未尽。典型病例:男性,15岁,2017年08月15日到本院就诊治疗,由于“发热待查”在本院内科住院治疗7天之后,得以退热,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不过患者常感觉头痛,其心中烦躁,且不思进食。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干红,存在少苔,且脉细,患者的体温是37.1℃。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邪稽少阳,且其余热并未尽,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并清除余热。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石膏60克,太子参30克,神曲30克,大枣20克,柴胡12克,知母12克,半夏12克,生姜12克,炒黄芩12克,大青叶12克,川芎12克,白芷12克,甘草6克。患者服用以上方剂1剂之后,相关症状得到缓解,连续服用以上方剂3剂之后,相关症状消除得以痊愈。 4. 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患者主要是存在恶寒发热,且腹痛严重。主要是因为产后血室存在空虚,受到邪乘虚入而导致,足厥阴肝经进而毛中,通过阴器,抵达小腹,可归入肝络胆,对肝胆之经产生侵犯,且居于少阳。典型病例:女性,29岁,由于“第二胎足月自产三天之后,存在恶寒发热症状,其腹痛灼热,其恶露存在异味,且不思饮食”曾经在外院就诊治疗,具体用药治疗情况不详。然而治疗后患者的身热仍未退,所以于2017年12月21日到本院就诊治疗。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腹痛的灼热拒绝按压,其舌红而苔薄黄,其脉数有力,患者的体温是 38.8℃。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产后血室存在空虚,受到邪乘虚入,并且居于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并清热燥湿。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石膏60克,太子参30克,败酱草30克,土茯苓30克,大枣20克,白头翁15克,柴胡12克,黄柏12克,炒黄芩12克,半夏12克,知母12克,生姜12克,龙胆草10克,甘草6克,秦皮5克。患者服用以上方剂2剂之后得以退热,相关症状得到缓解,

小柴胡汤又名三禁汤

小柴胡汤又名三禁汤 小柴胡汤又名三禁汤 2012-06-08 10:02 来源高建忠 分享到:《伤寒论》第264条:“太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少阳病既非表证,也非里证。用此,单纯治疗表证、治疗里证之汗法、吐法、下法皆不可用。后人总结为少阳病有汗、吐、下三禁。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谈到小柴胡汤时指出:“忌发汗,忌利小便,忌利大便,故名三禁汤,乃和解之剂。”在《医垒元戎》中指出:“小柴胡汤,不汗、不下、不利小便,故洁古名三禁汤也。”同样是三禁,但已将忌吐改为忌利小便。应该说,对于少阳病,治疗应该取用和解,汗法、下法、吐法、利小便法皆不可取。当然,如果少阳病兼有太阳病或阳明病等,在使用和解一法的同时,兼用应证之汗法、下法、吐法、利小便法是可以的。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有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汗出而愈,有时可以观察到药后大便畅通,个别患者可以见到药后吐出而病愈。这是小柴胡汤和解的结果,而并非小柴胡汤具有汗、吐、下之作

用。当然,我们在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时,也不可以使用大剂柴胡以求汗出热退之结果,这样有失和解之法。 古人一方面发现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用途极广,所谓“此方之功用普矣”(《伤寒论章句》)。另一方面也指出,小柴胡汤总需因证而施,不可滥用。如《医宗金鉴》中指出:“世俗不审邪之所在,果在半表半里之间,与所以应否和解之宜,及阴阳疑似之辨,总以小柴胡为套剂。医家幸其自处无过,病者喜其药味平和,殊不知因循误人,实为不浅。”《伤寒论本旨》中也指出:“后世方书,混称柴胡可以通治外感之邪,以致相习成风,大悖仲景之道,杀人于冥冥中,良可慨也。”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03

跟师心得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小柴胡汤的组成: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 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的神奇功效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处,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小柴胡汤。 【处方】 柴胡(三钱)人参(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一钱半)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二两半,柴胡(去芦)半斤,人参、甘草(炙)、黄芩,各三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伤寒、温热病,身热恶风,颈项强急,胸满胁痛,呕哕烦渴,寒热往来,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过经未解,或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疼痛;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小儿分作二服,量大小加减。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功能主治】 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备注】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人参4.5克,花粉6克,黄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功能主治】 清热育阴。主邪在少阳,产后阴虚发热。

万能的小柴胡汤的14种妙用

万能的小柴胡汤的14种妙用(济公) 不仅对外病可收表里双解之功,而且对内伤杂病(心率65-85次)也有协调和解之效。如能适当加减变通,则适应证候更广,治疗效果更佳。最常用的变通用法有如下14种: 1、荆防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荆芥10g、防风1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怕风、鼻塞、清涕等表寒症状较为明显者。 2、二活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羌活12g、独活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腰膝肢节疼痛明显者。 3、杏苏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杏仁12g、苏叶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兼见轻度咳嗽者。 4、止嗽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止嗽散两方合用,治疗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咳嗽明显咯痰不畅者。 5、藿苏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藿香12g、苏叶lOg,用于暑天感寒而见半表半里证者。 6、楂曲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焦楂20g、神曲15g,用于柴胡证而胃胀、食少者。 7、银翘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发热、痰黄、尿黄等热象较显者。 8、四金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 9、四君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白术15g、茯苓15g,主治肝脾不调,胁胀隐痛,脘胀食少,大便稀溏,倦怠乏力。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0、二陈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陈皮12g、茯苓15g,主治肝胃不和,胸胁发胀,恶心嗳气,食少吐涎。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恶阻有上述见证者。 11、归芍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当归15g、白芍30g,主治肝脾不调,胸胁痛,心烦食少,大便不畅,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2、四物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四物汤两方配合,用于妇女经期外感半表半里证、肝血不足的月经不调证以及更年期综合征。 13、枣仁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酸枣仁汤两方配合,用于肝气不舒、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 14、龙牡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用于肝气不舒,胸满烦惊,失眠多梦。 运用小柴胡汤,既要善于加减配伍,又要注意各药剂量的比例。仲景原方的剂量是: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运用小柴胡方治疗外感病证,除宗仲景之意,重用柴胡30g之外,还加大黄芩剂量至20g。治疗内伤杂病,则柴胡、黄芩均用15g。无论外感内伤,均用党参代人参,治外感用10–15g 即可,治内伤则加大为20—30。

小柴胡汤慢性肾脏病运用

小柴胡汤慢性肾脏病运用 1、慢性肾炎柴胡、黄芩为小柴胡汤中的两位主药,也是疏利少阳、枢转气机的药对。柴胡苦平微寒,味薄气升为阳,为少阳经、厥阴经行经之药,透泄少阳之邪从外而散,柯韵伯:“柴胡为枢机之剂,凡风寒不全在表,未全入里者,皆可用。”黄芩气寒,味微苦,泄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本草备要》)。时珍曰:“柴胡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黄芩一升一降,一热一寒,使气机调畅,驱邪不伤正。党参、甘草、大枣能益气健脾,扶正以驱邪;黄芪、山萸肉、山药、白术补中益肾,以固虚之本。久病入络为血瘀,血不利则为水,益母草活血利水,丹参、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当归养血活血,共通瘀滞之肾络,畅利血行,利水消肿。芡实、金樱子合称水陆二仙丹,固精缩尿,收涩蛋白,金银花、萹蓄、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尤为效验。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加味:利水渗湿药:石苇、车前子、茯苓、泽泻、萆薢清热药:芦根、金银花、连翘、夏枯草收涩药:五味子、莲子、桑螵蛸、芡实活血祛瘀药:益母草、泽兰、丹参、红花补虚药:黄芪、当归、太子参止血药:白茅根、小蓟、仙鹤草平肝息风药:蜈蚣、全蝎、牡蛎解表药:羌活、防风泻下药:大黄 2、肾病综合症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性

质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二脏阳气不足为本,以水湿、湿热及瘀血等邪实阻滞为标,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柴胡生发少阳阳气,“能去脏腑内外俱乏,能引清气上行而顺阳道。盖以少阳之气初出地之皮为嫩阳,故以少阳当之。”党参味甘平,补中益气,和脾胃,解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本草纲目拾遗》)。甘草味甘,炙用气温,补三焦元气,入和剂则补益(《本草备要》)。三药合用,补脾益气,有助于恢复人体阳气,为治本之药。柴胡、黄芩为伍畅利三焦水道,半夏下逆气、利小便,黄芪固表利尿,益母草活血利水,白茅根凉血利尿,茯苓、猪苓利水消肿,大队药物皆为利水除湿而设,是为治标之药。水肿日久,病程迁延,水阻经隧,气血阻滞,日久留血成淤,湿瘀互结,化热酿毒。水蛭、茜草、当归、三七粉集破血、化瘀、补血、活血为一炉,再合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半枝莲、鱼腥草、金钱草、石苇等清热利湿、解毒利尿的药物,可使湿邪自小便而走,则热自除,瘀自去。小柴胡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加味补虚药:山药、黄芪、续断、白术、菟丝子、益智仁、杜仲、枸杞、补骨脂清热药:黄柏、知母、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赤芍、土茯苓、半枝莲、凤尾草利水渗湿药:薏苡仁、茯苓、猪苓、泽泻、黑大豆化湿药:苍术、砂仁祛风湿药:狗脊、桑寄生温里药:附子、肉桂解表药:蝉蜕收涩药:芡实理气药:枳壳化痰

经方今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

经方今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 明医公开课第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鲁法庭编辑/邓爽校对/刘祎妮 导读:鲁法庭老师在自己总结的“《伤寒论》见习录”中,有这样一篇关于四逆散合小柴胡汤的加味今用。此方疏肝解郁,健脾和胃,均可参考治疗多种病症。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壳1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半夏15克,焦三仙各15克,鸡内金10克。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主治:用于治疗肝气不舒、乘脾犯胃之胃痞、胁痛、胃痛、呃逆等病症。现代医学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临床表现为上述证候者,均可参考治疗。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每次300毫升。 方解:本方由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加味而成。四逆散出自《伤寒论》318条,原文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功能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其所治诸症多为或然症,四逆,咳,悸,小便不利,泻利下重,貌似杂乱无章,然细审病机均由肝郁所致;小柴

胡汤出自《伤寒论》96条原文:“……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小柴胡汤主之”,第263条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其所治诸症,均为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所致。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互为表里,二者都行经胸胁部位,均与脾胃的关系密切,肝郁及胆,胆郁及肝,均易影响脾胃,出现肝(胆)脾不和与肝(胆)胃不和,表现为胃痛、脘痞、胁痛、呃逆等病症。故本方以四逆散易枳实为枳壳,以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和胃降逆;脾虚不运,胃气失和,则脘痞纳差,故加焦三仙、鸡内金以消食和胃。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体会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体会 发表时间:2017-08-25T13:44:58.5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作者:赵辉 [导读] 本文仅作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症状的个案介绍,尚不具有普遍意义,需要观察总结更多的病例,更长时间随访。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中医医院 071000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常伴发热,其中不乏复杂多变、或迁延难愈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热,常可获满 意的疗效。 【关键词】小柴胡汤;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 类风湿关节炎发热的特点是长期不规则发热、发热长达半年者屡见不鲜,临床中有不少患者发热会有一些特点,其表现为寒热往来、 汗出热退、每日定时发作、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笔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具备上述发热特点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例,取得满意疗效,对小柴胡汤应用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通过 1个验案谈谈体会。 1 病案举例 【病案 2】患者,女,35 岁,主因多关节肿痛1年伴发热10 个月余,于 2016 年 3月 15 日就诊。患者自2015 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 双手中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痛,逐渐累及双手指、腕、膝、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2 个月后出现恶寒,发热,体温多处于 37.4 ~ 37.8℃,以夜间发热为主,每日发作 3 ~ 5 次,每次持续约 1~ 2 小时,就诊于本地三甲医院,行感染、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筛查,结果:血沉60mm/h,C反应蛋白50mg/L,类风湿因子90IU/Ml,免疫球蛋白、补体、(颗粒型),抗非组蛋白抗体(-)、甲状腺功能、肿瘤筛查均正常。当地三甲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甲氨蝶呤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药物治疗,关节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体温仍处于37.4~ 37.8 ℃,加用醋酸泼尼松 10 mg,每日 1 次,关节肿痛明显减轻,体温可下降至 37.2 ~37.5 ℃,但仍间断发热,性质同前,后醋酸泼尼松规律减量至5 mg、每周 1 次维持,继续服用甲氨蝶呤。刻下症见:发热,T 37.6 ℃;手、腕、膝、踝关节疼痛不明显,口苦、寒热往来、汗出热退、每日定时发作、心烦、胸胁部位胀满不适、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查体:舌淡红,苔薄黄, 脉弦。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发热,证属邪郁少阳,淤血阻络。治宜和解少阳,活血化瘀。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 疗。处方:柴胡 15 g、黄芩 12 g、半夏 10 g、党参 15 g、大枣 10 g、生姜 10 g、炙甘草 10 g、当归12 g、桃仁 10 g、桂枝 10 g 5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 2016年 3月 20 日二诊,服药5天后发热次数明显减少,由原来的每天发作3 ~ 5 次,减为五天内发作3次,体温多处于 37.3 ~ 37.6 ℃,持续 1小时后体温正常,其余时间无发热,口苦、心烦、不欲饮食、胸胁部位胀满不适等症状明显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嘱原方继续服用5天。 2016 年3 月 26 日三诊,服药期间未再发热,T 36.3 ~ 36.8 ℃,面色红润,时有咽干,口苦、心烦、不欲饮食、胸胁部位胀满不适明 显减轻,月经色暗,有少量血块,纳可、眠安,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加益母草 30 g,5 剂,每日 1 剂巩固疗效。随访 10个月,未再发热。 2 体会 小柴胡汤是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治疗少阳证的主方,其关于发热的相关条文有: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94、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小柴胡汤由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组成。《伤寒杂病论》以“口苦、咽干、目眩”为少阳病证提纲,小柴胡汤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 4 大主症。临床用小柴胡汤疏解少阳、调理枢机治疗发热[1-3],案中患者发热初起伴恶寒,故考虑发病患者有表证存在,但由于误治或延治,病邪入里留伏于少阳半表半里[4]。正邪交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出现往来寒热。邪郁少阳,胆火上炎则口苦。《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案中患者发热特点与小柴胡汤方证相应[1],故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疗效满意。 3 小结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复杂,容易复发,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因此,临床治疗发热症状相当重要。虽然应用 安络痛、消炎痛,布洛芬等可明显退热,但往往对该类药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病情复发,并且副作用大。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热症状收效显著并持久,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因此,应注意发挥中医中药的特长,小柴胡汤历来是和解剂的代表方,用来治疗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黄教授认为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而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 5] 。本文仅作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症状的个案介绍,尚不具有普遍意义,需要观察总结更多的病例,更长时间随访。 参考文献: [1] 陈永春 .小柴胡汤退热举隅[J].光明中医,2011,26(1):14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