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44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引言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利润收入征收的一种税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处理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性和合规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企业正确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流程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流程主要包括计提、确认、缴纳和报告四个环节。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
1. 计提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需要根据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计提当期的企业所得税费用。
计提企业所得税的具体方法包括暂时性差异法和计提应纳税所得额法。
•暂时性差异法:根据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差异,计算出当期暂时性差异,并以此基础计提企业所得税费用。
•计提应纳税所得额法:根据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在现有税率基础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以此基础计提企业所得税费用。
2. 确认确认环节是对计提的企业所得税费用进行确认,确定最终的实际应交企业所得税额。
通常需要与税务机关进行核对,查看计提的企业所得税费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 缴纳缴纳环节是按照确认的企业所得税额,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企业所得税款项。
缴纳的方式可以是一次性缴纳或分期缴纳,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进行操作。
4. 报告报告环节是将计提和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情况进行披露。
主要体现在年度财务报表中,一般会有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科目和披露项目。
注意事项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税率变动税率是企业所得税的重要因素之一,税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提和确认。
企业在会计处理中应及时了解和适应税率的变动,并及时调整计提的企业所得税费用。
2. 税前调整在计提企业所得税费用时,需要注意税前调整项目的处理。
如非税收入、法定准备金、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等,这些项目需要在计提企业所得税费用前进行相应的税前调整。
3. 盈余公积金的处理企业在计提企业所得税费用时,需要对盈余公积金进行处理。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需要优先利用盈余公积金进行补充扣除,再计提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费用。
企业所得税预缴、汇缴补缴、汇缴退税的会计处理企业适用的会计制度主要有三类,一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二是《企业会计制度》、三是《企业会计准则》。
预缴企业所得税在平时按月或按季预缴时,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在三种制度下基本是一致的:第一步:按月或按季计提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第二步:实际缴纳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汇算清缴企业在汇算清缴时,三种会计制度的账务处理差别较大,其中《企业会计准则》处理最为复杂。
但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所以今天主要介绍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时,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账务处理:一、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处理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且没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税目。
主要目的是简化小企业的账务处理,将汇算清缴应补税款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1、汇算清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第一步:补计提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第二步:实际补缴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第三步:转入当年利润借:利润分配贷:所得税费用2、汇算清缴时应纳税额小于已预缴税额,多交的税款用于留抵。
第一步:冲回所得税费用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第二步:调整当年利润借:所得税费用贷:利润分配3、汇算清缴时应纳税额小于已预缴税额,多交的税款申请退税。
第一步:冲回所得税费用借:其他应收款-所得税退税贷:所得税费用第二步:收到退税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所得税退税第三步:调整当年利润借:所得税费用贷:利润分配二、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
应付税款法较为简单,且较为常见。
(一)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1、汇算清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第一步:补计提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第二步:实际补缴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第三步:转入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汇算清缴时应纳税额小于已预缴税额,多交的税款用于留抵。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差异及会计处理一、直接法与间接法计算原理由于会计准则的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与税法收入与允许抵扣额的确认有不同之处。
所以会计的利润不能直接用作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有直接法、间接法两种方法。
1、直接法用收入逐项减去允许扣除的部分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直接法的本质是忽视会计账的存在,利用税法的要求,重新计算税法认可的利润。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全部收入—免税收入—允许抵扣的支出优势:计算简单,不必考虑调整,对会计账没有要求。
缺点:需要逐项收入支出计算、不能反映出会税差异。
适用:小企业,年业务量越少,直接法优势越明显。
2、间接法用会计利润加调增减调减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间接法的本质是利用会税之间的差异,利用会计利润作为计算的起点,根据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利润+税法不认可的支出—会计不记入但税法认可的支出优势:能够反映出会税差异及未来需要调整的企业所得税缺点:对会计账要求高,需要记账之初就要考虑会税差异。
适用:使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需要记“递延所得税”、年会计业务量大的企业。
二、案例讲解两者的区别甲企业是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2022年实现收入3000万。
10月购入一台价值600万元新设备一台,预计使用5年,22年计提折旧20万,记入主营业务成本。
22年发生“业务招待费”20万。
除以上两项外,其他税法允许扣除的成本与费用共计16000元。
当年实现利润1,360元,计算甲公司22年企业所得税。
1、业务招待费计算可抵扣额计算务招待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的列支标准是:按发生额外的60%与收入的千分之五相比较,取最小值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收入千分之五=3000×5‰=15万实际发生额的60%=20×60%=12万(此项低)2、直接法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3000 —1600 —1200(购入固定资产可抵扣额) — 12(可抵扣的业务招待费)=188万应交企业所得税=188×15%=28.2万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 28.2万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2 万3、间接法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1360+ 20(税法不认可的折旧)— 1200(税法认可加计100%的一次性扣除)+ 8(税法不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188万应交企业所得税=188×15%=28.2万产生暂时性纳税差异=(600 — 20)×15%=87万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 115.2 万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2 万递延所得税负债 87万企业所得税简洁分录1、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季度预缴时计提缴纳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4、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补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5、汇算清缴时发现多预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一、《小企业准则》下企业所得税处理1、计提也所得税分录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Ps:有政策性减免的,直接计提时减免,不做政府补助处理。
企业所得税核算的科⽬设置及财务处理⽅法有哪些⼀、会计科⽬的设置企业除应设置损益类科⽬“所得税费⽤”和负债类科⽬“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这两个科⽬外,还需增加资产类科⽬“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类科⽬“递延所得税负债”。
⽤通俗的话来讲,会计管“所得税费⽤”科⽬,税务管“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它们之间的差额就由“递延所得税”兄弟来替补。
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都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替⾝”,⽐如应交税费为100万,税务⼤叔说可以少交30万,⽆⾮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替⾝)从应交税⾦科⽬中抵减出来30万,反之,税务⼤嫂说要多交30万,⽆⾮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替⾝)先让应交税⾦增加出来30万。
⼆、计算项⽬1、本期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事项(这⾥的纳税调整事项主要包括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2、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3、本期所得税费⽤=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说明:公式中的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不包含直接计⼊所有者权益交易的所得税影响)。
关于所得税会计的核算,关键应理解以下关系:“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具体程序所得税会计核算程序如下: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价值;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确定暂时性差异,并⽤未来可税前列⽀⾦额分别确定资产、负债导致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还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5、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额;6、确定当期所得税费⽤。
四、账务处理借:所得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五、实务举例2011年12⽉30⽇,某公司以1000万元购⼊⼀台不需安装的机器,预计⽆残值。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说实话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最早的时候啊,就只知道简单地按规定税率去计算纳税金额,觉得这不是就完事儿了吗?大错特错啊。
我当时根本就没考虑到会计处理的各种特殊情况,也忽略了一些扣除项目。
就像盖房子,我只搭了个框架,里面的软装啥都没有。
后来我就开始深入研究啦。
我发现啊,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得先确定计税基础,这就好比你做菜,得先知道食材的分量。
那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这可就让我头疼了好一阵。
比如说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我一开始就只按照买价来算,完全没考虑到后续的折旧、减值准备这些对计税基础的影响。
这就像你煮面,只下了面,调料啥的全忘了。
后来在不断尝试理解的过程中,我才明白原来它是一个复杂的计算过程,要根据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啊等各种情况去调整初始价值。
还有那个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天啊,这可把我绕晕了。
我试过一遍又一遍地去看概念,可还是稀里糊涂的。
我就想啊,这怎么就这么难理解呢?后来我看到一个很接地气的解释,说这就像是公司以后可以少缴税或者多缴税的一个提前的“信号”。
比如说公司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时候,未来就可能少缴税,那就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这和咱们预存消费券有点像,以后消费的时候可以抵减花费,只是这里是抵减税款。
关于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我觉得多做实际的案例特别重要。
比如你拿一个小型制造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进行所得税处理,从收入、成本、费用,到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都亲自算一遍。
我失败的经验告诉我,光看理论是不行的。
而且每次处理完一个案例后,要去对比正确答案,找出自己哪里算错了,是概念理解错了,还是计算失误。
像我之前在处理某企业广告费的扣除问题上,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认为可以全部扣除,结果才知道是有扣除限额的,这就是对税法规定不熟悉的后果啊。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真的不简单,但只要把基础概念搞清楚,多做点例子,从错误里总结经验,就能慢慢掌握的。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所得依法缴纳给国家的一种税金。
所得税的计算和核算是一个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是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的一项法务义务。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在会计实务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纳税计入成本法纳税计入成本法是企业虽然依法应纳所得税,但在核算成本时将所得税计入产品成本,从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和核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无法准确核算所得税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二、应税进项减征税法应税进项减征税法是指企业可以预先核减应税进项税额,再计算应纳所得税。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存在大量应税进项的情况,合理计算应纳所得税,减轻企业税负。
三、利润总额法利润总额法是指按照企业的税前净利润总额计算所得税,然后在利润总额中扣除已缴的应交所得税,得出应纳所得税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利润稳定、经营管理较规范的情况。
四、调整税前损益法调整税前损益法是指利用一系列的会计调整项目,将企业的税前损益调整为所得税损益。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利润波动较大,具有较多非经常性项目的情况。
无论采取哪种会计核算方法,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准确计算所得额企业应准确计算所得额,即预算或核实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所得额。
计算所得额时,需考虑各种收入、费用、损失和减免等因素,并结合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二、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应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等进行计算。
同时,应及时了解相关税务政策的变动,确保所得税计算的准确性。
三、稽查纳税义务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应主动履行纳税义务,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稽查工作。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和管理,确保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所得税的核算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下面将一一加以介绍:一、减免所得税政策的合规性问题企业在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时,需要对政策的适用条件和期限进行全面了解,并在核算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做账实操-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税的会计处理一、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1、计提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2、结转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3、缴纳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二、个人所得税会计分录:1、从工资中代扣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2、缴纳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个人独资企业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还是企业所得税自然人独资是个人独资企业,适用个人所得税法.自然人独资,也称个人独资,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简称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全部资产为投资人所有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独资企业是一种很古老的企业形式,至今仍广泛运用于商业经营中,其典型特征是个人出资、个人经营.个人自负盈亏和自担风险.个人独资企业是企业三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有四个基本特征,反映了它与其他企业形式的区别,也反映了这种企业形式的基本属性.个人独资企业的基本特征是:1.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的企业.这项特征是要求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必须是自然人,投资形式是独资即一个人的投资,非自然人的投资和两个以上人的投资,都不符合个人独资企业的基本属性.2.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这项特征是由前一项特征所决定的,个人独资形成的企业财产只应当为投资人个人所有,不应为其他人所有,这就确立了个人独资企业的基本财产关系,并决定了其经营成果也归属于投资人个人.3.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这是由于个人独资企业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收益归其个人,企业风险也应由其个人承担;投资人投资于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和其他个人财产是不可分离的,这就都构成清偿企业债务的基础,从而这种责任形式成为个人独资企业的重要特征.4.个人独资企业是一个人投资的经营实体.这就是要求它必须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从事生产经营的、能够实际享有权利和承担责任的主体,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市场主体.。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所得税是指个人或企业根据法律规定需要缴纳的税款。
对于企业来说,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支出,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和记录。
下面将介绍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
企业需要确定所得税的计提基础。
一般来说,所得税的计提基础是企业利润。
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并将其计入财务报表中。
对于企业所得税计算的税率,一般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表来确定的。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利润情况,按照适用的税率表计算出应纳税额。
企业需要将计提的所得税进行会计分录。
一般来说,所得税会计分录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应交所得税的金额进行分录,二是按照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金额进行分录。
如果按照应交所得税金额进行分录,会计分录应为“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
如果按照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金额进行分录,会计分录应为“借:所得税费用,贷:银行存款”。
第三,企业需要做好所得税的准备工作。
在每年结束时,企业需要对所得税进行结算,计算出当年的应纳税额和实际缴纳的税款。
这需要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反映税法要求的计算结果。
企业还需要编制所得税年度报表,并将其纳入年度财务报告中。
企业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和缴纳所得税。
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务机关提交所得税申报表和相关的财务报表。
同时,企业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缴款方式,将应纳税额缴纳给税务机关。
总结起来,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包括确定计提基础、进行会计分录、做好准备工作和按时申报缴纳税款等步骤。
企业需要根据税法的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处理所得税会计,确保所得税的正确计算和及时缴纳。
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也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税收的会计处理税收是国家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税收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成本。
在进行财务会计处理时,税收需要按照相关法规和准则进行准确、及时的记录和计算。
下面将介绍税收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所得税是企业纳税时需要缴纳的税金,会计处理主要涉及所得税的计提、确认和支付。
首先,在会计报表中,需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提所得税费用。
计提所得税的金额是根据企业当期的利润或亏损与税率相乘得出的,需要在利润表中进行明确的列示。
其次,企业还需要确认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纳税期间内应缴未缴纳的所得税,一般在负债下方列示,明确所得税的偿还期限和条件。
最后,企业需要支付所得税。
企业在每个纳税期间结束时,需要根据税务部门规定的纳税时间表,按照法定的缴税金额和期限,将应缴纳的所得税支付给国家财政部门。
支付所得税时,需要准确填写相应的税款凭证,并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二、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增值税率征收的营业税,是企业主要的税收之一。
在会计处理中,增值税主要涉及销售和购买发生时的税金计算和核算。
首先,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需要按照增值税税率计算销售额和应纳税额。
销售额是指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所获得的收入,应纳税额是指根据税率计算出的需缴纳的增值税金额。
其次,企业在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时,可以从发票中抵扣已纳税的增值税额。
企业需要及时将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的增值税发票进行登记,并按照发票上的税额进行抵扣。
抵扣后的税额需要在会计账簿中清楚记录。
最后,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税务部门的规定,及时缴纳应交增值税。
企业需要根据纳税周期将应交增值税金额准确支付给税务部门,并办理相关的税款凭证和申报手续。
三、其他税费的会计处理除所得税和增值税之外,企业还可能涉及其他税费,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
这些税费需要在会计处理中进行准确的登记和核算。
在会计报表中,应将其他税费列示在合适的科目下,并按照税务部门的要求计提、确认和支付。
企业所得税的财税处理 [会计实务, 会计实操]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业务招待费, 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 准予扣除。
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 准予扣除。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部分, 准予扣除;特殊规定: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费用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准予扣除。
资本化: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 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 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利息, 可在发生当期扣除借款的利息准予扣除:①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②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③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④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 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不得扣除: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 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部分。
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千分之五)。
「提示1」销售(营业)收入额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视同销售收入「提示2」计算2次限额, 其中的较小者为税前扣除额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提示1」广告费、业务招待费计算税前扣除限额的依据是相同的。
「提示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超过部分, 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分类所得税是指企业或个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应纳入国家税收范畴的所得,对于企业而言,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成本,并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造成影响。
为了明确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AS)的规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当时计提法:根据该方法,企业按照当期利润计提所得税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
该方法适用于当期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基本一致的情况。
2.后期核算法:根据该方法,企业根据当期利润先计算预计所得税费用,然后在后期根据实际应纳税额与预计所得税费用的差异进行核实,并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该方法适用于当期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的情况。
3.年终结转法:根据该方法,企业在年底时计算当年的所得税应纳税额,并在财务报表中按照应纳税所得及相关税率计提所得税费用。
该方法适用于企业的当期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
除了以上所述的会计处理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所得税处理方法:4.所得税暂时性差异处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之间存在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的情况。
企业应根据这些差异计提暂时性税款资产或负债,并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5.所得税流动性差异处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所得税与当期利润所得税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
企业应根据这些差异计提流动性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所得税费用。
总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当时计提法、后期核算法和年终结转法。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如所得税暂时性差异处理方法和所得税流动性差异处理方法。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反映所得税的影响。
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所得税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税收,在会计核算中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会计要素。
由于所得税的涉及面广、政策多变、税法繁杂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在会计核算中出现各种差异。
本文将通过分析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以期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1.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税法与会计准则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因此在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差异。
税法和会计准则对所得税计算的基础、计提时机、抵免规则等方面的要求可能会不同,导致会计处理产生差异。
2.会计核算计提时机差异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是以企业报告期末的应交所得税为基础,即根据实际发生的税负来计提,而税法则可能根据税法规定的税基来计算所得税负债,导致两者在计提时机上出现差异。
3.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差异会计核算中,所得税负债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项目相关,而由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和编制目的不同,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上所得税负债的表现形式与税法不一致,产生差异。
4.税收政策变动造成的差异税收政策的变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所得税负债,在税收政策变动之后,企业需要根据新的税收政策来计算和处理所得税负债,这可能导致旧税制和新税制之间的差异。
5.国际税收差异跨国企业因受限制和差异的存在而可能在各个税收管辖区产生不同的税务影响,甚至可能引起国际双重征税的问题,也会在企业会计所得税处理中产生差异。
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式1.补正会计政策差异会计政策差异是指由于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政策执行的不同而引起的会计数额的差异。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及时进行调整,补正会计政策差异。
2.税法变动的会计核算处理当税法发生变动时,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新的税法政策,按照新的政策要求重新计算所得税负债,并及时调整企业的会计核算处理,化解税务政策的差异。
3.遵循相关会计准则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正确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实践中,以确保所得税负债的正确计提和报告。
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式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计算并缴纳的税款。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处理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式。
1. 企业所得税的计提企业所得税的计提是根据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总额以及相应的税率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企业应该根据税务法规定的税率来计提企业所得税。
计提企业所得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先计提暂定税款,然后再根据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的差异进行调整。
•遵循税法的规定,根据企业所在地税务部门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计算和申报。
•合理披露企业所得税的计提情况,以便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税务负担情况。
2.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式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计提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企业应在利润表中列示计提的企业所得税,并在负债表中列示应交的企业所得税。
具体的账务处理如下:利润表中:借:利润总额贷:应计提所得税负债表中:借:应交所得税贷:暂记所得税2.2 调整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企业在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能会与计提的企业所得税存在差异。
这时,需要对计提的企业所得税进行调整。
具体的账务处理如下:利润表中:借:实际缴纳所得税贷:应交所得税负债表中:借:暂记所得税贷:实际缴纳所得税调整企业所得税时,需要注意相关税法的规定,确保计算和调整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3 报表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合理披露企业所得税的计提和调整情况。
这样可以使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税务负担情况,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3.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考前须知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遵循税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按照正确的税率计算企业所得税,确保计提和调整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定期进行企业所得税的账务核对,确保计提和调整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注意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和优惠政策,确保享受相关的税收政策,减少税务负担。
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如下所示:
对于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收益表递延法、收益表债务法等多种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陛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
从资产负债表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某项资产的一定期间内,该项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在这一期间内,就该项资产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
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企业所得税应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查账征收,另一是核定征收;1、查账征收的:(1)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计算缴纳(20%或2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额(2)按月(季)预缴时:应交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适用税率2、核定征收的:核定征收,分为核定应税所得率与应税所得额两种。
以下情况核对应税所得率:(1)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的;(2)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3)通过合理方法,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的。
纳税人不属于以上3种情况,则采用应税所得额计税。
采用应税所得率计税的计税公式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各行业核定征收应税税率区间:企业所得税的分录计提企业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预缴所得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汇算清缴补税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缴纳税款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调整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汇算清缴多缴税款时,可以选择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税款。
退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未分配利润: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相关常见实操处理01/汇算清缴期限企业缴纳所得税如何预缴纳税人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报表、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和纳税人发生的应由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有关税务事项.年度终了后四十五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决算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在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结清应补缴的税款.预缴税款超过应缴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予以及时办理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度应缴纳的税款.1、实行按月或按季预缴所得税的纳税人,其纳税年度最后一个预缴期的税款应于年度终了后15日内申报和预缴,不得推延至汇算清缴时一并缴纳.2、若纳税人已按规定预缴税款,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则应在申报期限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3、若纳税人因不可抗力而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主管税务机关经查明事实后,予以核准.4、纳税人在纳税年度中间破产或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自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申报,60日内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并依法计算清算期间的企业所得税,结清应缴税款.5、纳税人在纳税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的,依据税收法规的规定合并、分立后其纳税人地位发生变化的,应在办理变更税务登记之前办理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时进行汇算清缴,并结清税款;其纳税人的地位不变的,纳税年度可以连续计算.02/不得税前扣除的支出《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5)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6)赞助支出;(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03/企业所得税申报材料纳税人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应当如实填报下列材料:1、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2、企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表;3、申报事项的有关情况;4、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完全免费--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doc 32)作者:佚名来源:第一部分所得税会计处理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一、所得税会计的特点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动身,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关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不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二)按照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三)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关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专门情况外,分不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确定该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
(四)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即当期所得税),同时结合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即递延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第二节计税基础和临时性差异一、临时性差异临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按照临时性差异对以后期间应税金额的阻碍,分为应纳税临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临时性差异。
(一)应纳税临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以后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临时性差异。
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二)可抵扣临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以后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临时性差异。
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二、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能够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以后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同意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以后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成本-往常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通俗的税法:资产的账面价值,能够视为收入,而资产的计税价值,能够视为成本费用。
收入-费用>0,产生利润,应当纳税。
收入-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例1】2006年10月20日,a公司自公开市场取得一项权益性投资,支付价款800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2006年12月31日,该项权益性投资的市价为880万元。
税法规定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出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每个会计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相关于账面价值的变动计入利润表。
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市价为880万元,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核算在20×6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应为880万元。
因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税基础在20×6年12月31日应维持原取得成本不变,即其计税基础为800万元。
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88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800万元之间产生了80万元的临时性差异,该临时性差异在以后期间转回时会增加以后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导致企业应交所得税的增加,为应纳税临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税法:成本【例2】20×6年11月8日,甲公司自公开的市场上取得一项基金投资,按照治理层的持有意图,将其作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核算。
该项基金投资的成本为600万元。
20×6年12月31日,其市价为630万元。
假定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甲公司将该项投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该项金融资产在会计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其账面价值应为期末市价630万元。
因假定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则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税基础应维持其原取得成本不变,即应为600万元。
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63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600万元之间产生的30万元临时性差异,将会增加以后该资产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为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企业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接例1,假定2007年年初出售该金融资产,售价为880万元,假如不考虑相关税费的阻碍,其帐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 88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0投资收益 80该帐务处理对当期损益的阻碍金额为零。
(四)其他资产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同,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可能造成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
1.采纳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期末公允价值税法: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2.其他各种资产减值预备。
【例3】a公司20×6年购入原材料成本为2 000万元,因部分生产线停工,当年未领用任何原材料,20×6年资产负债表日考虑到该原材料的市价及用其生产产成品的市价情况,可能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1 600万元。
假定企业该原材料期初余额为零。
该项原材料因期末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应计提存货跌价预备,其金额为400万元(2 000-1 600),计提存货跌价预备后,该项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1 600万元。
因计算交纳所得税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不同意税前扣除,该项原材料的计税基础可不能因存货跌价预备的提取而发生变化,即其计税基础应维持原取得成本2 000万元不变。
该存货的账面价值1 6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2 000万元之间产生了400万元的临时性差异,其含义为假如存货价值量的下跌在以后期间实现时,会减少企业在以后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4】a公司20×6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 000万元,该公司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了300万元的坏账预备。
按照适用税法规定,按照顾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计提的坏账预备同意税前扣除。
假定该企业期初应收账款及坏账预备的余额均为零。
该项应收账款在20×6年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为2 700万元(3 000-300)。
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3 000万元减去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坏账预备15万元,即为2 985万元,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2 700万元之间产生的285万元临时性差异,会减少以后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为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注意,本例题中的扣除比例,2007年12月31日年往常的,可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坏账预备除外,2008年1月1日后,按新的规定执行!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七)未经核定的预备金支出;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七)项所称未经核定的预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预备、风险预备等预备金支出。
三、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以后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以后可税前列支的金额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阻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要紧是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一)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缘故确认的可能负债【例5】甲企业20×6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2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可能负债,当年度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
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同意税前扣除。
该项可能负债在甲企业2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
因假定税法规定,与产品保修相关的费用在以后期间实际发生时才同意税前扣除,则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扣除以后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与该项负债相关的保修支出在以后期间实际发生时可予税前扣除,即以后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200万元,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200-200=0。
该可能负债的账面价值2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零之间形成临时性差异200万元,该临时性差异在以后期间转回时,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使企业于以后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的经济利益减少,为可抵扣临时性差异,在其产生期间,符合有关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因其他事项确认的可能负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原则确定其计税基础。
某些情况下,因有些事项确认的可能负债,假如税法规定不管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同意税前扣除,即以后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
假如企业因对外提供债务担保确认了可能负债。
会计: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确认可能负债500万元税收:与该项可能负债相关的费用不同意税前扣除所得税法第十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七)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二)预收账款依照目前我国的税法规定,只有房地产企业在收到预收账款时,需要视为销售缴纳相关的税费。
【例6】a公司于20×6年12月20日自客户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1 000万元,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将其作为预收账款核算。
假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该项款项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所得税。
该预收账款在a公司2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
因假定按照税法规定,该项预收款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所得税,与该项负债相关的经济利益已在当期计算交纳所得税,以后期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确认收入时,不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应于以后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 000万元,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1 000万元-以后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1 000万元=0。